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人本治療理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人本治療理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人本治療理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人本治療理論產品中有7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介紹 訪問作者:楊翠蟬 醫師 內容簡介: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

人本治療理論 在 海苔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19 17:00:28

要怎麼面對焦慮呢?昨天晚上在clubhouse(CH)跟 Chloe 等人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加上今天念了一整天的書,好像在心裡漸漸形成了一些答案。 從存在主義的路線來看,焦慮是人生的必須,你只要活在世界上就會有焦慮,也因為焦慮,你才有動力去克服生命當中的許多問題。但是,如果你的焦慮超過了「正常的...

人本治療理論 在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7:47:48

心理師一點都不完美,我們也會被劈腿、欺騙、換對象、離婚、爭吵與感到痛苦。 / 😨「蛤?!」 我不曉得你會不會因此感到震驚,但我知道大眾內心對心理師仍然抱持著奇妙的幻想:幻想著心理師是個完美、完全瞭解如何處理人世間的問題,因此能夠完美地拯救你。 我真的只能說: 「我們不完美,相反地,我們超平凡。」 /...

  • 人本治療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2:35:34
    有 47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介紹

    訪問作者:楊翠蟬 醫師

    內容簡介: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

      本書作者梁恆彰為疼痛科權威,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本書為收錄其執業多年來的心得結晶,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破除大眾迷思,了解冷熱對生理的影響,不再視「寒冷」為萬病之源;二、臨床上以「冷刺激」應用於自律神經失調與各類疼痛的治癒案例;三、分享冷馴化的實踐方式,與善用溫度的保養之道等。

      ◤破除你對「冷底」體質的迷思
      建構正確「吃冷或喝熱」的時機與注意事項◢

      手腳容易冰冷、怕冷、吃了生冷食物會腹瀉,就是「冷底」體質?自律神經失調,該喝溫水還是冰水?喉嚨痛、鼻塞、氣喘、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冰水或吃冰嗎?喝冰水、吃冰,會使代謝下降或體質變寒嗎?冷水澡和熱水澡,哪個對身體比較好……針對一般大眾的疑難雜症,作者根據行醫多年的經驗,以生理學為基礎,用科學思維說明身體的生理機制,重新思考溫度對健康的影響。

      →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體質,揪出求助無門的真正病因

    作者簡介:梁恆彰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 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

    作者簡介:楊翠蟬
      ˙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
      ˙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
      ˙ 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

    作者粉絲頁: 身新醫學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人本治療理論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8 08:28:15
    有 124 人按讚

    【線上課程:1HR】『心理諮商的內功:心理學與諮商理論裡,人是什麼的概念』
    7/17(六)10:00-11:00(第一堂課)--目前場次已額滿
    P1-10為投影片文字
    此為心理師個人觀點,不能代表其他心理師。

    P1
    心理諮商的簡約概念=「以一種方式協助人們回到正軌」,類似一般說的「輔導」。
    那麼接連三個問題:
    (1)用什麼方式協助?
    (2)什麼是正軌?
    以及更根本的,(3)你怎麼知道人們「需要輔導」?人家說時間會撫平一切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才能在茫茫大海(社會衍生的各種人際問題)裡,讓助人者自己有個定錨,不會亂了陣腳
    學功夫,需要從內功開始,不是從套招

    P2
    心理諮商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心理學則是由哲學裡衍生
    回答「人是什麼?」、「如何發展?」及「追求/完成什麼才能成熟自主?」
    沒有價值信念,諮商很容易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讓當事人適應社會模型」,維持表面和諧而已。也影響我們怎麼看待「精神疾病(非常態)」的人
    這些價值信念會自成一個系統觀去解釋「人的行為」

    P3
    心理學把簡單的事物還原成「複雜系統」
    你所看見的「人們的行為」,其實只是他身心靈與環境互動的「最終產物」
    影響人們決定與行為的「全方位系統」有哪些?(圖1)
    這些分別的項目成為心理系四年裡的不同學科(圖2)
    心理學,是人類行為科學,這些研究、實驗的結果,有助於改善人類社會
    EX:『霍桑效應』—從工廠實驗中可知,想讓員工工作效率提升,不是需要「監視」,而是「關注」。給予工人們自主權與公平制度,彼此合作,長期而言就能提升效率。

    P4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有實證研究,提供數據與量的變化
    那麼心理諮商呢?改變一個人,有科學方法嗎?
    這是屬於「質」的改變,很難做研究,但是可以傳遞成功故事或失敗故事,由人們自行思考,從中得到他想要的。
    試問「讀小說可以獲取人生經驗嗎?」,你說呢

    P5
    心理諮商有四大學派,但也有諸多小學派,百家爭鳴。
    主要的四大學派意旨都要協助人們改變,跳脫現在的困境,但是人性假設的前提卻有關鍵性的不同。
    我這裡以「時間關鍵點」作為區分,方便大家理解。
    (1)精神分析:過去經驗的重要,矯正情感經驗
    (2)認知行為:現在當下的重要,習慣可以調整
    (3)人本主義:未來發展的重要,促進自我成長
    (4)後現代:時間是一條延續的長河。家族系統、焦點解決、敘事治療

    P6認識各學派的重點
    宇宙觀、人性論、發展觀、診斷(阻礙是什麼)與處方。
    以阿德勒為例,為什麼說是「被討厭的勇氣」(其實阿德勒沒有說這句)
    理論內功帶出了諮商目標、心理師角色、諮商策略與技巧

    P7諮商的應用
    兒童、特教
    (1)藝術治療—非語言的
    (2)具體指導—行為治療
    (3)文化差異—鬼壓床?精氣神?

