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孔子仁的概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孔子仁的概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孔子仁的概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孔子仁的概念產品中有4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日韓選手的一張照片,東奧讓我看到「人」性與「仁」性的體現】 台日關係向來友好,但是日韓不論在歷史情結、政治外交或經濟產業競爭上,一直有著難以解開的心結;台韓更不用提,在運動的競爭關係要說是世仇也不為過。 諸多概念衝突下的友好合影,讓我想到《論語.八佾》有說過這段非常貼切的話: ►關鍵付費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香港高鐵新時代來臨,9月23日正式通車,日前開放日,工聯會帶去的市民都很雀躍。 大灣區居住證9月1日正式接受香港人申請,新華社報導,香港市民「搶辦」申請。 港區人大陳勇,呼籲香港女士北上搵白馬王子,揀極品。香港只有七百萬人口,內地則有十四億,而且男多女少,是港女的好時機...

孔子仁的概念 在 書繭居 || 閱讀心得、書籍推薦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43:03

2020.09.14(左滑看佳句!) 史上最強哲學入門 : 從釋迦牟尼、孔孟到禪宗, 啟悟自我內心的13位東方哲人 飲茶 ◼◻◼◻ 印度哲學、佛教、老莊思想、禪……等東方哲學 專注於自我探究,使人心啟悟 面對苦難,自省、自覺、自我修煉 是一種實踐哲學,有別於西方的思辨哲學! 東方哲學「最初的一滴...

孔子仁的概念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18:53

【婆婆殺了我:大膽反擊公婆,才是真正的孝順!】  最近台灣一起社會事件受到民眾熱烈討論,一名媳婦在臉書寫下文章,開頭就是怵目驚心的一句話:「我的婆婆殺了我。」  接著,女子細數嫁入夫家8年來和公婆同住,受到婆婆的冷暴力和無視,在家地位就像一個垃圾,她寫著:「我並不想死,但是我不得不去死。」...

孔子仁的概念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6:35:52

【梁敏婷的祝福信/我們都想要愛,但請別把它當成自助餐】  上篇才寫完 #王瞳 跟 #艾成 結婚給我對於「愛情」與「關係」的延伸感悟,今天就看到馬俊麟妻子 #梁敏婷 的祝福。  筆者很喜歡她的回應,她戳穿了社會大眾容易用「自助餐式」的心態,來看待「愛」這個概念。  照慣例,筆者先述說新聞,...

  • 孔子仁的概念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1 19:27:57
    有 345 人按讚

    【台日韓選手的一張照片,東奧讓我看到「人」性與「仁」性的體現】

    台日關係向來友好,但是日韓不論在歷史情結、政治外交或經濟產業競爭上,一直有著難以解開的心結;台韓更不用提,在運動的競爭關係要說是世仇也不為過。

    諸多概念衝突下的友好合影,讓我想到《論語.八佾》有說過這段非常貼切的話:

    ►關鍵付費會員,無廣告服務半價只到8月31日:https://bit.ly/3fKivGr
    ►關鍵新沙龍!文章之中直接留言與大家激起不同的觀點火花:https://bit.ly/2VtklER

    #東京奧運 #東奧 #奧運 #射箭 #孔子

  • 孔子仁的概念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5 18:30:37
    有 2,746 人按讚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所謂的人才,是要去管理他人的人,要能夠吸收「日月精華」,再不斷展延、產生效益。如果樣樣東西都要人家教,就不能算是人才。尤其,很多年紀輕輕就成為菁英分子的人,往往到後來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
     
      有一句話叫做「小時侯胖不是胖」,依照我的觀察,很多所謂的「青年才俊」,最後往往都無法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人。原因在於他們只是學了一個「形」便拿來套用,並沒有真正地內化。所以,倘使這些「青年才俊」年紀輕輕就願意努力學習,尚能學到一些東西,成為組織中的中間幹部;最糟糕的是當他受到大家的鼓勵,稱讚他是菁英分子,產生自己很行、很優秀的認知,反而降低持續體驗與學習的努力,最後無法勝任工作,遑論成為卓越的領導者。
     
