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阿芳花生糖做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阿芳花生糖做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阿芳花生糖做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阿芳花生糖做法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美月的灶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炒花生糖,準備送禮了! 炒好整間屋子都是花生的香氣!😊😆😍😋 🥜#花生糖做法 生花生2斤 油240cc (量米杯1杯半) 水麥芽240cc(量米杯1杯半) 白特砂糖5~6湯匙 (大人湯匙) 鹽巴1小匙 依序放入~油~水麥芽~花生~糖~鹽巴 全部食材放好再開火,打開瓦斯就算起, 時間控制在25...

  • 阿芳花生糖做法 在 美月的灶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18 16:18:44
    有 365 人按讚

    炒花生糖,準備送禮了!

    炒好整間屋子都是花生的香氣!😊😆😍😋

    🥜#花生糖做法

    生花生2斤
    油240cc (量米杯1杯半)
    水麥芽240cc(量米杯1杯半)
    白特砂糖5~6湯匙 (大人湯匙)
    鹽巴1小匙

    依序放入~油~水麥芽~花生~糖~鹽巴
    全部食材放好再開火,打開瓦斯就算起, 時間控制在25~30分(我炒30分鐘)觀察花生的顏色比較準確,因為每人買到的花生 (濕` 乾度不一樣!)

    先以中小火炒,聽到油有啵啵的聲音,再轉小火續炒

    快好時再加入白芝麻, 盛上耐熱濾網,濾掉多餘的油,再裝在舖烘焙紙盤子,快速用飯匙整形,(飯匙要抹油) 不要太厚, 厚度約1粒半花生!

    整好型,就要切了,切痕才會漂亮,不然等涼了再切,花生㞕㞕會掉很多😂

    ❤ 食譜是參考阿芳老師

  • 阿芳花生糖做法 在 蔡季芳(阿芳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24 22:08:19
    有 6,449 人按讚


    古早味豆糬。
    昨天回到台南 水仙宮市場買點菜, 做菜和父母 一同吃飯 繞著繞著 就走到了市場邊曾家麻糬的小攤位上很幸運的買到了兩顆 阿芳很愛的古早味, 是包著綠豆的豆糬, 我自己一人獨享。 今天一早準備離開台南忍不住請劉爸又 繞道市場, 準備想再買上幾顆帶在車上, 豈知殘念, 一早就賣光。
    雖然想吃能吃的也可能只有一兩顆,但吃不到的最好吃 也最想吃, 於是忍不住就拿出綠豆還有糯米粉, 開始動手做, 這個豆薯是台南的老味道以前都是 賣麻糬的 阿伯推著攤車 當天現做現賣 帶有顆粒綿鬆的無糖炊綠豆, 包著 Q軟的白麻糬, 要吃的時候沾上厚厚的芝麻糖粉或是花生糖粉 整個一個好滋味, 這個 古早味豆糬的食譜, 也在 收入在 很早期 阿芳的小吃一書當中。
    做法其實不難 可以 用一杯綠豆 配兩杯水 以電鍋把綠豆煮軟 煮軟的綠豆可以拌匀攤平再用電鍋多蒸一下更為軟綿, 熱度退去就可以握成一顆一顆的饀球。
    兩杯的糯米粉 加上兩大匙的玉米粉 用一又四分之一杯的水調勻就可以倒在塗上防沾纸的平盤中, 用電鍋蒸20分鐘 拿出 稍微退去熱氣就可以放在抹油的袋子中 ,把麻糬揉的勻細, 再分成小圓片狀。
    用稍微抹點油的刀子把麻糬切開,就可以包入綠豆餡球, 記得要用袋子一一分裝避免接觸空氣才不會乾化。
    食用的時候再把花生糖粉或是芝麻糖粉 , 放入袋子沾在麻糬外層就可以了, 如果還沒有要立刻吃 糖粉不要太早沾, 才不會容易化濕。

  • 阿芳花生糖做法 在 蔡季芳(阿芳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2-22 08:00:00
    有 5,500 人按讚

    因為 忽略了昨天 市場休市 ,到菜市場買不到菜 今天清晨 ,阿芳就起床市場 然後帶著現買的菜立刻進攝影棚 錄製健康好生活, 在忙碌的過程中 利用在車上的時間 錄影中斷的時間還有 剛剛收工回家的路程上 寫下了這一篇 粉絲頁#開頁以來最長的文章#, 真的有點長🤣🤣🤣 但是這也代表阿芳很誠心❤❤❤的想和大家一起來面對和學習文章中所說的這一件事情, 期待我們大家都可以有更正向的成長💪💪💪!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當個最棒的快樂手做人
    #掌握分享的尺度可以保護自己又尊重他人

    昨天看到「對阿芳老師說讚」的社團中,好朋友們為了食譜分享,因為各有見解和立場,透過文字往來讓人感受到一點緊張氣氛。不過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大家有時間和空間可以思考一下這件可能「說不清楚也講不明白」的事。

    其實做料理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自古有各種料理流傳下來,每道料理自然有它的做法,也延伸出各式的配方,訴諸文字就成了「用眼睛就可以看懂整個過程和結果的食譜」。

    根據這樣的邏輯,食譜作者用自己的文筆把料理的做法寫下來,讓人透過他的文字就能夠跟著做出成果,這就是食譜的誕生。只不過既然稱為作者,就表示這個食譜是作者與不同平台合作的產出,例如若結合出版社做出版,就是需要花錢去買的食譜書;但也可能有「知識零價」的網路分享,不針對特定對象,直接將食譜公開「流傳」,任何人都可以無償使用。當然也會有大廚將畢身功力寫成食譜「留傳」給他的關門徒弟;也可能是以烹飪教學為業的老師,把自己研發的配方做成授課講義,在收費的課程上提供給付費的學生使用, 是有特定的對象。

