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椎間盤突出自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椎間盤突出自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椎間盤突出自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椎間盤突出自癒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498的網紅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曾因為酸麻漲or疼痛去看醫生 , 而醫事人員為您的痛歸因於其中任何一項診斷嗎? -頸椎、腰椎過直!(沒有該有的弧度?) -脊椎側彎啦!當然會痛(?) -脊椎之間的縫隙太窄了(?) -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 -骨刺、關節退化(?) -O型腿/X型腿(?) 這篇將顛覆你對脊椎...

  • 椎間盤突出自癒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09 21:37:09
    有 11 人按讚


    你曾因為酸麻漲or疼痛去看醫生 ,
    而醫事人員為您的痛歸因於其中任何一項診斷嗎?

    -頸椎、腰椎過直!(沒有該有的弧度?)
    -脊椎側彎啦!當然會痛(?)
    -脊椎之間的縫隙太窄了(?)
    -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
    -骨刺、關節退化(?)
    -O型腿/X型腿(?)

    這篇將顛覆你對脊椎骨骼肌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認知
    非知不可的秘密

    今天就要用血淋淋的臨床真實案例
    來和大家證明這些脊椎問題都不是病因,而是結果而已!
    而且這些結果幾乎都是可逆的!!
    也就是不用開刀、打針吃藥,
    就能讓這些骨頭回到正確的位置

    為什麼呢?
    因為病因就在這些醫學儀器都無法看到的
    ☑️肌筋膜發炎
    ☑️前後左右不對等的筋膜緊繃
    直接把骨頭拉歪斜了!!

    - - - - - -
    🚺個案資料
    37歲,女性
    -病史:婦科腫瘤腹腔鏡手術
    -病程: 3年前開始,愈來愈嚴重。
    背部抽蓄劇痛、坐立難安、四肢僵硬麻痺、左半身癱軟無力、痛到失眠、內分泌與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
    被醫學中心診斷為纖維肌痛症、胸廓出口症候群。
    大多數的自費治療都做過,治療1年都沒改善。

    - 治療:
    1. 乾針(Dry Needling)治療約20次
    2. 每日勤做醫學瑜伽(教個案自己在家做)
    - 時間: 從2019/7~2019/12(約半年)
    - 治療部位: 頭頸、四隻、脊椎約100條肌肉筋膜
    (注意:醫師並未使用徒手治療、脊骨神經矯正去調整脊椎柱體,但四肢有使用)

    - 治療成果(X光片的左圖為治療後):
    1. 纖維肌痛症 全身症狀大幅減少7成
    2. 頸椎弧度回到正常(前凸)
    3. 胸椎脊椎側彎角度(Cobb’s angle)由30度減少為5度
    4. 完全不用吃藥了

    - - - - - -

    其實
    平常我們是不會請患者去照任何醫學影像
    主要因為90%的筋骨疾病都能用觸診得到正確的診斷治療
    狂且很多照影都有對人體危害的輻射劑量

    但恰好這位可愛的患者因有定期照X光
    而意外地得到這個驚人的發現

    為何只有治療肌肉筋膜
    就能讓硬骨的位置改變如此多呢?
    其實所有的骨頭都由肌筋膜緊密固定著
    才能讓骨頭在正確的位置上
    但當肌筋膜發炎,就會導致筋膜張力失調
    將骨頭拉往歪斜的位置
    因此照出來的X光或甚至核磁共振(MRI) 就會
    有明顯的骨頭錯位、間距狹窄、骨刺退化滑脫、神經壓迫...等

    因此別再以為骨刺就是你的病
    骨刺完全不會有症狀!!!

    我常和患者比喻:
    『骨刺就像你長白頭髮,一種頭皮退化的跡象,長骨刺也是骨頭退化而已。
    請問你長白頭髮會痛嗎?不會馬!
    頂多就是心理不太舒服而已...
    畢竟誰想希望自己變老 』

    真正的病都藏在你看不到的細節裡
    就算照了超音波,這些筋膜發炎的現象也都不會呈現!
    我們已經遇過幾千位患者,都發生了這種現象

    患者以為是骨刺、鈣化、積水或是神經纏繞...(一堆醫學專有名詞)
    但只要治療好肌筋膜,他們的症狀就消失囉~

    📝 更詳盡的圖示解釋也收錄在『醫學瑜伽解痛聖經』 書裡的P.171、P.249
    (書籍連結: https://pse.is/K3EKL)

