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無為而治的照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無為而治的照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無為而治的照顧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來介紹一位美國總統,就是美國的第30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有的人可能對他不太熟悉,讀完這封信之後,你也許會對這位低調的總統留下不一樣的印象。 如果要問美國最好的時代是什麼時候,美國人通常會給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離我們比較近,就是克林頓當政時期。那時...
無為而治的照顧 在 Tricia Che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9:34:56
數大便是美,樹大也是。 在家裡小心翼翼悉心照顧的龜背竹、琴葉榕等當紅植物,在這裡放生養不僅長得頭好壯壯,還特別巨大。 無微不至還不如無為而治,但很多時候自己就是無法理智。...
無為而治的照顧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6 16:38:03
在房屋的環抱底下,倚著太古城道的一片青蔥草地,午間總是熱鬧,上班族行走匆匆,有些白領停駐食份三文治,也有落樓的街坊在樹蔭下散策,連那隻一身青銅的馬匹,也跳進水池貪圖涼快。最近烈日當空下也許略嫌炎熱,但如此一片綠洲,容納不同社區面孔,藝術品與人為伴,靜靜藏在混凝土與玻璃之間,是城中一份難得的愜意。 ...
無為而治的照顧 在 I'm Zoey ☝︎ /20170311☻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08:40
親愛的肉爸生日快樂🎂 謝謝你總是認真工作打拼為了給我們更好的生活 下班很累了還是盡量能無為而治躺在沙發用念力幫忙 不是啦是很常幫忙打理肉寶睡覺(真的) 雖然你常說我們是高需求寶寶但我知道你很喜歡我們黏著你 你已經長太大了,希望你可以更照顧自己的身體 平安健康開心快樂的走一輩子 我們喜歡你 ♥︎ ...
無為而治的照顧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來介紹一位美國總統,就是美國的第30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有的人可能對他不太熟悉,讀完這封信之後,你也許會對這位低調的總統留下不一樣的印象。
如果要問美國最好的時代是什麼時候,美國人通常會給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離我們比較近,就是克林頓當政時期。那時冷戰剛剛結束,又趕上互聯網產業起步,美國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方方面面都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代。
第二個時期很多人就沒那麼熟悉了,就是史稱「柯立芝繁榮」的柯立芝當政時期。雖然距離我們比較遠,但從經濟指標來看,柯立芝繁榮甚至超過了克林頓時期,柯立芝這位總統的很多做法也成為了後世學習的樣板。這封信我們就來瞭解一下,柯立芝是如何締造了美國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柯立芝是一個怎樣的總統?
柯立芝最初其實是從副總統位置接任總統職位的。他原本是第29任總統沃倫·哈定的副總統,1920年和哈定一起在大選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1923年哈定因為突發心臟病身亡,柯立芝就接任了總統之位。柯立芝做副總統時十分低調,他剛接任的時候,很多人覺得第二年就是新一屆大選了,柯立芝肯定會被選下去。結果柯立芝上台後一掃之前哈定內閣醜聞的陰霾,成功恢復了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在1924年大選中又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並且在接下來四年中開創了「柯立芝繁榮」的局面。
柯立芝並不貪戀權力,儘管他的支持率極高,但他仍然決定不再參加1928年大選。他說:「如果我再任職一個總統任期,就會在白宮待到1933年……十年,比任何一個當過總統的人都長——太長了!」離任後,他和妻子回到了老家北安普頓,開始寫作。根據傳記作家唐納德·麥考伊在《柯立芝傳》中的描寫,當時美國民眾希望柯立芝再乾一屆的熱情堪比當年輓留國父傑斐遜。
柯立芝治理國家的理念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不妨聽聽他自己是怎麼講的。成為總統之前,柯立芝曾經在馬薩諸塞州擔任州長,在就職演說中,他講了這樣一段話:
「馬薩諸塞州是一個整體,我們都是它的一分子。弱者的福祉和強者的福祉密不可分。如果勞工憔悴,工業也不會繁榮;製造業衰退,運輸業也不會興隆。任何單方的行動,都不足以提供普遍福祉。但也要記住,一個人的利益也是所有人的利益,忽視一個人就是對所有人的忽視。暫停一個人的股息,也意味著停掉另一個人的薪水。」
這段話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說出來的呢?當時美國工會運動蓬勃發展,很多人都認為資本家太富有了,應該限制他們的利益。瞭解了這一點你就能體會到,柯立芝其實是在強調每個人的合法利益都應該得到正當的保護。後世的歷史學家也認為,柯立芝是一位典型的秉持古典自由主義理念的總統。
為什麼柯立芝堅持保護有產者的利益?
