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dsm-5成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dsm-5成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dsm-5成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dsm-5成癮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過日醫學研討系列 國家機器要害我? -一位長期酗酒後妄想思考的個案 63歲男性,自行前來門診就醫,主述是:「已經遭到國家機器監控超過半年」。 #個案病史: 回顧病史,案主已婚,最高學歷為北京大學博士班,45歲後約十多年工作不穩定,有時失業在家,在岳家的砂石、建商、學校等生意幫忙,...

  • dsm-5成癮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20 17:39:24
    有 8,943 人按讚


    #好過日醫學研討系列
    國家機器要害我? -一位長期酗酒後妄想思考的個案

    63歲男性,自行前來門診就醫,主述是:「已經遭到國家機器監控超過半年」。

    #個案病史:

    回顧病史,案主已婚,最高學歷為北京大學博士班,45歲後約十多年工作不穩定,有時失業在家,在岳家的砂石、建商、學校等生意幫忙,有時則能靠著煽動群眾一次收入數千萬。

    根據案主自述,過去個性外向,愛交朋友,社交關係佳,否認曾有感覺、思考、情緒方面的困擾,自述家族中亦無精神疾病病史。但案主成年早期就開始喝酒,40歲左右越喝越多,長期使用高粱等烈酒,曾因喝酒後喪失定向感(自述在高雄出差時不知道是哪裡)無法工作,亦有連續三年無法正常出席工作會議的狀況(公司會議出席發言率紀錄接近零),曾有強烈的自責感、認為工作、人生缺乏意義,導致案主失業多年。約半年多前案主換新工作,但喝酒問題惡化,有許多親友建議個案戒酒但案主並未聽從,案主出現無法準時上班(白天常爬不起來,下午才能去公司),會議中突然忘記業務內容(公司門口的路名也不知道,公司各部門業務都只能找屬下回答),工作能力下降(應徵時承諾公司的業務目標數字全部無法達到),導致公司中已經有連署要開除案主的動作。

    近半年多,案主換新工作後,便開始懷疑辦公室被監聽,以及有組織性的「產業鍊」對他迫害,並且表示,近期工作與社交上的挫折,都是「國家機器害的」。包含:國家機器監控我峇里島打麻將(害我說謊抓包);國家機器害我麥克風沒聲音(害我造勢漏氣);以及國家機器在我車子裝追蹤器(害我翹班被抓)等等狀況,導致案主近期容易情緒焦慮、暴怒,因而尋求協助。然而,案主缺乏病識感,雖然沒有證據,仍對目前感覺被監視、被迫害的狀況深信不疑。同時,也認為自己喝酒的問題不嚴重,不需要戒酒,對治療的意願極低。

    #個案討論: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以及被監視妄想(Reference delusion)常見於許多種精神疾病或生理疾病惡化時,然而案主在成年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出現,亦無家族病史,較可能影響案主的是長期大量飲酒。在酒精戒斷時,可能會短暫出現妄想及其他精神病症狀(Psychotic symptoms),在戒斷期後一般會消失;但在20世紀前期,針對長期大量飲酒的一群個案追蹤觀察,發現可能產生酒精引發的精神病,其預後與特徵和其他病人不同。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酒精誘發的精神病疾患(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AIPD)包含下列診斷準則:(A)出現顯著的幻覺或妄想。 (B)從病史、理學檢查或實驗室發現中有證據顯示症狀在酒精中毒或戒斷時或一個月內出現。 (C)無法較佳的用非物質引起的精神病解釋。 (D)並非在譫妄的病程中出現。 (E)造成明顯的臨床困擾,或職業、社交或其他重要功能的缺損。 在酒精成癮的病人,只有少數(不同研究狀況下,在0.4%~12.36%不等)會出現AIPD,而此群病人的預後較差,死亡率也較高(8年的死亡率達37%)。

