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分享呢個痛症,根本上好多運動員都會有,💥𝐏𝐚𝐭𝐞𝐥𝐥𝐚𝐫 𝐓𝐞𝐧𝐝𝐨𝐧💥 中文叫髕骨肌腱炎,亦都有啲人會叫跳躍膝,我喺功課都有做過呢個 Topic😆
好多時有啲人覺得膝頭哥痛,都係因為佢地臏筋發炎,我有好多學生客都有呢個痛症。
第一個原因:佢地練波時間好密,一星期練6日波,而且強度高,休息...
今次分享呢個痛症,根本上好多運動員都會有,💥𝐏𝐚𝐭𝐞𝐥𝐥𝐚𝐫 𝐓𝐞𝐧𝐝𝐨𝐧💥 中文叫髕骨肌腱炎,亦都有啲人會叫跳躍膝,我喺功課都有做過呢個 Topic😆
好多時有啲人覺得膝頭哥痛,都係因為佢地臏筋發炎,我有好多學生客都有呢個痛症。
第一個原因:佢地練波時間好密,一星期練6日波,而且強度高,休息時間又唔夠,唔夠時間比膝頭哥修復。🌟調整休息時間
第二個原因:拉筋唔夠,好多時佢哋熱身或者打完波之後,都好懶同無拉筋既習慣,導致大腿肌肉長期崩緊,從而令膝頭哥負荷更加大。🌟注重拉筋放鬆肌肉
第三個原因:肌肉不足,通常我哋透過四頭肌去保護我哋嘅膝頭哥,如果肌肉唔夠,同時會為膝頭哥造成負荷。🌟加強訓練四頭肌肌肉
希望呢啲資訊都幫到大家🌟
髕腱炎是經常做跳躍動作的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常發生的一種病狀,因為只要你「反覆做膝蓋彎曲伸直的動作」,加上大腿肌肉無力或是活動量太大,可能使髕腱受到股四頭肌的拉扯,引起疼痛症狀。
但髕腱炎並非只發生在上述兩者身上,因為以下四個日常生活常用到的動作,如:走路、跑步、跳躍或蹲下都需要靠髕腱才能完成。所以只要你在上述四個動作的過程中姿勢不正確、用力不當都可能會引發髕腱炎。
髕腱炎在觸診時髕骨下緣疼痛最常見,一般在運動時或是運動結束後疼痛加劇,運動前通常不會有太明顯症狀,經過短暫休息後就能舒緩疼痛不適,因此容易被人忽略。但如果不稍加注意而繼續參與運動訓練或活動,可能會演變成為慢性的運動傷害。
髕腱炎的處理可以分為三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
急性期先冰敷消除腫脹,並減緩運動量,貼紮可以使用肌貼給予髕骨支持並放鬆大腿前側的肌肉,或使用運動貼布(白貼)針對痛點壓迫、支持髕骨,護具方面則可以使用髕骨加壓帶。
第二階段:
等腫脹消除後,可以開始熱敷,增加受傷部位的血液循環,加速廢物排除,並做一些大腿前側低強度的伸展,
Posted @withregram • @rehabscience 💥𝐏𝐚𝐭𝐞𝐥𝐥𝐚𝐫 𝐓𝐞𝐧𝐝𝐨𝐧💥
——
🔎Patellar tendinopathy is characterized by pain at the anterior aspect of the knee, especially near the inferior pole of the patella, that is worsened as knee extensor (quadriceps) demand increases.
-
👉This condition is more common in males and in sports such as basketball, volleyball, football and tennis as these activities require the patellar tendon to repetitively store and release energy. When the tendon is challenged beyond its capacity or not allowed sufficient rest, the risk of developing symptoms increases.
-
✅In general, the exercises below progress from less stressful to more stressful on the tendon. When you are trying to figure out where you should start, begin with exercise one and see how your symptoms respond.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
1️⃣Isometric Wall Squat
2️⃣Eccentric Focused Decline Squat
3️⃣Unilateral Leg Extension
4️⃣Forward Lunge
5️⃣Unilateral Leg Press
6️⃣Step Up
7️⃣Single-Leg Squat
.
