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其實這本書裡面寫的,都是你我很熟悉的事。但生命當中最恐怖的事情就是「熟悉」。
.
因為熟悉,所以你會覺得習以為常;因為熟悉,所以你會覺得沒有問題;因為熟悉,所以只要有任何一點的改變,你就會覺得疼痛不已——卻忘了這些「應該」一直以來是如何的捆綁你。
.
小時候當個體貼溫柔...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其實這本書裡面寫的,都是你我很熟悉的事。但生命當中最恐怖的事情就是「熟悉」。
.
因為熟悉,所以你會覺得習以為常;因為熟悉,所以你會覺得沒有問題;因為熟悉,所以只要有任何一點的改變,你就會覺得疼痛不已——卻忘了這些「應該」一直以來是如何的捆綁你。
.
小時候當個體貼溫柔檢點的乖女兒。
青春期只能「被動」讓男生示愛。
拉警報了就要立刻生出一個伴。
進入婚姻之後,除了要扮演前面的多種角色的組合,當一個好太太、好女兒之外,還多了一個新的角色,好媳婦。
等到媳婦熬成婆的那一天,一切又重新開始,你拿過往的怨與苦去對待下一代,告訴他們:我當年也是這樣苦過來的。
.
相對的,男性的角色也不輕鬆。
在前面的脈絡底下,「文化纏足」塑造出一個又一個相信「苦命就會甘來」的女性、過度控制的母親。兒子想要喘口氣,逃到外面的世界,一方面不想要別人管(這是兒子身分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又想要找一個順從溫柔婉約的妻子(這個是丈夫身分的需求),內外夾攻、自相矛盾,所以就算結婚,逢年過節回老家,也無法處理自己媽媽和自己老婆之間的三角關係,跑到外面抽煙或者是電動手遊;而就算是平時在自己的小家庭,也無法處理自己和妻子之間的衝突——就像當年從家中逃跑的父親一樣。所以這些男人只好逃到外面,找另外的慰藉,可能是工作、遊戲、甚至是另外一個人。但不論他們逃到哪裡,都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棲息地。
.
大家在這個「應該」的世界裡,心裡悶得苦,但心裡不說。可悲的是上面這些熟悉,你就算都知道了,也覺得很不公平,可是還是不曉得該怎麼樣改變。畢竟你只要做一點點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別人就會說你「反骨」、「不孝」、「不知禮數」。幸好,這本書有一整章在講 #你該怎麼辦 .
@sinceremuer 這本書的後半段結合了各種不同的治療策略,包括:
-理性剖析你那些「應該」背後的來源、需求、與盲點
-協助你安撫自己的內在情緒小孩
-以及最重要的,提供無論如何都無法好好照顧自己的人,一系列自我保護的咒語。
.
如果你總是在替別人著想,而無法替自己著想,那麼或許從這些咒語開始,可以讓你變得有點不一樣。
「
-我為了我自己,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我重視自己的感受,我想要成為保護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滿足自己的需求並不是自私,而是自愛、自我照顧。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做,這才叫自私
」
如果你總是被自己的生氣、嫉妒、羞愧感、罪惡感、自卑感等等佔據(p.91),那麼或許在這些感覺背後,有一個渴望被愛的自己,他一直好努力好努力,希望有人能夠看見並且肯定,卻忘了其實能夠永遠陪伴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
我常常說「用你對待別人的那種好,來對待自己」,但無法每天做到,也不需要做批評,哪怕只是做到一天、1分鐘、甚至1秒鐘也好。
.
今天晚上9:20 我和 #周慕姿 心理師會談談這本書,興趣的夥伴一定要鎖定直播喔!
#他們都說妳應該 #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 @aquarius20010601
青春養成記咒語 在 Better Leaf 好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對冥想🧘♀的印象是什麽?
沉悶?無聊?
只有宗教信仰的人才能冥想?
你可能嘗試過冥想,但卻因爲冥想時無法靜下心來而認爲冥想很難最終選擇選擇放棄?