    在臨床症狀分析上,AIPD的病人妄想種類最多為被害妄想,且是在意識清楚,思考連結完整時仍持續出現。失眠、焦慮、憂鬱,也常是伴隨出現的症狀。在病因學上,AIPD病人被發現與其他精神病(如思覺失調症)有遺傳學上的連結,因而可和一般酒癮區分開來;而在神經生物學機轉上,包含多巴胺失調、血清素失調、腦中抑制性胺基酸神經傳導物質濃度下降、味啉生物鹼活性、必需脂肪酸、和感覺神經傳導路徑異常等假說都曾被提出,影像學研究則發現此類病人前額葉大腦血流下降,伴隨大腦萎縮,在PET中則顯示前額葉與丘腦的葡萄糖代謝都下降,雖研究仍未有定論,但顯示可能有長期的腦結構改變。

    根據案主病史資料,過去的飲酒狀況,已經影響案主的社會、職業功能超過二十年,然而案主狀況時好時壞,在他人協助下,仍可發揮原本專長,從事說服與煽動群眾之職業。但半年多來,案主在轉換職業後的角色適應上有所困難,雖然無法完成公司的期待,但仍一心想謀求更高的職務,個案的期待和自身能力的落差已達脫離現實的程度,明顯的妄想思考,也大約在此時出現。這顯示,外在的社會與心理壓力,可能讓個案的適應更加惡化,除了可能讓個案飲酒量更大,也可能容易誘發症狀出現,讓原本已經受傷的脆弱大腦更容易出現病徵。

    至於案主強調 #國家機器(state apparatus)此一政治術語,可能和其職業與就學背景有關。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解釋,國家是一個階級統治另外一個階級的工具。其含義是,統治階級必須建立一整套法律、制度、執行機構,並依賴於這些法律、制度和執行機構才能實現對被統治階級的統治。案主長期於共產黨控制下的北京大學就讀,並從事相關職業多年,其妄想內容,便會和他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臨床上也是常見的情況。

    #結論

    在酗酒個案中出現明顯的妄想思考,往往代表病情的急性惡化,或已達酒精誘發的精神病疾患診斷,有較差的預後和較高的死亡率。這樣的個案常常需要住院治療,並會有較高的傷人自傷風險。在此報告中的個案,若未就醫,可能會使精神症狀與社會職業功能持續惡化。根據目前相對有限的證據顯示,輔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以及持續的戒酒,才能有較佳的預後。

    #參考資料(節錄)
    Jordaan, G. P., & Emsley, R. (2014). 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a review. Metabolic brain disease, 29(2), 231-243.

    Masood, B., Lepping, P., Romanov, D., & Poole, R. (2017). Treatment of 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Alcoholic Hallucinosis)—A Systematic Review. Alcohol and Alcoholism, 53(3), 259-267.

    Kranzler, H. R., & Soyka, M. (2018). Diagnosis and pharmacotherapy of alcohol use disorder: a review. Jama, 320(8), 815-824.

  • dsm-5成癮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20 08:00:00
    有 8,900 人按讚


    #好過日醫學研討系列
    國家機器要害我? -一位長期酗酒後妄想思考的個案

    63歲男性,自行前來門診就醫,主述是:「已經遭到國家機器監控超過半年」。

    #個案病史:

    回顧病史,案主已婚,最高學歷為北京大學博士班,45歲後約十多年工作不穩定,有時失業在家,在岳家的砂石、建商、學校等生意幫忙,有時則能靠著煽動群眾一次收入數千萬。

    根據案主自述,過去個性外向,愛交朋友,社交關係佳,否認曾有感覺、思考、情緒方面的困擾,自述家族中亦無精神疾病病史。但案主成年早期就開始喝酒,40歲左右越喝越多,長期使用高粱等烈酒,曾因喝酒後喪失定向感(自述在高雄出差時不知道是哪裡)無法工作,亦有連續三年無法正常出席工作會議的狀況(公司會議出席發言率紀錄接近零),曾有強烈的自責感、認為工作、人生缺乏意義,導致案主失業多年。約半年多前案主換新工作,但喝酒問題惡化,有許多親友建議個案戒酒但案主並未聽從,案主出現無法準時上班(白天常爬不起來,下午才能去公司),會議中突然忘記業務內容(公司門口的路名也不知道,公司各部門業務都只能找屬下回答),工作能力下降(應徵時承諾公司的業務目標數字全部無法達到),導致公司中已經有連署要開除案主的動作。

