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統計學最小樣本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統計學最小樣本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統計學最小樣本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統計學最小樣本數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7萬的網紅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早上NBA西區冠軍戰,鳳凰城太陽隊明星後衛保羅(Chris Paul,CP3)猛砍41分,三分球投八中七,8助攻零失誤,4籃板,終結了老東家快艇,生涯第一次有機會挑戰總冠軍。 已經36歲的老將,生涯11度入選全明星賽、10次獲選年度最佳陣容,個人榮譽無數,在NBA打滾了16年後,終於首度打進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用民調判別民意走向,才能有正確的選舉方式。從科學角度,探究民意,才能夠掌握民意。 藍營每次都無法掌握民意,甚至還使出過蓋牌通通都不信的大家閉上眼相信我之術,最後不但大敗,而且還敗得比民調還慘。組頭都比政治人物相信科學呢! 請大家仔細思考吧。 民調以一個社會科學來講 它的科學性在哪裡 為什麼現...

  • 統計學最小樣本數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1 20:24:24
    有 1,984 人按讚

    今天早上NBA西區冠軍戰,鳳凰城太陽隊明星後衛保羅(Chris Paul,CP3)猛砍41分,三分球投八中七,8助攻零失誤,4籃板,終結了老東家快艇,生涯第一次有機會挑戰總冠軍。

    已經36歲的老將,生涯11度入選全明星賽、10次獲選年度最佳陣容,個人榮譽無數,在NBA打滾了16年後,終於首度打進總冠軍賽。

    在前一輪結束時傳出噩耗,CP3雖然在二月打過兩劑輝瑞/BNT疫苗,卻還是確診新冠。

    所幸他是無症狀感染者,打了疫苗後即使再感染病毒量較低,帶病毒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才能很快就上場。

    保羅在24小時內採檢兩次,且都為陰性後趕上了西區冠軍賽第三場,僅被隔離了8天。

    恭喜CP3!希望能一舉奪冠!

  • 統計學最小樣本數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21:20:13
    有 513 人按讚

    手機上網不夠穩定,用來直播是不可靠的,好吧,放棄
    只好等網路搞好再直播啦!現在來發文。
    錄好的影片我會上傳給大家看!抱歉啦!

    #英國MHRA公布牛津疫苗評估報告
    #下這樣結論的樣本數太少了….

    英國MHRA在12月30日宣布批准了牛津疫苗的緊急授權使用後,在1月5日公布了他們詳細的評估報告。讓我們來看看吧。

    1.此份的資料出自正在進行中的四個臨床試驗。四個臨床試驗都已經完成收案,在追蹤的階段(除了COV002還有兒童的族群還沒收案完成)。所有臨床試驗原本都預計只給一劑,後來在2020年6月根據免疫生成的結果,更改計劃書成為施打兩劑。追加劑量原則是隔28天給予,但因為是後來追加,所以追加第二劑的時間差非常多。

    2.有效性資料是取自2020年11月4日之前,從英國的第二期/第三期臨床試驗(COV002),還有巴西的第三期臨床試驗(COV003)共11636人來分析(和在Lancet公布的一模一樣)。安全性則是從英國,巴西和南非執行的四個臨床試驗超過兩萬人的資料來分析。COV001和COV005這兩個臨床試驗因為各自僅有少於5例新冠確診,因此這次沒有納入分析(各自僅有1例和2例,都在對照組)。

    3.施打時間,可以看到兩劑小於六週施打僅佔29.3%,6~8週佔9.8%,9~11週佔24.9%,大於12週則佔了36%。分布的非常散。

    4.第2劑間隔12週打,反而抗體升的高。但要注意,半劑量組幾乎都是在相隔9週之後施打,僅有3個人是相隔小於6週施打的。而比較半劑量組打第二劑後28天的抗體,兩劑相隔大於12週的抗體效價比相隔9~11週高很多。這在全劑量組也有看到。

    5.保護力大概在注射第一劑後第21天顯現效果,且至少可以維持12週。(之後未知,因為就打了第二劑了!)

