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corpus醫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corpus醫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corpus醫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corpus醫學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66的網紅生殖醫學博士 朱伯威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黃體素面面觀 #門診100問,今天要來聊聊 #黃體素。無論是誘導排卵、人工授精或是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後,醫師都會開立黃體素作為黃體期補充使用。黃體素補充有很多種,到底該如何選,這邊大概告訴大家一些原則。 #黃體素劑量 ✅ 自然週期植入 採低劑量黃體素輔助 一般來說,誘導排卵或是人工授精以及試管嬰兒...

  • corpus醫學 在 生殖醫學博士 朱伯威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5 20:45:02
    有 108 人按讚

    黃體素面面觀

    #門診100問,今天要來聊聊 #黃體素。無論是誘導排卵、人工授精或是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後,醫師都會開立黃體素作為黃體期補充使用。黃體素補充有很多種,到底該如何選,這邊大概告訴大家一些原則。

    #黃體素劑量
    ✅ 自然週期植入 採低劑量黃體素輔助
    一般來說,誘導排卵或是人工授精以及試管嬰兒新鮮週期植入胚胎以及解凍胚胎的自然週期(偵測排卵排時間解凍胚胎植入)的療程,因為施打破卵針後會有內生性的黃體(corpus luteum)形成,內生性的黃體自己會分泌黃體素等荷爾蒙,所以外加的黃體素目的是支持內生性的黃體,維持血中穩定的黃體素濃度,也避免內生性黃體崩解(luteolysis)而影響懷孕的穩定。因此可以說是重要的配角,劑量不會太高。

    ✅ 非自然週期植入 黃體素輔助劑量稍高
    但如果是解凍胚胎植入的非自然週期(用荷爾蒙藥物調控植入時間),因非自然週期植入療程中,是不會有自發的排卵及內生性黃體,因此所有支持早期懷孕所需的黃體素,都是外加的黃體素來負責,需要足夠劑量。

    #黃體素劑型
    可分為以下幾種
    ✅黃體油針(肌肉注射)
    ✅陰道凝膠
    ✅軟膠囊或是錠劑經陰道給藥
    ✅口服的各種黃體素和
    ✅黃體水針(皮下注射)

    選擇劑型的考量有:
    減少注射疼痛感染👉🏻使用口服或是陰道給藥。
    減少陰道給藥的搔癢不適👉🏻搭配口服藥物與針劑注射。
    又怕打針又不想塞藥👉🏻可考慮口服藥物。

    當然也要考慮各種藥物的代謝、吸收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等等。一般醫師諮詢後,都會為大家做最好的安排,所以聽從醫師指示最準確💡

    #黃體素要用多久
    順利懷孕🤰到七到九週時,懷孕的維穩所需要的黃體素等荷爾蒙的產生,會由我們前面說到的黃體(corpus luteum)交班給胎盤(placenta)來負責,也就是所謂的luteal-placental shift。所以醫師會根據您的療程,懷孕的週數,決定在七到九週間停止或是減量黃體素的使用。

    黃體素的補充時機與劑量,都需與醫師諮詢後才開始,有問題都歡迎大家來門診討論。

    #黃體素
    #懷孕初期
    #小白球
    #自然週期植入
    #非自然週期植入
    #生殖醫學博士朱伯威醫師

  • corpus醫學 在 生殖醫學博士 朱伯威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2 17:47:29
    有 161 人按讚

    #醫生我的破卵針可以早上打嗎?

    常常在試管或人工授精使用排卵藥物到一定的天數後,我們觀察到濾泡已經足夠成熟,可以安排下一階段的療程#取卵 或是 #人工授精。

    此時醫生會說👨🏻‍⚕️:「我們今天晚上可以打破卵針了」大家常會反問 #為何要在晚上打破卵針❓

    其實破卵針的目的是在於讓卵子可以完成「最後的成熟階段”(final oocyte maturation)」時間軸🕘如下👇🏻

    ✅#取卵 是34-38小時(平均約36小時)
    ✅#排卵 則是38-40小時

    🙋🏻‍♀️來算數囉
    今天晚上八點打破卵針+36小時
    就會安排後天早上八點左右進行取卵或人工授精。

    取卵後,實驗室的胚胎專家👩🏻‍🔬在接下來的幾小時內為取出的卵子進行受精或冷凍流程。

    若是早上打破卵針,36小時後醫生和實驗室就只能晚上來取卵然後 #熬夜 進行受精。所以排卵藥物可以白天或晚上使用,但 #破卵針 一般就會安排在晚上施打喔。

    常見QA
    1️⃣ 我破卵針忘了打,怎麼辦?
    👨🏻‍⚕️答:忘了打,就無法完成我們說的最後成熟階段,會取不到卵
    2️⃣ 我破卵針晚打怎麼辦?
    👨🏻‍⚕️答:可依實際情況(晚打多久)讓醫師評估在可以的範圍內調整取卵時間,但取卵排程如果很多,就像天竺鼠車車一樣要排隊,還有別人要取卵,可能就不一定可以排得進去。