      「形」就是外顯。西方的理論比較強調外顯的部分,希望人們表現出有自信的一面;但是這樣的人,雖然看起來很耀眼,卻很容易淹沒在掌聲之中。相反地,有些人看起來沒什麼自信,但是他內部有某些東西持續成長,當內涵累積到某一種程度的時候,就像大家說的「開竅」,他便會開始慢慢發光,內涵才是真正的能力。
     
      我們在衡量人才時,往往只從他外顯的學歷、工作經驗等等角度來看,可是還有一些能力本身並不那麼耀眼,但它就像一種催化劑,讓事物可以從內部不斷醱酵,這些反而是更為根源、更重要的根源能力。如果沒有這些根源能力做為基礎,其餘的能力條件將無法長期、持續不斷的產生。
     
      因此,了解這幾項根源能力,有助於領導者與主管真正有能力讀人識人,找到真正的高潛力人才。
     
    一、涉務性
     
      首先,就是「涉務性」。涉務性強調的是一個人必須養成涉及一般事務的習性,習慣去瞭解自己所接觸到的東西,而不是因為它目前對自己沒有價值,就視若無睹。
     
      效用1:幫助學習
     
      隨著年齡增長,見到外面的世界,你接觸的事物愈來愈多,不管是報紙新聞,還是你自己實際接觸到的事物,都會愈來愈多元,這些東西都不是什麼特別重大的項目,可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就變成一種常識。專業能力你可以透過學習而學會;但是「常識」,它的範圍太廣泛,那是從每個人自出生以來便一點一滴累積下來,變成一種習慣,沒有辦法在企業裡面教會一個人要有什麼樣的常識。
     
      常識可以幫助你學習,當你在課堂上學到某樣東西的時候,可以連結到實務的世界,知道可以跟什麼東西互相對應;否則的話,如果是在「真空」裡面學習,不曉得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實際應用的、可以用在哪裡,學用若無法合一,學習效果也不不會太好。然而,很多人把書唸得很好,卻始終沒辦法做到學用合一。
     
      真正的領導者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指的其實是他要知道天文的存在,而不是很狹隘地對於其他事物完全外行,連聽都聽不懂,邊也沾不上;但是,他也不需要變成所有事物的專家,他只要知道那些事物的存在就好。
     
      效用2:瞭解實務
     
      涉務性對於個人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可以增加對實務的瞭解。因為你平常就有涉獵,當你在規劃、執行的時候,可以從自己的資料庫裡面搜尋出來,融入其中一併考量,於是你就比較能夠知道可能遭遇那些狀況,才不會變成「不食人間煙火」。
     
      甚至,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有些東西,無論你再怎麼樣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解決方案。這種時候,管理學上往往會告訴我們,應該要「異業學習」。可是,我們不能為了異業學習而去異業學習,不能等到需要的時候才去做,那樣能夠學到的東西很有限。現在這個年代,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不同的事物,像是看報紙、看電視都是一種方法,即使你不是演藝界的人,你可能也知道他們有一些什麼樣的潛規則、又或者你不是做DRAM的,但你也知道DRAM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種習慣,對於碰到的事物都會去嘗試瞭解。
     
      其實,涉務性關係到我們一種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好奇心」。在人腦的結構當中,我們透過五感獲得的東西,傳到腦子裡,如果以往不曾接觸過,杏仁核就會開始運作,啟動腎上激素,直到搞懂為止。這種研究精神會讓我們在問題解決之後,腦中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分泌物,也就是俗稱的腦內嗎啡,自己感覺很開心,因為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於是成為一種興趣,想要主動瞭解一些事物,慢慢形成你的「觀察力」。
     
      涉務性並不用特意花費許多時間,但是卻很重要;它是一種習慣,你走到哪裡、碰到什麼,就瞭解到哪裡。
     
      二、與人互動
     
      其次,學習不能只是自己關在家裡學,那樣很容易變得偏頗,所以還必須要與人互動。有人認為,與人互動就是具備團隊精神、很會跟人家聊天,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有些人,他不一定很喜歡跟人家講話,甚至可能是看起來沈默寡言的,但是他喜歡「言及義」;所以,我覺得,與人互動的重點不是頻度的高低,而是在講話的過程中,談的都是真正有意義的東西,而且也會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拿出來跟人家交換意見。
     