    近半年多,案主換新工作後,便開始懷疑辦公室被監聽,以及有組織性的「產業鍊」對他迫害,並且表示,近期工作與社交上的挫折,都是「國家機器害的」。包含:國家機器監控我峇里島打麻將(害我說謊抓包);國家機器害我麥克風沒聲音(害我造勢漏氣);以及國家機器在我車子裝追蹤器(害我翹班被抓)等等狀況,導致案主近期容易情緒焦慮、暴怒,因而尋求協助。然而,案主缺乏病識感,雖然沒有證據,仍對目前感覺被監視、被迫害的狀況深信不疑。同時,也認為自己喝酒的問題不嚴重,不需要戒酒,對治療的意願極低。

    #個案討論: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以及被監視妄想(Reference delusion)常見於許多種精神疾病或生理疾病惡化時,然而案主在成年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出現,亦無家族病史,較可能影響案主的是長期大量飲酒。在酒精戒斷時,可能會短暫出現妄想及其他精神病症狀(Psychotic symptoms),在戒斷期後一般會消失;但在20世紀前期,針對長期大量飲酒的一群個案追蹤觀察,發現可能產生酒精引發的精神病,其預後與特徵和其他病人不同。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酒精誘發的精神病疾患(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AIPD)包含下列診斷準則:(A)出現顯著的幻覺或妄想。 (B)從病史、理學檢查或實驗室發現中有證據顯示症狀在酒精中毒或戒斷時或一個月內出現。 (C)無法較佳的用非物質引起的精神病解釋。 (D)並非在譫妄的病程中出現。 (E)造成明顯的臨床困擾,或職業、社交或其他重要功能的缺損。 在酒精成癮的病人,只有少數(不同研究狀況下,在0.4%~12.36%不等)會出現AIPD,而此群病人的預後較差,死亡率也較高(8年的死亡率達37%)。

    在臨床症狀分析上,AIPD的病人妄想種類最多為被害妄想,且是在意識清楚,思考連結完整時仍持續出現。失眠、焦慮、憂鬱,也常是伴隨出現的症狀。在病因學上,AIPD病人被發現與其他精神病(如思覺失調症)有遺傳學上的連結,因而可和一般酒癮區分開來;而在神經生物學機轉上,包含多巴胺失調、血清素失調、腦中抑制性胺基酸神經傳導物質濃度下降、味啉生物鹼活性、必需脂肪酸、和感覺神經傳導路徑異常等假說都曾被提出,影像學研究則發現此類病人前額葉大腦血流下降,伴隨大腦萎縮,在PET中則顯示前額葉與丘腦的葡萄糖代謝都下降,雖研究仍未有定論,但顯示可能有長期的腦結構改變。

    根據案主病史資料,過去的飲酒狀況,已經影響案主的社會、職業功能超過二十年,然而案主狀況時好時壞,在他人協助下,仍可發揮原本專長,從事說服與煽動群眾之職業。但半年多來,案主在轉換職業後的角色適應上有所困難,雖然無法完成公司的期待,但仍一心想謀求更高的職務,個案的期待和自身能力的落差已達脫離現實的程度,明顯的妄想思考,也大約在此時出現。這顯示,外在的社會與心理壓力,可能讓個案的適應更加惡化,除了可能讓個案飲酒量更大,也可能容易誘發症狀出現,讓原本已經受傷的脆弱大腦更容易出現病徵。

    至於案主強調 #國家機器(state apparatus)此一政治術語,可能和其職業與就學背景有關。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解釋,國家是一個階級統治另外一個階級的工具。其含義是,統治階級必須建立一整套法律、制度、執行機構,並依賴於這些法律、制度和執行機構才能實現對被統治階級的統治。案主長期於共產黨控制下的北京大學就讀,並從事相關職業多年,其妄想內容,便會和他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臨床上也是常見的情況。

    #結論

    在酗酒個案中出現明顯的妄想思考,往往代表病情的急性惡化,或已達酒精誘發的精神病疾患診斷,有較差的預後和較高的死亡率。這樣的個案常常需要住院治療,並會有較高的傷人自傷風險。在此報告中的個案,若未就醫,可能會使精神症狀與社會職業功能持續惡化。根據目前相對有限的證據顯示,輔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以及持續的戒酒,才能有較佳的預後。

    #參考資料(節錄)
    Jordaan, G. P., & Emsley, R. (2014). 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a review. Metabolic brain disease, 29(2), 231-243.

