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捲全球的憂鬱症—心理健康該被重視》
本文編輯|鄭凱薰
本文校正|王劭翔
❙ 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預測2020年有三大疾病需重視,依序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愛滋病。憂鬱症不是「想太多、抗壓低、強說愁」,更不是「不知足」,它是一個生理疾病,患者會有長期情緒低落、提不起...
《席捲全球的憂鬱症—心理健康該被重視》
本文編輯|鄭凱薰
本文校正|王劭翔
❙ 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預測2020年有三大疾病需重視,依序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愛滋病。憂鬱症不是「想太多、抗壓低、強說愁」,更不是「不知足」,它是一個生理疾病,患者會有長期情緒低落、提不起勁做事等症狀。
憂鬱症不僅對個人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其產生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同時,憂鬱症也是造成失能的疾病排行第一。
全球73億人口中約有3.5億的人得到憂鬱症。在台灣,預估有8.9%的民眾(約200萬人)有憂鬱症狀,但就醫的人數僅有五分之一。
在社會中「精神疾病」仍有許多人不理解、汙名化、避而不談。所謂「健康」,除了生理要健康,心理健康也同等重要。為了維護自己及他人的身心健康,這是每個人都該認識並關注的議題。
-
❙ 憂鬱症簡介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來自基因遺傳、生活壓力、個性、單胺假說。
從生理方面來看,它是一種由於腦內化學物質分泌失衡,進而導致各種身心症狀的疾病。但其實憂鬱症的產生沒有單一歸因,它是由生理、心理及社會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又因嚴重程度、形成原因等,分為:輕鬱、重鬱、產後憂鬱症、季節性憂鬱症等,在此暫不細說。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5定義憂鬱症的症狀為以下九點:
1.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很憂鬱。
2.對日常生活皆失去興趣。
3.體重減輕或體重上升。
4.失眠或過度睡眠。
5.精神運動激昂或遲滯。
6.疲勞或失去活力。
7.無價值感或過度的罪惡感。
8.思考力、注意力減退或容易猶豫不決。
9.反覆地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企圖自殺等情形。
以上的敘述是通常患者會有的狀況,持續兩周以上即須注意,但每位患者的症狀不盡相同。
-
❙ 憂鬱症與自殺
學者推測約有近九成的自殺者生前能被診斷出精神疾病,代表這件憾事發生的風險是可被預防、降低的。
躁鬱症的自殺率是精神疾病之冠,而憂鬱症患者有15%死於自殺。
自殺在台灣是十大死因第九位,在2006年後大致呈現下降趨勢。但是,自殺是15-24歲青年的第二大死因,並在2019時來到高峰。年輕生命正要開始,卻就此殞落對社會是很大的損失。
為了守住生命,政府、學校、人民應攜手合作塑造關懷、友善的環境,讓人們身心得有安放之地,避免憾事發生。
-
❙ 對親友的影響
家人、好友、照顧者可能會將注意力擺在患者身上,容易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相處時,情緒易隨著患者一起起伏,加上不知如何應對患者因生病而不同的情緒變化及異常行為,又視患者的康復為己任。因此,不小心就把自己也捲入憂鬱漩渦。為了避免這些情形發生,應增加民眾對憂鬱症的正確認知。
-
❙ 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由於憂鬱症會使患者容易疲憊、情緒低落、提不起勁,進而導致常請假、無法工作、生產力下降。憂鬱症在台灣造成的經濟成本一年為405億元,其中,因憂鬱症而無法工作造成的生產損失金額高達309億元,醫療照顧的成本約佔89億元。
-
❙ 台灣的現況 🇹🇼
台灣的憂鬱症治療目前面臨四大問題:就醫不足、治療不足、診斷不足、持續治療不足。首先,民眾對於憂鬱症的病識感不足,低估心理疾病的嚴重程度、不承認自己生病、害怕被人發現等原因,導致就醫不足,每年憂鬱症的就診人數約40萬左右,只佔台灣憂鬱症人口預估值的五分之一。
再者,憂鬱症或是其他精神疾病的病患經常跑遍其他各科,先被診出失眠或其他身體疾病,心理疾病則是最後才被發現,導致診斷不足。而即使確診後,因為未持續治療而降低痊癒機率,並導致各種復發及惡化的情況發生。
此外也有許多已就醫尋求幫助的病患得不到完善的幫助,如理想上憂鬱症患者可以合併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但是在目前全民健保非藥物治療的給付偏低,使得患者必須花高額才能獲得非藥物治療。
為了解決此問題,學校設有輔導室或諮商中心,縣市政府的衛生局有提供免費、較便宜的諮商資源(只是資源有限,諮商次數可能有些限制);線上有董氏基金會提供的「心情頻道聊天室」在每周五晚上8:00-9:30有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青少年和民眾可以上去分享自己的困難、聊聊天;緊急情況有1980的張老師及1995的生命線。
-
❙ 總結
「疾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理解及汙名化。」憂鬱症雖然對個人生活及社會產生極大影響,其早發以及易復發的特性更讓人戒慎恐懼。
然而這不代表我們該避而不談,我們更該透過了解,讓自己在自身或他人面臨憂鬱症時有更好的因應措施。同理其他精神疾病。台灣的心理健康的醫療、知識普及尚有改善的空間,需要你我共同重視,並努力去推動。
若自身碰到難以解決的情緒困擾持續兩周以上,請尋求專業協助,如心理諮商、精神科、輔導室協助。求助不代表你不行,反而表示你正在嘗試幫助自己呢!
