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青春養成記爭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青春養成記爭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青春養成記爭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青春養成記爭議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Beauty is an attitud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ㄧ字ㄧ句的閱讀清楚‼️‼️‼️ 被媒體推向風口浪尖,被操作阻擋一些國家醜陋新聞。 卻被部份 自家人不諒解😞😞😞 我們在憂鬱的時候,壓力大的時候,心情低落的時候。 是他們給予我們很多出口,帶給我們幸福,歡樂與歡笑。 他們付出一切帶給阿米的愛都是真真實實的😭 相反的,孩子們遇到困難受到...

青春養成記爭議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3:09:02

#影評《靈異乍現》Broghtburn | ★★★★ 若做好事不需要理由,那做壞事呢? . 這真是一部非常有挑戰性、前衛而且大膽的電影作品!故事架構幾乎和「超人」的起源故事相似,連臺詞或人物角色配置也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這位「超級英雄」完全是朝著邪惡方向發展,完全不避諱談論人性本惡,或是挑戰、...

  • 青春養成記爭議 在 Beauty is an attitud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1 18:35:12
    有 726 人按讚


    請ㄧ字ㄧ句的閱讀清楚‼️‼️‼️
    被媒體推向風口浪尖,被操作阻擋一些國家醜陋新聞。
    卻被部份 自家人不諒解😞😞😞

    我們在憂鬱的時候,壓力大的時候,心情低落的時候。
    是他們給予我們很多出口,帶給我們幸福,歡樂與歡笑。
    他們付出一切帶給阿米的愛都是真真實實的😭
    相反的,孩子們遇到困難受到欺負時,阿米們在哪?
    防彈阿米的愛是雙向的💜💜💜

    可以不喜歡他,可以不愛他。
    但在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前都沒資格批評他罵他。

    |粉紅色口罩OK,但不能是GAY?!|韓國恐同社會下潛藏的疫情危機與嗜血媒體的輿論病毒!
     
    本文的幾個重點:
     
     1. 梨泰院夜店群聚感染事件
     2. 媒體爆料97 Line群聚造訪黎泰院
     3. 搧動汙名LGBTQ族群與詆譭歌手人格
     4. Big Hit Entertainment道歉聲明稿分析
     
    兩件事情前後不久發生,其實這樣看下來不難察覺出某種操作的氣息,所以放在一起討論,
     
    ❚ 梨泰院群聚感染事件
     
    韓國5月初勞動節與兒童節共放了6天連假,連假中的5月2日凌晨一位原居住於京畿道的二十九歲男子(下稱A)要進入CLUB時被測出發燒症狀,檢驗後呈陽性,因此發現A在「無症狀」期間已造訪了梨泰院的5間知名夜店其中包括同志酒吧;
     
    至5月13日超過100人確診的案例中,共有63例曾出入相關夜店,然而確診者出入的夜店與日期都不相同,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研判感染規模擴大的來源可能不只有1、2例帶原者;另外A在來首爾前也去過京畿道與江原道等旅遊景點,感染源也不一定就是梨泰院的酒吧;
     
    (整理:A是確認為此波首例確診者,並不代表是他傳染給所有人,也可能是被大量傳染的其中一人)
    (※#5月2日才在梨泰院出現確診患者,在這之前梨泰院並不是政府管制的疫區,基本上有戴好防護配件的話都能去。)
       
      
    為避免第二波疫情爆發(首爾在四月底已趨緩,也進入零確診狀態),首爾市政府要求4月24日至5月6日間曾出入過梨泰院5間夜店及鄰近地區者皆需要接受採檢,市長朴元淳並於5月9日召開緊急會議宣布首爾市內所有俱樂部、酒吧、舞廳等場所必須無限期中斷營業,注意,#5月9日才中斷營業!前面都是正常營業的;
      
    然而,最一開始韓國媒體並沒有特別提及酒吧是「GAY吧」,而是被一間基督教系報紙《國民日報》強調「同志酒吧」一詞來報導(韓國互加盟瘋起來也是不惶多讓!),之後其他媒體效法大肆渲染,這樣的風向正好給了恐同/反同族群一個「理直氣壯出來詆譭的名目」,加上韓國社會本來對LGBTQ族群就並不是特別友善,因此 #恐同仇恨輿論瞬間沸騰,
      