今天就讓好葉來和大家分享冥想的5⃣大好處➕5⃣大技巧。
這些好處都是經由專家做過研究的真憑實據,而且好葉也親身體驗過的哦!
🍀🍀🍀🍀🍀🍀🍀🍀🍀🍀🍀🍀🍀🍀🍀🍀
#冥想能增強你對難受和疼痛的耐受力
.
一組來自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讓13位禪修達人和13位非禪修人士對照組暴露在同樣令人感到痛苦的酷熱中,然後以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掃描器測量他們大腦的活動。
.
.
他們發現到禪修達人組顯示出較低的疼痛程度,所以,即使他們的大腦接受到同樣級別的痛楚,在心理實際所感受到的疼痛也比較低。
.
.
另外威克森林浸會醫學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 Medical Centre)也進行了一項實驗:
.
.
15位健康狀況良好,沒接觸過冥想的自願者,讓他們參與四場各20分鐘的課程以學習怎麼冥想,專注在呼吸上。在冥想訓練前後以動脈自旋標記核磁共振成像儀監測參與者在接受熱度試驗引發疼痛時的大腦活動。
.
.
該研究的核心發起人Fadel Zeidan博士解釋,這是自有研究以來首度顯示,只要進行一小時出頭的冥想訓練,即可大幅降低疼痛感以及大腦中掌管疼痛區域的觸發中心。
.
.
受測者的疼痛強度降低了約40%,而疼痛的不適感則降低了57%。冥想對降低疼痛的效果甚至比嗎啡及其他止痛藥物還要好,後者一般而言只能降低25%左右。
.
.
🍀🍀🍀🍀🍀🍀🍀🍀🍀🍀🍀🍀🍀🍀🍀🍀
#冥想可以實質上的改變你的大腦, 提升你大腦各種能力
.
這是來自與哈佛的Sara Lazard博士所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8周的冥想課程能提高你大腦的3個重要區域的灰質含量,分別是:
.
.
第一個,海馬記憶體和額葉➡負責你的學習能力和儲存資訊的能力,也就是記憶力
第二個,后扣帶皮層➡負責控制你思緒游蕩的能力
第三個,顳頂聯合區➡這是我們的道德輪盤, 負責同情心和憐憫心
.
.
此外,冥想能改善資訊處理和做決策的能力,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成像實驗室的助理教授Eileen Luders和同事們發現到,長期冥想者其大腦皮質皺褶(能讓大腦以更快的速度處理資訊)的數量比沒冥想的人還要多。
.
.
科學家們猜想皮質皺褶就是負責讓大腦優化其資訊處理、決策制定、記憶形成以及注意力的功能。
🍀🍀🍀🍀🍀🍀🍀🍀🍀🍀🍀🍀🍀🍀🍀🍀
#冥想可以減少你的負面情緒
.
冥想能夠有效降低的負面情緒如抑鬱、壓力、焦慮。
.
.
Filip Raes教授針對比利時的五所中學的400名學生,進行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進行冥想課程的學生們能降低抑鬱、焦慮以及壓力的跡象,效果更長達6個月以上。此外,這些學生也較少衍生出類似抑鬱的顯著症狀。
.
.
由加州大學Katherine MacLean所主導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冥想訓練期間與之後,研究對象更容易維持其注意力,特別是在重複又呆板的工作項目上。
.
.
另一項研究則顯示,即便每天只花20分鐘在冥想練習,學生們在認知能力的測驗表現上都有所改善,其中一些案例中更是比沒冥想的學生好上10倍之多。他們在那些帶有期限壓力的資訊處理任務上也表現地更為出色。
.
.
所以還在念書的你,在考試或論文截至日期來臨前,不妨多做冥想,你會發現你的壓力和焦慮感明顯降低了,而且更能專注在學習上。 當然上班族和老闆平時也面對一些工作上的壓力,同樣地也能透過冥想來減少壓力。
.
.
🍀🍀🍀🍀🍀🍀🍀🍀🍀🍀🍀🍀🍀🍀🍀🍀
#冥想可以讓你身體健康,減緩衰老,保持青春活力
.
