[爆卦]孔子對仁的看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孔子對仁的看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孔子對仁的看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孔子對仁的看法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曾昭旭老師是我高一的國文老師,當時對老師的崇拜,幾乎讓我在高三分組的時候,認真考慮要報考師大國文系為第一志願。 雖然最終仍然跟著大潮流走,念了理工,但是影響所及,我在大學一年級的中文課,只會用文言文作文,我的大學同學們應該都還記得。 感謝社...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12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區議會大勝,人權法落實,警暴更見瘋狂。 警察像二戰末期侵華的日軍,路已經走到盡頭,焦慮不安、前路茫茫,他們更嗜血,殘暴。 第一批被美國懲罰的官員名單,開始網上流出,由林鄭、鄭若驊、李家超、前後兩任的警務處長、葉劉六大寇領軍,後面還有長長的人選吧! 美國牽頭,...

孔子對仁的看法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21 08:10:54

被誤解的孝文化 作者:張秀琴老師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說文解字》中「孝」是:「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由「老」和「子」組成,康殷先生於《文字源流淺說》中說,其字形就像「子」用頭去承老人的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的形狀去表示「孝」。孝文化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當中,起着非常重...

孔子對仁的看法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18:53

【論「酒肉朋友」的觀看方式】  人在江湖走跳,人際關係慢慢變得複雜,我們開始將「朋友」分成各種類型,舉凡知己、老友、有智慧的朋友......順序而下,自然包含了「酒肉朋友」,通常這一型的朋友,說起來都帶有貶義。  近年,我開始看到市面上出現一些說法,倡導要對有毒社交圈斷捨離,酒肉朋友就是該斷...

孔子對仁的看法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6:35:52

【梁敏婷的祝福信/我們都想要愛,但請別把它當成自助餐】  上篇才寫完 #王瞳 跟 #艾成 結婚給我對於「愛情」與「關係」的延伸感悟,今天就看到馬俊麟妻子 #梁敏婷 的祝福。  筆者很喜歡她的回應,她戳穿了社會大眾容易用「自助餐式」的心態,來看待「愛」這個概念。  照慣例,筆者先述說新聞,...

  • 孔子對仁的看法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3 15:08:17
    有 161 人按讚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曾昭旭老師是我高一的國文老師,當時對老師的崇拜,幾乎讓我在高三分組的時候,認真考慮要報考師大國文系為第一志願。

    雖然最終仍然跟著大潮流走,念了理工,但是影響所及,我在大學一年級的中文課,只會用文言文作文,我的大學同學們應該都還記得。

    感謝社群軟體平台的幫助,在我退休之後,加入了高一同學會的Line群組,又與曾老師聯繫上,得以經常閱讀到老師所寫的文章,私下也會向老師請教,得到老師的指點。(如果想要了解曾老師的話,歡迎自行Google上網搜索。)

    我今天看到老師的一篇文章,談到中西文化對此次疫情的影響,在美國和台灣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老師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兩者的缺失,並提出撥亂反正的辦法。

    徵得老師的同意,與我的臉書朋友們分享。大師之作,切勿錯過。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1.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怕

    回顧疫情,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中西差異:

    首先,關於戴口罩,台灣可能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地方。加上勤洗手、少出門、與人保持安全距離,合稱防疫新生活。這種軟封城可說是繼上階段的成功加零之後,今年五月以來僅花70天就能把這波疫情壓下來的主要因素。令國外輿論在譏諷台灣過於自滿之後,不得不再度稱讚台灣的防疫能力。而反觀西方人則是對戴口罩非常反感,視為妨礙自由與人權。即使疫情高張,病亡甚眾,仍然要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或者不戴口罩群聚飲酒(許多西方人視上酒館為生活必備)。頗令台灣人感到不可思議。

    其次關於打疫苗,台灣人多半非常緊張怕打不到,以致連少量殘劑都爭先恐後搶打,天天質問政府為什麼不早買夠疫苗?反觀西方人(如美國)卻疫苗過剩,要用種種方便服務、實質獎勵吸引人民來打;卻還是有一半的人質疑疫苗,選擇不打。以致美國至今完成兩劑疫苗的覆蓋率才50%左右,難以達成群體免疫。也讓台灣人感到匪夷所思。