產程遲滯健保給付 在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一次小孩要花40萬」是真的嗎? >
各位好
小弟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今天我在批踢踢有一篇很熱門的文章。
在討論生產要花多少錢。
為了方便不會使用批踢踢的好朋友們閱讀
我將文章再次節錄一次在我的粉專
-
以下簡化原發問者的各個項目
發問者提到許許多多的自費品項
琳琅滿目加一加要40多萬。
真的是這樣嗎?
每個項目又都真的有需要嗎?
-
依照原發問者的項目
我一一來向各位簡單說明:
-
Q1:百日咳混合疫苗,費用:2,000元
A:國健署確實建議產婦施打,金額約1500-2000左右。
-
Q2: LDR產房,
醫院:24小時內約3,600元~6,000元,24小時以上一天約8,000元。
A:
我認為沒什麼必要
LDR將待產、生產、產後集合在同一間房間
其實說真的,沒有任何醫療必要性
而且羊水跟血腥味揮之不去
反而造成產後無法好好休息
-
Q3:減痛分娩麻醉,1萬元。
A:推薦,強烈建議這個錢不要省
-
Q4:自費長效子宮收縮劑,2,000元~3,000元。
A:推薦,可有效降低產後大出血的發生率
強烈建議這個錢不要省。
-
Q5:產後止痛藥,1針700元~800元。
A:見仁見智吧,
真的經濟不寬裕
健保也有提供許多可以使用的止痛藥物
-
Q6:催生陰道塞劑,一條3,000元。
A:完全不需要,健保有給付相關的醫療藥物
-
Q7:剖腹產手術費,無適應症約5~6萬元。
A:完全不需要
無適應症不應看時剖腹
若有健保適應症,如產程過長、胎位不正、前置胎盤等等
健保有全額給付。
-
Q8:手術防沾黏醫材,12萬元~3萬5,000元之間。
A:防沾黏醫材
大約在1萬 - 3萬之間,
不同的防沾黏產品金額不同
確實建議剖腹產的產婦可以視情況擇一使用
-
Q9:手術後美容醫材,除疤凝膠一條約2,000元~3,000元;從產後用到傷口完全復原,以3個月~半年的恢復期計算,使用除疤凝膠約需1萬元~1萬8。
A:如果除疤凝膠從產後到半年
確實差不多要一萬元左右
但效果很看體質
有人什麼都不擦也沒疤痕
有人擦到崩潰也有疤痕
很難說值不值得
-
Q10:術後止痛藥:6,000元~1萬元。
A:若為剖腹產,確實建議使用。
自然產則不用。
跟減痛分娩應該是擇一就可以了
除非是產程遲滯或胎兒窘迫轉臨時剖腹的
-
Q11:促進傷口恢復藥物(表皮生長因子),1萬元。
A:完全沒必要
一般正常的產婦
傷口會有自然的癒合能力
除非特殊體質
或較嚴重的傷口
或嚴重的手術傷口癒合不良
才會需要使用
-
Q12:入院產包,2,000元。
A:差不多吧,尿布、奶粉、產褥墊總是需要的。
-
Q13:新生兒篩檢加超音波,5000元
A:新生兒篩檢可以做國家給付的
至於其他自費的篩檢
如果小孩子有異狀
會有健保可以給付檢查
小孩子完全正常
未必需要自費做超音波
畢竟產前都照過了
-
Q14:住院病房:醫院:兩人房一天約2,000元~3,000元。單人房一天約6,000元~9,000元。
住院餐點: 醫院:一天1000
A:差不多吧
健保(三人) 房就不用差額
月子餐自己準備的話也可以低廉一點
-
Q15:產後月子中心:每天7000,一個月的話21萬。
A:見仁見智
不方便多做評論
現在也有多種坐月子的方式可供選擇。
產後好好休養是真的需要
產後吃多一些營養、發奶的食物也是需要
但是否需要去月子中心就很難說了
-
原發問者提出說:生一個小孩要40萬。
嗯,
一般來說
應該是沒那麼多
而且很多產品
如手術前後需要的醫材
經常商業保險也有給付
所以金額也可以再更低一點。
-
以上
一點淺見
提供參考
-
“我絕對認同,生產是一個辛苦且危險的事。該花的錢要花,但實在不用花的錢,我是認為可以省下來買書給孩子讀。”
-
~威廉氏後人 李毅評醫師~
臉書蒐尋 : 威廉氏後人 李毅評醫師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網誌連結 : https://mrwilliams999.blogspot.tw
-
產程遲滯健保給付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等待」是親職的第一課❤️
【生產故事:沒關係,我等你】生命從一開始,就是一連串等待的過程,等待胎兒足月,等產兆,等陣痛,等陰道開指...偏偏現代人最匱乏的,就是時間,曾幾何時,生產也成了一連串趕趕趕的過程?
