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當代藝術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當代藝術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當代藝術定義產品中有4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28的網紅林郁晉- Yu Jun LI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 《鏡水樓台》Gazebo and the Water Mirror #展覽預告 人們透過模仿,習得社會所運行的資訊系統,大腦不斷地學習、接收並四處傳播,資訊都會因有其用處而得以順利保留,成為熟知的文化現象,因此可以立即指認某些符號或概念,快速進入世界的系統。 現今網路迷因(meme...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典藏ARTouch成立三週年,去年起我們歷經了網站改版,網站中欄目頁面更為清晰,也多了「Light/Dark」按鈕,讓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閱讀習慣調整頁面;推出了「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App,輕鬆搜尋、存取好展覽;因應媒介的多元性,在下半年度推出了「V-Touch」影音單元,帶領...
「當代藝術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當代藝術定義 在 ?Miya?美食家、吃貨人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定義 在 孤僻君株式會社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定義 在 Joe Fang 方序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定義 在 林郁晉- Yu Jun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定義 在 賴晏駒 小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定義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當代藝術定義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當代藝術定義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當代藝術定義 在 ?Miya?美食家、吃貨人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9:12:59
因為疫情一直沒有去整理頭髮 好不容易疫情好轉當然要趕快預約 久違的整理髮型當然是希望髮色有點突破 經過我仔細評估之後選擇了位於當代藝術館對面2樓的ensue4 hair salon 位置算是有點隱密 不過抬頭就可以看見店招 一出電梯就可從玄關感受到店家用心裝潢 無論是實名制或是量體溫也做得很到...
當代藝術定義 在 孤僻君株式會社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7:46:50
褲款的革新後更適合夏日搭配 - Item. MELSIGN - C.T.S. Pocket Tee Item. OldSoil - Baak3 Sing3 Combat Series Item. OqLiq x Mei-Fang Chiang - 營繩銅環項鍊 Item. HUNTISM - 4 P...
當代藝術定義 在 Joe Fang 方序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2:39:19
「疫情同時改變了我對空間的感知,讓我理解家屋是如此重要,現在定義的家是建築物,家人是與你同住的人,但其實遠超於此,他們像是社會群體的微縮,如何理解家人與建構家屋,對心理健康有極大影響,它可以偵測我們幸福的程度,小小事件都會影響每天的生活。由衷希望疫情過後,因為共苦使我們成為對彼此與對世界都更好的人。...
-
當代藝術定義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14 09:40:59典藏ARTouch成立三週年,去年起我們歷經了網站改版,網站中欄目頁面更為清晰,也多了「Light/Dark」按鈕,讓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閱讀習慣調整頁面;推出了「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App,輕鬆搜尋、存取好展覽;因應媒介的多元性,在下半年度推出了「V-Touch」影音單元,帶領讀者從不同角度,瞭解藝術家、展覽等等,今年,ARTouch也將會持續努力,跟著我們一起回顧吧!
2020年精選文章:
1.盧秀燕市長,切莫廢藝術而就草包
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12158.html
2.誠品租金的 2.5 倍!松菸空間高價外租商辦化,是在文什麼創?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2259.html
3.「設計力」即國力:設計研究院上路,設計導入政府施政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2274.html
4.當藝術遇上《動物森友會》:遊戲中藝術可以怎麼呈現?
https://artouch.com/views/art-history/content-12489.html
5.專訪新任文化部部長李永得:麗君拓寬了文化的門,我總不能倒退
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12626.html
6.妙手回春或弄巧成拙:文物修復的門檻與界線
https://artouch.com/views/art-history/content-12830.html
7.青年世代的策展人館長:專訪賴依欣,面對「機制」的練習
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13209.html
8.【北美館策展案認錯!】策客李林「行政執行」混充策展也行?「策展執行」一詞在爭議後留下的爛攤子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3183.html
9.如何看待抄襲爭議?當代藝術的抄襲定義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3143.html
10.【國美血觀音,學者麥娜絲】政界對藝壇學界信任降至冰點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3337.html
11.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藝術的重探與再譯
https://artouch.com/views/exhibition/content-13302.html
12.【垂直偽造.巴別塔】MVRDV 聲明稿駁斥劉真蓉與夫婿的專業資歷,我們的策展國家隊到底發生什麼事?
