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香港稅制問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稅制問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稅制問題產品中有17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失敗者回憶錄0913)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從流行文化中,可以看到1967年香港人社會意識大轉變。 1949年中共建政後,五十年代大批大陸人來港,其中由江浙人帶來工商業,和上海的流行文化,對社會影響最大。當時不是叫流行曲,而是叫國語時代曲,流行歌星是周璇、姚莉、白光、李香蘭和吳鶯音;到...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HistoryB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版 ▶️▶️▶️ https://youtu.be/TqwivTXlP4A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
「香港稅制問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稅制問題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稅制問題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稅制問題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稅制問題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稅制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稅制問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稅制問題 在 HistoryBr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稅制問題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稅制問題 在 Karl Y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稅制問題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30 15:22:28
【@businessfocus.io】林鄭:中央僅關心香港經濟民生 堅稱「一國兩制」特色 未受北京「指示」 . 特區政府周一(22日)深夜針對政務司司張建宗在英國《金融時報》刊出的訪問發佈聲明澄清,表明中央並未「指示」要集中處理房屋、土地等有關問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早(23日)再對此事作出回應,堅...
香港稅制問題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0-16 19:32:19
【@businessfocus.io】習近平力撐放權深圳對外開放,港學者:金融方面不可能一時三刻取代香港 .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慶典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表揚深圳40年來實踐多個歷史性跨越,又表示深圳等經濟特區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經濟特...
香港稅制問題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4:32:14
#歷史上的今天 1979-MAY-04 鐵娘子上台 擔任英國首相長達13年的柴契爾夫人,在1979年5月4日上任。她在政治上的鐵腕作風,讓她有「鐵娘子」的稱號。 ▶ YouTube收看: https://youtu.be/96B86oYLXcI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
-
香港稅制問題 在 HistoryBr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2:00:12✅完整版 ▶️▶️▶️ https://youtu.be/TqwivTXlP4A
💰 https://p.ecpay.com.tw/C12D4 (綠界)
糧草小額贊助連結,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安全隱密可靠: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
PAYPAL糧草贊助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MrHistoryBro
或KHMrHistory99@gmail.com
郵局匯款(代碼:700) 戶名:李易修
帳號:00410012376557
【商業合作】歷史哥官方信箱 KHMrHistory99@gmail.com
加入會員~抗黃標!穩定糧草供應!
★加入歷史哥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SmkVK2xsihzKXQgiXPS4w/join
☆加入小邦仔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join
購買文創小物。可愛貼圖!募集糧草!
【歷史哥文創商品】 https://shopee.tw/2olfqy9rc8
歷史哥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2252926
●【CALLIN專用Discord群】https://discord.gg/J5Vnfdxnrb
☆【SoundOn】@Historybro
★【Clubhouse】@Historybro
☆主頻【高雄歷史哥】 https://www.youtube.com/user/sungastill
★副頻【歷史哥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D7GT_lN25Ni1P2UUnK1yA
☆短片頻到【歷史哥轉角】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_1vuIMKIhNtX7waI2wBsA
☆FB粉專【歷史哥澄清唬】 https://reurl.cc/72lYeD
★FB備份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
☆FB第三粉專【歷史哥澄清唬=】https://www.facebook.com/MrHisBroBrains
★FB在地生活版【Care高雄】 https://reurl.cc/d0D1Zq
●TG官方頻道 https://reurl.cc/625jO5 (最新訊息推播)
●TG粉絲討論群 https://reurl.cc/0o147o (粉絲聊天室)
△推特 Twitter官方 https://twitter.com/MrHisBro
▲IG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mrhisbro/
△Twitch圖奇 https://www.twitch.tv/mrhisbro
#社會問題 #稅制 #美中關係 -
香港稅制問題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03 10:00:10上集《致富解碼》邀請到中環資產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Eddie),講解美國制度及大選形勢,今集第5集繼續請來 Eddie,分析中國「十四五」規劃的挑戰和未來機遇。想知投資者如何在中美角力下配置資產?去片!
【第5集主題:中國「十四五」規劃】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譚新強 Eddie(中環資產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
2005年創辦中環資產投資管理基金,為公司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1993年獲得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公共與私營管理碩士學位,現任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大中華顧問委員會成員,2010年被《AsianInvestor》評為亞洲對沖基金25位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之一。
00:00 本集精華
00:45 節目宗旨
01:46 嘉賓介紹
02:12 中美關係對投資者有何影響?
05:32 「十四五」規劃的三個挑戰
11:57 覺得經濟學家林毅夫對「十四五」規劃的看法如何?
13:16 中國如何避免地緣政治問題?
15:22 如何在「十四五」規劃下部署股票投資?