    試問隔一個太平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雖然因素甚多,但主要的恐怕還是文化差異,才使得台灣人(代表中華文化)和美國人(代表西方文化)普遍所怕不同,所以面對疫情,也才有這麼不同的反應。

    這文化差異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國人包括台灣人比較戀生怕死。這看法雖然似嫌粗糙,卻並非沒有道理。中國人常諱言死(連醫院大樓都沒有四樓),俗語更是直說「好死不如賴活」。真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會賴活的人,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能堅靭地活下去,人還愈活愈多。即使病痛纏身,常跑醫院,每天吃一大堆藥,還是要活。就更不用說病危之時,家屬幾乎無例外地要求醫生用盡一切手段去急救挽回了(而不管是否徒增病人的苦痛)。所以在台灣,洗腎、葉克膜、達文西手臂、鼻胃管灌食、插管、CPR急救等等都有濫用之嫌。遂產生醫藥愈發達,不健康餘命愈長且愈苦痛的荒謬現象。真是執著於賴活到完全沒道理的地步了!那麼,過度緊張於執行防疫新生活是否也是其中一環呢?

    當然,這種戀生怕死的所謂文化影響,早已不是中華文化的本來精神。相對的,西方人愛自由而不在乎染疫死亡(所謂不自由 毋寧死),延伸到也不在乎傳染給別人害別人死亡,其實也已經是西方文化精神的墮落;變質為寡頭的個人主義,也並沒有比中國人的戀生怕死好到那裡去。總之,只要是從怕出發,不管是怕死還是怕失去自由,都一樣是文化的變質墮落;只是因文化性格不同,所以墮落也有不同形態罷了!

    2.文化精神異化變質衍生種種心理恐懼病痛

    原來中國人容易戀生怕死,是因中華文化根本就是一種生命精神,引申之也包括道德精神。狹義的生命精神是指一種肯定生命的存在與求生存的靭性彈性、適應力包容力;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但廣義的生命精神則要進一步問活下去所為何來?答案就是去創造生命存在的意義價值,或說去立人達人愛人,亦即充分地自我實現。此即名曰道德性或理想性。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一旦活得下去,立刻就要求要活得優美」。亦即:生命主體性一定要自覺地發展出道德性來,才是真正的主體性(真我);否則,停留在努力求生存而忘了善用生命以創造意義與愛,生命精神就會失落,退墮到以維持形軀肉身的生存為唯一目的,遂衍為荒謬的戀生怕死心態。其所以荒謬,即在長生永不可得,戀生終必無望,所執只是假我。於是怕死之情也就永不能解除;人生將永只有苦而無樂,反成生命的實質否定。以否定生命(放棄意義之創造)來貪愛生命,此所以為矛盾荒謬也!

    至於西方人之愛自由,首當釐清此所謂自由到底是指什麼?原來和莊子所謂逍遙、佛家所謂自在大大不同,而實指一種生存權或基本人權。如羅斯福總統許諾美國人四大自由,總言之實即生存權也。又如西方許多國家的國歌,歌詞大都提到與敵人鬥爭以爭取自由,甚至充斥血腥殺戮(法國國歌足為代表),主題實即國家民族之生存也。但此所謂生存,意思卻和中華文化脈絡下的生存不同:中國人是指素樸的形軀生存,意義是好活用此身以進行道德創造。但在西方文化(姑以基督教文明為例)的脈絡下,人身並無主體的身分(上帝是唯一的主),而只是上帝的工具。上帝頒布律法與上帝之國的藍圖,人則納入此律法結構中享生存生活之權利以盡為上帝服務以依上帝藍圖建構地上之國的義務。換言之,人的自由只是上帝誡命與法律規定下的行動自由(可稱為廣度的自由,與中華文化脈絡下之心靈主體自由或深度的自由不同),目的是藉此善盡待奉上帝的義務。因此,若忘記善盡作上帝博愛工具的責任,自由便會退墮為自我中心、自私任性,到玩法弄權,背叛上帝律法的地步。這當然是西方文化精神的變質異化,於是神化為魔,假冒上帝之名而實行魔鬼之事。西方近代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掠奪世界資源以自利,皆其流也。

