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孔子說過的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孔子說過的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孔子說過的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孔子說過的話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編笑編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編非常喜歡這篇(很長,但值得一讀)。 編編大概是去年七月進到目前任職的公司,而在此之前兩個月,我正掙扎著要不要完成我的教育學程,當時,我的學分已經修完,論文也即將口考,實習學校也已經談好,只差一張畢業證書。 一念之間(或經過千萬次捫心自問之後),我放棄了教育實習,投了履歷,成為一名編輯。...

 同時也有10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水豚讀《論語》─厭世第一,黑特第二、憂鬱第三、迷茫第四、孤獨第五,最療癒的超譯經典」介紹 訪問作者:曾暐傑 內容簡介: 人生中的所有問題無法解決──都是因為缺了一本《論語》! 不是因為孔子說得太有道理,而是因為你碰過的鳥事他都碰過。 而且比你還鳥、比你還衰、 但他還是撐過來了...

孔子說過的話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4:14:44

#木的黑森林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要到了,舉凡各級學校,應該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教師節相關活動吧? 感人肺腑的時刻,我們要讓地方的老師們說出口,說出口不代表沒有教育愛,說出口是為了更有教育愛的來服務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1️⃣行政好苦篇: 💡來自地方完中的熱血行政,很正很美很熱血,可是常常看他被...

孔子說過的話 在 Kavi Ya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18:22:19

孔子有一段很好的話,他說:「人不敬我,是我無才;我不敬人,是我無德;人不容我,是我無能;我不容人,是我無量;人不助我,是我無為;我不助人,是我無善。」 分享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買了一箱梨,由於天氣熱怕梨壞了可惜,故他每天挑幾個最差的吃掉,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吃了一箱爛梨。 每天在意不開心的事,一...

孔子說過的話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2:40:48

【除非你自殺,否則沒有任何痛苦足以毀掉你,一切都是過程(上集)】 這幾天和讀者在限動對話,從吳亦凡事件延伸一個問題: 女人如果被暗示要上床才能上位,否則事業無望,面對權勢威嚇,她到底有沒有選擇權?以及一個女人在名利面前迷失、做出她不喜歡的事情,算不算自主? 讀者各種理論大噴發,丟給我多角度...

  • 孔子說過的話 在 編笑編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4-26 16:52:06
    有 36 人按讚


    小編非常喜歡這篇(很長,但值得一讀)。

    編編大概是去年七月進到目前任職的公司,而在此之前兩個月,我正掙扎著要不要完成我的教育學程,當時,我的學分已經修完,論文也即將口考,實習學校也已經談好,只差一張畢業證書。

    一念之間(或經過千萬次捫心自問之後),我放棄了教育實習,投了履歷,成為一名編輯。

    在「國文老師」跟「編輯」之間作抉擇,撇除現實考量(例如正式教師很難考、薪資差異等等),最終影響我的決定的主要原因便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教程期間,我一度感受到教育/教學的熱情,也被誇獎「教得很好」,然而我卻不禁繼續往下問,到底怎樣算是一名「好老師」?五花八門的教學法,難道真能擺脫考試取向?而「國文課」又該是怎麼一回事?

    當時的我遍尋不到答案,畢竟當時我尚未真正投身教育,不能真正體會教育工作者的心情,只能藉由揣度與直覺,去設想一名老師可能遇到的難題(及背後的解答)。

    厭世哲學家這篇講出了我的心情,把我無法用語言好好表達出來的東西,都道明了。(另一方面我最近也在思考哲學的用途,學好哲學真能讓一個人好好說話)

    至於為何選擇當一個編輯,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論壇讀者迴響
      
    厭世哲學家
     
    (體制內國文老師,現在正在感業寺深造進修,但即將回宮。)
      
    ◎摘
     
    這就是「國文課 ≠ 課文國」的討論無法引起我太多共鳴的原因。也許來這邊的人,真正想探討的問題是:教材的內容要怎麼調整、要用什麼方法教、要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意與審美、要如何讓國文課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學科,才不會被社會淘汰⋯⋯等等。但對我來說,這些都是枝微末節的問題,遠遠沒有問到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
     
