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鼻竇炎沒有鼻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鼻竇炎沒有鼻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鼻竇炎沒有鼻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鼻竇炎沒有鼻涕產品中有1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82的網紅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暑假 , 終於要開學了 ! 許多家長一方面開心家裡終於可以恢復清淨 , 一方面也擔心小孩在學校會不會被傳染而生病了。 將心比心,那麼自己的小孩哪些症狀應該在家裡休息呢 ? 評估小朋友是否可以上學主要有兩個層面 : (1) 是否有傳染力, 怕傳染別的同學, 造...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兒童因為抵抗力尚未健全,鼻腔中時常長駐一些細菌賴著不走,我們稱這些孩子為「呼吸道帶菌者」。平常沒有症狀,但只要來個小感冒,或者過敏發作,造成所謂的「粘膜性感染」,包括中耳炎、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等,看到黃鼻涕、濃痰,表示細菌跑出來作怪,若不用抗生素,會惡化成肺炎嗎?黃瑽寧醫師將與愛家顧問團醫師,告...

鼻竇炎沒有鼻涕 在 闕壯理|醫師 Dr. Joh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42:38

「塌鼻子的元兇」 美國一位34歲女性,患有慢性鼻竇炎和鼻瘜肉。她被一些問題困擾七年之久,症狀包括流鼻涕,鼻內常有流血結痂後的屑屑。 最嚴重的是,鼻子居然越來越塌!?因此來到整形外科的門診求救。 . . . . . 醫師理學檢查發現,女子鼻骨和鼻中膈軟骨幾乎都消失了(💬圖2),才造成塌鼻。電腦斷層...

鼻竇炎沒有鼻涕 在 Faye An Ying Fei 安映霏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0 07:53:35

7月6日更新 (Vaccine 副作用 x Covid 症狀)供參考 6月30日下午4點打了第一支sinovac, 打針的當下完全沒有痛的感覺。 打針回來睡了一個小時的午覺。當天晚上也沒有覺得任何不舒服, 只是左手手臂有點酸痛。 7月1日, day 2。 早上起床的時候感覺喉嚨不舒服, 不至於...

鼻竇炎沒有鼻涕 在 不小心領養了8隻貓。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6 04:51:38

謝謝大家給小黑球的鼓勵,就讓前輩林瞅瞅帶來一些信心加持吧! 原本醫生是說活不過兩天的呢,撿到的時候巴掌大一坨軟綿綿的,又是鼻涕又是眼淚,漏斗胸和一推毛病,當時我們也是抱持著可能會失去的準備,結果現在兩歲半了呦,還整個發福飽滿到跟33一樣圓!就算只有ㄧ隻眼睛還是可以精準鎖定大家的腳踝! 一路人多虧乾媽...

  • 鼻竇炎沒有鼻涕 在 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0 10:54:56
    有 155 人按讚

    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暑假 , 終於要開學了 ! 許多家長一方面開心家裡終於可以恢復清淨 , 一方面也擔心小孩在學校會不會被傳染而生病了。 將心比心,那麼自己的小孩哪些症狀應該在家裡休息呢 ?

    評估小朋友是否可以上學主要有兩個層面 :

    (1) 是否有傳染力, 怕傳染別的同學, 造成其他家長的擔憂與學校的困擾

    (2) 症狀會干擾小朋友學習與上課,也擔心延誤就醫拖到病情

    首先, 針對是否會有傳染力的疑問,雖然因為防疫大家都有戴口罩,勤洗手,但是由於小朋友不好掌控,難以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建議家長若出現以下症狀可考慮在家休息或就醫等症狀痊癒。

    #發燒 :

    - 每天早上建議家長自行量測耳溫或額溫,若發現高於37.5度以上,因為到了學校有可能真的發燒(>38度),而發燒幾乎可以說八九成與感染有關,為避免到學校造成別的同學感染,應先在家觀察或就醫評估,等狀況明朗再決定。
    - 無論有無服用退燒藥,退燒時間若尚未超過24小時,都還有可能會再燒起來。建議家長記下最後一次發燒高於38度的時間,距離這個時間有超過24小時以上沒有發燒才可以去上學。

