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

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 在 Danny Wen 溫士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2:29:30

📌2021/8/15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客庄花路米 📌下午16:00pm『節目預告』#玩樂鹿野客家庄# 🔻學生特派員:#陳淑玲# 同學 /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所# 🔻每年到了夏天,台灣最熱鬧的 #天空節慶# ,就是位於 #台東# 所舉行的「#熱氣球嘉年華# 」了!此外,因為疫情...

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12:19

EP63搭配服用地圖:米國人的「第二名」語言 ❗❗ 注意:服用本圖前務必詳讀服用指示,若因不當使用導致不良反應,本店恕不負責 ❗❗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聊到路易斯安那非常強烈的法語文化,除了美食之外,也展現在建築、語言、制度等方面,法語在當地是無法匹敵的第二名語言,即使法國統治已經結束了200多年...

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 在 地下電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20:55:28

《#天橋上的魔術師》試片雜談。 昨天看了《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第一集〈九十九樓〉和第三集〈水晶球〉,先撇開與 #吳明益 原著的比較,這兩集呈現出來的風格與氛圍,其實是導演 #楊雅喆 的拿手好戲。 做為全劇首集〈九十九樓〉,楊雅喆先將敘事視角擺放於正值國小四年級的三名小屁孩,透過孩童天真趣味的視...

  • 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2 15:20:40
    有 584 人按讚

    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贏家之一。
     
    近幾年台劇的成績有目共度,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極大關注,雖然我觀看台劇的數量遠不及電影,但這兩年間的話題台劇也都有所觀察,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近年我最喜歡的台劇,我認為這部作品大膽、不媚俗,且非常相信觀眾並勇於挑戰市場。藉著金鐘獎入圍,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導演 #楊雅喆 的過程,提供讀者參考。
     
    題旨:【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
     
    「導演好,我是關鍵評論網的編輯。」
    「你好,你好,我先把手擦乾再和你握手。」
     
    這是我和楊雅喆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說的第一句話。
     
    接著楊雅喆用力地將濕漉的雙手擦乾,伸出乾淨、禮貌的雙手相握,才算是正式打過招呼。接下來是訪談前的暖身閒談,在話家常中,方才文質彬彬的導演一下在談笑間幹聲連連,粗話齊發。
     
    「在錄音囉。」我好心提醒。
    「在錄音我還是可以講髒話。」楊雅喆說。
    「那我把髒話都寫進文章。」我開玩笑地說。
    「可以啊。」楊雅喆沒在跟我開玩笑。
     
    楊雅喆可能是至今我訪談過的影視工作者中,髒話最多的導演,這件事在訪談前五分鐘就成立了,但同時我也發現,楊雅喆待人謙遜,面對陌生、年紀差距近半的訪談者,仍記得將雙手清潔、以禮相待,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楊雅喆在面對國民黨的肅殺歷史高喊「幹死威權」之際,還能讓觀眾在時代大旗之下,看見他對小人物們的用情至深。
     
    回憶起楊雅喆的電影作品,在《囧男孩》「隔代教養」的困境中,感受小屁孩們的天真爛漫;在《女朋友。男朋友》「野百合學運」的青春騷動中,與林美寶攜手成長,共同悲喜;在《血觀音》「劉邦友命案」、「新瑞都開發案」的不公不義中,貼近女性的浪潮暗湧。綜觀楊雅喆的影像深處,命題皆扣準社會脈動,而後直搗人心的柔軟彼方。
     
    在這些「暴烈控訴」中窺見的「可愛溫柔」,恰與「髒話的粗獷」、「擦手的禮貌」是同一件事,在細節與習慣的微觀之處,瞅見所謂的鐵漢與柔情,無論正反,皆積累成楊雅喆作品的底蘊。
     
    而 2017 年,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站在金馬舞台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楊雅喆,沈寂四年,到了 2021 年選擇將吳明益筆桿油墨下的中華商場具現化,領著觀眾乘著時光機返回 1980 年代的絕代風華,時光悠悠淌流,只不過這次是朝著往事逆流,那裡有人、斑馬還有貓妖。楊雅喆在故事的集合體中,影像化出小人物在大環境底下的眾生相,望見戒嚴時代下中華商場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所有的故事都有起點,和楊雅喆第一題就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改編起源,作家吳明益在上個十年推出的小說,何以打動這名影像創作者?
     