柯立芝自己是這樣詮釋這一理念的。首先他講,美國人一直追求的自由,就是建立在尊重個人財產的前提之上。如果可以隨意剝奪一個人的財產,就相當於可以隨意剝奪他的權利和自由,這樣的做法必然會傷害社會的正義。
古典自由主義認為,享有自己的財產乃是人的天然權利。說到底,財產權和個人權利是一回事,一方遭到侵犯,另一方也難以苟全。就在柯立芝這番講話的20多年後,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納粹政府開始剝奪公民的財產,社會的自由也就此喪失了。
第二,柯立芝強調,政府不能解脫人們的辛勞。柯立芝講,政府的作用是照顧社會中的弱者,比如殘障者等等;同時,政府也可以表彰那些傑出的人士。但是政府不是保姆,它的職責不是供養所有人的生活。人仍然需要自立,要能夠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取得成就。弱者需要保護,但這並不意味著打擊強者。
第三,柯立芝講,應該讓每一個人都擁有平等的機會,也只有這樣,現在的弱者和窮人才有可能在未來變得富裕;如果要剝奪富人的財富,窮人也會失去富裕的機會。這很好理解,如果一個人變得富裕,財富就會被拿走,那麼人也就不會有動力追求富裕了。
歷史學家克勞德·費斯評論說:柯立芝體現了中產階級的精神與希望,他能解讀中產階級的期待,表達中產階級的意見。你可能會覺得柯立芝好像是站在富人一邊,其實只有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包括富人的權利,人們才會有動力去奮鬥。如果個人失去了奮鬥的動力,社會也就失去了走向繁榮的驅動力。
在自由市場的作用下,社會經濟利益的分配是不可能完全平均的,如果要強行拉平,就像非要把生長速度不一樣的樹木剪成一樣高,違背了自然的屬性。財富從被創造出來,到惠及社會中的大多數人,總是有一個傳遞的過程。知識也是如此,人類發現了新知,總是從那些最前沿的研究機構和大學慢慢傳播到普通學校、再普及到中小學之中。
我們不會因為大學的知識密度比小學高,就廢除掉大學,把大學的研究資料平均分給一百所小學,因為這樣不會促進科研的進步。同樣的道理,柯立芝認為,應當保護那些通過奮鬥獲得了大規模財富的人和機構,因為這最終會有助於社會的整體繁榮。簡單來說,柯立芝主張通過社會總財富的增加來解決貧困問題,而不是平均主義。
柯立芝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柯立芝的這一套想法是1913年他擔任麻省參議員的時候提出的,十年之後,他成為了美國總統,有機會將他的理念付諸實踐。那麼他的成績如何呢?
柯立芝剛上台時,美國剛剛結束一戰後的經濟危機,由於戰爭帶來的巨大開支,美國政府當時是債台高築,雖然比歐洲的情況還是略好一些。1923年夏天柯立芝上台之後,到1929年1月柯立芝離任,這期間美國工業生產總值增長了近一倍,佔到了當時全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一半左右。同時,美國的技術革新、設備更新和企業生產管理的科學化,也使得它在全世界的競爭力迅速提升。
柯立芝保護有產者的理念並沒有造成社會的不平等,而是造就了大量的中產階級。當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3%~4%,是歷史最低點,美國失業率再次接近這個水平是疫情之前特朗普當政時期。柯立芝在任期間,中等家庭年均儲蓄額以每年8%的速度上漲。到他離任時,美國的汽車產量比一戰後漲了3倍,平均每五個家庭就擁有一輛汽車。1921年剛剛被推向市場的電冰箱,到了1929年已經成為了美國中產家庭中的常見電器。柯立芝自己也在演講中說,美國人民的生活達到了「此前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幸福境界」。柯立芝繁榮的說法也由此而生。
另一方面,柯立芝的減稅政策並沒有產生財政赤字,而且由於削減不必要的政府開支,柯立芝當政期間第一次做到了使政府債務大幅減少。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上,只有兩個總統做到了這一點,另一個就是克林頓。這是怎麼做到的呢?說來簡單,雖然減稅了,但由於經濟繁榮,個人和企業收入的總量增加,因此稅收總額並沒有什麼減少。
