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工業用小蘇打粉可以吃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工業用小蘇打粉可以吃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工業用小蘇打粉可以吃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工業用小蘇打粉可以吃嗎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591的網紅陳若溱の烘焙實驗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因為有朋友問,小蘇打粉到底是不是天然的,其實;我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是認為它是非天然的,而且對身體有害。 但是我上網估狗資料後,專家們說它其實是天然且無公害的,而小蘇打在烘焙的使用上,其實機率和比例都不高,因此;用不用就看個人自己的習慣了。 ★★★★★★★★★★★★★★★★★★★★★★★...

  • 工業用小蘇打粉可以吃嗎 在 陳若溱の烘焙實驗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5-20 15:11:53
    有 66 人按讚


    因為有朋友問,小蘇打粉到底是不是天然的,其實;我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是認為它是非天然的,而且對身體有害。

    但是我上網估狗資料後,專家們說它其實是天然且無公害的,而小蘇打在烘焙的使用上,其實機率和比例都不高,因此;用不用就看個人自己的習慣了。

    ★★★★★★★★★★★★★★★★★★★★★★★★★★★★★★★★★★★

    ★小蘇打粉

    小蘇打化學名稱為重碳酸鈉,呈弱鹼性,也稱為「萬用寶」,除了用做糕餅烘焙的膨大劑(英文俗稱為baking soda),也是胃灼熱(燒心)時應急的制酸劑。

    因為它的價格低廉所以看不到廠商打廣告,介紹它的妙用。小蘇打粉能自然分解、無毒性、不會污染環境,且不刺激皮膚。


    小蘇打除了味道嘗起來鹹鹹的,但我們真的了解這個白色粉末的真面目嗎?在國外;它幾乎是每個家庭居家生活中處處都用得上的清潔、打掃、料理聖品!而且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幾乎不需任何技巧…


    小蘇打又稱為碳酸氫鈉或是重碳酸鈉。光聽它的名字也許會給人一種很化學藥劑的排斥感覺,但對於去除居家環境污垢或是臭味,甚至是其他功效來說,小蘇打可說是實現優質生活的必備利器。


    其實它是一種純天然的物質,不僅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對人體也完全無害,幾乎是種萬能的物品。美國人就經常將其運用在家事或料理上,而現在;包含我們台灣、日本等國家,小蘇打也慢慢被廣泛的運用於一般的生活之中。


    小蘇打分為藥用、食用、工業用 3 種,隨著種類的不同在購買地點上也不一樣。中食用小蘇打可在藥局、大型超市、南北雜貨行買到;如果要運用在料理上的話,就得選擇食用的小蘇打。


    另外,部分藥局也買得到工業用小蘇打。雖然說每一種小蘇打都可以用來打掃、洗衣,但還是建議你不妨購買價格低廉,容量也較多的工業用小蘇打,這樣才符合省錢又環保的訴求。

    蔬果殘留農藥,政府提供的辦法只有多泡水,但根據專家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竟然只要一包幾十塊錢的小蘇打粉就能去輕鬆去除殘留的農藥和自來水中的氯氣。


    ★小蘇打粉泡水,除蔬果農藥

    蔬果農藥殘留問題,連政府農政單位都只能勸大家多泡水。朝陽科技大學陳耀寬博士卻發現一個極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小蘇打粉。小蘇打粉一湯匙泡水,水變成微黃顏色,再把水果蔬菜放進去清洗。「這樣浸泡個2~3分鐘就OK了,這樣就可以吃了。」


    ★2分鐘去掉農藥,再看看它怎麼去除自來水中的氯。
    小蘇打粉這麼神奇,能除農藥又能除氯,專家說其實這很簡單,小蘇打達粉其實就是碳酸氫鈉粉,化學式是NaHCO3,NA是鈉帶正電,放到自來水裡面,會跟水中帶負電的氯結合變成氯化鈉,也就是鹽巴,這解決了自來水氯毒的問題。


    再來就是H氫,氫帶正電加入水中會結合帶負電的水分子O2,變成OH弱鹼水,一般大部份的農藥都是酸性,因此弱鹼水中和酸性之外,還能加速去除附著在蔬果上的農藥。

  • 工業用小蘇打粉可以吃嗎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10-30 21:45:26
    有 129 人按讚


