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間接問句倒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間接問句倒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間接問句倒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間接問句倒裝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傾聽怎麼那麼難? 跟朋友們練習傾聽,實際操作,才知道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給出去的,是「引導」而非傾聽。問句的本身,早已預設我們埋好的答案,就等著對方上鉤,我們已經準備好要把對方拉到我們選定的方向。 所以我說傾聽要進入「無我」的狀態,放下小我的期待,試著全然以對方為主體,這基本上就足以讓一...

  • 間接問句倒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09 08:07:34
    有 2,579 人按讚


    傾聽怎麼那麼難?

    跟朋友們練習傾聽,實際操作,才知道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給出去的,是「引導」而非傾聽。問句的本身,早已預設我們埋好的答案,就等著對方上鉤,我們已經準備好要把對方拉到我們選定的方向。

    所以我說傾聽要進入「無我」的狀態,放下小我的期待,試著全然以對方為主體,這基本上就足以讓一半以上的地球人跌倒,大概一輩子都難做到!

    最經典的,就是過年過節,長輩跟晚輩的互動。長輩常會問晚輩一些問題,作為話題,不管是個人隱私、政治立場、工作薪水…,有時候是什麼問題尷尬,就挑什麼問題來問。

    表面上常以「關懷」作為包裝,但其實我們也明白,滿足個人的窺探慾也是重點之一,之後可以拿去再跟別人八卦八卦。還有一個常見的互動,就是開始「說教」,講好聽一點是「分享」,讓自己暢所欲言,講道理講得連自己都感動(這是某位長輩曾用過的字眼),想得到晚輩的肯定與附和,刷一點存在感跟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很多晚輩也和善,或者想讓大家都好過,藉機給長輩一些鼓勵,讓長輩開心,場面也圓融。

    很多時候,人家問問題,沒有真的要聽,更多主要是想表達自己!這一點如果沒有覺悟,社交互動有時會卡住。

    我長年觀察家長跟孩子的互動,通常大人容易打斷孩子,沒耐心等待,想趕快按照自己的意願解決問題。然後,大人又急著確認孩子有沒有好好把自己的話聽進去。孩子有語言能力之後,如果表達的意見跟大人不同,也容易被壓抑。

    很多大人問我:為什麼他們的話,孩子都聽不進去?

    這問題不難,倒過來說就會知道:因為孩子的話,大人也聽不進去!

    很多人想要找人來傾聽自己,希望自己被了解,希望能有人一解自己心中的挫折空虛。那種被傾聽的感覺,實在太好了,這一點我很清楚!

    就這一點來說,不少朋友抱著這樣的期待,期待隊友、期待孩子、期待朋友,因此落空,直接或間接地自己讓自己增添苦痛。甚至有時候,連傾聽自己說不定都不願意,只會叫自己「別想太多」,常常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自己要消化負面情緒是比較費勁,卻又希望自己的心聲找得到人來傾聽。

    傾聽的難,是要理解對方的邏輯,這是一種新的學習。

    這種學習不容易,首先就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動機,即使是面對自己的孩子。能放下自我以他人為主體,要鼓勵他人說,要幫對方整理思緒,肯定對方的努力,很多疑惑要跟著對方一起澄清,即使價值觀跟自己不同,也都能保持開放……

    光是這種人格特質,就不多見。還有內在的能量,常要有一定程度的飽滿,因為對方的負面情緒可能會一直來,意味著傾聽者懂得照顧自己,內在未解的困境至少先經過了一定程度的處理。

    理解上述這些說法,我們不難明白:有人看似主動關心人,事實上是自己藉機想被關心!

    也有一種類似的心態是,硬要找人來讓自己「幫忙」,強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好意」。自以為是善意,常讓對方很有壓力。這時候根本就難有傾聽,因為心不誠、意不正,講難聽一點,自己的意志勝過對方的意願。

    「長輩的好意要接受,不要讓長輩不高興!」這種心態,真的是「好意」?

    對我來說,沒有一定要做到傾聽,因為傾聽很少出現在生活中。但我們可以意知到自己的限制,知道自己能多一點點耐心聽,就算了不起。沒有把對方罵一頓,胡亂給對方建議,就可以肯定自己。

    重點在覺察,覺察自己其實沒有真的要聽,覺察自己只是想藉著聽,要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內在的想法。或者覺察到我們藉著聽對方說話,是想要滿足自己什麼?

