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多階段睡眠實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多階段睡眠實驗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多階段睡眠實驗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zo3o ()看板bedroom標題Re: [討論] 有人聽過超人睡眠法嗎?時間Sat Apr ...

多階段睡眠實驗 在 欣儀媽咪❤️育兒♡穿搭♡美妝保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6:49:16

⁡ 現在空污嚴重 空氣品質越來越糟.. 尤其我們住大馬路邊 車煙很多 很怕空氣不流通🥲 ⁡ 再加上我們家有兩個過敏兒 爸爸與姊姊~~ 家裡只要粉塵與灰塵一多,他們父女就開始輪流打噴嚏🤧 有時候鼻水還會貢貢流..看他們這樣不舒服,真的好心疼😔 家裡的空氣品質 我交給【Coway綠淨力立式空氣清淨機A...


自己說一下自己的經驗

※ 引述《zo3o ()》之銘言:
: 是,我知道這名字很中二。

: 它科學一點的名字叫做「多相睡眠」(Polyphasic Sleep),也稱做多階段睡眠或達文西
: 睡眠。

: 是一種將人類習慣的單次睡眠過程分散為多個睡眠週期,以達成減少睡眠時間的睡眠方式
: 。

: 多階段(相)睡眠的意思是指在24小時內,實踐多次睡眠,通常多於兩次。和兩階段(晚上+午睡)以及一階段(晚上而已)的睡眠形成對比。

: 這種睡眠方式是由德意志帝國科學家J.S西曼斯基在1918年研究動物睡眠行為時所發現的。
: 並且發現人類也有這種睡眠方法。

: 一般來說。成年人在24小時的日常生活階段可以分為工作和睡眠(包含午睡)兩個部分,
: 這種方式被稱為「二次睡眠」(Biphasic Sleep),也能稱為二相睡眠。

: 然而,許多醫學研究者表明對身體健康的憂慮,特別是這種方式沒有機會進入深度睡眠,
: 在到對腦極重要的REM睡眠,或者週期縮短導致生理時鐘被嚴重干擾,而許多親身經歷
: 的網路人物(?),以及參與實驗的人員經歷也顯示,這種方式僅僅在短期的急迫前提下
: 有效,只使人以短睡來延續最基本的身體機能,很快又會再度疲勞而精神不濟,造成打瞌
: 睡或睡過頭等,不可能長期保持最佳狀態下去。

: ^此段或許是應該被懷疑的

我曾經身體力行過「多相睡眠」兩週左右,對於上段所提到的「很快又會再度疲勞而精神
不濟,造成打瞌睡或睡過頭等,不可能長期保持最佳狀態下去」。我表示懷疑!!

那時候我是高中生,在實行的期間並沒有感到「非常勞累」,那時候兩個禮拜每天只睡90
分鐘,當然是分開睡的,猶如多相睡眠所說的。一天只睡90分鐘也就是每4個小時睡15分鐘


我懷疑那段所說的原因是,「上課」、「聽講」其實是一件非常需要專注力和心力的一件
事,如果真的非常勞累的話,聽一聽鐵定會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打瞌睡想睡。

但雖然我那兩週一天只睡90分鐘,但我上課聽講的時候,從來沒有打瞌睡過。反而是正常
睡眠(單相睡眠)時上課會想睡覺會想打瞌睡。

所以就這段論述,我身為曾經的實行者是表示懷疑的。當然有人會說,我可能只是沒察覺
到自己精神耗弱(?)。但那段期間,精神上我能夠專心的聽老師講課,下課的時候能夠
聽同學談笑,並給予反饋。同學沒有覺得我行為舉止怪異,我走在路上,行走坐車返家都
很正常不會精神恍惚,沒有遭遇到危險。

但儘管精神上不會感到疲勞,但我覺得身體的確是需要休息的。我覺得實行多相睡眠的時
候,我的眼睛會比較疲勞,畢竟是一直在工作的,並沒有充裕的時間能讓他暫停運作。除
此之外,我身體各機能運作都正常也並未感到不適,但我想這必須用更科學的方式去驗證
它,才能得知此法對身體的影響程度。比如研究內分泌或肝指數等等。

我發這文的主要用意,並不是在提倡此法,而是在賺p幣,沒有啦XD

我主要是想作為一個廢版的討論主題XD 也想聽聽看大家的想法,以及實踐者的經驗

而實行此法那時候,真的讓我多出非常非常多時間。有很多空閒可以利用,我大多是用在
看書上面。但會有種讓我「我還在昨天」的錯覺。原因是什麼呢?我想是因為,以往我有
一個明確的「分界」,告訴我今日是今日,明日是明日。這個分界就是大部分人的「睡眠
」習慣,我們在夜晚時睡覺,白天時又醒來,會感到:「嗯~今日又是新的開始」。

但身為多相睡眠的執行者,你不會有明確的分界,能夠告知你今日是今日,明日是明日。
你在睡前是星期一,醒來的時候也還會是星期一。畢竟睡眠時間一次才15分鐘,除非你是
在午夜12點睡的,不然不會有日期的變換。

這種感覺還滿奇妙的,我夜晚讀書讀一讀,然後看到我家人醒來,才覺得「嗯~過了一天
XD」,因為不會有我以往熟習的習慣告訴我「已過了一天」,所以我是透過外物來得知
又過了一天的。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一種感覺上的詭異。不知道你能不能夠想像。

而其實我認為「人其實是一種多相睡眠的動物,人類的生理是適合多相睡眠的」,為什麼
呢?如果我們把一個人關在一間小房間裡,裡面終不見天日,沒有日曆沒有鬧鐘告訴你現
在的日期和時間,我們的睡眠又會是怎樣的型態呢?

