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當代藝術精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當代藝術精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當代藝術精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當代藝術精神產品中有110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16的網紅意義衣 22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能不認識的他】 如果問你認識的當代藝術家有誰,你會答到幾多個? 今日為你介紹的就是其中一位 - Futura。 Futura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以動感抽象的幾何構圖為核心, 而當中最iconic之一的Pointman有著長形頭部、尖耳朵、角狀四肢和懾人的目光 ,雖然設計1980年...

 同時也有7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當代藝術精神 在 雀雀看電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6:52:03

【《沙丘》甜茶優勢由裡到外全部翻掏出來 】 當這個世界有李安拼命地為電影院找新答案的時候,世上有另一個丹尼維勒納夫則用硬派本格的老答案來回應電影安身立命之所在。就在這個多數人開始以為古典棄之不可惜的時節裡,幸好,我們還有《沙丘》在精神上和形式上皆把老東西優雅地回收回來、再利用,闢出了人類的新視野。...

當代藝術精神 在 查理斯 Charlies Y.S. Wa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0:54

我沒有愛人的能力-楊傑懷個展 ————— 藝術家自述| 一個無聊的傍晚,外面天氣還不錯,當我正在盯著天空一朵雲飄過的時候,交友軟體的通知響了:「嗨,你找什麼?」一個照片看起來長得不錯的陌生人這樣問,然後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沒找什麼,你呢?」交友軟體上面很多人喜歡問「你找什麼」,這好像已經是一種任何...

  • 當代藝術精神 在 意義衣 22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12:07:27
    有 2 人按讚

    【#不能不認識的他】
    如果問你認識的當代藝術家有誰,你會答到幾多個?
    今日為你介紹的就是其中一位 - Futura。
    Futura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以動感抽象的幾何構圖為核心,
    而當中最iconic之一的Pointman有著長形頭部、尖耳朵、角狀四肢和懾人的目光
    ,雖然設計1980年代初誕生,但構想的存在方式,既放眼未來又充滿探究精神實在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亦同時多展開個合作項目,例如與 Comme des Garçons、Nike 和 Off-White 等知名品牌的合作,可見當中「江湖地位」甚為崇高。

    而Futura與 Kaikai Kiki Gallery再次合作於東京再次舉行作品展,合共展出 12 件作品,包括一幅滿佈 Futura 虛構角色的 3 米大型畫作、藝術家的首批人物形狀油畫,以及與野口勇基金會 (Isamu Noguchi's Foundation) 透過官方合作以人手打造的 AKARI 燈 (首次展出)!

    疫情下未必能夠親臨其作品展,就等我地22e為大家送上相關作品及製作過程!
    -
    #鍾意就save底
    Words by #擼遜

  • 當代藝術精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10:45:11
    有 29 人按讚

    新一集 PODCAST 上架!!

    這次跟大家聊聊前幾天下台南南科考古館取材的經驗,順便製作了簡報影片,把許多拍到的照片整理在簡報中,一併附上整理的PODCAST內文。

    -----------------------------------

    台灣還有史前歷史?

    相信很多人會抱持著疑問,那麼久遠的年代,台灣這塊土地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而且隨著年代的演進,還產生了不同的文化,以往對史前資料都停留在,那種電影原始人的概念,不過我想不同的地域跟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才對,如果不好好了解一下這段歷程,一定無法畫出符合故事中的氛圍。

    剛好手上有個台灣史前的漫畫題材要畫,漫畫家對於故事畫面的呈現,一定是要置身投入,才會有對應的畫面產生,如此才有可能畫出心目中的具像畫面。

    所以為了瞭解這段歷史,我決定走訪台南的南科考古館,因為這邊保存了許多有關台灣史前的資料,還有許多出土文物的展示,親身感受體驗,才是最直接的取材方式。

    因為住台北,所以這次選擇搭高鐵下台南,一路上發生了不少小插曲,出門前手錶時間慢了10分鐘,差點沒趕上高鐵。在高鐵上,遇到認識的朋友,竟然就坐在我後面。

    出門前才發現,因疫情影響,考古館需要提前上網預約登記入場,結果當天已經額滿,想說到現場再說,沒想到再刷一次頁面,就出現有人讓出名額,當然手刀下定預約。

    下高鐵發現假日的接駁車沒班次,趕緊改搭火車等等的狀況,一切的巧合,讓整個行程好刺激,不過都有驚無險地度過,LUCKY!