    如此針對性的氛圍,造成去過梨泰院夜店的同志因害怕身分曝光的「#被出櫃」將遭受歧視、被迫隔離,或學校職場上的困難(霸凌),而選擇繼續隱蔽身分,不願配合疫調;就連非同志身分的一般人,只是因為去了梨泰院,#害怕「#被當成同志」#而也不主動篩檢,即使政府已利用信用卡消費紀錄追蹤到500多名去過夜店的顧客,但仍然有超過3000人以上因為留下的是假資料而無法取得聯繫,而估計在連假期間出入過梨泰院週邊的人口,大約有1萬905人!那千人以上行蹤不明者著實成為了韓國這波的一大破口; 
     
    (還好韓國政府前面有被新天地會嚇到,這次應對都跑得比較快,加上有不少同運團體出來說話,中央防疫對策本部表示為保護個人隱私,同時鼓勵出面檢驗,5月11日起實施「匿名檢疫」,只須留下手機號碼和正確的地址,即不會再追問姓名或包括出生年月日、就讀學校、職場等細部個資;確診者出入過的場所、店名也不再於情報頁面下標示,只會以「咖啡廳」、「餐廳」、「酒店」、等型態分類。)
     
     
    韓國社會到底有多恐同呢?其實我感覺大約與十五年前的臺灣有點相似,就是檯面上雖然也有一些同志題材的電影,有提及跨性別者的戲劇,或是極少數的同志藝人,但一般社會並沒有「開放接受」及理解LGBTQ社群,大眾對於性別議題的討論度不高也不算很健康(反而有許多並不力求「平等」的極端組織存在),
      
    大聲說一句,一個美學與藝術產業那麼發達的地方,不可能沒有GAY的存在!🤷‍♂韓國的GAY明明也不少,但礙於社會尚未普遍認同,大多都沒有出櫃而且隱藏得很好,這裡就有一件非常弔詭的事情,韓國的男性(無論性向)可以接受很愛漂亮和愛打扮,也大方使用化妝品不管是拍氣墊還是用唇膏,卻害怕自己被誤會是同志?這是一個時尚美學太高而性別意識還沒追上的現象🤔(並不直接將形象品味與個人性向連結),簡直和台灣完全相反,台灣是性別意識遠高於時尚美學!(大部分可以接受同志存在,但是粉紅色口罩看起來很娘不可以!)這種現象真的是很神奇呢(不是好的那種);
       
     
    「尚未普遍地接受」這個說法可能還太保守,韓國恐同族群真的超級瘋,在這次梨泰院事件中,還有恐同社團教導別人下載同志交友APP來「找出」移動範圍內的同志,找出來就算了,還要人家拍照標記上傳,真的完全是一種 #數位獵巫,#極致踐踏人權 的行為,非常恐怖;所以在韓國當一個GAY,或是作一個堂堂正正出櫃的GAY,是真的很辛苦又偉大的一件事!連帶對LGBTQ社群友善的團體和企業,可能也會不小心成為某種箭靶,
     
    而站在輿論中心的韓國媒體,也真的超級奇異!同一間媒體,根據報導範圍不同(不同版面),竟有著詭異的人格分裂,一面揭發、追討社會正義的同時,卻能夠一邊物化女性、汙名跨性別者與身心疾病患者,甚至搧動anti、黑粉 #扭曲事實製造謠言與對公眾人物作出毀滅式的人身攻擊,
     
    這就要帶到第二件事情,
     
    ❚ 媒體指出多名偶像歌手連假期間出入梨泰院
     
    5月18日,大家熟知的D社:Dispatch「獨家爆料」連假期間曾有四名年輕偶像被路人目擊進出梨泰院「夜店」(這邊先刮號起來),包括防彈少年團柾國、ASTRO車銀優、NCT在玹以及SEVENTEEN珉奎,四位是1997出生的97 line好友;報導中描述他們前往了梨泰院的餐廳和「夜店」,指四人未遵守「疫情期間的社交距離」,沒有做好確實的自我管理,
     
      
    而Big Hit在18日中午立刻發出官方公告,公告內容如下:

    빅히트엔터테인먼트 공식입장 전문

    안녕하세요.
    빅히트 엔터테인먼트입니다.
    방탄소년단 멤버 정국의 서울 이태원 방문 관련 입장을 전합니다.
     