    Masood, B., Lepping, P., Romanov, D., & Poole, R. (2017). Treatment of Alcohol-Induced Psychotic Disorder (Alcoholic Hallucinosis)—A Systematic Review. Alcohol and Alcoholism, 53(3), 259-267.

    Kranzler, H. R., & Soyka, M. (2018). Diagnosis and pharmacotherapy of alcohol use disorder: a review. Jama, 320(8), 815-824.

  • dsm-5成癮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2-27 08:30:00
    有 43 人按讚


    【電玩成癮 WHO首列精神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 2018 年發表的最新第 11 版國際疾病分類編碼 (ICD) 中,將「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 納入危害精神健康的疾病之一,首次將電玩成癮行為正式列為精神疾病。


    ➜【若玩家連續打電玩 12 小時,便可能罹患電玩失調,但需持續觀察逾 1 年以上才能確診。】
    根據新版編碼草案的描述,電玩失調是指持續或反覆的電玩行為模式。它的 3 大主要症狀包括控制電玩行為的能力受損,患者愈來愈不能控制玩遊戲的次數、頻率、強度、持續時間或結束時間;電玩的優先程度日漸增加,甚至取代其他日常生活的事情,以及即使在負面後果發生時,患者仍會持續玩遊戲。這類行為模式的嚴重程度,足以構成對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和職業等各方面重大損害。


    ➜WHO 認為,這類行為須持續至少 1 年,才能被界定為精神疾病,但若病徵非常嚴重或已出現所有症狀,確診所需的持續時間將可縮短。


    ➜專家表示,一般人可以通過 4 條問題,知道自己是否受電玩失調影響,包括:
    「你曾否覺得應減少玩電子遊戲」
    「曾否因被人批評打機而感到煩躁不安」
    「曾否對打機感到罪惡感和心情變差」
    「電玩是否你起床後第一件想起的事」
    專家亦指,若自認為無不良電玩行為,可嘗試減少打電玩,以測試電玩對其生活的控制程度。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諶立中 司長昨 (26) 日表示,WHO 所稱「電玩失調」就是常說的網絡過度使用或沉迷網上遊戲。近年相關問題漸受重視,精神醫療核心醫院也都設有網絡成癮治療門診,但現行沒有專屬的疾病分類,都是以其他病如焦慮、憂鬱、睡眠失調等症狀下診斷。


    諶立中說,研究顯示「精神疾病、自殺、網絡成癮都是有共同特質的一群人,網絡、電玩的過度使用只是外顯行為,內在有其他問題需要被處理,如人格特質、身心狀況失衡等。」 


    ICD 是一項國際定義健康問題和疾病的標準,全球健康專家均會參考標準。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APA) 發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目前仍未確認電玩上癮是精神健康問題,不過在手冊的附錄部分提過電玩失調。APA 曾表示希望以此鼓勵相關研究,以確認有關問題應否被正式列為疾病。


    根據 2009 年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 期刊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約 8.5% 的 8 歲至 18 歲美國青少年存在病態電玩行為。「日內瓦大學」巴韋利埃 教授則認為打電玩也有好處,指出適度電玩遊戲是安全的減壓方式,並能加強手眼協調、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建立友誼等,關鍵在於時間長短。(資料來源: http://bit.ly/2GLHzMB )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電玩成癮 WHO首列精神疾病- http://bit.ly/2GLHzMB


    ➤➤照片
    ∎ (自由時報)「電玩成癮」者注意了! WHO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http://bit.ly/2V2vrKT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國際疾病分類編碼 #電玩失調 #Gaming
    #disorder #電玩成癮 #精神疾病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諶立中 #ICD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世界衛生組織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