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身心健康量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身心健康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身心健康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身心健康量表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90的網紅林林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P9-豬隊友注意~產後憂鬱不是矯情!是被全世界拋棄的感覺要人命!」 #產後憂鬱是病不是病 #為什麼全世界都要拋棄我 曾被譽為「😄笑顏女王」、「😇微笑女神」的日本女星竹內結子,即便過去那樣開朗、笑容如此燦爛,現在也仍然疑似「產後憂鬱😰」這個過不去的坎,選擇輕生解脫🆖… 😵生孩子有多痛? 餵...

身心健康量表 在 舒米 Shʋмɛiii✸H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5:36:05

🎬Journey to heal❤️ #smile 低潮與憂鬱扼殺了我的人生 步上心靈的療癒旅程 因疫情及是是非非 打亂了人生的規劃與步驟 某天突然意識到我到達危險邊緣 再一步就會跌落山谷 於是決定踏上療癒的旅程 為了讓身心靈回歸到健康的狀態 在網路上發現了一款很神奇的商品 羅菲卡 - Bac...

身心健康量表 在 斜槓夫妻華生✘阿西︱自我成長•閱讀學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05:57

-​ #你是不是不懂拒絕的爛好人​ ​ 心理學家Harriet B. Braiker提出了『E型人格』理論,特質是總是想討好所有人的心態,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還會從爛好人情節漸漸演變成心理疾病 #取悅症 ​ ✔️來檢視你的#爛好人 程度​ ​ 💬如果你的總分低於10分​ 你的好人情節...

身心健康量表 在 女子健心室 Girls. Stand Out FIT 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13:36:40

『會🙆🏻‍♀️』還是『不會🙅🏻‍♀️』?在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答案吧👇🏻👇🏻👇🏻⁣ ⁣ Peipei回想起小時候的自己,其實是非常好動而且享受運動的快樂的,⁣然而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開始接收到了什麼樣的運動對減肥、雕塑體態最有效益,⁣ 你吃了多少東西就要運動多久來『燒掉』那些卡路里等等的資訊,⁣運動變...

  • 身心健康量表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7:30:59
    有 13 人按讚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身心健康量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3 20:16:08
    有 113 人按讚

    【先有力量,才有技術】

    「反者,道之動」(《老子》第四十章)

    前兩年在設計教練培訓課時我開始把《老子》第四十章的「反者,道之動」這句話加到整個訓練框架裡。「反(返)」的概念來自於老莊。老子說的「返樸歸真」、「復歸於嬰兒」與莊子所說的「坐忘」背後所傳達的是「重『新』再來一次」的哲理。

    小小孩剛學會跑步之前,也是從「死蟲」、「匍匐前進」、「四足跪爬」、「深蹲」等動作練起的(他/她們自己就會,不用人教)。而這些小嬰兒能走能跑前的移動方式,也是許多頂尖運動員會不斷「重新」反覆訓練的動作。

    當運動員碰到瓶頸時,需要做的不是練更多間歇和速度課表,而是放下對成績的執著,「返回」到最基礎的訓練。最底層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力量」。

    二〇一五年和譽寅一起合寫《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時,我們把這本書的主題分為「體能、肌力、技術、心志」四個元素。當時只知道這四個元素很重要,但對於它們之間的關係和互相的影響力還不像現在這麼清楚。其中,有著更明確認識的是跑者的「力量」與「技術」之間的關係。

    在教了Pose Method的跑步技術理論與訓練法多年以後,才開始瞭解到博士在書中強調臀部、彈跳與拉起的許多動作不只在練技術。也才瞭解到:優美的跑姿、高效的跑步技術或流暢的擺臂與收腿動作都是建立在「力量」基礎之上。

    現在對「力量」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只是肌肉力量(肌力);如果只練肌力,而沒有針對跑者所需的柔軟度(Flexitility)、活動度(Mobility)、穩定度(Stability)、支撐剛性、彈性結構進行訓練,過大或不平衡的肌肉反而會造成技術與運動表現的限制。

    這一次跟RQ合作,把之前開過的跑者專項力量課整理成「五堂線上課程(共7.5小時)」,希望能幫助跑者了解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在這一系列的訓練課程中將針對「跑者為何要練力量?」「跑步專項力量要練什麼?」以及「該怎麼練(練什麼課表)?」這三個問題來展開。

    每次上課時間為1.5小時,包括週六的理論講解、實際演練、回覆訓練中的問題以及在週間查看並回覆大家的訓練日誌。第一堂課會先針對「跑者為何要練力量?」這個主題展開,從足球員和中長距離跑者的腿部肌肉談起,對這個課程有興趣的跑者可以到活動頁參考:https://bit.ly/3d4PMuE

    --
    [第一堂課程大綱]

    ●跑者為何要練力量?
    ⓞ跑者所需的肌肉力量跟足球員有何差異?
    ⓞ解釋「力量」跟「肌力」有何差異。
    ⓞ力量跑者的體能和技術之間扮演何種關係?
    ⓞ為何很多頂尖跑者的腿這麼細,卻能耐力十足又能承受這麼大的落地衝擊?
    ⓞ肌肉vs非肌肉組織,它們之間力量的差異何在?跑者都要練嗎?
    ⓞ彈力是什麼?只練跳繩可以嗎?