    3.文化退墮之病仍當用文化療癒

    以上分析中西文化異化退墮的不同脈絡,而同歸於有所怕的虛弱心理。而不管怕什麼,都可總說為怕死(請參考前著《論生與死的詭譎相即》一文),亦即怕我之不存在;只是西方人的存在觀是「我自由故我在」(自由本質即生存權),中國人的存在觀則是「我活著故我在」(活著即一切可能之基礎)罷了!

    而不論中西,其生命的存在都是要指向意義價值之實現的,差別只在實現的形態不同;在中華文化是善用形軀以作道德創造,在西方文化則是享自由人權以盡為上帝愛人工具之義務。所以,當其退墮為執小我自私的時候,都同樣會有假上帝或道德之名以自我文飾的虛偽。在中華文化脈絡是假借仁義之名而實則忘義逐利(孔子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生活中,無論親子友朋乃至政府人民,口口聲聲為你好而實則以威權干涉宰制,不知尊重人權者多矣。在西方文化脈絡,則是假冒上帝之名而實則叛神歸魔(如浮士德出賣靈魂與魔鬼交易);在社會與國際,自以為秉上帝旨意而對異國異族異教徒橫施歧視侵畧迫害滅族之暴行,不知衆生平等,皆當為上帝之博愛所蔭庇者亦多矣!於是落到疫情的面對,在西方美國,遂有將自我自由無限上綱而敵視戴口罩者、排斥亞洲裔(誣之為病毒源頭)之表現。在台灣,則有將戴口罩以免害別人被傳染之道德立場無限上綱,自居於道德優位而對不戴口罩者輕予指責,橫加干涉,教訓之餘,甚至還施予霸凌懲罰。這些實都是假自由假關懷、假正義假道德的表現,雖中西形態有異,其屬假冒為善則一也。

    那麼,對這些因文化精神泯失扭曲變質而形成的病痛(其病徵則可總結為怕之一字,即《大學》所謂:「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也),要如何才能得到療癒呢?而答案無他,就是回到文化發展的堵塞處重新求其通罷了!在此要點有二:一是問你的文化發展是因何堵塞的?二是那要如何才能彌補前愆重新走通?

    先說中國文化這一面,問題乃出在由內聖(個人心性修養以成為仁者愛人的君子)跨到外王(事實上能普遍且有效地愛到眾生)時被卡住了,使得愛傳不過去,或在傳過去時愛變質為非愛。為什麼會如此?則因太容易用愛籠罩一切(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而忘了現實上人我有別,當尊重對方的人權或自由意志。遂導致以道德、以義理、以愛傷人,而受傷者還得因感情故委屈忍受。子女忍受父母,父母也得忍受子女,愛之互動竟成互相折磨,遂成中華文化體中的普遍陰暗。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西方文化得到尊重人權(西方文化脈絡下之廣度自由)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實踐。由家庭以至於社會、國家,次第皆然;然後從修身開始推擴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事業才能走通;這當然進一步包涵現代社會、政治體制的合理運作,即所謂民主也。

    再說西方文化一面,問題乃出在人僅自居為上帝的工具與僕人,生活在依法行政的體制運作中,只與認知理性相關,卻把價值問題丟給宗教,感情問題丟給文學藝術,自己只屬宗教文學藝術的受蔭庇者或受益人(西方人普遍有對教士與文學藝術家的崇拜情結),而不知自己也可以是生命感情與道德價值的主體(這當然須經一番自覺的工夫修行)。於是生命主體沈隱成為佛洛伊德心理學中的黑暗本我,當宗教法律與文學藝術的帶領薫陶力衰退,便會冒上來成為自利相爭的亂源。何止遺忘上帝的仁慈(仁慈更高於正義),更且將自私自利合理化為生存競爭的正義(達爾文的進化論、美國理直氣壯的所謂國家利益、美國優先)。遂致擾亂世界,各奉自己的上帝伸展自己的權利,而難以分辨誰屬上帝誰屬魔鬼了。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中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中華文化得到主體自覺(中華文化脈絡下之自由,即道家禪宗之深度自由也)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修行。啟動仁心的自覺,以培養根本自信,拓展宇宙心胸,超越一己一族一國一教的局限而直通上帝博愛的本懷,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這樣才能真走通依上帝心中的藍圖(大同世界?)以建設地上之國的康莊大路。