    (中略)
     
    然而,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紀實」與「虛構」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重要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中略)
     
    訪談最後,我問楊雅喆:「從你十年前看過小說,而後標案、拍攝最終成品上線,整趟旅程,你覺得是一場魔幻的奇蹟之旅嗎?」
     
    「是啊。」楊雅喆篤定的這樣說。「很多時候你回望人生,任何動作都會是奇蹟,但你要努力,才有奇蹟。碰上疫情,只能改戲,但大家還是想到方法改,這就是奇蹟。像方才提到第七集的孫淑媚,她在臨時調動後,依然演得真好,就是演員帶給我的奇蹟。我只能盡全力控制作品不要長歪,最後沒有歪掉,反而更好,這就是奇蹟。」
     
    楊雅喆近半世紀的人生,求學階段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從未想過踏進編導之路,但前後拿了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大影視獎項,這些就是散落於人生中的意外奇蹟,套句爛俗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也不知道拿到什麼。」或許對楊雅喆而言,每顆巧克力都醞釀了奇蹟,苦澀中帶著甘甜,整顆嚐完之後仍要輕舔沾滿巧克力粉的手指,永遠充滿樂趣,也唯有如此,奇蹟與魔術師才會出現。
     
    2021 年,楊雅喆和劇組化身「魔術師」,試圖變出奇蹟,讓台灣、讓全世界觀眾重返慾望高漲的 1980 年代,在戒嚴時期、經濟起飛等背景氛圍中,感受消失的魔法,抓住天橋上曾有的吉光片羽。在那之中,有地攤商家、有地痞流氓、有打機少年、有長舌婦人等等,然後你會知道,這些人、事、物經過 40 年仍舊沒變,同樣為情所困、同樣八卦調皮、同樣不屈體制,這些小人物就像你的隔壁鄰居、像你的小學老師、像你在街上擦肩的路人,注定要相遇。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和中華商場久別重逢的相遇,而這次的久別重逢,楊雅喆誠摯地遞出邀請函,請你也置身其中。
     
    📝專訪文章共 8421 字,上述為節錄部分,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7HFHkO

  • 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5 10:12:39
    有 52 人按讚

    📌2021/8/15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客庄花路米
    📌下午16:00pm『節目預告』#玩樂鹿野客家庄#
    🔻學生特派員:#陳淑玲# 同學 /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所#

    🔻每年到了夏天,台灣最熱鬧的 #天空節慶# ,就是位於 #台東# 所舉行的「#熱氣球嘉年華# 」了!此外,因為疫情無法出國旅遊的關係,台東的好山、好水、好人文,也成了最夯的國旅第一名佼佼者。

    然而一提起台東,一般人最先聯想的便是原住民的家鄉,卻不知道台東也是客家人的家鄉!特別是「#鹿野#」還是知名的 #客家庄#,來這裡旅遊,說客語也可以通喔!

    因此,今天在「#客庄撩透透#」單元,我們的學生領路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所的「陳淑玲」同學,要帶我們玩樂鹿野客家庄外,還要帶我們去窺探「#鐵路開到哪#、#客家人就搬到哪#」的 #瑞和車站# 的故事,還有品嚐台東第一名的 #久昂臭豆腐# ,和純手工炸客家蘿蔔糕,以及不可思議的 #台灣最美監獄#,喝一杯「#受刑人咖啡#」外,還可以一起做公益喔!非常有趣的意外客庄之旅。

    [#節目播放歌曲]🎼
    1 )彩色寧靜海/謝宇威
    2)客人的腳跡/i color 樂團
    3)唱我們的歌/吉那罐子

    📢📢📢【#客家包打聽#】
    邀請到廣播主持人李佳,為我們介紹「關於台東客家庄」的移民史

    根據史文獻記載,台灣東部最早有客家人的歷史紀錄,開始於清咸豐3年,由台灣西部移入,在現今的玉里,建立了「客人城」。而晚清時期的「開山撫番」政策,開始有了客家移民移入台東。日治時期,台灣西部的客家原鄉因為耕地不足、生活困頓及天災人禍等,陸陸續續有不少的客家人看見台灣東部地廣人稀和移民村勞力不足的誘因,再加上糖工場、農場、樟腦開採提供更多工作機會等,還有竹苗地區的客家人善於開墾旱田的經驗,有能力克服花東縱谷河床上石頭多過泥土的問題。因此,吸引許多來自新竹的客家人大量移入花蓮和台東。根據客委會的統計,目前在臺東縣客家人口數約占全縣人口的21%,其中縱谷三鄉鎮池上、關山和鹿野的客家人口比例最高,均佔四成以上,台東市則佔二成喔!

