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孔子努力名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孔子努力名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孔子努力名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孔子努力名言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孔子一生最快樂的六件事情 9月10日是敬師節。教師教導孩子成才,使孩子能夠得到全人發展,愛己及人。感謝各教師教育孩子的努力,敬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有「萬世師表」之稱的孔子,他最快樂的六件事是什麼? ------------------------------------------------...

孔子努力名言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3:36:03

#孔子一生最快樂的六件事情 早前9月10日是敬師節。教師教導孩子成才,使孩子能夠得到全人發展,愛己及人。感謝各教師教育孩子的努力,敬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有「萬世師表」之稱的孔子,他最快樂的六件事是什麼? ----------------------------------------------...

孔子努力名言 在 Nero Huang 黃恭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43:13

🔊 因為我們有心,所以我們會去感受。然而人心是很脆弱的,而現實的土壤又如此貧瘠,因此有時,真是憑著一股信念、一場自己編出來的幻夢,一個謊言,才能夠走到今天的…… 我們曾經希望台灣能做為世外桃源存在著──不受外人干擾、不受病毒入侵、好好的過自己的日子就好 「…然而在這自由自在的世界裡並不存在永遠陌...

孔子努力名言 在 Andy Lu Lal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21:57:14

孔子說:「不論你覺得你做得到,還是覺得你做不到 」「你都是對的」 一步一腳印: 不要去想說你要建造一座有史以來最厲害的 一道牆,應該要說。 我要把每一塊磚,都完美地砌上去。 然後接下來的每一天你都這樣做, 很快你就會有一道牆了。 努力: 我認為我和其他人唯一的區別是, 我不怕死在跑步機上。 ...

  • 孔子努力名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9 20:00:08
    有 99 人按讚

    #孔子一生最快樂的六件事情

    9月10日是敬師節。教師教導孩子成才,使孩子能夠得到全人發展,愛己及人。感謝各教師教育孩子的努力,敬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有「萬世師表」之稱的孔子,他最快樂的六件事是什麼?
    -----------------------------------------------------------
    一、學習之樂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
      人們每每於學習,則厭學、倦學、恨學、棄學,這是因為不真知學之滋味。
      若能進入深裏,得其知識,曉其義理,獲其智慧,養其情性,便能好學且樂學,能精進且不能自已了。
      孔子活到老學到老,便是由好之而進入樂之,從而樂此不疲了。
      
    二、交友之樂

      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交友是一種快樂的事情,互相慰問、交流、切磋、幫助,這是一種快樂。
      孔子不僅善交朋友,且廣交朋友,給他帶來了很多的快樂。

    三、歌舞之樂

      音樂與舞蹈,孔子不僅喜愛,且精於研究,敏於鑒賞,長於教育。
      他會作詞作曲,是卓越的詞曲作家;會多樣演奏,是多才華的演奏家;酷愛歌唱,以歌聲表志趣;音樂的教育,他又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音樂能使人快樂,音樂也與孔子這位元真正的大音樂家結伴相隨一生。
      孔子有名言:「成於樂。」(《論語·泰伯》)
      
    四、育人之樂

      孔子弟子三千,在培育人才之中,自己也獲得了巨大的歡樂。
      弟子們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志趣、不同的愛好、不同的碰撞、不同的教學相長,就像三千朵不同色香形的花朵盛開在孔門這座大花園裏。
      孔子門牆桃李芬芳,爭奇鬥豔,春色滿園,怎會不令人快樂、令人愉悅、令人陶醉!
      此亦如《孟子·盡心上》所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第三種樂趣)也。」
      
    五、山水之樂

      孔子喜歡登山臨水,且每每於此時此境此情,志舒意暢心歡。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
      這水可以讓人「樂」,這山也可以讓人「樂」,可以樂以忘憂,樂而生智。
      因此當弟子曾說出其志:「莫(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
      此時夫子喟然歎曰:「吾與(贊同)點(指曾)也!」其奧秘之一便是孔子既眷戀人世,亦依戀大自然。
      投入、欣賞並享受大自然,是孔子人生之調節、超脫、快樂,乃至於獲取智慧與靈感的一個主要源頭。
      今天關在水泥與玻璃窗裏的圈內人士,如果常常親近大自然,樂水樂山,一定能獲得生活的真正快樂!
      