冥想可以放慢我們的老化速度,根據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有冥想的人群改善了粒線體(Telomeres)的能量產生、消耗及其適應性。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裡的重要部分,它影響著我們細胞的壽命。也就是說冥想會放慢我們老化的速度。
.
.
相較於其他疾病,世界上有越來越多人死於心臟病。在2012年底所發佈的一份研究,有一組超過200位高風險人士被要求從“促進良好飲食及運動的健康教育課程”和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課程”中擇一選擇。
.
.
經過五年的時間,研究人員發現到接受冥想課程的組別其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整體風險降低了48%。冥想能大幅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以及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中風機率,這些改變都和冥想帶來的降低血壓和心理社會壓力因素息息相關,相比健康教育更加來得有效。
.
.
而來自“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線上期刊的一些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只要做30分鐘冥想就能降低孤獨感,同時也能降低心臟病、憂鬱、阿茲海默症及早死的機率。
.
.
實際上,有證據顯示冥想者的大腦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和右前腦島(right anterior insula)都比一般人厚,也因此冥想或許能抵銷掉老年的認知能力喪失。
.
.
🍀🍀🍀🍀🍀🍀🍀🍀🍀🍀🍀🍀🍀🍀🍀🍀
#冥想可以提高你的快樂指數
.
根據埃默里大學的一項研究,冥想能夠有效提升一個人在解讀他人面部表情時所散發的同情心。冥想還會發展對自己和他人抱持友愛的態度、自我接納、蒙受社會的支持、和他人間的正面關係、對他人生活的自我價值感、環境掌握、人生目標以及自我適應性。
.
.
一份發佈在美國心理學協會的研究指出,就算只做幾分鐘的冥想或多或少都有助於提升社會連結感,並對新奇的事物展現積極的一面。這些結果顯示這簡單的冥想能幫助提升正面的社會情感以及降低社會孤立感。
.
.
另外一項來自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顯示,冥想者更容易讓自己能時時刻刻投身於人生所面臨的刺激洪流中,包含了非回應性地覺察每時每刻的自身體驗,重新意識自我情感的一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説活在當下的感覺。
.
.
🍀🍀🍀🍀🍀🍀🍀🍀🍀🍀🍀🍀🍀🍀🍀🍀
接下來就輪到冥想的5大技巧/常見問題:
.
第一,#要在哪裏冥想?
.
.
對初學者來說,避免外部的干擾是很重要的一點。
.
.
冥想應該在某個安靜的地方,這樣可以讓你集中注意力進行冥想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擾。這個地方不用很大, 一個房間、 客廳或者是陽臺、 衹要確保在你冥想期間不會被打擾就可以了。
.
.
關掉電視、手機和其他可能發出噪音的設備、 冥想並不需要完全靜默的環境、 所以不必戴上耳塞。外面割草機的轟鳴和隔壁家的狗吠並不會妨礙冥想的有效進行。意識到這些噪音並學會無視它們、專注冥想正是成功冥想的重要一環。
🍀🍀🍀🍀🍀🍀🍀🍀🍀🍀🍀🍀🍀🍀🍀🍀
第二,#用怎樣的姿勢冥想?
.
理論上,你要怎樣冥想都可以,因爲這是一個精神上的練習。你可以站著冥想,坐著冥想,甚至躺著冥想。
.
.
但是躺著會讓你睡着,站著則會讓你很累,最正式的冥想是以莲花或半莲花的姿势坐著,除非你的雙腿、臀部和後腰都十分柔軟,否則保持蓮花坐姿勢時,你會有點吃力才能挺直腰板、保持端正。
.
.
對於初學者,我會推薦你坐在一張椅子上,雙脚板平放在地上,而雙手放在你的大腿上。試著挺直你的背部,但不要太緊綳,如果有需要,可以加一個小墊子或者一卷毛巾來幫助你背部挺直。
.
.
無論是睜眼還是閉眼都可以進行冥想,不過作為初學者,最好先試著閉上雙眼。 閉上雙眼能防止外界的視覺干擾,同時讓你更專注于凝神。
.