     
    【還在翻轉國文課?先翻轉腦袋吧!】
     
     
    今天要討論的不是哲學問題,而是要暫時回到我的老本行,來談談「國文課的意義在哪裡」。
     
    這篇文章是受「國文課 ≠ 課文國」編輯的邀請而撰寫的。我覺得他們舉辦這個教學論壇,討論國文教育如何改革,雖然是很有意義的,但對我卻沒有太大的共鳴,儘管我是一個體制內的國文教師。
     
    為什麼呢?我身在體制中,應該要深有所感,有很多話想說才對啊!
     
    說實話,最近我正在經歷一個危機狀態。原本對我來說,要把課文上得很精彩,讓學生上課時目不轉睛,覺得好笑又學得到東西,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你們看我的粉專文章,應該就知道我上課是既有趣又充實的。
     
    我不只是很會講課,而且我的生命歷程很豐富,在闡述一些課文的情意時,我的語言是很有力量、可以打動人心的;此外,我的思辨能力也很強,所以我能挑出學生思維的盲點,引導他們進行高層次思考,甚至對社會現象進行批判性反思。
     
    看到這邊,你心中一定覺得:這個老師也太臭屁了吧!把自己講得這麼厲害,肯定是個目中無人的傢伙!
     
    其實我只是想說──就算國文老師能做到這個程度,那又怎樣?
     
    能把課上得很精彩,能把學生訓練得很有思考能力,能運用很多新奇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對國文課很有興趣──說實在的,那又怎樣?
     
    我很會教書,我是個好老師,我教出一堆厲害的學生,但這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當我抓著這一件事刨根究底追問的時候,我回答不出來,我不知道我到底要把學生帶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去,我不知道當學生被訓練得很有思辨能力、很有批判能力之後,他們在人格方面到底真正成長了多少?他們知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學什麼、在做什麼、在相信什麼?當他們拿著「思考」這把利刃的時候,能不能妥善運用?
     
    縱然我自己可以超脫整個升學體制、以及社會價值觀的束縛(實際上我當然還沒辦法完全做到),但當我在課堂上教學的時候,我又被逼著回到這個體制裡,期許學生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將來在社會上能得到很高的成就。
     
    「君子不器」,孔子說過的話,每個人都學過,每個國文老師都會教,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教科書上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不會像器物一樣,只有一種用途」,所以孔子是在鼓勵我們成為全方位的人才嘍?
     
    「器」字非單純指器物,而先是指一種實用性,一種實用價值。孔子是說,人不應把自己當成器物一樣,從精不精美、好不好用、值不值錢等標準來衡量自己,也不應以此來衡量別人。擺脫世俗的實用價值,為自己而活,其實是人類邁向真正成熟的第一步。
     
    很反諷不是嗎?這是課本的內容,但一旦放進課本,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就全變了樣。孔夫子的教誨竟然都成了產品製造過程的一部分材料。
     
    簡單來說,只要我還在體制裡,我就依然是一個生產者,我的責任就是要把學生製作成一個又一個精美的產品,送進「社會」這個百貨專櫃裡,任顧客挑選;要是我的產品銷售得愈好,我就愈能被當成一個「好老師」。
     
    搞什麼!?我還是在灌輸我自己的價值觀啊!我還是在灌輸社會普遍的價值意識啊!簡單來說,就是我還在企圖控制學生。
     
    沒辦法,我沒有能力去承擔任何一個學生逸離軌道之後,他們生命的混亂與真空狀態,那對我來說太沉重了。我能做的,就是把課上好,按照進度一課一課地教學。雖然我也會在課堂上叫學生不要太看重成績,不要被社會的價值觀所束縛,不要成為產品,要勇敢尋找自己,但那都只是上課表演的一部分罷了;身為一個老師,如果我都沒有勇氣把課本拋在一邊,沒有勇氣教真正應該教的東西,學生要怎麼相信我所說的「考試不重要、成績不重要、尋找自我最重要」這些鬼話?
     