20:52 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對香港有好處?
24:19 香港投資者在中美角力下有甚麼選擇?
31:10 「中國崩潰論」站得住腳?
32:48 中國2至3億的中產階層如何發展下去?
? 鎖定睿富財經頻道,《致富解碼》新集數逢星期六 10a.m. 上線!
======================================================
【更多推薦影片】
➤ 科技股受美國總統大選影響? | 嘉賓:譚新強: https://youtu.be/YJBhxBo1qKs
➤ 如何利用 FinTech 金融科技賺錢? | 嘉賓:陳立德:https://youtu.be/OfAWOlWncL8
➤ 英國樓市尋寶圖,倫敦Zone 1、2以外的最佳選擇:https://youtu.be/kzDjuMVszBs
======================================================
【2020年10月活動 現正開放報名】
➤ 英國物業投資150分鐘速成班(?完成速成班後可獲贈豐盛國際HKD2,000置業現金回贈!)
https://bit.ly/3dubZRW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s://youtube.com/c/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Channel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Wealthub #睿富財經頻道 #致富解碼 #譚新強 #十四五規劃 -
香港稅制問題 在 Karl Y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30 21:30:10大家好,今年再次與「校園經濟」合作,有新節目 - 翁Sir奪星必殺技
詳細內容當然係買我地本書啦!!!!!!!
大家有其他經濟問題,或者查詢課程,請email比我
[email protected]
翁sir 2020
香港稅制問題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0913)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從流行文化中,可以看到1967年香港人社會意識大轉變。
1949年中共建政後,五十年代大批大陸人來港,其中由江浙人帶來工商業,和上海的流行文化,對社會影響最大。當時不是叫流行曲,而是叫國語時代曲,流行歌星是周璇、姚莉、白光、李香蘭和吳鶯音;到六十年代,就是台灣的流行歌星佔領香港市場,姚蘇蓉、湯蘭花、蘇芮、歐陽菲菲、翁倩玉以及一直紅到九十年代的鄧麗君。粵語流行曲不是市場主流。電影方面,五六十年代從永華,到長城、邵氏、電懋、國泰,這些拍國語片的電影公司佔領了大影院市場,與西片互領風騷;粵語片的製作很多,但多在街坊流連的小影院放映。
1967年11月,暴動剛退潮,香港第一家無線電視TVB 誕生。TVB 的新聞報導,和電視劇、處境劇的製作,覆蓋了香港相當大比率的人口。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許氏兄弟的電影、特別是許冠傑的粵語流行曲冒起,風行全港,由此而帶入香港粵語流行曲、電視劇、粵語電影的新時代。香港流行文化爆發式的興旺,不但覆蓋全港,更風靡東南亞、台灣、歐美等地華人社區,以至文革後的大陸。香港歌星、影星、導演、作曲作詞者,出現好多超級奇葩,可說歷史僅見。
這就是香港的黃金時代。從1967年末開始,只有這二三十年。短短時間,在良好管治和充分自由的空氣下,就創造出許多奇蹟,產生許多傳奇人物。在戴麟趾、麥理浩開始的大刀闊斧建設市政與革新中,最值得稱道、當時我也認為是最難得一件事,就是創立了廉政公署。廉政公署的成功,將香港締造成一個公平社會。
本土流行文化的崛起,反映了香港人對這個英治下的地方,產生越來越強的認同感。在所有的華人地區仍然處於不同程度的不自由的狀態下,香港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在香港可以看到所有在海峽兩岸被禁閉的消息和評論。香港人在公平的法律制度下,可以自由做任何不違法的事。香港公共事務、交通、稅制、醫療,提供的服務比任何地方都方便。七十年代之後到香港生活的人,無論從大陸、台灣還是世界其他地方來,大都認為香港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沒有之一。
2017年,羅恩惠導演拍了六七暴動的記錄片《消失的檔案》,引起關注。她原想將記錄片的內容出書,並邀我寫序。我的序寫了,書卻沒有出成。
