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kub醫學檢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kub醫學檢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kub醫學檢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kub醫學檢查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位放射師朋友的來信: 分享給大家!他們真的太辛苦了~ - - - - - - - - - - - - - - - - - - - - Dear 白醫師: 感謝您提供您的粉絲頁, 讓我們放射師獲得被重視的機會 人力不足,的確是各家醫院都有的問題 以人力配置(107年底數據)而言 全國有...

  • kub醫學檢查 在 急診醫師的眼睛(白永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08 14:47:48
    有 3,540 人按讚

    #一位放射師朋友的來信:
    分享給大家!他們真的太辛苦了~

    - - - - - - - - - - - - - - - - - - - -

    Dear 白醫師:
    感謝您提供您的粉絲頁,
    讓我們放射師獲得被重視的機會

    人力不足,的確是各家醫院都有的問題
    以人力配置(107年底數據)而言
    全國有393家地區醫院等級以上的醫院,
    但全國放射師才5876人在這裡面服務,
    但是佔全國放射師近95%人數,
    全都是24小時的急診醫院,
    再者其中聘用低於10人的醫院,
    大約快250家地區醫院,

    按勞基法的排班機制,
    急診、門診、住院都需要放射師人力,
    急診28天要84個人次(一天三班)
    門診住院照相
    合計要20個人力(週休二日)
    電腦斷層,磁振造影,乳房攝影,骨質密度檢查,超音波檢查,牙科攝影等需要放射師的人力抓40人次不為過吧!

    84+20+40=144人次,
    以10人為一家醫院聘的放射師人力,28天能提供200人次人力

    但這兩百人次
    是以不放特休,不請假才有的10人戰力,

    如果一家醫院只有6-8名放射師呢?那會更為吃緊的人力調度

    全國有六千多位放射師同仁,
    放射師主要分為三大領域,
    放射診斷--就是一般的照相CT MRI特殊檢查等,佔全體放射師92%

    放射治療--用高能X光作治療腫瘤等,佔全體放射師5%

    核子醫學--用放射性同位素打入人體,看人體累積的熱區聚集是否正常佔大約2%

    其餘跑巡迴車的放射師--
    穿梭各地工廠鄉鎮作健檢的
    佔1%左右

    天天急診室就是塞爆,
    吃壞肚子照KUB+CXR,
    感冒咳嗽就是照CXR
    車禍,傷哪裡照哪裡?
    全都是放射師一人扛起,
    對於放射師的手腕,腰部肩膀
    負擔真的很大的職業傷害

    除此之外,CT也都是即時作,
    沒給你在門診排程慢慢作的,

    呼吸困難或是無法自主呼吸,
    要上endo的,前跟後都需要照張portableCXR
    這都是放射師的業務啊!

    現在多了發燒門診
    放射師一樣全副武裝推機器
    去發燒篩檢站,去戶外帳篷
    照相取得影像後,讓第一線的醫師判讀

    此外,放射師穿梭多處
    急診攝影、病房攝影、
    發燒篩檢站攝影、開刀房術中後攝影,
    如果只有一人當班的放射師,那就是全包啊!

    進入發燒篩檢站,
    也是全副武裝,
    連身型防水隔離衣,鞋套,
    拋棄式隔離衣,面罩N95口罩
    全身包緊緊,帶著片子,
    去各地發燒站一一照相,
    然後再脫裝,洗片子,上傳影像,同時間,急診的業務依然不停歇,門外隨時都有需要照相的患者,直接等在放射科的門口等待照相!

    時間跟壓力的緊迫下,
    常常放射師的便當
    是在一邊處理影像,
    一邊隨手塞東西果腹,
    水也是常常喝不到兩口,
    就繼續與病人服務!

    放射師就這樣默默的產出影像
    讓急診醫師及放射科醫師
    先行判讀,來解決患者的病症

    真的是與時間賽跑的專業人員之一啊!
    所以放射師真的是個高風險的職業啊!

    放射師上

    - - - - - - - - - - - - - - - - - - -

    #請政府和醫院重視放射師
    #謝謝放射師朋友們的辛勞

  • kub醫學檢查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8-17 12:00:00
    有 84 人按讚

    術業有專攻:
    小孩生病請務必找蓋有小兒科醫學會認證出廠的兒科醫師

    這兩個禮拜我在FLEX,這是一個有趣的rotation,台灣好像沒有。FLEX設在R2,工作時間下午四點到十二點,目的只有一個:幫忙接admission。我們醫院值班時間是下午五點開始算起。5PM~7:30PM是白班on call team,7:30PM~8:00AM是夜班team。無論哪個team都是一個 senior (R3) + 兩個 R1 cover 病房。FLEX的功用就是幫忙減輕值班負擔,因為下午到半夜這段時間最容易進病人。我非常喜歡這個rotation,接新的病人有助於訓練思考跟判斷能力。研究顯示:住院醫師訓練期間接的新病人數量跟提高ITE考試成績有顯著關係 (ITE: 美國每一科的住院醫師每年都要接受一個叫做in training exam的考試。此考試成績能有效預測專科考試通過率,因為考題都是同一群人出的哈哈XD) (參考資料 Residenc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ediatric in-training examination score improvement.) 在美國花一個小時接一位新病人是正常的,有些複雜的甚至要90分鐘,因為要花很多時間去翻以前的病歷。我現在每天工作八個小時平均看4~5位病人。在台灣如果以這種速度接病人大概永遠都不要想下班了 😭

