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住民獵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原住民獵槍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原住民獵槍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Aotearoa (長白雲之鄉)看板historia標題Re: [請益] 原住民用獵槍是從哪何時...

原住民獵槍 在 Buan月亮說話 | 月亮曆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36:08

【尚未追上之前——媒體作為賦權與集體創傷療癒的一種路徑 (上)】 首先要感謝社會科學實踐種子論壇的邀請,很開心也很興奮可以在眾多推動各項權益實踐與媒體識讀的場合裡,用自己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少不了自我介紹一下: Uninang Mihumisang ! Inak ngan hai tupaun-...


※ 引述《musashi0839 (常山七次郎)》之銘言:
: 之前法律上曾有關於原住民是否能保有獵槍的爭議
: 我的疑問是
: 打獵是原住民的傳統 但獵槍算是傳統嗎?
: 原住民本身應該沒有發明或鑄造獵槍的技術吧?
: 原住民的獵槍是從哪來的呢?
: 是從漢人 還是從日本人那邊拿到的呢?

根據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陳宗仁 副研究員

2005年發表的〈近代臺灣原住民圖像中的槍──兼論槍枝的傳入、流通與使用〉一文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283015/1/0036_200512_3.pdf

第63頁:

臺灣原住民何時開始使用火器,如火繩槍,其確切年代難以查考,
至於何時「見到」或接觸到歐洲人的火繩槍?目前所知最早的文獻記載,
是在一五八二年,當年有艘中國式帆船,在臺灣北海岸發生船難,倖存
者將火繩槍帶上岸邊,據同船的葡萄牙耶穌會士 Francisco Pirez 描述,船
難人員曾在數十個武裝的臺灣原住民面前,展示火繩槍,並朝著木棒射
擊,再將有個彈孔的木棒給原住民看,「原住民們變得害怕,將手指塞
進嘴裡」。

從十七世紀初開始,有較多的外人來到臺灣,如華人、日本人、西
班牙人、荷蘭人,有些商人、軍人持用火繩槍,也許槍枝即於此時流入
原住民社會。到了十八世紀初,文獻中出現了明確的原住民擁槍記載。
如一七一○年代臺灣的方志《諸羅縣志》載:

大抵北路之內憂者二:曰土番、曰流民。番雖質性愚魯,然凶狠矯捷,
貪不知恥,睚眥之怨,抽刃相向。彼平日受制於漢人……弓箭、鏢鎗、
刀、牌,比戶而有,出入自隨;近且潛購鹿銃而藏之矣。此豈得盡以
不識、不知目之乎?

「鹿銃」一語,常見於明末清初之際的福建、臺灣文獻中,應是一種打
獵用的火器,而北部臺灣的原住民已潛購此器。

一七二○年,巡臺御史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載:

傀儡生番,動輒殺人割首以去;髑髏用金飾以為寶……鹿,取其肉,
用石壓去血水,曬乾。出山易鹽布米珠;遇鐵及鉛子、火藥,雖傾其
所有以易,不顧也。

又謂恆春十八社:「與漢人交易鐵器、火藥,以為捕鹿之具。」

傀儡生番與恆春十八社,均為屏東的原住民,應為魯凱族或排灣族
人。他們與漢人交易火藥、鉛子,其用途必然與使用火繩槍有關。

一七二八年巡臺御史夏之芳在其《理臺末議》中,尚謂原住民沒有
使用槍枝,其文謂:

臺灣歸化土番,散處村落……性好勇尚力,所習強弩、鐵鏢、短刀,
別無長刃、利戟、藤牌、鳥銃之具。

但在隔年(1729)的奏議中,夏之芳卻改變了說法,謂:

向來內地奸民,間有學習番語、娶其番婦,認為親戚,居住生番界內
者,並將外間所有鹽、鐵、火藥等物販賣與番。從前番社所有鏢箭等
物,皆製造極粗,無多器械。今搜出鎗、刀、木牌,頗覺堅利,更有
火藥、鳥鎗等物,恐係漢人在內,為之教習。

到了一七八○年代,來臺平亂的大將軍福康安謂:

據稱熟番打牲捕鹿所用鏢鎗、鳥銃、竹箭,器械不一,均屬犀利。即
如岸裡社番善用鳥銃,隨同官兵打仗殺賊,最為賊所並畏,一切器械
均可毋庸製給;但現在嚴禁民間私藏軍器,屯兵所用鎗、箭亦應官為
點驗,以備稽查。

