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上肢肌力訓練老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上肢肌力訓練老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上肢肌力訓練老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上肢肌力訓練老人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 小心「微肌」找上你 !!】:小時候看著高壯的爸爸,心想著要快點長大;長大後,爸爸卻日漸佝僂且走路速度大不如前,讓人感嘆時光在身上的刻痕… 現在過馬路的時候,總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呢,有醫師表示,其實綠燈的秒數可以做為自己檢測心肺功能的參考【註1】。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00的網紅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哼,小孩子才作選擇我全都要 XD PS: 1 研究中也有測量上肢肌肉量跟肌力,但只有 運動+喝乳清組(勝) 只有喝乳清組(敗) 有達到明顯差異。 2 另外也研究說明老年人中進行高強度(≥80%1組)阻力訓練時,肌肉力量會增加10~15%,肌肉質量會增加5%。 但這個更高的強度需要身體素質先有...

上肢肌力訓練老人 在 古邊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20:48

舉重訓練好處 由你想不到 舉重這些年國家的推廣 運動產業的發展 及各大媒體的報導其發酵 慢慢被大家看見、接受、瞭解 最後被消費 然後就沒有如果 還是要吐槽一下 😏😏😏 希望國家能進一步關心選手 未來的發展 不單單只是現在開支票 栽培大樹🌳是長久灌溉 花兒美是短暫 如同煙花綻放 希望不是落下成灰 無...

上肢肌力訓練老人 在 私人健身教練Ryan poo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00:17:35

年長者的重量訓練計劃 很多長者直覺上會覺得重量訓練太激烈並不適合自己(我的媽媽也是這種想法),或感覺重量訓練是大隻佬的專利,與我無關。 但其實重量訓練並無年齡及性別之分,不同人士都應該擁有自己的專屬訓練方案。 何況重量訓練也不等於只有舉鐵,涉獵範圍可以是非常廣大的。 在這裡給年長朋友介紹幾種...

  • 上肢肌力訓練老人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6 07:30:00
    有 95 人按讚

    【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 小心「微肌」找上你 !!】:小時候看著高壯的爸爸,心想著要快點長大;長大後,爸爸卻日漸佝僂且走路速度大不如前,讓人感嘆時光在身上的刻痕…
      
    現在過馬路的時候,總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呢,有醫師表示,其實綠燈的秒數可以做為自己檢測心肺功能的參考【註1】。
      
    以一般成年人而言,100公尺走路約20到25秒可以走完,也就是說,如果成年人過馬路覺得很趕,恐怕就是心肺功能或是肌少症影響,情況如果越來越嚴重,可以去醫院進行檢查【註2】。
      
    雖然老化是必經之路,但…這是無法避免的嗎?但應該有方法可以從年輕即開始保養身體吧。
     
    上述文字中提到走路速度大不如前,除了有可能是先前提過的膝關節問題外,另個可能的主因是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的「肌少症」。
      
    ■「肌少症」定義為65歲以上,且有肌肉量減少及肌肉表現有問題的人:「肌少症」顧名思義指肌肉量變少;但單純的肌肉量變少,不見得肌力會變差,像跑馬拉松的職業選手感覺都很瘦,身體沒有太多肉,但他們並非罹患肌少症。
      
    所以年輕人肌肉變少與老年人肌肉變少是兩回事;若僅看肌肉量變少一事,並未看其他附加定義,有時會失真。
      
    ▶「肌少症」定義為
    65歲以上,且有肌肉量減少及肌肉表現有問題的人。
      
    ▶「肌少症」病人
    與肌肉相關的問題就會出現,如「走路無法走久」、「站也站不起來」、「肌肉沒力易造成跌倒」、「每天會覺得無力感」等。
      
    ▶「肌少症」指標
    除了看減少的肌肉量外,還需看肌肉的表現,以下是兩個常見指標:
    ①是肌肉的力氣,如上肢看握力或下肢腳的力量。
    ②是走路速度。
    這兩因子的重要性在於握力變差或走路變慢,其死亡率都會變高。
      