    這是一位廚師的良心告白

    你確定要知道那麼多?一旦美食被揭開糖衣,醜陋的真相赤裸裸地攤在面前時,任憑再怎麼令人垂涎三尺的山珍海味,就算是老饕,恐怕也會倒胃口。

    所謂「美味的真面目,廚房裡不能說的祕密」,對一般人來說,頂多讓「吃」這檔事變得戰戰兢兢,但對於拿了一、二十年鍋鏟的我,卻是一再衝擊我對廚師專業原有的價值觀。

    速成美食當道 馬步功夫逐漸消失

    從年少到現在,我待過北、中、南好幾家知名餐廳,中西餐、冰品、養生藥膳料理都做過,一開始我也跟你們一樣,以為所有的美食都是廚師硬裡子功夫創作而成的藝術,但這只是一開始,很抱歉,現在的我,可不這麼想!

    回憶起十幾歲時,滿腔熱血的我,雖不是餐飲科班出身,但憑著對美食的愛好,從最低層的學徒做起。我崇拜那些餐廳的大廚,廚技總是比自己的婆婆媽媽好上好幾倍,怎麼能夠讓原本乾澀的炸排骨變得軟嫩保水、歷久不衰?又如何在一天要料理好幾十道菜之時,還能燉煮出一鍋色香味俱全的紅燒肉?我想像,跟在這些大師身邊,能細膩地磨到三天三夜細火慢燉的馬步功夫。

    但,事實並非如此。

    記得第一次上陣時,師傅就叫我在醃泡的肉排裡加入了一瓢瓢的白色粉末,我再怎麼菜,也知道這是小蘇打粉。我疑惑地問,「做菜要加這個?」老師傅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冷冷地說:「這就是料理的程序啊!不加,肉怎麼會嫩?」

    後來,師傅教我滷紅燒肉,只見師傅拿出一罐名叫「爌肉精」的東西,一打開立即就有撲鼻的香味,這味道香得很不自然,卻儼然是爌肉的味道。神奇的是,師傅滴了幾滴下去,不一會兒工夫,整鍋的清水就化為鮮嫩的湯汁,而喝起來正是爌肉的滋味。

    添加物被濫用 美味淪為健康殺手

    身為學徒,不敢問太多,只能默默地學著這些標準流程,但我這才驚覺,原來廚房裡的瓶瓶罐罐都有令人咋舌的魔力,這也正是所謂門後的「不傳之祕」。我終於了解,以前學不會,吃起來連骨頭都入口即化的蔥燒鯽魚、南蠻漬香魚,有了冰醋酸當軟化劑加持,二十五分鐘就能迎刃而解;糖分、水分、火候、時間要拿捏恰到好處的煙燻鵝,也只要一瓶「煙燻油精」就能快速上桌。

    什麼嫩精啦、雞粉啦、香草精啦……這些名字很美,美到讓很多廚師都理直氣壯地認定這就是做菜的必要程序。因此在這約定俗成的業態中,我開始幻滅,原來許多絕世珍饈,說穿了,就是灶內的一場魔術!但我擔心的是,若魔術本身只是一個無傷大雅的障眼法和捷徑,也就算了,然而真的這麼單純嗎?

    拿廚界做沙其瑪、饅頭、叉燒包時,用來讓麵皮蓬鬆最常用的碳酸氫銨來說,內行人叫它「臭粉」,光俗名聽來就令人不敢恭維,雖說,這和讓菜炒起來會翠綠的小蘇打粉一樣,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這不也就是平常我們拿來洗廚房的用品嗎?

    或許有人會振振有辭地說,食用的和工業用的不一樣!但誰能保證不會被誤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廚房中唾手可得的鹼粉,是做鹼粽、卜肉時的絕佳助手,無色無味,讓食物變得黏稠,所有人都認為這可以用,能不能用我不知道,但既然無害,又何必在瓶身標示著「請勿誤食,一旦誤食,不要催吐,立即送醫」?