    雖然我也不知道究竟「教育」的意義是什麼,但我大概有個模糊的輪廓:教育是要讓人脫離幼稚蒙昧狀態,成長為真正的成人的。但我們社會所理解的教育卻是:由父母把學生送進工廠,經由老師去皮去骨並用心烹調之後,推出來的精美產品。(如果產品本身被送到國外喝過洋墨水,再回來市場,那就更有價值了。)
     
    在這個體制中,人文學科最重要的功能大概就是包裝了吧。一個再好吃的食物,如果沒有精美的外觀,沒有素雅的擺盤,大概也就只是路邊攤等級的小吃,無法登上高級西餐廳。所謂「人文素養」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而已,仍然是為了鞏固體制,並非真的要把學生培養為獨立的「成人」。
     

     
    真的,現在我已經沒辦法回去當一個「好老師」了。
     
    這就是我最近正在經歷的危機狀態。
     

     
    也許你覺得我把事情想得太嚴重了。
     
    「嘿,只是一堂國文課而已,不用想這麼多啦!」
     
    「我們想知道的是國文課應該要教什麼、又要怎麼教。」
     
    「體制的問題太大了,我們暫時也沒辦法去處理。」
     
    如果今天大家是「認真的」要來反思國文課的意義,要來討論國文課怎麼進行改革,那我覺得以上提出來的就是最核心的問題。
     
    甚至應該先思考:國文課到底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如果國文跟其他學科一樣,終將被異化為一直趕進度,背一堆字音字形、修辭法還有文義解析之類的垃圾課程,甚至成為灌輸大中華意識或資產階級價值觀的工具⋯⋯那也許讓它早點消失,對我們大家都好。
     
    因為在這種體制下,不管用什麼創新的教學法,都是徒勞無功的。以下舉時下最流行的學思達教學為例。(非針對任何人,只因為學思達教學法是我身邊許多老師、包括我曾經實踐過的教學方法。)
     
    學思達教學法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把教育的主體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動手找答案,老師本身只在旁邊擔任顧問。然而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將「老師填鴨學生」轉變為「學生自己填鴨自己」而已,此外再也沒有其他新的東西了。
     
    學生是需要被好好地引導的,而不是直接丟一個問題給他們,要他們想破頭,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讓學生更討厭思考。重點是,學思達講義中列出的問題,依然沒有跳脫考試取向,表面上好像是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找答案的能力,實際上只訓練到「如何讓自己的思考跟課本或老師一致」的「自我規訓」能力。這裡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學生依然被困在框架中,他還是沒有看到課本以外的世界。
     
    另外一點,是學生大多只想要學習考試會考的東西,這樣才能得到投資報酬;至於其他課外的問題(與人生真正有關的問題),因為不考,所以他們就沒什麼興趣,隨便思考、隨便回答而已,反正也沒有標準答案。(也有可能是題目設計得太爛了。)
     
    老師自己本身也有問題,他們在實踐學思達教學法的時候,也還是很擔心考試成績,他們不敢真正地冒險,這導致講義最後還是被設計成考試取向,而這些老師們最後也常常自鳴得意:你看,自從用了學思達教學法之後,我的學生思考能力提升了,而且成績也進步了呢!好棒棒!
     
    ──夠了,我已經受夠這些人了!
     

