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rogers真誠一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rogers真誠一致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rogers真誠一致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kmbiyax (加油)站內PSY標題Re: [心理] 諮商中的權力關係時間Fri Feb 25...


最近看了原po許多文章

對這篇文章有些話想回應

所以就此提出一些反思供參考

※ 引述《onase (要開心)》之銘言:
: 一般人對於諮商的概念是以為是溫暖的,是滋養的。可是
: 其實之中潛藏著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首先,提出反思之一~

諮商並非「溫暖」、「滋養」而已

有版友提到,其實諮商室中「面質」與「挑戰」的機會並非沒有

我不曉得原po以「一般人」來談「諮商」

是以哪些「一般人」的角度想?

就諮商區塊來說

我理解原po所談的「一般人」或許指陳「號稱以Rogers個人中心取向」為主的思考

但,請別忘了諮商並非只有Rogers一派而已~

雖然Rogers的貢獻在於強調「諮商關係」,如何形構「讓當事人能夠長出自我實現動能」

但,請永遠別忘記,這也只是對於「諮商關係」的眾多描述其中一種

原po可以說,針對這樣的論述提出反思與討論

但我會建議最好避免用「權力」的框架「直接過度延伸」至「整個諮商」

------

此外

談到權力issue,先不談諮商,回到我們日常生活

請問,有任何關係是呈現「對等」的樣貌嗎?

提出這個疑問

是想提醒一件事情......

以權力視框反思是不錯的觀點,但如果太放大某部分會讓人失去看見森林的機會

而只盯著這棵樹不斷用放大鏡檢視


: 或許諮商是在所有社會關係中,最不具權力對等的一種,
: 但事實上你不能否認,在晤談室裡發生的所有事件,可能
: 感動到你一生、改變你長久以來的習慣、增加更多的自我
: 效能,等等等等等,這些的一切,在諮商關係終結後,倫
: 理問題便因運而生。如果你懂得什麼叫作避免雙重關係,
: 你就知道這對個案來說是很無情的一件事情。

反思之二~

人被拋擲於這個世界~

為什麼要有諮商關係?為什麼所有專業訓練告訴諮商師

「要價值中立」、「要平等」、「要賦權當事人」......

等等「應該」、「必須」、「如何」......

某種程度來說

其實諮商關係在前述論述下「是違反人日常建立關係慣例」的關係

但...這樣的反思

是以Corey諮商理論與技術那本書所談第二章許多「諮商人員應該有的倫理」反思

我們可以談

不同文化脈絡下,對於「諮商關係」到底要用什麼樣的眼光及倫理思考比較適切?

我想提醒,這不是用「權力」兩個字可以一言以蔽之

為什麼諮商專業「一邊要人與當事人建立平等」、「一邊又約束不能雙重關係」?

這些到底在強調什麼?

這裡提出一點拋磚引玉~供參考

若對文化有點認識

西方對「自我」的觀點理解與東方大抵來說有些研究已指出「不一樣」

不論是用「獨立自主、獨立個體」觀點或「相互依存觀點」的對照來看

或者是近期本土心理學研究指出華人文化自我觀較貼近

「關係中的自我/兼容東西文化發展」觀點

這在說什麼?

回應原po對於「雙重關係」的反動思考

我想將此主題回到「我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與立場與他人建立關係」思考

這問題,無法用「權力不對等」而下定論

若對前述「文化」有些認知

就可知道...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法如此簡單區辨與切割

而,雖然倫理守則要求專業要如何如何

但是實際運行中

對於諮商人員真正的挑戰

並非「遵守」or「反抗」的二元對立選擇

而是如何在與每一位當事人諮商的經驗中

case by case~每位當事人所應對的經驗或大不相同

真正關鍵在於......「何以應對這個當事人與應對另一位當事人會採取不同的方式」?

在這部份,我想才是「回到以當事人為中心」的精神與態度

當事人中心,並不是「當事人說了就算」~

Rogers為什麼要強調「真誠一致、無條件正向積極關懷、同理心」?

真誠一致是指什麼?重點在於不論好壞與否,能否在晤談關係中應對自處?