感謝 Meicy Huang分享第二胎「慢慢來」的生產經驗,生動盟也歡迎更多孕產婦投稿!無論在哪裡生產、給誰接生,是快是慢,都是獨一無二的生產故事。
----------------------------
生產醫院:振興醫院
產檢醫師:石光興
生產日期:今年2月初
老實說,因為上一胎學到的生產知識太充足,加上已有生產經驗,要應付宮縮陣痛都已經不是難事,只要靜靜挨過,撐過就好。
而若要說在生第二胎學到什麼,那就是助產士的一句話:「沒關係,我等你」
生命從一開始,就是一連串等待的過程,等待胎兒足月,等產兆,等陣痛,等陰道開指,等產婦自然的想用力。等待需要時間,偏偏現代人最匱乏的,就是時間。
記得當時躺在產檯上,裸露的下半身加上當天寒流,讓我雙腿不禁直發抖,助產士對著我先生說:「 生完後要給她吃維他命,她臉色好白。」 當時我也感覺到自己幾乎全無血色,氣喘吁吁。
「我休息一下......。」就這樣我躺在產檯上睡覺,因為覺得實在沒力了。
「沒關係,我等你,等你想要用力的時候再跟我們說。」
接著,就是一片安靜。
一旁的護士說起,一年半前,我另一個產檯上的過程。
「記得很清楚,因為我在裡面待了三小時啊!」護士怡珊說。
上一胎真的是血淋淋的經驗。在家陣痛了快24小時,半夜唉唉叫,四位助產士來幫我輪流按摩,其中還包括了台灣最強助產士,有「台灣溫柔生產之母」的郭老師。但無奈最後因羊水破了,加上不知道怎麼用力而送醫院。
到了醫院,眾護理師們為了我生不出來,拋下原本的行政工作,巡房工作,甚至該下班的時間,就等著我那在產道裡不斷進出,又不夠出來到產道出口的女兒。
從下午待到晚上又過了三小時。按照當時狀況,要是在榮總生產已經會被抓去剖腹了,因為產程遲滯,還可以申請健保給付。
然而,因為眾人有共識,願意靜靜等待,最終我自己宣告放棄,讓石醫師剪會陰,把小孩夾出來。
我清楚知道,自己實在是怕痛,加上信心不足,所以才沒有辦法完成居家生產。
這一胎我似乎不畏懼痛了,甚至連在哪裡生都無所謂,要叫我在安全島上生小孩也可以,倒也不是因為勇氣十足,而是懶得計畫,因為有過一次經驗了,就覺得反正隨看隨辦,連跟先生討論要怎麼生都沒有,去到振興醫院後,跟第一胎的助產士修芳打個招呼後,也不像第一胎一樣做了各種要求,記得當初還指定了生產音樂。(現在覺得自己還挺幽默的)
一切都順其自然,唯一充滿自信是,認為小孩會在38.5週當天來報到,結果當然不是像傻人想的日期。
第二胎的陣痛當天,最值得紀念的,倒不是陣痛變得不怎麼痛,而是跟不少產婦一樣,利用陣痛逼先生做平常絕對不會做的事--幫我煮一頓午餐。
明明已經陣痛了四小時,卻還堅持吃完午餐再去醫院(因為上一胎生產被餓到了...是餓不得的個性...) 先生說要買便當,我還不肯,說冰箱的菜那麼多,等生完回來都爛掉了。(是有多勤儉持家?) 一面教先生怎麼炒菜,一面應付陣痛。(教先生炒菜指令也異常清晰)
在炒鍋前的先生一度慌了手腳,直問我為何菜入鍋後會噴油 (因為有水啊白痴!)但這句內心話因為一個大陣痛而講不出口,我只能大喊:「隨便!有熟就好!」
好不容易煮了一菜一肉一鍋飯,因為宮縮接近三分鐘一次了,我也吃不太下,只能讓先生餵個幾口就去醫院。(結果青菜炒得還不錯哩!可見陣痛逼做菜的效果不錯。)
一去醫院就馬上被說產道全開,要趕緊進產房。我倆都嚇了一跳,要是再吃個下午茶,身邊就多了一個小嬰兒共餐了...