    6.保護力的資料這之前已經公布過了,其實審查的資料和投稿的資料是一樣的。就是兩者合在一起的資料(共11636人),保護力是70.42%(95% CI 54·84–80·63)。
    標準劑量組:4440人中有27人(0.6%)得新冠,相對於對照組4455人中有71人(1.6%)得新冠,保護力僅有62.1%(95.84% CI 39·96–76·08)。
    低劑量組:1367人中有3人(0.2%)得新冠,相對於對照組1374人中有30人(2.2%)得新冠,保護力可達90.05%(95.84% CI 65·84–97·10)。

    7.在打完第一劑22天後,追蹤到第12週打第二劑之前,估計保護力是73%。

    8.記者會中專家表示在一群受試者兩劑間隔約12週施打,這樣的保護效力可以升高到80%,文中有這一段描述。
    隔8~11週施打,保護力72.85%, 95% CI (43.45 to 86.97)
    隔>11週施打,保護力81.9%, 95% CI (59.93 to 91.90)
    他們也有去作相隔更長施打時間的亞組分析,可以到大概80%的有效性。但因為人數不多,所以95%信賴區間很廣。

    04b解讀:
    1.首先我必須說,這個研究要作出分析很困難。這綜合了四個收案條件各自不太相同的臨床試驗,其中劑量不同,施打第二劑間隔不同,等於讓臨床試驗又多了好多組別,這讓整個臨床試驗難以得出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的結果。

    2.為何需要作人數很多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就是因為在科學上希望能得到比較確切的結果。我們不可能對全體人類執行臨床試驗,因此選擇可以代表母群體的一群人,在這群人身上看到疫苗有沒有效,如果執行人數越多,科學家當然越有信心所觀察到的數據是真實而不是靠機率才出現的。所謂的95%信賴區間,就是我們有95%的信心你再重複作一次這樣的臨床試驗,數字會落在這個區間之內。

    牛津疫苗施打間隔相隔8~11週還有大於12週的人,僅有3537人。僅從3537人這樣的人數就做出這麼重大的結論,說可以相隔12週再施打第二劑,且效果比較好,我個人會覺得有點擔心。
    來作個對比吧!
    莫德納疫苗施打15210人(另外還有對照組),保護力94.1%(95% CI, 89.3 to 96.8%)
    輝瑞/BNT疫苗施打21720人(另外還有對照組),保護力 95% (95% CI, 90.3 to 97.6%)
    莫德納和輝瑞各自是三萬人和四萬人的大型臨床試驗,且受試者注射劑量都一樣,因此可以獲得如此確切的結果。但英國牛津MHRA建議可以間隔長達12週施打的科學證據,其95%信賴區間落在59.93到91.90之間。這科學證據實在還不夠確切。

    3.而半劑量組和全劑量組大概各半,別忘了半劑量組都是18~55歲,所以這其實也很難釐清是不是因為年齡造成的影響讓這群人的效果看起來較好。

    4.有些專家擔心如果讓只施打一劑沒有完整免疫力的民眾面對病毒,是否會加速病毒學會如何對抗這個疫苗?特別是,英國首批施打的是最年長最脆弱的族群。

    5.牛津疫苗在南非也有收案。是不是可以合理的猜測南非變種病毒應該對疫苗還是有效的,不然他們應該會發現疫苗組一堆人染疫才對?

    6.總之,我認為牛津疫苗該如何使用可能還得看美國執行的部分。不過美國執行的是間隔四週施打。這該怎麼辦呢....要不要修改?理論上最好應該是分4週組和12週組來進行啦。

  • 統計學最小樣本數 在 主播竹幼婷的芬蘭芬分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14 01:29:23
    有 49 人按讚

    2020年第一季,瘟疫陰影壟罩全球、中國復工緩慢連帶多家台廠表現受創,政府治理從嚴,總體人數控管在50人以內,被全球譽為防疫模範生,然而,從嚴的表現也反映在民眾心理層面,除了口罩國家徵用,民眾視其為稀缺物資的恐慌,連帶觀光、服務業受到巨大打擊,人心惶惶,不敢出門、不敢消費。

    「人數在其次,總體國家治理穩定才是要務」一名不願具名的醫生說,原本被戲稱「佛系防疫」的新加坡感染人數一個月爆增,到現在控制得當,經濟活動已恢復穩定。台灣政府防疫措施從嚴處置,但總體實施辦法卻值得省思,口罩國家徵用即是最好案例,輿論稱台灣布局很快,但醫界、業界、學界皆認為,在不需要布局及徵用時即貿然干預口罩市場,未來反彈,例如經濟不振、口罩供過於求、賤價等情況將出現。