但,我們也必須不斷反思

「到底,這麼做是真的以當事人為中心?還是其實我們亦不自覺忘卻什麼?」

這裡...又可以扯出一堆延伸討論了

先暫時至此打住

個案很自然
: 的會想繼續跟諮商師維持聯繫,想當朋友,but it's a big trouble.
: 就是因為倫理關係的存在,諮商師了解這一切的可能問題,
: 所以用盡方法去避免。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大多數的個案
: 是毫不知情的,他們完全不懂得什麼叫作倫理議題,他們
: 很可能要等到真正發生問題的時後才懂得事情的嚴重性。
: 到此,各位懂嗎?

原po點出的是一位在晤談關係中深受滋養的當事人可能有的處境應對

以更極端一點的例子來說~

對一個已經走投無路,四處碰壁陷入絕境的當事人來說

諮商師這時出現,且關係建立不錯,很可能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給出希望~

但,除了前述原po論述之外

我想在提一個反思

「那麼,何以這位諮商師可以讓當事人有如此無限希望與美好?而渴望一直維繫關係?」

假設---這位當事人在絕境之中進入晤談關係(生活已四處碰壁之境)~

那麼...到底存在於這段諮商關係中不論當事人或諮商師,到底「相信」什麼?

有版友於推文提到

其實這種狀況,作為諮商師在與當事人初步晤談時若考量倫理

早就該善盡「告知」的義務

這是諮商師應知曉在倫理方面當事人權益之一

補述一下目前公認五大基本權益

「自主權」、「受益權」、「避免傷害權」、「忠誠」、「公正」~

所以...這部份又不僅僅只是「權力」兩個字可以道盡

暫提至此

: 所以諮商中一定要有充權的過程,不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個
: 案自主,但其實完全是由諮商師在決定/主導關係的。我
: 不談你們在晤談室裡有多深刻或多有連結,一但結束關係,
: 這就是必須面對的殘酷問題,不,是事實。這樣一來,不
: 就完全違背了諮商的初衷:以個案為中心嗎?其實這根本
: 就是一種權力關係。你一旦踏出了諮商室,殘酷的權力關
: 係就立刻展現。我有權力,或者不要說得這麼基進,我有
: 選擇,不再跟我的個案連繫,並且可以漠視他想念我的悲
: 傷,或者未處理完的移情。

其實諮商中有時候也不一定「表面」上就會看到「個案自主」或是「諮商師主導」

二選一的情況~

為什麼諮商關係中需要充權?

如果試著以原po所強調「權力」觀點來反思

基本上,人會受苦,重要關鍵之一在於日常處境中「無力於長出對等、甚至有能力」

應對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苦難

用蹺蹺板的比喻來看~

就好比日常生活中自我與他人的關係若維繫在某個樣態

不論是上對下、下對上、或平等~都維持了某種「穩定」

但今天這穩定被打破了,當事人被逼入絕境了

為什麼要充權?

某種程度也是為了幫助當事人能夠「回到那個有能於......」的處境

所以,會談「主體性」,會談empower~

但,請別忘記~

不只是主體性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其實還是在於那

「互為主體」的關係

以諮商關係來說,就是意指身處諮商室中的當事人與諮商師間的關係建立

原po所說的論點,是值得深思的重要議題

這其實牽涉到除了前面曾述關於「倫理」的思考之外

若我們更直指核心來說

牽涉到「晤談如何結束」的處理議題~

關於「結束」的思考......


由原po所談的點,我們可思考~

諮商關係到底何時結束?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結束?

而,我們又如何知道這樣的關係可以結束了?

我借用完形對於諮商關係的說法供反思(擷取大意)


「我們有不同的人生道路要行走,你有你的道路;我有我的道路......」

「今天,我們相遇在此,有緣一同走一段......但別忘了,終有結束之時」

「我們,終究會回到各自的生命道路中,繼續走下去」


為什麼要提出這段話?

重點在於

關於「關係結束」的思考

真的只有「諮商關係」才要被這樣的批判嗎?

每一種論述與思考背後都有各自不同的「視框」

有待認識與討論


: 在移情發生的同時,反移情很快就會出現,遲早的問題而
: 已。難道個案就得獨自面對諮商師的反移情?表面上看起
: 來諮商關係是維持住的,但其實敗絮其中。諮商師自然有
: 責任要處理移情這件事,那目標以個案為主的個案,就應
: 該承擔起諮商師無法解決的反移情嗎?甚至是,如果他毫
: 不自知,認為沒有傷害,而實實在在的是,個案並不知道
: 怎麼開口,所以大家就這樣默許了彼此的不對等關係。

從原po這段的討論,我不曉得是否是針對「精神分析」或「心理動力」觀點的批判?

