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心率正常範圍運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率正常範圍運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率正常範圍運動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星期天直播肉骨茶料理的時候,大部分的觀眾,都是聚焦在太座身上的穿著、皮膚、保養品、配件等等... ,因此有網友就很擔心阿金會不會因為被冷落而感到難過?其實,不會。阿金反而是很感激大家的幫忙安太座,因為宅在家裡,太座要照料一家大小的生活真的很辛苦。謝謝大家讓她有如明星般渡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日。不過,說實...
心率正常範圍運動 在 練健康|健身房|運動科學|肌力訓練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6:23:08
【🍩肥胖者 @lkk_fatboss 運動減肥該注意哪些事項?】 甜甜圈真的好好吃,但老闆一次都吃12個,你最多可以吃幾個?(大誤 當我們下定決心要運動後,我們有時卻會不清楚方向與適合的運動強度及需求,現在我們就帶你看看「肥胖者」減肥,有哪些「運動要素」要注意! 【先來看看👉🏻肥胖者的定義】 肥胖...
心率正常範圍運動 在 · ᴇᴠᴇʟʏɴ ᴡᴀɴɢ 小渝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1 14:18:38
🗓一週的尾聲🔚 轉眼間又過完,對一個需要實際在研究室才能做事的工作來說,分組上班真的瞬間砍掉一半生產力啊🤦🏼♀️!只希望疫情能快點控制住。 不過危機也是轉機,至少就跑步而言,「短期內沒有比賽」這件事讓我在繼續規律運動的同時,可以隨著身體感覺嘗試一些正規課表不一定練得到的東西😉。 像是這禮拜一開始就...
心率正常範圍運動 在 · ᴇᴠᴇʟʏɴ ᴡᴀɴɢ 小渝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5:14:06
🔁回復正常訓練🏃♀️ 田中馬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我其實很享受這場馬拉松。時則跑在金黃的稻穗之中🌾,時則有山路上下起伏的挑戰⛰️,還不時有熱情的加油聲🎉,讓我不覺得42.195km的距離有多遙遠。 賽前腳的狀況不是很好,不過自覺強度拿捏得還不錯,比賽當天晚上去找師傅,他也是這麼說的😎~按我的主要肌群...
心率正常範圍運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星期天直播肉骨茶料理的時候,大部分的觀眾,都是聚焦在太座身上的穿著、皮膚、保養品、配件等等... ,因此有網友就很擔心阿金會不會因為被冷落而感到難過?其實,不會。阿金反而是很感激大家的幫忙安太座,因為宅在家裡,太座要照料一家大小的生活真的很辛苦。謝謝大家讓她有如明星般渡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日。不過,說實在的,我也不是完全被冷落啦!還是有一兩位朋友,有注意到說我真的瘦了,還有在問我手上的手錶是不是Garmin的Venu? (這位網友眼力也太好了吧?)
其實,會去買這個手錶也算是一種超前部署。
原先是在健身房運動時,在跑步機上,常常不太能夠掌握自己的心率有多快?跑步速度是否負荷過大還是太低?如果能即時有一個心率的回饋,就能幫助自己調整。另外就是,在運動時,也很擔心會漏接ICU的簡訊和電話,三不五時就要中斷運動,拿起電話來看一下,就覺得很煩。所以,買這隻手錶,就是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會挑Garmin的Venu,當時就真的單純因為它看起來比較高貴。當然,最後還是得經過太座的鑑定與首肯,對於阿金身上搭配的任何東西,阿金都會相信太座的眼光,還是那句老話,太座負責挑「任何東西」,阿金負責「挑太座」就好!(耶!得分!)
