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住民獵槍歷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原住民獵槍歷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住民獵槍歷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住民獵槍歷史產品中有4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 不知不覺,《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已經播完了,相信有追劇(和追我們貼文)的讀者們,應該都更加熟悉羅妹號事件的來龍去脈了吧!​ ​ 在劇的最後,李仙得和卓杞篤終於達成共識,約定日後遇到有舉紅旗的船難者,斯卡羅族人會給予救援,被後人稱為「#南岬之盟」...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HENGJONESINTHEZO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歧視不會消失,只是程度上的差異,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用的越來越好。」 GO FOLLOW HENGJONES RIGHT NO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engjoneshunnid/ SoundCloud: https://soundc...

原住民獵槍歷史 在 Buan月亮說話 | 月亮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36:08

【尚未追上之前——媒體作為賦權與集體創傷療癒的一種路徑 (上)】 首先要感謝社會科學實踐種子論壇的邀請,很開心也很興奮可以在眾多推動各項權益實踐與媒體識讀的場合裡,用自己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少不了自我介紹一下: Uninang Mihumisang ! Inak ngan hai tupaun-...

原住民獵槍歷史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10:10

❖「練習當一個原住民,需要花多久的時間呢?是一個月、一年、還是一輩子呢?」 我在高雄市長大,尋常的那種集合式大樓;我父親的父親來自澎湖七美嶼,母親則來自屏東高樹鄉。也未曾有過多少跟原住民有關的記憶,只隱約記得母親說過,她和她的堂/表姊妹們,時有被「誤認」成原住民的經驗。 大學後進入了學運社團,開...

原住民獵槍歷史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6 07:13:51

【原住民持槍狩獵(一)】 . 2013 年 7 月,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人 Talum Suqluman(漢名王光祿)因年邁罹病的母親吃不慣一般家禽畜的肉,上山獵得台灣野山羊及山羌(後者當時為保育類動物),隨後遭警方依持有「非自製獵槍」及「獵殺保育類動物」逮捕起訴。該案引發數年來有關原住民狩獵權的爭論...

  • 原住民獵槍歷史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9 17:00:05
    有 581 人按讚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不知不覺,《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已經播完了,相信有追劇(和追我們貼文)的讀者們,應該都更加熟悉羅妹號事件的來龍去脈了吧!​

    在劇的最後,李仙得和卓杞篤終於達成共識,約定日後遇到有舉紅旗的船難者,斯卡羅族人會給予救援,被後人稱為「#南岬之盟」。​

    不過,1867 年在出火會談的約定僅是「口頭」上的約定,一直到 1869 年李仙得第二度拜訪卓杞篤時,除了再次確認這項口頭約定,也決定將約定內容白紙黑字的寫下來:​

    一八六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於射麻里村莊,卓杞篤統領下的領域。​

    在瑯嶠以南十八社頭目卓杞篤的要求下,在其以東的山脈及海域,包括福爾摩沙的南灣,也就是美國羅妹號船員們被殺害的地方。​

    我,李仙得,美國駐廈門與福爾摩沙領事,以此作為我與前述的卓杞篤,在一八六七年所達成協定的諒解備忘錄,並由美國政府批准,以及我相信駐北京的外國公使們亦一致贊同,此即為:​