    當然,以上提示的彌補療癒之道,實質上就是中西文化兼取其長的會通之路。這激盪會通事實從馬哥孛羅、利瑪竇東來就開始了,其間迂迴曲折、辯證跌宕,至今未已,也許才是又一波的方興未艾,而必蔚為未來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吾人且拭目以觀,靜心以待。

    2021-8-22 4300字

  • 孔子對仁的看法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1 11:00:02
    有 924 人按讚

    從孔子曾經說過的關於敬鬼神的說法,或者他教育門生處理鬼神的態度,可以理解孔子本身由於承襲了先人的智慧和經驗,自己也有一套對鬼神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他不是相信天地間的鬼神,而是孔子從過往先民祭祀鬼神的殘忍,甚至於以毫無人性的方式把人當成祭品,或者把戰敗被俘虜的戰奴也當成供奉給天地神祇的祭品,之所以會到達如此的地步,是因為先民對於不可知、無形的領域,無法理解和溝通,心存恐懼和不安,每逢國家有風雨未調、大自然的禍害發生,便會聯想成是觸怒了天地鬼神,所以他們就用盡一切的方法來祭祀,使鬼神歡喜,不再降禍。
     
    孔子鑑古知今,再加上他的睿智,認為此些都是迷信、毫無根據的做法,和人類的仁愛與道德是違背的,孔子最主要是承襲自文、武、周公的禮儀,進一步再把周朝的禮發揮到極致,所以才會主張以仁愛治國,以禮儀做為文化的推展。
     
    基於人們尊重亡者的祭祀和禮儀,人們開始對於生從何處來?死又會通往何處?漸漸地愈來愈多人在發掘和研究它,這也形成了中國在未來為什麼有這麼多宗教產生的源頭。所以孔子並非排斥宗教,或者不敬重亡靈,或是對於天地之中所有的鬼神不予理會;相反地,孔子相信並且敬重鬼神的存在,只不過是要改變人們在祭祀的基本態度上,絕對不能遠離仁愛之心。這與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並無違背,中國許多的道家思想也都源自於仁的思想,仁的思想發揮在佛道就變成慈和悲。在早期的老道,見面時都是兩手抱掌、打躬作揖地問候說道:「慈悲!慈悲!」這也都是淵源於仁愛的思想。
     
    節錄|尋求立身處世的道理,最基本要從禮開始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 孔子對仁的看法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6 08:27:16
    有 279 人按讚

    【許多人認為不夠深刻的《論語》,卻講述著宇宙終極的秘密】#精選書摘

    許多人認為孔子不高級,說的都是大白話,顯得不夠有哲學派頭。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表達過類似的看法,他以前對孔子挺尊敬的,但看了《論語》之後很失望。

    這大概是因為他沒看過孔子對《易》的評注,對《尚書》、《春秋》的整理。所以他在《論語》裡讀到一個絮絮叨叨的老頭,反覆說很多事。但是,孔子的嘮叨卻道出了宇宙終極的秘密——仁:

    #論語 #道德 #思辨 #仁

  • 孔子對仁的看法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2-03 18:48:32

    201912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區議會大勝,人權法落實,警暴更見瘋狂。

    警察像二戰末期侵華的日軍,路已經走到盡頭,焦慮不安、前路茫茫,他們更嗜血,殘暴。

    第一批被美國懲罰的官員名單,開始網上流出,由林鄭、鄭若驊、李家超、前後兩任的警務處長、葉劉六大寇領軍,後面還有長長的人選吧!