結果,四月底買的,五月碰到疫情持續升溫,這隻手錶就完全發揮了它意想不到的功能了。
首先,洗手的次數增加了,而這手錶防水,可以「一起洗」,運動後也能清洗,就不會像之前的手錶會有汗臭味。
疫情嚴峻,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健身中心就停止開放了。我一整個很焦慮,擔心好不容易養成的健身習慣和減下來的體重,會不會因為這段時間的荒廢而前功盡棄?另一方面,居家防疫期間,維持運動習慣、保持身心放鬆、充足睡眠,將有助於維持自身的免疫力。
剛好Garmin的手錶,具有五大健康指標:心率、呼吸次數、血氧飽和度、睡眠監測、壓力監測,個人覺得非常實用,就來和大家分享我的使用方式:
1.【運動/活動記錄】每天都有預設要達到的走路步數(12000步),爬樓梯的層數(10層)和卡路里消耗數,天天監測,下班後若有不足,就要補足(不能外出的話,就在家走路和爬樓梯)。還有,它還有那個叫你「起來動一下」的貼(很)心(煩)的提醒,每個小時提醒,讓你不會一直黏在沙發上,比較不會讓沙發凹陷。
2.【心率】我因為沒有上健身房,現改在公園跑步(注意要全程戴口罩,不和人交談,不接觸公園裡的任何設施),因此,配速和心率(我通常是心跳到155-160就不會太勉強自己),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它具有GPS功能,當然可以記錄你跑的距離和路線。
3.【壓力監測】它會有一個整體的壓力分數(它是根據心率變異數值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換算過來),我平均是35分(算是低度壓力^_^)但當壓力分數持續過高時,它還會引導我做呼吸放鬆訓練。
4.【睡眠監測】可以知道自己每天睡幾個小時,平均睡多久,也會提供深睡和淺睡的比例。我大概都只睡5到6個小時,好像還可以再睡長一點,才不會被誤以為很老^_^
5.【血氧飽和度】這個算是一個很棒的功能,它預設是在睡覺的時候測量,有打鼾的朋友,如果發現夜間睡眠時的血氧飽和度低,就要擔心是不是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就要去看睡眠專科醫師。圖中可以看到,有一個晚上(5/18),我的血氧飽和度最低竟然只有82%!那是因為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當晚不小心睡著了,忘了戴CPAP(連續正壓呼吸器),所以才會記錄到這麼低的血氧飽和度。一般人血氧的正常範圍為95%-100%,低於90%則代表身體可能出了問題,可能有呼吸系統或是肺炎等相關疾病(新冠肺炎患者也會出現低血氧的情形),疫情期間大家可多加注意自己的呼吸速率和血氧變化。
6.【呼吸次數】在平日時,這個可以用在靜坐冥想調整自己的呼吸時使用,即時的回饋,可以減緩焦慮。靜坐的時候,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心率是否有下降下來。
這些功能,都能夠長期持續性的監測,通過手機上的Garmin Connect這個App可以看這些健康數據的變化趨勢,可以提供給自己做為作息改變的參考。建議大家如果也有Garmin的手錶的話,可以自行監測這五大健康指標數據: 心率、呼吸次數、血氧飽和度、睡眠監測、壓力監測,也養成良好運動、充分睡眠、放鬆身心的好習慣。
剛好誤打誤撞買了這支手錶,就在疫情升溫的期間,變成個人良好生活習慣的「監督者」、「回饋者」與「記錄者」。
#好家在我在家
Garmin
心率正常範圍運動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賢碎碎念】~ 關箱文
上個月 Garmin 寄了 Fenix 6 pro solar 給我玩一個月,轉眼時間就到了,不過因為疫情關係,升三級之後,其實也沒能測什麼戶外的活動,就在家踩踩訓練台。
簡單分享使用的心得囉:
※ 血氧功能
最近疫情嚴重,應該很多人都會看到有人討論「無症狀的低血氧症」,還有人會想買一個夾手指的血氧機放家裡,以備不時之需。
基本上,如果你是用GARMIN的這個錶,就有這項功能,還可以全天24小時監測,不過還是有些缺點要注意:
1. 測量時間較長:進入測量畫面時,會叫你保持不動,過了好一陣子數字才會出來,如果中間有動來動去,測量的時間還會再拉長。(用夾的一下子就出來了...)
2. 位置跑掉就測不準:手錶沒有戴緊就可能會不準,特別容易發生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我睡覺不喜歡綁很緊再加上會翻身,可是又好奇晚上會不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夜間血氧偏低,結果前兩天測起來,血氧都掉到80%左右...嚇死;後來綁緊睡覺就正常了。(不過還是不喜歡那種感覺,測了一週就沒再戴錶睡覺了)
※ 電池和太陽能充電功能
電池電量真的夠大,在全天血氧偵測功能打開的時候,一天大約掉20%的電量,可以4-5天再充電,真的很安心。
至於太陽能充電的功能,我個人覺得比較像火力展示啦,就是能做到這功能,但對我來說,還不是很成熟,純粹是一個以備不時之需,可以讓電池多撐一下的功能。
像之前去騎宇老大滿貫,花了快7小時,手錶也有一直照到太陽,但充進去還是沒有消耗的快,更別提在林蔭間的爬山行程了。(我自己是覺得,如果有長天數的登山需求,還是把充電線和行動電源帶著,比較保險。)
※ 地圖功能
可以支援第三方地圖就是爽!拿到錶隔天就把魯地圖裝進去了...
