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雄縣市合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雄縣市合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雄縣市合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雄縣市合併產品中有18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261的網紅羅文好公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改制市立的國立學校聽到「尚不足48名教師」苦笑,這數字保守了。 . 以台中一中有美術班為例,可分組教學,全數補滿需20名師資,扣除美術班不算,則缺7-8名教師;文華高中有舞蹈班,補滿缺18名,扣舞蹈班尚缺9-10名教師;中女中現缺4-5名;中二中有語文、數理、音樂班,全補滿缺19人,這4所指標性高中...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雄土地買氣熱,地政局辦理第三季土地標售,釋出了20標、24筆土地,結果吸引96封標單來競標,創高雄縣市合併以來的歷史新高,其中是以楠梓區的3筆土地、最受青睞。業界認為,近期台積電可能要進駐楠梓的傳聞,帶來預期心理,讓建商看好楠梓區房市、陸續卡位。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

高雄縣市合併 在 ✎瑫食®? ╠高雄美食•旅遊景點•餐車美食•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2:09:19

「#瑫來聊聊」 🦔🌿🌿🌿 「有時候什麼都不想,也是一種泰然」 今天就好好的廢一天好像也不錯。 - 這幾週是高雄的微解封。 許久未出門的瑫.達,趁著微解封瘋狂的到處跑! 微解封後的旗津,配上午後的夏日涼風,人潮漸漸多了起來。 各個攤位也陸陸續續的排滿人潮,原本寂靜的商店街也開始有了此起彼落的喧鬧的...

高雄縣市合併 在 曾俊傑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03 16:14:53

民政部門質詢 高雄縣市合併後,大高雄市人口數「直直落」,不只被台中市超越,原本第一大區三民區人口也10年連降!市議員曾俊傑今天(3日)質詢時要求市府提出因應方案,要求能有效止跌並逐步提高城市人口,才能增加城市競爭力。 曾俊傑議員說,三民區的人口在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後出現「直直落」的狀況, 10...

高雄縣市合併 在 曾俊傑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17 02:46:15

農林部門質詢 高雄市建設公共污水下水道40年,但接管普及率不到50%,109年度更只預計提升2%的接管率,市議員曾俊傑今天(16日)質詢時抨擊速度過慢,他質疑這不符合市長陳其邁「2年拼4年」的政見,要求水利局要「緊緊緊」加快速度。 曾俊傑議員說,污水下水道建設被認為是一個城市進步的指標之一,高雄市...

  • 高雄縣市合併 在 羅文好公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16:30:37
    有 10 人按讚

    改制市立的國立學校聽到「尚不足48名教師」苦笑,這數字保守了。
    .
    以台中一中有美術班為例,可分組教學,全數補滿需20名師資,扣除美術班不算,則缺7-8名教師;文華高中有舞蹈班,補滿缺18名,扣舞蹈班尚缺9-10名教師;中女中現缺4-5名;中二中有語文、數理、音樂班,全補滿缺19人,這4所指標性高中缺額加起來,早已超過48名。
    .
    教育局長楊振昇表示,這是從目前控管4%來看,還缺48名,若原17所國立高中職「百分百補滿」是缺141名。
    .
    多所原國立高中職主任痛批「前市長林佳龍,當初根本不該接國立高中」,台南市長黃偉哲都不敢接、目前高雄縣市合併,原高雄縣的國立高中職還是國立,前市長陳菊也不接。
    .
    台中市教師會呼籲,教育局應先補足人力,108課綱基層師資根本負荷不了。

  • 高雄縣市合併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22:40:41
    有 202 人按讚

    在疫情陰霾中,最近有兩件事在國內掀起一些政治漣漪。

    其一是蔣中正銅塑移除中正紀念堂,二是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兩事互不相干,但反映的是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主政者並未認真謀求台灣的長治久安,常因人設事,或謀一黨之私。

    中正紀念堂廣場於陳水扁主政時改為「自由廣場」,已逐漸被社會肯認。但龐然蔣公銅塑是否遷移?中正紀念堂的空間如何改造以符轉型正義?始終未獲主政者的正視。

    我在擔任桃園縣長時,因高雄縣議會陳列的蔣公銅像被敲毀,嘉義被噴漆,而引爆南北各地的藍綠和族群對立。由於兩蔣陵寢在桃園大溪慈湖,我就想到將慈湖附近綠地開放為兩蔣塑像園區,收容全台各地擬遷除的塑像,既可平息族群對立,也可打造公共藝術公園,而華人觀光客在桃園機場下機後,又可就近參訪,創造觀光經濟。我的構想獲得議會支持,大溪鎮長曾榮鑑亦積極配合,才有如今的景象。