我在序中,引用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在1897年的一幅畫作中的三句問話:「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香港人從哪裡來?不用說,絕大多數香港人來自中華大地。我們是什麼人?我想在1967年前絕大多數的香港華人市民都會說「我是中國人」,至於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當時社會輿論的主要左右派之分。我們往何處去?那就各有選擇了,除了在香港土生土長、有些家族生意繼承的本地人之外,1949年後從大陸來的人,大概那時候都不會認為香港是他們永久的家。鄰近的強權使許多人不安,他們想把香港當作跳板,藉此跳出海外,遠離中國。
英國維持在香港的管治,是為了觀察和接觸中國;中國讓英國繼續管治香港,是以香港作為通向西方世界的窗口。中英雙方都沒有把香港市民當一回事。如果中英都沒有把香港當一回事、而許多香港人又把這裡視為「跳板」的話,這個「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就不是香港人的永久的福氣。
當中國在極左狂潮下,用語講到要「粉碎港英統治」而結果卻是「香港還是那樣子」,就意味著這裡可以作人生的長期規劃了。儘管英國那時候已經知道1997年會有條約到期的問題,但在中共不干預下,全力建設一個輝煌的香港,可以使英國在國際社會的關顧下,提高與中國議價的能力。
儘管中英雙方都各有打算,但香港人就在這個歷史時空,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最方便最發達的經濟文化,最文明最公平的社會秩序。香港流行文化的奇蹟般崛起,意味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已經從「我是中國人」轉為「我是香港人」,至少是「不一樣的中國人」了。這之後,身份認同的民調雖有起落,但倘若沒有先驗的政治觀念,整體趨勢就沒有什麼懸念了。以0至100分的「身份認同指數」計算,2018年民調顯示,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指數破紀錄高達83分。
「我們往何處去」?儘管九七問題泛起,和近年政治環境大轉變,使香港人在六四後、九七前和現在,都掀移民潮,但留下來的和離去的,心中仍然追求著憧憬著那黃金時代的香港。(62)
圖1,香港流行文化的先驅者——許氏兄弟和父母(網上照片);
圖2,香港新聞業輝煌時期的傳媒人,前左起,毛孟靜,黃應士(TVB新聞總監),張敏儀,包雲龍(亞視新聞總監),黃志強(港台新聞部);後左起,林旭華(商台),邵廬善(港台),吳明林(港台),李怡,蘇狄嘉(港台),戴天,李錦洪。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香港稅制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環街市裝修後重開,人頭湧湧好不熱鬧。
第一代的中環街市,最早建於1842年。旁邊的砵典乍街紀念第一位香港總督——砵甸乍爵士。這個教科書上讀到的名字,今天還變成了酒店的名字(石板街酒店英文名就是Pottinger Hotel)。
19世紀英國所向披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象徵清朝敲起喪鐘。當耆英與砵甸乍於1843年6月26日在香港就《南京條約》換約,砵甸乍遂正式成為香港首任總督。
鴉片戰爭爆發後不久,日本也遇上跟清朝一樣的麻煩。1853年,美國艦隊司令Perry率領四首軍艦駛入江戶灣(東京灣),在日本引起的騷動不亞於13年前英國軍艦到達大沽口。
當時手日本民間流傳這首歌謠:
「泰平の眠りを覚ます上喜撰、たった四杯で夜も眠れず」
歌謠中的「上喜撰」,本來是一種京都宇治出產高級綠茶的名稱。由於跟「蒸氣船」的讀音「じょうきせん」一模一樣,用諧音諷刺幕府必須面對現實,不能再裝睡。
歌謠表面說喝四杯「上喜撰」會徹夜難眠,實際上是諷刺四條蒸氣船的到來,從此將令德川幕府不得繼續安眠。
德川幕府面對Perry送來的國書,神態猶如清道光帝手持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第二年,德川幕府在武力的威逼下終於接受美方條件,簽訂條約被迫開國。
缺口打開後,禍患洶湧而至。至1858年,日本與多國簽定不平等條約。西方國家由此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協定關稅、設定租界等不平等權益,除了割地賠款,日本跟中國「享受」同等待遇。
一個民族在歷史或者會經歷多次失敗。失敗並不可怕,日本的失敗雖然帶來各種災難,但以時間為主軸的歷史,給世界上任何民族東山再起的機會。
日本證明避免交戰減少損失,也是明智選擇。即使定立不平等條約,也不變得一直沉淪下去。
假如清朝迎戰必敗,盡早與英國締結相對有利的和約是否方為上策?
