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阿拉伯頭巾區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阿拉伯頭巾區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阿拉伯頭巾區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阿拉伯頭巾區別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塔利班重新掌握阿富汗政權之後,許多人都非常關心那裡的女性所面臨的生活轉變。事實上,在阿拉伯世界之中,不同國家裡的女性在法律影響下所受到的待遇也有所不同。 這篇來自BBC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五位不同國家的在伊斯蘭女性、他們在伊斯蘭教法之中的各種生活,以及他們對於自身國家法律系統的反思。 ————...

  • 阿拉伯頭巾區別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16:15:05
    有 25 人按讚

    在塔利班重新掌握阿富汗政權之後,許多人都非常關心那裡的女性所面臨的生活轉變。事實上,在阿拉伯世界之中,不同國家裡的女性在法律影響下所受到的待遇也有所不同。

    這篇來自BBC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五位不同國家的在伊斯蘭女性、他們在伊斯蘭教法之中的各種生活,以及他們對於自身國家法律系統的反思。

    ————————————
    我叫努爾(Izzati Mohd Noor),在文萊出生和長大。 2007年我17歲時獲得政府獎學金來到英國學習。

    我在英國讀高中,上大學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我在倫敦學的是化學工程。之後在一家投資銀行做軟件開發工作。

    幾周前我回到文萊。文萊大多數人信封伊斯蘭教。人們一直以來都使用沙裏亞法,包括婚姻、離婚以及繼承。直到2014年,文萊才開始用沙裏亞法來處理刑事案件。但至今為止,並沒有執行過極端懲罰。

    基本上,女性可以隨意穿戴 - 如果你去健身房,可以看到戴頭巾的女性,但也有穿運動胸罩的女性。

    我們沒有任何宗教警察來懲罰人們。作為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在學校中會學習伊斯蘭教的五大支柱(也稱五功)、伊斯蘭經濟學以及沙裏亞法。

    早上我會學習數學與科學等學科。下午,我會去宗教學校上學,學校裏男女老師都有。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8586387

  • 阿拉伯頭巾區別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17:54:05
    有 2,782 人按讚

    【#小端網絡觀察:阿富汗動蕩,與你同樣年輕的她們正在戰火中如臨深淵】

    「世界可能沒辦法做點什麽,至少世界不應該朝哭泣著的他們祝賀,不該替深陷痛苦的她們說她們非常幸福。」

    「當塔利班掌權時,學校將不會再有女孩子,而此時,阿富汗有900萬個女孩在上學。就在這幾周,塔利班摧毀了多所學校,200多萬女孩將被迫輟學。」

    上周日(8月15日),最後一個阿富汗主要城市首都 #喀布爾 被塔利班士兵攻佔、#總統府被佔領,一日之内,總統阿什拉夫·加尼宣佈辭職逃亡,塔利班宣佈從政府將移交權力、戰爭已經結束…

    阿富汗政府軍在兩周内快速敗退引發全球譁然,一則城陷前喀布爾商店主緊急用白漆覆蓋女性廣告的影像快速傳遍社交媒體。在這些被掩蓋的廣告中,美麗的女性模特穿著西式的白紗裙,長髮自然披散未被頭巾覆蓋;但這樣在西方國家司空見慣的造型,在奉行伊斯蘭教遜尼派中原教旨主義宗教思想的塔利班看來,卻是「傷風敗俗」的。

    如今塔利班即將重新執掌阿富汗政權,在嚴苛的塔利班律例之下,阿富汗的女性們還能穿上美麗的紗裙嗎?

    #重返黑暗時代?

    「他們屠殺我們的人民,他們綁架許多兒童,他們將女孩作為童養媳賣給了他們的男人,他們因為一個女人的打扮謀殺她 ,他們活活挖掉一個女人的眼睛,他們折磨並謀殺我們最受愛戴的喜劇演員之一…」(相關中文翻譯來自公眾號《同時》,已取得授權,相關內容已遭微信刪除)

    知名阿富汗電影製片人薩拉·卡里米(Sahraa Karimi)8月13日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發佈的這封公開信,在國際輿論引起震盪。信中她指出阿富汗女性 #因塔利班大量失學、藝術家被威脅;面對國際的沉默,她痛苦的說:「我無法理解這個世界。我無法理解這種沉默。」