.
🍀🍀🍀🍀🍀🍀🍀🍀🍀🍀🍀🍀🍀🍀🍀🍀
第三,#要冥想多久?
.
大多數資深冥想者推薦每天冥想兩次、每次二十分鐘;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你可以從每天一次五分鐘做起。
.
.
在開始冥想之前,你應該設置一個定時器,因爲當你進入冥想的時候,你會覺得時間變慢,3分鐘的時間就很像過了一個世紀一樣。設置定時器可以預防你去想到底時間過了多久,還剩下多少時間,是不是完成了冥想。
.
.
當你練習冥想越來越多次的時候,你可以慢慢地增加冥想的時間,而我最推薦的冥想時間是10到20分鐘。
.
.
🍀🍀🍀🍀🍀🍀🍀🍀🍀🍀🍀🍀🍀🍀🍀🍀
第四,#要怎樣進行冥想?
.
有各式各樣的冥想方法,有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某樣東西上面,有的是重複念咒語,有的是走路步行的冥想,這個世界上有超過個百種冥想方法。
.
.
而今天你會學到的會是最常見的和最容易上手的觀察式冥想:
首先調整好姿勢后,閉上眼睛,開始深呼吸,慢慢地吸氣,呼吸,像平常一樣的呼吸,用鼻子呼吸,然後衹是要觀察你呼吸的過程就可以了,觀察吸氣時空氣從你的鼻子進入到你的咽喉一直到你的丹田,再從丹田到咽喉從你的嘴巴呼出來。觀察整個呼吸的過程。
.
.
在你呼吸的同時也可以觀察你身體的觸覺:
.
.
觀察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重頭到脚掃描一片
.
.
感受一下你鼻子呼吸的感覺,呼吸時肩膀上下浮動的感覺,到你的肺部,丹田,再到你雙手和大腿之間的觸覺,再到屁股坐在椅子上的觸覺,一直到雙脚和地板之間的觸覺。然後再從下往上掃描一篇,然後再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來回重複。
.
.
如果你剛開始冥想時,覺得很難,可以試著先衹是觀察你的呼吸,不要管身體上的觸覺。
.
.
在冥想的過程中,各種想法一定會出現在你的腦海裏,你可能會開始想等下午餐要吃什麽、數學功課好像是明天交、我的狗在吠什麽等等。當這些想法出現的時候,就簡單把你的注意力拉回來觀察你的呼吸和身體的觸覺就可以了。
.
.
這裏我要補充一下,你沒有必要用力逼自己不去想東西,因爲如果你這樣做的話會很傷你的精神。
.
.
更讓容易的方法是,想像一下你坐在一個馬路的旁邊,而這些想法就是馬路上的車輛,當有車輛進來的時候,不要逼著自己不去想他,讓他進來,同樣的,也讓它走,坐在馬路旁的你,衹要輕鬆地觀察這些想法,讓他們進來和離開就可以了。
.
.
再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很簡單對吧。
.
.
當你剛開始做冥想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很多的車輛會進來,可是當你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就會發現進來的車輛變少了,你也更加能夠專注在你的呼吸和身體上面了!
.
.
🍀🍀🍀🍀🍀🍀🍀🍀🍀🍀🍀🍀🍀🍀🍀🍀
第五,#要冥想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
效果取決於你冥想的次數,長度和個人因數,因爲每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
.
.
如果你想要看到效果就一定要每天都進行一到兩次的冥想練習,而我每天都會做一次10分鐘的冥想,就在我早上睡醒刷好牙洗臉之後。我也是建議你每天在固定的时段进行冥想,因爲這樣會更容易養成習慣。
.
.
每天清晨是冥想的好时光,因为那时你的大脑还没有被一天的压力和焦虑所占据。但最好不要在吃完饭后立即开始冥想,因为你也许会感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这种不适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
.