    所以通常我們都會建議破卵針施打時間要設鬧鐘⏰提醒,因為真的很重要‼️

    《同場加映,破卵針原理》
    破卵針施打之後,原本休眠中的卵子會從第一次減數分裂的前期(prophase)甦醒繼續前進到第二次減數分裂的中期(metaphase II) ,原本在濾泡壁上的卵子卵丘複合體(cumulus-oocyte-complex, COCs) 會從濾泡壁剝落至濾泡液中(這樣醫生取卵才取得到),另外就是接著會發生”排卵”這件事,同時形成黃體(corpus luteum)以維持後續可能的懷孕狀態。

    #破卵針
    #天竺鼠車車
    #取卵要排隊
    #看到文章最後的是好學生
    #生殖醫學博士朱伯威醫師

  • corpus醫學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02 20:17:47
    有 238 人按讚

    今天要幫大家介紹的,仍然是貓與諾貝爾獎的故事;但是今天的故事,比上次的故事更加撲朔離迷,因為這次的內容中,將會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裂腦貓」以及「裂腦病人」。


    還有今天故事的科學家主角史派瑞(Roger sperry)也是奇耙一位,初出茅廬踏入學術界的史派瑞,起手式就來了個大義滅親,把自己的老師給滅了。這滅師到底是怎個滅法呢?以下就來為大家細說分明!


    《大腦好好玩》第十集聲音+文字版: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212cul003/


    上次我們提到過:1981年的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有三位,分別是 David Hubel、Torsten Wiesel、以及 Roger Sperry。既然上週已經介紹過休伯爾和威澤爾,今天的主角自然就是這第三位的 Roger Sperry。


    這第三位主角史派瑞,各位可別以為他就比較小咖。事實上,若從當年的獎金分配來看,就可以知道史派瑞可不是省油的燈。當年的獎金,其實是休伯爾和威澤爾拿了二分之一,而另外二分之一,則是由 史派瑞獨拿。這位史派瑞究竟做了什麼事,可以獨拿一半的獎金呢?


    史派瑞,生於1913年的美國康乃狄克州。在大學時代,史派瑞可以說是一位全能學生──大學的體育獎學金得主,而且擅長各種體育活動(包括籃球、棒球、美式足球和田徑等)。在學術方面,他的大學主修科目原本是英語,但在因緣際會下,最後走向了心理學與腦科學。


    他的研究之路,是從他大學時代的一門普通心理學開始的。當年他的普通心理學老師,是一位語言心理學家史泰森(Raymond Stetson),為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的學生。


    當年由於史泰森不良於行,史派瑞便時常主動幫忙載著他的老師史泰森到處活動;也因此,史派瑞不時就有機會可以和老師以及其他教授們們一起午餐並參與心理學討論。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大學畢業後,他取得了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芝加哥大學生物學家懷斯(Paul Weiss)的指導下取得了動物學博士學位,開始對大腦展開研究。


    --
    大義滅親
    --


    史派瑞的第一項重要學術成就,就是大義滅親。滅了什麼親呢?就是滅了自己博士班老師懷斯的理論。


    懷斯當年提出的理論認為:從感官進入大腦的神經連結,以及從大腦傳到肌肉的神經連結,一開始都是隨機且雜亂無章的;只有在歷經學習之後,井然有序的神經連結才會成形。


    換句話說,懷斯認為:從感官進入大腦的神經連結,以及從大腦傳到肌肉的神經連結,其中充滿了可塑性以及可互換的特質。


    這樣的理論即使在今天,乍聽之下都似乎沒什麼問題,對吧?但是,史派瑞當年透過一系列的實驗結果,發現這個理論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
    老鼠左右腳神經對調實驗
    --


    比方說,史派瑞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以手術的方式,把老鼠左腳的感覺神經和右腳的感覺神經對調。對調完之後,他電擊老鼠的右腳,結果發現,老鼠被電右腳的時候,左腳會抬起來;重點是,不管電了幾次、電了多久,老鼠始終都是這個反應。也就是說,老鼠無法重新學會新的配對。


    這個結果顯示,懷斯原本的學習理論似乎不完全正確。史派瑞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神經連結的「大方向」已經定型之後,似乎就不能再改變。雖然細部的微調仍有可能發生,但是左腦控制右側肢體、右腦控制左側肢體的這種「大方向」連結,似乎是寫死而無法改變的。


    --
    青蛙視神經重新生長實驗
    --


    史派瑞用來大義滅親的另一項知名實驗,就是青蛙的視神經重新生長實驗。這項實驗和剛剛的老鼠實驗很類似,都顯示出神經連結的「大方向」似乎是固定寫死的。


    在這個青蛙實驗中,史派瑞把青蛙的視神經切斷,然後把青蛙的眼球在眼窩中順時針旋轉 180 度,接下來觀察青蛙的視神經再重新生長、連回腦中時,會長成什麼樣子?會連到什麼部位去?


