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重鬱症單一發作輕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重鬱症單一發作輕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鬱症單一發作輕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鬱症單一發作輕度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秒懂家醫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身心醫學】常見的三種憂鬱症,您知道嗎? 憂鬱症是大腦功能的疾病 由於先天敏感的體質加上後天環境的誘發 導致大腦的神經功能出現失調 而憂鬱症不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 它的症狀夠嚴重,時間夠久,且讓人失去功能 誘發因素包含生物,心理,社會三大面向 是需要以全人觀點照護的疾病 ...

  • 重鬱症單一發作輕度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9-10 12:17:43
    有 187 人按讚


    【身心醫學】常見的三種憂鬱症,您知道嗎?
     
    憂鬱症是大腦功能的疾病
    由於先天敏感的體質加上後天環境的誘發
    導致大腦的神經功能出現失調
    而憂鬱症不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
    它的症狀夠嚴重,時間夠久,且讓人失去功能
    誘發因素包含生物,心理,社會三大面向
    是需要以全人觀點照護的疾病
     
    來到家醫科被發現的憂鬱症
    大多不是以心情不好為主訴
    而是以身體上的不適來表現
    包含失眠,食慾差,體重減輕,疲倦等等
     
    實際上的症狀來自於九大類型:
    1. 情緒低落,2. 失去興趣(二者符合其一)
    3. 精神動作改變
    (激動或遲鈍,感謝讀者勘誤為精神動作)
    4. 睡眠改變(失眠或睡太久)
    5. 食慾或體重改變(食慾或體重的過度增加或減少)
    6. 容易疲倦,7. 注意力不集中
    8. 過度的罪惡感或無價值感
    9. 自殺的念頭,計畫,或行為
     
    以上的症狀要每天發生,有症狀的時間比沒症狀時長
    且持續時間超過兩個禮拜
    就符合憂鬱症的狀況
    但是症狀不能來自於其他身體疾病
    或是使用物質藥物的效果
     
    以下的分類,不討論曾有躁症發作,
    或是有精神病症狀的憂鬱症
    而是純粹憂鬱發作的疾病
     
    1. 重度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符合五個症狀以上的狀況
    是大部分民眾或醫療人員所注目的焦點
    因為造成人功能行為上的改變相當明顯,容易發現
    也是自殺防治的重點疾病
     
    大部分的重度憂鬱症其實自己會好
    平均發作後5~6個月,就有一半的人達到症狀緩解
    但是這個時間還是相對難熬,
    而且有20%左右的人一直不會好
    如果能接受藥物治療,2~4個禮拜後就能顯著改善
    持續治療6~9個月更能預防後續復發
    推薦的第一線治療是藥物與心理的合併治療
    比個別單一治療都有效
      
    2. 慢性憂鬱症 (dysthymia / 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
    這個疾病比較少為人所知
    因為只須符合兩個症狀,較不明顯,容易忽略
    且不具有精神動作改變與自殺意念的條件
    (條件細目其實也不太一樣,為了作圖方便還是寫在一起了)
    雖然大多也是會自己好,但是發作的時間實在太長了
    選擇藥物或心理的單一治療都可以
     
    3. 輕度憂鬱症 (minor depression)
    這個類型就更少人知道了
    有顯著憂鬱但不符合重度憂鬱症
    只有2~4個症狀並持續兩個禮拜但不滿兩年
    大部分在幾個月後也都會自己好
    但是還是造成個人的痛苦和功能損害
    也有可能持續太久的時間或進展成重度憂鬱症
    如果能適當的求助,我認為還是比較好
    其中如果在近三個月有特別的誘發壓力事件
    就要歸類於"適應障礙"
    只要壓力源排除了,六個月內就會自己好
     
    不過治療的方式都一樣
    無論是輕度憂鬱症或適應障礙
    第一線是心理治療而非藥物
     
    無論是哪種憂鬱症,
    問題都在於帶來個人顯著的痛苦與傷害了生活功能
    這種狀況甚至包含有<產後憂鬱症>
    以及某些婦女經前嚴重的情緒症狀<經前不悅症>
    也是常見的憂鬱症小分類
     
    憂鬱症是高盛行率常見疾病 
    國外統計重度+慢性憂鬱症的盛行率在7~12%之間,
    就只差糖尿病一些而已,
    終身盛行率在15%~25%之間,
    因此,若察覺自身或親友的狀況有異,千萬不要感到意外
    建議來精神科或家醫科尋求建議
    我一直相信及時的問題發現與資源介入
    都有機會藉此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身心症
    #憂鬱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