    我們當廚師的不是學化工的,更不是醫生,對於五花八門的食用級添加物,也只能麻痺自己相信「這是政府掛保證?,是安全的!」但界限的拿?,誰又能抓得準?還記得有一次在做醃黃蘿蔔,照道理講,傳統上應該用薑黃粉去醃,但我用了老師傅給的黃色食用色素,一不小心多加了一些,整個蘿蔔變成詭異的橘紅色,我足足用了三倍醃醬的水量,才將它還原成正常的黃色。

    像我這樣一時手誤也就罷了,但有多少大廚用料是不超量的?瓶瓶罐罐的可怕,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它神效背後,到底藏了些什麼?一般做廚師的不想知道,也很難探究,只是當我們還是學徒時,在「變」出料理後,師傅總會耳提面命,「這是給客人吃的,你們最好少吃!」

    其實一開始台灣人還好,用的添加物都很單純,一種菜用一種,但香港人就厲害了,把添加物當菜色一樣開發,在不同的添加物裡,藉由排列組合化學反應,研究出更多更神奇的配方,坦白說,許多香港師傅少了這些法寶,還真的不曉得怎麼做菜!

    共犯結構成形 添加物為食界共業

    與其說這是廚師的沉淪,倒不如說這是從供貨商、餐廳經營者、廚師以及消費者串聯起來的共業!

    就拿「瞬間變滷汁」的爌肉精來說,在油電雙漲的今天,一瓶三百公克只賣二百多元,在一五○公升的水裡,只要加一小茶匙就成形,精打細算的老闆,誰還跟你浪費瓦斯熬個三天三夜?再說,食物速成也讓廚師出師速成,師傅不想教,徒弟也變得不想學,經營者更樂得請位便宜的半吊子廚師,畢竟一瓶在手,萬事搞定。據我所知,很多餐廳,在排排站的廚師群中,會做菜的師傅大概只有四成;但其實會不會做菜不要緊,你們消費者要的,不就只是端上桌的「好菜」色香味俱全嗎?

    在做菜的過程中,所添加的可以靠著我們的良心來把關,但有些添加劑早在原料端就做過手腳了。有次我在同業的「現撈仔店」看到飼養在魚缸裡的吳郭魚身上都長蟲了,還以為老闆買了不新鮮的魚,沒想到他氣定神閒地說:「該下藥了。」我才知道,吳郭魚撈上岸養在魚缸,活動範圍變小,抵抗力變弱,就開始病變,因此現撈仔店的供應商都會提供業者藥水,一下立即「回光返照」。而且,魚貨在運送過程中難免耗損,有的供應商還乾脆打上麻醉劑,等送到店了再打解藥。

    在廚界打滾了幾年,開始要外出採買,最令我難忘的就是見識過養殖業口中的「仙丹」── 孔雀石綠(三苯甲烷)的神效。有一次去參觀一座養殖場,池中養著紅魽、花蟹、龍膽石斑等魚種,我就親眼看見業者在這如同游泳池大小的池中,加了大概一個湯碗大小的孔雀石綠來殺菌,沒想到整池原本身上已有潰爛,準備「出局」的魚,三天後傷口就癒合了。

    或許你會說,孔雀石綠這種含有劇毒的殺菌劑,不是禁用了嗎?但可怕的是,就是有人偷用,這連我們當廚師的都未必知道。更令人擔心的是,在農委會漁業署禁用後,原本廉價的孔雀石綠變得奇貨可居,售價每份(約二百公克)飆漲到一萬六千多元。但台灣人就是那麼聰明,又有人立刻發明了和孔雀石綠功效類似但廉價的替代品,只改了孔雀石綠其中一種被禁的成分,就能化暗為明。

    雖然嚴格來說,這屬於動物用藥的範疇,但同樣是吃下肚,不也一樣危險?身為廚師的我們,無法替消費者把關,內心如何能安?