     
    怎麼會以為設計了一份新式的講義,就是翻轉教育了?我不懂。
     
    要翻轉的是你的腦袋、家長的腦袋、社會的腦袋,這才是真正的翻轉教育。
     
    應該進行翻轉教育的地點,不是在教室裡,從來不是。
     

     
    如果你問我要怎麼做到「從國文課帶出真正的思考能力」,我會跟你說,我還不知道;但我可以跟你說,我知道大部分的老師們正在努力做的事情,並不是在朝這個方向前進。
     
    停止你現在正在實踐的學思達教學。
    停止你現在正在努力補充的課外教材。
    停止你現在正在推廣的桌遊融入教學。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停止就好,因為這一切已經走火入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了;因為你唯一會做的,就只是用各種花招,引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就好像要學生學會對腐爛的老鼠肉產生食慾一樣,然後享受著被稱讚為是一個「好老師」的快意。
     
    我們必須先知道,一個十歲的小孩,跟一個三十歲的老師,他們的境界可能沒有相差太多。當然三十歲的人經歷的事情跟讀過的書,比十歲的孩子要多得太多了,但很可能他們所認知的世界並沒有根本的差異,他們一樣充滿欲望、充滿控制欲,極為無知、獨斷、不懂得愛,永遠也不能了解「讓學生是其所是」是什麼意思,還以為控制住學生就是為學生好呢。
     
    老師很有可能也是一個小孩,只不過是一個很有經驗的小孩而已。現在的教育,就是小孩在帶小孩,結果互相折磨,苦不堪言。
     
    如果我們認為「教育」是要把學生培養為一個真正成熟、脫離幼稚蒙昧狀態的人,那老師本身就必須先「清醒」──離開這個體制,到體制外的世界去看一看,讓自己有真正的成長,然後再回來思考該怎麼辦;而不是一群小孩關在房間裡面想破頭,不知要怎麼做得更好。
     
    這就是「國文課 ≠ 課文國」的討論無法引起我太多共鳴的原因。也許來這邊的人,真正想探討的問題是:教材的內容要怎麼調整、要用什麼方法教、要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意與審美、要如何讓國文課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學科,才不會被社會淘汰⋯⋯等等。但對我來說,這些都是枝微末節的問題,遠遠沒有問到核心。
     
    雖然體制的問題很麻煩,不是能立刻處理的問題,但我比較希望老師自己要有一點自覺,知道自己在參與的「國文課 ≠ 課文國」這個活動不只是要改變課堂的教學方法,而是參與到一個翻轉社會、甚至翻轉自己的長期目標裡面去。教學方法很重要沒錯,但重點並不是教學方法。
     
    不要停止在目前的教學方法中沾沾自喜,不要停止在好老師的名聲中沾沾自喜,而是要拋下這些,然後看得更遠。也許,國文老師真正需要的是一點戰士精神吧。
     
    這篇文章沒有提出什麼建設性的方案,因為我也不知道怎麼做才好。也許有些人看完這篇文章,會感到不舒服,好像被冒犯了,那我也只能說聲抱歉,但這就是我所思考的,這就是我所面臨的真實情況。
     
    謝謝你們!
     

     
    在這邊附帶討論一些相關的問題。
     
    國文課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不用「國文」這個充滿民族國家意識形態的字眼,暫時稱為「文學」課好了,在一堂高中文學課上,我們到底應該學習什麼?
     
    我想,應該是「閱讀」的能力。我所謂閱讀的能力,絕對跟考卷上面的「閱讀測驗」所要測驗的能力是完全不同檔次的東西,而是比較接近於──《如何閱讀一本書》所教導的閱讀書籍的能力。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教授莫提默·艾德勒的作品。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將近八十年。我在二十幾歲第一次讀到它,書中提出的許多問題,就在我心中種下種子,成為我往後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資產。
     
    閱讀一本書的過程,跟追求真相的過程是一樣的,都需要讀者「主動地閱讀」──把自己完全丟入文本之中,思考思考再思考,直到完全了解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或者找到問題的答案為止。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不斷推翻舊有的自己,然後達到一個更新的高度。讀完一本好書或好文章,應該要感到過去的自己完全被摧毀,你得到了一個新生命,用完全不同的眼睛在看這個世界。如果一個人讀了好幾本書,他還是原本的他自己,思考模式都沒有改變,那就表示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好好閱讀一本書。
     
    莫提默教授說:
     
    「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後盡你可能的找出答案)。」(《如何閱讀一本書》新版,頁55。)
     
    「你不該忘了,你的閱讀是別有用心的──也就是說,你是為了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才閱讀──而不是為了這本書的目的而閱讀。」(頁314。)
     
    學思達教育最失敗的地方,就是講義上的「問題」根本不是學生提出來的,而是老師提出來的。說真的,這些講義上的問題到底跟學生有什麼關係呢?
     