柯立芝在經濟上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視科技的作用,發展新工業。柯立芝自己是一個農民的孩子,但是他從來不主張通過補貼的方式促進農業發展。一戰後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法案,叫做麥克納利-豪根農田救濟法案,就是由聯邦政府出面來購買農產品,幫助美國農民和歐洲農業競爭。柯立芝否決了這個法案,他講,農業也必須「立足於一個獨立的商業基礎之上」。相比之下,柯立芝更支持通過實現農業現代化來增加農民的收益。
有人評價柯立芝是一個「無為而治」的總統,其實柯立芝當然做了很多實事,包括大力支持美國民用航空業發展、推動航空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技術革新等等。不過,也可以講柯立芝的政治理念和「無為而治」有相通之處,就是政府做的事情越少越好,相信社會自我發展的能力,相信商業社會和企業的效率。
類似地,在法律方面,柯立芝也認為「人無法制定法律,我們只能發現法律」。柯立芝講,社會中存在著一些有利於社會的習慣、規則和文化,立法機構的職責是去發現它們,將它們提煉成法律,而不是基於主觀意見閉門造車,制定不合民情的僵硬的法條。
另外,柯立芝重視法律的權威,警惕多數人的暴政。他講,政治運動不能代替法律,如果審判可以在法庭之外進行,法制也就壽終正寢了。今天互聯網上有一些所謂「鍵盤俠」的做法,就像是要在法庭之外進行審判,這就不符合法制社會的基本原則。
柯立芝的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他說:「我們要廣泛地、堅定地、深刻地相信人民,相信人民渴望做正確之事……國家才會長存。」
小結
柯立芝於1929年卸任之後,美國發生了大蕭條事件,有的人就認為,是不是柯立芝的一些做法讓經濟過熱,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發生?這也是之前一種流行的觀點。不過上世紀80年代以後,學界發現導致大蕭條的原因非常多,結束大蕭條的原因也非常多,很難在柯立芝的政策和後來的危機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同樣的道理,也很難把克林頓的政策和2001年的股災直接聯繫起來。
總的來講,柯立芝確實創造了一個美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黃金時期。他言行合一,用實踐向人們展示了保護個人財產和個人權利的重要性,降低稅率對刺激經濟的重要性,以及以技術發展驅動產業更新的重要性。」
無為而治的照顧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ummerTrip【𝗔𝘀𝘁𝘂𝗿𝗶𝗮𝘀山裡渡假去 | 影像記事Part 4 | 𝗖𝗮𝗻𝗴𝗮𝘀 𝗱𝗲𝗹 𝗡𝗮𝗿𝗰𝗲𝗮 | 山城風光🏞 】
#圖文不符
#說過要講阿卡看心理醫生事
#希望幫助大家正視心理健康
假期結束回到馬德里有很鬱卒嗎?其實完全沒有,因為第三週我們去加泰隆尼亞海邊看卡媽,把前兩週渡假儲存的正面能量都燒完了還不夠。
還好那幾天在卡媽家每次心累時,都有被地中海溫柔的浪撫慰到,無限感恩💙
老粉絲老朋友都大概知道卡媽很恐怖很誇張,這回就來細說從頭。
═
身邊的阿卡因為自小被卡媽精神荼毒、摧殘心靈,總是無法和自己好好相處。卡媽從小就逼他把時間填滿,只要和朋友混晚回家、沒有練鋼琴、週末沒去看展覽看電影,牆上、書桌就會被卡媽貼滿Post-it說他會變成一事無成的魯蛇... 卡爸也不好過,只要多喝一杯啤酒、沒有早點下班帶卡媽去英國宮買東西,也會被罵沒有用的酒鬼…
卡媽總是在生氣,日子平淡她也生氣、旅行結束無法接受失落感她也生氣,聖誕節自己愛請客要煮飯也生氣,先生出差應酬她生氣、阿卡青少年時開始趴體後她更生氣。而卡爸總是在逃避,買摩托車買弓箭買高爾夫球具買各種娛樂,到野外遛狗一下午,參加各種社團,總之能不待在家不用面對生氣的卡媽最好。
很經典的家庭劇:卡媽的情緒有很巨大且嚴重的問題,但卡爸不想面對和處理,就任憑妻子精神虐待孩子,畢竟我不說話就不用吵架,母子吵架時我就叫孩子理解母親叫他閉嘴。不過即使卡爸這樣耍孬,他和卡媽還是三天兩頭吵架,而卡爸吵架就會摔東西。(阿卡一直把卡媽當壞人、把卡爸塑造成英雄,透過心理治療他才接受其實卡爸根本是狗熊和幫兇的事實!)