      效用1:辨證學習
     
      在互動的過程當中,你會去思考過去的觀念和認知是什麼,如果不一致,就會拿出來跟對方討論進行辯證。這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原本以為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其實還是有應該調整的地方;反之,如果沒有這樣與人互動的過程,很有可能你會逐漸產生偏執,甚至在學習事物的時候,學錯了也不知道。可是,藉由不斷地交流、修正,一方面讓你學到的東西更為正確,另一方面也更加豐富。
     
      效用2:學會傾聽
     
      不僅如此,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可以讓你學會傾聽。否則,雖然我們都知道傾聽很重要,但如果只是機械式地告訴你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效果其實很令人懷疑。可是假若在這樣的過程中,你發現多聽別人的話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擴充自己的資料庫,就比較容易真正做到主動傾聽。
     
      我們常會說:「這個人很怪」,可能你也說不出什麼道理,就是覺得他跟大家不一樣,可能就是他不擅長與人互動;可是,如果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會有一種無意識的學習,譬如到北京三天之後,因為他高頻度的跟當地人互動,與當地人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講話就開始有一點捲舌。
     
      人跟人在一起,會產生互動,產生觀念的共鳴。所以,與人互動可以避免「自閉」,當你在和人互動的時侯,聽到別人說什麼,就可以放到腦袋裡,跟自己既有的認知比對,如果覺得對方講得很有道理,就把它記下來;反之,如果你覺得對方說得不對,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講出來。最後的結果,可能沒有100%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其中可能有20%,是你認為有道理的,就可以吸收進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這也改變了自己原本有20%不正確的地方。
     
      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我是O型,理論上是「外向」,但我覺得我也是一個思考型的人,談事情的時候很嚴肅,不喜歡參加很多活動,一群人談一些言不及義的事情。我覺得,一個人應該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能靜能動的人;該動的時候動,但不要一天到晚都在動,或是從頭到尾都很靜。
     
      就像孔子說的「中庸之道」,它不是一個「點」的概念,而是一個範圍;西方的哲學比較是傾向於兩個極端,就是0和1的概念,但東方的思維並不是0與1,而是在0.6~0.4之間,過與不及都不好。我們常會說,要教育小孩子成為一個「全人」,一個五育均衡發展的人,也是相同的道理,就是不要偏執。當你開始思考這些事,你就會去拿捏、修正你在什麼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動態地調整自己的做法。
     
    二、自律性
     
      最後,很簡單但也是最根本的一種能力,就是你必須要有自律性。很多時候,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改變很痛苦,所以,當你知道怎麼做之後,還得要讓自己願意付諸行動,願意去改變,讓事情變得更好。否則,就像你知道關燈可以省電,但是你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動手去關,結果還是沒有用。
     
      能夠要求自己去做,就是自律性。這種自律性,是一切的源頭,所有的事物,不管是要有涉務性或與人互動,如果這些道理你都懂,卻不願意有所行動,那就變成「光說不練」,還是沒有用。
     
      我覺得,在一個公司裡面,真正的A級高潛力人才只有5%,其餘15%是B級人才,10%是未來有可能成為A或B級人才的待觀察名單,其餘70%都是一般人。這所謂的5%的A級人才,可能是公司的中高階主管,但並不是中高階主管就一定具備這些特質,因為在我們的社會當中,「人才錯置」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其中的原因,除了人本身就很難以瞭解之外,要怎麼分辨人才也是非常複雜的,可能出現掛一漏萬的情形,很可能有一個問題人物放在那裡,你都還不自知。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培養人才,不能只看這個人的學歷或工作經驗,而是首先得確定我們所找到的人,是不是具備這三項基礎的能力;如果沒有,就應該要淘汰掉。所以,能夠成為高階主管的人,本身都或多或少具備這些特質,並且假使他可以認知到這一點,就會有意識地強化這些特質;回過頭來,當他在讀人識人的時侯,也會注意那些人是否具有這樣的特質。
     