    不少推特網民難過於她信中提到的女性殘酷處境:「很難想象當她寫這封信的時候有多絕望」「我們不應該生活在一個 #受教育女性被迫害、#兒童被强制結婚 的世界」。大量網民嘗試tag聯合國(UN)、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人權組織尋求幫助,詢問「我們是否有能力為這些女性提供生命援助?」也有人質問失去美國援助的阿富汗的軟弱,「一個嚴肅的問題:20 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向阿富汗政府派遣了軍隊、提供了財政援助和軍事援助,所有這些金錢和努力有帶來什麽改變嗎?為什麼沒有正確使用它們來建設一個國家?」

    在聲援的評論中,不少印度網民感同身受、呼籲印度施以援手。一位印度網民寫道,「當克什米爾的印度教徒撤離之時,當印度的無辜者被强奸殺害之時,沒有任何國際論壇聽到我們呼救的聲音。今天阿富汗的境況與我們當初多麽相同,每個人都只是冷漠的注視、卻無人發聲反對。這就是殘酷的世界,現實更加痛苦。」鄰國伊朗的用戶也留下評論:「最傷人的是這一切的野蠻侵略、掠奪破壞都是以神的名義做的,而狂熱的人類只是玩具。」

    然而,除了在推特上轉發呼籲,不少網民也感到力不從心,「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麽,太無力了,除了流淚我什麽都做不了」。更多的人開始擔憂卡里米的安全:「請一定要平安」「如果有可能請多用英語更新情況」。

    在卡里米隨後的更新下,確實出現了幾則讓人憂心的阿拉伯語評論:「卡里米女士,如果阿富汗情況平定了、塔利班沒有像你預計一樣對待你,你會怎麽辦?」「塔利班會因為你的異見殺掉你。」

    #人權危機?

    據BBC報導,1990年代塔利班統治下,婦女被迫穿著全身罩袍、10 歲以上女孩的教育受到限制,包括公開處決在内的殘酷刑罰被推行。就在一個月前的7月16日,《印度斯坦時報》還曾報導塔利班發表聲明,要求阿富汗當地宗教領袖提供 15 歲以上女孩和 45 歲以下寡婦的名單,以供與他們的戰士結婚。

    「阿富汗的婦女和女孩都被抛棄了。 她們的夢想和希望呢?她們為之奮鬥了二十年的權利呢?」著有《追風箏的孩子》等暢銷書的阿富汗裔美國小説家哈立德·侯賽尼(Khaled Hosseini),在個人推特賬號上轉發一名阿富汗女孩的視頻、表達對塔利班占領後女性權力的擔憂。視頻中女孩表示,「我們什麽都不是,因為我們出生在阿富汗…我們在被歷史慢慢絞殺。」侯賽尼所發起的 #PrayforAfghanistan 詞條,成為了網絡聲援阿富汗的標簽。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僅在過去一個月,就有超過 1,000 名平民在阿富汗的戰火中喪生。戰亂之中,比起大國局勢更值得關注的,可能是此刻正在生死邊緣掙扎的阿富汗人。阿富汗人即將面臨什麼?雖然各國都表示「尚不明朗」,但其實2001年前塔利班的統治已經給出過答案。誠然,塔利班剛剛表態「將允許婦女出門上學、工作」,但這種口頭保證在1990年代就做過好多次,每次都以「阿富汗缺少基礎設施、不能保證婦女安全」為由變卦。

    處境更為危急的是阿富汗60%的非普什圖人口,尤其是至少10%的什葉派穆斯林。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不完全統計,從5月末塔利班發動進攻以來,已有250萬阿富汗人流離失所,其中80%為婦女和兒童,這個數字還在呈指數級增長。戰火讓農業活動幾乎停擺,目前境內有1/2的兒童處於嚴重的營養不良中。這還不是全部,在上一輪統治中塔利班有大肆屠殺被佔領城市的平民的記錄,而本輪進攻雖然注意國際輿論影響,但也已經有數起針對曾與政府合作的阿富汗人、什葉派以及女學生的爆炸襲擊。

    塔利班在戰鬥中不會刻意迴避平民目標,橫死街頭的人更無法統計。很多阿富汗人通過媒體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阿富汗即將發生的人道主義災難,聯合國也要求各國向塔利班施壓、並對難民開放邊境。然而作為回答,為了應對可能湧入的難民潮,奧地利、德國、丹麥、比利時、荷蘭、希臘等國立刻收緊了移民政策,甚至開始驅逐已經在境內的阿富汗難民。

    「我處於危險之中——(但)我不再考慮自己了,」在8月14日接受BBC蘇格蘭廣播的采訪時,卡里米含淚解釋她站出來的原因, 「我想到了年輕的女孩們……這個國家還有成千上萬美麗、年輕有才華的女性,她們需要保護。」