    - - - 👨‍⚕️以上由Dr. Victor 謝明儒醫師提供👨‍⚕️- - -

    🙏很感謝她很樂意讓我們分享她的X光以及治療經驗
    因為她說,謝醫師若分享她的真實案例
    一定能幫助更多
    像她這樣看四處求醫都沒辦法得到舒緩的痛苦人😇

    💌感謝個案的治療回饋信💌


    總是不以為意的腰酸背痛大約3年,在換睡硬床加埋首於進修課程中日益增長,2018下半年開始,經歷了三個多月的復健,疼痛始終不見好轉,又在恣意去撥筋的情況下開始蔓延,2019/2月起出現急性背部抽蓄劇痛、坐立難安、四肢僵硬麻痺、左半身癱軟無力、痛到失眠、內分泌與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四處求診復健(超過十間醫院及診所),又經歷針灸、神經解套及增生注射治療、維他命D等 都無法有效改善
    (期間甚至被轉介至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又令人無所適從;
    在被判定得了難以根治的「纖維肌痛症」而近乎絕望後的三個月,終被診斷出自己是「雙側胸廓出口症候群」-\-\ 第一肋骨明顯脫位,然而復位肋骨後加物理治療(徒手治療、顱薦椎療法、運動治療) 仍無法痊癒,全身疼痛依舊,僅能靠肌肉鬆弛劑勉強度日。

    心灰之際,無意間看到疼痛剋星Dr. Victor治癒無數棘手案例的報導,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於今年六月底開啓了我的乾針治療之路。
    有別於以往的治療,乾針能刺激病發肌肉激痛點,產生肌肉跳躍反應後關閉疼源,達到治本療效。
    Dr. Victor總是耐心聆聽,判斷病情加扎針手法快速精準,縱使每回治療過程中我總是痛到面露猙獰、傷痕累累,但只要依醫囑回家熱療及練習醫學瑜伽,痛感就能奇蹟般的減少,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經過半年的治療,全身疼痛等症狀已改善約七成,終於能安然入睡,完全不用吃藥了! 與家人好好吃頓飯已不再是奢求。

    謝謝Dr. Victor,讓我在疼痛之路上不再孤立無援,更珍惜每日活在當下的機會。


    ➕ ➕ ➕ ➕ ➕ ➕ ➕ ➕ ➕

    🤲歡迎分享🤲
    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 椎間盤突出自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14 20:00:00
    有 1,118 人按讚


    當我們停止對自己施加壓力、並且有意識地減少壓力或者提高生活之樂趣,我們就能不發牢騷、沒有恐懼地去做會讓自己更靠近目標的事。

    當我們不斷給自己壓力,或者喪心病狂地逼迫自己做某些事時,內心的看守員就正在作用。

    大多時候,只要辨認得出壓力式意念操縱,就已經足以中斷它。但若放任它,長期下來,便會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舉動或停滯不前,並難以做出對人生真正有益的決定。

    取自《讓你不自覺做錯,事後卻又受傷懊悔的「暗黑心智」》

    ****************************************

    這本書剛好能提供我最近跟媽媽們討論的補充教材,像這種自我施壓,最後在遇到教養挫折的時候,便可能情緒勒索孩子的歷程,我反覆提了好幾遍。

    就是因為媽媽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被評價。只要講得細一點,誰能完美?根本沒有完美這件事好不好?!

    所以啊,硬要批評,每個媽媽都有地方可以批評啊。有些價值觀還剛好相反咧,像打罵教育,跟以說理為主的不打不罵教育,都有人在執行啊!

    有人是升學第一,有人是健康快樂最要緊。有人奉行嚴管勤教,有人跟孩子很親密…

    價值觀那麼多種,連小孩都有能力可以評價媽媽,如果不認清母職的內涵,就把可能矛盾的價值觀囫圇吞,然後要求自己做到,我跟各位報告,通常是媽媽壓力大,然後孩子倒楣!!!!

