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日臨時工職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日臨時工職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日臨時工職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日臨時工職缺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755的網紅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不可錯過的打工族權益須知 「在家免出門,只要提供帳號,每週就有三萬入帳!」,你曾經看過類似這樣的招募廣告嗎?斜槓正夯,學生族群也常透過打工賺零用錢。最近有民眾跟我反應,他在找尋打工職缺的過程中發現可能有違法,甚至是詐騙情形。那常見的違法情況會是哪些? 不少勞工和雇主都以為只有全職工作適用勞基...

  • 一日臨時工職缺 在 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06 21:26:58
    有 161 人按讚

    #你不可錯過的打工族權益須知

    「在家免出門,只要提供帳號,每週就有三萬入帳!」,你曾經看過類似這樣的招募廣告嗎?斜槓正夯,學生族群也常透過打工賺零用錢。最近有民眾跟我反應,他在找尋打工職缺的過程中發現可能有違法,甚至是詐騙情形。那常見的違法情況會是哪些?

    不少勞工和雇主都以為只有全職工作適用勞基法,但其實只要雙方成立「僱傭」關係,就應該遵守勞基法和相關就業法規,所以部分工時勞工(工讀生、臨時工)也有勞動權益保障。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打工」常見的勞資問題和陷阱:

    1.「#你只來工作幾天不用保勞保」
    凡是符合《勞工保險條例》第6、8條的勞工,都應參加勞保,就算是員工只有五人以下的微型公司也要保就業保險,以及提繳勞工退休金。有些雇主為了節省費用和行政程序,不幫部分工時勞工投保。然而,勞保非常重要,除了可以累計年資,遇到職災時還可以申請給付。特別是有許多兼職勞工是在工地、廚房和倉庫等環境工作,存有一定職業風險。大家剛到新工作時,一定要確認雇主有沒有加保,不慎發生意外時才能請領給付。如果遇到雇主不願投保,可向勞保辦事處申訴。

    2.「#你才來二天就離職不用給你薪水」
    有些勞工到職幾天後發現工作不合適想離職,卻遭雇主刁難不發薪水。勞工真的只能摸摸鼻子認栽了嗎?其實依照勞基法規定,只要勞工確實有提供勞務,就算只有出勤一天,甚至是一小時,雇主都應該發放約定薪資。

    3.「#公司預算有限不提供加班費」
    勞基法第24條規定,一日正常工時是八小時,延長工作時間在二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一以上。再延長工作時間在二小時以內者,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加給三分之二以上。(意即當日工作第九、十小時工資應乘以1.34,第十一、十二小時乘以1.67)。

    4.「#工讀生沒有特休」
    依勞基法第38條規定,勞工工作滿一定期間,雇主應給予特別休假,工讀生也不例外。只是因為打工族的工時少於全職勞工,所以雇主可以按實際出勤比例發放。假設一個工讀生每週工作只有20小時,當一般全職員工年資滿一年取得7天特休時,這個工讀生可以得到3.5天特休。

    5.「#應徵者限身高175公分以上的男生,#五官端正」
    依《就業服務法》第5條及《性別工作平等法》第7條規定,為保障每個人的工作權,以及促進性別平等,雇主徵才時不可以無端限定性別或是長相。儘管性平法實施已久,但仍然很多臉書工作社團和line群組看到,徵才訊息寫「限男」或「限女」等無正當理由的性別歧視限制。

    6.「#在家不用做事就有薪水」
    如我一開頭說的,有些徵人貼文寫明只要出借你的銀行帳戶,每週就可以獲取高額租金。然而,任意出借帳戶給陌生人的下場,往往會被拿來非法使用,導致帳戶被凍結,甚至要連帶負上刑責。另外,直播主行業正夯,吸引年輕人們加入,但要注意有些內容涉及博弈和色情,有違法的疑慮。

    影集《富豪辯護人》中有一句台詞:「我認為沒有比懂法律,更能保護自己的方法。」希望大家看完這篇貼文,都能在工作時更留意自己的權益,同時可以擅用網路搜尋雇主的風評及是否有勞動檢查不合格的紀錄,看到誇大和內容隱晦的徵人資訊要提高警覺,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千萬別因小失大喔!

