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醫學系備取人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醫學系備取人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醫學系備取人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醫學系備取人數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缺額創新高 正視申請入學亂象 李若松/基層教育工作者(雲縣斗六) 少子化明明是大學缺學生,但許多考生申請不到校系,連最頂尖醫學系也缺,招生單位冷漠,對招生名額、缺額…都當成冷冰冰數字處理。酷熱疫情期間,落榜學生必須煎熬準備不可知的指定科目考試,各大學校院擔心未來能收多少學生?今年如此慘狀,明年怎麼...

醫學系備取人數 在 凡鳥手札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58:51

#凡鳥隨筆其壹佰柒拾陸 【學測之後】 學測成績公布幾天了,先來說兩個小故事吧。 兩個,在我身邊發生的故事。 . . 高中時,班上有位同學L。 L是個非常確定自己志向的朋友,至少曾經是這樣的。 L對物理非常有熱情,出於這樣的熱情,他的理想志願就是台大物理。 . 『我一定要考到台大物理系,如果學...

  • 醫學系備取人數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2 13:03:00
    有 9 人按讚

    缺額創新高 正視申請入學亂象
    李若松/基層教育工作者(雲縣斗六)

    少子化明明是大學缺學生,但許多考生申請不到校系,連最頂尖醫學系也缺,招生單位冷漠,對招生名額、缺額…都當成冷冰冰數字處理。酷熱疫情期間,落榜學生必須煎熬準備不可知的指定科目考試,各大學校院擔心未來能收多少學生?今年如此慘狀,明年怎麼辦?大學招委會預估明年如何?有什麼改善對策?

    凡是入學甄選,一定有人勝出,有人落榜,但「缺額過多」不是合理現象。今年大學申請校系缺額創新高,甄選會解釋今年招生總名額數增加,共五萬五五四一個,比去年多二七四個,但報名人數僅八萬五四二二人,比去年少一七六四人;二來是考生間報考志願校系重疊度較高。如果想念醫學系考生都因繁星或甄選無法圓夢,醫學系出現缺額,預估失準,一定是許多環節出了問題。

    大學申請入學第一關只能填六個志願校系,本身就讓許多考生沒有機會進入二階選拔,我曾建議第一階段依序選填校系數目大幅放寬,但每人最多只有三所校系可進入二階段書審及面試,三個校系都是考生最想上校系,等到二階段結束,每個考生最多三校系正取或備取,就不會因為資優生的六校系全正取,占了其他考生名額。

    若每個考生都有三個理想校系複試,國內各校系可以固定分三天(梯次)面試,考生可安排三天輕鬆到三校系複試,不用擔心不同校系複試時間相衝突,三天結束緊張的複試流程,各校可以加快放榜流程,縮短學生與家長的煎熬等待期。

  • 醫學系備取人數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26 09:00:32
    有 32 人按讚


    我的未來 非他辭職可補救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

    今年學測數學滿級分人數創新高,恐導致超篩。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學測放榜,前晚先用Line告知在補習班的女兒,數學滿級分偏多、大考中心主任辭職負責消息,女兒只回了一句:「我的未來不是他辭職可以補救!」

    對於一個不滿意去年入學成績決心重考,又再一次遇到數學沒有辨識度的嚴重出題錯誤,女兒只有一句話的回覆可見其感慨。

    科舉時代掄才,主考官員主試出錯,削職為民、發配邊疆、廷杖砍頭多有;現在考題由大考中心把關,考題經過五階段審測,居然還會出現如此嚴重疏漏,難以想像。去年數學科目滿級分已經破紀錄,今年又成長一倍,一次的錯誤已經不可容許,二次的誇張錯誤,我回給女兒一句「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

    五年級生的我常用自己高三休學在家自修考上國立大學的過去,鼓勵雙胞胎女兒,只要努力一定會考上理想科系。她們回我:「那是以前啦!現在努力讀書也不一定如此,申請入學已經把指考的名額都快搶光了。」

    誠然,少子化讓入學申請成為大學搶學生的首要和第一管道,此所以近年來各大學都大幅提升申請入學名額,更高額備取名額到令人咋舌地步(去年交通大學材料系正取廿二、備取一七一;長庚大學醫學系正取五十六、備取二三九)。前段班的學校合格申請者均表現優異,為免遺珠之憾故高額備取。但如果大費周章,讓學生和家長準備資料、南北奔波,大學教授又要費時費力審查資料、面試,到最後讓考生幾乎統統有獎,只是產生「進入先後」名單,是否是社會資源的變相浪費?