進產房後,馬上依照指示用力了幾次,「媽媽加油,小孩有前進一點點哦!很好!」助產士修芳鼓勵著。但我接著卻沒什麼力氣了,氣喘吁吁的躺在產檯上休息幾分鐘,聽一旁的護士聊起生第一胎的事。
覺得有些力氣後,就想趕快結束生產,決定把握住每一次的陣痛,用力將小孩擠出來。
一旦下定決心,連一旁的先生看了都驚呼連連,在反覆四五次的推進下,助產士說:「很好,寶寶的頭要出來了哦!」接著陣痛來時,她要我呼氣,不要用力,不久後,先生接住小孩,我也聽見了小孩宏亮的哭聲。
啊!這次成功渡過了!等了一年半突破的關卡。醫生在別處開刀,就我們和認識的護理師們一起完成生產工作。生完頓時覺得,這次真的挺順利的,小孩也配合得很好。
嬰兒一出生就一直哭,直到抱到我身上,聽到媽媽的聲音就安靜下來了。「我是馬麻,你好,乖乖哦!今天有寒流呢...」我對著剛出生的嬰兒說話,知道挑戰才剛要開始。
記得生產前那幾天,天氣異常的冷,網路上不少關心起街友的文章,有一篇說到北歐的社會福利制度,為的就是給失意的人有空間可以喘息,等到休息和恢復夠了,人自己就會走回原本的生活。這就是一種等待,是台灣社會都快遺忘的美好特質。也是急性子的我在育兒過程中最該學習的。
未來育兒過程中,我想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記得要有耐心的對待孩子,要學會等待,要記得助產士的溫柔,在自己痛得受不了的時候,快要過不去的時候,還有人願意告訴你「沒關係,慢慢來,我等你」。
希望有一天需要的時候,我也可以告訴孩子,「沒關係,媽媽等你,等你休息夠了,願意自己起來應付生命的痛楚,願意再次相信自己可以的時候。然後,在幾次的痛苦前進與退縮,新的生命,新的力量就會出生了。」
謹以此文謝謝振興醫院石醫師的護理人員,你們真的非常專業貼心。
產程遲滯健保給付 在 陳介文的財富234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UM-0Y7M9D
財富管理顧問 - 除外責任 part 8
------------------------------------
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還是有除外責任
這就是之前篇章所說的必要性
最常見的爭議案例就是懷孕的部分
包含到安胎、流產、分娩的自費項目
簡單的說,一切順其自然
保險的本質是保障風險
很少有買保險來獲利的啦~
------------------------------------
這篇就直接引用條款囉!
完整的條款請連結下方的示範條款
找到「除外責任」第十一條
六、懷孕、流產或分娩及其併發症。
但下列情形不在此限:
(一)懷孕相關疾病:
1.子宮外孕。
3.前置胎盤。
4.胎盤早期剝離。
5.產後大出血。
(二)因醫療行為所必要之流產,包含:
1.有礙優生之遺傳性疾病。
3.有招致生命危險或危害身體或精神健康。
4.足以認定胎兒有畸型發育之虞。
5.因被強制性交而受孕者。
(三)必要之剖腹產,並符合下列情況者:
1.產程遲滯
2.胎兒窘迫
3.胎頭骨盆不對稱
4.胎位不正
5.多胞胎
6.子宮頸未全開而有臍帶脫落時。
e.母體心肺疾病:
(a)嚴重心律不整
(b)心臟病
(c)嚴重肺氣腫
上述是簡化保單的條款,只取關鍵字
如果您是女性且有打算孕育
那建議好好的把上述文字看完囉~
因為孕育所可能發生的風險
就是保險能給您的安定力量
------------------------------------
參考資料
------------------------------------
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住院醫療費用保險單示範條款》
http://www.lia-roc.org.tw/index06/law/law115.htm
------------------------------------
<----------------------------------
住院醫療費用保險
------------------------------------
NUM-0Y7M8D。門診手術 part 7
NUM-0Y7M7D。日額給付型 part 6
NUM-0Y7M6D。主約?附約? part 5
NUM-0Y7M5D。實支實付手術費用 part 4
NUM-0Y7M4D。實支實付住院雜費 part 3
NUM-0Y7M3D。實支實付扣除項目 part 2
NUM-0Y7M2D。實支實付險
---------------------------------->
#財富管理顧問
#小病有健保大病靠保險
#實支實付改善醫療品質
#您不知道而我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