    美國牽頭,英國配合,澳洲、加拿大、日本、新西蘭、歐盟,都先後起步了。這樣的國際局勢,中共都走投無路了,莫說心知肚明,自己一直在做壞事的前線警員。

    跟光頭劉sir回大灣區生活嗎?子女不能留學英美加澳?他們只能讀暨南大學?自己執勤時傷害了無數香港人的子女,回家見到妻子陰沉的臉色,子女吸了自己帶回家的二噁英病徵漸現。每晚瞌起眼就想這世界真有因果報應嗎?每日還上不上香俾關帝?他仍會保佑我嗎?

    這樣的精神狀態,每日蒙了面戴了豬嘴,還要在街見人就打扮凶狠,怎會不累?

    當權者禍國殃民,點解重有咁多人同流合污?

    人民飽受摧殘,點解大部份人,仍肯默默忍受?

    香港市民在這個漫漫黑夜,又可以做什麼?

    大地一片漆黑,什麼時候才可以再見黎明?

    這不單是香港人今日的疑問,中國人問這些問題,問了三千年。

    在商朝末年,周這個地方的領袖,姬昌,作為政治犯,被商紂囚於羑里七年,在監獄中,他已作以上思考。

    他身在獄中,生死不測,兒子被殺,製成肉包,刺激他反省人性,黑暗勢力的禍亂根源。

    獄中他完成了整理《周易》的工作。

    他發現人性由善轉惡,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他在《周易》第三十五卦火地晉卦,和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中,發現了人性轉惡的關鍵。

    這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本來是日出地上的卦象,象徵旭日東升,太陽從大地升起的象。日出於地,本來是盛大光明的前景。

    但一念之間,就變了另一卦象。

    地火明夷,上卦為坤地,下卦為離火,象徵明入地中,太陽在土地之下,大地一片漆黑,邪惡壓制了正義,光明受到了傷害,所以稱明夷,即是誅滅光明。

    《周易》在地火明夷卦的最後一支爻(上六)寫道:

    不明,晦。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這爻道出了由佛轉魔的關鍵,在於「不明」。

    人在不明的時候,便會失去判斷力,但偏偏卻是大權在握,社會便會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每個從政的人,爭天下的人,初心都是救民於水火,但權力使人腐爛,不受制衡的權力,會使這些政治領袖,失去初心,由佛轉魔了。

    半年時間,便將香港的警隊,由受人信任,保護市民的象徵,因背後的愚蠢操控者,深信暴力可以懾服群眾,濫捕濫殺可以壓制民憤。香港文官系統噤若寒蟬,一個低級的雞仔餅光頭劉sir, 都可以指罵批評特首政務司長,全政府無一個堂堂正正的官,紀律部隊失律,政府失了倫理。不明,晦。不明智,看不清形勢,卻有權力,晦,即黑暗的深淵中心,香港便墮入黑暗之中。

    《小象傳》說:

    初登于天,照四國也。
    後入于地,失則也。

    初登于天,因為照四國,四國即四方,你能夠照亮四方,大家安居樂業,這便是初心期望。

    後入于地,結果掉下來,因為「失則也」。

    則,是大原則,規律。

    失則,失去了大原則,沒有遵守自然的法則。所以,後入于地,一敗塗地了。

    《易經》說「不易」,儘管外在世界千變萬化,但永遠有個永恆的法則在運作。

    作為政治人物,一定要體會,這個「則」,這個規律,才能夠處理群眾社會,把事情處理好,贏得民眾支持。

    如果失去了這個「則」,失去了民心,就變成人民公敵了。

    新任的警務處長,叫香港人攞返個良心出來,向暴力說不。

    原來香港警察做了壞事,都喜歡說「良心」。

    以前有位警務處長,也是做了壞事之後,對記者說:

    「良心究竟係乜呢?」
    「你嘅良心同我嘅良心都唔一樣。」

    今日,警暴半年,不明死因的屍體發現超過過二千五人,濫捕五千人,暴力傷害市民難計其數,街上打人不分男女老少,這個時候,「警察頭子」竟然說起了「良心」來。

    良心,原來是香港警察的夢魘!

    很多市民曾經問:

    阿sir, 你跌咗個良心!