    ■「簡易篩檢」及「正規檢測」
    ▶「簡易篩檢」
    當肌肉流失後,開始會有握力不足的表現,可能是毛巾用雙手扭不乾、雙手無法開啟玻璃罐蓋子。走路速度慢則可能在過馬路時,綠燈亮了但還沒走完就已經紅燈了,這就屬走路太慢了,有上述症狀出現,則應該進一步測量。
      
    另一種篩檢方式是測量小腿圍,用自己的食指與拇指雙手環繞小腿肚,當圈起來有鬆鬆的感覺時,即有肌少症的發生率。或者拿皮尺測量小腿圍,老年男性小於33公分或女性小於32公分,則需留心。
      
    這些皆是簡易的篩檢方式,若覺得有問題,即該進行正式的檢測。
    ▶「正規檢測」
    較正式的篩檢,若要看肌肉的表現,可使用握力機測握力,亞洲老年男性要>26公斤、女性要>18公斤;如果看走路速度,應每秒鐘大於1公尺。
      
    當篩檢出來握力不足或者是走路太慢時,醫師才會進一步測量肌肉量。目前有兩種機器可以檢測,一種是簡單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人站著透過電阻來測量,儀器會分析身體組成,可自行計算出肌肉量,這個量再除以身高的平方。
     
    另種方式是自費以骨密度檢查機器做測量,透過軟體對身體組成分析,得知身體所有的脂肪、骨骼以及肌肉量,肌肉量再除以身高的平方。當數值低於某個標準以下就屬於肌少症【註1】。
      
    醫師林謂文說:「肌少症可以自我檢測,第一個變輕肌肉量變少,這時候他在肌耐力上就會差很多,所以像是跑步或是快走的運動當中,一開始會受到影響」,不過醫師也提醒,跟小綠人賽跑,只是自我檢視的方法,如果出現突然異常的狀況,還是要到醫院尋求,醫師的檢查協助【註2】。
      
    ■小心「微肌」找上你
    你知道老人家除了三高,最怕什麼嗎?不是沒錢、沒地位、沒有說話的份,而是沒肌肉、沒力氣、沒骨本!許多年長者認為年紀大了,飲食應該清淡些或因為三高的飲食禁忌,三餐簡單配點青菜,不知不覺讓自己越來越沒胃口,就不知不覺讓「肌少症」找上門!
      
    30歲以後,身體肌肉量以每年0.5~2%的速度減少,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更遽,加上身體疾病狀況、活動空間缺乏等種種因素,身體活動越來越少,用進廢退,肌肉自然退化得更快。
      
    ■「肌少症」的徵兆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肌肉不足也會增加代謝性疾病的罹患率,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鬆,對健康影響深遠。
      
    ▶若有以下徵兆,無論您幾歲,要開始注意囉!
    1.走不快:行動變慢、行動困難。
    2.走不久:容易累、沒力氣。
    3.拿不動:取物困難、握力變弱,如:毛巾擰不乾。
    4.站不穩:包含站不起、需要輔助、容易跌倒。
      
    ■吃對營養,留住肌肉
    1.「熱量要足夠」
    年長者應該要吃夠熱量,身體才有足夠營養去建造肌肉,★銀髮族建議每日熱量應在每公斤體重25~30大卡,如60公斤的媽媽,1天建議熱量1500~1800大卡,會依性別、個人生理狀況、目前身形體重、身體活動等會有不同微調。若熱量攝取不足,為維持生理機能,肌肉必是第一個犧牲品!
      