      我們受西方影響很深,一般人從小到大的教育,會要求自己表現出「我是青年才俊」的樣子,可是即使他很有才華、很有自信,也可能長不大。才華是現階段的才華,但我們在看人才,不是只看他現在可以做什麼工作,還要看他的才華能不能再成長、可以成長到多大。如果只是外顯的自信,會讓他畫地自限;如果他能真正體認到自己有所不足,自然而然會想要去彌補不足,對他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所以,如果你是主管,當你看到這樣一個「青年才俊」,你要心裡有數,知道怎麼用這個人,不要過度期待;相反地,如果是一個比較不外顯的人,但是具備人才的三種特質,好好地培養,你獲得的回饋會更好。涉務性、與人互動、自律性,是每個人從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透過工作訓練,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專業能力,但是企業沒有辦法再造一個人。(本文摘錄自《哈佛商業評論》;羅玳珊採訪整理)
     
    #連結閱讀
    1.杜書伍用人心法 突破職場三盲點
    https://bit.ly/3zDjxM6
    2.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http://bit.ly/3q4W2WL
    3.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專業經驗)×(專業紀律)
    https://bit.ly/3dMqQaD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 孔子仁的概念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8 16:01:41
    有 1,573 人按讚

    厭世哲學家首場網路演講「7.31 如果「性善」是對的,人類又是怎麼墮落的?」報名即將截止,若還在考慮的讀者,請不要錯過報名期限哦!

    一次報名四堂課程,還有機會抽到厭世哲學家第一本著作《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報名也即將截止嘍!

    第一場演講,我思考良久,還是決定獻給孟子。原因無他,從小我在家中,是聽大人講《論語》、《孟子》的道理長大的,但後來進了中文系所,也與一些哲學系所的師友切磋討教,我漸漸學會如何閱讀及思辨,當時就覺得,孔子、孟子可能是我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哲學家。

    熟悉,是因為我們都讀過;陌生,是因為我們可能沒有真正讀懂。

    對台灣人而言,《論語》及《孟子》是我們讀高中時必讀的教材之一,再加上國文老師會要求背誦,可能許多人現在還能背出孔子、孟子說過的話。但填鴨式教育的弊端也就在這裡:你能背得出來,但你真的知道孔子、孟子在說些什麼嗎?你是否能將這些思想道理,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呢?

    一提到孔子,大家都知道「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但究竟什麼是仁?恐怕許多人是回答不出來的。

    一提到孟子,大家都知道「孟子的中心思想是性善論」,但究竟什麼是性善?恐怕許多人會說「人性本善」——這幾乎可以說是常識了,然而,「常識」距離「真相」往往是有很大落差的。

    光從「人性本善」四個字來看,我們就必須問:「人性」的定義是什麼?「善」的定義是什麼?——如果連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搞清楚,那我們怎麼能知道孟子到底在說什麼呢?

    再者,孟子的思想如果是「人性本善」,這絕非一般人所能接受。在我們生活世界中,充滿了各種壞人,犯罪行為層出不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孟子為什麼還能提倡「性善」?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都讀過孟子,但卻討厭孟子的原因。我們都覺得孟子的理論根本沒有道理,但為什麼國文課本卻逼所有人都要讀?都要背誦?

    所以,我也想請大家給孟子一個機會,或者說,給厭世哲學家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聆聽孟子的「性善」到底是怎麼想的;而且我們要放把孟子思想放到生活中,來檢驗孟子的說法是否合理。

    --

    準備這次的演講,我的壓力非常大。隨著演講的日期逼近,我的焦慮感一發不可收拾,各種胃痛、冒冷汗、偽發燒的症狀都出現了。(對,我還沒有打疫苗,但是好像已經得了疫苗的副作用 QQ)

    雖然自己的職業是老師,但還是很不習慣站上講台。對我來說,每一次上台,好像都是第一次。我會因為表現不好而自我譴責,也會因為表現得超出預期而雀躍,但無論如何,我會克服焦慮與恐懼,認真準備,希望能讓大家都有所收穫。

    無論您有沒有報名參加課程,我都再一次感謝大家長久以來的支持與鼓勵,謝謝。

    --

    👉講座詳細資訊: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aspx?classid=235

    共有四堂講座課程,可只參加其中一堂,亦可四堂全部參加。
    👉 講座費用:單堂250元

    👉 報名全系列講座再享兩項好康:
    ★好康一:預購系列四堂合享八折優惠,點選「我要報名」後,於「報名方案」處,選擇「系列講座」,即可享優惠價800元。
    ★好康二:凡報名系列四堂講座,就有機會抽到厭世哲學家親筆簽名的「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乙本(共5名)

