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蘇起父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蘇起父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蘇起父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蘇起父親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林智群律師(klaw),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國最近動作頻頻, 馬總統跟蘇起先生說了一些話, 說戰爭很可怕,美軍不會來,我們必輸, 也有人發表不參戰聲明,講了一堆, 其實就是一句話, 不知道為何而戰(不想為台獨而戰)⋯⋯ 嗯這讓我想起一件事情, 30幾年前我還在念國中,蔣經國還在, 我的同學劉oo(現在是劉律師)家裡都在看黨外雜誌, 他跟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陳月卿 養生達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特別適用:夏日炎熱時,體質偏燥熱者運動後;腎 炎患者;利尿。 忌用:手腳冰冷者、腸胃虛弱腹瀉者、產婦、哺乳婦、身體虛寒者 ===按讚+訂閱陳月卿=== FaceBook↘www.facebook.com/chenyueching ✏陳月卿 痞客邦 Blog↘vitagrace.pixnet.n...

  • 蘇起父親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6 00:09:42
    有 4,159 人按讚

    中國最近動作頻頻,
    馬總統跟蘇起先生說了一些話,
    說戰爭很可怕,美軍不會來,我們必輸,
    也有人發表不參戰聲明,講了一堆,
    其實就是一句話,
    不知道為何而戰(不想為台獨而戰)⋯⋯

    嗯這讓我想起一件事情,
    30幾年前我還在念國中,蔣經國還在,
    我的同學劉oo(現在是劉律師)家裡都在看黨外雜誌,
    他跟我說蔣介石不是好人時,我覺得他是外星人,
    怎麼可以侮辱世界偉人(空一格)蔣公呢?

    有一次我在家裡提到這件事情,
    我父親非常緊張的跑過來,要我不要亂講話,
    並看了一下窗外,說萬一被鄰居聽到就麻煩了!
    到現在我還記得父親那時候緊張的神情,
    我感到很震驚,
    我心目中的大樹,怎麼會露出那樣害怕的表情呢?

    過了十幾年,總統直選了,政黨輪替了,
    阿扁被報導貪污時,
    我看到之前投票給他的父親破口大罵!

    我父親只是一個工人,沒念過什麼書,
    什麼民主的理論他也不懂,
    可是他不再害怕政府了,甚至敢罵總統!

    從一個害怕政府的平凡老百姓,
    變成敢罵總統,這是多大的改變!

    在我心裡,
    「現在這樣的生活方式」,是我想留給子孫的,
    至於這個地方叫什麼(中華民國還是台灣),
    那一點都不重要!
    我要的只有一個,
    就是不要我的小孩再像他祖父當年一樣,
    過著擔心害怕、不敢說話的日子⋯⋯

    中國,現在就是一個獨裁政權,
    它對台灣的任何攻擊,
    不但是要消滅9.2最討厭的台獨,
    也是要消滅中華民國的,
    更是要消滅「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的!
    沒有人可以躲掉的⋯⋯

    然後你說你不參戰?
    我覺得很好笑,
    就算不為自己而戰,總是要替下一代拼命吧?!

    香港人民想選舉,他們沒有選票,
    香港人民想戰鬥,
    他們沒有武器,只有防毒面具跟黑衣服,只能挨打,
    新疆維吾爾人連戰鬥的念頭都不敢有,
    一堆年輕人排隊送再教育營,
    我們呢,有一堆飛彈、坦克、戰機、戰艦,
    還有100多公里寬的海峽天險,
    然後有人說我們不要抵抗了,不要參戰了,會流血的,
    我覺得很奇怪,
    香港、新疆、西藏都主權移交給中國n年了,
    他們的人民現在就不流血了嗎?