    所以我才常說要「意識」或「覺察」這些念頭,多觀察這些念頭如何化成情緒,又如何驅動行為。我們不一定有能力中斷這個過程,因為長久慣性的力量真的很大,但用力要用多用少,標準微調一點,其實做得到。

    還有,這篇文章也有個重要的提醒,就是那些疲憊與壓力,常常就是由念頭引起。不是只有職場,連母職都可以適用。

    我真的坦白說,有的媽媽一想到一整天要帶小孩,都還沒帶,疲倦感就會出現。尤其是活動力旺盛的男生,如果有兩個以上,又喜歡吵架,那真的會厭世……

    這篇剛好也談到減重,媽媽們也可以一併參考。減重之所以減不下來,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我們常用食物來安撫我們的心情—不是因為肚子餓而吃,是因為心情不好而吃。

    祝福各位媽媽,越來越懂得如何放鬆,想減重也能順利成功!

    ****************************************

    過度自我施壓,恐成情緒勒索

    【文/佩特拉.柏克】

    壓力式意念操縱是所有自我破壞中最糟糕的類型。它的強度可以從殘忍到殘暴,讓人的行為表現就像勒索者或管理奴隸的人。

    當內在看守員使用這個方法時,它會帶著一把「如果⋯⋯ 就⋯⋯」的鉗子對你說:「如果你現在不做,你就是個失敗者。如果你不能解決,現在就可以立刻回家。如果你沒有完成,其他人就會因為你而遭殃。如果你不把握這個機會,那它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不幸的是,這種製造壓力的形式是每個人自我對話的一部分,而不是只會發生在跟我談過的人身上。在我看來,壓力式意念操縱是一個負面的心理習慣,而這個習慣又導致了現代社會中一個普遍現象──身心俱疲症候群(Occupational Burnout Syndrome)。*

    (* 編註:又稱「職場疲勞症候群」的腦疲勞現象,通常因承受不了職場壓力,會導致過勞、身心疲憊、表現不佳。)

    我在擔任企業顧問多年的期間,也不斷做出超出自身極限的事,每天都給自己許多不必要的壓力。我不斷告訴自己要表現得更好,就算我已經氣力耗盡。聽從著壓力式意念操縱,我持續威脅自己、責備自己、給自己壓力,一直到因為雙重椎間盤突出倒下,好幾個月都沒辦法工作為止。

    這就是為什麼我現在那麼了解那些帶著這個問題前來諮詢的人,心裡在想什麼。

    悲傷的是,有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給自己壓力。我們盲目、倉促地展開行動,但也許相反的行為還比較合適。然而基本上,在我們向自我的基本認定提出質疑之前,壓力式意念操縱就已經出現了。

    現在我不但是預防性教練,同時也經常為從身心俱疲症候群中恢復的人做癒後輔導。有些人會打電話到我辦公室詢問「有沒有人可以給我一記當頭棒喝?」這就是徵兆。

    有時聽起來就好像他們內心的看守員也把接電話的人掌控在手中。他們聲音嚴肅、呼吸短促,好像對於自己、對於他們所謂的「懶惰」與「無能」感到相當氣憤。

    有些人會說,他們已經跟意志力薄弱的自我對抗很多很多年了—每當我聽到客戶用這麼自我攻擊的語調說話,就會想:「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是意志力薄弱的自我?還是那個一定要打擊它的東西?

    重要的是辨認出哪種思考、哪種行為會真正傷害我們,而不是盲目地去進行一場注定會失敗的戰鬥。

    「跟意志力薄弱的自我戰鬥」多半是對壓力式意念操縱的反應,這有很多種形式。假設一位女性在婚禮前不久設下減肥十公斤的目標,她內心的壓力式意念操縱聽起來就會類似下 面這樣—如果你在婚禮照片上看起來很胖,你永遠不會原諒自己!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呢?她把減肥的目標跟一個重要場合結合在一起,於是增加了達成目標、成功減重的壓力。她甚至覺得這樣會讓減重過程進行得更快、更容易。

    但這根本不是事實。干擾的習慣經常是為了彌補其他我們缺乏或讓自身負擔過重的事物,多半是面對生活中過多壓力或過少刺激的反應。當新娘在婚禮前又給自己增加壓力,就會像繼續幫一個快爆炸的壓力鍋加熱一樣。因此為了得到平衡,抵擋自己給自身施加的壓力、獲得平靜,她可能會攝取更多不健康的食物。儘管她想要戰勝心中意志力薄弱的自我,但事實上她正在餵養它,讓它變得更強大。