    7.31 如果「性善」是對的,人類又是怎麼墮落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29

    8.14 如果「無為」是對的,是否意味不必再努力?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0

    9.25 如果「自然」是對的,文明生活難道是錯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2

    10.16 如果「神話」是對的,科學難道是錯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3

  • 孔子仁的概念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9-04 20:12:38

    Wong Wai Man
    香港高鐵新時代來臨,9月23日正式通車,日前開放日,工聯會帶去的市民都很雀躍。

    大灣區居住證9月1日正式接受香港人申請,新華社報導,香港市民「搶辦」申請。

    港區人大陳勇,呼籲香港女士北上搵白馬王子,揀極品。香港只有七百萬人口,內地則有十四億,而且男多女少,是港女的好時機。

    一國兩制,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如風逝去,2047提前實行,基本法已經沒有作用了。

    當年,政府代表鄭汝樺在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一條全世最昂貴的高鐵香港段,聲稱可以和大陸高鐵網絡接軌,以後香港上車,神州遨遊。

    隨著通車在即,實際資訊如牙膏般唧吓多的,理想與現實,原來咫尺天涯。

    問責局長陳帆說,識得搭高鐵,當然是香港高鐵到廣州,再轉乘臥鋪上北京啦。高鐵突變直通車。

    那政府官員往來北京公幹,都會使用香港的高鐵系統麼?

    陳帆說:
    我們的同事一般都行程緊湊,坐飛機上北京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好一個問責官僚!

    隨著實際運作資訊的增加,無論車費、時間、過關、行李託運、轉乘等等,大家現在都很清楚,在實際需要上,香港的市民,不需要一段香港高鐵。

    建高鐵,目的是在「一地兩檢」。

    當初在立法會上,對於這個問題含混其辭,現今市民都很清晰,七百位大陸官員,在九龍高鐵站內,執行大陸法例。

    「一地兩檢」的作用,在於破壞基本法,因為基本法裡面清楚寫著,中國官員,不能在香港執法,不能影響特區政府施政。

    現在明的,有九龍市中心的大陸七百官員,暗的有中聯辦的一眾騎呢怪,都在香港執法,和影響政府施政。

    大灣區正式在運作了。

    大灣區的作用,在於將香港融入國內,模糊香港的獨特性,將周遭的地區,併入同一區內,大家都是大灣區了,還有什麼香港邊界?什麼一國兩制?

    這個月開始,接受香港居民申請大灣區居住證!

    香港人,已經有一張回鄉證,還要一張大灣區住證來幹什麼?

    有了大灣區居住證,香港人便可以享受國內的九年免費教育和醫療福利。

    沒有聽錯,是享受大陸的免費教育和醫療福利。

    全國大陸人,想盡辦法來香港,就是為了香港的教育和醫療,現在香港人要「搶辦」大灣區居住證,目的就是為了大陸的教育和醫療?

    笑死馬雲、馬化騰了。

    拿了權利,那做了大灣區居民之後,有什麼義務要承擔?

    當然是繳稅囉。

    拿了大灣區居住證,而在國內,一年住滿183天以上,要繳交全球的收入,作入息稅。中國大陸的累進稅率最高為45%。

    香港的老人,在港有樓收租,搬上大灣區居住,拿了居住證,便要交稅了。

    這點,連范冰冰都笑了。

    這時,有位港共陳勇,公開呼籲,香港女士申請這個大灣區居住證之後,持有「雙證件」,屬於「超國民待遇」,屆時可到內地揀白馬王子。

    他說,在香港揀極都只是在七百萬人中揀,內地男多女少,有興趣的話,可以揀到極品。

    這是中共對付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少數民族的做法。漢藏通婚,港維通婚,子女模糊了族群矛盾,漸漸地西藏大都是漢人和藏人生的兒女,加上走入西藏生活的漢人,藏獨的問題,便徹底解決了。

    這招配合每日150名來港單程證,各式國內大學生畢業留港發展。中資公司國內職員在港公幹,香港老弱和失意青年回國發展,僅餘的香港剩女北上求「極品」,生下的小孩,已沒有什麼大陸人香港人的概念了。