    2.「蛋白質要足夠」
    年長者因牙口咀嚼能力不佳,飲食上會因咬不動而逐漸減少攝取肉類,其實蛋白質的選擇很多,透過適當的烹調方式,如:蒸、滷、燉等等,還是可以享受軟嫩且美味的菜餚。
      
    因年長者蛋白質消化及利用率較差,★銀髮族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2~1.5公克,約占總熱量15~20%,並依生理疾病狀況、身高體重、身體活動等調整,若有肝、腎臟功能不全等問題,蛋白質攝取量需要由營養師個別計算調理,避免增加身體負擔。
      
    ★以60公斤的長者為例,1天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72~90公克,扣除乳類及五穀根莖類食物中的蛋白質,每餐應攝取2份優質蛋白質食物,包含魚類、肉類、蛋類及豆類(黃豆、黑豆、毛豆)等,2份的量約為女生的手掌心大小。
      
    ★簡易記法:若您是一般體型,無特殊疾病,每餐至少吃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有助於預防或減緩肌肉退化流失。
      
    ■做對運動,才走得動:「我有散步、快走不行嗎?」不是不行,是不夠!身體軀幹、臀部、腿部都有許多肌群,共同協助完成生活中的各種動作,我們需要鍛鍊身體核心的穩定度,學習腿部及臀部的肌力運用,維持肩臂關節及肌肉的靈活度,才能減少不當用力造成的疼痛及傷害。
      
    增強肌力或肌肉量需要一些阻抗或負重,建議尋求專業運動指導員的協助,透過自身體重或運動器材來增加阻抗力或重量,抑或透過抵抗地心引力,讓肌肉必須出力,以達鍛鍊之效。
      
    ★建議每周進行2~3次肌肉訓練,一次至少30分鐘(可分段),循序漸進,也可使用裝水水瓶、彈力帶、彈力球、輕型啞鈴等輔助器材增加強度。【註3】
      
    面對快速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如何讓長者能夠健康老化、成功老化是我們極需努力的目標;肌少症對老年族群有許多不良健康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即為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的下降【註4】。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尚儒醫師提醒,肌少症對年長者的健康影響包括行動能力、生活品質及增加失能及死亡風險,遠離老年限定的肌少症,靠養肌、活肌,銀髮族也能健康老化。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健康電子報)「年少勤保養,遠離肌少症」:http://bit.ly/3vUiAh5
    ∎註2
    (Yahoo 新聞)「走輸「小綠人」 恐與心肺.肌少症有關」:https://bit.ly/3vTlqmt
    ∎註3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銀髮族小心「微肌」找上你:https://bit.ly/3tP2ALv
    ∎註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肌少症簡介」:https://bit.ly/2LCj35z
    ∎註5
    (台中醫院)遠離老年限定的肌少症,醫師說靠養肌、活肌,銀髮族也能健康老化:https://bit.ly/3rl6qdI
     
    ➤➤照片
    ∎(基隆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肌少症的自我檢測方法」:https://bit.ly/3lKvfyw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微肌 #肌少症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上肢肌力訓練老人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27 12:47:31
    有 1,042 人按讚

    【守護長輩動起來! 台東廣設80組活力不老機、4活力動動站】

    台東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高達17.46%,如何讓 #老人家活到老、#健康到老,是慶鈴努力的目標。除了設立全台最多91站的文健站及涵蓋率超過8成的社區關懷照顧據點,全面照顧長者外,今年我們更啟動#遠距健康照護,#在16鄉鎮市廣設80組活力不老機、#4活力動動站。

    縣府與社區、衛生所、診所甚至郵局等80處合作,設置活力不老機,新增測試肌力、量腰腿圍及BMI等多元功能,如果透過系統篩檢出健康異常情況,搭配的手機APP「貼身健康i秘書」則可轉介至台東馬偕、東基、關山慈濟等醫院網路掛號服務。另外,金峰鄉、長濱鄉、延平鄉及台東市設有4個活力動動站,提供長者握力、上肢及下肢的簡單運動訓練。

    大家都知道,老人家最怕摔跤,跌過一次後往往害怕走路、運動量與和朋友交流的機會變更少,惡性循環下,反而讓我們醫療後端付出更多的健保資源照顧。縣府整合原民處、社會處、衛生局及國計處,提供長者多元活動的方式,#慶鈴要請鄉親好朋友多鼓勵老人家走出家門、我們一起守護長者的健康!