    #咳嗽 :

    - 正常孩子是不咳嗽的, 除非嗆到氣管。若小朋友在學校不斷出現咳嗽症狀,建議在家休息並就醫評估,畢竟大部分的傳染病都是飛沫傳染,口罩也是有縫隙的,更何況吃飯時也要拿下口罩,每一次的咳嗽都會增加傳染他人的風險。
    - 如果小孩出現咳嗽但是幾乎都集中在放學後到起床後1-2小時這段時間,白天在學校完全沒症狀,或是只有跑步運動時才會引發咳嗽,通常是因為過敏性氣管的問題。 雖然不會傳染,但應盡速請醫師評估治療,以免長期的氣管慢性發炎導致未來變成大人型的氣喘。

    #鼻涕鼻塞鼻水:

    - 即便上學都有戴口罩,小孩打個噴嚏,鼻水弄濕了口罩,更換的過程或是擤鼻涕的動作都會造成飛沫的噴濺。 為避免傳染其他孩子,建議若到了學校還是出現鼻水與噴嚏,就是感冒了,應該就醫將症狀控制下來,否則建議在家休息等待痊癒。 若是拖超過七天或是出現黃稠鼻涕就要擔心是否出現鼻竇炎的併發症。
    - 如果鼻涕鼻塞只出現在睡前到起床後1-2小時這段時間,在學校並沒有明顯症狀,原則上比較像過敏性鼻炎,不會傳染其他孩子。 不用特別請假休息但應該請醫師評估給予控制,避免影響孩子的睡眠與學習的專注。

    #嘔吐 :

    - 若孩子突然發生嘔吐,最常見還是傳染性胃腸炎。 因為嘔吐物內有許多病毒會造成感染,建議先在家休息或就醫,等待症狀消失已可正常進食喝水再去學校。

    #腹瀉 :

    - 突然出現腹瀉最常見的原因,多半是傳染性胃腸炎。若在學校出現腹瀉,要更換清理小孩弄髒的褲子,或是擦屁股的過程都可能會觸碰到具傳染力的病毒顆粒。為避免傳染其他人,建議在家休息或就醫,待腹瀉改善方可上學。

    #皮疹 :

    - 家長每天上學前建議自己檢查一下小孩的身體、四肢、特別是手掌與腳掌,若有突然出現皮疹(紅疹或是水泡)的狀況,建議不要上學,應先就醫確認是否具傳染性的腸病毒感染或是水痘,之後再依照相關規定決定何時上學。

    #喉嚨痛 :

    - 當孩子抱怨喉嚨痛,無論有無發燒,若有看到口腔內有水泡、紅點(考慮腸病毒感染) 或是扁桃腺的化膿 (考慮腺病毒或是A型鏈球菌感染),就建議不要上學,盡速請醫師評估診治。

    #眼睛紅癢或疼痛:

    - 若孩子出現眼睛紅、眼睛痛/癢、黃眼屎,因為有可能是傳染性結膜炎,建議不要上學應盡速就醫評估處理。

    此外,若不考慮傳染力,孩子出現或是抱怨那些症狀會影響學習,應該考慮不要上學呢 ?