根據我的經驗,我堅持了3個月的冥想,第一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感受到了效果。如果你有一天忘記了冥想或者太忙不得空冥想,也沒有關係,我也是經常這樣,因爲我們不是聖人。
.
.
不過今天忘記了,明天我一定會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冥想練習,因爲我已經錯過了一天冥想的機會。所以一定經常提醒自己記得做冥想哦,衹有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
.
🍀🍀🍀🍀🍀🍀🍀🍀🍀🍀🍀🍀🍀🍀🍀🍀
#總結
.
冥想是每個人都需要去做,並去堅持的一項練習,特別是在這個繁忙的社會裏,你可能被壓力和焦慮感給壓著喘不過氣來,但只要你有練習冥想,就能夠有效減緩這些精神壓力,讓你更有精神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
.
最後感謝你看完如此長的一篇文章,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如果你覺得這個貼對你有幫助或給到你一些idea的話,歡迎幫好葉點讚,關註,並分享哦!
.
.
關註好葉>>https://www.facebook.com/betterleaf/ 陪你一起學習學習沒教的知識!
.
.
好葉提問:如果你個人時常有冥想的話,你覺得它對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麽? 你冥想的經驗有多久?它又如何改善你的生活方面?
.
.
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青春養成記咒語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其實這本書裡面寫的,都是你我很熟悉的事。但生命當中最恐怖的事情就是「熟悉」。
.
因為熟悉,所以你會覺得習以為常;因為熟悉,所以你會覺得沒有問題;因為熟悉,所以只要有任何一點的改變,你就會覺得疼痛不已——卻忘了這些「應該」一直以來是如何的捆綁你。
.
小時候當個體貼溫柔檢點的乖女兒。
青春期只能「被動」讓男生示愛。
拉警報了就要立刻生出一個伴。
進入婚姻之後,除了要扮演前面的多種角色的組合,當一個好太太、好女兒之外,還多了一個新的角色,好媳婦。
等到媳婦熬成婆的那一天,一切又重新開始,你拿過往的怨與苦去對待下一代,告訴他們:我當年也是這樣苦過來的。
.
相對的,男性的角色也不輕鬆。
在前面的脈絡底下,「文化纏足」塑造出一個又一個相信「苦命就會甘來」的女性、過度控制的母親。兒子想要喘口氣,逃到外面的世界,一方面不想要別人管(這是兒子身分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又想要找一個順從溫柔婉約的妻子(這個是丈夫身分的需求),內外夾攻、自相矛盾,所以就算結婚,逢年過節回老家,也無法處理自己媽媽和自己老婆之間的三角關係,跑到外面抽煙或者是電動手遊;而就算是平時在自己的小家庭,也無法處理自己和妻子之間的衝突——就像當年從家中逃跑的父親一樣。所以這些男人只好逃到外面,找另外的慰藉,可能是工作、遊戲、甚至是另外一個人。但不論他們逃到哪裡,都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棲息地。
.
大家在這個「應該」的世界裡,心裡悶得苦,但心裡不說。可悲的是上面這些熟悉,你就算都知道了,也覺得很不公平,可是還是不曉得該怎麼樣改變。畢竟你只要做一點點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別人就會說你「反骨」、「不孝」、「不知禮數」。幸好,這本書有一整章在講 #你該怎麼辦
.
@sinceremuer 這本書的後半段結合了各種不同的治療策略,包括:
-理性剖析你那些「應該」背後的來源、需求、與盲點
-協助你安撫自己的內在情緒小孩
-以及最重要的,提供無論如何都無法好好照顧自己的人,一系列自我保護的咒語。
.
如果你總是在替別人著想,而無法替自己著想,那麼或許從這些咒語開始,可以讓你變得有點不一樣。
「
-我為了我自己,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我重視自己的感受,我想要成為保護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滿足自己的需求並不是自私,而是自愛、自我照顧。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做,這才叫自私
」
如果你總是被自己的生氣、嫉妒、羞愧感、罪惡感、自卑感等等佔據(p.91),那麼或許在這些感覺背後,有一個渴望被愛的自己,他一直好努力好努力,希望有人能夠看見並且肯定,卻忘了其實能夠永遠陪伴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
我常常說「用你對待別人的那種好,來對待自己」,但無法每天做到,也不需要做批評,哪怕只是做到一天、1分鐘、甚至1秒鐘也好。
.