    病情甚少 經濟衝擊大過疫情

    醫界人士則普遍認為(COVID-19)是還算溫和的病毒,孔繁錦醫生更和政府對著幹,說30天內證明政府是錯的「口罩應該管控,但要低調運作」。也有感染科醫師黃瑽寧撰文研究該病毒,認為感染力雖強,但多數是輕症。新加坡與澳門默默地從疫情中抽離,將經濟衝擊控制在最小,而布局超前的台灣,疫情控制得當,但經濟受災連連,知名飯店包括六福客棧、台中亞緻紛紛熄燈,高雄漢來、礁溪溫泉飯店或放無薪假,或者部份關閉、提早閉關因應。

    前立法委員沈富雄則從一開始就追蹤、研究(COVID-19),一開始就點出政府口罩政策徵收過早的失誤,後又對病毒的傳播進行觀察,後他以二戰電影1917來形容,他說這次防疫就像英軍對上德軍,大敵當前嚴陣以待,整個後方(國家、社會)不平靜,但其實戰場裡沒發生什麼事。當然,沈富雄肯定衛福部長陳時中作為防疫指揮官的魄力,但痛批執政者分寸拿捏不當,會重挫台灣經濟。

    沈富雄認為口罩政策被宣傳太過,也認為民眾對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太過恐慌,台大醫科又擁有藥學博士身份的沈富雄說,這隻新型病毒截至目前為止還算溫和。他強調(COVID-19)在台灣普遍被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都是錯誤的名稱、亂翻譯。沈醫師說:「國際上稱它冠狀病毒(COVID-19)由代表冠狀(corona virus)冠狀(corona)、病毒(virus)、疾病(disease)叫做冠狀病毒(註:19為2019),沒有症、沒有病,沒有肺炎(pneumonia)這節」,可是「我們現在一講,就是『武漢肺炎』」會讓大家很害怕。

    分母不對 疫情掌握難以精確

    所以到底這個病「有肺炎才算?沒有肺炎也算?我覺得用肺炎來判斷是不對的。那,是重症才算呢?重症而沒有肺炎算不算?重症有肺炎才算?重症沒有肺炎算不算?如果不是重症算不算,如果是輕症算不算?如果沒有症算不算?」沈富雄說「我不是咬文嚼字,這每一個問題都嚴重影響到感染率、重病率、死亡率。」

    就像台灣第一起死亡案例即被以一般肺炎收治在負壓隔離病房,一直到後來台灣改變篩檢方式才回頭找到他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然而,據防疫指揮中心追蹤感染源的浙江台商已經痊癒且成陰性,事後驗出該台商有抗體,然而台灣並未把浙江台商算在我們確診案例當中。同樣,全球各國驗新冠病毒(COVID-19)的方法和標準都不同,所以全球對這隻新型病毒的未知就很大,確診為陽性的分母就不正確。

    武漢特例 全球無法比照

    因此,沈富雄認為新冠病毒感染的分母嚴重低估了,低估一倍絕對不為過。且就統計學來講,武漢、義大利、伊朗不能納入統計。目前民眾是害怕武漢案例,但是沈富雄說:「武漢很不一樣,一下子病人太多,醫療體系不夠,從輕症轉成重症的很多,一向有病年紀大、慢性病的人、也得到這個病得可能性遠比其他省份其他國家來的大,所以死的多。」

    「我們醫科七年教育裡,要學公共衛生,有統計學、流行病學。」談死亡率低時,「中國那邊越牆過來我臉書罵我,說我們台灣三十幾個人死了一個,死亡率百分之三點三,比我們(中國)還差!」沈富雄說這人「統計學沒學好。」「如果一邊樣本數是上萬、一邊樣本數是三十,兩邊樣本數不能比較。」台灣是被武漢疫情嚇壞了。

    這次疫情,沈富雄覺得官員和學者都寧可講過頭,引發社會不必要的恐慌。就醫學面來看,沈醫師觀察「要讓這隻病毒傳遞成功要有四個條件,一、是密閉或是半密閉的空間。家庭裡頭、教堂裡頭,二、兩個人距離不能太遠,第三這兩人口沫傳遞沒戴口罩,四、談話或吃飯的時間夠長。目前台灣的案例都符合這四個條件,若要說民眾只是在路上擦身而過,或是在捷運上,我在這頭而有人在那頭,這個可能性不大。」

    宣傳過度 恐慌將重創經濟

    「我覺得這個新品種病毒對我們人類來講不是很兇惡的一個,」沈醫師觀察「原因是重症率很低,就算得到多數人是輕症,流鼻涕阿、打噴嚏阿,這纇,甚至多數的人沒有覺得他有病根本沒去看」