    六、飲食之樂

      孔子是個美食家,此中所獲樂趣良多。
      《論語·鄉黨》載,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這是一種美食家的風采了。《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這固然可以看到孔子對《韶》樂所達到的癡迷境況,同時也可以反觀孔子於飲食審美「味」之深邃。
      《中庸》裏孔子就說:「人莫不飲食,鮮能知味也。」此句真堪玩味,且味之無窮。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
    #知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敬師節 #孔子 #教師 #老師

  • 孔子努力名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6 17:43:06
    有 150 人按讚

    20210706 黃偉民易經講堂

    當警察害怕街上祭祀亡靈的鮮花時,這個政府就很虛弱,很岌岌可危了。

    《論語》子路篇十六章:
    葉公問政。
    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政治不是抽象的意識形態爭論,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感受。

    葉這地方的行政長官,請教孔子,一個政府的施政學問。

    孔子說,政治上,能做到在這裡生活的人都開心,其他地方的人,都渴望來這裡生活,這便是為政之道了。

    獨裁專制的政府,都害怕人民談政治,但中華文化不是這樣的。

    《論語》二十篇凡一百二十問,其中問得最多的,是問政。因為政治,是眾人之事,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近者說,遠者來。」簡簡單單說出了為政的大原則。這是一個政府的責任和成績表。

    對一間企業來說,在裡邊工作的人都開心,以這機構的員工為榮;外邊的人,都想加入這企業。這便是成功的企業,不需要看市值,看股價。

    對於一個領袖而言,跟隨你的人都開心,不願離開;其他人,都想加入你團隊,都想跟你,便是最大的成功了。

    在個人而言,認識你的人,都以認識你為榮;不識你的人,都希望結識你,這便是一個人政治上,最大的成功了。

    魯國的宰相季康子,兩度向孔子問政,第一次,在《顏淵篇》十七章: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
    政者,正也。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政府的領導人,首先要以身作則,自己的思想言行要正,社會的風氣便自然端正了。

    正字,上面一劃,下面一個止字,在一個社會價值的規範前,懂得停下來,在一劃前止下來,不能違反社會的核心價值。用政府的行政權力,超越社會的紅線,那便是不正,那便是歪邪了!

    政府是由人組成,政府的政策也是由人來執行,官員的修養便起了關鍵作用。所以,孔子在《子路篇》再引伸: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領導人的言行端正,就是一個良好政治風氣的開端,用不著嚴苛的法令,社會風氣會自然的隨住轉化,而歸於端正。

    如果政府的領導人,官員,本身不正,僅以嚴苛惡法來檢控欺凌,要求市民依從,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季康子第二次問政,記錄在《顏淵篇》十九章: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
    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對曰:
    子為政,焉用殺?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

    季康子和所有不學無術的領袖一樣,以為用權力,用重典,拉晒反對的市民,殺晒不聽話的人,便可以強政勵治!

    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殺晒唔聽話那些,令其他人歸到我正道這邊,聽聽話話,何如?怎麼樣?

    孔子回應他,政治不是這樣的,一味靠武器力量,拉拉鎖鎖,殺人就能成功?

    首先,領導人,官員,要以身作則。

    政府官僚善,領導人善,社會風氣便自然跟著善化了。跟著引用了一段千古名言作例子: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中國人說的風氣,便從這裡而來。

    德,是一個人的內心價值觀。一個領袖,應該先從政府造成一種風氣。這種風氣影響施政,最後影響社會,像大地的一陣風吹過,草便會跟隨著風的方向,倒向那邊的呀!

    孔子的學說主張,重點是政治責任在上不在下。

    社會出了問題,應該由居上位者負責。

    風氣,是由上而下的。

    《春秋》只責備賢者,因為,執掌權力和資源的人,要對社會,對時代,負起全部責任。

    魯國的季康子之外,齊景公也問政於孔子。

    齊國是春秋戰國時的強國,由太公望姜子牙立國,立國信念是:「舉賢而尚功」。很功利,所以,是春秋五霸第一個稱霸的諸侯。

    魯昭公末年,孔子適齊,當時齊國大夫陳氏專政,齊景公又多姬妾,想不立太子。所以,他問政於孔子時,孔子這樣回答: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
    孔子對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中華文化的政治哲學,是建立在一套倫常的文化基礎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責任,責任在上不在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一個是名詞,第二個是動詞。

    君君,領導人要做回一個真正的領導人。領導人的意義,不在於權力,他有他的責任和道德要遵守。

    臣,是下邊的人。下邊的人也有他的責任和角色。但下邊是被動的,他會被上邊拉扯影響。

    所以,當君不君的時候,領導人違反了領導人應有的責任和道德時,下邊的人就臣不臣了。

    父父子子的道理也一樣,大原則是責任在上不在下。

    父親沒有盡父親的責任和道德,暗指齊景公因寵信愛妾而欲廢太子,那時子不子的後果便會出現了。

    齊景公似乎收到孔子說什麼,所以,接著說,如果倫常失序,大家都沒有做好自己角色,即使齊國是經濟大國,他本人連飯都無得食了。

    除了這些執政的領袖問政外,子路也有從原則上,請教過孔子為政的首要基石。

    《子路篇》第三章:
    子路曰:
    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子路某日問孔子,假如衛靈公請孔子出來主持衛國政局,第一件事,他會做什麼呢?