今天晚上9:20 我和 #周慕姿 心理師會談談這本書,興趣的夥伴一定要鎖定直播喔!
#他們都說妳應該 #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 寶瓶文化
#全文 https://link.medium.com/5lR0X3FIg0
青春養成記咒語 在 小丑不流淚 姚尚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青春名人堂】擁有練習
2018/02/03 07:40:03
聯合報 今日登場姚尚德
前陣子受邀參加大陸談話性節目後,我寫了一篇名為〈小格局思維〉的文章,說自己的人生浪費在許多本末倒置的事情上,只能成就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位默默陪伴我走過幾年創作歷程的朋友,突然傳來了這句話:「不要害怕擁有。」
從小,因為身為么兒,凡事有三位哥哥姊姊頂住,養成我些許驕縱的習氣,經常想要什麼就必須馬上拿到。爹爹好說話,偶爾可以透過撒嬌方式達到目的,但娘可不好惹。每次當我求而不得脾氣上來時,她就會罵:「你要什麼,這麼心肝火熱,人家就要馬上拿給你嗎?全部的人都要繞著你轉嗎?」娘的話(跟幾頓打)自此在我腦海裡生了根。我的個性極端,要嘛前進到底,否則,擁有不了,那就什麼都不要。
我開始克制自己的慾望,尤其年紀愈長,對於物質的要求愈來愈低。衣服一年就夏天冬天各買一次,以黑色及舒適為主;平時除了購書外,基本沒有什麼消遣及娛樂開銷。然後,逐漸地,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個不太喜歡爭取的人:該享有的福利被人拿走,算了;被人欺負了,與好友嚼舌一番也就過了;沒有拿到足額的酬勞,算算若差距不大,也就不加追討;喜歡的對象只能留在心裡,然後等念想慢慢過去。朋友說,你愈活愈像宗教人士,兩袖清風,不伎不求。但我想也許是小時候自我下的咒語反撲,「什麼都不要」最後成了一種「我不配擁有」的自我催眠。
幾年前,我一頭鑽入了身心靈領域,在「擁有」或「存在」的辯證中,選擇讓「存在」定義自己--雖然那是一個比擁有更虛化的概念。幾次大規模的斷、捨、離,書本、衣服、家居用品,甚至通訊軟體朋友圈、黏膩不清的情感,都進行清理,試著把對「擁有」的執念一一剝除,回到「存在」本身。然而,幾年過去,捨過的又得,斷了又續,離了又合,最後唯一剩下的只有對於「存在」的模糊信念。模糊的信念就意味著盲從。
「就是懦弱而已。」有時我對自己這樣說。可是,這一切混雜了太多童年的創傷、自卑情結、成長的負面印記以及半吊子信仰,要理出問題根柢實在困難。突然,友人這句「不要害怕擁有」,把我拉回到至少一個信念開始歧異的起點,不用辯證,沒有牴觸。
我再讀〈小格局思維〉,看見下方有網友留言:「因爲我們都執著自己的執著,所以世界充滿驚喜和感動;世界何大,所有獨特都應有安身之處。」因為恐懼執著,所以找另一種執著來摧毀,結果其實是一樣的,反而更令人多惱。人生雖然很多時候都在做選擇,但生命經驗告訴我,選了A並不代表B是被放棄的,B有自己的軌道繼續,也許有一天,在人生的道路上,它會與我們再次相遇,或無意間成為我們所做選擇的養分也未可知。二元分立有時是恐懼的最大來源。
「擁有,需要練習。」朋友最後這樣總結。在這句話裡,我突然讀出了「擁有」的新意--擁抱。承認自己的獨特,哪怕是小格局思維,擁抱它;因為擁抱,我們同時具有廣闊的能力,因為擁抱,我們學習兼容,那也許就是我們的安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