#rehabscience
股四頭肌肌腱炎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晚來個問題測驗~
天氣好熱啊!你喝水喝得夠嗎?正常人飲水量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0cc,(心臟病腎臟病患者需限制),如果以70公斤計算那至少要喝2100ml。
解渴是喝開水還是飲料?你愛喝含糖飲料嗎?你會喝酒嗎?喜歡冰涼的啤酒嗎?你喜歡吃火鍋、帶(剝)殼的海鮮、內臟、精緻食物嗎?有沒有偶爾覺得腳的大拇指或手指頭關節紅腫痛?你抽血驗過尿酸嗎?
今天訪視一位新個案,阿公80多歲,中風臥床有鼻胃管,可以稍微應答但是沒辦法很清楚,護理師職業病掃描第一眼評估就看到個案右手肘如柳丁大小的痛風石,我問:很痛嗎?阿公點頭。女兒在旁邊「加強」說:少年愛喝酒,痛一輩子,沒辦法啦!吃藥會稍微改善,但是一直拉肚子(秋水仙素),手腳關節好一點結果換屁股痛(腹瀉),現在要人照顧,我也很累,看他痛捨不得,吃了藥,尿布一天換7.8次,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醫師也沒招了!
好der~為了避免大家以後痛風纏身,請仔細注意每日飲水量,不要吃太好,不要吃太補,不要喝太多酒或含糖飲料,火鍋少喝湯底,海鮮選擇種類,帶殼的控制一下,內臟類偶爾就好不要貪口,維持理想體重。希望沒人因為痛風發作而受苦,真的很痛,沒騙你。
—————以下轉貼網路文章—————
一. 前言:
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頗為有趣的一點是在歷史上,患上痛風曾一度被認為是一種社會嚮往的疾病,因為只有達官貴人,有權有勢的上流社會人士才有機會患上痛風(高尿酸飲食多數只有富人才負擔得起)。此外,亦有認為痛風的發作是可預防癱瘓和中風等更嚴重的疾病。
痛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典藉裡,因其疼痛來得快如一陣風,故由此命名。古代又稱「痛痹」,明朝虞摶所著醫學正傳云:「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
二. 介紹:
痛風(Gout; 學名:metabolic arthritis)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女性一般在50歲之前不會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由於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裡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趾關節(這種情況稱為podagra),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的關節。
三. 流行病學:
說起「痛風」,在早年被民眾視為是「富貴病」,主要是因為它最容易出現在常吃大魚大肉的貴族或有錢人身上,也就是說對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言,根本是一種終身不可能罹患的疾病,就台灣地區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很少有痛風的病例發生。
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地區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大幅起飛,民眾的生活水準自然改善不少,優裕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與毫無節制,使得昔日被稱「富貴病」、「帝王病」的痛風,有不斷增加、逐漸普遍化的趨勢。目前痛風在台灣地區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的疾病,不但人數越來越多,發病年齡也越來越下降,據資料顯示最年輕的患者只有九歲,值得警惕;也因此現在痛風已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搖身一變為應酬族、酒仙、肥胖人士常見的健康問題。
四. 引起的症狀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主因。研究指出在男性身上,血尿酸濃度愈高者,出現痛風症狀的機會愈高,血尿酸濃度超過每公合9毫克者,4.9%會出現痛風。近年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痛風與飲酒(尤其是啤酒)、過量的肉類海產(尤其是內臟及帶殼海鮮)攝取有關,近來的研究指出高糖(如碳酸飲料及果糖)會導致痛風。另一方面,維生素C,咖啡和奶製品則可能對阻止痛風的發生有所幫助。