    中國要不要打我們,我們不能決定,
    我們也不喜歡戰爭,
    可是當對方找上門時,
    我們只能反抗,為了自己,為了家人,
    為了子孫可以維持現在的生活方式,
    我們只能反抗,
    如果真的要流血,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不要自己的小孩過香港人、維吾爾族那樣的生活,
    那我們這一代,就有流血的義務⋯⋯

  • 蘇起父親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3 14:03:21
    有 12 人按讚


    我永遠忘不了國際名導雷利史考特的電影《神鬼戰士》帶給我的震撼。但幾次看下來,我覺得最有意思、但也最常被人給遺忘的橋段,非開場戲莫屬。好的電影開場不只奠定全片調性,更是整部電影核心主題的「縮影」。

    《神鬼戰士》的開場更神,它不只一語道盡了整部故事,更替人類千百年來的歷史乃至當下臺灣的處境下了註解。

    這部電影的開場是這樣的:所向無敵的羅馬大軍在名將麥希穆斯率領下壓境日耳曼。面對在兵力、裝備、經驗等全方面都壓倒性勝出的羅馬軍團,日耳曼「蠻族」可謂毫無勝算。但是,當羅馬人派出使節要求投降時,日耳曼人的反應是砍下那位使節的頭,誓死抗戰到底。

    目睹此景的麥希穆斯副官昆塔斯,半是困惑,半是語帶輕蔑地說了一句:

    「做人要認命。」

    "People should know when they are conquered."
    英文直譯是:人被打敗時應有自覺。

    麥希穆斯將軍沉吟了半晌,反問道: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Would you Quintus, Would I?"

    就是這段短短的對話,交織出全片具有悲劇色彩的核心叩問:做人,該不該認命?

    這個核心問題之後會逐一考驗電影中的所有角色。而我認為它也在考驗當今的臺灣人。

    《神鬼戰士》給的答案非常明確,那就是「不該」──儘管這個選項未必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事實上,緊跟在這個選項之後的往往就是橫屍遍野的悲劇。

    開場第一個受到考驗的是日耳曼「蠻族」,他們顯然拒絕接受被羅馬征服的命運。結果他們果然戰敗、被屠殺殆盡。在羅馬人看來,日耳曼人的抵抗彷彿只是血氣方剛的蠻勇。

    另一個受到考驗的是羅馬皇太子康莫德斯。他無法接受父親奧里略不打算傳位給自己的事實,憤而弒父篡位。正是他這個拒絕認命的行徑開啟了主角麥希穆斯全片的種種苦難,更埋下自己敗亡的種子。

    但沒有人比羅素克洛飾演的主角麥希穆斯更受到這個問題考驗了。事實上,與其說是考驗,不如說是命運的酷刑折磨。他的家園被毀,摯愛的妻兒被處決示眾,自己更淪為階下囚。他屢次反抗、不想低頭、不願認命,卻一次又一次換來打擊與絕望。即便終能報仇雪恨,自己仍得命喪競技場。

    這為的是什麼?如果不向命運低頭、如果做人不認命的結果居然如此殘酷,那為何人們不放精明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呢?

    因為,認命的代價,很可能是淪為他者的奴隸。

    成為奴隸的人,即便可能換來一時的溫飽,卻得要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鎮日活在恐懼之中。這點日耳曼人懂,康莫德斯懂,麥希穆斯也懂。

    但沒有人比當初提起「做人應該要認命」的昆塔斯更懂這句命題的諷刺意義。

    事實上,昆塔斯在片中受此問題挑戰的次數幾乎要與主角麥希穆斯一樣多。他在日耳曼戰役後就碰上了此生最難的選擇題:是要服從新皇帝康莫德斯,還是自己敬重的長官麥希穆斯?

    即使明知事有蹊蹺,他仍選擇了遵循軍人的天職:服從命令。

    他認命了。

    此後,昆塔斯雖然接掌了將軍的職位,但也從此成為暴君康莫德斯的奴隸,成為自己良心的囚徒。

    在《神鬼戰士》的刪減片段中,昆塔斯原本有更多的戲分。這些戲份揭露了他內心的交戰,也呈現了當個沒有靈魂的魁儡、奴隸,是怎麼樣的境地。

    刪減片段中,當康莫德斯得知麥希穆斯居然沒死,還敢跑到羅馬競技場來後勃然大怒。他要昆塔斯把另外兩位麥希穆斯以前的屬下抓來(也就是昆塔斯的同僚),並要在昆塔斯面前、要昆塔斯下令處決他們。康莫德斯打算以此測試昆塔斯的忠誠。

    換言之,昆塔斯再一次面對做人要不要認命的問題。

    而他還是認命了。

    昆塔斯面有難色,不斷猶疑,但最終仍是下令弓手放箭,射死自己的同僚,也射穿了自己的良知。

    在稍後另一段刪減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昆塔斯單獨去見被關在大牢中的麥希穆斯,希望獲得良心的寬恕。