    這樣的食譜創作過程,看起來好像很不得了,是一種創作的資產。只不過同樣的料理,對於會做菜的媽媽們來說,也許沒看過食譜,也能夠用自己的手法做出來,甚至做法跟某個作者的食譜完全相同,這樣能夠說她侵犯著作權嗎?她根本沒有看過任何食譜,何來侵權之說。當然還有一種狀況是,一個人確實藉由不同的管道、靠著這些不同來源的食譜文字,依樣畫葫蘆把食物給做出來,這樣算是侵權嗎?當然不。

    但是「侵權」和「保障」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考,卻往往被攪和在一起而讓人搞不清楚分寸的拿捏。基本上,上面這些狀況,大概涵蓋了所有與料理食譜有關的人際互動,不同的位置與不同的立場,就會有不同的解讀,這也是為什麼說食譜在智慧財產權上很難去保護和定義。但是如果仔細解讀食譜的著作權說明,也不全然沒有界定。舉個例子,市面上的食譜書那麼多,有無數的食譜書都有「麻婆豆腐」這道菜,但是阿芳用自己的料理手法,把「麻婆豆腐」的食譜寫在書上,透過出版社正式出版成書,如此一來出版社和阿芳對於這個印在書上的「畫面」與「文字」,就可以主張版權和著作權;但對於「麻婆豆腐」這道菜並不會因此擁有所謂的知識財產的獨享權。就像是阿芳的「沒完沒了花生糖」,現在除了粉絲頁的好友們會做,還有許多人製作後作為商品銷售,又或者許多老師把它當成 收費授課的內容――阿芳開心自己的作品廣為流傳,但不能去主張大家侵害到我的權益。

    許多讀者透過書籍的分享,或者是有機緣看到食譜,不管是否付費,都可以照著食譜愛怎麼做就怎麼做,然後再把自己所做的料理公開,甚至是熱心地傳授他人,這都是沒有問題的。不可以的是,把食譜書籍影印公開,或截錄內容公開流傳。

    分享一件多年前的往事︰曾經有家報商未經出版社及阿芳的同意,直接把阿芳的食譜文字連續截錄刊登在報紙版面上,經過雙方的法律訴訟,報商最後對出版社做出賠償,阿芳身為作者也得到部分賠償,後來劉爸和阿芳用了這筆錢 認養了兩個小朋友,從小學到大學後出社會。這個經驗說明了,雖然食譜不受創作權的保障,卻也不是無法判斷是否產生侵權的事實。

    再來聊聊「分享」這件事。分享又分為「私下分享」與「公開分享」。如果是私下分享,當然只有兩造之間的互動,外人不會知道,就像是王媽媽花了錢到烘焙教室學了一個點心,回家找姊姊一起同樂手做,她把某老師的食譜影印給自己的姊姊,只要是在他們兩個人自願且不公開的狀態下,這麼做自然沒有值得商議之處。但如果換成是在公開的狀態下,王媽媽把自己手做的成果貼到公開的地方,然後告訴大家這是跟哪個老師學的,當然也不會有侵權的問題;但是如果她進一步把老師的配方,在未經老師許可的狀態下,連同成果照片一起公開分享,先不說什麼侵權不侵權,應該要說的是,這麼做對於授課老師已經缺少了尊重,也因此分享的模式及尺度的拿捏才是關鍵。

    舉個例子,阿芳自己是一個在電視示範教學二十多年的工作者,透過電視節目的分享,許多阿芳在節目上示範過的食譜,都已經在不同的平台上可以無償觀賞與取得,甚至現在有了粉絲頁,阿芳也時時會跟大家互動取樂,這都是一種分享。只不過同時阿芳也會把這些食譜跟出版社合作出版成書,但大家並不會因為阿芳沒有把食譜書上的文字和圖示照本宣科寫出來,就覺得阿芳少分享了什麼;出版社也沒有因為我這樣的公開分享,而覺得他們會少賣多少本書――掌握好分享的尺度及技巧,可以讓自己樂於分享又可以兼顧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這是現代人必須學習的一種新觀念。甚至阿芳常常會細膩觀察坊間的烘焙教室,看看許多辛苦的老師們正用什麼樣的料理題目作為收費的教學課程,這樣阿芳就會盡量避開這些主題,才不會在我們自己享受快樂手做時,影響到其他人的生計,不侵犯別人權益的立足點下,還能夠維護其他人的利益,這樣子的多重關係,就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更是一個現代社會最棒的多贏概念。

    說了這麼多,其實阿芳想回到原點。不管是在阿芳的粉絲頁或是社團中,阿芳總是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愛的園地,而且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良善的,即使認知觀點不同,也可以用文明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也因此,聽聽別人的聲音,大家一起成長學習,凡事抱著善解的角度,把對方的提醒與建議視為是希望保護我們,而不是指責;或者如果社團管理員刪除誰的貼文,目的絕對也不是懲罰或責怪,而是為了維護當事人。這麼想,就不容易因為意氣和情緒而讓事情變得複雜。

    「手做」是一種在生活中可以產生快樂的模式;而「分享」能夠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快樂,讓原來的幸福從一份變成兩份、四份、更多份、無限份,因此學習好分享的尺度,這樣子你我就會是一個最棒的快樂手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