    而從政治面來談,沈富雄說:「蘇貞昌帶領的行政院團素來雷厲風行」,「能做事的政府就是讓老百姓放心」,但是「講過頭,收不回去了」、「他沒有辦法說我說過頭了,他就是繼續堅持這個。」沈富雄說,「你不能否認現在成績漂亮,政府民調很高,當然是很高興,不需要改變口徑、數目漂亮。但有沒有後遺症?」

    「有」,沈富雄說,「社會存在莫名恐慌,大家都害怕,人心惶惶、草木皆兵。」「恐慌的結果是百業蕭條,那百業蕭條的表現就是消費,不是很必要的消費能省就省,不坐飛機、不看電影。消費是GDP裡很重要的一端,四大項目之一,當消費下降,經濟成績會不好。」

    疫情不大 盼百姓平常面對

    沈富雄說:「很多小型企業的現金流就是靠大家來消費,那現金流會斷流。尤其大陸工廠沒有辦法復工,零件沒辦法生產,產業就鍛鍊了。大家沒有感覺,舉例,化妝品的瓶瓶罐罐,面霜沒有罐子裝。夾娃娃的裡面的獎品百分之九十五是大陸做的,再過幾個星期可能獎品供應會有問題,這就是斷鏈嘛。」

    沈富雄強調:「我認為一個好的政府、好的治理能力的不能這樣,要『拿捏得體』是我們人民對有能政府的要求。」現在行政院團隊一樣,寧可說的過,醫界一樣。「我不曉得有多少人想法跟我一樣,但如果是因為不敢惹事,那正義之士也太少了。」

    標普、渣打看台灣今年GDP保2無望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受到武漢肺炎影響有多大,雖然主計總處與台經院皆認為台灣今年保2無虞,但國外信評機構標普全球評級卻悲觀喊出,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僅1.9%,開出「不保2」的第一槍,並點名製造業、智慧型手機、汽車、航空與貨運,是疫情蔓延下的5大慘業。

    無獨有偶,近期渣打集團發布報告,台灣今年GDP更首度遭下修,由2.2%調整為1.9%。渣打指出,一旦疫情獲得控制,成長動能才能恢復,並在第2、3季展現V型復甦力道。(廖珪如/台北報導)


    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 統計學最小樣本數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19 07:30:45

    用民調判別民意走向,才能有正確的選舉方式。從科學角度,探究民意,才能夠掌握民意。

    藍營每次都無法掌握民意,甚至還使出過蓋牌通通都不信的大家閉上眼相信我之術,最後不但大敗,而且還敗得比民調還慘。組頭都比政治人物相信科學呢!