「移情」、「反移情」似乎是在學習諮商時一定會碰觸到的term

而我們也似乎好像把這兩個詞彙給用爛了

但,請別忘記......


這兩個詞彙最早從哪來?精神分析~

為什麼精神分析要特別談這兩個term?

且特別強調「治療的關鍵在於移情詮釋」的處理!

這些....我建議需要去瞭解再來批判~

因為,事實上也是有學派「不吃移情論述」這一套

而認為「哪有什麼移不移情」?而對此提出不同的討論


: 多年來的諮商經驗,我快要變成一個反諮商的基本教義派
: 了。不過我認為這只是我一時的情緒。只是我會想,那這
: 樣,社工師跟諮商師的作用差別又在哪裡?我指涉的是心
: 理的依賴層面。

: 諮商經驗走到今天,我得說,我還是熱愛心理學,可是我
: 對諮商是抱持著很失望並且悲觀的看法。究竟諮商師有多
: 少能耐?誰才有資格當諮商心理師?你的反移情、你夠不
: 夠認識你自己?你到底能handle到多大的程度?
: 我連在會談時間之外要個抱抱,都想先問我的原因是什麼!
: 比朋友還不如。朋友之間的話,就直接抱下去了啊,還多
: 問什麼!為什麼諮商師這麼想知道個案所有動作的意義?
: 為什麼諮商師可以了解個案的背景,但她自己卻可以選擇
: 不回答?諮商真的是一件很溫暖的事嗎?那是你太不夠認
: 識它了。
: 是根本沒有人發現自己被剝削。
: 我當然承認諮商之中會產生多少的幫助,依關係以及投射
: 程度而定。但是當你看見背後的事實,這樣的權力關係,
: 我真的開始會叫別人不要隨便諮商了。
: 但話說回來,如果能夠承擔起自己的挫傷,能夠有辦法自
: 我克服,有足夠的朋友網支持,你還需要諮商嗎?
: 諮商或許是留給那些走投無路的人吧!但你得先問問他:
: 你承擔得起這份權力關係嗎?

願意分享個人深刻的體悟與反思

這是一件好事~也會激盪人有不同的迴響與重新梳理自身經驗

所以~原po所談~我想是值得肯定的

但,我也想在這邊提醒原po

提個人經驗的同時

作為討論版

是否有些「分享」也必須要注意使用上是否有點太過個人經驗主觀或「情緒氾濫」

的狀況~

這樣,很容易讓討論失焦~或者不知如何討論是好~


以上,一些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08.208
maoapple: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推 02/25 09:06
skylikewater:不錯的討論 02/25 11:13
imoimo:這篇第12頁跟第13頁說了我想說的 02/25 11:29
winddriver:我也推 02/25 17:52
onase:其實我想回應 可是我現在沒什麼力氣完成這件事 02/25 23:53
onase:先說大前提好了:你提醒了我很多沒看到的部分 並且感謝你的 02/25 23:54
onase:心意 02/25 23:54
kmbiyax: 原po很多想法其實很不錯~會回文只是想提醒,這裡畢竟是 02/25 23:59
kmbiyax:公開討論版~有些話怎麼說、如何說是需要先整理~ 02/25 23:59
kmbiyax:才能避免一些可能衍生的狀況~ 02/25 23:59
kmbiyax:若有什麼部分冒犯~請見諒~ 02/26 00:00
onase:我只能給自已一個歸因 那就是我太左派又太激進XD 02/26 00:00
imoimo:以前我們班(我念社會學)最激進的一開始搞運動 後來去當兵 02/26 08:17
imoimo:個性180大轉變 然後現在在當某音樂產業的總經理 很會交際 02/26 08:18
imoimo: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激進了 很 商 業 喔 02/26 08:18
imoimo:之所以會變這樣我猜是因為他必須要想辦法付學貸 面對現實 02/26 08:19
imoimo:不能繼續當搞運動的青年 (或文藝青年) 02/26 08:19
imoimo:珍惜青春時光激進一下 似乎也不錯 02/26 08:21
susue:推!!! 02/26 12:48
skylikewater:總不能自我歸類吧XD 我想比起情境 動機與構念改變也 02/26 17:05
skylikewater:有差 02/26 17:05
bluebarley:這兩篇討論很棒 受教了 03/02 16:2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