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剎#Atmoment_tw
《微雷》
昨天和c小姐一起看完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當初看到劇名以為是中國的肥皂喜劇,卻在電影落幕後留下哽咽的淚,但或許裡面還是參雜了讓人輕鬆的成分吧,在一點一絲鋪陳的絕望中間,還能摸到了一絲逃生的線,也或許把它當作喜劇看待也是可以的,畢竟我們也只是陪哭與陪...
#一剎#Atmoment_tw
《微雷》
昨天和c小姐一起看完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當初看到劇名以為是中國的肥皂喜劇,卻在電影落幕後留下哽咽的淚,但或許裡面還是參雜了讓人輕鬆的成分吧,在一點一絲鋪陳的絕望中間,還能摸到了一絲逃生的線,也或許把它當作喜劇看待也是可以的,畢竟我們也只是陪哭與陪笑的觀眾,只有身在箇中才能理解其中經歷的血淚和痛苦,就像卓別林說:「人生近看是一齣悲劇,遠看則是一齣喜劇。」是否是喜劇,可能只是端看我們是否身在其中而已。
medicine(藥)這個字的起源來自於印歐語的字根-med,有「思考、測量、治癒」的意思,但在藥學系裡,許多人會用Rx來當藥的縮寫,而後才發展為英文的「recipe」,而古代的醫學理論家蓋侖,他模仿古代埃及神話中的荷魯斯之眼,創造了R符號後,又在R上面加上一撇“/ ”,也就成了宙斯的縮寫,而後被拿來作為開立處方的用字,而蓋侖創的Rx的意思則為:神保佑你,服用這藥物,必定早日康復。
救人是偉大的吧,即使當初程勇只是為了自己父親的活命和金錢利益,而踏上了走私藥品這條路,但看到原本可能奄奄一息的病人能夠痊癒,自己也難免動了真情,在把藥轉移所有權的時候,有掙扎,但也還是想要保住自己與家人,在劇的前半段,程勇不過是只懂得明哲保身的商人,不是所謂宙斯,更不是大家心裡仰望的藥神。
要說心酸在哪,可能得從程勇當初一起賣藥的夥伴一一倒下開始,呂受益的自我了結,讓程勇真正理解到生命總是輕如鴻毛,明明大半的人生為了求生,最後依然無法抵禦病魔,只能倉皇地在無人發現的時候離開人世,明明世界對他如此的殘酷,它還是選擇了溫柔作為報答,而這樣的溫柔,也感染到了程勇身上。
「有病沒有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這次的程勇不做商人,而是將藥以成本價賣出,這讓白血病患者再次有了一線生機,或許程勇想做的,不是觀望眾生而享盡清福的上帝,而是印度神話裡的迦梨與濕婆,迦梨為了拯救蒼生而選擇殺掉惡魔,反而讓自己陷入混沌之中,不斷地用雙腳踩踏地面,而濕婆則是捨身地躲到了迦梨腳下,讓地表的人民能夠安身。在災難來臨時,誰都可以選擇保持原狀,雙手一攤,但犧牲與奉獻,可能看起來很愚蠢,但沒有了他們一時的衝動,那些痛苦的人民會繼續陷入苦難之中。
最讓人淚腺潰堤的,還是老婆婆的那句「這個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被批判是假藥的印度仿製藥,怎麼也沒想到,能救活上千條老百姓的人命,一旦斷了藥源,民眾只能選擇天價的正版藥。許多人吃垮了家庭,被親戚看不起、踢皮球,可是他們也只是想保有生存的權利,難道這樣真的有罪嗎?我們總是客觀地去看待「犯罪」這件事,但許多人別無選擇,只能游走於法律邊緣或觸法,最後顏面也失去了,難道法律的低位還是不可撼動嗎?一面罵著窮苦人民對社會的危害,一面享有優渥家庭帶來的福利,在別人好不容易有一絲找回尊嚴的機會時,卻還要硬生生將那份機會偷走,我想,令人絕望的不是社會的現實,還有每個人只關注自己的處境與悲劇,卻對別人面臨的災難,採取了理性與功利的態度。
保護藥的專利與產權自然重要,但過於高昂的藥價畢竟會遭到市場的挑戰與反彈,社會一直作為殘酷的代名詞,但對待人命絕對不能殘酷,儘管臺灣的健保在財務方面一直遭到詬病,但也是有了它,我才能在體弱多病的童年存活至今,藥神的出現,本質上也是對於過於嚴峻的現實,最真實的反抗。
這部片最厲害的地方,還是在於「觀眾若站在每個角色的觀點思考,會發現沒有人是錯誤的。」也許這就是社會議題電影所滿溢的現實感與衝突感吧,明明每個人都沒有錯 ,卻又是一地雞毛,在每個人都能主張自己權力的社會,很少有人會願意退一步說話,需要的,也許只有同情與關心,以及傾聽每個異溫層最心底的聲音。