    #頭痛 :

    - 若小孩原本就常常會抱怨頭痛的體質,確定沒有發燒的話,可先考慮給予一次止痛藥物後,看頭痛改善狀況決定是否就醫。若頭痛持續或反覆,且影響孩子上課,建議給醫師評估。
    - 若小孩除感冒發燒外不是常常頭痛的體質,卻出現頭痛到哭泣的程度,或是頭痛合併嘔吐、眼睛看到重疊的影像(複視)、四肢的無力或麻木、意識的改變等等神經學症狀,不要上學,應盡速就醫。
    - 若不能確定小孩是否真的頭痛,可先在家休息一天,看看孩子是否真的因為頭痛干擾他的日常生活。 若在家蹦蹦跳跳,玩得很開心,看電視打遊戲的小孩,真的有問題的機會比較小。

    #腹痛 :

    - 如果小孩突然抱怨腹痛,若沒有其他症狀,一定要先詢問最後一次大便是何時 ? 如果當天還沒大便,建議先讓小孩去蹲廁所解便,上出大便後就一切正常,就可以上學通常無大礙。 若上不出來腹痛持續,建議就醫處理。

    - 若抱怨腹痛同時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症狀,無論有無發燒,為避免造成群聚感染及老師處理嘔吐排泄物的困擾,建議在家休息並就醫處理。

    - 若小孩抱怨腹痛,程度嚴重到會哭鬧,可直接就醫評估。 若輕微,可先在家休息觀察看看是否真的影響日常生活或食慾。 通常腹痛若是嚴重的問題造成,小孩就無法玩平常有興趣的遊戲,看喜歡的卡通,笑容也會消失,食慾更是不可能很好。 所以,若小孩總是要上學就抱怨腹痛,在家完全看不出來,看過醫師排除嚴重問題後,可能就要考慮是否有上學的壓力了。

    #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劇烈咳嗽 :

    - 若小孩抱怨呼吸不順、胸悶或是胸痛,多半要擔心肺部跟心臟出問題的可能性,若觀察到小孩日常生活的受到影響,甚至運動能力的下降,呼吸時注意到出現肋骨下肌肉的凹陷,應盡速就醫,以免在學校發生危險。
    - 若小孩每次咳嗽都連續多聲且劇烈,無論有無痰音,都一定會干擾自己跟同學上課,應在家休息並就醫請醫師診治。

  • 鼻竇炎沒有鼻涕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8 12:50:02
    有 476 人按讚

    在診所,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涕倒流是很常見的主訴🤧
    一如往常,一位主訴鼻塞一個月的中年男性病人來到先生的門診⋯

    除了主訴鼻塞一個月越來越嚴重以外,這幾個月也有嚴重頭痛而且就醫吃藥也無效😢
    問診時也發現病人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聽力受損
    當一做基本理學檢查時,
    當病人嘴巴一打開,一股腫瘤爛掉的味道立刻撲鼻而來😰
    馬上安排鼻咽纖維內視鏡檢查
    果然 內視鏡一進去就看到整個後鼻孔已經快被腫瘤塞滿➡️解釋了病人為什麼鼻塞越來越嚴重。
    耳鏡一看:兩側呈現琥珀色耳膜(中耳積水)➡️說明了病人與年齡不相稱的聽力受損
    再追問病人,病人才想起擤鼻涕時常常帶有血絲❗️
    而頭痛情形也一直沒有好轉,頸部觸診則是沒有摸到腫塊。

    這樣的病例依照以往經驗,
    八九不離十就是 #鼻咽癌😓

    很快安排病人切片,病理報告確定為鼻咽癌‼️
    腫瘤分期檢查顯示腫瘤已經侵犯致顱底和雙側淋巴有轉移,腫瘤分期為第三期➡️所以病人頭痛才會對之前的治療反應不佳😓
    後續將會接受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

    ⚠️台灣為鼻咽癌好發地區‼️
    鼻咽癌三大徵狀依序為
    1️⃣#頸部腫塊:大約1/3的人一開始會以頸部淋腫塊表現,一般就診時,頸部淋巴病變更是甚至可以高達7至8成❗️因為鼻咽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管道,癌細胞很容易經由這些淋巴管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或全身其他各處,如骨骼、肺臟、肝臟等。
    2️⃣#鼻部症狀(鼻塞/鼻涕帶有血絲) :會有類似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的症狀,如:鼻塞、黃膿鼻涕、鼻涕倒流、鼻音過重、嗅覺不靈敏等等。
    3️⃣#耳部症狀(中耳積水/聽力損傷/耳鳴等等)
    4️⃣#顱底侵犯就會造成病人頭痛,鼻咽部位於頭顱中央,若腫瘤侵犯到相鄰的鼻竇、腦膜或顱腔時,便會造成頭痛。
    5️⃣#侵犯到腦神經則會有複視臉部麻痛、或造成眼球運動障礙而產生複視現象、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等症狀。