    您好,僅代表Big hit Entertainment發表關於防彈少年團成員柾國造訪梨泰院事件之立場聲明;
     
    우선 정국의 이태원 방문 여부에 대해 지난 주 다수 언론의 문의가 있었고, 이에 대한 당사의 대응에 문제가 있었다는 점을 뒤늦게 인식하게 되어 정중히 사과드립니다
     
    首先,對於上週多數媒體詢問柾國是否有造訪梨泰院,本社太晚意識到當時的對應有問題存在,對此鄭重道歉。
     
    정국이 이태원에 방문했다는 것은 사실입니다. 그러나 방문 당시, 5월 초 확진자 발생으로 문제가 된 장소에는 가지 않았고, 첫 확진자가 이태원에 간 날짜보다 약 1주일 전이었습니다. 또한, 정부 지침에 따라 자발적으로 코로나19 검사를 받는 등의 조치를 취했기 때문에 당사는 아티스트의 개인적인 일상을 대외적으로 공개하는 것이 적절하지 않다고 판단하였습니다.
     
    柾國確實造訪過梨泰院,但是他當時 #並未前往過5月初出現確診病例的地點,時間上也比首位確診者前往梨泰院的時間 #早了1週。此外,由於我們已依照政府規定主動接受新冠肺炎的篩檢,因此本社 #當時判斷對外公開藝人的日常私生活並不恰當。

    그러나 이 판단은 아티스트의 소속사로서 사회적 거리두기의 엄중함을 명확하게 인식하지 못하고 아티스트의 사생활 보호를 더 앞세웠다는 점에서 변명의 여지가 없습니다. 모든 분들께 머리 숙여 사과의 말씀을 드립니다.
     
    然而此舉顯示本社並未明確認知「社交距離」的重要性,而確實將保護藝人隱私置於防疫之前,為此向各位深深致歉。
     
    정국은 지난 4월 25일(토) 저녁 지인들과 함께 이태원 소재 음식점 및 주점(Bar)을 방문하였습니다. 방문 이후 기침, 발열 등 코로나19 증상은 없었으며, 자발적으로 선별 진료소에서 검사를 받았고 음성으로 판정되었습니다. 현재 아티스트 본인도 사회적 거리두기에 대한 전 사회적 노력에 충실히 동참하지 않은 점을 깊이 반성하고 있습니다.
     
    柾國在 4 月 25 日時與友人造訪過梨泰院的一間餐廳及酒吧,之後並無咳嗽或發燒等症狀,並已主動篩檢,結果為陰性。目前藝人對於未與整個社會共同努力遵守社交距離一事,正 #深刻反省中。
     
    빅히트는 생활 속 거리두기 등 코로나19 관련 지침 및 예방 수칙을 최선을 다해 따르고 있습니다. 다시는 이 같은 문제가 발생하지 않도록 더욱 철저히 준수하겠습니다. 팬 여러분을 비롯한 많은 분들께 심려를 끼쳐드려 죄송합니다.
     
     빅히트 엔터테인먼트 드림
     
    Big hit Entertainment會竭盡全力遵循防疫相關規定,為不再發生類似情況,我們將更加徹底地嚴守社交距離。對粉絲與大眾造成的不便與困擾,我們深表歉意。
     
    Big hit Entertainment敬上
      
     
    韓文字看起來很多,但實際內容就這樣簡單俐落的五小段,而且其實我覺得寫得還不錯,這種聲明丟出來,任何平常頭腦有在確實使用的人,應該看著也很明白,這就真的不是一件需要卯起來對他氣噗噗或可以到「傷心失望」這種層級的事情餒?!
     
    我們來看聲明稿,它第一段公司先 #放低姿態,先向當時得不到回應的媒體致歉,這一步是應該的,媒體你們先不要森氣就亂寫,是我們這邊公司的錯是大人的疏忽, 
     
    接著第二段馬上就「#釐清事實」!第一,#他並沒有去那個夜店!這很重要,他就不是去那個夜店!!!他不是去那個夜店,他不是去那個夜店,很重要要說三次,任何故意在標題上強調「夜店」還寫上「公司認了!」這種刻意要混淆視聽的中文媒體,你都可以視作製造假新聞去檢舉它!(我就動手檢舉了嘿嘿)
     
    人家官方就已經澄清並沒有前往當事夜店,你還故意要寫夜店,這就是在造假!就是在誤導,就是在聳動下標,就是在內容農場!第二,他不是在那個時間點去的,而且也在媒體爆出來前就有篩檢,也並沒有感染!
     