    遭船難者將受到卓杞篤統領下十八社之任何一社的友善對待,如可能,他們在登岸前應展開一面紅旗。​

    有關壓艙物與水時:船隻想要補給,要派船員上岸,必須展開一面紅旗,且必須等到海岸上也展現同樣的旗幟,否則不得上岸。即使那時,登陸的地點也僅侷限於指定地點。​

    他們不得去參觀山地及村莊,在可能的情況下,只能參觀豬朥束港,即南灣東南角以北東海岸的第一條溪流;以及大板埒,即羅妹號船難事發地點和東北季風時常帶來雨量的地方。​

    在這些條件之外登岸的人士,則是自冒風險。我認為他們若被土著騷擾時,不得向其政府尋求 保護。在那種情況下,其安危將無法受到保障。​

    李仙得,美國領事​

    見證人:福爾摩沙南部海關稅務司滿三德先生​

    見證人兼翻譯員:必麒麟​

    這份文件可以說是臺灣原住民第一次與外國人簽訂的條約,可以說是臺美交流的起點。​

    在此次會面中,李仙得還準備了一些禮物送給卓杞篤,包括一百八十碼的紅色羽緞、一把小手槍、一支單管獵槍、一支矛、象牙小望遠鏡、玻璃珠、若干戒指、手鐲及一箱琴酒,這讓卓杞篤有些意外,也相當感動,他對李仙得說了段意味深長的話:​

    「你們帶來這一切若是為了收買我,那是無謂的擔心,因你已有了我的承諾。不過,你若送我這些禮物,以作為友誼的紀念物,那我很樂意接受。當然,話我們都會說,但誰能見到各自的心呢?」​

    從這段話可以感受到,卓杞篤不僅相當重承諾外,也反映他對人情世故的觀察與感受。​

    事實上,自 1867 年以來,卓杞篤便盡力遵守彼此的約定。雖然後來發生船難的船員們並沒有揮舞紅旗,但還是盡可能地將船員們平安送走,甚至還自掏腰包處理船難者生活所需的費用。​

    然而,在這個時期的卓杞篤,雖然仍是大股頭,其威信已有所下降,對於非直轄的其他部落,並沒有那麼強的約束力。加上遭遇船難或行經臺灣南端的船隻,經常不遵守先前的約定高舉紅旗,甚至擅自上岸走動,這些都讓卓杞篤在各部落間承受極大的壓力。​

    1871年,遭遇船難的琉球人在瑯嶠遇害,間接引發日軍於 1874 年出兵臺灣,即「牡丹社事件」。不過,在此之前,卓杞篤已經過世,沒能見到這場再度影響南臺灣的大變革。​

    至於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 FB 和 IG ,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羅妹號事件 #瑯嶠 #瑯嶠十八社 #原住民 #排灣族 #李仙得 #卓杞篤 #出火 #會談 #談判 #南岬之盟 #口頭協定 #約定 #和平 #條約 #臺美關係​

    📖延伸閱讀
    【#洪德青:臺美情緣的起點:150年前,美國曾與排灣族原住民簽過友好互助合約】
    https://bit.ly/3EsDdFz
    【#陳慧先:日本為何出兵臺灣?美國領事李仙得與恆春大頭目卓杞篤】
    https://bit.ly/3keQYQ1

  • 原住民獵槍歷史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16:00:27
    有 79 人按讚

    【尚未追上之前——媒體作為賦權與集體創傷療癒的一種路徑 (上)】

    首先要感謝社會科學實踐種子論壇的邀請,很開心也很興奮可以在眾多推動各項權益實踐與媒體識讀的場合裡,用自己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少不了自我介紹一下:
    Uninang Mihumisang ! Inak ngan hai tupaun-tu Talum.
    我是來自Buan月亮說話的Talum,故鄉高雄桃源部落的Bunun。

