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阿德勒自卑情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阿德勒自卑情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阿德勒自卑情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阿德勒自卑情結產品中有6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37的網紅安安你好 我是安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右滑🈶️驚喜😜 今天來說點不一樣的 , 多久沒有這麼透徹地看看自己了。 你是自卑的人嗎? 「當被自卑感充滿的時候, 我們常放大別人的反應, 然後反覆檢討自己哪個環節做錯了什麼。」 人的ㄧ生不會缺少挫敗, 曾經我也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懷疑自己的價值 但如何讓自卑驅使超越現在的自己呢? 阿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繼上次的「#厭世作為一種態度」為自我療癒的一集後,今天,應該算是自我揭露與剖析的一集(羞恥 + 邊錄邊發抖),再次送給我們這些每天都有重重的打擊與滿滿的愧疚感的魯蛇。在「厭世」的討論中我們談到,厭世其實是一種「處世」,可以用自嘲來抵抗全世界的不公平。那這次我們就,再次追根究底,除了詩意的反諷主義外,...

  • 阿德勒自卑情結 在 安安你好 我是安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7 19:22:41
    有 16 人按讚

    ➡️右滑🈶️驚喜😜
    今天來說點不一樣的 ,
    多久沒有這麼透徹地看看自己了。

    你是自卑的人嗎?

    「當被自卑感充滿的時候,
    我們常放大別人的反應,
    然後反覆檢討自己哪個環節做錯了什麼。」

    人的ㄧ生不會缺少挫敗,
    曾經我也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懷疑自己的價值
    但如何讓自卑驅使超越現在的自己呢?

    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學家曾指幾個自卑來源:
    家庭、同輩朋友、社會文化、經濟地位等

    當我們想到自卑時
    通常都是負面的
    有時候我們不願意承認
    甚至假裝自己不孤單
    假裝自己過得很好

    擁有自卑其實很正常
    自卑也是一種力量
    讓我們避免過度的自信、驕傲
    更能讓我們認清當下的自己

    一個人之所以強大
    是因為他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
    有時候我們藉由自卑
    讓喜歡你的人
    去熱愛生活
    在不喜歡你的人
    去看清世界。

    /
    『對方如何看待你 ,那是對方的課題 。」

    有缺憾才是人生,無法凡事順心
    也要學會放下。

    .
    .
    .
    .
    .
    #自卑 #自卑感 #自卑情結 #阿德勒 #阿德勒心理學 #心理學 #心靈雞湯 #心靈語錄 #心靈成長 #語錄 #心靈 #健身女孩 #健身也健心 #台中健身 #psychology #psychologist #mentalhealth #20210627

  • 阿德勒自卑情結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3 14:41:27
    有 141 人按讚

    如何陪伴家中凡事都愛抱怨的長輩?

    受到COVID-19的影響,從五月進入三級警戒至今已經一個月了,最好的防疫就是不要出門,但也因為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拉長,平常不太會去留意到的問題也都一一浮現。

    “對對對、你們以前的時代最棒了,都沒有流行病也沒有這些社會亂象。”
    “能不能請爸爸媽媽不要再看新聞了,他們平常有那麼愛抱怨嗎?”
    “天吶、拜託別再來教我妳當年是怎麼帶小孩的,這週已經講第三十七遍了!”

    關於家庭問題,我一律建議不要同住就好,但在現實上當然沒有那麼容易執行。撇除了平常的親情道德情緒勒索外,在這疫情下也不適合搬家或是往外移動。面對愛抱怨又愛拿過去跟現在做比較的家人,該怎麼做才能夠不傷害他們同時也讓自己耳根子清靜呢?

