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葡萄糖增生治療費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葡萄糖增生治療費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葡萄糖增生治療費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葡萄糖增生治療費用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腕隧道症候群的新療法,除了手術,你還有其他選擇 現今網路發達,使用電腦滑鼠、手機更為頻繁,腕隧道症候群不再只是勞動工作者的疾病,在神經問題中,80-90%的病人因為隧道症候群所苦,症狀為手指前三指或手掌麻木無力,常常半夜麻醒、騎車無法騎久,甚至拿筷子、刷牙會家中麻痛無力,時常需甩手再繼續手部活動。...

  • 葡萄糖增生治療費用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13 16:33:34
    有 46 人按讚

    腕隧道症候群的新療法,除了手術,你還有其他選擇

    現今網路發達,使用電腦滑鼠、手機更為頻繁,腕隧道症候群不再只是勞動工作者的疾病,在神經問題中,80-90%的病人因為隧道症候群所苦,症狀為手指前三指或手掌麻木無力,常常半夜麻醒、騎車無法騎久,甚至拿筷子、刷牙會家中麻痛無力,時常需甩手再繼續手部活動。

    我們手腕屈曲側的腕隧道裡有正中神經跟九條屈肌肌腱,橫腕韌帶覆蓋其上,當我們長期過度使用手腕,使腕隧道內壓力過大,腕隧道的血流供應變差,屈肌肌腱發炎、正中神經發炎,在有限的腕隧道空間內腫脹、肥大,以致橫腕韌帶壓迫正中神經,神經功能變差,導致支配手掌及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之一半)疼痛和握力變差。

    現在腕隧道症候群常用的治療方式為:戴夜間副木將手部固定、吃維他命B及消炎藥,復健用電療、超音波或蠟療,效果不佳者,注射類固醇。然而,根據文獻統計,百分之六十之患者,使用上述療法仍改善不多,或是容易復發,病人會選擇開刀,開刀的確改善效果迅速,但少數人可能再復發或失敗,手術失敗率為20%,復發率為19%,因沾黏而再開刀比例為12%。除開刀外、或開刀前可以選擇其他新治療法,如:超音波導引下的葡萄糖增生治療、血小板血漿PRP注射治療。

    血小板血漿PRP治療
    血小板血漿PRP注射適用於中度到重度腕隧道症候群病人,血漿內的生長因子,可使受傷之神經再生,減少發炎物質,讓神經腫脹改善,而合併『神經解套鬆動術』將神經和肌腱以及橫腕韌帶的沾黏分離,但因單價較高,通常在傳統治療無效才考慮。目前研究顯示,血PRP和類固醇注射之單盲研究治療比較,在注射一次的三個月後,症狀緩解上PRP明顯比類固醇有效,而功能無明顯差異;六個月以後症狀和功能上,兩者無明顯差異。

    葡萄糖增生治療
    葡萄糖增生治療針對於輕度至重度病人皆有效,而和類固醇治療比較,在注射四至六個月後,病人疼痛與手麻改善,葡萄糖增生治療明顯比類固醇好。其費用不如PRP貴,患者可優先選擇。

    PRP, 葡萄糖增生治療, 傳統治療比較:
    目前三軍總醫院之研究發表顯示,PRP比葡萄糖增生治療,無論是在病人症狀、功能、神經腫脹改善情形都較優勢;而無論選何治療,在超音波導引下,比較病人症狀改善時間,從正中神經上方及下方做神經解套鬆動術,比單一方向注射維持更久。而台大醫院發表之大型統合分析研究表示:症狀改善上:PRP及葡萄糖增生治療皆優於傳統治療的副木、類固醇、生理食鹽水注射;功能改善上:PRP及葡萄糖增生治療和傳統治療無明顯差異。

    何時決定要開刀?
    當傳統復健、副木或類固醇治療成效不佳時,可先選擇費用較低之葡萄糖增生治療,施打兩至三次後,若症狀緩解一半以上,表示有效,可繼續進行夜間副木、伸展及肌力運動、傳統復健;若施打兩至三次葡萄糖增生治療仍無緩解症狀之一半,可繼續使用葡萄糖增生治療兩次,若仍無果,換為施打PRP,兩次治療仍無效後,則建議開刀治療。

    醫學隨著時間日新月異,超音波導引的技術也越來越進步,腕隧道症候群治療除了傳統復健及開刀以外,各種神經之難題有新療法可選擇,而簡單、有效又方便之新療法,如何能改善病人生活品質,同時漸少相關併發症,是我們醫師不斷精進之動力來源。

  • 葡萄糖增生治療費用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08 09:26:08
    有 15 人按讚

    10月起新生兒篩檢項目擴大為21項,父母必知

    爸媽最關心寶寶健康,衛福部國健署提供的新生兒篩檢項目,自108年10月起新增10項,全面擴大為21項,家長仍僅需自付350元。為何要做新生兒篩檢?何時進行篩檢,項目有哪些?本篇有詳細說明。

    為何要做新生兒篩檢?
    由於在嬰兒時期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症狀普遍不明顯,所以必須藉由「新生兒篩檢」的機制來預防。雖多數疾病的發生率約在萬分之一以下,但若未經適當治療,可能造成永久神經與身體損害後遺症,因此建議及早確診與治療。

    新生兒篩檢的時間點?
    寶寶出生後滿48小時,接生的醫療院所會採取寶寶少許的腳跟血液進行檢驗。

    新生兒篩檢項目
    近年國內新生兒篩檢項目11項,自108年10月起增加10項,共21項。

    【原有】新生兒篩檢項目11項(95年7月至108年9月30日)
    1.高胱胺酸尿症
    2.半乳糖血症
    3.苯酮尿症
    4.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
    5.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症(蠶豆症)
    6.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
    7.楓糖漿尿症
    8.中鏈醯輔酶Α去氫酶缺乏症
    9.戊二酸血症第一型
    10.異戊酸血症
    11.甲基丙二酸血症

    【新增】新生兒篩檢項目10項(108年10月1日起)
    12&13瓜胺酸血症第I型與第II型
    14.三羥基三甲基戊二酸尿症
    15.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
    16.丙酸血症
    17.原發性肉鹼缺乏症
    18&19肉鹼棕櫚醯基轉移酶缺乏症第I型與第II型
    20.極長鏈醯輔酶A去氫酶缺乏症
    21.戊二酸血症第II型

    篩檢項目中,個案最多的疾病?
    每年新生兒篩檢率均達99%以上,107年發現異常個案數3,657人,其中以蠶豆症個案最多。

    新生兒篩檢費用
    一般新生兒
    國民健康署認定新生兒篩檢減免費用,一般新生兒補助200元,即使篩檢項目擴大至21項,家長仍僅需自付350元。

    低收入戶、優生保健措施醫療資源不足地區之醫療機構(助產所)出生者
    每案減免550元,政府全額補助,民眾無須負擔檢驗費用(民眾仍須自付採檢醫院行政費用或相關材料費,視各醫院收費額度而定)。

    新生兒篩檢(衛福部公告21項)會不會影響孩子投保?
    國民健康署表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已於101年通知各保險公會,針對衛福部公告的21項新生兒篩檢項目疾病,只要投保年齡為0歲新生兒,應排除等待期間規範,呼籲家長切勿為了保險,延後作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而錯過黃金治療期。

    新生兒「自費」檢查服務有哪些?
    許多醫院提供「新生兒自費檢查」服務,一般常見的例如腦部、腹部、心臟、腎臟超音波等,以及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而產生的「新生兒基因篩檢」。另提醒,最好「先保險」再做新生兒「自費」篩檢,避免保險公司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