    結果發現,青蛙的視神經重新連回腦中時,竟然連到了一模一樣的腦區位置。即使青蛙的眼睛已經旋轉了 18 0度,視神經還是長回到之前的腦區位置。這個結果代表什麼意思呢?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假設眼球裡面視網膜有兩個區域,一個叫做甲區,另一個叫做乙區;甲區位於眼球的上方,乙區位於眼球的下方。這兩個區域分別連到腦中的不同位置,甲區連到了 A 腦區,乙區則連到了 B 腦區。


    史派瑞切斷視神經後,把眼球旋轉 180 度,所以現在甲區從眼睛的上方變成了下方,乙區則成下方變成了上方。現在問題來了,當視神經重新生長時,被移動過位置的甲區,應該要連到原本的A腦區,還是B腦區?


    如果視神經的重新連結會受到經驗和環境的影響,那現在跑到下方的甲區,應該要連到 B 腦區才對;但如果視神經的重新連結是由天生的生物條件所決定,那甲區可能就還是會連回A腦區。結果發現,由眼睛上方被轉到下方的甲區,還是連回了 A 腦區。


    史派瑞因此推論,神經連結可能是由某種化學物質的指引;因此不管怎麼長,都會連回原本應該要去的地方。這種方式的神經重新連結,也導致了青蛙完全無法適應新回復的視覺。因為如果你把蒼蠅擺在青蛙的上方,牠就會看到蒼蠅出現在下方,而把舌頭往下方射出。


    由此可知,神經連結的「大方向」似乎是依據生物化學物質的指引在生長,而學習與經驗只能對神經連結進行微調,並無法改變神經連結的「大方向」。


    --
    裂腦貓
    --


    在大義滅親之後,史派瑞於 1952 年開始研究另一個跟大腦有關的問題。他想要知道,為什麼用一隻眼睛學過東西之後,當我們用另一隻眼睛再看到同樣的東西時,我們不用再學一次就已經會了?


    比方說,我們如果閉上右眼,然後只用左眼學習某幾個單字。學會之後,我們可以閉上左眼,然後用右眼看剛剛學過的字,結果我們依然可以輕鬆記得剛剛學會的字。


    為什麼會如此呢?史派瑞想出了一種可能性:每隻眼睛中的資訊都同時被傳到了左右半腦,既然整個腦都儲存了相關資訊;所以學習過後換一隻眼睛來看,也不會有影響。若真是如此,如果我們想辦法把資訊只侷限在一個半腦之中,這種跨眼睛轉換資訊的現象是不是就會消失呢?


    為了測試這個可能性,史派瑞決定把兩個半腦間的資訊流通管道通通切斷。兩個半腦間的流通資訊管道有哪些呢?最主要的管道有兩個,一個就是視神經交叉,另一個就是胼胝體。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視神經交叉」。所謂的視神經交叉,就是來自左右眼的視神經,有一部分會跨過中線然後送到對側的半腦。如果我們把視神經交叉切斷,那麼左眼的訊息就只會進入左腦,右眼的訊息就只會進入右腦。


    另外一個阻止訊息在兩個半腦中流通的辦法,就是切斷「胼胝體」。胼胝體就是連結兩個半腦之間的神經纖維(胼跟胝的意思,都是手腳上的厚繭的意思),腦中的胼胝體,英文叫做 corpus callosum ,拉丁文的意思就是很硬的身體、或很硬的物體,所以翻譯成胼胝體,算是意思十分到位,而且還頗有文學素養。


    總而言之,胼胝體,就是連結兩個半腦之間的神經纖維;由於這些神經纖維很多,而神經纖維又很硬,因此稱為胼胝體。


    史派瑞在一項實驗中發現,如果只切斷視神經交叉,或是只切斷胼胝體,貓用單眼學過的東西,還是可以用另一隻眼睛展現出來。


    但是,如果把貓的視神經交叉和胼胝體都同時切斷,這種跨眼睛學習轉換的現象就會消失。也就是說,如果貓的視神經交叉和胼胝體都同時切斷,那麼當貓用左眼學過東西後,再改用右眼看東西時,學過的東西就彷彿完全沒學過一樣。由此可知,胼胝體應該就是資訊在兩個半腦中傳遞的關鍵。