    香港在這樣連串的政策下,漸漸融入大陸,不用等什麼五十年後,2047已經到了。

    港事小喇叭,心事亂如麻。香港人面對這樣的現況,實在無辦法不心亂如麻。

    繫傳下傳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這段繫辭,孔子引用《周易》第卅一卦澤山咸卦的九四爻辭來引伸:

    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這兩句話,形容人的心裡很不安,思想不定,下不了決心。想放下不理,但心中又想著。是留是走,灰心了又捨不得。一下來,一下去,思想不定。

    跟著,孔子就這種現象,說:
    天下何思何慮?

    天下間的事物,有什麼需要困擾憂慮的呢?

    佛家說,人的思想都是妄想。人的困擾憂慮,因客觀環境不同而改變。但天下同歸而殊途,不同想法,其實,道理只有一個,一致而百慮。

    佛家叫慈悲,
    儒家叫仁義,
    耶教叫博愛。

    說法不一樣,手段不一樣,目標卻是一致的。途徑雖異,但所歸的目的地,無有不同。

    任何的變化,都離不開自然的規律,我們對客觀環境的變化,又何必過慮呢?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太陽落山,月亮就上來。到月亮下去,太陽又出來了。夜來了,白天走了。天體現象不外乎:早晚、晝夜、寒暑。孔子形容是「日月相推」,光明在白天,黑暗在夜裡,相推是自然界一個現象,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太陽月亮相推而成晝夜,寒暑往來相推便成春夏秋冬一年了。

    太陽退位,月亮上來;到白天,太陽把月亮推下去,自己上來。沒有誰勝誰敗,因為第二天又是這樣來過。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信是伸張,屈是退後,伸屈相感而利生。一收一放,一上一下,一升一跌,一起一伏,互相走位,互相感應,互相影響。當你明白這個規律,善於利用,有這個智慧,把握到這個規律,就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蚯蚓、蠶蟲之類的爬蟲,向前行時先屈曲退後。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那些蛇龜動物,到了冬天,藏在地下冬眠,目的是保護身體性命。

    退後,躲藏,不是失敗,是等待適當時機。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精研這個義理,達到神化,完全理解的境界,明白屈的極致,是為了出而致用作準備。

    用這個道理,安頓其身,這是伸的極致。如此內外相交養,相互交替,不單是只知伸的好處,要明白先屈才有伸的道理。關鍵在於「利用」,好的壞的,都能夠用得上,都能夠適應。

    超過了以上自然規律的範圍,還有沒有更高的力量在影響人間禍福的,則不得而知了。

    窮神知化,研究透徹,智慧領導了變化,適應所有環境的變化,隨變而變。德之盛也,上古的「德」,不是道德的德,而是得到的得,是成果的意思。德之盛也,這就是最高的成果了。

    這是孔子以澤山咸卦九四爻辭引伸出來的道理。亂想沒有用,智慧不是聰明想出來的,是寧靜到極點,自行透發出來的。

    2018年9月4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港澳台居民居住證 #高鐵通車 #跨境婚姻 #大灣區

  • 孔子仁的概念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7-03 19:51:59

    Wong Wai Man
    八十歲的老婆婆擺地攤,被十多個警員食環圍捕,粗暴地抬上警車。這類新聞可能天天發生,但看在香港人眼裡,是仍覺神傷的。

    新聞是比較出來的。林鄭月娥一年前競選特首,其中一項形象工程,是帶同政府攝影師,拍攝她在路上給了五百元給一位大陸乞兒。

    這樣的人當了一年特首,今日香港究竟有幾腐敗?

    看看林鄭的第一張受勳名單?什麼人得了勳章?

    她感激的,是什麼人?這些人,為香港做了什麼?

    豆腐沙中線,剪鋼根的醜聞,政府如何處理?問責官員對公眾安全的態度?

    盤據立法會的保皇黨,如何阻止人民的議會調查事件?

    香港特區政府有幾腐敗?

    七月一日,酷熱下仍有幾萬人上街,就是對林鄭政府打分,對她施政的不滿,抗議特區政府對弱勢人士的欺凌。

    她對北京政府,以致一切有關官僚都唯命是從,她的政治理念是什麼?