    那到底還有什麼必須死抓不放的理由?🤔
     
    欸,他去梨泰院的時候是韓國疫情趨緩,政府也沒有禁止人民外出的時候哦,保持社交距離不是禁止人出門哦!現在臺灣也是這樣,零確診,疫情趨緩,朋友約吃燒烤你去不去嘛?約你去餐酒館去不去嘛?之前台灣第一次趨緩的時候墾丁夜市一萬人啊奇怪欸,
     
    何況韓國四月底當時 #並沒有禁止國民外出,而在日本政府呼籲自肅其間還有一些演員夜遊銀座之類,美國剛爆發的時候好萊塢明星還全家大小十幾個人去海邊曬太陽和郊遊勒,是有誰出來道歉了嗎?
     
    沒有啊,尤其對歐洲美國人來說,那就是你自己的私人範圍,嚴格來說他人沒有干涉的資格,就是時間上白目了一點,不至於到那種全民憤怒的程度,這很明顯是國情文化的緣故才會讓這種事情被有心人士無限上綱成這樣;(背負的社會責任不對等)
     
     
    繼續看這篇聲明,它主要道歉的事情並不是柾國外出了,也不是對他去了梨泰院而道歉哦,而是「公司」說自己沒有明確認知「社交距離」的重要性和「保護藝人隱私」而道歉,
      
    公司的重點抓得非常正確,阿外出沒有錯啊!去梨泰院也沒錯啊,是怎樣,梨泰院現在是變成一個淫窟還是什麼撒旦之家嗎?去過梨泰院變成一種犯罪了嗎?(嘿對等一下再說這個)
     
    而「將藝人日常隱私置於疫情之前」,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比較有爭議,但不好意思對於阿米我,我反而覺得這還蠻加分的!對,Big hit你就是要這樣給我保護他們的隱私!你他老師就是要這樣給我保護好藝人的日常生活!今天是因為疫情的關係被抓出來放大檢視,但實際上 #當時 是趨緩期,任何人戴好口罩作好保護都可以外出,
     
    在沒有疫情的狀況下,無論藝人去哪裡、和誰出去,經紀公司都沒有對外透露的必要!這才是一間經紀公司要做好的事情,無論他們是去採草莓,在家玩狗,還是狂打十二小時楓之谷之類的,這些都是私生活,他們根本就沒有必要告訴任何人今天又作了什麼,說真的關你屁事呢?媒體不要想藉疫情把刺探藝人隱私的行為 #給合理化;
     
    最後末段再一次 #強調事實,而且公司並沒有「代表」柾國的個人道歉,也沒有把話塞進柾國的嘴裡,而是說他「正在深刻反省」,整篇文章都顯示公司並沒有「支配/主宰」柾國的意志,而是真的尊重柾國的個人選擇,我覺得光是這一點,就可以讓人了解到為什麼Big hit Entertainment可以從沒有主流電視台資源的小公司翻身成今天這種規模,
     
    因為他們沒有把旗下的藝人當成一種可棄的「商品」,而是真的很用心珍惜每一位成員,在乎所有人的獨特性,所以頭腦也比較清楚,假設只想要快點息事寧人而沒有好好向藝人釐清來龍去脈的公司,就會把個人推出去還要對不起成員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大家~超卑微地道一個既傷自尊又沒有必要道的歉,讓所有炎上都集中在那個人身上,還會造成唯毒飯見縫插針,最難堪導致成員內部不和…這些狀況其實在歷史上都發生過,
     
    但是Big hit沒有這樣!他們寫了這篇有技巧的聲明,不僅澄清了錯誤的資訊,委婉地表達媒體可能扭曲了部分事實(給個台階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藝人(就不需要讓他出面啊!他如果今天被逼出來道歉,那就會代表連他本人也同意「梨泰院」這個地點有問題,梨泰院或甚至同志群體就會被徹底汙名,那所有遊客和住民何辜,懂這個意思嗎?),因為 #實際上並不是無法饒恕的滔天大罪,#也並非道德上的重大缺陷,所以 #並沒有也不需要作任何多餘的苛責,最後還很禮貌地對大眾造成不便與困擾表達歉意,
     
    我覺得任何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讀了這份聲明,也就明白公司和柾國的立場,就也不需要浪費時間在那些延伸新聞和討論,這其實根本就是一件被放得太大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在那邊為了捍衛柾國的名聲而跑去哪裡跟別人吵架反而顯得粉絲很歇斯底里,也超級沒有那種ㄘㄟˋ心或對柾國失望的必要,(慼心tshueh-sim)
     
    阿你是要失望什麼呢?
     