    來到南科考古館,當你踏入館區那瞬間,很難想像現在考古館的位置,在5-6千年前還是一片大海,對!沒錯!就是大海!這裡是高山經過雨水沖刷,順著河流把泥沙往外擴張,在與海水互相拉扯下,逐漸形成了這塊土地平原,才有現在我站的這個位置,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山海原正是我這次漫畫案的核心,感觸特別深。

    想像我站立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不斷的演進後,才形成現在腳下的這塊土地,館中有一區特別展示了這塊土地的演化,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大自然的變化真神奇,應證了土地是會成長的,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館內有些甚麼特色。

    整棟考古館用了類似方塊的造型堆積,聽說是仿造考古挖掘時,一層層挖掘方塊坑洞的感覺,館內有些走廊的窗戶,也是朝這樣的構想設計,牆壁裝飾切割成,不同層級的挖掘圖案展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設計巧思,其實看到考古館的外型時,有點意外,因為跟我正在進行的漫畫設定,概念本質上蠻類似的,歷史是由方塊組成,由方塊堆積,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尤其這一次的主題就是史前歷史,那更是要好好的感受一番。

    進入會場後,先到櫃台買門票,然後跟著指示牌的指引方向導覽,有好幾個館可以慢慢看,不過要注意中午的休館時間就是。

    上去的手扶梯旁,有許多挖掘的古物介紹看版,剛好是對照外面的牆壁圖案。首先進入第一個展館,也是我這次主要取材的地方,入場的空間用了好幾個投影機做環繞投射,這個館主要講述館區的由來,以及各種年代文物的展示,一進去就會看到,台灣史前到現代的各種文化演進,在這塊土地上,竟然就像一個三明治,一層一層的包覆著不同文化,每一層堆積著當代的文物紀錄,土地真的是最好的歷史保管箱。

    旁邊有一個平台,展示著我剛剛講的,這塊土地由大海變成土地的過程與原因,上下皆有投影動畫演示,講解的相當清楚,接著就是各個年代挖掘出來的文物展示,展示的不外乎是,陶器、貝類、鐵器、玉器,骨骼等等...這些較不會因時間腐化的東西,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器具呈現,像陶器就有很大的區分,不論是材質、外型甚至外表的壓紋,都有每個文化的特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隔,每個文化與文化的銜接點發生了甚麼事?這都是編故事時很可以發揮的地方。

    另一區館方還做了一個各文化的環境模型,可以從居住跟地形變化上,了解每個文化的生活環境,做的很細緻,剛好有一些建築參考,當然是從各種角度拍了許多照片,資料不嫌多!

    順著走道來到第二個展區,這一區展示模擬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與精神模型,都是1:1的模型展示,體會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環境,有一些物件細節可以參考,例如衣物的穿著,使用器具的纏繞方式,都會以當時的環境假想還原,對於未來畫成漫畫還蠻有幫助的。

    來到第三的展館,這裡展示的是跟考古作業比較相關的素材,他把地層切割展示,還有模擬挖掘的現場,各種挖掘出來的骨骼比對,有點像我們素描在學的藝用解剖學,還有分析台灣各地的地質比較,感覺學術性質比較重的一區。

    接著下去是兒童親子區,不過去的時候沒開放,應該是定時會有一些影片活動的展示。

    這次去剛好遇到,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裡面展示一些人骨墓葬的文物,看考古學家如何透過骨頭講故事,陳列很多相關骨骼的模型資料,角落有撥放一段史前人類的生存小影片,也有影片劇照、道具還有分鏡的展示,當天下午有這段影片的拍攝講座,其實也是特地為了講座下去聽,看影片如何用現有的文物資料,轉換成電影的概念,或許可以當成我轉成漫畫的一些參考,聽後有些收穫跟想法,還發現台上講座的主角演員,竟是我FB的朋友王國仁老師,真是巧啊~