    孔子說,第一件事,是正名。

    孔子的意思,是要先確立社會的價值追求,文化信念。

    子路聽了,吓,有是哉!唔係嘩,正名有咁重要麼!人家說你迂腐,真的是啊!名正不正,有什麼關係呀!

    孔子的意思,執政,先要把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搞清楚,民眾才有努力的方向,安居樂業的總目標。

    子路的反應是,這些抽象的東西,有這麼重要麼?

    孔子罵他,你這傢伙,真是野蠻無知!唔識就唔識,唔識唔好扮識。蓋闕如也。

    跟著,孔子說,政治的重心,當社會的價值追求不確立,施政時做什麼都會自相矛盾。

    施政的道理說不清,什麼政策都無法推行。沒有政策,便沒法有一套社會規範,和文化信念。

    沒有文化信念的政權,單靠法律刑罰,也不能達到政府的期望,也不能在社會推行公義。

    刑罰不中,社會無法推行公義,民眾便會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什麼都犯法,動輒得咎,不知如何生活?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這個名,是思想文化的內涵。名不正,當一個政府,思想不正,心懷鬼胎,各有私心,老百姓不知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所以,孔子說過,為政之道,第一步要搞好思想文化的問題,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安居樂業的總目標方向。

    中華文化的思想,是講得出,做得到的,而且是平實合理,符合人性,邏輯上要站得住腳,不是空洞理論,「超英趕美」,「為人民服務」,「只為別人,毫不為己。」,「爹親娘親不及毛主席親」……之類。

    這是中國政治哲學的最高原則。無所苟而已矣。不能隨便說一 些自己不會實行的空話。像說愛國,但錢盡調去外國,子女往美國英國送,又說打倒英美帝國之類。不愛這個國家文化歷史,不愛護這塊山河大地,不愛在這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卻妄談愛國。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政治道德,是心口一致的。不是說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話,不會遵守的空洞政策。

    整本《論語》,都穿插著這些政治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從這本經典,來印證今日香港特區政府的缺失,便知道香港之病,病源在那裡?香港人痛苦的在追求什麼了!

  • 孔子努力名言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1 12:24:51
    有 1,659 人按讚

    【《鬼滅之刃》:不要輕易說出你「善良」,因為你沒有】

    《#鬼滅之刃》是一部討論「什麼是善良」的動畫,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你一點都不善良,甚至,你還「誤解」了善良。

    作品以男主角竈門炭治郎的視角出發,他的家人被妖怪殺害,唯一倖存的妹妹禰豆子變成妖怪。

    為了不讓妖魔禍害人間,炭治郎經過艱苦鍛鍊成為「鬼殺隊」一員,尋找能讓妹妹禰豆子變回人類的方法。

    動畫主題曲《紅蓮華》歌詞提到:「水面之下盤根錯節的善與惡,『偽善』將降下天罰。」

    一曲以敝之,作者吾峠呼世晴向觀眾拋出一連串有關「善」的拷問:何謂善良?如何定義?善良裡頭包含什麼?

    /

    善與惡,這是古往今來藝術家和哲學家最鍾愛的話題。

    很可惜地,太多人對「善良」的定義往往僅限於「理解他人」,心想我能夠同理惡人行為、能夠共感他人悲傷,那麼我這樣就是善良的吧?

    搞半天,善良變成清談玄學,反正聚在一起感嘆別人生命經歷,大家都好善良好棒棒了。

    事實上,我不認為一個人懂得感同身受就能夠被稱作善良。

    如果是這樣,簡直太看輕「善」的廣袤和偉大。

    /

    善良有多難?即便天真可愛的孩童,我發現他們也需要做「善良」的練習,且父母必須擁有高度覺察力。

    某天我在校園散步,看到一個幼稚園小孩追逐前方鴿子,小朋友大吼大叫,鴿子們被嚇得雞飛狗跳。

    乍看你覺得畫面很可愛,我轉頭,見到孩子家長在後方緩步聊天,沒人覺得這有什麼。

    站在鴿子角度,這對牠們來說就是一個恐怖到不行的經歷,有些人認為動物沒有情緒,但我個人相信是「有」的,對於驚慌跟危機,牠們有一定程度的感知。

    小孩子把動物驚嚇的反應當有趣,他們沒有惡意,甚至是「喜歡小動物」的表現。

    在我的定義裡,這個動作就不能被稱作是「善良」,這是「無知」所導致的不懂節制和不知同理。

    小孩子的單純可愛,是源於他們的無知,不是善良。

    正因小孩子無知,如何引導就成為大人的責任。

    /

    人常道儒家說「人性本善」,根本上理解錯誤,這是荀子曲解孔孟的本意。

    如果孔孟倡導人性本善,那他們為什麼又會說出「養心莫善於寡欲」、「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種重視教育的名言?