我想應該會是「多相睡眠」,我們在那一天當中可能會睡很多次。每次可能也都很短。累
了就睡,不累了就醒。我們不會有一件事情,把自己的體力「耗光」才能夠睡,而是只要
有一點點累,就能躺下來補充體力或腦力。因此,被關在這裡的人,他自身的生理特性,
是會讓他採取「多相」睡眠的。

而當我們處於嬰兒或老人階段時,我們不再有外物逼迫我們幹麻幹麻,能夠恬然自適的度
日,處於嬰兒和老人階段的我們卻會採取「多相」睡眠,這是不是我們的天性呢?

當然我知道這裡有很多能解釋的地方,比如嬰兒是因為腦部仍在發展,需要大量的睡眠去
、REM、建構..等等。而老人則也是因為腦部的問題,同樣可以REM去解釋。

如果我們將角度迴轉到遠古時期,我猜想遠古的人類也會是多相睡眠,生活環境充滿危機
,必須隨時保持警戒。但隨著現今日益安逸的生活,我們不需要在活的這麼戰戰兢兢。習
慣或生理也有了些演化。

但我以之前的小房間思想實驗去猜想,其實我們人類生理是不是適合多相睡眠呢?(當然
不是像我實行的那麼極端),我們生理是適合的。但因為外物和各種社會環境,促使我們
最後以單相睡眠為多數。

人是社群動物,如果每個人的睡眠時間不一,世界將難以運行,人際將難以擴展。



--

: 多階段睡眠的支持者認為,這種方法可以令時間過得更為充實,可以在一星期內節約20~30
: 個小時,並且精力充沛。相傳達文西就是採用多相睡眠,他每隔4個小時就睡15分鐘。(?
: )由於人類在生理學上非常適合多相睡眠,所以也可根據工作的具體狀況,在白天按時分期睡眠,多階段睡眠在開始實行時的一至兩週內是很難接受/適應的,測試結果表明受測者並
: 沒有受到這種將睡眠分散成若干個小睡眠片段方式的影響,但是多相睡眠需要一個計畫表,
: 這樣才能協助完成。

--

: 波蘭記憶和睡眠專家派奧˙沃茲涅克博士在論文『多相睡眠:事實與誤區』中稱,至今未
: 有確切資料證實達文西是個多相睡眠者,反而有很多不支持多相睡眠的證據:達文西所處
: 的文藝復興時期沒有電燈、電視和豐富的夜生活,人們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達文西
: 本人說過「正如充實的一天會帶來愉快的睡眠,好好度過的一生也會帶來幸福的死亡」;
: 有達文西的傳記描述,他在畫「最後的晚餐」時一天到晚不停地忘我工作,甚至不吃不喝
: 。針對多項睡眠支持者認為許多名人也採用此種方法,沃茲涅克對拿破崙等人進行考證,
: 發現他們似乎都沒有多項睡眠的習慣。但網上宣稱實行多相睡眠的名人名單越來越長,新
: 人包括愛因斯坦、愛迪生、邱吉爾,甚至還有李小龍!沃茲涅克認為,這些人已過世。普
: 通人很難搞清楚他們實行多相睡眠是真是假。

: (這段誰說的?)開始實行多相睡眠之後就睡得不好,醒來很困難,常常睡過規定的時間,
: 醒後行動踉蹌,不良反應進一步發展,接著出現難以控制的嗜睡,體溫異常等一系列的身
: 體反應;常常因為睡過頭而不斷地自責;醒著的時間多了,但不能有效地利用,只能靠反覆
: 地進行一些活動來熬時間...美國加州大學的睡眠專家沙拉˙梅德尼克等人認為,多相睡眠
: 會破壞人體的晝夜規律,導致身心疲憊,焦慮緊張,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影響。

--

: 此理論支持者認為:

: 白天工作,晚上睡覺是正常人採用的睡眠,也叫深度睡眠。單次性睡眠是一天一次睡個夠
: ,這只有人類和靈長動物才會的。所謂多相睡眠,就是一會兒醒一會兒睡,狗和貓的睡覺
: 就是一些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單相的睡眠包含數個「階段」。其中可能有一些不符合數
: 量或比例上的「階段」,都是自然地發生。但人有時也會多相睡眠,所以才會打盹和午睡。

: 人從子宮裡出生,無論誰都是多相性睡眠。那時會不分晝夜睡16個小時左右,長達3~4個月
: 左右時,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漸漸變成晚上睡覺,白天工作的作息習慣。但有些人仍
: 保留著每天午睡的習慣。

: 75歲以後深度睡眠幾乎完全消失(?),剩下的是淺度睡眠和做夢睡眠。人又會再次回到多
: 相性睡眠。

: 多相睡眠對於需要輪班工作制的人來說更為合適。

--


: 大家有聽過或者嘗試過這種睡眠方式嗎?

國外也有許多人嘗試過此種方法,也有寫了很多日記。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搜尋看看。
如果你們有實踐過的話,也不妨po文讓我知道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178.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edroom/M.1461946121.A.86A.html
※ 編輯: zo3o (1.163.178.80), 05/01/2016 21:44:17
※ 編輯: zo3o (1.163.178.80), 05/01/2016 21:45:1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