阿卡回憶起來,他從沒看過爸媽溫柔對待彼此的時刻,一直到卡爸得癌症過世前,卡媽還是天天言語侮辱他。
在卡媽的強大精神壓迫和卡爸的無為卻又暴力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阿卡,很少有放過自己的時刻,總是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阿卡投身攝影十年了,但卡媽逢人還是要說阿卡是鋼琴師,有職業教師證照;給她看攝影作品時,她最常回應說;這個我很早就在雜誌上看過很多很像的啦… 於是阿卡一直無法相信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工作總是難以全神專注,因為耳邊總有魔音在告訴他:你不夠好、你會失敗、你是魯蛇。
不僅如此,卡媽最恐怖的是:把「罪惡感」深植於阿卡的意識和潛意識裡,他不論做什麼事,都覺得自己「做錯事」。生活上難以擁有內心寧靜的片刻,無法感受全然的幸福快樂。
卡爸過世後,卡媽前幾年瘋狂情緒勒索阿卡,每天都說她自己一個人很孤單、她哪天要是死了怎樣怎樣… 導致阿卡就連偶爾去旅行,內心也覺得自己不應該出去玩、不值得去渡假,無法好好享受旅途的當下。
═
剛好2019年工作不順心、又被好朋友不斷踩線,加上卡媽卡爸造成的種種情緒傷害、內心糾結、魔音傳腦,阿卡就崩潰了。
至於我給阿卡最大的幫助,就是半推半哄堅持一年,終於讓他在2019秋天願意開始看心理醫生。目前還在療癒的路上,但他已經能夠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理性分析並且回顧過去找出來源,放大距離冷靜看卡媽的作為、勇敢不被卡媽情緒勒索和綁架,偶爾也終於能夠感受一絲絲的寧靜和快樂。
老實說,這幾年看他這樣被卡媽控制操弄、被負面情緒淹沒,每天緊張、煩躁、沮喪、生氣,不論任何工作和作品他都覺得都不夠好,我的身心靈也是蠻飽受摧殘的。而且這幾年都在照顧阿卡的情緒,自己的情緒反而都沒有時間空間可以好好處理,更別說我還吸收了一宇宙阿卡因為卡媽而爆發的負面情緒,全部壓在心裡不去感受,長久下來曾經敏銳的感受力也被壓得鈍了。
因此在這系列Part 1 說了,這趟夏日旅行的目的不是走訪城鎮,而是療癒自己的身心靈🧘🏻既然阿卡已經在療癒的路上、情緒越來越穩定,我想趁著這場假期,透過冥想、瑜珈、大自然、平靜的生活、充足的睡眠,重啟和自己內在的連結,感受正面的能量、處理負面的情緒。
把頭腦徹底關機,我在山城的公寓洗了一場這幾年來最享受的澡🛀 一邊沖澡一邊聽著童年時跟胡老爸一起愛聽的西洋老歌,曾有的感受力回來了一點,兩度被音樂感動到想要掉眼淚。
═
一路走來真的各種心累,但是也因此懂了很多事。更加感恩充滿愛與包容的胡老爸胡老媽,對卡媽也能漸漸理解,雖然仍然無法原諒。
如果你/妳的心理/精神/情緒正在卡關,相信我,好的心理醫生真的會帶你/妳抽絲剝繭分析情緒走出傷痛,雖然過程很辛苦(阿卡常在結束療程後因為被治療師帶回童年場景太過痛苦而傷心哭泣),但堅持下去一定會慢慢感受到轉變。
如果你/妳正在陪伴心理/精神/情緒卡關的朋友/伴侶,我給你/妳拍拍肩摸摸頭,我懂那種「啊我的情緒就不是情緒嗎」的心情,我們比較有力量,那就先忍一忍,但也要適時適量抒發喔~
祝福大家週末愉快!擁有寧靜的心💚
———
📷
山城根本就像兒歌唱的一樣: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
🧳 #胡嘎的西班牙小旅行
📍 𝗖𝗮𝗻𝗴𝗮𝘀 𝗱𝗲𝗹 𝗡𝗮𝗿𝗰𝗲𝗮
📸 Fujifilm X-T4 by阿卡
無為而治的照顧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5歲之後,你會站在那裡?》