    昆塔斯面色凝重的自我辯解:「我只是軍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服從。」

    麥希穆斯回他:「我們應安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若是我們的本性無法承擔的事,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句話,而說這句話的人,就是有哲人王之稱、卻在《神鬼戰士》片頭被康莫德斯殺害的羅馬皇帝奧理略。

    麥希穆斯用老皇帝的名言來提醒昆塔斯,不能忍受的就不該忍受,反過來說就是人只能忍受自己認為應該忍受的事。你如果忍受的了認命的結果,那就不該尋求寬恕。你如果真的覺得無法忍受,你的作為就應該有所改變。

    昆塔斯拂袖離去。但誰都看得出來昆塔斯的內心已嚴重動搖。正是這句話,使得過去一向認命的昆塔斯,在電影最末也開始抗命了起來。他拒絕皇帝康莫德斯的求助,聽從了神鬼戰士麥希穆斯的最後遺言,釋放了奴隸,也釋放了自己。

    做人要認命嗎?麥希穆斯用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行為,回答了昆塔斯在片頭的那句話。最終感召了「認命派」的昆塔斯。

    --

    人類是種天生很難認命的動物。如果人天生習於認命,那很可能當年就不會演化出各種工具,早就成了非洲草原上掠食動物的盤中飧。

    這也是為何我們總能看到歷史上各式各樣的人做出各種掙扎嘗試。說是困獸之鬥也好,逆勢而為也罷,這些行為在不同的敘事裡可以被賦予不同意義。日耳曼人的抵抗在羅馬人看起來可能是徒勞的蠻勇,但在日耳曼人自己的敘事裡面,應該也可以被說成血淚抗暴故事。

    這是人類的悲劇,也可以是可歌可泣的勵志故事。但總之,沒有人喜歡被打臉,也罕有人想要輕易認命,束手就擒。

    --

    這就讓我們回到了眼下正在臺灣發生的事情。

    面對美、中對抗升溫與國際關係的大局勢改變,台海當前發生戰爭的機率可說是直線升高。對於這樣的國際變局,當今蔡英文總統的民進黨政府對內訴諸「抗中保台」,對外則大體上採取「聯美制中」策略,希望藉由號召全球價值相近的自由民主國家,提高臺灣國際能見度、維持臺灣的事實獨立地位。

    對此,前總統馬英九與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等人,也在今天召開了一場「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希望研擬臺灣如何轉危為安的對策。

    馬前總統的論述並不難懂:蔡政府揚棄「九二共識」,靠攏美國,有讓臺灣捲入大國鬥爭的疑慮。而美國很有可能會把臺灣當成棄子,臺灣不該搞軍備競賽,不該選邊,國家領導人更該以維持和平為第一要務。蘇前秘書長的主張更是激烈:美國不會軍援臺灣,臺灣也無法抵抗中國入侵。就算美國干涉,美軍也有極高機率在台海戰敗。

    在這樣的邏輯推導下,才有了媒體大肆報導的「首戰即終戰」結論。

    對於兩造主張誰是孰非,各方評論家與媒體們都已經說了很多。我不打算斷言太多,也不想去揣測朝、野雙方意圖。我希望站在善意理解原則下,看看《神鬼戰士》中的核心主軸,能讓我們對世局有怎樣的啟發。

    我們就假設馬前總統等人說的話為真,即美國可能放棄臺灣,甚或不敵中國的近海優勢。畢竟料敵從寬總是壞不了,凡事都得做最壞打算,何況是攸關家國生死的大事。

    那麼然後呢?臺灣就會乖乖投降、接受反正打不贏的事實嗎?某種程度上,這的確很可能是某些臺灣人(姑且不論所謂武統派)心目中「比較明智」的選擇沒錯。

    被「做人要認命」說服的昆塔斯,也可能存在於二十一世紀,就像上個世紀有過汪精衛、貝當、勞合喬治等信奉曲線救國的人物。他們在歷史的眼光下未必是惡人,他們未必樂見此一選擇,更多是擔心另一選擇背後的死亡與生靈塗炭後的不得不然。

    我不打算對這類人進行道德批判,因為我發現自己某些時候也會被他們給說服。或者說,有時候我實在無法百分之百肯定,自己到底能有多樂觀。有時候,我發現自己也成了昆塔斯。有時候,我會發現認命是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然後,我就想到《神鬼戰士》,想到他與麥希穆斯將軍的兩場對話。

