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不適任教師案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不適任教師案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適任教師案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適任教師案例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的一則地方教育新聞,教育部裁定中原大學不當對待解聘教師,教育部除了處份中原大學,並要求予以復聘。 這是辦公室和中原大學及教育部搏鬥一年多的陳情,現在中原大學還有其他不當對待教師的陳情在處理中,教育部還在程序鄉愿。我必須要說,中原大學身為傳統名校、教育部身為主管機關,兩者都很要覺得慚愧。 這幾...

  • 不適任教師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6 20:03:20
    有 226 人按讚

    今天的一則地方教育新聞,教育部裁定中原大學不當對待解聘教師,教育部除了處份中原大學,並要求予以復聘。

    這是辦公室和中原大學及教育部搏鬥一年多的陳情,現在中原大學還有其他不當對待教師的陳情在處理中,教育部還在程序鄉愿。我必須要說,中原大學身為傳統名校、教育部身為主管機關,兩者都很要覺得慚愧。

    這幾位教授的案子是連續事件,中原大學不知為何,長期霸凌自己學校的多位教師,教師們過去向教育部及其它立委陳情都石沉大海。

    有一個案例是,校方利用教評會機制用莫須有的罪名指控教授,依照法規「編制內」教師要解聘必須要送教育部核准,因不適任理由薄弱,教育部雖未核准,也沒有否決,等於放著教師繼續被欺負。

    另一個案例是把教授「冷凍」起來不讓他排課,結果教授想去找新的學校也沒辦法,因為新的學校看到他長期無課,當然認為是「問題教授」,不想冒險自找麻煩。

    教育部早就接受陳情,卻長期卡在自以為是的認定程序,等於配合中原大學的作為。處理了一年多,開了多次會議,教育部才依據教師法要求學校應予暫時繼續聘任。這一年多的時間,何必呢?

    #自由時報新聞連結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79756

  • 不適任教師案例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1 17:53:14
    有 364 人按讚

    『2020人本聚賢會💕』

    引述主持人于美人的話:每一次進步的法案,都是踩著孩子的頭顱向上。

    今天的台北餐會,前副總統 #陳建仁 主持第一件義賣,#田媽媽 第二件,許多藝術家貢獻畫作跟作品,我也遇到台北的 #簡舒培議員 跟新竹縣議員 連郁婷,共襄盛舉。

    教育需要深耕跟品質、進展緩慢,工程鉅大,卻重要無比。標舉進步價值的教育運動在第一線教育的推動,一定是辛苦的,拉扯的,有很多的不被了解,但這就是他們奮鬥的理由。

    謝謝人本的邀請(啊~其實已經邀請多次了今年終於成行),有機會看到聽到現場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理想追求的感性告白,還有案例影音資料的還原跟省思,心裡收穫滿滿。

    繼續加油!💪

    #人本教育基金會 #批判性思考
    #建設人本新國家 #淘汰不適任教師
    ————
    🐣Line@(妍慧選民通報站):https://line.me/R/ti/p/%40leehui
    🐣IG(日常妍慧都在這):https://instagram.com/hsin.chu.lee

  • 不適任教師案例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22 10:27:33
    有 22 人按讚

    【20200928《民政部門_勞工局 社會局》工作報告與詢答】
      
    今天(9/28)是教師節(祝福老師們!)也是民政部門第二啪(勞工局、社會局)的業務報告及質詢。
     
    除了分別就年初的工作計畫與如今的工作報告做逐一比對詢答外,Ingay分別 #勞保黑數(未投保)、 #市府內勞檢、 #原住民職訓課程、 #職訓與市場需求契合、 #原住民合作社輔導、 #原住民晉用比例的修法函釋、 #公共設施無障礙通行、 #復康巴士司機無照或駕照逾期問題、 #社福中心人力、 #公共托育家園配置、 #新住民家庭關懷協助 等議題,分別向勞工局與社會局提出質詢。也對勞工局「 #住安心享溫馨(房屋修繕)」、社會局照管關懷等實際行動對族人的協助表達感謝。各詳細的內容等後續配合影片再向大家報告。
     
    但Ingay自己想先分享一波的,是關於 #外籍移工(不要再外籍勞工、外勞、外勞仔的喊了!)以及 #失聯移工(才不是什麼逃逸外勞,這是行政法的問題而不是刑事法,再說這些案例也不是逃著不工作、而是逃去另一個工作)。這絕不是膚淺的口頭用詞差異而已,想一想「山胞」跟「原住民(族)」脈絡吧!
     
    外籍移工的太多實況,絕不該簡化為「逃」,也不用污名化叫黑工。「為什麼無法在原來的工作上持續?」「不適任或者不適應?」「有沒有轉換雇主(換工作)的空間?」「勞動條件與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等等,其實都值得放下那些刻板的標籤好好再斟酌。
     
    一如,族人為什麼會離開部落、離鄉背井的在異鄉落腳,又會怎樣追憶遠方的想望、試圖在異境懷想、重現故鄉的生活。你我都一樣,不該被當成生產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所以除了工作外,關於那些生活的、休假的、休閒的,我們在戴上有色眼鏡前,又為彼方而來的他們做了什麼?
     
    很多時候當我們穿上華麗外衣時,那些被稱為外人的、那些立於相對邊緣或弱勢的,更像是面鏡子,直接映照著錦袍之下的你我,到底是真心良善,或者只是國王新衣。
     
    期待那個更友善之日!
      
    詢答影片:https://youtu.be/M_2-l6QWGE4
       
    Youtube問政記錄頻道:https://tinyurl.com/ingayyoutube
     
    #第三屆第四次定期會
    #民政部門
    #社會局 #勞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