    因此,我覺得人性並無本善與本惡,而是一張無知的白紙,人性本空,需要後天教化與本身的自控力。

    我看《鬼滅之刃》時經常被男主角竈門炭治郎觸動,他完整實踐我心目中對「善良」的想像,而這同樣是作者吾峠呼世晴的嚮往。

    她透過這部作品試圖為「善」正名。

    竈門炭治郎會告訴鬼:你們有很可憐的原生家庭與悲傷過往,但你們終究是傷害無辜的人類,你們將負能量無限延伸,試圖為己身行為開脫,這是不對的。

    我理解你,不代表你沒錯;我可以用最溫柔的方式了結你,但你必須為你的行爲懺悔。

    /

    放下屠刀,不會馬上立地成佛,端取決你有沒有足夠誠意認錯,事後做出實質行動彌補。

    購買贖罪劵、找神父懺悔,如果還是做出傷害別人的言行,你只是在賄賂神明,這就是《紅蓮華》裡頭高唱的「偽善」。

    若神明因為你時常禱告燒香就原諒你,讓你繼續做出壓迫他人的事實,這種神祇完全沒有信奉的必要。

    竈門炭治郎做到的不光是「理解」,他會在蜘蛛山面對下弦之伍的威脅,依然不願屈服地痛罵他「虛偽」;他經常向虎山前行,縱使內心害怕,雖千萬人吾往矣。

    見到無法自我肯定的夥伴我妻善逸,以及過度相信自己以致自大的嘴平伊之助,竈門炭治郎總能溫柔相待,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不過,當兩個夥伴對老婆婆、傳信烏鴉做出沒禮貌的舉動時,竈門炭治郎還是會對他們揮拳猛 K,告訴他們控制情緒、不給他人造成困擾的重要性。

    看出來了嗎?

    善良,是在「真誠」的前提下做出的某種「行動」。

    /

    已故作家林奕含有段訪問,她自問:「難道創作者真的會巧言令色嘛?」

    這句直擊靈魂的叩問讓我思考很久,我認為很多藝術家之所以是渣男渣女,在於他們只達到「理解」這塊,於是容易導向「惡人也有他們可憐的地方」,反而忽略「惡人傷害別人」的事實。

    他們試圖用七情六慾為動物性開脫,忘記人類價值其實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動物性,變成一個尼采口中的「超人」。

    以前我也是「凡是無對錯論者」,但這個想法在一年前改變。

    我覺得會在那邊說「任何事情沒對錯」的人,才是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人。

    若能逐步理解世界的究竟真相,我相信你將會得到和培根、雨果、蘇格拉底等人相似結論:我們活在世界上,就是在練習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

    畢竟自甘墮落、偷懶行事,遠比奮力成長還容易太多。

    /

    善良不是本性,它是一個「方向」,它是選擇出來的,至於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善良?龕門炭治郎給過答案:「我們會為自己感到自豪。」

    追求善良不是為了要得到什麼,而是當你臨死之前,你會感恩你沒有白來走一遭,算是修煉成功,一生坦蕩。

    我常常會要我朋友稍微幻想,假設現在全世界的人都能擁有「五分鐘的善良」,那麼真的是會迎來五分鐘天堂,戰爭與歧視瞬間停止。

    通常朋友陪我一起幻想時,確實有這種感受。

    善良,是真心想幫助別人,並且做出行動;善良,是你勇敢出聲捍衛正道,不怕受傷謾罵;善良,就是你有朝一日成為強者,能用強者力量去保護弱者。

    蘇格拉底說,善良是人生最高的目的,首要先從「節制」開始;孔子鼓勵大家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現在重新問你自己:你善良嗎?

    不管答案是什麼,我都想告訴你,這是一個值得追求與努力的方向,一起向竈門炭治郎學習吧!

    原文刊載至:Aday Magazine

    https://www.adaymag.com/2020/11/09/kimetsu-no-yaiba-why-should-we-be-a-good-person.html

    MUSE木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