在疫情動盪的現今,也許看這部片也足以讓人反思與珍惜,不奢求世界走入烏托邦,但希望各地的人都健康地活著,沒有病痛、沒有戰亂,沒有天災也沒有歧視,每個人都能活下去、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藥神」的存在,是來自於身陷無助的呼喊,一種無奈的悲催裡,急迫的濟世。只希望,在日漸成熟的社會裡,不會再有「藥神」的存在。
天佑臺灣、天佑世界。
#我不是藥神
#電影
#疫情
#散文
#天佑臺灣
醫學名詞縮寫表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連假不空虛】連續四天中午,#統合分析工作坊 課程精華問答,獨家觀賞!
Q:表格內的英文名詞,可以使用縮寫嗎?
先說結論,答案是:「可以」,但是......(想知道怎麼正確又不失禮貌的使用英文名詞縮寫,快來瞧瞧最新上架的課程精華影片!)
🚩 2020 / 5 / 23(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 研究規劃技巧
✓ 拆解論文架構
✓ 重要的專有名詞
✓ 如何搜尋文獻
✓ 圖表優化重點
✓ 初學者起步建議
把握先機,無資源者的機會在這裡!
立即報名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講者陣容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超過 20 篇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已發表 50 篇以上 meta-analysis 論文,並組成研究團隊。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顯示較少內容
💪 初學者真的可以學會
經過我們的拆解與教學,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只要會用 Windows,懂得使用像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這樣的軟體,就足夠了。
上課我們會把重要的觀念講給你懂,而互動實作就是理解流程,只要懂得電腦操作,能照著教學步驟,點擊正確的功能,就沒問題。一些枝微末節的卡關,課堂上將會有講師與助教全力協助。與助教全力協助。
醫學名詞縮寫表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可以當科普囉~~~
推一波~
不過一個人的國家認同以及身分認同當然不能靠文字而已,還是必須看文化背景,也不能單靠血源論定,畢竟生物多樣性、人口遷移是不斷發生的,要求純粹的某個血統是不可能的,這樣太法西斯了~~
#法西斯主義
『你知道「電話」一辭是日本語嗎?』
網路上常常看到有人說:『你不是中國人,你不要用中文!』
也常常看到有人說:『你是日本人!你不要用中文!去用你的日文!』
所以同理可證,為了當一個中國人,我們說到 telephone,應該遵古稱法,使用翻譯詞:『德律風』,手機正確名稱應該是『行動德律風』,公共電話應該是『公用德律風』。
至於『電話』,那可是日本人的用詞,大家說好的不當小日本呢??
一說到『小日本』這三個字,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你知道日本的海岸線有多長嗎?海底資源有多豐厚你知道嗎?
海底資源在地球佔了九成以上,陸地資源僅佔地球的一成。
中國的海權,在二次大戰之後,早就被南韓、日本、駐台海美軍、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緊緊牢牢死死的鎖在東海南海這一小片小小的海域裡了。
龐大遼闊的太平洋,中國佔不到一席之地,賞握不到一吋太平洋海權,你知道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嗎?太平洋佔了地球資源一半以上,光是想到這個數據,有遠見的中國人,腿早就癱軟了好嗎?