本來以為錶面小不是很實用,但用習慣之後,在行進間基本上不用拿手機出來看大的地圖了,而且定位又準又快。強力推薦有在爬山,手錶又支援第三方地圖的,一定要把魯地圖放進去。
不過缺點就是「縮放/位移比較麻煩」,因為只能用實體按鍵,所以想看大圖或是拉到其他位置,在操作上就沒有那麼順手 (當然我知道沒有觸控銀幕是為了減少誤觸,只是希望有天技術面上可以解決,實用性會進到不同的層級)
另外,一開始有人叫我看看GPS會不會容易漂掉,基本上這個月使用中,在戶外漂掉過2次:1次是在體育場繞圈跑的時候 (這種事情在我自己的SUUNTO也發生過,不知道是不是離建築物比較近?);另1次,則是在爬山中途,跳進野溪玩水時 (那時和手機的連結還斷開了,我明明就沒有潛很深?)。
※ 訓練功能
資訊豐富清楚,和其他配件連結也沒問題;心率區間除了使用最大心率外,還可以使用儲備心率來計算...這樣算出來的有氧和無氧範圍會更準。(私心覺得,裡面的訓練功能,一般人如果能熟悉使用到6成以上,就超強了;有些沒時間研究的,說不定還要請GARMIN開課教學。)
難怪很多人,就直接跳進GARMIN生態圈了,因為全部的資訊都可以整合進去;騎車朋友也很多人是用GARMIN的車錶。
※ 壓力監測
其實利用的就是心跳變異率的概念,因為手錶可以不斷偵測你的心跳,當壓力大時,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就會變快。
在疫情期間其實自己可以玩玩看,每次看記者會的時候、準備接種疫苗前、在家等快篩報告的時候,是不是心率都會變快呢?
如果壓力偏高,記得找方法調適,畢竟疫情是一時的,但壓力處置是一輩子的課題,即便沒有疫情壓力,也會有從家庭和工作來的壓力,學會舒壓,而不要持續累積到壓力鍋炸開,才能常保健康。
◎ 結語:
你要是問我:「丫你說那麼多,會想買這支錶嗎?」
我的答案是:「不會。」
我期待之後太陽能充電功能更實用,效率更好,不然就買沒有太陽能功能的就好,省一點錢是一點;另外就是觸控功能,如果工程師找到誤觸錶面的解決方案,使用觸控銀幕時,那地圖功能才算是完全解放,不然有時候還是覺得拿手機出來找路線比較方便。
對於一般少爬山的人來說,其實也可以考慮另一個 Forrunner系列,價錢更親民,即便真的想要有地圖功能,FR945也可以裝魯地圖 (和朋友上山實測過,945的銀幕對比度更好唷,不過就沒有Fenix6電量那麼久,但爬爬郊山中級山也很夠用了)
最後還是要提醒,居家上班、上課的防疫新生活下,別忘了定時起身動一動,伸展筋骨;我是用彈力帶和自身重量做簡單肌力訓練,有氧的部分就踩踩訓練台;也要幫小朋友安排體能活動:跳繩、爬樓梯、墊上運動是不錯的選擇。(建議每天平均60分鐘以上的中到高強度運動)
希望下次還有新錶可以試玩,也希望到時候疫情也穩定了...
心率正常範圍運動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庭醫學】~ 世界衛生組織 身體活動及靜態行為指引 2020年版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朋友說想看中文的,簡單把身體活動部分弄出來,靜態行為的部分就不寫了,反正就是叫你快點起來動一動,你是動物不是植物⋯⋯
「要活就要動」
全文可以在網站上看到:(免費)
https://bjsm.bmj.com/content/54/24/1451
另外,提一些和前一版有小修改的部分:
〖成人〗
原本建議每次的運動至少要有10分鐘才能累計進來,這版刪除了,就是叫你有空就動一動,幾分鐘都沒關係。
前一版只提到每週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這次把區間範圍加進來(150-300分鐘/週),還有把高強度的區間也給大家,並可以自己搭配組合。
〖年長者〗
強調多樣性的身體活動,不再限於身體不便的族群,而是所有年長者(因為跌倒後造成的問題實在太多,也是致死率的前幾名);所以平衡及肌力都要練起來,以避免跌倒。
〖兒童及青少年〗
原本是每天累積運動時間至少60分鐘,現在改為週間「平均」60分鐘/天;雖然是小小的更動,但應該會更容易達成了。
* 結語:
一言以蔽之:「#要活就要動」
還有,不止有氧運動,肌力訓練也不能偏廢,全部給他練起來!
最後,想即時看到粉專的更新,記得讚給他點下去,不要等別人分享才看到,自己就看第一手的消息。(人數一直沒衝高,來自肥廣告一下)
※ 補充資料:
有人問到怎麼知道是中等強度運動還是高強度運動,這兒提供一個最簡單的方法評估(當然就沒有那麼精準)。
先算出自己的最大心跳數(HRmax):「220-年齡」
中強度運動:約64%~74%最大心跳數
高強度運動:約75%~94%最大心跳數
以一個20歲的人來說,最大心跳數為 200 /min
中強度的心率區間:128~148 /min
高強度的心率區間:150~188 /min
或是用能不能講話和唱歌來評估:
(這也是我在帶朋友上山時常用的評估方法)
中強度:能正常對話,但唱不了歌
高強度:連正常對話都很吃力
當然有些人玩心率區間很專業的,還會提出什麼儲備心率算法、最大攝氧量等等,就不在這兒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