    年紀比較長一點阿米,歐美米,甚至比較多的站姊米,幾乎都是公司聲明稿出來以後就趨於淡定的態度,因為看懂官方的意思了;就不知道為什麼中文米,年輕米反而很暴跳?還有人要脫飯?我覺得你們真的不要太常看微博的東西了吧,要追星還有很多更好的管道啊,那是一群思想被限制住動不動就怕舉報或是要去舉報別人的人躲在一個地方打轉的討論,小小的事情都能被她們描述得像世界毀滅了一樣;
     
    或是有什麼無法言表的追星自尊?覺得這種時候應該要跳出來指責或表達憤怒才算是理智追星?蛤?阿我就重度阿米啊,那你有覺得我對防彈的愛有影響到我對社會時事的敏感度或是阻礙了對是非的理性判斷?論述能力?還是有任何價值觀偏頗歪斜的部分嗎?不需要因為陌生人對偶像這個職業的否定就否定妳自己的喜好啊?所以為什麼要因為這種事情去抹滅一個人的人格呢?😕
     
    這是有什麼好在那邊對柾國生氣的呢?
     
     
    最令人感到厭惡的,正是後來跟進的其他媒體,不僅放大藝人的外出行為,還企圖以已經被 #汙名化 的「梨泰院」和「夜店」這兩件事物將藝人作負面連結,(現在誇張的韓國黑粉就是直接把「梨泰院=GAY=濫交」、「夜店=作黑的」這樣)
    (大家知道夜店和酒吧餐酒館的差別嗎?)
    (身為經常討論與支持性別平等者,真的也很難以容忍媒體與公眾對LGBTQIA族群的妖魔化這種事)
    (補:沒想道我還要補上這段,因為就是有人看不懂;我前面講梨泰院和LGBTQIA的事情是因為梨泰院同志酒吧群聚感染→反同媒體抓住「同志」和「酒吧」等關鍵字炒作→網路上的惡意輿論企圖把梨泰院渲染成一個非常負面的地方、包括影射原本正當營業的舞廳、酒吧也有不法交易→營造出會去這些地方的人等於「品性不良」或「有犯罪事項」,這樣有比較好懂了嗎?)
      
       
    這起事件或許爭議較大一些的是車銀優,因為他並沒有居家隔離兩週就參加了不同電視台的音樂節目(因為團體正回歸),然而媒體卻刻意模糊焦點,將「未遵守社交距離」的事件,無限上綱到「品行不良」或甚至「私生活淫亂」進階到「犯罪」這種明顯差別太多的層次,#放任網路惡意無限滋長,變相不否定去脈絡化的人身攻擊,任何保有理智的人都應該感受到這其中的違和與病態, 
     
    而我的困惑是,粉絲和路人的不同,就是路人是憑舞台上的單一形象對這個人做出評價,但身為粉絲的你已經有比別人多花時間去探索他的其他面相,粉絲明明應該比什麼都不知道的路人更瞭解這個人的「厚度」,又怎麼會在這種時候落入 #新聞不道德的陷阱,跟著別人一起胡亂射箭呢?
     
    還說什麼,「要檢討為什麼每次出事的都是他!」額,你是不知道這就是因為柾國相對非常知名,防彈整體又沒有什麼可以針對的負面新聞,所以媒體捕捉到任何一點動靜就會想要搞大嗎?我IG追蹤很多韓國小模還參加服裝店開幕和藝廊展覽勒,雖然有戴口罩但是都擠在小小空間看了還是令人膽戰心驚,可是就真的不是什麼太重要的人,根本不會有媒體特別去管去報這種新聞;為什麼都是他?因為成就太高你懂嗎?
        