    這趟體驗,除了讓我更加了解台灣史前文化的演變外,也有了更深的故事想法,很多資料不能光靠搜尋或書本上去取得,實際走訪感受實際靈氣,真的會更加有想法,這也是我提供未來需要取材的人一個建議,很多是真的必須要親自看到,體驗到,才有辦法真實的紀錄下來。

    在遠古那個沒紙沒筆沒電腦的年代,人類要如何保留自己的歷史,甚至保留自己曾經存在的紀錄,這次的體驗讓我了解,不管任何年代,人跟土地的存在是不會改變的。

    誠如我故事中準備的一句台詞:
    就用我們的身體跟土地,來告訴後代,這裡曾經發生的事吧!

    對了,本來那天預計留宿台南一晚,隔天順便到附近的一些展館參觀,後來聽說一般美術館跟藝術館,周一幾乎公休,沒錯!無處可逛 !所以只好乖乖地打道回府,一切都是天意~

    ----------------------------------

    #漫漫話畫
    #南科考古館
    #PODCAST
    #youtube

  • 當代藝術精神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3:00:11
    有 22 人按讚

    ░ ​ 𝗕𝗹𝗲𝘂&𝗕𝗼𝗼𝗸 𝗫 𝗩𝗘𝗥𝗦𝗘 聯合策劃 𝗥𝗘𝗔𝗗 𝗧𝗔𝗜𝗪𝗔𝗡快閃書店 ░ ​

    由喬治市藝術節、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及《城視報》聯合呈獻的“島嶼島Isle to Isle”系列項目進入第三年。今年島嶼島的全新項目“Read Taiwan”,是由青鳥書店及VERSE聯合策劃的快閃書店。​

    此次青鳥 Bleu&Book 受邀請進行選書,除了多種風格與型類迥異的雜誌,也涵概文學藝術、生態環境、社會人文與生活風格等書籍,現場也透過空間設計師共同打造話題性的空間概念,從特製的泡泡書架、燈光與氣味的調節、及閱讀區和咖啡區等,提供獨特的閱讀體驗空間。​

    此外還有四場由VERSE策劃的線上公開分享會!​
    講題從各個面向來描繪臺灣,帶領馬來西亞的讀者朋友認識臺灣這塊土地的多樣面貌。​

    期盼2021年 #島嶼島 繼續精彩,以島嶼為連接的精神,將檳城和臺灣兩座島嶼串聯,以文化交流,以藝術溝通,引發大家對臺灣新文化的關註,並深度了解臺灣文化土壤與人文素養的關係。​

    更多活動詳情請關注George Town Festival 、Penang City Eye 城视报。​
    ┈┈┈┈┈┈┈┈┈┈┈┈​
    ✧ Read Taiwan 線上講座 ✧​
    ▍ 一個台灣家庭的圍桌吃飯時光​
    講者:《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作者 #洪愛珠​
    時間:24/9(五)下午3點​
    街頭小吃繽紛多樣,要怎麼吃、要從哪樣開始吃,而在眾多小吃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又是什麼?​

    ▍ 書店與迷人的閱讀風景​
    講者:#蔡瑞珊 青鳥書店創辦人​
    時間:25/9(六)下午3點​
    青鳥書店從「書媒體」、美學策展、獨特選書的角度,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

    ▍ 原鄉原味:台馬食物追尋​
    講者:#陳靜宜 飲食作家​
    時間:25/9(六)晚上7點​
    從食物中看到臺灣跟馬來西亞的移民原鄉部分重疊,例如福州、閩南、潮汕等,也等於是為馬來西亞華人食物溯源。​

    ▍ 如何以雜誌再造臺灣當代文化地景​
    講者:#張鐵志 VERSE 創辦人暨總編輯​
    時間:26/9(日)下午3點​
    VERSE對當前文化趨勢與議題的洞察,一起帶領眾人走一趟認識臺灣的文化之路。​