    端傳媒今日刊出評論:「殘酷的事實就是,站在民族國家視角上,只能看到民族國家。很多國家關心阿富汗,沒有國家關心阿富汗人……塔利班的極端案例讓國際政治中『人』的缺席以一種最諷刺、最災難的方式呈現,而實際在人格化國家的爭鬥中,關於人的考量的缺席存在於大國博弈的每一瞬間。」

    「當我們津津樂道地談論國際政治、品評阿富汗風雲中中美各國的進退得失時,需要不斷提醒自己:中國、美國、俄國……尤其是阿富汗的人民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他們從大國博弈中獲得過什麼?他們未來會受到何種影響?作為主權國家人口一部分的自己,跟被主權世界驅逐的阿富汗人,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https://bit.ly/2VQ5Z1x

    圖:2010年6月26日,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上學途中的女孩們向裝甲車內的美軍部隊揮手。攝:Chris Hondros/Getty Images

    📌卡里米公開信全文:https://www.facebook.com/karimisahraa/posts/369984744490720

    📌端傳媒即將刊出深度文章討論為何塔利班能迅速拿下阿富汗;以及資深報導阿富汗的記者的手記,反思對國際媒體在阿富汗戰爭中扮演的角色,敬請期待。

    #相關閱讀

    【美國撤軍後阿富汗局勢解析:塔利班重新佔領國家?中亞變為新冷戰犧牲品?】
    https://bit.ly/3risY0s

    ★ 8/30前加入 #端Plus會員,免費送《端六週年電子書》: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阿富汗 #塔利班

  • 阿拉伯頭巾區別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5-30 10:44:49
    有 104 人按讚


    [巴勒斯坦 ‧ Bethlehem ‧ 海的樣子]

    伯利恆的下午突然一陣傾盆大雨,躲進馬槽廣場旁的咖啡店,旁邊是耶穌誕生的聖誕教堂,後方是熱鬧的市場。1.5公里外,8公尺、比柏林圍牆還高的隔離牆區隔耶穌的生與死之地,聖誕教堂在巴勒斯坦,聖墓教堂在以色列。

    雨愈下愈大,人們匆忙躲雨,市場小販談笑著、攬生意、和客人討價還價,清真寺的古蘭經禱文準時響起。這裡就是人們生活著的地方,和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沒有區別。

    ---
    201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奧瑪的抉擇(Omar)》,講述以色列以阻絕恐怖攻擊為由築起隔離牆,卻將巴勒斯坦籍的奧瑪與心愛的女生、2位情同手足的好友分隔兩地。奧瑪常冒險翻過隔離牆找愛人,也與好友組成反抗組織,槍殺一名以色列士兵,宣洩長期被欺凌壓榨的不滿,開啟一連串事件。

    以巴之間的國仇家恨、生命與自由間的糾葛固然令人心酸,最觸動我的,是組織中內鬼坦承背叛時的一段話:「大海離我家才15公里,我卻沒有看過它…因為他們答應過我,要發給我一張紐西蘭簽證,讓我去一個有海洋、有大自然,還有正常生活的地方…」組織成員痛罵「你竟然為了一張簽證把大家賣了?」一陣拳打腳踢。

    那天在伯利恆遇到的阿里,也沒有見過海。

    ---
    搭21號公車從耶路撒冷的阿拉伯車站出發,先沿著隔離牆行駛,接著穿過檢查哨,轉進一個小村,左彎右拐,周遭突然人聲鼎沸起來,伯利恆市區到了。

    這是以色列的「出國」,耶路撒冷進伯利恆多半不需要檢查。巴勒斯坦的「出國」又是另一回事,伯利恆回耶路撒冷,所有巴勒斯坦人下車受檢,行李逐一翻開,司機要我這位車上的唯一外國人坐好,持槍的以色列警察看到我的面孔,連護照都沒翻,就笑笑下車。

    伯利恆當天的規劃,是參觀聖誕教堂、牛奶教堂、逛逛市集,步行到隔離牆,穿越檢查哨,搭乘以色列那端的24號公車回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對亞洲人好奇而友善,半路停在一間商店前買冰,店員見我獨自一人,著急連喊「hello、hello」,攔下店裡會說英文的客人問明我的去處,為我指路,提醒要小心。

    大雨忽下忽停,我站在隔離牆前,以色列那面是純然的灰,巴勒斯坦這面卻滿布塗鴉。我想起幾小時前在小店看到的明信片,上頭畫著一位包頭巾的婦女,銳利眼神直直望進行人眼裡,旁邊紅字寫著「I am not a terrorist」。