       
    我不會說柾國很「無辜」,但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心理狀態,他是個典型「社會化太早而青春期不足」的例子,缺乏常態的同齡互動與同儕交流,當別人假日可以和同學約出去玩或是在補習班傳紙條談個小戀愛什麼的時候,他已經在作沒日沒夜的練習生了,當他們正在起步時,完全沒有能夠停下來的個人時間,好不容易事業成長到了有日常休閒的餘裕,卻是走到哪裡都會被認出來,
     
    對這樣的人來說,和朋友出門逛個街吃個飯是很奢侈的,說來諷刺,如果沒有這個天殺的武漢肺炎,防彈此刻已經在認真世界巡迴,哪還有時間跟其他藝人朋友出門聚餐?!(大家都會很忙好ㄅ)這種難得有時間而特別想和朋友見面的心情,不止是柾國,全韓國大部分的年輕藝人和童星都有類似的傾向與渴望; 
     
    如果認真看所有節目,不難觀察出柾國的本性並不算很「溫和乖巧」型的老么,他非常的「自由」,我敢說如果沒有六個這麼好的哥哥,在他青少年時期以身作則的人格養成(幾乎是品格教育了),鼓勵他表達情緒的同時,也把他與身俱來的「自信」調整到最適當的位置,那麼可能就不會有現在這麼有器量,這麼謙遜,這麼無限可能的田柾國了,
     
    媒體不是第一次拿柾國作文章,黑粉的攻擊也不是第一天出現,但是他從來沒有把這些心事顯露在臉上,幾乎沒有生氣過,連舞台上非自己造成的失誤,或練習時受傷,或又被寫了奇怪的新聞,他都不是喊著自己很委屈,而是 #認為對不起阿米對他的信任支持而愧疚不已…!一想到他可能在家又哭了就會覺得超級傷心,柾國去梨泰院我才不會傷心勒,讓人難過的是缺乏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的粉居然傻傻跟著有心人士亂起鬨才令人心寒,有夠莫名其妙到底在幹什麼?
     
     
    不要讓反智又失去良知的惡意言語抹殺了真正美好的靈魂,世界上真的找不到第二個這麼年輕就來到這個位置,卻 #從來都不驕矜自滿的人了!🥺
     
     
    最後送大家這段歌詞,身為阿米你應該好好思考,他們也是人類,當然會有負面情緒,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將不安全感任意發洩,而是轉化成一次又一次直擊人心的創作;那個「每移動一步,就變得更大一步的影子」、「親自走進這美麗的監獄」,那些蠶食著名聲而來的惡意與不合理的框架,還有他們必須笑著「接受」下的痛苦,
     
    不就是現在這樣?
     
     
    希望韓國對性別議題和LGBTQIA族群能夠更加友善,媒體真的不要再作這種為了數字到喪盡良心的事情了,真的會有業障的;其他的人,請你不要成為這種「監獄」。
     
      
     
    I can't understand what people are sayin'
    到底應該要聽誰說的話
    每移動一步就變得更大的 shadow
    從夢中驚醒 這裡又是哪裡
    或許是首爾 又或許是 New York or Paris
    起身後搖搖欲墜的身體
     
    Look at my feet, look down
    與我相似的影子
    動搖的難道是他嗎
    還是我微不足道的腳尖
    不可能不害怕吧
    不可能都不在乎吧
    即便如此 I know
    笨拙的 I flow
    與那漆黑的風一同飛翔
     
    Hey na na na
    若不想瘋狂就要迎頭趕上
    Hey na na na
    徹底投入自我 到這極端的世界
    Hey na na na
    Can't hold me down cuz you know I'm a fighter
    我親自走進這美麗的監獄
    Find me and I'm gonna live with ya
     
    (Eh-oh)
    接受吧 bring the pain oh yeah
    (Eh-oh)
    攀登吧 bring the pain oh yeah
    Rain be pourin' Sky keep fallin' Everyday oh na na na
    (Eh-oh)
    接受吧 bring the pain oh yeah
      
     
     
    (配圖是我覺得如果你要從新聞和奇怪或討論來認識誰,不如從一個人的畫作中來得更可以看出他的內心,他每天在承受的東西可能遠比你我想像中沉重許多。)
     
    (補:謝謝大家捧場喜歡這麼長的文,我還走火入魔地寫了非常多篇防彈長文,歡迎有時間的時候到專頁置頂文看看!😚💜)

  • 青春養成記爭議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31 13:59:53
    有 123 人按讚

    「中學的公民教育重點應該放在基本法治教育、面對爭議問題的公民思辨能力。」
    「中學生需要的,是在青少年時期能夠擁有基本的公民法治常識,例如基本人權、個人在社會中的權利與義務、培養守法的遵法意識、思考權利衝突時如何互相尊重、與青少年息息相關的基礎法律議題,學習在法治國中如何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具備獨立思辨、自我負責的判斷能力。」