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29461.html
13.網紅化的城市慶典:藝術與標案宣傳的不適作用
https://artouch.com/views/content-29979.html
📌追蹤訂閱我們,與我們一起成長: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頻道,影音節目不漏接: https://bit.ly/2Qhc1os
🔸追蹤ig查看更多精彩圖文:https://bit.ly/3g6gcym
🔸LINE@藝文產業週報,小秘書幫你整理一手資料: https://bit.ly/3uJ7Hxe
🔸下載「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app,搜尋導航附近好展覽:
ios版:https://apple.co/3sea61k
Android 版:https://bit.ly/2Ruykrx -
當代藝術定義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1-10 21:00:04#創作發起人 #楊元慶
《翻譯溜溜球計畫》是我溜溜球生涯的新里程碑,過去這個計畫的資訊幾乎藏在限時動態裡,所以多數人看到這篇文章時,應該是第一次知道我有這個想法,先說清楚,這類的創作不再服務社會大眾,而是捫心自問:「什麼是溜溜球?」
玩溜溜球21年了,前年耿一偉老師在馬戲平台演出後問我:「楊元慶你想做創作嗎?」我才意識到,我早已具備了可以朝創作邁進的資格。或許你會問我:難道學過劇場,不就早已具備資格了嗎?
說實話,當年考台藝戲劇系的時候,我有設想教授如果問我為什麼要考戲劇系,我一定回答:我想結合劇場和溜溜球。這句話帥是帥啦!但當時的我壓根不知道該怎麼做,也是這幾年出國看了很多大師的作品,才逐漸明白創作是怎麼一回事。
再加上近年來跟著街頭作品實驗室扶植不少超好看的街頭作品,更加深我想向上一層樓的衝動,就在疫情爆發之際,工作瞬間停擺,才讓我有機會能靜下心來看看這個陪伴20年的夥伴。
報名了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馬戲棚計畫,展開22週的馬戲探索之旅,過去我曾試著想定義溜溜球為某一種藝術形式,但回過頭來,手裡拿著溜溜球的我是多麽地無法取代,不如「翻譯」我最愛的事情讓大家也愛上溜溜球吧!
後來為了創作經費,參加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高雄雄厲害演出創意計畫,這是我第一次在藝文圈的評審面前,說出一連串天馬行空的想法,最終獲得了10萬元的補助,想也沒想到,就像當年在愛河看見打賞箱出現零錢一樣驚訝。
在創作前期,我必須好好了解溜溜球,才知道我有哪些素材可以使用、有哪些理論能跟其他藝術家工作,不只考察溜溜球的歷史、發展脈絡、也從林人中老師分享的物的體態、聲響、動態、性格、符號五大層面開始翻譯溜溜球。
最後你可以在影片看到,我如何定調翻譯溜溜球計畫,我不想貪心,一年只要發展5到10分鐘的篇章就夠了,今年我先解構溜溜球,下一步將藉由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馬戲等形式切入當代藝術創作,預計2025年翻譯完畢並售票演出。
希望大家喜歡翻譯溜溜球的《序章 - 拆解》,我是創作計畫發起人楊元慶,如果你想跟我合作,或是贊助我的創作計畫,歡迎與我聯繫,也期待你願意跟我分享看完序章的想法,或是分享這個影片。
特別感謝
耿一偉、王嘉明、周伶芝、林人中、Baboo、石佩玉、洪郁媜、方意如、張忘、林原上、陳武康、巴魯瑪迪霖、藍雪茹、楊硯、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高雄雄厲害演出創意計畫、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馬戲棚計畫、還有8歲遇見的溜溜球🪀~~~👋
FB粉專 / https://goo.gl/dRfJuQ
IG / https://goo.gl/1UtZSy
Line@ / @yoyoyang
教學 / https://hahow.in/cr/yoyoyang
演講邀請 / https://goo.gl/forms/EQPUHUmUUpNx5zIE3 -
當代藝術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30 18:10:28【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當代藝術定義 在 林郁晉- Yu Jun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 《鏡水樓台》Gazebo and the Water Mirror
#展覽預告
人們透過模仿,習得社會所運行的資訊系統,大腦不斷地學習、接收並四處傳播,資訊都會因有其用處而得以順利保留,成為熟知的文化現象,因此可以立即指認某些符號或概念,快速進入世界的系統。