    將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塑移置慈湖旁的兩蔣雕塑園區,增添園區氣象,恰到好處。另外將中正紀念堂空間改造成歷屆總統的文物館,無分黨籍,凡合法擔任國家元首者,均依其任期享有公平比例的空間典藏文物,供眾觀覽。至於歷史功過,自有史家及國人公評,合乎轉型正義。

    再談縣市合併升格。目前的行政區域規劃是六都,18縣市。六都的改制,事先並未專業規劃,只將高雄、台南及台中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通稱為「都」。

    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桃園縣因加工衝破2百萬的人口,而單縣升格。

    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區別,除了前者市長可以參加行政院院會外,更重要的是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的問題。每年中央政府分配給地方的「統籌分配款」,約65%分配給六個直轄市,而18個縣市卻只分配到另外35%的一小部分,致使「富市越富,窮縣更窮」!幾年下來,嚴重擴大城鄉發展差異,幾近畸型。

    行政院主計處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最近一次於去年11月進行。台灣常住人口2383.4萬人,近十年以新竹縣增幅最多,21.2%​,桃園市11.4%居次,台中11.1%第三。反觀南投、嘉義及屏東等農業縣人口顯著減少,超過5.8%以上。此外,彰化縣人口已逼近126萬,被視為「準七都」。

    新竹縣市合併人口總數超過一百萬,但未達125萬,現任縣長及市長分屬國、民兩黨卻公開支持合併,民進黨國會龍頭柯建銘表示要修改地制法降低人口標準為一百萬人。因柯立委是新竹人,而現任市長林智堅是他的嫡系接班人。外界解讀因林智堅連任兩屆,若縣市合併升格,他就可重新參選升格後的市長,一如當年陳菊,因高雄縣市合併後她繼續連任,造就她成為「南霸天」,卻讓民進黨被韓流沖垮。

    按行政區域規劃,影響國家發展、地方建設及人民福祉,至關重要。台灣的行政區域始於日治時代,國民黨時多因黨國利益考量加以更改,如今民進黨已二度執政,若亦出諸黨派利益或個人政治前途的鋪陳為考量,缺乏為台灣「長治久安」的擘繪,就是國家的不幸。如今政黨輪替已常態化,主政者就應超越黨派,高瞻遠矚,才能使台灣長治、久安。

    本人長年思考如何使台灣長治久安,綜理出「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及人民安心」的「三安」與「三和」:「政黨和解、族群和諧、兩岸和平」。為長治久安,本人針對行政區域的重規劃,早有構想,敬候各界指教:

    1、 七都(或七州)
    1. 台北都:台北市及基隆和宜蘭。
    2. 新北都:新北市鄰近基宜部分規劃給台北都。
    3. 桃園都:桃園市、新竹縣市及苗栗。
    4. 台中都:台中市、彰化市及南投縣。
    5. 台南都:台南市、雲林縣及嘉義縣市。
    6. 高雄都:高雄市及屏東縣。
    7. 花東都:台東縣及花蓮縣。
    2、 二特別行政區,直屬行政院管轄。
    1. 高山特別行政區: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山地區。
    2. 離島特別行政區:台灣周邊離島。

  • 高雄縣市合併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8 21:20:09
    有 721 人按讚

    在疫情陰霾中,最近有兩件事在國內掀起一些政治漣漪。

    其一是蔣中正銅塑移除中正紀念堂,二是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兩事互不相干,但反映的是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主政者並未認真謀求台灣的長治久安,常因人設事,或謀一黨之私。