    〈中學公民科法治教育重心何在?——以學測考題爭議為例〉全文看這裡➡️ http://bit.ly/2uN03Ze

    ⚖️ 中學的公民教育的意義與出發點
    〔 中學的公民教育重點應該放在基本法治教育、面對爭議問題的公民思辨能力。法治教育的重點不是匠氣的法條背誦與填鴨教育,事實上,法條成千上萬,法律系學生也不會抱著法典猛背。觀諸律師、司法官國家考試皆附法條,可以翻閱法條作答,即可知「說文解字」、「背法律」、「記憶力很好」,根本就是對法律人的最大誤解。

    法律的精髓,不是抱著法條查詢每句話的意思,而是嫻熟法律背後的理論、意義,實踐人權保障、進行利益衡量等社會中艱難又複雜的問題。

    當然,中學生並不需要嫻熟大學要花四到五年也未必唸得完的深奧法律理論,中學生需要的,是在青少年時期能夠擁有基本的公民法治常識,例如基本人權、個人在社會中的權利與義務、培養守法的遵法意識、思考權利衝突時如何互相尊重、與青少年息息相關的基礎法律議題,學習在法治國中如何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具備獨立思辨、自我負責的判斷能力。

    至於技術層面的法條操作、訴訟上的期日與期間、法律執行細節,或是不同學者有不同意見的各家複雜學術理論與爭論,或是跟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司法實務工作者解決個案的能力,都不是中學生應該背誦與負荷的負擔。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在人格發展上是一個重要階段,需要培養的是思維方式,而不是期待他們具有大學各專業領域學生的智識與研究能力。〕

    🧐但實際上呢?

    〔但問題在於,理想歸理想,實際執行面卻荒腔走板。依照我的觀察,在公民學科領域的實際教材、教學與考試,時常與「法治教育」的理想背道而馳,使學生對於法律規定產生混淆,在背誦與記憶的填鴨教學中,抗拒學習法治觀念。

    甚至,從國中到高中經歷幾年的公民課後,很多學生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到憲法的重要性、為什麼要守法、權利是什麼、人權保障的重要性、刑事程序的目的、無罪推定的意義、媒體識讀的重要性、羈押不是刑罰、選舉的民主意義等基本的觀念。

    他們只會在聽到提問時,機械式地背誦教科書內容,我在他們一臉茫然的眼神中,看到的是被考試與僵化教育壓榨的一群憂鬱少年。原因在於,課綱與教科書編定就有欠妥適,內容欠缺宏觀觀念,導致教材脫離原先的理想,反而變成填鴨教育,要學生背一些雞毛蒜皮、枝微末節的不重要內容。」〕

    👀當今公民法治教育的隱憂

    〔當青少年們在憂鬱的學習歲月中一方面背誦瑣碎片段的內容,還要記住「答案可能不是正確的」,一方面又很可能未能被培養成一個法治國公民應有的素養,我們要如何期待他們在成年後必須負起完全的法律責任與公民責任時,在面對煽情的輿論與滿天飛的假消息時,不要成為一個法盲、理盲與文盲的「三盲重症患者」?

    一個由人民選票來決定國家未來的民主國家,如果在學校的公民法治教育就已帶著錯誤的法律觀念,未來該如何是好?〕

    〈中學公民科法治教育重心何在?——以學測考題爭議為例〉全文看這裡➡️ http://bit.ly/2uN03Ze

    鳴人堂
    Hsin-Yin Wu

  • 青春養成記爭議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7-29 18:29:40
    有 115 人按讚


    #影評《靈異乍現》Brightburn | ★★★★
    若做好事不需要理由,那做壞事呢?
    .

    這真是一部非常有挑戰性、前衛而且大膽的電影作品!故事架構幾乎和「超人」的起源故事相似,連臺詞或人物角色配置也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這位「超級英雄」完全是朝著邪惡方向發展,完全不避諱談論人性本惡,或是挑戰、破壞、解構我們既有的道德底線。不論從家庭影響青少年人格發展、社會階級、道德倫理等觀點切入,《靈異乍現》絕對是一部相當有實驗精神的「反英雄」電影。
    .

    以恐怖驚悚結合超級英雄元素,《靈異乍現》提供了我們不同以往公式化英雄起源故事的想像,人性是善惡並存、一體兩面,那麼從小被地球人扶養的外星超人,難道就一定會回頭幫助人類,維護世界和平嗎?不論是超人還是一般人,我們腦袋裡都有對任何一件事的既定印象,快速而且刻板的直覺,那麼《靈異乍現》將會是打破規則、強化人的劣根性,說出了一個相當特別的故事。
    .