    ⚠️鼻咽癌的危險因子
    🔹#男性👦🏻
    🔹#愛吃醃漬物、煙燻物、鹹魚鹹肉,內含 #致癌物亞硝酸鹽,可能導致鼻咽癌。有研究表明,攝入大量蔬果的飲食可以降低罹癌風險。
    🔹#EB病毒感染:絕大多數的鼻咽癌細胞都帶有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多數患者血液中也感染了EB病毒。在台灣,兩歲以後之幼兒的感染率約80﹪,到了成年,感染率則幾乎達到100﹪。但大部分的人都曾受過感染,而其中只有少數人罹患鼻咽癌。因此EB病毒之感染與鼻咽癌應不是個等號。
    🔹#基因。
    🔹#家族史。
    🔹#抽菸嗜酒。
    🔹#工作環境污染:一些研究表明,接觸甲醛或木屑會增加罹患鼻咽癌的風險。

    回顧此病人一開始就醫的病歷 都是一些門診常見的主訴,如:頭痛和鼻塞⋯
    鼻涕帶血絲則是鼻咽纖維內視鏡檢查完後
    病人很認真想了一下才說有,
    若非問診過程發現了聽力受損和理學檢查時聞到最熟悉的腫瘤爛掉味道,
    也許就錯過了替病人診斷治療的機會了⋯⋯。

    跟先生回家都會combined meeting🤭,分享一下遇到的案例教學相長,這個案例一聽到就覺得很有教育意義,麻煩先生紀錄下來,詳細的理學檢查還是能夠發現貓膩、進而獲得正確的診斷才有正確的治療‼️

    以前都說AI人工智慧比醫生還會唸書,以後醫生都要被淘汰了?!但我相信醫生的經驗跟細膩是無法取代的❗️
    一直都認為診斷就是一門藝術🎨🌟 診斷正確才能真正對症下藥啊🤓👨🏻‍⚕️🕵🏻

    #蔡慶諭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

  • 鼻竇炎沒有鼻涕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0 14:32:58
    有 99 人按讚

    🙀🙀🙀潛水平壓大卡關!原來是鼻涕倒流、過敏、鼻息肉在作怪👃👃👃

    35歲的阿德平日工作繁忙,周末最喜歡和朋友相約玩水肺潛水,過去往往都能順利下水。來診時自述這次潛水耳壓平衡一直無法做好,下潛後耳朵本來很痛但突然間便不痛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陣天旋地轉,發現自己完全失去方向感,所幸身旁潛伴很快意識到阿德的異狀,趕緊將他拉出水面。

    經過問診與檢查,原來阿德在潛水的前一天晚上和朋友開心飲酒,結果喝到吐,以致胃酸逆流至耳咽管開口,造成鼻咽部有腫脹發炎現象,因此耳壓平衡才會發生困難。下潛後耳朵痛感消失又暈眩,則是因為他下水用力過猛不僅僅使得耳膜用力過猛而破裂,他的內耳淋巴管也因為壓力失調而引發眩暈。

    有鑑於熱愛潛水的人越來越多,但卻未必認識潛水時可能遇到的耳鼻喉相關問題,以下就來針對幾個常見狀況為大家解說吧!