    “想必奶奶從前比較有錢,因為到現在她還會回想當年的好日子。(中略)…奶奶總覺得從前好!她在從前也年輕一些,太陽在從前也溫暖一些,鮮奶油在從前也不那麼快變酸——都是從前好呀!”《白夜》杜斯妥也夫斯基(1848)

    心智的成熟與生理年齡無關,而是受個體自小到大的成長環境所影響,得寵的孩子、經常被拿來比較的孩子、長期遭到漠視的孩子,特別容易形成優越情結且影響個體的一生,用個較容易理解的名詞來解釋的話就是:巨嬰

    他們的特徵是特別喜歡強調自己的能力,但因為某種不可抗的因素才讓他們無法發揮所長;或是拿曾經的豐功偉業(即使只有一件)講一輩子,好像這一生都無法再有所突破;也可能是抱怨現在的人事物都大不如前,只有他們的年輕時期是黃金年代。

    “並不是只要歲數增加就會成為大人,成為大人必須具備三項條件。”《幸福之書》,岸見一郎,台北市,春天出版,2021年。

    一、 能夠決定自己非決定不可的事。
    二、 自己的價值自己決定。
    三、 不以自我為中心。

    將自己的失敗怪罪在大環境的衰退,或是為自己的未來去占卜、求籤,問他人「你覺得我應該要....還是要...比較好?」。

    不具備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是因為缺乏了對自己人生負責的勇氣;把自己該做的選擇推給他人幫忙決定,或是將自己的不願意改變解釋為「因為OOO所以我才無法改變」,這樣一來,人生的不順遂就可以說全都不是自己造成的了。

    不去改變所要承擔的結果,就是因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產生的自卑感。人類會透過尋求優越感來彌補自己的自卑,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個體則是會透過貶低、怪罪他人來獲得優越感(又稱優越情結)。

    當然,改變是需要勇氣的。個體必須要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才能夠從中獲得勇氣;價值並非是他人給予自己的評價,而是由自己去定義的。成熟的個體會將自己的能力貢獻於社會群體並從中獲得優越感(又稱貢獻感),當能夠將自身能力貢獻給他人,明白「我有能力幫助他人」時,就能夠從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面對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環境時,其實我們大可以選擇改變。但改變往往伴隨著不可預期的風險,雖然有可能會讓自己變好,但也可能讓情況變得比當下還要更糟,因此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不去改變。

    「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商君書.戰法》

    我們的成長環境多半都是不斷地在競爭,因此雖然從小就聽過「勝不驕;敗不餒。」這樣一句經典名言,但大多數人只能夠做到表面上的不驕傲與不氣餒;在內心深處還是會為自己比他人優秀感到得意,也會為自己不如他人而感到自卑。

    每一個人都需要去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並不是圍繞著自己,只要處在社會當中,人就不會總是一帆風順,而挫折也是人的一生當中會持續出現的固定戲碼;面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巨嬰,其對待方式同正向教養孩子,幫助他們重新開始訓練對自己的價值認同,成為真正成熟的個體。

    一、接受他們的情緒但不要去附和他們的抱怨。

    我們可以接受他們對於自己的某些能力不如從前而氣惱,但不要去附和他們的抱怨,附和會更加強化它們的巨嬰特質,使他們堅信自己現在的不順遂都是他人造成的。當他們在抱怨現今環境有多糟糕並不斷提起自己的當年勇時,可以嘗試著去引導他們回顧自己的過去,並從中發現自己的其他能力。

    例如抱怨著現在的小孩都沈迷電玩,小小年紀就戴起厚厚的眼鏡,他們從前都是玩踢毽子啦、打陀螺啦,哪有什麼近視問題;不要嘗試跟長輩解釋近視可能是遺傳或是其他因素,可以表現出驚喜的反應詢問「爸爸現在還會打陀螺嗎?」。

    當然,可以猜想得到十有八九早就不會打陀螺了,長輩唯一寶刀未老的能力可能只剩下打你而已。

    二、幫助他們尋找自己的價值。

    問這些的目的並不是要長輩真的現場表演打陀螺,而是從這個角度將話題帶離抱怨;可以接著詢問以前的陀螺跟現在的差別在哪?以前的孩子真的都是自己做陀螺來打嗎?甚至可以問問他,現在還能不能自己做個陀螺出來;趁著居家防疫期間帶著孫子玩點手工藝啊。