    Zoom平台▸▸286 229 7275​
    https://us02web.zoom.us/j/2862297275​

    更多活動詳情,歡迎瀏覽:​
    https://fb.me/e/1WpHzrhMI​
    http://www.georgetownfestival.com/....../isle-to-isle/​

    #GTF2021 #georgetownfestival #georgetown #penang #IsletoIsle2021 #岛屿岛2021​
    #喬治市藝術節 #ReadTaiwan

  • 當代藝術精神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26 12:56:11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 當代藝術精神 在 幸福空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21:01:20

    #免費專線0809000123轉12170 #YHS DESIGN設計 #楊煥生 #郭士豪 #YHS #琢白

    熟諳高端豪邸規劃的#YHS DESIGN楊煥生與郭士豪設計師,這回在現代主義經典建築─ #55Timeless琢白,透過優雅且具玩味性的設計,為百坪的都會住宅帶來飽滿的光線和遼闊視野,打破奢華扁平的想像,再次引領當代設計!

    本案置身在台北市#信義區精華地帶,#楊煥生X郭士豪 一開始的構想,即從四周環境、建築本體,再深入室內空間,藉由一脈相承的連續性、通透無邊的環景視野,把自然的美好及都市的壯闊帶進生活。設計上以紳雅的英倫風尚為典範,融合現代美學語言,既重塑了奢華的維度,亦應和著家的暖度。空間裡#英式新古典 藝術氣息貫穿始終,#楊煥生X郭士豪 積極保留所有空間的大面採光,牽繫起由外而內的緊密銜接,為百坪的都會住宅帶來飽滿光線及遼闊視野,打造出回歸自然的人文精神場域。

    從餐廳望向戶外,一望無際的都市天際線,將城市的流光溢彩皆盡攬於眼中,完美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富足。空間原木色溫潤的質感,搭配一盞華麗精美的古典吊燈,於簡約之中流露出低調奢華的氣息。臥房擁有最好的景觀朝向,設計師以大面落地窗迎接綠意與日光,把山林當作背景,這是自然與生活的再次相遇,也是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藉由溫柔舒雅的空間鋪敘,賦予獨享恬靜的私人時光。


    房屋坪數:100坪(室內)
    設計風格:新古典
    房屋類型:大坪數
    房屋狀況:毛胚屋
    主要建材:
    木皮、大理石(黑橄欖、浪花綠、潘朵拉)、灰玻、皮革、壁紙、鍍鈦、不鏽鋼、造型浪板

    【立即洽詢,線上客服】
    https://lin.ee/lzovGdM

    【更多資訊】
    ■ 幸福空間官網 https://www.hhh.com.tw
    ■ 幸福空間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hhfb
    ■ 幸福空間 LINE https://line.me/ti/p/%40ovs4341s
    ■ 幸福空間 https://www.instagram.com/gorgeous_space/

  • 當代藝術精神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29 13:42:10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UFO Presences」, Javier Arcenillas, 2018(RM)
    https://www.editorialrm.com/libros/ufo-presences/
    ②「Negative Publicity: Artefacts of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Edmund Clark & Crofton Black, 2016(Aperture)
    https://reurl.cc/VXG8lN

    書籍本來就是做為一個蒐集,或者是歸納、歸檔的重要物件,攝影書跟檔案的結合我們不難理解,但有意思的是檔案通常是不被公開的,而攝影書則是一個邁向公眾的出版物,因此這兩者的結合就會產生出一種矛盾的張力,這就是攝影師與合作夥伴一起要來揭露或呈現的重要觀點。這類型的攝影書通常文字量會遠超過一般攝影書的想像,因此這些攝影書也會有「Photo-Text Book」的名稱。檔案常使用的厚殼封面、封底及內頁模造紙、環狀裝幀都是檔案典型的樣貌,而攝影作品則會印刷在異於檔案用紙的塗佈紙材,來突顯照片的精細與層次。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