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靜觀身體掃描練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靜觀身體掃描練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靜觀身體掃描練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靜觀身體掃描練習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對孩子感到厭煩 怎麼辦?】 前幾天準備吃中餐時 孩子們把娃娃丟得滿地都是 喬伊還在腳上套了一個鐵罐踢地上的娃娃 「可以吃飯囉!」 我說了,卻無人回應 看到滿地的娃娃我感覺煩躁 聽到鐵罐框啷刺耳的聲音我感覺緊繃 沒有人回應更讓我感覺火大 「算了,我自己先吃吧」 心裡這樣想著,就坐下來自行用餐...

靜觀身體掃描練習 在 POPA Channe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13:20:38

照顧孩子,由照顧自己開始 圖.文:饒方莉(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popafessional 忙忙忙,衝衝衝,孩子的起居飲食,阿大、阿二,搞完一個又處理第二個,自己的工作,家頭世務的管理,媽媽要處理的事,多得排山倒海,在許多家庭裏,好像沒有了媽媽一小時也不可以。 阿凡*也是這樣一位的媽媽。 她來到...

  • 靜觀身體掃描練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2 22:38:13
    有 1,180 人按讚

    【對孩子感到厭煩 怎麼辦?】

    前幾天準備吃中餐時
    孩子們把娃娃丟得滿地都是
    喬伊還在腳上套了一個鐵罐踢地上的娃娃

    「可以吃飯囉!」

    我說了,卻無人回應
    看到滿地的娃娃我感覺煩躁
    聽到鐵罐框啷刺耳的聲音我感覺緊繃
    沒有人回應更讓我感覺火大

    「算了,我自己先吃吧」
    心裡這樣想著,就坐下來自行用餐
    但心裡的那些感覺並沒有消失

    後來喬伊繼續忘我的套著鐵罐走來走去
    鐵罐依舊發出刺耳的聲響
    我覺察內在不舒服的感受逐漸在累積與擴張

    開始在內在與自己對話
    「我討厭這個聲音,這個聲音讓我感到焦慮,恩,我的身體跟肚子都很緊繃」
    「沒有人回應我讓我感覺無奈跟不爽」
    「亂七八糟的環境讓我很煩躁也很氣餒」

    我發現自己的內在有著
    討厭、焦慮、無奈、生氣、煩躁與氣餒等感受
    我默默對自己說
    「是的,我現在感覺討厭、焦慮、無奈、生氣、煩躁、氣餒,我可以有這些感覺」
    給了自己幾次的深呼吸
    開放的接受每種感受的浮現
    也與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同在
    接著我向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

    「親愛的,剛剛我說可以吃飯卻沒有人回應,我感覺蠻無奈的,我希望不管你們要不要吃都能給我個回應,然後我吃飯聽到鐵罐撞擊的聲音感覺很焦慮,這會讓我的肚子很緊繃,無法放鬆好好的吃飯,怎麼辦?」
    喬伊聽完,默默地將鐵罐拿下來
    「謝謝你的幫忙,那你準備好要吃飯了嗎?」
    「要!」說完他就自己去洗手
    「地上很多東西我會感覺有點煩躁,吃完飯我們一起整理吧! 還是你們有什麼想法呢?」
    「我先收拾乾淨!」唯可邊說邊撿起地上的娃娃
    「謝謝唯可的幫忙,也謝謝你們願意幫助我」

    在這一刻,我的內在感受轉變為
    感動、滿足、欣賞和放鬆
    我一樣與這些舒服的感受同在
    我,與我的感受在一起

    /
    每當有人問我育兒相關的問題
    我的回應通常都是

    「當孩子做這件事時,你有什麼感覺?」

    有時對方會提出一個想法而非感覺
    例如: 覺得他這樣很沒禮貌 👉這是想法不是感覺
    或只能感受到單一的感受,例如: 很生氣
    又或者什麼都感覺不到
    但其實,感受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訊息

    同時這也跟我們的文化有關
    從小我們就不被允許有感覺
    或者只被允許有「好的」感覺

    「不准哭!」
    「不可以生氣!」
    「要開心,但不要得意忘形!」

    因為如此,感覺往往被我們忽略與壓抑
    我們否認自己有某些感受
    甚至對自己產生某些感受而感覺負面
    我也曾經因為對自己的孩子產生「厭惡」的感受
    覺得自己是個糟糕透頂的母親而感到沮喪
    但我們卻誤會了
    因為 #你的感受並不等於你
    如同想法只是想法
    感覺也只是感覺而已
    同時感覺是會變化的
    你可以上一秒因為孩子感到憤怒
    也可在下一秒因為孩子感到愉悅
    #時常覺得自己有人格分裂 #有同樣症狀的人請+1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切斷與內在感受的連結
    相反的,我們要更多練習去與內在產生連結
    當覺察到一種感受
    去辨識他、接受他、然後放下他
    這樣能避免我們用一種慣性反應來面對人事物

    💡所以我們可以做的是:

    👉提升覺察的能力,可以透過培育正念的態度
    像是呼吸觀察、身體掃描、靜觀等方式
    來提升感知能力的敏銳度

    👉豐富感受的詞彙庫
    很多時候無法辨識
    是因為我們內建的詞彙庫太少了
    當你內建的感受與情緒詞彙越多
    就越能精準的辨識每種感覺
    (我將情緒感受的相關詞彙,以及我所擁有的輔助工具貼在留言處,給需要的人參考喔!)

    👉以開放不評論的心去看待每種感受
    感受與情緒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
    都是真實的體驗
    同時也會隨著時間與信念的改變
    而產生截然不同的感覺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看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同一件事,不同的時間去看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同一件事,不同的心境去看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所以面對感受與情緒
    只需要如其所是的去接受他,觀察他
    就像歡迎一個朋友的到來
    他沒有惡意,也沒有危害
    他坐一下,然後就離開了

    👉不過於追求好的感覺,也不過於阻止不好的感覺
    人們往往只想追求像是開心、幸福、滿足等讓人舒服的感受
    而會刻意阻止與排斥像是難過、生氣、恐懼等不舒服的感受
    就像我們可能會用各種方式去終止孩子的哭鬧
    但卻不會去終止孩子的笑容 (應該沒有人會叫孩子不准笑吧)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快樂
    但卻忘了不快樂也有它存在的目的
    如同腦筋急轉彎當中
    不管是樂樂、憂憂、怒怒、厭厭、驚驚
    每一種情緒都很重要
    可能是提供防衛與保護
    也可能是在釋放壓力
    在面對讓你不舒服的感受時
    試著讓他多停留一下,而不是立馬把他推開

    ✏️本日金句:
    「孩子的情緒是孩子的課題並非你的責任
     你的情緒是你的課題與責任但不等於你」

    #防疫在家與孩子一同提升情緒力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 靜觀身體掃描練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1 20:39:24
    有 72 人按讚

    正念練習的方法 😊

  • 靜觀身體掃描練習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6 21:00:15
    有 345 人按讚

    「正念」有多神奇?

    研究發現,禪修者的身心狀況、免疫系統都因為正念練習有顯著提升。只要 8 周,你也可以自行鍛鍊覺察能力,找回平靜的自己 > >

    + 經理人 LINE@ 搶先讀好文 goo.gl/wacmt1
    + 用影音、音頻吸收好書!加入無限看 bit.ly/3oYyz9b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