如果你還要用史前不文明時代的角度去看『領地範圍』,然後叫人家『小日本』,我也幫不了你,因為那不是事實,叫你凡事不要只看表面,多瞭解事實的深度,你卻堅持只看表面。
中國現在最大的困境就是領地內的資源幾乎已經耗盡了,看得到,挖得到的資源,用完就沒有了,這是中國最大的國安問題,中國的問題根本不在日本,也不在台灣,而是在中國內部本身的資源耗竭。
你說『中國即便被鎖在東海南海又如何?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我也只能大笑,中國人超愛講這句話的,而且到處嚷嚷,你知道美國的國債到底是什麼嗎?為什麼中國人可以買到這麼多美國國債?而美國又為什麼明知道中國在大肆收購美國國債,美國又絲毫不害怕的繼續販賣國債給中國?
說得這麼複雜,搞得這麼難懂,其實美國國債,就是『美鈔』。
所謂的『美國國債』,就是『美國鈔票』。
『鈔票』的本質就是『國家的債權憑證』。
你拿鈔票來交易,正是因為國家的債權憑證有公信力,所以國際社會接受,尤其是經濟穩定的債權憑證, 國際上的人們越是信賴它,以它作為鈔票去從事交易行為。
所以,國債沒有這麼複雜,你手頭也許多台灣的國債『新台幣』啊。(對了,怎麼不叫新華幣?為什麼國際通用縮寫是NTD?而不是NCD?這就不解釋了,事實明擺著呢。)
中國買了這麼多美國國債,說穿了,就是買美金而已,根本不是中國開支票借錢給美國,更不是美國政府拜託中國借錢給美國。而是中國自己為了避險,選擇全世界最穩定的債權憑證-\-\-『美鈔』。中國最主要是為了穩定中國自己的經濟,可不是出手大方,金援美國啊,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了。
這是部分理性的中國人普遍明白卻又不好意思說的事實,
更何況『中國所謂是美國最大債權國』,實際上只不過佔有8%而已,這就好像我欠你八塊錢,而你到處在世界各地大聲嚷嚷一樣幼稚滑稽,順便一提,美國第二大債權國,不是別人,就是日本,我們可沒聽過日本動不動就大聲嚷嚷『美國欠我們錢~』啊,因為日本也是為了避險,如此簡單的控制貿易逆差的經貿運作而已。
美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資源都原封不動,而且美國有一半以上的領地是在海底的,全都不肯開採,等待中國資源全數耗盡(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是世界工廠,憑著開採中國領地的資源維持這個現象,寅吃卯糧。),你認為美國還在意中國手上有多少美元嗎?仔細用腦袋想一想,眼光看遠一點就知道答案了。
話說回來,其實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等華人地區普遍採用日本人發明的『漢語辭彙』(即『和製漢語』,顧名思義,也就是大和民族製造的漢語 ),如果沒有這些日本人發明的漢語辭彙,我們要閱讀和書寫都會造成很大的困難與不方便,如果沒有這些日本人發明的漢語辭彙,上述四大地區的文盲不會大幅降低。
嚴格來說,沒有日本人發明的『和製漢語』,今天就沒有華人所謂的『白話文』,清末的梁啟超等知識份子大量引進所謂的『和製漢辭』,才有今天的華人常用的『白話文』。因為這些漢語辭彙具備『清楚明瞭』與『文即是意』的先進文明的文字特性,我身為中國文學系的一分子,還是不得不佩服這些創造漢語辭彙的日本人。
從〖簡明日華辭典』《大新書局版》與『易懂日漢辭典』《五南文化版》中隨意找出有系統的數個例子,以及Google搜尋『和製漢語』,粗糙簡單介紹如下:
有關於『自然與宗教人文』的詞彙:
自然,天體,銀河,太陽,宇宙,地球,經緯,軌跡,日間,夜間,森林,草原,世紀,降雨,天氣,氣候,真空,生命,對流,原子,東洋,西洋,祭典,自體,衛星,亞洲,歐洲,風俗,天使,惡魔,女神,怪物,信徒...等等。
有關於『政治』的詞彙:
政治,首都,政府,開國,團體,人民,國家,國民,公民,政策,行政,自治,方針,司法,大綱,制度,主權,交通,憲法,改革,革命,解放,幹部,制度,政黨,左翼,右翼,選舉,內閣,運動,自治,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民主,民生,民權,共和,階級,復興,計畫,預備,全國,法案,方針,內閣,閣員,政策,權益,大陸,領地,武器,紛爭,責任,安全,宣言,保育,海域...等等。
有關於『經濟』的詞彙:
經濟,企業,團體,財團,組織,工業,農業,商業,稅制,總務,金融,財政,財務,財產,業務,收益,收支,均衡,計畫,專門,勞動,生產,保險,銀行,經理,會計,物價,市場,證券,納稅,消費,發展,競爭,景氣,金脈,人脈,年度,資金,改善,派遣,企劃,勤務,民營,郵政,定價,共榮,理事,提供,健全,競爭,販售,補償,公式,保稅,既得,食物,肉類,適應,農場,牧場,互惠...等等。
有關於『社會』的詞彙:
自由,人權,社會,民族,同胞,公眾,公共,人口,言語,法人,國籍,家庭,公共,報社,規模,支持,改善,活躍,補助,公正,潮流,位置,紀律,法律,訴訟,被告,義務,權利,勤務,秩序,服務,事業,議論,交通,委員,醫療,手術,警察,污染,問題,共同,平等,男性,女性,父親,母親,兄弟,姊妹,親子,家族,透明,公開,合併,遺產,讓渡,署名...等等。
有關於『教育』的詞彙:
教育,育兒,學校,學生,教師,教授,教鞭,課程,教科書,圖書,地圖,能力,資料,想像,文法,實驗,研究,翻譯,實證,科學,文學,語言,醫學,化學,統計,物理,哲學,推理,歷史,地理,心理學,美術,宗教,技術,技法,朗讀,美學,藝術,文化,文藝,文獻,知識,常識,見習,腳本,素材,原稿,版權,出版社,工藝,繪畫,容量,體積,演說,放射...等等。
有關於『生活』的詞彙:
牛乳,生活,一般,出品,新聞,廣告,電子,電話,電燈,電報,無線,住所,資源,列車,電器,機器,中古,設備,報社,鋼鐵,顧客,相當,漫畫,動畫,繪畫,入手,作家,記者,日記,備忘錄,食物,脂肪,色彩,公園,雜貨,風景,旅行,季節,氣候,模型,工具,地下室,世界,時間,空間,時代,支持,交通,投稿,玩具,時空,食品,壁紙,今日,明日,昨日,當初,多數,少數,本週,本月,鑑定,年表,除外,設定,取締,事故,葬儀,症狀,原因,假裝,習性,處理,百科,演奏,...等等。
其他常用的『抽象』詞彙:
安靜,真相,真實,理論,理想,範圍,基礎,原則,負荷,水準,概念,內容,健康,狀況,背景,整備,時代,世紀,年度,體系,實用,目標,目的,意義,情報,資料,基準,規模,環境,效率,責任,負擔,場面,創意,關係,戀愛,告白,感覺,感情,曖昧,愛情,友情,意識,傳奇,勢態,遺傳,輻射,信號,電波,進化,進度,潮流,半額,全額,嚴重,現代,焦點,腐敗,典型,項目,對象,意見,立場,參加,可愛,福祉,先進,先端,公平,協議,言語,特徵,範圍,系統,認識,成立,發生,發明,發展,創造,有限,構造,實現,實踐,解決,解釋,改善,耐震,檢討,對應,申請,支持,支援,信賴,著手,監視,收斂,誕生,導入,保障,保存,追究,開發,裁判,適應,辯護,反對,說明,證明,比較,分析,假設,存在,補修,肯定,否定,否決,否認,制裁,質疑,疑問,反映,嫌惡,翻案,創作,製作,操作,修正,發揮,達成,擔當,掌握,管理,處理,混合,淘汰,影響,批判,計算,調查,禁止,矜持...等等。
形容詞的運用:
可愛『的』,美好『的』,偉大『的』,什麼什麼『的』。
名詞的構造形式:
可能『性』,致命『性』,全球『性』,什麼什麼『性』。
動詞的構造形式:
自動『化』,電腦『化』,國際『化』,什麼什麼『化』。
......太多了,根本數不完,你想得到的,你用得到的形容詞,名詞構造方法,幾乎全都是日本人發明的。
每下愈況,你會發現,你三句話不離『和製漢語』和日本發明的形容詞用法和各種名詞構造,我們使用日本文法與和製漢語真的是頻繁到極致的地步了。(『每下愈況』是漢成語,也就是中國成語,意思是:『越是往下探討,越能得知事情的根本道理。』所以你知道中文有多難了吧!!這句話根本不是『越來越糟糕』的意思,更不是『每況愈下』,中文裡面根本沒有這個詞,『每況愈下』只是一個將錯就錯的莫名其妙概念,雖然約定俗成有『每況愈下』這個詞,但實在是完全錯誤、毫無邏輯的用詞,各種中文詞典根本就找不到『每況愈下』的典故何在。)
翻譯漢古文,漢散文,漢詩,漢詞,漢曲,漢小說,如果沒有『和製漢語』的強力輔助,勢必是一件更為複雜艱鉅的浩大工程,身為中國文學系的一份子,有些實話,我必須攤開來講。
不承認的人,也不要崩潰。
我常常看到罵人『小日本』的人,光是一句話,就用了三到六個以上的『和製漢詞』,我提出質疑之後,對方就退縮了,完全不知如何辯駁,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罵人『小日本』,也等於罵到自己了,自己本身就是『和製漢語』的愛用者,自己本身就是使用日本語言工具的人,自己本身就是『小日本』文化薰陶者,如何不害羞臉紅呢??