酒精引發痛風的原因是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得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症。一些食品經過代謝後,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此外,劇烈運動、肥胖及壓力亦會導致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五.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包括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臟病變和尿路結石。臨床上可分幾個階段如無症狀症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中間緩解期和慢性痛風。
1.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但無臨床症狀。此種狀態以後易引起急性痛風或尿路結石,且尿酸值愈高者愈易引起,但少數人則可能終生無症狀。在門診常可見病人把一切的關節或軟組織症狀,歸咎於尿酸過高,事實上有不少病人其尿酸過高是屬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風:是因沉積的尿酸鹽被白血球吞噬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易侵犯中年男性和停經後的婦女,早期時下肢關節較易受侵犯(少數病人則可能先侵犯上肢的關節),且愈周邊的關節愈易受侵犯。發病初期以侵犯單一關節為主,多以在第一蹠趾間關節(腳的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以後則可能有數個關節受侵犯。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疼痛,此時任何輕微的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痛風大多侵犯大腳趾關節,其他如足背、踝、膝、腕關節都可能發生。
關節炎常在夜間發生且症狀產生極為快速,病人常在睡夢中被痛醒。急性痛風可能由於外傷、酒精、藥物、外科手術或急性內科疾病而誘發。這種突然的發作在數天到數周後即消失,但一年會發生數次,不過也有時候幾年才發生一次。
3. 中間緩解期:指二次急性痛風中間之無症狀期間,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風發作之間隔時間差異頗大,可長達十餘年亦可短至數個月,但往後之無症狀期可能愈來愈短。
4. 慢性痛風:痛風者未經適當治療可能會變成慢性痛風,此時病人除有慢性關節疼痛外,亦常有痛風石沉積於關節內或軟組織。由於關節受破壞和慢性發炎反應常導致關節變形。 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因為尿酸鹽的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的凸起,稱作痛風石。痛風石沉積在關節會造成痛風關節炎,導致關節變形。若沉積在腎臟亦會影響腎臟功能。
5. 痛風性腎病變:尿酸鹽可能因沉積於腎臟而引起腎臟病變。痛風病人亦可能是因年齡增加、高血壓、尿路結石、腎盂炎等其他因素引起腎臟病變。
6. 尿路結石:痛風病人常發生尿路結石,且其機會隨著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而增多。
7. 其他相關疾病:痛風病人常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硬化和高脂血症。
六. 結語:
40歲以上者應定期健康檢查,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預防痛風。若患上高尿酸血症,除了在醫師指示下服用降尿酸藥物,將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外,亦必須從生活與飲食杜絕一切痛風的誘因。減少進食動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內臟類、非素食的高湯,植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則不必擔心),也需避免飲用過量酒精飲料,尤其是啤酒是痛風患者的禁忌。以長期來說更有效的飲食是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的飲食(低飽和脂肪、低鈉、低升糖指數、低精緻糖、蛋白質不要過多或過少,腎功能損失已經到一定程度的患者鉀及磷也不能過多),這樣也容易維持理想體重,減少肥胖問題。切勿暴飲暴食(包括盡可能的經常飲水、不要到口渴才喝水、用少量多次的飲水來達到充足的飲水)、飢餓過度,運動不足及激烈運動也會增加痛風風險。