現今網路迷因(meme)不僅是廣傳在網路上的梗圖,還泛指文化透過模仿的方式,成為訊息傳遞的機制,這些訊息快速的連結、不斷地混種、適應、變形,彼此相互吸引、結合共存,連結成新的訊息結合體。有趣的是它未必有其垂直式的文化脈絡,而是某種發散式的「水平式文化拼接」,發展出脈絡上的跳躍與斷裂,呈現社會與文化現象的存續與擴散。
藝術家在不斷接收網路虛擬空間中流通的文化後,將抽象之記憶形象化,成為某種真實的檔案或外裝的記憶,爾後又再度回到了虛擬(展場),再次將技術、真理及意義之間的定義不斷翻轉,讓現實主體轉成虛擬之物,重新調換了先與後、真與假、符象與實質之間的關係,讓虛擬成為另一種現實。
本次線上展覽,將與「台灣當代一年展」及由台灣民間所發起,響應世界博覽會的虛擬場館「群眾的國家館」共同合作。「鏡水樓台」透過網路,讓位在一片汪洋海面上,橫豎通直的跨海公路中的三座精美美術館,同時呈現在台灣及杜拜,還有可以自由進入虛擬現場的全球觀眾眼前。它像是透過影像紀錄下曾真實存在的現場,然,當現實與虛擬之間的邊界模糊後,人是否存在於真實已不再重要,破除了現實所限制的框架,其中「水平式的文化拼接」更是某種突破框架之動力,讓訊息或原初即存在的慾望找出新的道路,重新連結成新的隱喻出口。
儘管脈絡並非清楚絕對,依然可見其混雜的摺痕中原初慾望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展覽資訊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展期:2021 年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31 日(日)
開幕 / 閉幕 :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23 日(六)
瞭解更多:https://www.facebook.com/tw.annual
「群眾的國家館:我們的世博」
展期:2021 年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31 日(日)
瞭解更多: https://www.netizenpavilion.info/
#蔡昌豈 #吳柏賢 #陳昱凱 #傅寧 #蔡尚孚 #蔡傑 #羅悅慈 #鏡水樓台 #Gazebo_and_the_Water_Mirror #2021台灣當代一年展 #2021Taiwan_Annual #一年培力 #pavilionchallenge #自己的國家館自己蓋 #重新定義世博
當代藝術定義 在 賴晏駒 小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次很開心可以跟「2021 臺北時裝週 SS22」合作
當時問我說 :「我對時尚定義是什麼 ?」
我說 : 「時尚是一種生活態度,不被風格侷限,只要自己喜歡,有自信,你就是時尚」
不要當潮流的追隨者
而是要當潮流的創造者
這次穿上的整套衣服都來自《JUST IN XX》 @justinxx_official
第一眼看到
就覺得這件衣服寫著我的名子
完全需要一個強大的氣場才能駕馭它
彷彿把一幅畫穿在身上
這次也與台灣當代藝術大師 - 江賢二聯名合作
「2021 臺北時裝週 SS22」將於 10 月 3 日至 10 月 17 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及臺北市區展開
透過藝術家「今晚我是手」
與攝影師「羅柏麟」聯手打造的畫面
一同為 SS22 揭開序幕
@tpe.fashionweek
Present|Condé Nast TAIWAN
Photographer|羅柏麟 @bolin_517
Artist|今晚我是手 @iamhandtonight
Project Manager|Heimu Yang
Curator|Helen Hsu @oddyhh、Vivi Yu @viiyuu1021
Makeup & Hair|#Sylvialove #Marcotsai
Dresser|@_zozo1010
Project Assistant|Jonathan P @w4x219、John Lai@johnnnlai
當代藝術定義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展覽評論 #吳其育 #封閉世界的設定集
吳其育2021年在 #立方計劃空間個展「封閉世界的設定集」下檔的前一天,兩場當代藝術講座不約而同地提到「 #封閉世界」的概念。這些引用都有互文依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定義了「 #熵值
在封閉系統中增加,在開放系統裡能被減少(負熵)」,而冷戰可以說是吳其育發展「封閉世界」概念的來源之一,也就是置於展場的保羅.N.愛德華茲(Paul N. Edwards)同名書籍《The Closed World》,探討美國冷戰時期裡的科技發展論述如何支持封閉社會裡的政治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