    孟子說,良心是與生俱來的,但像樹木一樣,不好好護理灌溉,被環境,被私欲破壞,心中的善念,便會奄奄一息的。

    半年前的香港警察,還有良心,但今日警暴,他的良心,已被環境獸性侵蝕了。

    《孟子.告子篇》
    孟子曰: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

    日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

    孟子在《告子章句上》說:

    牛山的樹木,也曾經很茂盛的,因為它在齊國首都的臨淄的郊外,但當地人日日咁用斧頭去砍伐,佢地又點能夠茂盛呢?

    當然,一年四季,雨露潤澤,佢地都在生長,嫩芽都會出來,但問題是,另一個破壞又來了,牧童又在這裡放羊牧牛,所以,整個牛山都光禿禿了。

    大家見到牛山光禿禿,以為這座山,一直都係咁,不曾有過大權木嗎?不是的。

    就好似有些人身上,好像沒有了天生的仁義之心。佢地之所以無咗良心,就正好似牛山光禿禿一樣。每日有人去砍伐佢,又點能茂盛呢?

    午夜夢迴,良心急call, 但朝早一上班,良心的萌芽,又被吃光了。

    反覆地被不同的勢力欲念消滅,那麼,他夜晚良心再急call, 發出的善念自然無法存在,慢慢又自我合理化,覺得自己其實是對的,別人才是錯,故意挑剔我而已。

    這些人,夜裡發出的良心呼喚不復存在,便和禽獸差不多了。

    別人看見他們像禽獸,以為他們不曾有過善良的本性,其實不是的。

    只要得到合適的滋養,沒有東西不能生長;失掉應有的滋養,沒有東西不會消亡。

    孔子說過:

    操則存,舍則亡。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抓住它,就存在;放棄它,就亡失。進進出出沒有一定時候,也不知道它何去何從。

    這就是指人心而言吧!

    鄧炳強叫人攞返個良心出來,希望他還有,他的警隊隊員還有。

    這半年,香港愚蠢的以警暴平亂,對香港造成多大的傷害?對政府造成多大的傷害?對警隊造成多大的傷害?

    市民再不信任政府,警察都被視為流氓爛仔。香港百年來賴以成功,成為國際城市的歷史和因素都忘記了。

    孟子在《公孫丑篇》說: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

    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

    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於其野矣。

    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

    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

    如此,則無敵於天下。

    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八二年,戴卓爾夫人訪華開始,直至九七,中英雙方都說要保持香港的穩定繁榮。

    但如何保持香港的固有的穩定和繁榮呢?中共有中共的看法,英國人有英國人的看法。

    對孟子來說,保持一個城市的穩定繁榮,有幾項原則要遵守。

    首先,要尊重有品行道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凡有能力的人,政府都會聘用,不會浪費人才;社會上,有學問,有能力,有技術的人,都有工作,這樣社會最出色的,都高興替你這個政府服務。

    在市場上,給予空地空間給商人儲藏貨物,而不徵收各式雜稅。貨物滯銷,政府作買家,不讓貨物長久積壓,那麼,天下商賈,都會高興將貨物放在當地市場。

    關卡,只作稽查而不徵稅項,要天下旅客都樂意到這裡來。

    農業,擴大耕地面積,資助農業,不徵農產品稅項,天下農民都想來這裡耕作。

    民居,不重覆徵稅,發展公屋,不高地價作間接稅。天下人都高興,搬到這裡生活。

    真正做到這五項措施,連鄰國的人民都想來這裡生活,像敬仰自己父母一樣的敬仰這個政府,人民就對政府有向心力了。

    這個時候,鄰國想來攻打你,就好像率領他的兒女來攻打自己的父母一樣,不可能成功的。

    假如這樣而成為天下無敵,這就是替天行道的父母官了。

    孟子用「天吏」來形容政治上,行仁政的人道、天道、天理的關係。不是後世「替天行道」的強盜意思。政府應接天理行事,如果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是不可能的。

    孟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具體說出一個城穩定繁榮的原則,也是今日一個國際城市的基本條件,香港百年,殖民地政府亦是用這個原則管治香港。

