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肯定句否定句練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肯定句否定句練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肯定句否定句練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肯定句否定句練習產品中有1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用肯定句給孩子指引和賞識, 孩子才不會在否定句的荼毒中, 連自己都否定自己了!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愛兒學...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イングリッシュライフ英語・英会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人の知らないネイティブフレーズはまだまだ山のようにあります!こちらからどうぞ! ⇒ http://www.sumaho-ryugaku.com/eng/iead/ たくさんと言う表現ではmany やmuch あるいはa lot ofを使っている方が多いと思います。 しかし、それだけではありません...

肯定句否定句練習 在 蔣兒?Verna Jia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11:16:14

#每當遇到問題時 腦袋總是不自覺混亂了一下 我常常把正面肯定語每日練習 讓這股力量帶領著我🥰 - 我會告訴自己 「我是個有能力的人 ,智慧會帶領我處理發生在我身上的任何問題」 面臨問題的來臨時 很多人習慣先否定自己 包括我曾經也是這樣的 - 這太難了、我沒辦法、我不會...等等 但必須要跳脫慣性思...

肯定句否定句練習 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36:56

#「論文」 終於有心力來好好紀錄這段時間的感受,其實書寫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多的是對於自我認同的懷疑,我總是覺得自己寫的不夠好,對不起幫助我完成論文的工作者和孩子,但忘記肯定自己在這段期間的付出,總是陷入在否定自己的情緒當中,而我也知道這根本的議題,就是源自於我的自卑,卻又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但我也...

肯定句否定句練習 在 Demeow__貓囊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9:13:42

. 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嘛? -「情緒化、情緒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其實情緒本身沒有對錯🙆🙅 情緒化就是「情緒高漲」的狀態,無法冷靜地思考與行動 而情緒高漲就會讓你陷入對號入座、放大解讀的狀態 情緒會藉由遇到的事情告訴你現在身體的感受 例如:摸到燙的東西,你會說痛 憤怒也是在告訴你,你遇到了”...

  • 肯定句否定句練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2:29:57
    有 63 人按讚

    用肯定句給孩子指引和賞識,
    孩子才不會在否定句的荼毒中,
    連自己都否定自己了!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愛兒學

  • 肯定句否定句練習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1 10:27:34
    有 3,125 人按讚

    今天早上在 葉丙成 Benson 教授的FB上看到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pcyeh.NTU/posts/6832576873434619)
    ⠀⠀⠀
    關於建議父母可以怎麼做,葉教授在很多文章與演講都有提醒,那些分享都很棒(也建議可以看葉教授的著作與新書:《無意良母》。)我想討論的,是文章的最後,說到:「建議爸媽先拆除心底的『鐵床』,身為兒女的也試著站在爸媽的立場多些著想;再加上有信任的師長或親友做為溝通橋樑,相信一切可以有圓滿的收場。」
    ⠀⠀⠀
    ⠀⠀⠀
    我想說的是:當父母跟小孩在生涯的看法不同時,要讓彼此都不會不舒服,而且能互相認同,是很困難的事。
    ⠀⠀⠀
    ⠀⠀⠀
    要做得到這樣,除了彼此有清楚的情緒界限與安全感,父母跟孩子都知道對方「不按照我的方法做,不代表不愛我」之外,父母要有辦法放下內心忍不住想為孩子負責任、擔心孩子受傷受挫的心情,才有辦法讓孩子去找尋自己人生的路。
    ⠀⠀⠀
    ⠀⠀⠀
    而孩子,要有能力可以放下「我希望父母能夠認同我的選擇」以及「我的選擇一定要不能失敗」的這個壓力,才能坦然做出自己的選擇。
    ⠀⠀⠀
    ⠀⠀⠀
    之前在一篇文章分享,在我三十歲決定從傳播轉諮商時,我媽媽是很焦慮的。很少質疑我選擇的她,甚至問了我一句:「你會不會之後又說後悔?」
    ⠀⠀⠀