    Buan月亮說話是一個很年輕的自媒體,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我們跟很多朋友一起關注跟批判了很多層面的議題,稍微舉幾個例子,比如獵槍與狩獵涉及法律規範與傳統文化衝突的問題,去年金鐘獎主流媒體下標達悟族露屁股蛋的文化素養議題,身分證件單列族語名的訴求,也談加分政策,也談部落長照健康議題,也從布農文化出發,與現代社會進行觀點的交流。我們一直在做原住民族議題的批判,很多時候會被看成是比較基進的,在台灣社會裡也並沒有那麼討好,尤其挑戰主流媒體與社會主流觀點的這些事件,對我們來說反映出的是一個主要問題,原住民族在這塊土地上,它是不是可以,有一天變得不那麼理所當然?不會因為漢人社會如何原住民族就應該要如何的那種理所當然?反過來說我們一直在澄清的,也是某種程度上避免這種物化跟異化的過程——最近這幾年原住民族文化看起來好像更多人重視了,可是在文化之下的基礎——土地跟權利是否回復了、是否願意在這個基礎上去開啟更艱難的討論,這才是我們認為必須不斷提醒大家直面歷史傷痕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這樣的場合也很誠懇地邀請大家一起投入到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的媒體識讀工作,我想再舉一個例子,我們前些日子開啟了一個專題調查,以關鍵字原住民/天分/天賦/樂天...來看,2000年以來有許多論文,期刊論文到學位論文,領域涵蓋音樂、運動、教育、法律及文學,都以類似的論調指出,原住民族因為樂天或者因為天性/天分如何而用來支持自己的研究——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的調查結果,原住民族各族群各部落族人的差異,在學術的殿堂上,尤其是以社會科學為基礎的這些研究中,被誤用誤讀、被省略的這些善意種族歧視,很有可能在未來的十幾年內,繼續產出對原住民族觀點不利的學術成果。如果大家有印象,從2018國小翰林課本宣稱「原住民族的大自然概念大同小異」,到最近有教材稱原住民為山胞,其實大家應該會看到台灣社會,從媒體到教育、從嚴肅的學術殿堂到日常的刻板印象言論,對原住民族的身心都造成許多的傷害,遑論在歷史中消滅與剝奪原住民族文化與語言的政策結構傷害。

    而這些難題,每一項都無法用幾天幾個月的時間輕易扭轉。Buan月亮說話做的事情很渺小,希望提供給那些受到歧視或者想要消解歧視的朋友,一個立場清晰的平台與空間,提供一些知識與思辨的資源,也提供一些思考的方法;比如對於加分政策的質疑,我們可以從替代路徑的思考,告訴他們原住民族過去承擔被殖民的血淚都是一種已經被替代的風險,我們在這個島嶼活下來的人,都一樣承擔著過去族群衝突的血淚,而加分政策可能是一種解決的方式,我們可以去討論如何修正政策,而非指責同樣被政策壓迫的原住民族人。

    因此我們仍然在做的事情,與過去三十年原運前輩做的事情一樣,透過一種自我賦權的過程,去爭取權益,也試圖去藉由批判與反省,讓原住民族集體的創傷有彼此療癒的機會。今天來自阿美族的心的工寮也在這裡,我想推薦大家也去關注他們的工作,在這塊土地上,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團隊,願意在部落去打開族語與文化學習的管道,能夠在部落裡有機會學習文化知識是一件非常可貴的事情,尤其在現在多數原住民族青年都在都市討生活,部落若能獲得大家的支持,就能繼續長出自己的樣子。

  • 原住民獵槍歷史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1 17:00:04
    有 838 人按讚

    ❖「練習當一個原住民,需要花多久的時間呢?是一個月、一年、還是一輩子呢?」​

    我在高雄市長大,尋常的那種集合式大樓;我父親的父親來自澎湖七美嶼,母親則來自屏東高樹鄉。也未曾有過多少跟原住民有關的記憶,只隱約記得母親說過,她和她的堂/表姊妹們,時有被「誤認」成原住民的經驗。​

    大學後進入了學運社團,開始頻繁地參與各種倡議、抗爭行動,當然,也包含了原住民議題。這一路上,為了尋找自己的著力點,竟也開啟了追索身分認同的契機。​

    還記得第一次,參與成大原住民社團的歌舞排練,看著自己腰上層層疊疊的布、彩色的緞帶,端詳自己的樣子,感覺到族裔和身分;在每一個踏步、踮腳、領唱、答唱的過程裡,我感覺我不只是在練習歌舞,而也是在「練習」作一個原住民。沒有盡頭地。​