    擺脫食品添加物 標榜「原汁原味」

    看著這些積非成是的業態,我常在想,「難道不用食品添加物就不能做菜嗎?」我就不相信,真正的廚藝無法戰勝化學外力。於是,這些年我漸漸地拒用化學添加物,開始研究如何用物理手段就能增添美味。例如我會幫熱炒快起鍋的青菜滴少許優質橄欖油,或在選取牛排時,先去掉粗筋,好凸顯它的嫩度。

    總之,對廚界再怎麼幻滅,我相信還是有像我這樣願意多做一道功夫,不被化學添加物綁架的傻子。其實越來越多主廚與我想法一樣,我期待台灣的料理界,未來會以標榜「原汁原味」為傲,當客人上門時,都能問心無愧地說:「歡迎光臨!」

    轉載自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2745-99558?page=5

  • 工業用小蘇打粉可以吃嗎 在 教你做點心、蛋糕與美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10-30 07:50:59
    有 125 人按讚


    老麵製程的探討好文,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得失,全面地認識潛在風險,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終於有人問老麵的問題了!
    從小就知道老麵要放鹼。從事業務25年來,對於消費者行為頗有興趣,但我不懂為何消費者總對老麵趨之若鶩,且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好奇的我,心想其中必有文章,一定有些內容是我們還不了解的。於是我花八千元去報名中華穀物研究所(台灣麵食界的最高學府)的老麵課程,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要確認老麵的定義。在穀研所上課的第一天,同學們一直追問:什麼是老麵?穀研所老師下了一個定義:發酵八小時以上,就是overnight~隔夜麵。而發酵八小時以上的麵,像爛泥漿一樣,叫麵肥,再經過幾道程序,才能叫老麵工法。一般人每次做完麵,留下一塊麵,隔天用,那叫剩餘麵團,那不是老麵。老麵有它一定的程序。
    五天課上下來,除了確定不管加入老麵的比例多少?一定要加鹼外,沒聽到什麼不好的疑點(老麵的課當然不會說老麵不好)。
    其後又上了中麵丙級檢定的課,這時老師說了真象:老麵是不安全的麵,因為空氣中有很多落菌,麵團放置八小時以上,其實已經餿了,台語叫“ㄆㄨㄣ”裡面已經雜菌叢生*,菌經過蒸烤會被殺死,但牠分泌了什麼毒素*你不知道。同樣一桶老麵,在你家、跟在我家,裡面的菌都不同。
    話說古代沒有酵母菌工廠,酵母菌取得不易,所以家家戶戶都會留麵種。時至今日科學昌明,酵母公司挑出最強悍的酵母菌,在無菌室大量繁殖,有耐高糖酵母、耐高鹽酵母、耐高溫、耐低溫…。這些酵母也是從天然環境找出來的,不是坊間商人所謂人工酵母不同於老麵天然酵母(自然發酵*),那只是呼嚨消費者的行銷術語罷了。有回看到電視訪問中和的大陳年糕老闆,老師傅說:現在機器攪拌多均勻,從前以人工,用石臼、石鎚打也無法那麼勻。所以不是老東西就都是好的,有無菌室培養出最強的酵母放著不用,去養一鍋餿水,再加上很多化學品,實無必要。
    再說老麵。誰需要老麵?師傅需要老麵!消費者需要老麵!這裡有好操作、彈牙、麵香等,三個層面的問題可探討。
    1. 老麵省錢、好操作。不用買酵母粉,自己繁殖省錢。老麵為何好操作,不易失敗。因為一公克的酵母粉裡有一億隻酵母菌,就像人類,一億人裡總會出幾個關羽、張飛,在發酵的過程中,這些將軍跑的快、產氣多,容易產生大氣泡,造成組織不均勻,造成斷層,增加失敗率。在正常情況下,酵母菌90分鐘繁殖一代(多為出芽繁殖,最多分裂40次左右*),且一代不如一代,老麵經過八小時是繁殖了五代,1億隻變32億隻,32倍的產氣能力,且裡面已經沒有關羽、張飛,都是小兵,只會產生細小的氣泡,因此組織結構均勻細密,產品不會失敗。