    P8
    整合:心理師自己的核心論與組合技
    這麼多家理論當然背不起來,也不可能仿如字典對照般使用。心理學知識的整合,在我看來,是激發心理師去思考與選擇個人立場,組織出自己的核心論及組合技。
    有核心論,才能「個案概念化」(圖3)
    組合技,是自己創造的針對那個案主的有效的方法

    P9 心理師的養成之路
    教科書沒說,現實很少「典型個案」。讀書考證照,就跟參加駕訓班考駕照一樣,實際馬路跑一跑,你不撞人,別人也會撞你。實際接案才是考驗的開始。
    以己身為工具,實踐與反思,心理師自己走到哪,才能帶個案走到哪
    有些案主甚至能得到啟發,青出於藍勝於藍,要為案主感到高興

    P10 我的諮商信念 評估的格局(如下圖)
    「沒有人願意這樣」:理解一個人的系統與局
    「別自我/倫理受限」:對他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界線一定要有,但別受限
    「教游泳當然要涉水」:深化的諮商關係,必定生命影響生命,助人者也能受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遠的關係越沒有威力。
    你想站在什麼位置助人?又希望案主怎麼一起合作呢?

    #報名單2021/7/9(五)開放連結
    #費用100元,因為人家第一次用線上開課

  • 人本治療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8 14:58:25
    有 297 人按讚