    ---
    塗鴉之外,巴勒斯坦近年將隔離牆變成一個露天博物館,由巴勒斯坦女性寫下自己的故事,關於受苦、關於壓迫、關於堅強。

    「我親戚在德國旅居30年,娶了一位德國女孩。2年前,他們一起返鄉,抵達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機場時,太太備受禮遇,他雖然也持德國護照,卻被海關攔下來,因為他的護照上顯示他是巴勒斯坦人。夫妻倆又驚又怒,先生大喊『為什麼你們把我當牲畜般對待?』這句話惹惱以色列軍官,『你就從約旦回約旦河西岸吧!』最後,他被遣送回德。」

    「我的朋友艾德是位住在伯利恆的窮小子,兒子罹患肺疾,亟需藥物治療。某日,他得申請一張可以讓他兒子到城區公立醫院治療的許可,但地方健康部門拒絕讓他取得相關文件。他解釋兒子的病況危急,無人理會。艾德很失望,思考許久,他掏錢塞給承辦的文書人員,對方一下子殷勤起來,需要的醫療證明、所需文件轉眼就簽核完畢。艾德既喜又悲,喜的是兒子活了,悲的是他得賄賂換回兒子的命。」

    「我的人生都在耶路撒冷度過,我在學校當志工老師,我的朋友、我去的教堂、我的公寓全在那裡。但因我沒有耶路撒冷的身分證,現在高牆將我的人生隔離在另一端,我被困在伯利恆,人際關係夭亡了,我也覺得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地獄。」

    ---
    沿著牆走到檢查哨,一片靜寂,門口守衛探出頭來:「今天檢查哨關閉,妳無法從這裡離開。」

    「為什麼?」我深吸一口氣,天色快暗了,得趕上最後一班回耶路撒冷的公車。

    「今天是以色列的節日,這個檢查哨休息。妳得搭計程車到市中心的公車站,搭21號公車回去。」

    但檢查哨外連半輛計程車都沒有,我快步往市中心方向走,大概是檢查哨關閉,兩旁的紀念品店均拉下鐵門。好不容易看到一扇半開的門透出亮光,我探進頭,是間餐廳,四位男人在裡頭閒聊。

    「不好意思,這附近有計程車嗎?」

    「還要再走一小段,妳知道路嗎?」四個男人打量著我,看起來像是老闆的大鬍子起身,嘴角拉出一個溫暖的笑容。「阿里剛好要搭計程車去公車站,你們一起走吧。」

    阿里看起來40多歲,是耶路撒冷一處機構的研究員,隔離牆築起後,耶路撒冷的他與妻兒,伯利恆的父母與弟弟,分隔在牆的兩頭。

    2013年,巴勒斯坦單方面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國,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有自己的護照,但全國唯一的機場設在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想出國,得進入以色列或約旦搭飛機。光進入以約國境的困難度就可想而知,要拿到欲造訪國家的簽證,更是難上加難。

    有近兩個台灣長、被國際法庭判為違建的隔離牆還在逐漸增長,或許巴勒斯坦人能翻過具象的高牆,制度與人權壓榨的高牆,卻讓他們形同被軟禁在自己的故鄉。

    阿里不清楚台灣在哪,我說,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

    「海是什麼樣子?」阿里說,他只去過死海,但死海也不是海,只是一個內陸湖。他有1個兒子、3個女兒,以色列地中海畔的度假勝地他消費不起,但他很好奇,小說或電影裡描述的海,是不是真地那麼無邊無際。

    我打開手機裡的旗津,說著所有關於海的記憶。他靜靜聽著,許久沒有答腔。

    ---
    我們和一位巴勒斯坦婦女拼車到公車站。計程車上,阿里繼續聊,太太有以色列公民身分,他沒有,也不在意。

    「以色列說,要給阿拉伯裔以色列公民一樣的醫療、教育權益與工作自由。」我說。

    他皺眉,像是許多情緒在心裡打轉,許久才吐出一句:「但是,巴勒斯坦是我的家啊!」

    來到公車站,21號公車已經緩緩啟動,阿里一把推回我塞給他的車錢,要我趕快去搭車。阿里的媽媽感冒了,不過他只能在家裡待一晚。明天凌晨,他得早起去隔離牆排隊安檢,回耶路撒冷上班。重重安全檢查,查身分證、搜身,有時在冬日清晨瑟縮著排2、3小時長隊,還被以軍消遣刁難。

    「Have a safe trip!」阿里對我喊,我跳上車,公車駛過檢查哨、沿著隔離牆行駛。眼前一亮,萬家燈火,耶路撒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