    但經實證,只要增加些酵母菌的用量,並使用中種法或二次攪拌法就可避免失敗。是否需養老麵,然後使用大量化學品於產品之中,值得省思。
    2. 老麵彈牙~~Q。酵母菌在吃麵粉的過程會產生酵素,這些酵素會增加麵筋筋度,加上前述細密的組織結構,吃起來絕對是咬勁十足。
    但增加筋度方法有三:一、使用中種法或二次攪拌法,在1~2小時的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酵素其實已足夠。二、增加麵粉筋度。三、用熟糯米、小麥草培養含酵素的麥芽精,來增加筋度。
    再說時代向前走,老人漸凋零,剩下的牙口也不行了。就如師大附近某知名饅頭店老闆說的:「我們賣最好的是白饅頭,但白饅頭一直在下降,甜饅頭卻在上升,知道為什麼嗎?老人漸漸凋零…」。而現代的年輕人又吃軟不吃硬,似乎就沒有必要做那麼有咬勁的麵食了。
    3. 老麵有特別的風味。不同酵母菌產生不同的酵素,理論上會有不同的麵香。據聞酵素的風味在烤焙時較明顯,因為烘焙本來就較香,不同的酵素在烤焙中會拉大香味差異。中麵卻不明顯,究其原因應該是鹼味覆蓋了酵素風味(麵包要酸,不用加鹼)。舉一例:某知名蒸箱大廠經理來店,吃了饅頭說:「你家的饅頭是蠻Q的,就是少了點麥香。」該產品全麥使用率44%,算很高了,他卻說沒有麥香。他走後,在場的三人都一致認為,他指的麥香是鹼味。因為太多人從小到大,吃的饅頭都加了鹼,他們都認為那鹼味是麵香,所以吃不到懷念的滋味、兒時的記憶,才出此言。中種法、二次攪拌法、麥芽精都有酵素,就不需如此大費周章養酵母菌了。
    結論:老麵是為了提升那幾%的風味(一般人甚至無法察覺)、多一點咬勁嗎?其實是有些師傅考慮到成本與方便性。曾經有一位老師傅一再告訴我:「肖年ㄝ!你要做老麵、要做老麵,老麵咖好做…。」他還親自調鹼給我看,他說:「我都放十三塊。」我一聽〝塊〞,心裡閃過〝完了…鹼塊!〞,果然他拿出小水桶,一箱鹼塊,放了十三塊,告訴我:「一次用三杓。」我問:「怎麼不用鹼粉?」他說:「那效果不好!」,內人和我都當場傻眼了。市面上有三種鹼,小蘇打、鹼粉、鹼塊(工業用,會致癌),所以吃老麵又多了一重風險,因為你不知道會吃哪一種鹼?
    我問過酵母公司經理:「坊間十家有九家打著老麵招牌,大家都養菌,你們銷量會少很多,你們為何不打擊老麵?」他告訴我:「都是假的啦!小量可以啦!量大要多少空間養菌?都嘛酵母加改良劑*。」他說的是否可信?消費者自己判斷。
    這又有兩個層面可探討,其一、打著老麵卻不做老麵工法,老麵只是行銷術語罷了!其二、又多吃了一個化學品~改良劑。
    另外,加了鹼或小蘇打的麵會變黃,有些業者會用硫磺去燻白饅頭。
    所以吃老麵有許多風險:雜菌的毒素、鹼、改良劑、硫磺…。

    *老麵饅頭衛生問題令人堪憂http://www.fancai.com/shiliao/89574/
    *老麵不衛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5ab62601013qx0.html
    由於“老麵”不衛生,存在其他多種有害雜菌,特別是大腸桿菌、黃麴黴菌等,一項檢測表明:老面中的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容易誘發肝癌。以及麵團產酸需要加鹼而產生的營養破壞問題等(破壞維生素B群)。
    *天然酵母與自然發酵的迷失http://www.wretch.cc/blog/dafojacky/10953979
    *酵母菌會老嗎? http://cinnamon.com.tw/ckchou/?p=248
    *麵包改良劑Bread Improver~主要目的是改良水質,讓麵糰具柔軟度、改善口感。延緩老化、長保新鮮。改善麵糰組織、使產品細膩。增加麵粉的筋度、促進酵母發酵,使產品的體積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