    國文老師最大的作用不是教書,因為你根本沒辦法教學生什麼東西──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過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一切外人的幫忙反而都是阻礙──你能做的就是引導,而且要好好地引導,從提出問題、釐清問題開始,教學生應該怎麼問出一個真正的問題,如何精確描述這個問題,證明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成立的問題。然後才是指引他們如何動手去找答案。
     
    「憑著你自己的心智活動努力閱讀,從只有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體會,就像是自我的破繭而出。感覺上確實就是如此。」(頁18。)
     
    簡言之,如果一個學生讀了高中三年的國文課本,國文成績都是滿分,但他還是原本的他自己,什麼也沒有改變,那就表示我們的國文教育完全失敗。教什麼不是重點,考試成績也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成長,然後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像只提供訊息的書所形成的那樣。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頁336。)
     
    只要將這段文字中的「書」替換成「國文老師」,你就知道一位真正好的國文老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
     

     
    厭世哲學家,4/17初稿,4/22補充。
     
    ----------
     
    請鎖定每週四【教與學論壇】
    活動報名網址:http://0rz.tw/1DgTY
    活動懶人包:http://0rz.tw/ZYQkZ#論壇讀者迴響

  • 孔子說過的話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4-23 22:48:25
    有 3,386 人按讚


    「君子不器」,孔子說過的話,每個人都學過,每個國文老師都會教,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教科書上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不會像器物一樣,只有一種用途」,所以孔子是在鼓勵我們成為全方位的人才嘍?

    「器」字非單純指器物,而先是指一種實用性,一種實用價值。孔子是說,人不應把自己當成器物一樣,從精不精美、好不好用、值不值錢等標準來衡量自己,也不應以此來衡量別人。擺脫世俗的實用價值,為自己而活,其實是人類邁向真正成熟的第一步。

    很反諷不是嗎?這是課本的內容,但一旦放進課本,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就全變了樣。孔夫子的教誨竟然都成了產品製造過程的一部分材料。

    ---以上為文章節錄---

    完整文章請見「國文課 ≠ 課文國」: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988175198079172&id=1972351909661501

    這篇文章是受邀而寫,討論的是高中國文教育,有興趣的粉絲可以看一下。

    (但請容忍我的大放厥詞,其實寫這篇文章時,我是帶著自我批判的心情,並非責怪任何教師。)

  • 孔子說過的話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1-03 20:00:00
    有 2,099 人按讚


    為自己做事

    年輕人因為考試要考作文而困擾,媽媽說:「洪老師出了好幾本書,作文一定很好,趕快跟他請教!」

    我馬上搖頭,說我的作文頂多就是,我想傳達的意思能讓人看得懂的程度,我不覺得我的作文很好。我分享,以前某一次高中國文老師教,那次作文破題要用「名言錦句法」,我因為絞盡腦汁還是想不到,就只好先寫了「子曰」,後面胡亂掰了一段我感覺很像孔子說過的話。結果老師批改後的評語是,「孔子沒說過這句話!」

    年輕人聽了哈哈大笑,表情沒像剛剛那樣煩惱。媽媽接著說:「老師謙虛了,這應該是個案吧!」

    唉…,我只好一一細數我關於作文的過去。

    小學去補作文,作文被貼到布告欄,我很高興。結果下一次,老師覺得她把我的分數改太高了,問我:「可以把這篇作文拿下來嗎?」

    國中時候,曾經參加過作文比賽,印象中沒有得過名次。高中英文老師,有曾經稱讚我某次的英文作文作業,但是老師是把我當成低標,鼓勵其他的同學,她說:「這次大家都寫得不錯,連平常很不會寫作文的小洪,都寫得很好!」