    鼓勵長輩做陀螺的目的,是讓他們明白退休後的自己還能做其他事;在製作過程中也能夠想起自己孩提時期那些愉快回憶,成功將陀螺做出來還會帶來滿滿的成就感,若能夠增進祖孫感情或是讓孫子遠離那些電玩,長輩就能夠從中獲得貢獻感。

    就算孫子不感興趣也沒關係,幫他們拍攝些製作過程以及遊戲中的照片影片放上社群網站。網路使用者那麼多,總會吸引到感興趣的孩子們,甚至釣出有共同回憶的同輩群,讓長輩的社交圈得以向外發展,並從中不斷地發掘自己的價值。

    以上只是舉例,讀者們可以自行去思考能夠如何幫助家中的長輩;成熟的第三項條件「不以自我為中心」,個體要去學習接受他人的協助同時,也要去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協助他人而非一味地索取。

    當我們在幫助長輩尋找自己價值的同時,就是在做「協助他人」這樣的社會貢獻。說到底人類終究是群體生物,我們必須靠著互相信任與合作,才能共同打造出一個越來越好的環境。

    抬高自己、貶低他人、怪罪政府、撕裂族群等等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巨嬰的表現。即使想法與立場不同,成熟的個體還是會尊重彼此的差異。成熟的個體能夠坦然接受自己不會是完美的,他人也不會是絕對差勁的;他們能夠互相截長補短,透過合作來創造出雙贏局面。

    合作互惠,才是健康的人類社會應該有的共同價值觀。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 阿德勒自卑情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3 15:59:37
    有 83 人按讚

    《阿德勒心理學的50句名言》

    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深深影響史蒂芬•柯維,以及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

    童年的阿德勒患過佝僂病,無法進行強烈的體育活動。上學時表現不佳,被老師評為頂多只能成為鞋匠。他的父親鼓勵他說,你必須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縛了自己,不能相信當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於突破,大膽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這種堅強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任何人都能有任何成就」「所謂的優越情結,不過是一個落在你人生無用空虛面向上的目標,導致人們用虛假的成就感而沾沾自喜」「成長不必背負他人的問題」等,這些話時至今日依舊令我們震撼。