    多元入學管道確實讓學生多了繁星、申請入學、指考等不同的升學方式,但這也造成學生入學素質不一,前此也有國立大學因為學測入學學生數學能力與念完高三之指考入學學生有差,另開加強班之情事;今年台灣大學醫學系也有第二階段筆試,不啻是否認學測的篩選功能。又如果通過學測申請到大學入學之學生,不需要有高三下的學習就能勝任,那教育部何不直接縮短高中就學時間?

    身為家長也是大學老師,深切體會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優渥家庭背景,可以打造出適合入學申請的亮麗書面審查資料;當國立大學學生大都來自社經地位較高家庭(二○一六年研究資料,台大將近一半的學生是來自台北市、新北市,其中大安區又占最多數有六點八九%),現在的大學入學方式已經讓台灣未來的階級分立只會更加明顯,而不會模糊消弭。

    面對少子化,大學競相爭取先有學生、落袋為安,申請入學幾乎成為主流,再加上這兩年出現之出題辨識度問題,主事者若不能先有通盤和長遠性改革和規畫,台灣動盪不安不會是因為政治因素,而是教育的星星之火開始燎原,貧富更不均、階級更對立。

    「我的未來不是他辭職可以補救!」但台灣年輕人的未來,則是要靠主事者來創造和挽救。

  • 醫學系備取人數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5-22 14:49:52
    有 1,450 人按讚

    大學考招的檢討

    大學考招制度年年舉辦、年年都被檢討,似乎無論大學、高中、考生和家長都有意見。對頂尖大學而言,只盼透過考招篩選,挑選到成績最好的學生;而一般大學面對少子化衝擊,只希望招好招滿,避免產生缺額為考量。但多數高中老師,則希望考科減少有利高中課程安排,在教學上有更大自主空間,落實高中學習歷程;然而,對多數家長而言,只希望考招制度設計能更公平,選才競爭過程中減少折騰。一個考招制度,卻被賦予不同目的期待。但不管制度怎麼調整,如何讓孩子能經由努力進入理想科系,才是家長最大的焦慮。

    今年考招因首次實施「5選4」新制,造成大學甄試申請同分及第二階段備取爆增,很多考生懷抱希望參加面試,由於競爭者眾,不少考生鎩羽而歸,有些雖獲備取通知,但結果又期待落空,而大量考生繳交了上千元甄試費而落榜,最後二階甄試徒勞無功、白忙一場,致使很多家長和考生對今年考招抱怨不已。例如清大電機系,原預計篩選120人進入二階甄試,卻篩出506人,正取只有40人,備取392人。另招聯會指出,全部2,092個招生招系組中,有71個系組增額達原訂人數50%以上,特別是醫學系、牙醫系及幾所學校電機系也都出現較多的超篩人次。

    備取人數爆增的確可避免各校產生缺額,今年申請入學,各校缺額即創七年新低。但如果各校備取浮濫,只有更增考生的煎熬與不確定性。再者,各校拉高備取人數也衍生公平性之問題,因招生簡章公告篩選倍率為3倍,依規定行事的校系可能產生缺額,未依簡章規定,拉高篩選倍率的校系就可以招滿招足。換言之,在這場招生競賽中,不遵守遊戲規則的校系反而佔了便宜。然而,究竟篩選倍率應該多少才合理?次長表示合理的數字是3.19,他會請招聯會再討論是否以4為可行性。然而,今年實際通過篩選倍率達8以上就有22個,教育部還在以4討論可行性,如此教育部說一套,招聯會做一套,各大校系又有自己的一套規則,試問家長如何安心呢?希望明年各校不要為了搶學生,故意於篩選倍率上競相飆車,讓二階甄試競爭越趨激烈,因為年年都有一批辛苦的考生啊!

    至於考試鑑別度,也常是各方討論的焦點,我質詢次長現行15級分是否足以鑑別?如今「5選4」就滿分同分很多,未來還要改「5選3」,試問如何說服家長接受減少考科?次長表示大考中心建議未來在15級分中又區分為15A及15AA,不知如此是否滿足考生和家長的期待?

    👉成為柯志恩的好友:
    https://line.me/R/ti/p/%40dzq9154n
    👉政治以外的柯志恩:
    https://www.instagram.com/prof.kochihen/
    👉用心質詢的柯志恩:
    https://reurl.cc/z6Z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