    她問的這句話,是重重一擊,也是我那段時間不停問自己的。畢竟,在很多人的眼中,三十歲,實在沒有太多出錯的機會。
    ⠀⠀⠀

    我後來跟她說,我必須試,不然我擔心以後會後悔。
    ⠀⠀⠀
    ⠀⠀⠀⠀
    說這句話不是中二,而是因為,我真的知道,如果年紀再大一點,我更沒有嘗試的機會了。這次的選擇,我做了許多評估,才下了決定;但我仍知道可能會出錯、會失敗,會發現這可能不是我想要的。
    ⠀⠀⠀⠀⠀
    ⠀⠀⠀⠀
    但我仍相信,過程中,我會學習到更多探索與尋覓生涯的方法。
    ⠀⠀⠀⠀⠀
    ⠀⠀⠀⠀
    我很感謝我媽媽,那時候她「忍住」了:忍住了滿腔焦慮,閉嘴一句話都沒說。我也很感謝我自己,我願意相信媽媽即使不認同仍然會愛我,就算她不肯定我,不代表我是錯的。
    ⠀⠀⠀⠀⠀
    ⠀⠀⠀⠀
    畢竟,這是我的生命,我得為我自己負責,而 #不能急著一直找別人的正確答案來放在我身上。
    ⠀⠀⠀⠀⠀
    ⠀⠀⠀⠀
    到了現在,我了解到:有些人生涯的路,是一開始定終生,很早就知道一生的方向與志業;有些人,如同我,可能需要花一生的時間慢慢找尋,而且會一直調整。
    ⠀⠀⠀⠀⠀
    ⠀⠀⠀
    我想起有次我去醫學院演講時,一個同學跟我抱怨:
    ⠀⠀⠀⠀⠀
    ⠀⠀⠀
    念醫學院的他,想要輔系或雙主修文學,但父母說他「玩物喪志浪費時間」,很不認同他的選擇。他非常生氣,覺得父母「情緒勒索」,問我該怎麼辦。
    ⠀⠀⠀⠀⠀
    ⠀⠀⠀
    我好奇地問他:「學校要修輔系或雙主修,需要經過父母同意嗎?你應該滿二十歲了吧?父母是不准你去選嗎?」
    ⠀⠀⠀⠀⠀⠀
    ⠀⠀⠀
    他回答,不需要父母同意,他只是回去跟父母商量時,父母的反應讓他覺得很挫折。嚴格來說,他真的選了,大概父母也不能怎麼辦,只是可能會一直唸。
    ⠀⠀⠀⠀⠀⠀⠀
    ⠀⠀
    我點點頭,告訴他:「真的會很挫折,你一定很希望父母能夠支持你的選擇。不過,父母跟你是不同生活背景、跟你是不一樣的人,他和你會有不同的看法與選擇,其實是很正常的。
    ⠀⠀
    如果今天他們會在你交出輔系申請單時,衝去學校把申請單撕爛,那是另一回事;但如果他們只是不認同你的選擇,這件事卻這麼影響你,你可能需要思考兩個問題:
    ⠀⠀
    ⠀⠀
    一、⠀為什麼我這麼需要父母的認同與肯定?是根本上他們真會干涉我的選擇,還是他們的不肯定對我有什麼影響?我其實很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
    ⠀⠀
    ⠀⠀
    二、我這麼想得到他們的認同,會不會是因為我對這個選擇也有點猶疑?擔心自己選了可能影響自己主業的功課,擔心自己做錯選擇?所以才希望找父母一起來背書,至少有問題的時候,有人可以支持我、鼓勵我的選擇?
    ⠀⠀
    ⠀⠀
    在這部分,我有一個小小的看法:
    ⠀⠀
    ⠀⠀
    身為父母,即使不認同子女的選擇,願意給空間,願意讓孩子可以嘗試,即使失敗仍然對他的人生有幫助、有學習,於是可以支持與討論,是一件很棒的事;身為子女,做出選擇,代表我們要負起自己的責任,我們需要評估做這個選擇之後的現實與未來,思考完整之後,再去與身邊的人討論分享。
    ⠀⠀
    ⠀⠀
    如果你已經想得很清楚,聽到對方給你的否定,你可能有能力再試著了解他的擔心是什麼,試著再修正你的執行方法,這其實不會影響你的決定,卻會幫助你前往夢想的路執行策略可以更完整。