    #成為全人的七個原則 #人本心理學
    #巔峰心態 #成為一個人
    .
    一九七○年德國人本發展心理學家夏洛特・布勒(Charlotte Bühler)在第一屆人本心理學國際大會(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stic Psychology)上表示,「人本心理學最具共識的面向之一是努力研究與理解全人」。
    .
    完整是一種抱負,不是一個目的;這是一個過程,不是一種可以達到的狀態。如果有人說自己是完整的整體,那你應該看看他們背後是否裝有電線,因為對方可能不是人類。
    .
    成為全人的過程是一段持續追求探索、開放與勇氣的旅程,在當中你一次又一次在更大程度上達到與自我及外在世界的整合和一致,進而擁有更大的彈性與自由,以成為自己真正希望成為的樣子。由於你始終處於改變的狀態,因此你也不斷斷往成人的目標邁進。
    .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概述成為全人的七個核心原則,以利你為獨一無二的自我實現旅程奠定健全基礎,最終經歷人生中最滿足與難忘的超越時刻。
    .
    🎆原則一 #不只接受最好的自我 #也要接納全部的自我
    .
     在《成為一個人:一名治療師對心理治療的觀點》一書中,卡爾・羅傑斯指出,雖然病患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所呈現的問題「包含了所有人生經驗」——在學、家庭或公司遇到問題,會做出無法控制或奇特的行為,或者心中不斷出現恐懼——「但真正的問題或許只有一個」。羅傑斯觀察發現,每一位病患的抱怨背後其實都在問,「我到底是誰?我要如何才能瞭解藏在這些行為下的真實自我?我要如何才能成為自己?」
    .
     在我看來,他們問錯了問題。你內心的所有面向都是你的一部分。任何刻意的行為都反映了你心理結構的某些真實部分,不論是你的傾向、態度、價值觀或目標。每個人都具有許多面向。就個人成長而言,我認為你應該問自己:
    .
    🤔「在有限的生命裡,我最希望培養、發展與實現哪些自我潛能?」
    .
     若想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你必須深入探索自己的意識,並接受全部的自我。
    .
     雖然如此,多數人只想追求自我感覺最良好的欲望。世界各地的人們不論所屬的文化為何,大多呈現本真正向偏誤(authenticity positivity bias):以最正向與正直的特質來描述「真實自我」,譬如善良、慷慨與誠實。事實上,人們
    認為自己的正面行為比負面行為更真實,即使這兩種行為都符合他們個人的特質和欲望。我們對於真實自我的看法,似乎就是我們最重視的自我。
    .
     與常理相悖的是,當我們依照實際的本性(包含缺點在內)行事,並不覺得這是最真實的自我。不論人格特質為何,每個人感覺最做自己的時刻,往往是感到滿足、平靜、快樂、充滿關愛、自我接納、善於交際、自由自在、展現充分能力、朝目標前進、專注於當下與接觸新事物的時候。
    .
     換言之,我們通常都會在滿足所有基本需求、感覺可以自由行事與掌握主觀經驗時,自認展現了最真實的自我。
    .
     此外,本真具有顯著的社交層面,考量我們身為社會性物種,以及名聲與群體內的獨特地位在人類演化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是預料中的事。人們往往在與親人相處、和諧地融入他人及環境,還有行為舉止合乎社交規範時,感覺最做自己。相反地,在受到孤立、在關係中面臨衝突與誤解,或是未達到自己或他人的標準時,我們往往感覺背離了最真實的自我。
    .
     由於做自己的感覺與社交行為之間具有緊密關聯,因此人們認定的真實自我,也許其實就是他們希望別人看到的樣子。根據社會心理學家洛伊・鮑邁斯特,如果別人對你的看法正是你希望呈現的形象,你就會感到真實與滿足。他指出,僅僅說服具有正向特質還不夠,人們通常還需要他人也給予一樣高的評價。假如你回想之前感覺展現了真實自我的個人經驗,或許會發現,當你最重視的特質與才能受到他人的重視,正是你自認最發光發熱的時刻。
    .
     另一方面,鮑邁斯特認為,人們未能取得渴望的名聲時,會自認所作所為有違本真,並未反映真實的自我(「那不是我」)。他表示,「在許多吸毒成癮、通姦、盜用公款、賄賂或做出毀譽行為的名人與政治人物身上,這樣的否認經常是他們對外宣稱的重點」。
    .
     這解釋了人們對於本真的評價,為何會與自己的道德觀及最重視的目標如此密切相關,以及為何僅僅只是回想過往的道德經驗,就會讓人感覺更加貼近真實的自我。畢竟,舉例來說,一般人認為,比起一邊看影集、一邊享用冰淇淋,按照與「較高層次的」目標一致的方式行事(例如宣布成立新的非營利人道組織),更符合自己與他人眼中的自我。然而遺憾的是,這兩種行為都是真正的你。
    .
     這為真實自我的存在帶來了更多的困惑。儘管如此,至少我們可以確定,如果一個人感覺觸及了真實的自我,之後通常能在許多方面得到幸福。除此之外,真實自我的概念也有助於評估你的生活是否無愧於自己的理想。
    .
     哲學家薇勒莉・蒂貝柳斯(Valerie Tiberius)說過,「充分體現價值的生活」是幸福的主要來源。
    .
     真實的自我也有可能是某位學者隨意編造的概念,但我真心認為,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最有利於全人的健全與成長的自我面向。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最好的自我(即最健全、富有創造力與有助成長的面向),而它們能讓我們感覺與自我及他人形成了最緊密的連結。我們越能勇敢放下社會性的一面與防衛心,就能獲得更多成長、發展與創造的機會。
    .
     若想觸及最好的自我,關鍵的第一步是盡可能瞭解全部的自我並接受它,包括接受所有你討厭與急於否認的自我面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曾經請復原狀況最良好的病患們根據有效程度選出六項治療因素,結果發現,最常被選中的因素是「發現與接納先前不知道或不認同的自我面向」。
    .
     當然,接納未必就是喜愛。舉例來說,如果你因為很想狂吃油得發亮、灌滿起士條的甜甜圈而討厭自己,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然而卡爾・羅傑斯表示,「令人費解的矛盾是,一個人接受自己真正的樣子之後,便能做出改變」。
    .
     接納的一部分是對整體的自我負責,而不只是關注你所喜愛或最能帶來良好自我感受的想法或行為。
    .
     挖掘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裡最想實現的潛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知道自己具有龐大與未知的潛力,但外在的現實(環境條件)與內在的現實(支配人格結構的極端特質)都會影響你培養某些潛力的可能性。更糟的是,某些面向的潛在自我一旦實現了,必將與其他面向產生衝突。羅傑斯承認這是事實,但也認為如果環境條件合適,長久而言,個體將能逐漸認知並相信那些面向的自我有助於成長,進而感受到活力、創造力與完整。
    .
    ☑️原則2:學習相信自我實現傾向
    ☑️原則3:覺察內心的衝突
    ☑️原則4:避免嚴重失衡的發展
    ☑️原則5:打造最好的自己
    ☑️原則6:追求成長,而不是追求幸福
    ☑️原則7:善用黑暗面的力量
    .
    --
    .
    📖本文摘自《顛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鍵》,作者史考特.巴瑞.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為人本心理學家,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賓州大學及紐約大學等學校。他取得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並以蓋茲劍橋獎學金取得劍橋大學實驗心理學哲學碩士學位。美國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譽他為「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的五十位開創性科學家」之一。本書由 馬可孛羅文化 出版。
    .
    紙本書:https://reurl.cc/kZy9jx
    電子書:https://readmoo.pse.is/3jfy7l
    .
    【想買電子書嗎?給你優惠碼】
    .
    心理師想跟你說與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合作
    👉 http://readmoo.com/
    心理師想跟你說讀者專屬優惠碼:KnKpsys9ulev
    使用期限:即日起至2021/9/30。

    🟧使用規則
    1. 單筆訂單限用一組優惠碼。
    2. 每位讀墨會員限用一次優惠碼。
    3. 不能與首購禮及站上優惠併用。
    4. 此優惠碼僅限書籍、雜誌、有聲書,且不得與閱讀器併單結帳。
    5. 結帳時輸入的英文字母大小寫需與優惠碼完全相符。
    6. 優惠碼無法兌換現金,亦不得轉售。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