    ⭕做好耳壓平衡關鍵:將耳咽管順利打開

    我們的耳朵主要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個結構組成,平常中耳腔內充滿了空氣,並透過耳咽管和咽喉連接,讓氣體得以進出。不過,耳咽管一般都是關閉的,需藉由打呵欠、吞口水、收下巴等動作,使提顎張肌和顎環張肌收縮而將耳咽管打開,達到耳壓能和外界壓力平衡的作用。
    依據波以爾定律,當溫度處於穩定狀態時,氣體的體積和壓力成反比。下潛時因為壓力變大、氣體體積變小,中耳腔裡感受的壓力就會和外界壓力不同,這時便需要耳咽管來幫助平衡中耳腔內外的壓力,即所謂的「平壓」。一般潛水最常使用的平壓方式有兩種:

    1.閥式耳壓平衡法:用手指將鼻子捏住,嘴巴吸氣後緊
    閉,之後再輕輕從鼻子吐氣。當氣體停留在鼻子中間時
    壓力增加,耳咽管就會開啟並把空氣送至中耳腔,所以
    會感覺到耳朵有嗡嗡的響聲。
    2.法蘭左耳壓平衡法:這是許多自由潛水者常做的一種方
    法,同樣是把鼻子捏住,但卻是透由吞嚥口水的動作,
    讓肌肉帶動耳咽管使其打開。簡單來說,是用自主肌肉
    來調控耳咽管的開關。

    ⭕鼻塞別輕忽!耳咽管恐被阻塞難平壓

    因此,假使鼻腔和耳咽管不夠健康、功能不佳,自然會導致平壓過程出現困難,甚至使耳膜受到擠壓有疼痛感。包含過敏性鼻炎、鼻涕倒流、鼻竇炎、感冒等等,都可能會讓耳咽管變得腫大或有堵塞現象。有趣的是,臨床上碰到不少病人平日多有鼻塞症狀,卻不覺得需要就醫找出問題,直到開始接觸潛水之後發現耳咽管打不開,這才到耳鼻喉科求救。
    之前曾有位二十多歲的女病患,十分嚮往不需背氧氣瓶、裝備很輕簡的自由潛水,可是在試著做平壓時卻頻頻失敗,非常挫折來到診所。檢查後才發現她鼻腔內長了一顆很大的鼻息肉,導致只要一吸氣息肉便會將耳咽管開口塞住。經手術切除後再搭配沖洗鼻腔與使用鼻噴劑,情況就此改善許多。

    ⭕潛水常見不適症狀有哪些? 

    海水壓力會隨著深度而增加,代表身體進入水中時也會因氣壓帶來變化,其中要格外小心的像是鼻竇、中耳腔、腹部、肺部、胃等空腔,在氣體體積改變後可能造成組織變形或損傷的「擠壓傷害」。因潛水引起的不適,大致有以下幾種常見症狀:

    #頭痛:病人經常主述只要一下潛就會感覺頭痛,包括頭部、眼睛上方、臉頰兩側等部位。問題主要出在很靠近腦部的鼻竇,當開口有阻塞或有通氣不順致使壓力不協調,便會引發頭痛。
    #流鼻血:有些人甚至是一潛水完就有大量流鼻血的現象,這是因為氣體的擠壓傷害導致鼻黏膜撕裂出血,只不過一開始出血時可能會先積在鼻竇裡,等到出水後 壓力釋放才會一次流出。此外,有蛀牙的人可能也會在下水後因氣體的壓力傷害而有牙齒出血症狀。
    #暈眩:若平壓過程過於用力或姿勢不對,亦可能造成內耳圓窗破裂,導致內耳淋巴流出而發生嚴重暈眩,在海底下形成致命風險。
    #空氣栓塞:這是一個常見但非耳鼻喉科的症狀,即血管被空氣堵塞。通常是因為下潛與上浮速度過快,氣泡或其他氣體跑到關節、血管裡,或是氣體在肺部過度膨脹,而有胸悶、胸痛、氣胸、肺氣腫、局部皮下氣腫或頭痛、關節痛等栓塞不適。