    ⠀⠀
    ⠀⠀
    有時如果你正在猶疑,對方的否定,可能反而很容易讓你覺得生氣、憤怒,覺得被否定,因為你自己也不太確定這個選擇對或不對,他只是說中了你內心最害怕的事情。
    ⠀⠀
    ⠀⠀
    如果你不在乎他們的認同,他們念其實不太能影響你;但如果你在乎、或覺得被唸很煩,可以試著去理解並且跟他們說明你的決策過程,有些父母的擔心是因為不理解,而不是真的想反對到底。
    ⠀⠀
    ⠀⠀
    當然,用過激的手段逼迫孩子選擇父母想要的未來,這兩邊必須付出的代價與對關係與孩子的傷害,其實遠比想像得還大;而我一直覺得:父母願意放下內心對安全感的渴求,願意給孩子空間、營造出孩子可以選擇讓自己有自主性、可以有幸福感與熱情的生涯與生命選擇,是父母一輩子最困難的課題。
    ⠀⠀
    ⠀⠀
    卻也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
    ⠀⠀
    附註:
    ⠀⠀
    ⠀⠀
    有不少朋友在留言區回應:「我頭腦知道要放下,但我做不到QQ」。
    ⠀⠀
    ⠀⠀
    這篇文章,我雖然有談一點爸媽可以怎麼做,卻分享了更多孩子可以怎麼做的原因,是因為,當我們一直討論父母,卻困在無法與爸媽心理分離的狀況,是一件很無力的事情。
    ⠀⠀
    ⠀⠀
    因為,或許有些父母可以看了一些不同的文章與言論,而有一些不同想法、願意調整,但有些人仍然不會改變。身為孩子,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能做的很少、需要父母改變才能達成時,被父母錯待的痛苦固然需要要被看見、被接納,於是當下感覺比較舒服,但若變成了無解的抱怨時,緊接著,我們會感覺到的是對自己生活與生命的無力,因為我們的一生,似乎注定著都會被對方影響、無法有任何改變。
    ⠀⠀
    ⠀⠀
    情緒處理上最痛苦的,有時不是問題沒有解決,而是我們沒有選擇。
    ⠀⠀
    ⠀⠀
    當我們希望能做不一樣的選擇、生活能更讓我滿意的部分,這些居然都得靠對方的改變才有機會達成時,那是非常辛苦的。
    ⠀⠀
    ⠀⠀
    「放下」不是容易的事,而是我們在長大過程中,可能必須一直去考驗自己的過程。如果可以,我們願意接納自己的「放不下」,也願意給自己機會,慢慢覺察自己放不下的是什麽,可以幫助理解自己,也比較有機會能跳出這個困住的迴圈或多一點選擇。知道但做不到的時候,是很適合靠近、陪伴、理解自己與情緒的時候。
    ⠀⠀
    ⠀⠀
    做這樣的練習,鍛鍊自己與父母的分離程度,#我們才有機會把自己的自主權拿回來。有一天,我們或許會發現,原來我長大了。
    ⠀⠀
    ⠀⠀
    過去那些會影響我心情的事情,現在雲淡風輕,我可以更堅定地做自己的選擇時--
    ⠀⠀
    ⠀⠀
    我會把它稱之為「肚臍眼的勝利」,當你發現別人的聲音越來越難影響你,代表你不再只聽別人的聲音,你終將能夠站在你自己這一邊,跟自己同一國,聽自己的聲音、做自己的夥伴時,你會發現,你能得到的力量與支持,比你想像都大。
    ⠀⠀
    ⠀⠀
    ⠀⠀祝福大家。
    ⠀⠀
    ⠀⠀
    照片來源:性格鬍子教授 葉丙成 Benson
    ⠀⠀
    ⠀⠀
    也請大家多多支持葉教授與賴曉妍作者的新書:《無意良母》!!