根據上述文獻記載,在十八世紀初時,臺灣南部的原住民熱衷交易火藥、
鉛子,甚至有漢人進入番界,「為之教習」鳥槍。局部地區原住民使用
槍枝的現象,逐漸被漢人官員注意而寫入書面資料中。到了十八世紀末,
臺灣中部的平埔族群已被認為是「善用鳥銃」,為賊所畏。

雖然這些文獻所述仍甚粗略,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描述地點已包含
臺灣北、中、南的原住民社會。

到了十九世紀時,臺灣原住民仍使用鳥槍,如十九世紀中葉,閩浙
總督劉韻珂至南投地區視察生番時,謂:

至於生番所用器械,祗有鐵矛、鳥鎗、弓矢三項。……施放鳥鎗,必
須用架;且一出之後,若再裝藥、下子、燃火、勾機,必遲至半刻之
久,方能完竣。……此臣體察水沙連六社外各社番情,並查悉各生番
械技之實在情形也。

十九世紀下半葉外國人在臺灣各地活動時,常見到臺灣民間如福佬
人、客家人和原住民持有火繩槍,此種槍在當時流行甚廣。如一八七○
年英國攝影師湯姆生隨平埔人進入臺灣南部山區的六龜、荖濃一帶;他
在平埔人聚落內,見到幾乎每一家屋內都掛著火繩槍。而當他們一行人
接近所謂的生番領域時,他描述隨行平埔人備戰的情形:他們身上帶著
鹿角做的火藥筒,掛在頸上;他們也有火繩,捲在竹盤上,圈繞於左手
臂。火繩點燃後,可以維持二十四小時,此地的「野蠻人」使用英國的
火藥,這些火藥得自漢人。在行進時,他們點燃火藥,並保持安靜,防
備敵人的攻擊。

一八七五年,英國駐淡水領事館館員亞倫(Herbert J. Allen)在南投
遊歷時,謂:「在彰化城東方,峽谷的入口處,我們見到三十或四十名
高大、健壯的平埔人,帶著刀與火繩槍,來護衛我們通過山區,免得被
野蠻人攻擊。」平埔人點燃火繩備戰,一直護送亞倫到埔里。

十九世紀外來者的描繪中,臺灣丘陵地區平埔族群似已普遍擁有火
繩槍。至於所謂的「生番」擁槍,亦見文獻記載,如一八七○年代的《淡
水廳志》謂:「(大姑嵌南雅內山生番三十二社)以上各社,皆刺面不
穿衣服。女束髮,男披髮,以刀銃打鹿為生。」34此處之「生番」有刺面,
故知是泰雅族人,他們使用「銃」,應即火繩槍。這是泰雅族人用槍的
例子,又前述之傀儡番與南部之排灣族、魯凱族有關,他們用槍的時間
更早至十八世紀。

臺灣原住民槍枝的用途,除了防禦、出草獵首外,平日最重要的用
途是打獵。面對獵物或少量的獵首,火繩槍應能符合原住民的需求,即
不必追求快速的擊發、裝彈,而火繩槍結構簡單,容易修理,火藥、彈
丸取得不難。故能長期在臺流行。

不過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福建、臺灣一帶的軍隊或民間社會均使
用火繩槍(鳥槍)。使得臺灣原住民並沒有其他選擇。



--

文章後面也有提到當時槍枝的流通網路,可以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8.111.1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29976425.A.13F.html
※ 編輯: Aotearoa (61.58.111.129 臺灣), 08/26/2021 19:16:19
MrTaxes: 謝謝 好詳細 08/26 19:33
moslaa: 這應該是A大特別幫忙查的吧。辛苦了。 08/26 19:43
Yenfu35: 感謝提供資料。其實我原想在原文推文、請原po去看3/09司 08/26 22:19
Yenfu35: 法院大法官言詞辯論相關資料的。 08/26 22:20
Klan: 日本也有重現戰國時代火槍隊的"傳統"表演了 08/26 23:30
articlebear: 推 08/27 00:39
ofpurity: 謝謝 08/28 17:39
hgt: 推~ 08/29 00:3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