    我想起壢坵的小米田、想起大港口的龍的故事,想起破碎的、片段的族語單字嚼在嘴裡,原住民是甚麼樣子的?他們怎麼說話、怎麼想、用甚麼方式過生活呢?誰是原住民?那,我是誰?​

    這股隱晦的身分認同思索,隨著我來往更多村落、參與原住民議題更深,開始蔓延開來,形成日常的焦慮,反反覆覆。​

    ❖「身為白浪,我很抱歉」​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白浪,純純種種的白浪,甚至為此沮喪,在參與議題的時候,好像總是找不到一個適切的發聲和行動位置。與族人互動的過程中,又好像沒有能與族人搭上話或是獲得信任的基礎。​

    「作為一個漢人,我的確轉換過好幾次心情,從想親近到實際上疏離、從難過自己的疏離到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窩挖深一點、鼻子隆高一點。」如果這樣就可以不必解釋自己是誰、為什麼在這裡。​

    於是當時以漢人身分作為認同的我,充滿原罪感,並帶著虧欠的情緒,在2013年的反核大遊行中把「身為白浪,我很抱歉」的字眼紋身在肩膀上。沒有想到,一個剛認識的馬卡道族朋友一臉何必地跟我說「妳不用這樣!」​

    我還在想那是什麼意思,結果,好不容易漸漸習慣了笑著自我介紹「我是白浪啊」,一個月內,就赫然得知自己的馬卡道族血統。​

    ❖「被奪去名字的人」​

    最早我的家族住在屏東高樹鄉加蚋埔,也就是至今留有夜祭的村落,現在我外婆的幾個姊妹們都還住在附近幾個小村子。問過我母親,她說過去外婆的確曾告訴她,還有些親戚住在加蚋埔。​

    我的家族間從未有過跟「平埔」、「原住民」有關的耳語,後來我曾問母親,她阿公(被登記成「熟」的)長得像原住民嗎?她說:「一點都不像,他長得堂堂正正的!」​

    拼湊母系家族的拼圖是一場幽微的伏流歷險,除了衝擊,更有些微的憤恨。​

    末裔如外婆、母親與我,無從承繼馬卡道的文化、語言、信仰,不是因為我們在族別之間做了什麼選擇,而是因為其中某一些選項已經被抹除了。​

    我們好像以為現在的我們是自由的、依循自己的意志、掌握自己的生活,但事實上打從一開始,我們早已被剝奪了記憶自己可能/可以是誰的權利。​

    看到資料上用「漢化殆盡」來帶過這三四百年文化崩解的光景,都會忍不住想像,那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我怎麼不曾設想過,他們有名字、有愛吃的食物、有情人、有憤怒和憂愁,怎麼在歷史的某一個斷點全數消失呢?​

    「台灣」用的是他們當中某一群人的名字、凱達格蘭大道用的是另一群人的名字,怎麼憑空蒸發,成為一個永恆的、空蕪的紀念碑?​

    這些名字的子民在哪一刻、甚麼情景下剝去獸皮綁起衣襟、放下獵槍拿起鋤頭、把壺瓶撤下放上媽祖像、說起一口台語,把母親的傳祀改成父親的姓氏?​

    如果可以,很想要把麥克風嘟到1850年代的某一個他們面前,你為什麼這樣選擇?你放棄了哪些?誰使你這麼做?你遺憾嗎?你感到羞辱還是驕傲?​

    一群被奪去名字的人。也許我越來越能夠想像,也許永遠都不。但我開始知道的是,這群人從未消失,只是隱姓埋名地生活著,其中一些,用一個全新的身世記憶自己;另外一些,則努力拼湊還原,只求無憾無虧欠於祖源。​

    ❖「我花了21年學習如何離棄地土 ​
    離棄母親的語言​
    直到夢中的庄頭呼喚著我​
    沒有根的孩子​
    依憑殘缺的地景記憶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落​
    找到赤腳的信仰之前 ​
    不會停歇​