    --
    裂腦病人
    --


    史派瑞在發表了上述這些實驗結果後便小有名氣,後來被加州理工學院挖角,最後在 1954 年把實驗室搬到了加州理工。史派瑞搬到加州理工之後,自然受到了來自各領域天才神人的刺激。


    比方說物理學家費曼當時就在加州理工。由於費曼老是喜歡到處串門子,高談闊論、發表己見、指點大家該如何做實驗。不服輸的史派瑞,自然想要做出驚人的實驗來和大家一別高低。當時在一位學生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的協助下,他們決定把裂腦貓的實驗,搬到人類身上,也就是打算進行裂腦病人的實驗。


    正巧的是,當年醫學界對於癲癇病人的治療正處於實驗階段,而切斷胼胝體在當時算是一種不錯的治療癲癇方式;因為一旦切斷胼胝體,癲癇就只會侷限在一側的半腦,而不會擴散到整個大腦。而這種被切斷胼胝體的病人,就成了史派瑞和葛詹尼加的最佳受試者。


    史派瑞和葛詹尼加在測試過這些裂腦病人後,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第一,病人的左腦似乎一切正常。比方說,如果把視覺資訊呈現給病人的左腦,病人可以輕鬆地看見並說出自己看到什麼。比方說,如果給左腦看「工具」(tool)這個字,病人會說自己看到了「工具」這個字。所以,左腦看起來一切正常。


    第二,病人的右腦似乎怪怪的。比方說,如果把「工具」這個字呈現給右腦,病人則會說自己什麼都沒看到。但是更奇怪的地方就在於,雖然右腦看不到工具這個字,但是如果要病人以右腦控制的左手來畫出他看到的東西,左手竟然可以畫出工具的樣子來。


    此外,如果要病人從一堆物品中選出自己看到的東西,雖然他會堅稱自己沒有看到東西,但是最後卻仍然可以抓出工具來。


    為什麼右腦看到東西時,病人會說自己沒看到東西;但是右腦控制的左手,卻又可以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回答出自己看到什麼呢?


    在經過各式各樣的測試之後,史派瑞和葛詹尼加終於提出了他們的理論:由於負責說話的語言中樞主要偏重在左腦,因此當左腦看到資訊時,左腦可以輕鬆地回答自己看到什麼。


    相較之下,由於右腦並不是負責說話的語言輸出位置,因此當右腦看到資訊後,並不能夠用語言的型式說出來;但是因為右腦仍然能夠以其他的方式表達(例如:畫畫或抓取),因此當被要求表達自己看到什麼東西時,仍可以用這些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


    --
    喜歡編故事的左腦
    --


    第三個有趣的發現,就是史派瑞和葛詹尼加的實驗顯示,語言表達所偏重的左腦,似乎就像是一個喜歡說故事的詮釋者一樣,很喜歡把眼前的資訊編湊成一個故事來自圓其說。


    比方說,在一項經典的實驗中,他們就發現,如果讓左腦看一張雞爪的影像,然後右腦看下雪的影像,接著叫病人在眼前的一堆照片中找出自己剛剛看到的影像,結果因為病人的左腦看到了雞爪,所以左腦操控的右手自然就就去抓了一隻雞的照片。然後右腦因為看到下雪,所以右腦控制的左手自然就去抓了鏟雪用的鏟子照片。


    這時候,實驗人員就問病人,自己看到了什麼,還有為什麼選這兩張照片。此時,由於病人只有左腦可以說話,他就說自己只看到了雞爪,所以當然選了雞的照片。至於為什麼自己選了鏟子的照片,病人則開始胡亂編湊理由說,那是因為雞會有雞屎,所以才選了鏟子要來鏟雞屎。


    由於這樣的現象,史派瑞和葛詹尼加便提出了「左腦詮釋者」理論,認為左腦是語言輸出所偏重的半腦,而且有喜歡編故事來合理化眼前資訊的傾象。


    除了以上三項重要發現之外,史派瑞和葛詹尼家還找到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方說,裂腦病人可以在兩個半腦看到兩個不同事物時,同時以左手和右手畫出不同的事物,例如左手畫圓、右手畫方。還有裂腦病人的左右手有時會意見不合,例如右手在扣扣子時,左手前來干擾等等。


    聽到這樣的現象,大家是不是想到射雕英雄傳裡面周伯通左右互搏的故事?害我近視的金庸當年是不是有看過這些相關的科學報導,才會寫出了這樣的劇情呢?


    以上就是最後一集的內容,《大腦好好玩》第一季劇終。感謝大家捧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