醫學名詞縮寫表 在 阿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嚴格來說,ICD的改變是將「性別認同障礙症」去病化,而不是將跨性別去病化,因為跨性別一直都不是疾病。但,說真的,有心排斥或歧視的人也才不管ICD或DSM寫了什麼呢。』
『ICD真的是首創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或者更舊的名稱:變性慾)去病化的系統嗎?
其實不然,在2009年,法國衛生署就已正式宣佈不再視變性慾為疾病。
而美國的DSM系統,則是在2013年5月出版的第5版,也已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更名為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同樣是明確的去病化意涵。』
【關於ICD-11的「性別不一致」到底是在改什麼?】
這兩天在性別界(真的有這個結界嗎?)被熱門討論的議題,就是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1)正式將「性別認同障礙症」(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更名為「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並從精神疾病的章節移到性健康相關章節,成為跨性別去污名與去病化的重要里程碑。
有許多朋友問起,我想說來寫篇短文簡單介紹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ICD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出版,將疾病或疾病群依照診斷準則加以分類的系統,目的在於讓世界各地的罹病或死亡資料能夠被記錄、分析與比較。並且用英文字母和數字混合編碼,以利存取分析。
目前全世界正在使用的是ICD第10版,包括台灣的健保系統也是使用ICD-10的編碼。而WHO其實早在2012年5月就公布了ICD-11的草稿,在2018年6月18日(也就是最近)公布ICD-11正式版,預定2019年5月會提交給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由會員國批准,2022年1月開始正式使用。
目前的ICD-10是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放在第五章「精神(心智)與行為障礙症」當中,這一章是用F作為開頭的編碼,也就是所謂F word,因此精神科醫師平常看診在電腦輸入診斷時,也大多是在輸入F word,舉凡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失智症還有某些失眠的編碼都是F word。
(由於每個人對於說幹話的認知差異很大,我還是特別註明一下好了:我真的只是在開玩笑,第五章只是剛好F開頭,不是F word的意義,我很愛這一章的)
至於剛公布的正式版ICD-11,其中的精神科章節移到了第六章「精神(心智)、行為或神經發展障礙症」,而性別認同障礙症則更名為性別不一致,實質內容改放進第十七章「性健康相關狀況」(Conditions related to sexual health),與精神疾病脫鉤。但其實在第六章裡還是留了一個「性別不一致」的分類標題,以免大家找不到(?)