    但今日,以為用制度暴力,警察暴力,就可以管理一個國際城市,這是歷史未曾成功過的。

  • 孔子對仁的看法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6-26 20:14:39

    Wong Wai Man
    這個星期日,是七月一日,回歸原來已經二十一年。
    六七年到九七年,是香港盛世巔峰的三十年,香港人過的,是流金歲月;九七是分水嶺,香港步入衰世。
    盛極而衰,這本是宇宙自然的規律。
    每逢衰世,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兩條路線,一是儒家精神的中流砥柱,明知不可為仍然挑起時代擔子的志士仁人;另一條是道家因應自然的隱逸遯世,忘記自己,忘記時代,詐醉佯狂,相忘於江湖。

    時代興衰,關鍵都是人。
    一個時代中,有人才,時代就興;人才衰落,時代也就完了。
    一個領袖,懂得賞識人才,培養人才,他的事業便成功;如果不認識人才,不賞識人才,不知道培養人才,事業一定失敗。

    領袖如此,政權也是如此。
    至於個人,立身出處,非常重要。你的立足點,你的追求,影響著一個時代的風氣。

    當人人都關心社會太平,百姓幸福,他們可以輔助領袖,做到時代太平,人民幸福,才飄然引退,不要名利,功成身退,不事王侯。中國歷史上很多,這是道家中的隱士。

    隱士,並非對世事漠不關心,他們在時代無可挽救時,遯世去了。但他們不是消極的逃避,他們是有意的保留一點文化血脈,培養下一代,等待創造時代的復興。

    時代興衰,始終決定於人才,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村野隱逸,當大部份人的追求,都是百姓幸福,社會安居樂業,那即使一時衰世,復興的日子也是不遠;如果人人都是隨波逐流,追求的,都是個人榮辱,即使時代未衰,沉淪之象已現。

    有記者最近訪問了一位25歲的年輕人,他得父母代付首期之助,買了一個292呎,600萬元的劏房單位。因為地方小,他本人的雜物都要放在父母老家,但他坐在新屋廳中梳化,仍是顧盼自豪,說:
    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
    今日香港,持這看法的人很多,但最可怕的,是特區政府都是這樣看。
    所以,他們認為解決了年輕人上樓的問題,就解決了今日香港的問題。
    所以,各司官員,都在呃呃騙騙,無心施政。大小工程,蒙混過關;官商勾結,明目張膽。因為問題只在覓地起樓,人人居者有其屋,社會便相安無事。

    有陰就有陽。
    另一些年輕人,關心社會公義,對香港仍然有夢。他們抗議東北發展,衝擊議會;另一些對官僚施政失誤,走上街頭勇武抗爭;再一些乖孩子循選舉走入議會,在制度中起事……
    有些被捕重判入獄,有些逐出議會,有些被剝奪政治權利。
    強權暴政之下,他們仍然意氣沖霄漢。
    同情者不少,但訕笑者更多。
    如果有樓才是人生勝利組,他們這群一無所有,判入獄留案底的年輕人,是典型的香港失敗者了。

    衰世時代,永遠有儒家中流砥柱的志士仁人,求的不是當世事功,這便是中華文化了。
    孔子學生子路,微子篇第十八,有番莽莽蒼蒼的說話。
    子路跟著孔子周遊列國的車隊,某次落後了,見到一位老人家,用拐杖挑住竹籮,子路急問:
    你有看到我老師他們嗎?
    誰知老頭頂回一句:
    什麼老師?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淨係識吹牛那些?
    我不識你的什麼老師!
    講完低頭除草。
    子路給他的氣勢攝住,拱手站在一旁,等他忙完再問。
    黃昏日落了,老頭知道子路無飯無宿,就招呼子路回家過夜。還劏了雞款待,叫了兩個兒子出來陪客。
    第二日,子路找到孔子,報告經過。
    孔子一聽,知道老人非常人也,叫子路回去找他請教濟世之道。
    子路到那裡一看,人去樓空,老人一家離開了。
    子路對著空房,講出一番亂世大丈夫的道理:
    一個知識份子,有學問有能力,不出來貢獻社會,是不合於義的。
    家庭有長幼的倫理,社會有社會的秩序。人倫的倫理不可廢,國家社會的責任如何能廢呢?
    為了潔身自愛,不和俗世合流,把自己身心人格搞得很像好清高,但把時代的人類大倫理搞亂了。
    人於時代是有責任的,君子出仕,走入社會,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只是為了貢獻社會,行其義也,做該做的事而已。
    至於理想,不能實現,其實,早已心裡有數。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頂天立地,是春秋亂世一個人物。