若痛風已經發作,則須立即檢測尿酸濃度、腎功能、血壓血糖及接受治療,並開始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第一次痛風是要開始預防這些疾病的信號),以免引起心肌梗塞、腦栓塞和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
https://www.scmh.org.tw/dept/lab/show/Preview/page-137.html
股四頭肌肌腱炎原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覺得自己真是勞碌命 還是需要上班才有一些靈感阿
這些是發生在一個7小時 兩個診時間的診間故事
1。長短腳的故事
30歲女生 來看膝蓋痛 摸了骨盆是歪的 她說物理治療有訓練過 曾有脊椎側彎
我看聽應該是長短腳 看看足弓果然不對稱
幫她量果然兩腳不一樣長R腳>L腳 差1.5公分(深呼吸)
地基不平 上面膝蓋脊椎當然東倒又西歪
鞋墊建議穿 兩腳都要穿
2。小朋友脊椎很側彎的故事
11歲兒童 肉眼可見Cobb 大約30度脊椎側彎
大於20度即需要作背架+運動+每3個月追蹤X光
3。坐骨神經痛 鼠蹊痛其實是 腰椎韌帶的故事
50歲女性屁股痛 坐骨神經痛 鼠蹊部疼痛多年 外面X光照過髖關節軟骨厚度ok---太好了我不用再照~ 理學檢查觸診檢查後 其實是腰椎退化 小面關節疼痛 髂腰韌帶疼痛===>當日安排HAPRP注射腰椎 超音波增生注射後髖關節囊7公分深
患者表示“超級酸”
4。人很好的患者都做最好的HAPRP治療男
40歲愛跑步打高爾夫球男生 腰痛像閃電一樣痛到腳底 上次打過HAPRP不錯好了半年 這次又像上次一樣。===>HAPRP 注射髂腰韌帶 薦髂韌帶時同樣有閃電狀疼痛
症狀重現化,所以應該會好~
對他的印象是都 超阿沙力都說我打上次那個效果很好的就對了(進階PRP)
5。外面名醫診斷過的年輕籃球員-股四頭肌肌腱炎
37歲男生 膝蓋痛看過台北知名骨科醫院 X光照過表示看不出所以然 喜歡打籃球爬山 敝小弟聽到外面名醫診斷過所以特別謹慎診斷。患者表示跳躍痛 爬上坡痛。超音波:檢查出股四頭肌肌腱炎(小洞),但很小。觸壓疼痛確認點一樣。NKT肌力測試確認疼痛點一樣。確診股四頭肌腱炎,鬆了一口氣。
建議震波治療效果好。
患者表示前面幾位醫師沒人認真看,囧nz
37歲 跟我一樣 表示年輕:人老心不老!?
6。點滴阿罵 斑變淡
一位阿罵來打點滴後,表示斑變白了,酸痛沒特別感覺 囧。
7。夾脛症的高帥嘎米跑步教練
一位好朋友是Garmin的跑步教練,又帥又高又潮😍😍😍
給我看快兩年了,從一開始的夾脛症到疲勞性骨折的邊緣到現在兩年了從來沒好過XD 最近超音波看脛骨旁血流還越來越嚴重XD
我問他你到底一個月跑多少 他表示已經跑很少了 一個月100k
所以表示:夾脛症真的不能跑 跑了就不會好……
我終於建議他去買一些營養品吃…
VitD 10000IU
Ca 1g
魚油2g
每日早上吃。D+鈣補骨頭 魚油補軟組織
以前都不太建議的原因是:建議了也不會吃阿XD看來是我功力不足
8。不太會痛的夾脛症女跑者 是樓上教練的學生
晚上,上述教練的女學生跑者來了,也是夾脛症…休息一個半月了…超音波下還沒好。建議續休,但他表示有偷跑一點。我判斷她是不太會疼痛的人,表示會痛時通常都很嚴重了……QQ
他問:可以跑嗎?
我問他:可以不跑嗎?
相視而笑🤣🤣🤣
建議同上的營養品,問他的教練買那些我下午講過了…
請洽您的跑步教練😂
10。住國外 腳踝關節炎的女生
長住德國的女生,是腳踝痛許久,還有許多喀喀聲。腳踝韌帶有斷過。
X光:沒什麼是 超音波:韌帶全斷 關節內黑黑…臨床判斷踝關節炎…
建議治療:不打針的話-雷射or震波
打針建議PRP
其實應該還是PRP打針比較好一點,私心這樣想
11。還好免疫系統沒問題的 跑者膝弟弟
13歲超高的跑者膝的弟弟打籃球後常常膝蓋痛,看遍中醫骨科都沒結論?後來死馬當活馬醫打玻尿酸好了許多…!
但最近每次打完玻尿酸增生就會好一下但又痛。目前打了5次左右。而且腳踝也痛懷疑踝關節炎。掐指一算四個大關節痛很奇怪,懷疑風濕免疫問題…!?!?
抽完血看完大概不是,又回到老路注射玻尿酸,但這次有建議PRP可能比較持久
=====
診間真是一狗票的故事內容,還有一些沒力氣打出來,只好塵封在時光中了。
看有沒有出版社編輯有興趣來寫故事啊……覺得都挺有趣精彩的說……tag你身邊出版社編輯朋友吧!