    請大家仔細思考吧。


    民調以一個社會科學來講
    它的科學性在哪裡
    為什麼現在我們會說
    民進黨現在執政幾乎完全看民調來做事
    當初你是怎麼樣接觸民調
    民調 因為我念政治系
    那我是1975年念政治系
    正好是美國行為主義的革命
    民調其實就是
    可以這麼講就是近百年社會及行為科學的結晶
    因為我當時在念大學的階段
    正好接觸到這一個行為主義革命
    我非常投入到這個裡面
    因為一般對政治學的了解都是傳統政治學 對啊
    我們講的政治學是科學政治學
    也就是說是政治科學
    Political science
    就量化的研究方面最出名的那當然就是
    我們講說政治態度與行為的研究
    以前我們不叫民調
    民調比較像說是市調啊民調這些東西
    不過無論如何
    我講比較簡單一點
    民調作為一個科學它的根據是在於說
    它有嚴謹的統計學的基礎
    然後有嚴謹的社會科學研究法的這些測量方法
    那麼結合起來
    然後再加上這個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人類學等等等等
    這些所謂其實是一個科技整合的東西
    民調作為一個目前這個
    了解一般社會大眾的政治態度和行為
    做一個科學工具來講那是非常成熟的
    董事長我可不可以問一下
    因為你知道我們學電機的時候
    物理有一個叫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行為科學呢在調查方面
    有沒有類似這樣狀況
    因為我先講我見過很多很惡質的民調方法
    他根本沒做民調
    他就是打給你
    我告訴你喔 這個我們今天要做個民調
    但我告訴你朱學恒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人渣
    請問你支不支持人渣來選立委
    像這樣子的干擾行為
    在民意調查裡面
    這個董事長是專家你要怎麼去隔離
    isolate這一類的變數
    而不會導致民調變成是誰做就可以操縱
    我題目設計就可以操作 這要怎麼辦呢
    我跟你講這很簡單
    如果是蓄意要做假民調
    那種就沒有什麼科學的可談
    它不是科學 不是科學
    所以假民調或劣質民調是很多的到處都是
    如果你要講說憑什麼我要講我們這個是真正的民調
    民調的過程裡面也會碰到很多
    有些人故意惡作不表示真實態度
    對不對 對
    可是我用一個簡單的理論講
    你可能也聽過大數法則
    所謂的大數法則簡單講就是說
    當你的樣本足夠大的時候
    你的樣本所得到的一些估計值
    比如說平均數
    它會跟跟母體平均數會幾乎完全一致
    那如果你的樣本夠大怎麼樣叫夠大呢
    以目前來講其實100個樣本都相當大
    100個就夠大啦
    那我們都要求1000個以上的樣本數
    比方說在我們說在百分之九十五信心水準的情況底下
    我們希望因為任何調查都會有誤差
    我們希望你這個誤差不會太大就正負三
    在正負三的這樣的一個誤差範圍之內
    我們是可以接受
    那樣本那隱含的說樣本會多大呢
    就是1068
    1068個隨機取樣的樣本得到的
    那它的估計母體的這個誤差
    我們大概就是正負三
    我的意思就是說
    談民調的精準度要先撇開所謂假民調
    假民調沒辦法去談
    就完全沒辦法就跟玄學一樣
    他是故意做假民調根本沒做民調對不對
    沒有做民調宣稱做假民調然後還有數字
    那他絕對不會把他的樣本拿出來給你看
    那但是正規的民調
    一定是經由這樣的一個非常嚴謹的程序
    得到的一個就是抽樣完之後他還會訪談
    訪談之後呢所得到的一個結果
    你知道我從小到大
    其實對政治不是那麼感興趣
    我最近幾年才開始注意政治因為工作的關係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民進黨才把
    民意調查或是數據化的政治科學
    當成那麼重要的一個施政依據
    而不相信自己能夠聆聽民眾的聲音
    那這個事情我覺得最近很嚴重
    就民調不跌
    他根本不在乎你在那邊靠北什麼東西
    他認為都假的
    這個狀況演變我覺得可能跟您當年的民進黨也不一樣
    這個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我倒是可以提供你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跟經驗
    理論是什麼
    有一位非常...叫??一個德國人
    他曾經講過一個好的政治人物
    他必須具備一種能力
    就是說能夠預期民意反應的能力
    能夠預期民意反應的能力
    不但是專制的君主也好或者是這個
    民主國家的元首總統也好
    都應該具有這種能力
    因為這樣才能夠知道民心知道民意
    民心之所向
    但是這個
    民調其實是可以補足這些政治人物的不足
    因為天縱英明的這種政治領袖很少見
    一般的這種很平庸的這些政治人物要怎麼樣去了解
    影響民意在哪裡
    你比方說好了 美國這麼大一個國家
    美國總統怎麼了解美國選民的意向是什麼
    當然是民調
    除了民調還有什麼
    那民調就是一定要很精準的民調
    所以美國歷屆總統沒有一個不重視民調
    所以重視民調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在台灣才很奇怪
    台灣在批什麼民調治國
    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這是一個威權心態很重的
    或者是對民調不了解的人講出來的話
    你當然講說這個市井小民
    比方說菜市場 夜市啦
    那是輿情應該去搜集應該去了解
    但民調跟這個輿情沒有互相排斥 沒有互斥
    民進黨對於民調的態度
    特別是過去 我講過去這5年好了
    我覺得是跟過去是不一樣的
    跟更長遠的過去是不一樣的
    小英當政之後我有一個感覺
    民調高她就很高興 民調低她就怪民調
    我最後簡單的問一個問題
    以游盈隆老師過去5年的民調的經驗
    你覺得2022年民進黨好不好選
    當然不好選
    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
    是一個很敏感的指標很好的指標
    在測量政黨的社會支持
    現在是最低的時候
    民進黨次低的時候是在2018年的11月12月的時候
    那時候就是慘敗的時候
    慘敗的時候就是23
    現在選戰都還沒開始你就已經22點幾了
    怎麼可能好 不可能好
    所以你現在要收拾殘局嘛
    民進黨政府要怎麼樣收拾殘局來避免2022全軍覆沒
    或者是2022能夠勉強維持目前兩都四縣市的局面
    可不可能不知道
    那顯然是一場苦戰

    直播日期:游盈隆6/30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DJ45oODC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