    _____

    🏠聯合服務處:竹南鎮立達街186號
    ☎️電話:037-465-009 / 0937-769-588
    ⏰聯合服務處法律諮詢時間:每週二晚間
    ✏️線上陳情表單:https://reurl.cc/N6K84q
    💡「行動服務處」時程表:https://reurl.cc/v1Rb0A

  • 一日臨時工職缺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8-10 22:15:17
    有 211 人按讚


    Joe:「已開發國家的就業市場近年來,零工經濟市場越來越盛行,隨著網路科技和社群通訊的盛行,很多傳統的就業職缺,未來幾年會陸續被迫改變或淘汰,就像當年打字機員工,被電腦時代淘汰的場景還會陸續出現。」

    先進的經濟體中,典型的工人大多為生產線工人或是辦公室裡的上班族,享有保障但卻十分受壓抑,就像機器裡的齒輪一般。

    《Financial Times》報導,如今仍然有數百萬像這樣的勞工,其中包括很多的女性,雖然正在崛起的新就業市場不同以往,這很令人興奮,但保障性也更低。無論是薪資水平還是工作條件都是如此。人們從事兼職、打工、自由業或自行創業的可能性更大了。如果我們用過去的定義來衡量,現在的工作可能根本不算工作。

    在最近一次競選演講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曾談到,過去美國人的工作模式,打造了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經濟體與最強的中產階級。這個工作模式意即:只要勞工努力工作並正常發揮自己的長處,你就可以獲得成功。但希拉蕊認為,如今這個過去的慣例正在削弱當中。

    就像希拉蕊在演講中所提及的,零工經濟 (gig economy) 的趨勢正快速崛起,人們透過 Airbnb 和 Uber等網路平台在上面購買和提供勞務,這些平台正在創造不同以往的經濟模式並不斷釋出創新的點子。

    但相對的,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工作場所的安全保護措施,及未來你、我該如何定義:「什麼工作才能稱作為一個好工作?」(註:「零工經濟」是指人們下班後利用空閒時間打些零工,以增加額外收入的新經濟模式。)

    「零工經濟」只是過去 30 年來就業市場中一小部分的改變,而這一轉變是科技化和全球貿易帶來的,通過將工作從西方外包到亞洲和非洲、這改變了許多人的工作合約上的條款,這種經濟催生了很多贏家和輸家。而過去主要由公司承擔財務和合約的風險,如今已經轉嫁給了勞工。

    儘管美國的就業資料尚未反映出這種轉變。但是創投基金負責人 Nick Hanauer 和 David Rolf 最近在《民主期刊》(Journal of Democracy) 中寫道:「終身制的職業時代顯然已經過去了,更不用說終身制所提供的鐵飯碗的保障。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心要將全職員工轉變為承包人、供應商及臨時工的新型經濟模式 (如:Uber)。」

    不過,這個沒有保障且充滿風險的就業市場,似乎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在歐洲和美國,聲稱享受工作的自由工作者、自行創業者,已多於全職工作者。很多創業者,甚至那些經營小本生意的人,都喜歡這種自由、自力更生的方式並期待有朝一日可能成為有錢人。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預計2025年,包括 Monster.com等就業網站以及Uber等平台,有望貢獻2%的全球GDP,並創造約7200萬份的全職就業機會。

    2000年以來,英國已增加了140萬家的「微型企業」,即雇員人數在0至9人之間的企業,美國自由職業者聯盟(Freelancers Union)估計,如今已有5300萬的美國人,在從事某種形式的自由職業,其中包括2100萬獨立的承包商。而千禧世代中更有約82%的人認為,自由職業者的時代即將到來。

    對於許多千禧世代的人來說,完美的工作生活,並非找到一份能夠做一輩子的穩定工作,創辦一間創新的科技公司,由天使投資人 (Angel Investor) 投資,並充滿魅力的小型企業才是夢想。他們希望著成為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或Google的Larry Page和Sergey Brin那樣的人,而不是只在一般的服務機構或公司上班。

    2009年至2014年,英國從事自由業的勞工平均收入下滑了22%,儘管在這相同期間內所增加的110萬個就業人數裡,自由工作者占了 73.2 萬個。顯而易見的,新型態的就業模式很可能只讓少數人嘗到了甜頭,而其他人則成為輸家。

    而目前各個國家面臨的挑戰,是需要快點找尋出一種新型態的就業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勞動市場。退休金和病假等福利往往是全職工作所專屬的,並隨著工作年資的增加而增多。隨著現今工作種類的多樣化,那些打零工、或者經營一家只有 1 至 2 名雇員的「微型企業」的人,其實也是需要類似的保障。

    加州勞工專員辦公室 (the labor commissioner's office)今年六月份裁定Uber司機事實上屬於員工,而非Uber所認為的獨立承包商,英國政府也正在準備提高成人勞工的最低時薪,紐約州工資委員會(New York Wage Board)也建議將該州從事速食業的員工最低時薪設定為15美元。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需要對這一新經濟的缺點加以改善,而又不抑制就業率的成長及妨礙人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工作。在現在每個人都想要有不同的出路選擇時,過去浪漫的鐵飯碗制度及享受固定工作合約制的好處,這種舊有的觀念與模式正處在危險之中,當然沒有人喜歡如機器中的齒輪般受壓抑。但新就業市場想要成功,就必須在「鐵飯碗」觀念盛行的現今,與勞動者剝削中,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http://www.inside.com.tw/…/financial-times%EF%BC%8Djob-se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