    我不覺得臺灣人會認命。哪怕不認命的結果可能是一場戰爭,甚至在最壞情境下有機率慘敗收場。臺灣人大概會抵抗,無論是作為日耳曼「蠻族」還是麥希穆斯。也許有些人會變成昆塔斯,甚或扮演更糟糕的角色,但整體來看,特別是看到香港的例子後,我實在不覺得有那麼多臺灣人會乖乖認命。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無論馬前總統的判斷是否正確,他的這番話語都沒辦法打動多數臺灣人民的原因。「嘗試而失敗,總比未曾嘗試好。 」這是英國首相張伯倫的傳記史家給張伯倫的評價。這個評價適用於臺灣人民身上,恐怕也適用於馬英九身上。這可能是整件事中我最感悲劇的地方。

    --

    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在其經典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曾經有一段著名的「米洛斯對話」。當年,坐落於愛琴海上的小島米洛斯,剛好夾在雅典對抗斯巴達的聯盟戰爭中間。

    米洛斯本想保持中立,但卻仍遭雅典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入侵。米洛斯人對雅典人的入侵訴諸榮譽、命運、正義,希望雅典人能知難而退。然而,雅典人卻簡單回了一句至理名言:

    「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

    此話固然不假,更是國際關係理論中現實主義的真理。但每每看到這句話,我都會想到《神鬼戰士》,又想到雷利史考特透過昆塔斯與麥希穆斯兩人之口,所拋出來的人類歷史命運大哉問。

    「做人要認命。」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

    寫於最後的最後:

    我其實不反對馬前總統這次的研討會,我甚至非常政治不正確的認為,像這樣的主張有其必要。國人應該要為這種路線進行辯論,而非假裝開戰、乃至戰敗這種可能並不存在。

    我只是無奈的認為,就算馬前總統是對的,民心也不會支持他。

    沒人想認命,人民或前總統都一樣。

  • 蘇起父親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3 10:23:33
    有 487 人按讚


    認命?
    「你會嗎?我會嗎?」

    #台灣會嗎?

    我永遠忘不了國際名導雷利史考特的電影《神鬼戰士》帶給我的震撼。但幾次看下來,我覺得最有意思、但也最常被人給遺忘的橋段,非開場戲莫屬。好的電影開場不只奠定全片調性,更是整部電影核心主題的「縮影」。

    《神鬼戰士》的開場更神,它不只一語道盡了整部故事,更替人類千百年來的歷史乃至當下臺灣的處境下了註解。

    這部電影的開場是這樣的:所向無敵的羅馬大軍在名將麥希穆斯率領下壓境日耳曼。面對在兵力、裝備、經驗等全方面都壓倒性勝出的羅馬軍團,日耳曼「蠻族」可謂毫無勝算。但是,當羅馬人派出使節要求投降時,日耳曼人的反應是砍下那位使節的頭,誓死抗戰到底。

    目睹此景的麥希穆斯副官昆塔斯,半是困惑,半是語帶輕蔑地說了一句:

    「做人要認命。」

    "People should know when they are conquered."
    英文直譯是:人被打敗時應有自覺。

    麥希穆斯將軍沉吟了半晌,反問道: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Would you Quintus, Would I?"

    就是這段短短的對話,交織出全片具有悲劇色彩的核心叩問:做人,該不該認命?

    這個核心問題之後會逐一考驗電影中的所有角色。而我認為它也在考驗當今的臺灣人。

    《神鬼戰士》給的答案非常明確,那就是「不該」──儘管這個選項未必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事實上,緊跟在這個選項之後的往往就是橫屍遍野的悲劇。

    開場第一個受到考驗的是日耳曼「蠻族」,他們顯然拒絕接受被羅馬征服的命運。結果他們果然戰敗、被屠殺殆盡。在羅馬人看來,日耳曼人的抵抗彷彿只是血氣方剛的蠻勇。

    另一個受到考驗的是羅馬皇太子康莫德斯。他無法接受父親奧里略不打算傳位給自己的事實,憤而弒父篡位。正是他這個拒絕認命的行徑開啟了主角麥希穆斯全片的種種苦難,更埋下自己敗亡的種子。

    但沒有人比羅素克洛飾演的主角麥希穆斯更受到這個問題考驗了。事實上,與其說是考驗,不如說是命運的酷刑折磨。他的家園被毀,摯愛的妻兒被處決示眾,自己更淪為階下囚。他屢次反抗、不想低頭、不願認命,卻一次又一次換來打擊與絕望。即便終能報仇雪恨,自己仍得命喪競技場。

    這為的是什麼?如果不向命運低頭、如果做人不認命的結果居然如此殘酷,那為何人們不放精明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呢?