性別不一致在ICD-11裡的描述如下:
個人所感受的性別與法定性別之間有顯著且持續的不一致,但若只有性別多樣化的行為表現與偏好並無法構成此診斷。且須排除掉性偏好症(paraphilic disorders)的鑑別診斷。
此類別下面包含三個診斷:
HA60:青少年或成人期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 of adolescence or adulthood)
HA61:兒童期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 of childhood)
HA6Z:非特定的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 unspecified)
性別不一致的診斷區分成兩個年齡階段,與其發展歷程有關。根據追蹤研究顯示,符合性別不一致診斷的兒童,在青少年之後仍持續符合診斷的比例介於12-27%之間。但青少年仍符合診斷的性別不一致者,則幾乎都會持續到成年期,因此青少年跟成人期被放在一起。
但ICD真的是首創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或者更舊的名稱:變性慾)去病化的系統嗎?其實不然,在2009年,法國衛生署就已正式宣佈不再視變性慾為疾病。而美國的DSM系統,則是在2013年5月出版的第5版,也已將性別認同障礙症更名為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同樣是明確的去病化意涵。
Dysphoria這個字日常很少用,台灣精神醫學會最後定案翻譯為「不安」,當然是比較信雅的譯法,但是我曾聽一位精神科前輩說,dysphoria這個字比較精準的感受應該翻譯成「秣送」,對,就是台語的「不爽」,這樣最達意 XD
而的確,我認識的許多性別不安者,對於這個鋪天蓋地佔滿自己生活的各種性別象徵和性別語言,覺得真的不爽到了極點。
順便談一下DSM,DSM是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縮寫,這套診斷系統僅限於精神醫學,而ICD則是包括所有類別的疾病。台灣的精神醫學體系大多是以DSM作為訓練主軸,但台灣的醫師也必須對ICD系統略懂略懂(至少必須知道怎麼輸入健保碼才可以啊)。
在精神疾病的領域,ICD這套系統與DSM還有一個重大的差異,就是ICD對於疾病只有做內涵式的描述,也就是用一段話說明這個疾病的核心症狀跟條件是什麼,但DSM更著重在操作型定義,也就是會用條列式的方式,必須符合幾條以上、以及某些條件,才能夠下診斷,所以DSM的長相更像是一種操作手冊。但如果只是看著操作手冊望文生義,絕對會差之千里,所以千萬不要自己google之後亂下診斷。。
ICD-11中的性別不一致所對應的DSM-5診斷就是性別不安。與DSM-5相較,兩者的診斷內涵並無太大差異,DSM也同樣區分為「兒童期」與「青少年或成人期」兩個診斷。診斷內文中的沿革,反映了醫學對於「性別」的看法也在不斷演化當中,但細節太過繁複,這邊暫且不談。
這些診斷名稱的更改,最明顯的當然就是把「障礙症」(disorder)去除掉,宣示去病化的意涵,但因性別不安(不一致)者可能還是須要一些生理或心理的協助,因此仍保留在ICD-11及DSM-5的診斷中,以利提供對應的醫療服務。
關於性別不一致的改版,還有太多的歷史、科學和社會情勢可以談,但這樣就會變成萬言書了我才不要。我想特別說的是,在診斷名稱及分類改變之外,我們還是可以注意幾件事:
1. 「跨性別」(transgender)並非診斷名稱,跨性別族群遠比「性別不一致」這個診斷涵蓋更廣,其中的多樣性超乎想像,絕對不是「比女人更女人」這種刻板印象而已。對我來說,性別多樣性就是人類必然的而且正常的現象,而「正常」,本來就不止一種。
2. 嚴格來說,ICD的改變是將「性別認同障礙症」去病化,而不是將跨性別去病化,因為跨性別一直都不是疾病。但,說真的,有心排斥或歧視的人也才不管ICD或DSM寫了什麼呢。
3. 再怎麼談診斷內涵,依然都只是人的一個面向,尤其在精神醫學中,我們雖然會看到同樣診斷下許多的共通點,但看到更多的還是每個人高度的異質性,每個人豐富的生命歷程不是單純的醫療診斷能夠完整詮釋的,臨床工作如果有這麼容易就好了(嘆)。
4. 這樣的異質性,同樣也彰顯了真實世界中討論跨性別議題時的困難,即便在性/別少數族群中,也會有人試圖以自己的生命經驗去批判別的性/別少數、排除其他人的跨性別認同、甚至認為自己的苦痛比別人更具政治正確性。其實這是相當讓人難過的,如果批判與辯證是為了窒息討論,那麼我們永遠無法彼此理解。
5. 改名無法真正的去污名,但絕對是重要的一步。名詞建構了人類對於客體的基本想像,也是讓人認識一個族群的入門方式,但真正要好好瞭解一個人,簡單的名詞和標籤可能反而成為障礙與陷阱,這也是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的地方。
#結果說是要寫短文還是寫到了兩千多字……
#ICD100的時候應該就可以改名叫gender_nowher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