  • 肯定句否定句練習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2 21:00:12
    有 1,106 人按讚

    【罵完孩子好愧疚?親子教養作家羅寶鴻:可以做這件事補救親子關係,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在乎、有價值】

    衷心感謝未來Family電子週刊訪問羅老師,以下是這次訪談的內容:

    …………

    親子教養作家羅寶鴻兒子念大班時,他送兒子跟同學一起去上足球課。原本孩子上得很開心,有一天突然就不想去了,「為什麼不想踢了?你之前不是踢得很開心嗎?」兒子才說出因為之前搶球時被大哥哥撞倒受傷,因此感到很害怕,不想再踢足球了。

    羅寶鴻選擇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爸爸知道你害怕,害怕沒有關係,我會一直陪著你。」在羅寶鴻的鼓勵下,最後兒子鼓起勇氣開心的回到球場上踢球了。

    羅寶鴻將他和兒子的故事,寫成繪本《爸爸,我不要踢足球!》,透過具體的情境,文末提供父母重要的教養觀念和心法,如何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同理和接納孩子。

    *「這有什麼好怕的?」孩子只好壓抑自己的情緒

    當羅寶鴻看著眼前的兒子,因為害怕而退卻,彷彿看到小時候的自己。小時候羅寶鴻和朋友一起玩,遇到排擠和霸凌,回家跟爸媽說,爸媽卻說:
    「要玩就不要哭,要哭就不要玩!」

    羅寶鴻只好選擇不要玩。但其實他的內心很受傷、委屈,沒有人理解他的情緒。

    羅寶鴻指出,小時候害怕卻不被接納的經驗,造成他後來成長過程中很害怕人群,在人群裡總覺得不自在、不想說話,寧可一個人獨處;再者,也害怕人際關係出現衝突。長大後,羅寶鴻花了很多時間和力氣做改變,才變得不害怕人群。

    羅寶鴻指出,當孩子感到害怕恐懼時,大人習慣用講道理的方式:「這有什麼好怕的?勇敢一點,快點去!」孩子為滿足大人的期待,只好壓抑自己的恐懼,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事,但日後遇到事情,很容易選擇逃避或退縮、不去面對。

    當受傷的大人變成父母後,看到孩子害怕時,「很容易挑起大人自己內心的種種情緒,甚至討厭眼前害怕的小孩,」結果又用以前自己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孩子,「你怕什麼?有什麼好怕的?」

    羅寶鴻指出,「如果爸媽可以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被在乎,慢慢地孩子的內在也會愈來愈穩定,教養也就沒那麼難了。」

    * 對孩子的愛不會寵壞小孩,少了規範才會

    羅寶鴻投入蒙特梭利教育將近20年,隨著接觸的家長愈來愈多,羅寶鴻發現,一個大人的內在及其原生家庭都會影響這個大人的親子關係,於是深入研究正向教養和薩提爾模式,希望幫助家長也幫助自己。

    羅寶鴻育有8歲的兒子,他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在日常的教養中落實蒙特梭利教育的理念,也融合正向教養與薩提爾模式,常在臉書上分享教養的心得。

    羅寶鴻觀察,很多爸媽不知如何表達愛,習慣用講道理和指責的姿態,「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媽媽不是跟你講過嗎?」明明大人是心疼孩子、在乎孩子,卻說出傷人的話。有感於此,羅寶鴻寫了繪本《媽媽,你還愛我嗎?》,希望親子共讀時,能夠傳遞彼此內心的愛,改善親子關係。

    有家長認為,太多的愛會寵壞小孩。羅寶鴻強調,「愛本身沒錯,問題在於如何表達愛的方式;給孩子愛與尊重,絕對不能少了自由與紀律。」

    「蒙特梭利教育強調自由與紀律,好比硬幣的一體兩面,缺一不可,」羅寶鴻說。簡單來說,給孩子自由之前,必須先設立清楚規範;給孩子自由但未設規範,或是只規範孩子卻不給任何自由,這些都會讓孩子產生偏差。

    「自由必須建立在合理的限制之上,教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例如,在《媽媽,你還愛我嗎?》書中,孩子亂畫牆壁,出現不尊重環境的行為時,大人當下必須提醒他,適時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

    * 在家裡貼海報,提醒自己多說「正向語言」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不當行為呢?羅寶鴻表示,通常是因為孩子內心「歸屬感」與「價值感」不足,想要吸引大人的關愛、關注。羅寶鴻不諱言,孩子出現不當行為的當下,爸媽管教孩子的難度很高,「需要高超的話術和很安定的內在。」