    中正紀念堂廣場於陳水扁主政時改為「自由廣場」,已逐漸被社會肯認。但龐然蔣公銅塑是否遷移?中正紀念堂的空間如何改造以符轉型正義?始終未獲主政者的正視。

    我在擔任桃園縣長時,因高雄縣議會陳列的蔣公銅像被敲毀,嘉義被噴漆,而引爆南北各地的藍綠和族群對立。由於兩蔣陵寢在桃園大溪慈湖,我就想到將慈湖附近綠地開放為兩蔣塑像園區,收容全台各地擬遷除的塑像,既可平息族群對立,也可打造公共藝術公園,而華人觀光客在桃園機場下機後,又可就近參訪,創造觀光經濟。我的構想獲得議會支持,大溪鎮長曾榮鑑亦積極配合,才有如今的景象。

    將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塑移置慈湖旁的兩蔣雕塑園區,增添園區氣象,恰到好處。另外將中正紀念堂空間改造成歷屆總統的文物館,無分黨籍,凡合法擔任國家元首者,均依其任期享有公平比例的空間典藏文物,供眾觀覽。至於歷史功過,自有史家及國人公評,合乎轉型正義。

    再談縣市合併升格。目前的行政區域規劃是六都,18縣市。六都的改制,事先並未專業規劃,只將高雄、台南及台中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通稱為「都」。

    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桃園縣因加工衝破2百萬的人口,而單縣升格。

    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區別,除了前者市長可以參加行政院院會外,更重要的是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的問題。每年中央政府分配給地方的「統籌分配款」,約65%分配給六個直轄市,而18個縣市卻只分配到另外35%的一小部分,致使「富市越富,窮縣更窮」!幾年下來,嚴重擴大城鄉發展差異,幾近畸型。

    行政院主計處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最近一次於去年11月進行。台灣常住人口2383.4萬人,近十年以新竹縣增幅最多,21.2%​,桃園市11.4%居次,台中11.1%第三。反觀南投、嘉義及屏東等農業縣人口顯著減少,超過5.8%以上。此外,彰化縣人口已逼近126萬,被視為「準七都」。

    新竹縣市合併人口總數超過一百萬,但未達125萬,現任縣長及市長分屬國、民兩黨卻公開支持合併,民進黨國會龍頭柯建銘表示要修改地制法降低人口標準為一百萬人。因柯立委是新竹人,而現任市長林智堅是他的嫡系接班人。外界解讀因林智堅連任兩屆,若縣市合併升格,他就可重新參選升格後的市長,一如當年陳菊,因高雄縣市合併後她繼續連任,造就她成為「南霸天」,卻讓民進黨被韓流沖垮。

    按行政區域規劃,影響國家發展、地方建設及人民福祉,至關重要。台灣的行政區域始於日治時代,國民黨時多因黨國利益考量加以更改,如今民進黨已二度執政,若亦出諸黨派利益或個人政治前途的鋪陳為考量,缺乏為台灣「長治久安」的擘繪,就是國家的不幸。如今政黨輪替已常態化,主政者就應超越黨派,高瞻遠矚,才能使台灣長治、久安。

    本人長年思考如何使台灣長治久安,綜理出「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及人民安心」的「三安」與「三和」:「政黨和解、族群和諧、兩岸和平」。為長治久安,本人針對行政區域的重規劃,早有構想,敬候各界指教:

    1、 七都(或七州)
    1. 台北都:台北市及基隆和宜蘭。
    2. 新北都:新北市鄰近基宜部分規劃給台北都。
    3. 桃園都:桃園市、新竹縣市及苗栗。
    4. 台中都:台中市、彰化市及南投縣。
    5. 台南都:台南市、雲林縣及嘉義縣市。
    6. 高雄都:高雄市及屏東縣。
    7. 花東都:台東縣及花蓮縣。
    2、 二特別行政區,直屬行政院管轄。
    1. 高山特別行政區: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山地區。
    2. 離島特別行政區:台灣周邊離島。

  • 高雄縣市合併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21:05:42

    高雄土地買氣熱,地政局辦理第三季土地標售,釋出了20標、24筆土地,結果吸引96封標單來競標,創高雄縣市合併以來的歷史新高,其中是以楠梓區的3筆土地、最受青睞。業界認為,近期台積電可能要進駐楠梓的傳聞,帶來預期心理,讓建商看好楠梓區房市、陸續卡位。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10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高雄縣市合併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11 12:16:47