    我是半人番啊」​

    經過了身分轉移走一遭,戲劇化地,看似得償所願。然而,舊的矛盾得到解決,新的思索也浮現出來。​

    首先,我明白原住民的課題就該是全台灣人的課題,是所有台灣人的尋根,而不僅是原住民自己的。​

    我將為我血緣裡原住民的成分感到驕傲和敬畏,也對漢人的成分感覺釋然,這個雜揉和混血的狀態,不就是這個島嶼的縮影嗎?​

    再者,如果文化早已斷裂,血緣又意謂了什麼呢?像我這樣,沒有了傳統、信仰、語言,一點點殘存的都模糊難辨,那股追尋母體的認同,究竟是誰的母體?如果我探源尋根,在我的生命經驗裡如同學習一種未曾認識的文化,「根」又何以為「根」?​

    所以,到底怎麼樣才是一個原住民?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原住民」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

    我明白的不多,「原住民」其實是相當晚近的概念,「平埔&高山」和「熟&生」也是統治者區分人群的方式,甚至於「馬卡道」這個族群名稱,屏東的族人都未必聽過;能確信的是,尋溯來時的銘印啊,是一生的課題。​

    從我身上,除了試圖去凸顯平埔原住民族的樣貌,我們從未消失,只是反映了被國家除名和與外來文化混血的結果;也想回過頭來,去挑戰政府透過行政體系與民族認定,為「原住民」所設下的族群邊界,看似保障、其實箝制了我們對原住民族的想像。​

    族裔其實沒有想像中重要,卻比想像中重要。​

    重要的不是你如何被歸類,而是你如何回應召喚、你如何選擇和實踐要成為誰。​

    現在有人問我是不是原住民,我都還未必反應的過來。然而,這是無數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雖然有點晚了,偏有人要固執地記著。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日 沒有名字的人 #陳以箴
    -
    全文閱讀:https://bit.ly/3ykLh7G
    延伸影音:https://bit.ly/2TKURlh、https://bit.ly/3C5z0X1
    《沒有名字的人》:https://bit.ly/37eT23o

  • 原住民獵槍歷史 在 HENGJONESINTHEZON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30 17:09:34

    「歧視不會消失,只是程度上的差異,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用的越來越好。」

    GO FOLLOW HENGJONES RIGHT NO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engjoneshunnid/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hengjones
    StreetVoice:
    https://streetvoice.com/hengJoneshunnid/


    原曲:TNT Boii “BLOODLINE 血脈” ft Lil Bag
    https://youtu.be/MmwBwog_Hmw

    歌詞LYRICS:
    (他也是原住民嘛)
    (台灣原住民都被寵壞了啊)
    (你哪一個部族的)
    (你哪一族的)
    (講)
    [TNT Boii & Lil Bag]
    we on the top
    Huan on the top
    我沒在怕
    高貴的blood
    暴雨走在郊區要他媽小心
    像個少女他們同情你遭遇
    we on the top
    Huan on the top
    [HengJones 大亨]
    we on the top
    Huan on the top
    We on the top
    位居在高的海拔
    沒什麼好怕
    怕的人已經漢化
    家裡的i’na
    等著年輕人回家
    Cima kisu??
    有些人就是欠打
    嗷嗷嗷
    白浪滔滔
    身邊圍繞
    怎麼受得了
    show some respect
    先來後到
    至於你的位置
    慢慢找
    換個時空背景
    刀上會有外來種的痕跡
    歷史帶不走那些曾經
    現在該緊繃你的神經
    確認過的眼神
    不會騙人
    就請大自然做見證
    Rest In Peace 湯英伸
    不會讓你的壯舉白白犧牲
    不能再選擇沈默
    就算換作黃金
    我也不想要拿走
    憑什麼忍辱負重
    那種卑微的思想
    我的腦袋沒有
    原住民 原住民
    why you selling your soul?
    我告訴我自己
    死也不做白浪的狗
    [TNT Boii & Lil Bag]
    只願當山裡的鬼
    他們說我們是山裡的鬼
    不段不段摧毀我們的山
    還要揹上那莫需有的罪
    揹上莫須有的最還要被白浪給欺騙
    家裡都拉上了封鎖線
    獵槍從驕傲變成生命的終點
    生命的終點 不想再重演
    在山的高點 把時間凍結
    野蠻的攻陷 才算是終結
    讓他們畏懼 像高砂義勇隊
    高砂義勇隊 驕傲的命
    綁起了頭巾 準備血祭
    we on the top 站在了高處
    準備掀起腥風雨把酒給飲盡
    we on the top
    Huan on the top
    我沒在怕
    高貴的blood
    暴雨走在郊區要他媽小心
    像個少女他們同情你遭遇
    we on the top
    Huan on the top
    we on the top
    Huan on the top
    我沒在怕
    高貴的blood
    暴雨走在郊區要他媽小心
    像個少女他們同情你遭遇
    we on the top
    Huan on the top