如果根據這一判斷,清朝早就不應抵抗,英國軍艦開到中國海馬上就應該投降。再根據這一個邏輯,戰場上曾經英勇抵抗的將領的血都是白流。
失敗的民族仍有機會再度輝煌,關鍵在於戰後的奮發。
歷史系舊同學指出,北京大學歷史系的茅海建教授《天朝的崩潰》是當年中文大學歷史系劉義章教授力推的好書,是研究近代中外關係的必備讀物。好多讀歷史的同學、研習近代中國歷史的網友都讀過了。
雖然這是他80年代的論文結集,並早於1995年成書,並不影響40年後的今天重新閱讀的價值。
以前讀高中,「政治腐敗」四個字概括了清朝當時的環境。到底道光皇帝、林則徐、琦善、奕山、耆英對世界認知如何?他們當時立場如何?他們的醒覺與反應,是否能跟上時局變化?關於這些深入的內容,這些年來,我都沒有仔細思考過。
冷兵器對熱兵器,不是士氣問題,不是軍心問題。落伍守舊又迷信無知的民族,在文明利器的摧殘下,根本不可能翻身。每一場戰役的仔細描寫,看到的是驚心動魄血流成河、一次又一次注定速亡。
大量資料佐證目不暇給,好睇過偵探小說。
我自己做功課,節錄了幾千字茅海建式歷史觀。謹摘錄其中一段關於「條約平等」之語,分享各位:
//若從具體條款來看,南京條約之所以不平等,主要是三項內容:割地、賠款、赦免漢奸。其中釋放英國囚犯合乎當時和現在的國際慣例,至於平等國交,其實是不平等條約中的平等條款。
另外還有三項規定:五口通商、廢除行商、新定稅制,這些關於經濟貿易條款也比較難界定平等或不平等。從社會經濟發展歷史角度來看,一口通商,行商制度束縛中國貿易發展,不理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轉向市場交換的工商經濟;廣州的關稅由官吏和行商操縱,使每一次關稅都成為討價還價灰色交易,外商受害國家無利,這些還要保留?
理論上來說最佳方案是清朝政府自身改革,作好內部準備主動開放,並在具體做法與國際接軌。但在歷史現實中,這種可能性等於零。
後來歷史證明,西方衝擊了中國舊有模式,民眾的物產和生活為之大受損害,當中有出現前所未有的種種社會經濟現象。表面上作為英國戰爭目的,卻反映了把中國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企圖,令中國在毫無準備和放被情況下開放。這對中國有不利一面,但在客觀上為中國提供擺脫循環新途徑。從短期上觀察,負面作用大於正面效應,以從長期來看,負面再用不斷退隱,正面效應逐漸生長。
到了20世紀,正面效應遠遠超過負面作用。如果中國開放不是上世紀中葉而是更晚,中國現狀又會怎樣?//
圖:Pottinger hotel,又一間吃環境的餐廳,曾跟歷史系學妹去過打卡。望出去就是石板街,砵典乍街。
這個砵甸乍爵士手段高明,成功履行英國政府的吩咐。比起之前的Elliot要有能多了。至於有幾高明,書本都好詳細。
餘下那些耳熟能詳的清朝大臣名字也不是曇花一現,他們在鴉片戰爭往後的人生至死,都可在《天朝的崩潰》中找到答案。
香港稅制問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 #新聞短打 我們把焦點放在中國,8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中提出「共同富裕」政策之後,多家大型企業以及超級富豪紛紛捐出巨款,響應「共同富裕」的目標。
國家主席的話音剛落,中國的網路巨頭和超級富豪們立刻跟上,你捐一百億,我捐兩百億,彷彿怕捐得慢了、少了,會落於人後。半個月來宣布捐款的企業以騰訊的2,000億人民幣為首,小米創始人雷軍捐144億人民幣、拚多多創始人黃崢捐1億美元、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捐5億……最新的消息則是阿里巴巴宣布要捐出1,000億人民幣,響應「共同富裕」。
所謂的「共同富裕」,依照中國的官方說法,指的是「第三波財富重分配」。改革開放40多年之後,中國政府認為經濟發展帶來的財富並沒有妥善分配給每一個人,因此要透過稅制改革、給窮人補償並鼓勵有錢人捐獻,在超級富豪和一般人之間達成「三次分配」。
這些政策在中國媒體引發一連串的讚美,普遍的看法是中國企業應該盡到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在創造財富之餘,也將財富分給那些需要的人。但也有反對意見認為,政府暗示企業捐獻巨款,將會侵蝕企業的盈利能力與股東權益。
對網路巨頭的眾多海外股東來說,公司把收益拿去做慈善,意味著股利可能減少,也代表網路巨頭們的股票對海外投資人的吸引力越來越低。據法廣報導,阿里巴巴在宣布捐款之後,上週五在香港掛牌的股價暴跌4%。
BBC則提出更進一步的觀察,經過這麼多年的經濟飛速發展,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但中國政府似乎無法藉由稅收和公共服務來滿足一般人民所需,必須向大型企業要求捐款才能改善貧富不均的問題。
儘管官方近年已經不再發布數據,但經濟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吉尼係數 (Gini Index) 落在0.465 到0.48 之間,在主要工業國中屬於較高的一群。加上COVID-19疫情蔓延,中國政府為了防疫,多次採用局部封城等強力措施,也讓一般民眾生活更加艱難。
在「共同富裕」以及「三次分配」之後,未來中國政府還會推出其他的政策,來壓制日漸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普通人民的貧困問題。至於這些政策對中國企業,以及眾多海外企業的影響,也都還在未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