    ⭕把握6要點,避免潛水傷害
    希望享受潛入海底的樂趣,無論是哪一種潛水方式,安全絕對是第一守則,建議務必注意幾點:

    ✅有任何鼻子或感冒問題需先妥善處理,特別是有用藥者
    要先和醫生討論,因為某些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導致嗜
    睡,以致下水後容易迷失方向感或發生其他意想不到的
    危險。
    ✅若是因內耳不平衡或耳朵構造有問題造成的暈眩,比較
    不建議進行潛水。假如是因為貧血或血壓較高導致暈
    眩,經醫師評估安全無虞後,原則上應該也不會有什麼
    問題。
    ✅下水遇到阻礙如耳壓無法平衡時,都不可有用力過猛或
    逞強行為,一旦超過身體能負荷的範圍,也會提升危險
    性。
    ✅盡量避開菸酒,可能會讓鼻黏膜變得腫脹或引發胃食道
    逆流,難以有效做好平壓。
    ✅不可戴耳塞,耳塞會將外耳道和耳膜之間的氣體壓住,
    反而使擠壓情形變得更嚴重。
    ✅不可單獨進行,無論是多麼熟悉的海域或以前潛水一直
    都很順利,每一次下水皆應有潛伴陪同,彼此支援。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雖然潛水有助放鬆、紓壓,很多人都把它視為一種休閒運動,我也碰到不少人常常是朋友一揪就去上課、接著便馬上下水了。可是潛水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其實是一種極限運動,如果沒有經過合格專業的醫師評估,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建議除了遵從潛水教練的指導之外,下水前應向耳鼻喉科醫師諮詢,經整體評估確保適合從事後再進行,且須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為。

    #潛水醫學門診
    #好久沒潛水了
    #快悶壞了

  • 鼻竇炎沒有鼻涕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9-02 09:52:45

    兒童因為抵抗力尚未健全,鼻腔中時常長駐一些細菌賴著不走,我們稱這些孩子為「呼吸道帶菌者」。平常沒有症狀,但只要來個小感冒,或者過敏發作,造成所謂的「粘膜性感染」,包括中耳炎、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等,看到黃鼻涕、濃痰,表示細菌跑出來作怪,若不用抗生素,會惡化成肺炎嗎?黃瑽寧醫師將與愛家顧問團醫師,告訴觀眾抗生素使用的時機點及中耳炎的大小事。《愛+好醫生:呼吸道黏膜感染,抗生素戒急用忍》將在好消息電視台9月5日晚上8:00分首播。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 鼻竇炎沒有鼻涕[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4-11-18 10:32:36

    鼻竇炎 專題 - 黃德彰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zh-hk

    背景:Wilson患有鼻敏感多年,經常不停擤鼻涕。服用過傷風感冒成藥後,只能短暫減少鼻涕,而黃綠色鼻涕兩星期並沒有消減,Wilson擔心會患上鼻竇炎。

    (一) 鼻竇炎的病徵是什麼?有何成因?0:31

    (二) 可怎樣診斷及有效醫治鼻竇炎?會否再次復發?1:54

    (三) 長期患有鼻竇炎的患者,會否引發其他疾病?可怎預防?4:51

    (四) 用力擤鼻涕會否容易傷及鼻膜而導致鼻竇炎?(FindDoc 健康資訊) 6:43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 鼻竇炎沒有鼻涕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3-09-18 00:35:22

    其實得到感冒不一定要看醫生,如果說沒有併發症,其實並不需要看醫生 只要多休息多喝水這樣就可以自己會好。

    但是實際上有一些併發症是需要我們來處理,譬如說你可能流黃色的鼻涕沒有好好地治療,可能變成鼻竇炎了,如果咳嗽細支氣管發炎了可能引發肺炎。甚至有些病毒感冒或者有些細菌的感染,會引起腎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BTeHcPAwls

    本頻道由: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http://ap.ntdtv.com 建立
    本則影音新聞出處: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NTD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