股四頭肌肌腱炎原因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庭醫學】~ 肌肉痠痛
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一整天的登山活動,仍可能造成肌肉痠痛,更何況是長天數的行程;所以要減少及預防登山時的肌肉痠痛,以避免影響後面的行程,就是很重要的課題了。
一般而言,肌肉痠痛又可以分為兩種來討論:
A. 急性肌肉痠痛
多數出現在運動當下或剛結束時,產生的原因多為高強度的運動所造成的乳酸堆積,若強度超過肌肉負荷,還可能合併抽筋等症狀。處理的方法也很單純,就是「降低運動強度」,例如:爬山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走慢一點、背輕一點,當下的症狀就可以緩解。但如果出現抽筋的情況,就要配合拉筋及放鬆肌肉的處置。
然而,要避免之後再出現急性肌肉痠痛的情況,就要從平常的訓練做起,特別是肌力及肌耐力的練習,當肌肉更強健,產生急性肌肉痠痛的比例就會下降,即便出現,也能很快緩解。
B. 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
這就是山友口中常提到的「鐵腿」。
一般出現在活動結束後的12-24小時左右,持續3-5天不等,嚴重一點,可能會到一週。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肌肉纖維的細微創傷(micro-trauma)」,身體為了加速修復,使得週遭組織產生發炎反應所致。
研究中指出,肌肉在執行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後,最容易造成DOMS。
先題外話談一下肌肉的三種收縮模式:
向心收縮(Concentric Contraction):肌肉縮短,目的是「產生力量」,例如:抬起大腿。
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用力但長度不變,就是撐住不動的動作,目的在「維持力量」。
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肌肉用力但被拉長,主要目的在「控制力量」,例如:下山時股四頭肌的動作,要HOLD住大腿,又要伸長找到適當踩點。
了解原理之後,我們來討論一下要如何預防DOMS:
1. 按摩(Massage)
在一篇2017年的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發現,在激烈的鍛煉後,於24、48,或72小時接受按摩的受試者,較沒有接受按摩的受試者,疼痛不適的情況有顯著改善。其中又以運動後48小時,進行按摩的效果最好。
在山下,如果你是沒朋友幫忙按摩,或是想省點錢的,也可用泡棉滾筒協助放鬆肌筋膜,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如果你在山上,也可以拿出你的圓柱型水壺當成滾筒使用,或是使用登山杖有泡棉包覆的部位,像桿麵棍一樣,來放鬆你一天緊繃的肌群。
※ 文獻出處:
Guo, Jianmin, et al. "Massage alleviates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after strenuous exerci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8 (2017): 747.
2. 冷水浸泡(Cold Water Immersion)
其實這是一個運動界常用來恢復肌肉疲勞的方法,在2016年還有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的文章,得到一個很好記的結論,我稱它是「11-15法則」。
「浸泡的水溫為11~15 °C ,時長為11~15分鐘,效果最好。」
所以每次爬山快結束,只要有高山溪流可泡,為了隔天不要太累,都會下水泡一泡。
最後加註警語,如果你有心血管或其他慢性疾病,突然泡到冷水中可能造成血管收縮、血壓急遽波動等問題,還是要小心。
※ 文獻出處:
Machado, Aryane Flauzino, et al. "Can water temperature and immersion time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cold water immersion on muscle sore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ports Medicine 46.4 (2016): 503-514.
3. 使用壓力服裝(Compression clothing)
這相關的研究超多,以目前看到的實驗資料,這些壓力性服飾,可以讓運動後的恢復期比較舒服,但不能提升運動表現。
(所以你如果只是想變強,那就好好練,不會因為一件衣服就提升攻擊力⋯⋯如果是想減少運動後的痠痛不適,那就可以考慮投資。)
〖小結〗
在追求突破時,難免會有些痠痛的情況;要注意事前的預防以及事後的舒緩,避免因為累積的疲勞,造成穩定度不佳,進而產生運動傷害。
當肌肉痠痛的情況,經過休息及其他主動式復原的方法,仍超過7天未緩解,則建議就醫評估,是否有其他軟組織的傷害,例如:韌帶/肌腱的拉傷或撕裂傷。
祝大家登山不鐵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