『現實的社會,不會仁慈地讓一個「博愛座」給你,更不會無緣無故讓你變成VIP。
有了二、三十歲的努力,才有四十五歲之後的立足之地。』
▍
和幾個事業小有成就的朋友閒聊,我問大家:『應徵新員工的時候,你們會特別在意哪些條件?』
他們不約而同都提到了「年紀」。
四十二歲,在企業擔任中階主管的朋友說:
「每次收到上百封履歷,我都會先把比自己年紀大的應徵者剃除,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帶領一個長輩….」
三十八歲,已經創業多年的朋友說:
「我需要年輕人的觀點,他們接地氣,想法靈活;年紀大應徵者可能會跟不上我們公司的步調…」
朋友還說:
『四十歲後應該要靠「職場人脈」找工作才對!想在人力銀行上和成千上萬新鮮的肝競爭,真的太吃虧了。』
聽到這裡,應該會有人想開罵。
『未免太現實了!年紀大有什麼問題!根本是種年齡歧視!』
雖然政府明文規定,應徵條件裡不能限制年齡,但這世界並不像電影「高年級實習生」那樣浪漫;在求職市場裡,「年紀大」注定被歸類在「賣相不佳」那一區。
大家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
三十歲之前,是「冒險」的年紀,
可以不斷嘗試、犯錯。
三十歲之後,是「定調」的年紀,
決定人生方向、形成自己的人格。
三十五歲~四十歲,是「翻轉」的年紀,
人生已經累積了一點本錢,可以奮力一搏、翻轉人生。
四十五歲,是「驗收」的開始,
婚姻、事業、投資、財富,像現世報一樣,
開始反饋(反撲)回自己身上。
我的同儕之中,大約就是在四十歲之後,出現巨大的落差。
有人已經得到財富心靈的自由,有人還在煩惱下個月的房租在哪;有人活得篤定踏實,有人過得膽戰心驚。
這幾年,年輕世代流行著一種「逆文化」;標榜努力無用,耍廢有理,在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躺平」…
在我這個過來人看來,這種無為而治的生活態度,背後有著巨大的代價和風險。
不管怎麼逃避、躺得多平,四十五歲以後,還是得乖乖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
你有能力照顧年邁的父母?
你能承擔生命中的意外和風險?
這些都是生而為人逃不掉的責任啊。
網路上的輿論大量鼓吹著「反奴性」;要年輕人別當工作的奴隸、要當自己的主人。
但我認為,當一陣子奴隸,換一輩子自由,比起自由一陣子、當奴隸一輩子,更值得吧。
有人笑買房的是「屋奴」,但等年紀漸長,你會發現一直租房、一直被房東趕,這才是真的叫「奴」。
人家是奮鬥之後,才有「躺平」的本錢;你是還沒資本就想躺平。
人家的「佛系」,是千錘百鍊後始成佛;你的佛系,是躺著就自以為是佛。
別傻了!那些鼓吹不必太努力、要淡泊名利的人,要不就是背後有人可以靠,不然就是已經賺滿了荷包;他們就像是那些說自己沒看書,卻考了一百分的同學⋯太過虛偽。
還有一些人,他們一無所有,也不想努力,卻心懷不軌地拖你陪葬。這不就像那些不準備考試,也要你一起放爛的壞同學嗎?
你努力的意義,不是在追求世俗的榮華富貴,
而是去成就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保護自己,也保護自己所愛。
/
你有想過四十五歲的自己,會站在那裡嗎?
這個現實的社會,
不會仁慈地讓一個「博愛座」給你,
也不會無緣無故讓你變成VIP。
有了二、三十歲的努力,
才有四十五歲之後的立足之地。
就算比上不足,
也肯定比一無所有強得多。
你可以逃避努力、逃避責任,
終究逃避不了自己該面對的人生。
#太久沒出門拍照
#用我畫的彌豆子擋一下
#台灣加油 #奧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