    大學英文,也常以英文作業為回家功課,每次的作文成績的平均,好像就是期末總成績,我記得我的作文成績就是普普通通。反而作文成績很好的那位同學,其他同學聽到老師朗讀他的文章,就私底下說:「他每次都寫得好像自己是聖人,實際上差很多好不好?!真是…」

    我回想老師們教導我們關於作文的技巧與方法,再看看我自己寫出來的文章,我只能說,我辜負了老師的教導。我只求文章有傳達到我真正的意思,文句能讓人看得懂就好,我很高興,我不再需要為了考試而寫作文,我就是寫想而寫。如果我去考作文,分數應該也就是普普通通吧?!

    講到考試,年輕人很有興趣,她似乎對考試制度很不滿意。她講到上大學的學長,回學校對學弟妹們的分享。學長說到,他在大學,有的老師會出非常偏的考題,在書的本文裡面還看不到,要到摘要與名詞解釋那邊找才有。還有,有的老師還會騙學生,上課說不考的內容,結果考試還是考了,學生反應,還會說這是學生的程度太差…

    我說,這是老師的心態問題,我們不能保證老師就一定能以考試幫助學習的精神,來出考題。我舉例,我在念大學的時候,我有一個朋友花了很多時間念某個科目,她說那位老師,固定會當一半到三分之一的學生。所以,考試的狀況當然是很可怕,最後她還是被當了,然後因為是必修,又擋修其他科目,造成她那陣子很痛苦。

    她所讀的科系,排名全國前十名內,學生的素質不是普通得高。可是,如果是一般的考法,考重點、考背誦、考理解,怎麼難得倒這些幾乎可以說是考試機器的學生?

    我還沒說完,媽媽就對我擠眉弄眼,到我身邊對我小聲地說:「我是要你鼓勵她,你這麼講,她怎麼還願意努力?」

    我請媽媽把跟我講的話,講出來讓年輕人也聽得到。我問年輕人,我要怎麼樣才能鼓勵到她?

    她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

    我說,我只能就我的狀態來跟她談。我寫文章,是我想表達我的意思,我期待也許能幫到一些朋友。所以寫的時候,我不會自己限定題目,這跟考試很不一樣。我想寫就寫,想停就收尾,我很在意動機這件事。

    我們做一件事,要找出做這件事的意義,要有感覺。如果沒有貼近自己的感覺,還強迫自己一直做,長久來說,就會讓自己感到空虛、無力。

    我說,像是老師如果亂出題,考試不但沒幫助學習,反而會讓學生不想學習。她對考試制度很有多不滿,這就可以寫,學長的分享,也是好題材。我對她說的話,她也可以選擇有感覺的部分,先寫下來。

    老師可能會有一些負面的評語,畢竟可能牽涉到對老師的批評。可是,這是她真實的感受,我們希望老師尊重我們,我們也要尊重老師也會有不滿的情緒,這要先有心理準備。

    平常有空就寫寫自己有感覺的文章,先寫給自己看,先不去想別人會給自己什麼評語。有時候,太過在意他人,反而沒辦法把事情做好。

    文章先寫好,哪一次說不定作業就可以用。這樣也不錯!

    做一件事,是要先為自己而做。能過自己這一關,再去看對他人有沒有貢獻。如果我們把注意力一直放在要追求他人的肯定,很有可能忘了初衷、本質,越做越不開心,最後也可能失落了方向。

    我對她說,把自己的想法、感覺寫出來,對心理健康也有幫助。既然她對考試不滿,可以多看看相關的小說,像《危險心靈》,有空可以用關鍵字搜尋,其實不少學者、名人,對現行的教育制度也有相當多的評論。

    多閱讀多寫,多寫多閱讀。最後讓寫文章變成幫助自己的活動,重點不是能拿到多少分。

    我看媽媽離開時的表情,我好像又做了一次烏鴉。為自己做事,對媽媽來說,也許並不如考試得高分來的重要?!

    --------------------------------------------

    新書上市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ppt.cc/fRaAk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