    我沒有要責怪什麼的意思,不想聽孩子講話的父母,幾千年來是常態啊。但我們可以注意,我們想訴苦的時候,也不用把孩子當成心靈垃圾桶,只求自己快意。

    覺察自己、理解自己,因此心靜,這時傾聽會更容易。衷心祝福您!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間接問句倒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09 08:07:34
    有 2,575 人按讚

    傾聽怎麼那麼難?

    跟朋友們練習傾聽,實際操作,才知道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給出去的,是「引導」而非傾聽。問句的本身,早已預設我們埋好的答案,就等著對方上鉤,我們已經準備好要把對方拉到我們選定的方向。

    所以我說傾聽要進入「無我」的狀態,放下小我的期待,試著全然以對方為主體,這基本上就足以讓一半以上的地球人跌倒,大概一輩子都難做到!

    最經典的,就是過年過節,長輩跟晚輩的互動。長輩常會問晚輩一些問題,作為話題,不管是個人隱私、政治立場、工作薪水…,有時候是什麼問題尷尬,就挑什麼問題來問。

    表面上常以「關懷」作為包裝,但其實我們也明白,滿足個人的窺探慾也是重點之一,之後可以拿去再跟別人八卦八卦。還有一個常見的互動,就是開始「說教」,講好聽一點是「分享」,讓自己暢所欲言,講道理講得連自己都感動(這是某位長輩曾用過的字眼),想得到晚輩的肯定與附和,刷一點存在感跟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很多晚輩也和善,或者想讓大家都好過,藉機給長輩一些鼓勵,讓長輩開心,場面也圓融。

    很多時候,人家問問題,沒有真的要聽,更多主要是想表達自己!這一點如果沒有覺悟,社交互動有時會卡住。

    我長年觀察家長跟孩子的互動,通常大人容易打斷孩子,沒耐心等待,想趕快按照自己的意願解決問題。然後,大人又急著確認孩子有沒有好好把自己的話聽進去。孩子有語言能力之後,如果表達的意見跟大人不同,也容易被壓抑。

    很多大人問我:為什麼他們的話,孩子都聽不進去?

    這問題不難,倒過來說就會知道:因為孩子的話,大人也聽不進去!

    很多人想要找人來傾聽自己,希望自己被了解,希望能有人一解自己心中的挫折空虛。那種被傾聽的感覺,實在太好了,這一點我很清楚!

    就這一點來說,不少朋友抱著這樣的期待,期待隊友、期待孩子、期待朋友,因此落空,直接或間接地自己讓自己增添苦痛。甚至有時候,連傾聽自己說不定都不願意,只會叫自己「別想太多」,常常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自己要消化負面情緒是比較費勁,卻又希望自己的心聲找得到人來傾聽。

    傾聽的難,是要理解對方的邏輯,這是一種新的學習。

    這種學習不容易,首先就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動機,即使是面對自己的孩子。能放下自我以他人為主體,要鼓勵他人說,要幫對方整理思緒,肯定對方的努力,很多疑惑要跟著對方一起澄清,即使價值觀跟自己不同,也都能保持開放……

    光是這種人格特質,就不多見。還有內在的能量,常要有一定程度的飽滿,因為對方的負面情緒可能會一直來,意味著傾聽者懂得照顧自己,內在未解的困境至少先經過了一定程度的處理。

    理解上述這些說法,我們不難明白:有人看似主動關心人,事實上是自己藉機想被關心!

    也有一種類似的心態是,硬要找人來讓自己「幫忙」,強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好意」。自以為是善意,常讓對方很有壓力。這時候根本就難有傾聽,因為心不誠、意不正,講難聽一點,自己的意志勝過對方的意願。

    「長輩的好意要接受,不要讓長輩不高興!」這種心態,真的是「好意」?

    對我來說,沒有一定要做到傾聽,因為傾聽很少出現在生活中。但我們可以意知到自己的限制,知道自己能多一點點耐心聽,就算了不起。沒有把對方罵一頓,胡亂給對方建議,就可以肯定自己。

    重點在覺察,覺察自己其實沒有真的要聽,覺察自己只是想藉著聽,要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內在的想法。或者覺察到我們藉著聽對方說話,是想要滿足自己什麼?

    我沒有要責怪什麼的意思,不想聽孩子講話的父母,幾千年來是常態啊。但我們可以注意,我們想訴苦的時候,也不用把孩子當成心靈垃圾桶,只求自己快意。

    覺察自己、理解自己,因此心靜,這時傾聽會更容易。衷心祝福您!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