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康德義務主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康德義務主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康德義務主義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240的網紅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這些警察,在保護弱者的同時,也永遠都必須要做正確的事,保持清廉正直。」 . 「把壞人全部宰掉就好了。」 「你是從哪學到宰掉這個詞的?不過,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有法律這個規矩,我們一定要遵守規矩。」 「但壞人又不守規矩,是作弊。」 「就算如此,也一定要守規矩,志摩總是這麼說。不然原本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0. 何謂道德?人為何要受到道德所規範? 道德哲學屬於哲學中的倫理學(Ethics)範圍,主要研究善惡、行為的對與錯問題;道德哲學可以進一步引伸為人生的價值、公義、同情心等問題。在眾多紛紜的道德哲學裡,我們嘗試簡化歸納為兩大主流: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和義務論(Deontolo...
康德義務主義 在 不給酒就飲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09:45:30
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 - 著名的電車問題,也許你我都曾聽過,最早我是在美國知名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中那學到,他的正義哲學辯論課中有許多的討論例子,其中第一個就是電車題:「高速行駛過來的電車,而你眼前是五個閃避不及的人們,如果拉下把手,可以改變行進方向,只是另一端的鐵軌上也有一個人會被撞死,你會...
康德義務主義 在 歐陽宛昀®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24 11:29:46
#🔆💬 大約是五年前的某個朝旭 懵懂地踏上《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於是我又悄悄地翻閱起佇立的書影 好讓我渺小的身軀能埋進那些浩瀚的字句 像康德認為的自由主義—「高明搪塞是對說真話義務的示敬,任何人在撒個小謊就能了事之際,不厭其煩去炮製出技術上不算謊言的誤導之詞,都是對道德表達敬重,不管是多麼迂迴...
-
康德義務主義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4-16 13:00:0280. 何謂道德?人為何要受到道德所規範?
道德哲學屬於哲學中的倫理學(Ethics)範圍,主要研究善惡、行為的對與錯問題;道德哲學可以進一步引伸為人生的價值、公義、同情心等問題。在眾多紛紜的道德哲學裡,我們嘗試簡化歸納為兩大主流: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和義務論(Deontology)。效益主義從行為的後果功效來決定善惡,所以道德基本是一種增加社會福祉的手段。而義務論則強道德的莊嚴性,道德是人性中最重要的本質;德國哲學家康德開創了義務論,在他的墓碑刻著:「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内心的道德準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郭柏年(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
康德義務主義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4-16 13:00:0181. 效益主義與義務論的論爭,甚麼是善惡的標準依據?
效益主義有時被稱為功利主義,開創人J . Bentham(1748 - 1832)認為道德是為了增進大多數人最大的幸福,所謂善行是指對大多數人最有利的行為,惡行即是會帶來大多數人的不幸。義務論則批評效益主義將道德視為工具價值(instrumental good),康德(I.Kant 1724–1804)主張道德是一種內在價值(intrinsic good),是人性中最普遍和最內在的本質。效益主義與義務論的論爭,一直是道德哲學中最為激烈的。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郭柏年(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康德義務主義 在 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這些警察,在保護弱者的同時,也永遠都必須要做正確的事,保持清廉正直。」
.
「把壞人全部宰掉就好了。」
「你是從哪學到宰掉這個詞的?不過,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有法律這個規矩,我們一定要遵守規矩。」
「但壞人又不守規矩,是作弊。」
「就算如此,也一定要守規矩,志摩總是這麼說。不然原本是正義的事,就變成不正義了。」
.
「正義或許是很弱的東西吧。」
「很弱不就沒用了嗎?」
「就是因為很弱才要好好珍惜,需要大家一起保護,不然說不定就會消失了。」
---
《MIU404》第十集裡最喜歡的幾段對話。我想這也是野木老師藏在這齣戲裡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當你跨過了那條界線,你得到的結果還能夠稱作正義嗎?
在桑德爾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中也曾經提過有關的類似議題。包含:「刑求犯人是否具有正當性」、「阿富汗的牧羊人」等等,甚至回歸到最一開始的「電車難題」,透過功利主義者、康德的義務論或者是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各種學生的發言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道德兩難困境有多麼的難以統一。
各個方面或是學派上產生的不同論點,並不是一個誰說服誰的問題,而是透過這些思想實驗與討論,找出一個符合你心中的正義,同時讓你試著站在不同的觀點上做出假想決斷,或許有些位置會顛覆你一直以來的價值觀,但正是這些虛構極端的故事,才能夠讓人再思考一直以來你所視為的「正常」。
康德義務主義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效益主義、康德式義務論,以及麥金泰德行論,是台灣分析應用倫理個案或議題時的三大主流理論,因此只要掌握這三者,你就看得懂大多數的應用倫理學論爭,甚至也足以參與分析流程。
不過在許多特殊的個案中,這三大理論會搔不到癢處,這可能是因為當事人本身採用的規範倫理學主張超出或對抗於這三大理論。這時要讓討論聚焦,就需要採用一些其他的論辯策略。像是用一些旁門左道來凝聚雙方的共識。
是以在本篇這個本系列最後的實質內容文章中,我要來談一些旁門左道:非主流規範倫理學主張。因為篇幅有限,我對於各門各派的「基本面」「優缺點」「訣竅」與「實作」都是簡單帶過。
康德義務主義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前一篇是目的論中最常被引用的效益主義,那麼在這一篇中,就要來討論康德式的義務論。康德的主張是義務論,但義務論者不只有康德,在應用倫理學中也有多種義務論說法被學者拿來當作主要方法論,或是與效益主義做某種程度的整合運用,像是普里查德和洛斯的主張。但這些理論通常沒有康德理論來得好用或「耐用」。
康德的主張相對當代義務論要來得「古樸」,但因為其捍衛者很多,詮釋者與流派也多,因此其理論對於各種批判或特殊狀況的因應能力(也就是辯證能力)也比較強。洛斯等當代義務論者常運用概念上的模糊性(就是用定義很模糊的詞)來規避一些可能的批判,但這也讓他們的理論在應用時比較難產生普遍的說服力,因為講者有時都搞不太清楚自己所說的詞是什麼意思。
相對來說,康德雖然「愛恨分明」,也有點主觀意識過重,但因為他是最具代表性的義務論者,如果你要採用義務論方法來處理議題或個案,不如先採用康德提示的幾個原則,碰到質疑者挑戰之後再看狀況來調整。
不過,康德的理論的確有點難度,若記不住他的推論結構,那至少也要把他的道德三原則記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