  • 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2 11:23:51
    有 302 人按讚

    EP63搭配服用地圖:米國人的「第二名」語言

    ❗❗ 注意:服用本圖前務必詳讀服用指示,若因不當使用導致不良反應,本店恕不負責 ❗❗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聊到路易斯安那非常強烈的法語文化,除了美食之外,也展現在建築、語言、制度等方面,法語在當地是無法匹敵的第二名語言,即使法國統治已經結束了200多年仍然如此。這讓我好奇:究竟美國各地的「第二名語言」是哪些呢?於是數字控+地圖控又來幫自己找麻煩惹(誤 😂

    🛑 服用指示:這張圖上呈現的是「在美國各郡內部,除了英語之外,最多人使用的語言」,這表示——

    * 與該語言於當地佔多少比例無關,無論99%還是1%,只要是英語以外的第二名,就會出現在這張圖上。
    * 不代表該語言實際分佈的範圍,最多僅表示:那個語言在該郡數量正好比較突出。
    * 這張圖幾乎無法呈現都會區的多元樣貌,因為即使那裡有10個語言使用人數都很多,圖上也只能畫出最多的那個(通常就是西班牙語)。

    那麼,這張圖的價值到底在哪呢?在於觀察東西岸都會區以外的分佈狀況,尤其是在美國中部大平原上,由於每個郡的平均人口較少,因此可以更清楚地顯示該地的語言使用,並且從中連結到早期移民的分佈狀況。

    🇫🇷 法語(不含海地克里奧語):
    - 新英格蘭鄰近加拿大魁北克省,有許多法語使用者從該地移居。
    - 路易斯安那原為法國殖民據點,但美國購買後仍有法語使用者移入,法語文化延續至今。

    🇵🇹 葡萄牙語:
    早期麻州南部有工廠勞動機會以及捕鯨業,吸引葡萄牙、亞速爾以至後來的維德角、巴西移民。

    🇩🇪 德語:
    美國人口中高達13%為德裔,其中又以大平原北部比例最高。

    🇳🇱 🇮🇱🏴󠁧󠁢󠁳󠁣󠁴󠁿 其他西日耳曼語言(包含荷蘭語、意第緒語、蘇格蘭語等,圖上主要為荷蘭語):
    荷蘭移民始自紐約州,後來擴散到中西部,目前以密西根與愛荷華州荷蘭裔比例最高。

    🇺🇸 納瓦霍語:
    位在四角落(Four Corners)區的納瓦霍國(Navajo Nation)是美國最大的原住民保留地,也是目前最大的原住民族,族人多達近40萬(2021)。

    🇺🇸 其他美洲原住民語言:
    除納瓦霍之外,美國原住民保留地大多支離破碎,其中許多散落於大平原北部。

    🇪🇸 欸可是,那西班牙語呢?漢語呢?
    圖上灰色部分全為西班牙語,少數白色缺口則是其他語言。漢語只有在極少數的郡出頭,因此被列入其他。

    📚 關於本圖:
    * 資料來源:2015年美國社區調查之5年推估值「5歲以上人口之在家使用語言」。
    * 美國社區調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是美國人口統計局持續進行的問卷調查,每年從美國3億多人口中抽出約300多萬個家庭;5年推估值表示根據連續5年的數據(300多萬家庭*5年),去推估母體(美國3億多人口)的數值。

    不知道大家喜歡這張圖嗎?有沒有注意到什麼過去沒想過的現象,或是覺得很奇怪的地方呢?歡迎在下面留言~

    【EP63 打工旅遊達人的黃石+冰河國家公園私房攻略 | 美利堅炙燒法蘭西,再配上一點加勒比海和西非:品嚐路易斯安那的Cajun風味 ft. Home is on the road 雪柔的走跳日誌 Cheryl】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美國 #黃石國家公園 #冰河國家公園 #路易斯安那 #紐奧良

  • 台灣原住民人口2021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09 09:03:56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