    因為,認命的代價,很可能是淪為他者的奴隸。

    成為奴隸的人,即便可能換來一時的溫飽,卻得要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鎮日活在恐懼之中。這點日耳曼人懂,康莫德斯懂,麥希穆斯也懂。

    但沒有人比當初提起「做人應該要認命」的昆塔斯更懂這句命題的諷刺意義。

    事實上,昆塔斯在片中受此問題挑戰的次數幾乎要與主角麥希穆斯一樣多。他在日耳曼戰役後就碰上了此生最難的選擇題:是要服從新皇帝康莫德斯,還是自己敬重的長官麥希穆斯?

    即使明知事有蹊蹺,他仍選擇了遵循軍人的天職:服從命令。

    他認命了。

    此後,昆塔斯雖然接掌了將軍的職位,但也從此成為暴君康莫德斯的奴隸,成為自己良心的囚徒。

    在《神鬼戰士》的刪減片段中,昆塔斯原本有更多的戲分。這些戲份揭露了他內心的交戰,也呈現了當個沒有靈魂的魁儡、奴隸,是怎麼樣的境地。

    刪減片段中,當康莫德斯得知麥希穆斯居然沒死,還敢跑到羅馬競技場來後勃然大怒。他要昆塔斯把另外兩位麥希穆斯以前的屬下抓來(也就是昆塔斯的同僚),並要在昆塔斯面前、要昆塔斯下令處決他們。康莫德斯打算以此測試昆塔斯的忠誠。

    換言之,昆塔斯再一次面對做人要不要認命的問題。

    而他還是認命了。

    昆塔斯面有難色,不斷猶疑,但最終仍是下令弓手放箭,射死自己的同僚,也射穿了自己的良知。

    在稍後另一段刪減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昆塔斯單獨去見被關在大牢中的麥希穆斯,希望獲得良心的寬恕。

    昆塔斯面色凝重的自我辯解:「我只是軍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服從。」

    麥希穆斯回他:「我們應安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若是我們的本性無法承擔的事,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句話,而說這句話的人,就是有哲人王之稱、卻在《神鬼戰士》片頭被康莫德斯殺害的羅馬皇帝奧理略。

    麥希穆斯用老皇帝的名言來提醒昆塔斯,不能忍受的就不該忍受,反過來說就是人只能忍受自己認為應該忍受的事。你如果忍受的了認命的結果,那就不該尋求寬恕。你如果真的覺得無法忍受,你的作為就應該有所改變。

    昆塔斯拂袖離去。但誰都看得出來昆塔斯的內心已嚴重動搖。正是這句話,使得過去一向認命的昆塔斯,在電影最末也開始抗命了起來。他拒絕皇帝康莫德斯的求助,聽從了神鬼戰士麥希穆斯的最後遺言,釋放了奴隸,也釋放了自己。

    做人要認命嗎?麥希穆斯用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行為,回答了昆塔斯在片頭的那句話。最終感召了「認命派」的昆塔斯。

    --

    人類是種天生很難認命的動物。如果人天生習於認命,那很可能當年就不會演化出各種工具,早就成了非洲草原上掠食動物的盤中飧。

    這也是為何我們總能看到歷史上各式各樣的人做出各種掙扎嘗試。說是困獸之鬥也好,逆勢而為也罷,這些行為在不同的敘事裡可以被賦予不同意義。日耳曼人的抵抗在羅馬人看起來可能是徒勞的蠻勇,但在日耳曼人自己的敘事裡面,應該也可以被說成血淚抗暴故事。