    當我們停止對自己施加壓力、並且有意識地減少壓力或者提高生活之樂趣,我們就能不發牢騷、沒有恐懼地去做會讓自己更靠近目標的事。醫師和營養師都已證實,跟恐嚇自己的負面壓力比起來,喜悅、有意識地享樂和社交等正面體驗,會對減肥更有幫助。

    且讓我在此做出另一個結論—當我們不斷給自己壓力,或者喪心病狂地逼迫自己做某些事時,內心的看守員就正在作用。發展出對它的敏感度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我在第四章介紹的急救工具。

    大多時候,只要辨認得出壓力式意念操縱,就已經足以中斷它。但若放任它,長期下來,便會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舉動或停滯不前,並難以做出對人生真正有益的決定。

    .

    以上文字取自
    讓你不自覺做錯,事後卻又受傷懊悔的「暗黑心智」:操控情緒與行為的童年意念,讓你無意間傷害了自己與他人,你該如何脫身、做出改變?
    http://bit.ly/2K0rany

    .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免費贈票活動】永慶慈善基金會.臺北文創 2019年第八屆「人間公益影展」
    https://www.facebook.com/…/a.248192138530…/2903654582984166/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椎間盤突出自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14 08:00:00
    有 1,100 人按讚


    當我們停止對自己施加壓力、並且有意識地減少壓力或者提高生活之樂趣,我們就能不發牢騷、沒有恐懼地去做會讓自己更靠近目標的事。

    當我們不斷給自己壓力,或者喪心病狂地逼迫自己做某些事時,內心的看守員就正在作用。

    大多時候,只要辨認得出壓力式意念操縱,就已經足以中斷它。但若放任它,長期下來,便會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舉動或停滯不前,並難以做出對人生真正有益的決定。

    取自《讓你不自覺做錯,事後卻又受傷懊悔的「暗黑心智」》

    ****************************************

    這本書剛好能提供我最近跟媽媽們討論的補充教材,像這種自我施壓,最後在遇到教養挫折的時候,便可能情緒勒索孩子的歷程,我反覆提了好幾遍。

    就是因為媽媽所做的工作,很容易被評價。只要講得細一點,誰能完美?根本沒有完美這件事好不好?!

    所以啊,硬要批評,每個媽媽都有地方可以批評啊。有些價值觀還剛好相反咧,像打罵教育,跟以說理為主的不打不罵教育,都有人在執行啊!

    有人是升學第一,有人是健康快樂最要緊。有人奉行嚴管勤教,有人跟孩子很親密…

    價值觀那麼多種,連小孩都有能力可以評價媽媽,如果不認清母職的內涵,就把可能矛盾的價值觀囫圇吞,然後要求自己做到,我跟各位報告,通常是媽媽壓力大,然後孩子倒楣!!!!

    所以我才常說要「意識」或「覺察」這些念頭,多觀察這些念頭如何化成情緒,又如何驅動行為。我們不一定有能力中斷這個過程,因為長久慣性的力量真的很大,但用力要用多用少,標準微調一點,其實做得到。

    還有,這篇文章也有個重要的提醒,就是那些疲憊與壓力,常常就是由念頭引起。不是只有職場,連母職都可以適用。

    我真的坦白說,有的媽媽一想到一整天要帶小孩,都還沒帶,疲倦感就會出現。尤其是活動力旺盛的男生,如果有兩個以上,又喜歡吵架,那真的會厭世……

    這篇剛好也談到減重,媽媽們也可以一併參考。減重之所以減不下來,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我們常用食物來安撫我們的心情—不是因為肚子餓而吃,是因為心情不好而吃。

    祝福各位媽媽,越來越懂得如何放鬆,想減重也能順利成功!