    他建議爸媽兩件事,「第一,當下能好好說,就好好說。第二,如果不能好好說,要罵就罵兩句就好。」

    羅寶鴻在家裡的飯廳貼了一張大字報,上面寫著「正向的語言:肯定句、鼓勵句、關懷句、禮貌句、詢問句,負向的語言:命令句、責備句、質問句、否定句、威脅句」,提醒自己多說正向語言。

    「爸媽如果都和孩子說負向的語言,長期下來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愈來愈低,覺得自己不被在乎、不重要、沒價值,不是個好孩子,」羅寶鴻說。「當孩子能夠學會自愛、自重,他就能夠尊重別人、愛別人。」
    羅寶鴻舉他和兒子的幾段對話為例,對孩子說正向語言,孩子立刻就會去做,效果明顯。

    (一)吃早餐以前,孩子還沒照顧寵物:

    ✗:「你又忘記起床後要做什麼事了對不對?」(質問句)
    ○:「你知道起床之後要先做什麼嗎?」(詢問句)

    (二)吃完早餐想要看iPad,但還沒寫作業:
    ✗:「寫完作業才可以看!」(命令句)
    ○:「寫完作業就可以看囉,加油!」(鼓勵句)

    (三)客廳還沒整理,兒子想跟爸爸玩:

    ✗:「先整理好客廳,你看這麼亂!還沒整理好,我不跟你玩!」(命令句+責備句+威脅句)
    ○:「好喔!客廳整理乾淨就可以玩囉!」(鼓勵句)

    * 每天睡前3件事,增溫親子關係

    當父母的難免修練不夠,看孩子不乖罵了他,或是不自覺又說了些威脅句、命令句。羅寶鴻建議,爸媽落實「睡前3件事」,跟孩子說3件今天爸媽想要感謝他的事情,讓孩子在一天結束前獲得正向的回饋。

    羅寶鴻強調,不一定要孩子今天表現得多棒、多優秀,才要謝謝他,有時孩子做到該做的事、負起應盡的本分和責任,爸媽也可以表達謝意。

    「當我們願意去感謝孩子,孩子就會覺得他的努力被看見了,他是值得被愛的、有價值的。」相反地,當一個孩子很努力,但他總是被批評、指責、數落,沒有任何讚美,會削弱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羅寶鴻提醒,如果孩子這天被罵,更需要在睡前給些正向的回饋。例如:沒有收玩具,被媽媽罵快去收;爸媽可以這麼說:

    「謝謝你今天被提醒以後,馬上去收玩具,很努力地想做個好孩子…」「謝謝你願意接受媽媽的提醒,謝謝你願意負責任地把東西收好。」

    「每個人內心深層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羅寶鴻說,「爸媽若能每天做到睡前3件事,加上日常生活中儘量使用正向的語言,多說肯定句、鼓勵句、詢問句,孩子真的會進步!」

    羅寶鴻不諱言,有時候他也會生氣、不想講睡前3件事,但講的當下,會意識到其實兒子一直很乖、很努力,對孩子的心會變得柔軟。

    * 有情緒時別教養,快做「3A情緒急救」

    「父母有情緒的時候,不要做教養,」羅寶鴻說,當親子有衝突或爸媽有情緒時,若忍不住罵小孩,罵兩句就快閃,儘速對自己進行「3A情緒急救」。

    羅寶鴻解釋,所謂「3A情緒急救」為覺察(Aware)、承認(Admit)、允許(Allow)自己的情緒,幫助自己靜心。

    例如:剛罵完小孩,你可以深呼吸,覺察自己身體以及內心的感受,並且去命名這些情緒。若是感到愧疚,就告訴自己「我承認自己的愧疚」,深呼吸告訴自己「我允許自己的愧疚,我願意陪伴感覺到愧疚的自己。」

    「當情緒被語言辨識、命名出來後,大腦皮層的前額葉就能夠執行調節情緒的工作,這個情緒就可以被釋放,」羅寶鴻說:「看起來不難,但執行起來不容易!只能不斷的練習。」為人父母,就是持續不輟的修練啊!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