    這是人類的悲劇,也可以是可歌可泣的勵志故事。但總之,沒有人喜歡被打臉,也罕有人想要輕易認命,束手就擒。

    --

    這就讓我們回到了眼下正在臺灣發生的事情。

    面對美、中對抗升溫與國際關係的大局勢改變,台海當前發生戰爭的機率可說是直線升高。對於這樣的國際變局,當今蔡英文總統的民進黨政府對內訴諸「抗中保台」,對外則大體上採取「聯美制中」策略,希望藉由號召全球價值相近的自由民主國家,提高臺灣國際能見度、維持臺灣的事實獨立地位。

    對此,前總統馬英九與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等人,也在今天召開了一場「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希望研擬臺灣如何轉危為安的對策。

    馬前總統的論述並不難懂:蔡政府揚棄「九二共識」,靠攏美國,有讓臺灣捲入大國鬥爭的疑慮。而美國很有可能會把臺灣當成棄子,臺灣不該搞軍備競賽,不該選邊,國家領導人更該以維持和平為第一要務。蘇前秘書長的主張更是激烈:美國不會軍援臺灣,臺灣也無法抵抗中國入侵。就算美國干涉,美軍也有極高機率在台海戰敗。

    在這樣的邏輯推導下,才有了媒體大肆報導的「首戰即終戰」結論。

    對於兩造主張誰是孰非,各方評論家與媒體們都已經說了很多。我不打算斷言太多,也不想去揣測朝、野雙方意圖。我希望站在善意理解原則下,看看《神鬼戰士》中的核心主軸,能讓我們對世局有怎樣的啟發。

    我們就假設馬前總統等人說的話為真,即美國可能放棄臺灣,甚或不敵中國的近海優勢。畢竟料敵從寬總是壞不了,凡事都得做最壞打算,何況是攸關家國生死的大事。

    那麼然後呢?臺灣就會乖乖投降、接受反正打不贏的事實嗎?某種程度上,這的確很可能是某些臺灣人(姑且不論所謂武統派)心目中「比較明智」的選擇沒錯。

    被「做人要認命」說服的昆塔斯,也可能存在於二十一世紀,就像上個世紀有過汪精衛、貝當、勞合喬治等信奉曲線救國的人物。他們在歷史的眼光下未必是惡人,他們未必樂見此一選擇,更多是擔心另一選擇背後的死亡與生靈塗炭後的不得不然。

    我不打算對這類人進行道德批判,因為我發現自己某些時候也會被他們給說服。或者說,有時候我實在無法百分之百肯定,自己到底能有多樂觀。有時候,我發現自己也成了昆塔斯。有時候,我會發現認命是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然後,我就想到《神鬼戰士》,想到他與麥希穆斯將軍的兩場對話。

    我不覺得臺灣人會認命。哪怕不認命的結果可能是一場戰爭,甚至在最壞情境下有機率慘敗收場。臺灣人大概會抵抗,無論是作為日耳曼「蠻族」還是麥希穆斯。也許有些人會變成昆塔斯,甚或扮演更糟糕的角色,但整體來看,特別是看到香港的例子後,我實在不覺得有那麼多臺灣人會乖乖認命。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無論馬前總統的判斷是否正確,他的這番話語都沒辦法打動多數臺灣人民的原因。「嘗試而失敗,總比未曾嘗試好。 」這是英國首相張伯倫的傳記史家給張伯倫的評價。這個評價適用於臺灣人民身上,恐怕也適用於馬英九身上。這可能是整件事中我最感悲劇的地方。

    --

    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在其經典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曾經有一段著名的「米洛斯對話」。當年,坐落於愛琴海上的小島米洛斯,剛好夾在雅典對抗斯巴達的聯盟戰爭中間。

    米洛斯本想保持中立,但卻仍遭雅典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入侵。米洛斯人對雅典人的入侵訴諸榮譽、命運、正義,希望雅典人能知難而退。然而,雅典人卻簡單回了一句至理名言:

    「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

    此話固然不假,更是國際關係理論中現實主義的真理。但每每看到這句話,我都會想到《神鬼戰士》,又想到雷利史考特透過昆塔斯與麥希穆斯兩人之口,所拋出來的人類歷史命運大哉問。

    「做人要認命。」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

    寫於最後的最後:

    我其實不反對馬前總統這次的研討會,我甚至非常政治不正確的認為,像這樣的主張有其必要。國人應該要為這種路線進行辯論,而非假裝開戰、乃至戰敗這種可能並不存在。

    我只是無奈的認為,就算馬前總統是對的,民心也不會支持他。

    沒人想認命,人民或前總統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