    ****************************************

    過度自我施壓,恐成情緒勒索

    【文/佩特拉.柏克】

    壓力式意念操縱是所有自我破壞中最糟糕的類型。它的強度可以從殘忍到殘暴,讓人的行為表現就像勒索者或管理奴隸的人。

    當內在看守員使用這個方法時,它會帶著一把「如果⋯⋯ 就⋯⋯」的鉗子對你說:「如果你現在不做,你就是個失敗者。如果你不能解決,現在就可以立刻回家。如果你沒有完成,其他人就會因為你而遭殃。如果你不把握這個機會,那它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不幸的是,這種製造壓力的形式是每個人自我對話的一部分,而不是只會發生在跟我談過的人身上。在我看來,壓力式意念操縱是一個負面的心理習慣,而這個習慣又導致了現代社會中一個普遍現象──身心俱疲症候群(Occupational Burnout Syndrome)。*

    (* 編註:又稱「職場疲勞症候群」的腦疲勞現象,通常因承受不了職場壓力,會導致過勞、身心疲憊、表現不佳。)

    我在擔任企業顧問多年的期間,也不斷做出超出自身極限的事,每天都給自己許多不必要的壓力。我不斷告訴自己要表現得更好,就算我已經氣力耗盡。聽從著壓力式意念操縱,我持續威脅自己、責備自己、給自己壓力,一直到因為雙重椎間盤突出倒下,好幾個月都沒辦法工作為止。

    這就是為什麼我現在那麼了解那些帶著這個問題前來諮詢的人,心裡在想什麼。

    悲傷的是,有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給自己壓力。我們盲目、倉促地展開行動,但也許相反的行為還比較合適。然而基本上,在我們向自我的基本認定提出質疑之前,壓力式意念操縱就已經出現了。

    現在我不但是預防性教練,同時也經常為從身心俱疲症候群中恢復的人做癒後輔導。有些人會打電話到我辦公室詢問「有沒有人可以給我一記當頭棒喝?」這就是徵兆。

    有時聽起來就好像他們內心的看守員也把接電話的人掌控在手中。他們聲音嚴肅、呼吸短促,好像對於自己、對於他們所謂的「懶惰」與「無能」感到相當氣憤。

    有些人會說,他們已經跟意志力薄弱的自我對抗很多很多年了—每當我聽到客戶用這麼自我攻擊的語調說話,就會想:「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是意志力薄弱的自我?還是那個一定要打擊它的東西?

    重要的是辨認出哪種思考、哪種行為會真正傷害我們,而不是盲目地去進行一場注定會失敗的戰鬥。

    「跟意志力薄弱的自我戰鬥」多半是對壓力式意念操縱的反應,這有很多種形式。假設一位女性在婚禮前不久設下減肥十公斤的目標,她內心的壓力式意念操縱聽起來就會類似下 面這樣—如果你在婚禮照片上看起來很胖,你永遠不會原諒自己!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呢?她把減肥的目標跟一個重要場合結合在一起,於是增加了達成目標、成功減重的壓力。她甚至覺得這樣會讓減重過程進行得更快、更容易。

    但這根本不是事實。干擾的習慣經常是為了彌補其他我們缺乏或讓自身負擔過重的事物,多半是面對生活中過多壓力或過少刺激的反應。當新娘在婚禮前又給自己增加壓力,就會像繼續幫一個快爆炸的壓力鍋加熱一樣。因此為了得到平衡,抵擋自己給自身施加的壓力、獲得平靜,她可能會攝取更多不健康的食物。儘管她想要戰勝心中意志力薄弱的自我,但事實上她正在餵養它,讓它變得更強大。

    當我們停止對自己施加壓力、並且有意識地減少壓力或者提高生活之樂趣,我們就能不發牢騷、沒有恐懼地去做會讓自己更靠近目標的事。醫師和營養師都已證實,跟恐嚇自己的負面壓力比起來,喜悅、有意識地享樂和社交等正面體驗,會對減肥更有幫助。

    且讓我在此做出另一個結論—當我們不斷給自己壓力,或者喪心病狂地逼迫自己做某些事時,內心的看守員就正在作用。發展出對它的敏感度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我在第四章介紹的急救工具。

    大多時候,只要辨認得出壓力式意念操縱,就已經足以中斷它。但若放任它,長期下來,便會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舉動或停滯不前,並難以做出對人生真正有益的決定。

    .

    以上文字取自
    讓你不自覺做錯,事後卻又受傷懊悔的「暗黑心智」:操控情緒與行為的童年意念,讓你無意間傷害了自己與他人,你該如何脫身、做出改變?
    http://bit.ly/2K0rany

    .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免費贈票活動】永慶慈善基金會.臺北文創 2019年第八屆「人間公益影展」
    https://www.facebook.com/…/a.248192138530…/2903654582984166/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