    香港之所以有希望,因為仍有一群子路一般的人物。
    北京最討厭香港兩大社會活動,一是六四維園燭光,一是七一遊行。你可以不去,但不要訕笑。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貿易戰

    2018年6月26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 孔子對仁的看法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3-11-20 10:43:54

    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老外看中國,我是郝毅博。大家知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很感興趣,上大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和孔子有關的課程。兩千多年來中國社會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中國古代官員是按照儒家六德「智、信、聖、仁、義、忠」來辦事。可惜的是,在1949年以後,這些傳統的中國儒家思想和道德觀念持續被中共政權攻擊和破壞。

    目前儒家思想除了在台灣外保存的比較完整外,亞洲其他國家一樣也有人還按照著孔子的哲學來生活,最近我就採訪了這樣的一位韓國學者金正奎,他寫了一本叫大同的書,另外我也採訪了台裡的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笑談風雲的節目主持人章天亮教授,請他也聊聊對於這方面的一些看法。首先,金先生認為儒家重視道德的這種思想可以解決當前中國的很多問題,比如說腐敗的官員等等。

    《大同》作者 金正奎:
    「內心的道德是一個儒家的概念,就是沒有人監督你,自己也會做好。」

    當然一個有道德的官員不一定代表他很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沒有道德感的官員肯定不會把百姓的幸福當成他主要的一個任務,所以這邊我也想問章教授的是,中國這種傳統的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還有沒有重要性?那另一方面,中共做為一個文化的摧毀者,他們真的有可能去復興文化,甚至是讓官員們重視道德,學習儒家思想嗎?我們知道這幾年中共一直在推廣著所謂的「孔子學院」,我們一起聽聽章教授怎麼說。

    我個人很喜歡中華傳統的政治哲學和理論,我完全不同意共產黨的口號「打碎舊世界,創立新世界」,現代和傳統是可以同時存在的,英國有民主的議會,也有女王;日本有首相,也有天皇,當年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可是他也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刻意去破壞。很多學者也說過他們認為中國以前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為什麼?

    《大同》作者 金正奎:
    「西方與儒家的方式不同,遇到社會問題,西方主要通過制度約束:修改法律,改變獎懲制度,讓人自己衡量利弊。儒家的方式不同,儒家是領袖風範,在道德上起表率作用。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能夠管理社會,教化社會。不只是說說正確的言論,而是給出正確的表率和示範,喚醒社會大眾內心的善念。」

    不過假如清朝沒被推翻,中國以前的政治制度還存在,那會怎樣?你會看到這個國旗,這裡大概有一個皇帝的圖片,官員可能這樣說話...

    開玩笑的。我覺得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會有很正面的影響。如果官員都重視仁他們一定會照顧民眾。當然用儒家理論來改革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個很複雜的事,可是我覺得金先生和章教授的想法都很有意思,謝謝他們接受採訪。最後跟大家分享金先生說的一句話:

    《大同》作者 金正奎:
    「中國的未來不僅關係到中國人,中國的未來關係到全人類。」

    我覺得這句話很值得我們去思考,因為中國人口眾多,中國的未來怎麼走,肯定影響著全世界,不過中國現在雖然擁有龐大的市場和生產力,但往往輸出給大家的印象,卻是人權狀況很糟糕、暴力腐敗的官員和山寨或黑心食品等等,大家是害怕中國,而不是尊敬、喜歡中國,這和古代這種禮義之邦的形象差得很遠,所以對我來說,不管是儒家或是其他政治理論,如果中國的人民能有權利,自己選出對中國人最好的政治體制,那對全世界肯定都是好事。好的,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大家到我的 YouTube、Facebook、微博或 Twitter 留言,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