    但也正因為它的大膽前衛,一般主流觀眾或許無法體會片中男主角的心境轉變,對劇情的邏輯、動機或是行為反應有所質疑。但回頭想想,我們不會去質疑做好事的理由,也不會去問為什麼要做好事,人為何要日行一善?但為什麼我們卻會去懷疑做壞事的理由呢?
    .

    超人來自外星球,被地球父母撫養長大,那麼這位超人真的就有可能被地球人所謂的道德倫理規範著嗎?還是當他發現自己能夠有所作為,是能力更強大,更優越進化的物種,他難道就會乖乖當個「正常人」嗎?
    .

    一念之間的選擇,一點點情緒的衝動,都有可能讓我們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懸崖邊緣:我喜歡劇情利用男主角在青春期,身體和心境出現變化而開始對萬事萬物充滿徬徨和迷惘,進而暗示了我們在年少輕狂的階段,其實也或多或少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

    電影的最後讓我不禁思考,或許撇開「超級英雄」這個元素,《靈異乍現》其實也反應了我們每個人在青春期成長的過程,人格養成從尚未成熟到成形的階段,一個人變好或變壞,都存在著許多複雜而且無法絕對保證的不確定性因子。
    .

    《靈異乍現》的劇情進展彷彿一首彿漸漸失控的變奏曲,從原本能夠訴說一位超級英雄誕生的起源故事,卻在最後發展成為一個惡魔誕生的驚悚作品;它就像是原本和諧動人的樂章,改變了當中幾個音階、調整了節奏、音調、整首曲子將會是不同樣貌。
    .

    但說到底,沒有原本的樂章,那麼哪來這麼一個創作;相反而言,從變調的旋律,或許我們也能夠拼湊出原本人性美好的珍貴。又或者是說,善良過頭將會是物極必反的毀滅?邪惡到底,也許可能會有否極泰來的奇蹟也說不定?
    .

    有趣的是,以「Brightburn」為題,除了代表片中的小鎮名稱「光明鎮」外,也或多或少暗示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當我們天真以為我們的愛與包容能夠感化一切仇恨,這部電影將會踩踏我們的浪漫思想,告訴我們想要掌控人,等於是玩火自焚。
    .

    醒醒吧!超級英雄會真的和你們這群愚蠢的人類站在一起嗎?!超級英雄應該要理所當然地幫助沒有超能力的地球人嗎?所謂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完全是一廂情願的說法;當你握有權力、強大的能力,為什麼就要無怨無償地犧牲奉獻呢?
    .

    《靈異乍現》充分展現了岡恩兄弟們,充滿鬼點子和邪惡小宇宙的創意:曾擔任《地心冒險2:神秘島》編劇的-馬克岡恩、布萊恩岡恩,擔任本片編劇;因爭議言論遭迪士尼開除的《星際異攻隊》導演-詹姆斯岡恩擔任製片;《靈異乍現》在幕前述說了一個超人變壞的過程,幕後彷彿大肆嘲諷好萊塢超級英雄公式,當今漫改電影泛濫的市場,還有製片方如何利用創作者、榨取創作者創意,卻在緊要關頭雨天收傘的行為,是多麼地可笑可悲。
    .

    當今日那些已儼然成為信仰的超級英雄電影,大大限制我們觀眾們的腦袋想像空間之際;《靈異乍現》的劇本卻反向朝著所謂「壞」的方向鑽研,深入主角逐漸覺醒的心境,正是用反向思考的方式,給了這些市場泛濫的超級英雄電影,一記重重的正拳。
    .

    如今迪士尼還是讓受盡委屈的詹姆斯岡恩回歸《星際異攻隊》續集的行列,我還是能夠慶幸《靈異乍現》這部作品能夠被詹姆斯岡恩以製片的身份創作出來。人不要太鐵齒,事情不要說死,萬事萬物都沒有一定的絕對,而都是相對、互相尊重的結果。畢竟,《靈異乍現》以黑化超人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能做的其實並非是反抗或想要消滅它,而是應該好好思考如何與之共存才是。
    .

    台灣上映日期:2019-08-07

    .

    同步發佈【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https://youtu.be/FlQDO4R6fn4

    同步發佈【幕迷影評】: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6750

    同步發佈【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d47f21cfd89780001e69d2f

    .
    .
    .

    #靈異乍現
    #brightburn
    #sony #索尼影業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