    債務達全台縣市總合1/3 陳麗娜提三大財政要求

    高雄的負債是全台各縣市總和的三分之一!高雄總負債達3109億,每位高雄市民的公共債務負擔達9.2萬,財政問題若不改進,無法向高雄市民交代。因此陳麗娜提出兩年後達成零舉債、明年中央補助款突破600億、軌道建設自籌款要降低等三項主張。陳勇勝表示,財源部分捷運部分會做聯開、TOD等,在軌道建設上會有所挹注。但無論陳麗娜如何追問,他始終無法提出聯開具體收入數據。

    陳麗娜指出,借錢要付利息,負債越多對財政負擔就越重,台北這幾年還了7百多億負債、目前只欠800多億,人均負債3.4億,高雄卻是不減反增。高雄一直在舉債建做設,社會福利也在做,但建設沒有轉換成經濟效益,以致高雄人口外流、年輕人不願在高雄就業的問題未能解決。我們只知道做建設,卻不知道如何發展經濟,高雄的政策是不是有問題?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陳麗娜強調,高雄縣市合併以來,10年增加758億負債,之後軌道建設還要自籌1025億,現在舉債上限只有600多億。當初紅橘兩線評估2020年每天會有70多萬人次搭乘,實際上卻只有10幾萬,在它基金快破產時,市府還花176億買捷運的機電組,造成嚴重的財政負擔。

    陳麗娜再舉公車處處理基金為例, 196億處理基金竟然是分50年償還,高雄子子孫孫每年都要負擔沉重的利息。高雄財政必須改善,陳其邁市長和中央關係很好,常說錢不是問題,那我們的負債是否能減少?陳麗娜希望高雄2年後能達成零舉債、明年中央補助款能突破600億,此外,過去紅橘兩線地方只需出五分之一自籌款,現在卻要出一半,她也希望陳其邁爭取降低。

    陳勇勝回應稱,紅橘兩線過去沒做的共構、聯開、TOD等也會補上,會能夠挹注。陳麗娜質疑不夠具體,看不到具體數字,而且沒估算到營運後的困難,到底預計能賺多少錢?陳勇勝稱,因為是10年的規劃,現在無法明確說明,現在的狀況只能做初估。

    陳麗娜另為旗津的土地正義請命,旗津有九成土地歸國有財產署,是否能像新草衙一樣開放給符合資格的居民認購?陳勇勝則稱,已行文給國有財產署,雙方會保持密切溝通。

  • 高雄縣市合併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20 12:55:18

    陳其邁施政報告 議員陳麗娜批:三光市長拚產業還是炒地皮?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今(12)日在高雄市議會市長施政報告質詢中指出,高雄這陣子以來,錢花光、地賣光、人走光,猛批陳其邁市長已被民眾封為「三光市長」!她也舉亞洲新灣區「特貿三」為例,質疑陳其邁究竟是想為高雄帶來新產業?還是想為建商炒地皮?

    陳麗娜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高雄市民的平均每人負債已上升到9萬2174元,創下了近3年來的新高。花錢舉債,高雄的治安、道安、工安這三安,卻接連爆發危機,市長將高雄的錢花光,花到哪了?

    陳麗娜說,陳其邁市長上任後積極賣地,最新一季標售了多筆熱門地段,賣地的價格與速度「超韓趕菊」,但債務不僅還是節節升高,也沒能解決高雄人「住的問題」,難道高雄人就只能這麼悲哀?

    陳麗娜更舉高雄近期人口數統計資料,指高雄縣市合併後,人口高點落在韓市長執政時,而陳其邁去年8月上任到現在,高雄的人口數就少了8千多人,快跌破276萬大關,這是一個警訊!

    陳麗娜並指出,橋科土地還沒徵收,中油五輕整治是否能提前十年整治還有問題,整治細節也沒說明,陳市長提出的產業發展大多是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而現在真正在動的「亞洲新灣區」特貿三也讓人憂心。媒體曾說「高雄市長陳其邁宣示打造亞洲新灣區為全台最大5G 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創新試驗場域」,但是3月底到台北辦招商,是引起「房地產開發業」與「壽險業」的濃厚興趣,4月在市府辦的說明會,也都是「建商」到場。陳麗娜質疑,陳其邁市長究竟想要為高雄帶來新的產業?還是想要為建商炒地皮?

    陳其邁答詢時並未針對陳麗娜的問題作回應,實問虛答、閃爍其詞,引起陳麗娜不滿,不尊重議員質詢,逃避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