    80處活力不老機據點/4個活力動動站查這裡➝https://pse.is/3b9rm7

    #台東不只是台東
    #提升平均餘命
    東衛保健-健康快樂呷百二

  • 上肢肌力訓練老人 在 消防員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週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2-04 20:43:59
    有 418 人按讚


    「軍警消更應該著重肌力訓練」

    最大肌力是所有力量跟體能的母數,原因在於,最大肌力與身體強度最正相關。提升最大肌力也直接提升小重量的反覆次數。不止如此,還能得到撼動最大強度的能力。

    以引體向上為例,提升上肢垂直拉的最大肌力,是提高自身體重引體向上次數的最佳方法。當最大肌力提升到某種程度時,也會提升可觀的反覆次數,也可以視為體能的提升。例如:你不會拿筷子吃年夜飯到力竭;肌少症的老人走路會喘。

    其他的能力,可以視為最大肌力的轉換,例如:爆發力、肌耐力、重型肌耐力。

    為何要提升最大肌力為主,小編引用國內唯一一次的RIT救援案例「敬鵬火警」現場救援人員的經驗。

    「受困的消防隊員,在低於搜救人員所踩踏的地面,地板的化學物質讓受困的消防人員身上都是滑的,因為空間狹小且燃燒劇烈,無法多人作業,搜救人員如果無法「單人」且「一次」將受困的消防員拉起到地面上,他們會再次滑下去必須重新來過。」

    如果沒有一次突破困境的身體強度,永遠都在困境裡,許多狀況並不是只能寄望於支援,而是自己的身體素質能不能撐過或突破困境,來爭取自己或同伴的存活機率。

    提升各大方向的最大肌力,就像提升投資成本一樣。如何轉換成專項能力,則像投資理財的方法。無法期許最大肌力提升後,就能投球投到150km/hr,但一個硬舉200公斤跟一個硬舉50kg的人,前者比較有可能訓練出較快的球速。

    投資失敗,不能怪成本不夠,通常都是理財方法不對。而成本極高的情況,就是減少投資風險。但不保證不會敗光光。

    以提升肌力作為第一要務,因為肌力最難提升,也最難退步。體能最容易提升,也最快退步。

    而最大肌力跟爆發力,是所有肌力裡面最難提升的,如果一直在訓練最大肌力,會非常難提升,所以才需要用週期化的方式,在適當的範圍內給予正確的刺激。許多國外專家訓練的系統,通通都是在探討提升最大肌力,這些人練出許多金牌選手,也有轉向以相同方式訓練軍警消戰術單位的專家(Matt Wenning),這些專家的方法絕對不會騙人。

    另外,提升最大肌力是成為較不易受傷的人的關鍵。許多人的傷害,是因為最大肌力不足。在大重量訓練過程,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極限,以及正確使用力量的方法。自然可以避免較易受傷的動作。

    最後要說,任何白癡都可以讓另一個白癡累死。如果訓練只是為了受苦跟痠痛,那只需要一根球棒。

    小編玉米

  • 上肢肌力訓練老人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01 21:54:40

    哼,小孩子才作選擇我全都要 XD
    PS:
    1 研究中也有測量上肢肌肉量跟肌力,但只有
    運動+喝乳清組(勝) 只有喝乳清組(敗) 有達到明顯差異。

    2 另外也研究說明老年人中進行高強度(≥80%1組)阻力訓練時,肌肉力量會增加10~15%,肌肉質量會增加5%。
    但這個更高的強度需要身體素質先有打基礎建構好才能逐步堆疊到這強度喔

    原文參考:
    Mori, H., & Tokuda, Y. (2018). Effect of whey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after resistance exercise on the muscle mass and physical function of healthy older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18(9), 1398-1404.

    #老年營養 #增肌
    #個人運動飲食安排有疑問者建議請先洽詢運動營養師
    #增肌減脂 #飲食顧問服務 #營養講座 #老年運動
    #促進運動表現飲食顧問服務 #減重 #減肥 #運動營養師 #競技運動營養師 #拼pin小教室 #乳清蛋白 #阻力運動
    #北市大運科所 #SportsNutrition #SportsDietitian #SportsScience
    #FatLoss #MuscleGain #Performance #運動沒事沒事運動
    #Inbody570 #統一陽光豆漿 #全家健康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