    最近有位4歲的病人因為嘔吐跟fussiness(中文不知道怎麼翻?就是很ㄏㄨㄢ的意思)來急診後被收住院。這位病人因為早產(小於24周)腦內出血導致腦性麻痺,還有水腦裝有VP shunt。在急診看這位病人的是位從外院來rotate的急診住院醫師(我們是兒童醫院,但我們急診有三種主治醫師: 兒專、兒急專跟急專; 也有三種住院醫師: 兒科、家醫科、急診科) 。病人在急診做了許多檢查(包括shunt study),卻都沒有太大的發現於是入院觀察。在病房我花了30分鐘以上的時間詢問各項病史,發現他最近Baclofen(一種肌肉鬆弛劑,常用在腦性麻痺的病人)的劑量被提高,已經三天沒有大便了。rectal exam觸摸到大量便便,KUB一照便便都一路排到胃上面去了(誇飾法)。給了Enema後排出大量便便就不吐了.....

    寫出這個例子的目的不是想說我比那位急診住院醫師厲害。急診科醫師的訓練在於應付緊急狀況跟急症,急診醫師看到嘔吐的首要任務是排除攸關性命、需要緊急處理的急症,不是找出確切原因。這位病人因為有VP shunt送到急診是正確的,急診醫師的處理也是正確的。但小孩生病排徐緊急狀況後的後續處理還是要靠小兒科 (而且小兒科醫師也知道如何處理緊急狀況,不用靠兒急專或是急專醫師。我們拿到兒專就可以在小兒急診工作了) 一般小孩生病如果你想真的解決問題,第一個應該要找的是兒科醫師,不是急診科醫師(除非急症)、不是內科、更不是耳鼻喉科。每個專科訓練的focus完全不同,兒科醫師花在看小孩時間絕對是其他專科無法相比的。在美國小孩生病沒有人會先帶去給耳鼻喉科醫師看,因為這根本完全邏輯不通。難道小孩子發燒就只會是上呼吸道感染嗎?! 如果帶去急診,一出來就300美金,急診醫師可能連藥都不開就叫你回家找你的小兒科醫師。內科不能看小孩。家醫科可以看小孩但很少有醫師願意看青少年以下的小朋友 (根據AAFP統計,家醫科的兒科病人數只佔10~15%) 。在這裡,小孩生病的第一站就是兒科醫師,我認為這才是正確的作法。

    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讓每個人各司其職發揮最大的用處,或許是當今我們社會最需要努力的地方。再次強調,***小孩子生病請務必找蓋有小兒科醫學會認證出廠的兒科醫師 *** ,謝謝。

  • kub醫學檢查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8-06 10:15:00
    有 20 人按讚


    未來科技改變快速,我現在看到的 VS 生活,跟我訓練完當 VS 的生活可能截然不同。
     
    科技出現後,科別的界線會模糊,甚至不同科會彼此搶地盤,要怎麼去避免現在的選擇,造成 6 年後的遺憾?(怕誤上賊船的實習醫師)
     
    --
    9/24 (日)《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僅剩 4 成名額!
    https://ymrf2017.innovarad.tw/event/
    --
     
    【未來無法預測】
     
    人是沒辦法精確預測六年後的趨勢變化的,尤其細緻到醫學次專科的興衰,根本不可能,這點你要先看開。
     
    現在癌症很紅啊,但檯面上我很尊敬的這些高手長輩,像是給我很多指導的中榮張基晟主任,他當年選做肺癌這領域的時候,患者一住院,護理站就是請病人先去買臉盆,因為那是打化療幾乎必吐的年代。當年的他,也不可能預測到後來癌症治療的風起雲湧。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預測能力不錯,那拿來預測次專科變化太可惜了,應該去預測股票走勢,以及樂透開獎號碼。對了,大哥您飛黃騰達買好幾座城堡的時候,請記得提攜小弟一下。
     
    【找到核心感動】
     
    為了克服這種不確定性,選科還是要從自己的特質開始思考起。
     
    以我來說,我也喜歡治病,但對惡質家屬實在沒辦法,實習過程,有兩次與家屬的溝通出現問題,得總醫師出馬社交解決(不是講道理的那種),所以我知道,作為臨床醫師,當年的我,在社會互動上是有缺陷的。
     
    不過,上了幾次 CXR 與 KUB 的教學課程,我發現自己對圖像解謎有興趣,自己去買了一些影像書來看,又能比同儕更厲害些,這個良性循環進展的很快,外調台大實習時,其他病房的實習醫師要報告前,會來找我教他們怎麼看。後來我開始自修 CT,也頗有心得。這些都是在畢業之前發生的事。
     
    所以,放射科當然就是我的好選擇,因為我對影像有感,偏愛數位科技,人際溝通勉強能做,但不是太擅長。
     
    【現在開始努力】
     
    選好你喜歡的科後,在實習以及住院醫師時期,都應該努力。
     
    以實習醫師來說,我既然選了放射科,那我到每個科去 run,都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放射科醫師」來思考,我能幫上什麼忙?我能學到什麼?
     