    七月一日,是港殤日,也是中共黨慶。中共於1921年在上海成立,已經九十七年。

    今年黨慶,黨媒大肆報導,習近平追求的政治理想。他說,中共追求的,不單是民族復興,還追求世界大同。

    世界大同?

    他說的,是中華文化裡面的政治總目標,《禮運大同篇》的理想世界吧。

    那是來自《周易》第十三,第十四卦,天火同人卦和火天大有卦的世界觀,記述在《禮記.禮運大同篇》中。

    孔子當時參加完一個重要祭典之後,對於魯國的衰敗,大發感慨。

    他的學生言偃(子游)因此發問:
    「君子何歎?」

    於是觸發了孔子這一段「大同世界」的理想感言。這是孔子對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理想憧憬,是中華文化的政治理想總目標。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個政治理想自孔子提出來以後,未有一個朝代做得到,但因為有這樣一個崇高理想,中華民族就有了一個總目標。

    不論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何種信仰,都是平等的。

    只要是人,不論是貧、是富、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的尊嚴,價值都是相同的。

    沒有強凌弱,沒有眾暴寡,沒有種族歧視,沒有男女不平等。

    大道之行也,是天下為公的,不是某人,某集團,某黨某姓的家天下的。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賢,是有德行有智慧的領導人。
    能,是有才能的技術官僚。
    賢,是百姓選出來的。
    能,是由賢,領袖尋找出有能力執行政務的人。選賢與能的與,是舉薦的意思。

    講信修睦,不但要講,還要修,與人相處,是現代人的大問題。工作不如意,永遠都是人事問題。
    人與人的相處難,國與國的相處更不容易。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這就是天火同人卦的理念了。

    只要是人,都應一視同仁。如果每個人,都只是親其親,子其子,那是不行的。

    你的父母就親,別人的父母,就唔關你事,可以欺凌?你的兒女就是寶,別人的小孩,死了不關你事?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便是火天大有卦的理念。

    一個社會的老人家,無論精神和物質,都有合理的安排,能不用憂心,更不用因自食其力做小販,而受執法人員的欺凌。

    壯有所用。是合理社會,應讓每個成年人都可以發揮所長,人人都能貢獻社會。

    幼有所長。說的是教育,理想的社會氛圍,正確的價值觀,讓小孩有最好的成長環境。

    至於弱勢社群,鰥夫、寡婦、孤兒、老而無子和殘疾人士,都可以得到妥善照顧。

    男有分,女有歸。

    分,是半的意思。即春分,秋分。

    男人是一半,未能完整。一個合理的社會,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女人的一半,要歸於這一半,便結合成圓滿的一。

    人,一生的追求,是追回另一半,歸於完滿的一的境界。男一半,女一半,陰陽和合,剛柔並濟。這是平權觀念,社會上男一半女一半,缺了誰都不行。個人上,人永遠在追求先天的另一半,這就是一般人說的幸福。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所有的資源,財物,都要充份運用,不要輕易浪費。更不是個人私有的,不應收藏起來,剝奪其他人的需要。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如果有著數才肯出力,人類就完蛋了。你今天幫忙那些需要的人,你其實也依賴社會體制的照顧。

    貨和力,即我們說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種種陰謀算計都被遏止了,人們不會一天到晚用計,諗著數,因為社會不允許,不鼓吹。

    盜賊不作,盜是欺世盜名,假冒偽善,實則掠奪,陰謀、偽善,在大同世界是行不通的。因為社會有智慧,不被迷惑。盜賊不作,亂臣賊子都無所作為。

    外戶而不閉。不是微觀的說你家不用鎖門,是指國家的門戶開放,與世界交流接軌;同樣是人,都可以平等往來,進行文化貿易的交流。這就是理想的大同世界。

    由同人卦到大有卦,那大同世界,首先要突破狂熱的民族主義藩籬,破除自私自利,企圖爭霸的念頭,唯我種族至上,把別的族群視為讎仇。

    民族與國家不同,民族是歷史長期的發展自然形成;國家則只是師卦和比卦的武力外交比拚。

    大同社會,是「同人」和「大有」的結合。同人,即將心比心,同樣是人,站在平等的立足點上。只要真正發展眾生平等的概念,一定會吸引到豐沛的資源。因為和平、沒有衝突環境,自會形成充滿引力的效應,所有資源都會集中過來。