    1.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強,看起來比一般人優秀的人,其實有著強烈自卑感。

    2.人只有徹底瞭解自己,才有能力面對困境,培養自信。唯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

    3.忌妒其實是深層自卑,一個心懷忌妒的人永遠不會成為有用的人。

    4.沒有必要為眼前的錯誤懷疑自己,而應該直面錯誤,並在以後避免類似的錯誤。

    5.經歷的痛苦愈多,體會到的喜悅就愈多。

    6.不是「若能克服缺點,一切就好了」,而是就算有缺點,也有勇氣做好。

    7.一個人的意義是沒有用的,真正的意義是從與人交往中體現出來的。

    8.我們不能期待別人隨時體察我們的情緒,沈默換不來別人的幫助,如果我們需要幫助,就要用語言表達出來。

    9.存在不同意見、價值觀,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是意義所在。

    10.人生有三大任務:工作、交友和愛,這些任務也都是人際關係的任務,往往越拖延,就越難解決。

    11.只要有心改變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變。哪怕明天就要死,現在改變也不晚。

    12.一個人的性格在十歲左右,就會靠自己的思想、行為而定型,而且會這樣使用一輩子。

    13.我們不應該受情感支配,而要善用情感。絕大多數情況的下,情感的出現其實是為了操控對方,讓對方按照我們的期望和願望行動。

    14.所有「我做不到」的說辭,其實只是不想做罷了。

    15.宿命論是一種虛假的精神指引,相信宿命是怯懦,是逃避。

    16.我們只是利用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推動、受它支配。

    17.只要從不同角度看待否定自己和他人的話語,世界就會驟然改變。

    18.以自卑為藉口逃避人生的膽小鬼不計其數,但也有不少以自卑為動因而功成名就的人。

    19.自卑感不是「我為什麼不如他」的人特有的東西,即使看起來非常優秀的人,心裡也會感到自卑。只要還有目標要實現,就會有自卑感。

    20.如果沒有目標作為支撐,只是虛幻地想象著提升自己,那麼我們就像是在演戲一樣,會覺得自己不是自己。

    21.優越情結是自卑情結的產物。

    22.我們賦予生活的意義正確與否,帶來的結果將有天壤之別。正確的意義是生活的守衛者,錯誤的意義則如撒旦般可怕。

    23.當我們開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時,世界或許不會因此而一定發生改變;可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去做,事情只會朝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

    24.決定自己的不是環境等外在因素,而是自己。既然生而為人,就永遠有其他的生存方式。

    25.如果一切都已被決定,我們連做什麼的餘地都沒有,那我們也失去了活著的目的。人在所有情境中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26.夢境所反映的畫面、幻想等,都是做夢者心中所向。

    27.任何人都能有任何成就。

    28.所謂的優越情結,不過是一個落在你人生無用空虛面向上的目標,導致人們用虛假的成就感而沾沾自喜。

    29.成長不必背負他人的問題。

    30.若一個人無法甘於平凡,就會試圖讓自己變得特別。不是變得特別好,就是變得特別差。一切取決於你自己。

    31.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改變,只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發現自己的亮點就好。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事情就會在你想不到的時候發生改變。

    32.人生沒有那麼難,是你自己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單純到令人難以置信。

    33.人如果不受矚目,使盡手段也要讓他人注意到自己,哪怕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

    34.不要逞強讓自己「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讓自己真正變得很強。

    35.人在努力之後,一旦無法得到「正面關注」(比如讚賞),就會試圖去做不對的事,以求受到「負面關注」。人只能經由失敗來學習,並且憑借失敗的經驗來使自己變得更好。

    36.我們不是因為一時氣昏了頭而口出惡言,而是為了操縱、支配對方,想讓對方遵從自己的意願和期望,創造與利用了名為「憤怒」的情感。

    37.冷靜的判斷往往無法付諸行動,情感就是行動的觸發器。可以促使人付諸行動,也可以讓人停止行動,全看自己的決定。

    38.我們不應該受情感支配,而要善用情感。

    39.我們不是因某種情感而有了某種行動,而是由於該行動捏造了這種情感作為藉口。

    40.孩子喜歡用喜怒哀樂支配大人,這是他們慣用且奏效的把戲。長大以後,如果還想用這種情緒支配別人,那就幼稚了。

    41.以嫉妒心支配別人,對方早晚會離你而去。理性的溝通才是正確雙贏的做法。

    42.性格不是天生的、永恆不變的,而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決定。只要你願意,性格隨時隨地可以改變。

    43.性格火暴的人只是常常使用「憤怒」這種情緒的人,事實上我們不必徹底改變自己的性格,只要改變自己使用情感的方式就好了。

    44.人生態度對性格的形成有決定性作用,只有意識到性格上的錯誤,人才會試圖去改變。

    45.如果總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人生就會失去方向,也會讓別人難以信任你。

    46.生命中若沒有敵人,就意味著我們時刻都必須配合別人,當然就會活得非常疲累。

    47.從眼前的現實出發,尋求解決之道,才是樂觀主義態度。它與只想著「沒關係,船到橋頭自然直」卻什麼都不做的樂天主義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抱持樂觀主義而不是樂天主義。

    48.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49.只要自己做了對的事,感受到了「貢獻感」,就不必期待他人的感謝與贊美。

    50.溝通是一門技術,有良好溝通的地方才有愛,愛也是良好關係帶來的效果。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