    加護病房的患者照 X 光,要看那些疾病?而這些疾病該怎麼去看?
     
    一般外科的患者開胃癌,之後用哪種吻合方法?Billroth I / Billroth II / Roux-en-Y 哪一種?這三種的解剖有什麼差別,在 CT 上有什麼不一樣?這三種分別會造成的 complication 是什麼?CT 如何診斷?又,Roux-en-Y 這個奇怪的字是怎麼來的?
     
    這跟多數人的想法剛好相反。許多人是,我一旦決定要做什麼科,那我 run 其他科的時候,混過去就行了。這非常可惜,因為專業發展到一個程度,最後決定你是否偉大的,往往是跨領域的能力。偏偏一旦進入專科訓練後,與其他科的交流其實剩下會診,能以基層角色,自由出入一個科,並觀察所有人的工作,這可是實習醫師的特權!

    像我實習、住院醫師訓練、主治醫師都在同一個醫院,當到主治的時候,開始要與其他科別合作,因為當年的用心,我知道各科有哪些人,個性與想法跟我比較類似,合作自然快,也容易成功。
     
    --
    9/24 (日)《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僅剩 4 成名額!
    https://ymrf2017.innovarad.tw/event/
    --
     
    【跟上世界等級】
     
    進入住院醫師訓練之後,一定要買你們科的書來看,沒空閱讀沒關係,目錄先看完!
     
    這是因為,世界的醫學與台灣的醫學並不一樣。世界的醫學是一個完整體系,各種疾病、診斷、機轉、治療都有。但你的醫學訓練,受到健保與訓練體系影響,你只會看到「健保給付下能治療的疾病與能做的 procedure」,以及「主治醫師做不來而需要你幫忙」的工作。
     
    以我的放射科來說,在沒讀書之前,我看 procedure 的數量,就認為 intervention 就是肝癌 TAE、膽囊膽道引流以及泌尿相關引流為主。但讀了書才發現,intervention 領域的 textbook 那可真的是從頭做到腳,像是疼痛介入、導引切片、血管內技術等都有做,但因為台灣健保的給付,以及各醫院不同的科別分工,使得我們很專精於少數幾個 procedure,廣度上卻少了些。
     
    所以,你需要給自己一個世界級的框架,在學習時,才不會見樹不見林。
     
    做到這種程度,其實你不用擔心潮流改變的。就像我做心臟電腦斷層,這是有名的「心臟科搶放射科飯碗」的領域,但你真在這個領域的人會發現,心臟科最多搶走缺血性心臟病這塊,講到手術後心臟,以及先天性心臟病,還是幾乎都放射科醫師的天下。
     
    有人說,可是你看核醫,要不是有 PET/CT,光靠傳統檢查,都漸漸萎縮了。要是選核醫,那不就麻煩了嗎?但是同學,生命會找到出路的。台灣核醫界的生活品質,以及論文發表量,在各醫院往往都名列前茅,或者你真要發展,像長庚團隊的核醫,從 PET/CT 發展到跨國研究,再發展到 MRI 研究,再發展到 PET/MRI 研究,真的是「事在人為」。
     
    --
    《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研討會,我們找來各種科別的 10 位講者,針對 4 個非常重要卻沒有人跟你說的主題,精準分享!
     
    - 眼前困難:Reviewer 這一關
    - 發展策略:專注讓你事半功倍
    - 起步最難:大師們已經忘記的辛苦
    - 未來展望:學術訓練開啟的各種可能
     
    【有什麼具體好處?】
     
    ✔ 四大主題,其他地方聽不到。
    包括:reviewer 老實說、研究主軸經營策略、真正由剛起步成功的人分享起步注意事項、學術訓練之後的人生道路有多寬廣。
     
    ✔ 新思惟舞台上所講的內容,獨一無二。
    我們策展規劃的內容,讓講者們在台上與你分享的,就是更有趣、就是更實用。
     
    ✔ 校長親自主持的問答時間,廣獲好評。
    過去在線上讀書會的鍛鍊,知道大家想問什麼、想聽什麼,有效總結並引導方向,避免天馬行空式的發散討論。
     
    9/24 (日)《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僅剩 4 成名額!
    https://ymrf2017.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