    「同人」自然便「大有」,不但富,而且均衡,大家都有。

    中共創黨近百年,一直拒絕中華文化。需要時,東一塊西一塊,拿來隨便說說,像孔子學院,原來是間諜組織,今日黨慶,又說什麼追求世界大同。

    孔子的大同理想,正正和中共的治國理念背道而馳。
    這是黨和領導人,和全大陸十四億人,都很清楚的。

    香港今日很不堪,但我們文化,因為有這樣一個崇高理想的政治目標,所以,香港人仍有強大動力。

    #習近平修憲 #孔子學院 #港殤日

    2018年7月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 孔子仁的概念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3-11-20 10:43:54

    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老外看中國,我是郝毅博。大家知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很感興趣,上大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和孔子有關的課程。兩千多年來中國社會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中國古代官員是按照儒家六德「智、信、聖、仁、義、忠」來辦事。可惜的是,在1949年以後,這些傳統的中國儒家思想和道德觀念持續被中共政權攻擊和破壞。

    目前儒家思想除了在台灣外保存的比較完整外,亞洲其他國家一樣也有人還按照著孔子的哲學來生活,最近我就採訪了這樣的一位韓國學者金正奎,他寫了一本叫大同的書,另外我也採訪了台裡的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笑談風雲的節目主持人章天亮教授,請他也聊聊對於這方面的一些看法。首先,金先生認為儒家重視道德的這種思想可以解決當前中國的很多問題,比如說腐敗的官員等等。

    《大同》作者 金正奎:
    「內心的道德是一個儒家的概念,就是沒有人監督你,自己也會做好。」

    當然一個有道德的官員不一定代表他很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沒有道德感的官員肯定不會把百姓的幸福當成他主要的一個任務,所以這邊我也想問章教授的是,中國這種傳統的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還有沒有重要性?那另一方面,中共做為一個文化的摧毀者,他們真的有可能去復興文化,甚至是讓官員們重視道德,學習儒家思想嗎?我們知道這幾年中共一直在推廣著所謂的「孔子學院」,我們一起聽聽章教授怎麼說。

    我個人很喜歡中華傳統的政治哲學和理論,我完全不同意共產黨的口號「打碎舊世界,創立新世界」,現代和傳統是可以同時存在的,英國有民主的議會,也有女王;日本有首相,也有天皇,當年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可是他也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刻意去破壞。很多學者也說過他們認為中國以前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為什麼?

    《大同》作者 金正奎:
    「西方與儒家的方式不同,遇到社會問題,西方主要通過制度約束:修改法律,改變獎懲制度,讓人自己衡量利弊。儒家的方式不同,儒家是領袖風範,在道德上起表率作用。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能夠管理社會,教化社會。不只是說說正確的言論,而是給出正確的表率和示範,喚醒社會大眾內心的善念。」

    不過假如清朝沒被推翻,中國以前的政治制度還存在,那會怎樣?你會看到這個國旗,這裡大概有一個皇帝的圖片,官員可能這樣說話...

    開玩笑的。我覺得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會有很正面的影響。如果官員都重視仁他們一定會照顧民眾。當然用儒家理論來改革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個很複雜的事,可是我覺得金先生和章教授的想法都很有意思,謝謝他們接受採訪。最後跟大家分享金先生說的一句話:

    《大同》作者 金正奎:
    「中國的未來不僅關係到中國人,中國的未來關係到全人類。」

    我覺得這句話很值得我們去思考,因為中國人口眾多,中國的未來怎麼走,肯定影響著全世界,不過中國現在雖然擁有龐大的市場和生產力,但往往輸出給大家的印象,卻是人權狀況很糟糕、暴力腐敗的官員和山寨或黑心食品等等,大家是害怕中國,而不是尊敬、喜歡中國,這和古代這種禮義之邦的形象差得很遠,所以對我來說,不管是儒家或是其他政治理論,如果中國的人民能有權利,自己選出對中國人最好的政治體制,那對全世界肯定都是好事。好的,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大家到我的 YouTube、Facebook、微博或 Twitter 留言,我們下次再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