  • 原住民獵槍歷史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17 07:45:00

    立即三讀通過《原住民族學校法》
    讓原住民族自主掌管民族教育

    ~高金素梅 2020.05.15

    設立原住民族學校,建構原住民族全面完整的教育體系,並不是用來宣導官方的意識型態和政策,也不是用來傳授所謂的客觀中立的立場,而是要建立民族的主體性。因為在現實社會中,原住民族都要面對各種議題公開和隱蔽的挑戰。從最近南田火箭發射事件、卡大地布光電案到原住民獵槍的除罪,原住民族始終都必須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傳統領域維護和文化傳承的原則,站在少數民族的立場和多數民主的體制較量。原住民族學校設立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孩子在歷史和文化自主自決的認識、學習和體會之中,鍛鍊民族自信,深化民族情感,維護民族利益,讓我們在學有所成之後,也能貢獻智慧和熱情,豐富全人類多樣化的知識體系。

  • 原住民獵槍歷史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24 05:45:01

    向布農族人的歷史致敬
    〜高金素梅 2019.12.24

    2005年,我登上了仰慕已久的台灣最高峰。這座高峰,平地的人們稱它為玉山,但散居在山峰間的布農族人堅持叫它 「東谷沙飛」,最後避難的山頂。東谷沙飛下的這塊土地,不但是他們的獵場,也是他們前仆後繼的戰場。

    1913年,日本殖民者收繳獵槍,引發布農族人的憤怒,隨後爆發了克西帕南戰役和大分戰役。日本殖民軍隊隨後在中央山脈圍剿了布農族戰士20年。1933年的五月,日軍派員和談,布農族戰士宣布停戰。這是原住民族抗日著名的持久戰。停戰後的布農族人,被迫遷徙到東谷沙飛山腳下的平原。

    這些由部落的耆老和子弟口述整理的生動歷史,正在重建。我希望不久的將來,布農族人的歷史,能像山巔上的飛雪一樣,滾滾翻騰,悠久壯麗,而不只是政府片面宣示「開放山林」之後,把布農族人變成了登山產業鏈下的背工,把布農族的歷史變成了觀光導覽的花絮,而把汙染水源、滿山的垃圾,留給憤怒的布農族人。

    布農族人除了有背起崇山峻嶺的頭帶之外,還有代表我們生存信仰的獵槍。別讓我們無從選擇地摘下那勇於承擔的頭帶,而舉起我們生存的信仰!

    -------------------------------------------------------------------
    【高金素梅政治獻金專戶】
    戶名: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高金素梅政治獻金專戶
    帳號:162-001007887
    行別:臺灣銀行 群賢分行
    銀行代號:004
    【政治獻金線上捐款】
    https://donate.newebpay.com/giwas888/abo2019
    【捐款提醒】
    請您在捐款通訊欄或備註欄填上姓名、身分證字號、地址、電話,以便開立捐款收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