    ●跑者該練哪些動作?
    ⓞ五大訓練動作類別
    ⓞ各類訓練動作的目的與上下階層關係
    ⓞ撐得住,其他力量才發揮得出來
    ⓞ核心肌力 ≠ 穩定度(維持姿勢的能力)
    ⓞ力量基礎中的基礎「活動度」,它如何影響力量表現
    ⓞ活動度、穩定度、運動表現之間的關係

    ●理論後Q&A

    ●訓練:重整優化25分鐘課表(活動度訓練)

    ●訓練後Q&A
    --

    今天公佈三級警戒維持到7月12日,對各行各業來說都有不一樣的辛苦……臺灣正處在抗疫戰線的關鍵時期,前線的衛服部、醫護、警消、各級政府與外交人員等每天都在努力,不在第一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無為」→盡量待在家、少出門、少接觸、維持身心健康……但對喜歡訓練的跑步愛好者來說真的是不舒服啊,「不出門跑步比跑間歇還痛苦!」這應是不少跑者共同的感受。

    很多人都聽過「力量訓練對跑者很重要」,但對業餘跑者來說平常練跑時間就不夠了,很難再抽時間來練力量。現在有很多時間必須待在家裡,正是跑者們練力量的好機會,也許這門課會打開你對跑步訓練的新視野。

  • 身心健康量表 在 舒米 Shumeii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6 12:08:45
    有 16 人按讚

    🎬Journey to heal❤️ #smile
    低潮與憂鬱扼殺了我的人生
    步上心靈的療癒的旅程

    因疫情及是是非非
    打亂了人生的規劃與步驟
    某天突然意識到我到達危險邊緣
    再一步就會跌落山谷
    於是決定踏上療癒的旅程

    為了讓身心靈回歸到健康的狀態
    在網路上發現了一款很神奇的商品

    羅菲卡 - Bach巴哈情緒花精糖球🌸
    是英國著名的同類療法醫生愛德華‧巴哈Dr. Edward Bach,所發明的天然製劑
    在歐美各國已普遍的將能量醫學之花精療法,應用於精神情緒疾病之輔助療法上

    首先第一步 - 自我檢視問題
    🔗rophecca.com/e_remedies.html
    透過測驗覺察自己目前狀態
    測驗分析後會對應你的問題
    提供3款可以提升身心健康的花精糖

    每日每款各含3顆在舌下
    三週後會有所改變
    整盒的尺寸很小可以隨身攜帶
    大家可至榮總的網頁做焦慮檢測
    以此作依據
    最後一張圖片有我焦慮檢測的前後對比
    關鍵字搜尋🔍憂慮自我評估量表 PHQ-9

    療癒的路程雖然漫長
    但別忘了你還有我陪著你
    我測驗出來的花精是
    🌸 21 Mustard 芥末
    🌸 37 Wild Rose 野玫瑰
    🌸 15 Holly 冬青

    跟我分享你測驗的結果吧🤔

    看更多👉🏻#舒米帶你體驗繁華人森————————————————————⠀
    #自然療法 #順勢療法 #巴哈花精
    #身心靈 #身心靈療癒 #療癒
    #healing #Bach

  • 身心健康量表 在 林林夫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30 15:37:42

    「EP9-豬隊友注意~產後憂鬱不是矯情!是被全世界拋棄的感覺要人命!」

    #產後憂鬱是病不是病
    #為什麼全世界都要拋棄我
    曾被譽為「😄笑顏女王」、「😇微笑女神」的日本女星竹內結子,即便過去那樣開朗、笑容如此燦爛,現在也仍然疑似「產後憂鬱😰」這個過不去的坎,選擇輕生解脫🆖…

    😵生孩子有多痛? 餵奶喝有多苦? 顧小孩有多累?
    🤬悶在家有多煩? 豬隊友有多廢? 八婆們有多煩?
    😭產後憂鬱到底到底到底有多難過??

    沒有親身經歷、沒有同樣的環境壓力🔨、沒有遭遇可怕的討厭鬼😈,甚至不是當事人,我們真的很難100%了解一位媽媽到底心裡有多無助、多害怕、多憂鬱😢,可以厭世到拋棄一切、丟下孩子…或者,帶著孩子告別人世☠️,只為了結束這過不去的傷痛…

    有人甚至只是事不關己地說…「產後憂鬱不是病,只是矯情而已啦🙄!」
    而我想說的是…「😡供蝦密肖威!?來來來~哩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EP9-豬隊友注意~產後憂鬱不是矯情!是被全世界拋棄的感覺要人命!」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e8zW0x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avqapZ
    ✅SoundOn:https://sndn.link/00ff77/8Pq4lm
    ✅Spotify:https://reurl.cc/bRVGL3
    ✅KKBOX:https://reurl.cc/8nv5Kg

    🖥YouTube頻道影音版:https://reurl.cc/Y6E8j4

    #病識感很重要
    #隊友更是關鍵

    🧑‍⚕️趕快來測測看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吧!
    #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EPDS:https://reurl.cc/GrjAED

    👉TG頻道網址 https://t.me/lin00ff77
    🔺林林夫妻 :https://pse.is/f7
    🔺巧鈴Ling : https://pse.is/lingfb
    🔺Blog :https://lingmami.com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00ff77/
    🔺 YouTube:https://bit.ly/2xqBRtn

  • 身心健康量表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2-06 19:00:04

    #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時候 #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ㄛ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照護者的十大權利|完整版 】❤️
    1.我有權利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這可以讓我提供更好的照顧。
    2.我有權利尋求別人的幫助(即使有親人反對),因為我了解自己能力與耐力的限度。
    3我有權利和過去失智親人仍健康時,一樣地維持我的個人生活。
    4.我有權利做一些只為我自己的事,我了解我已經做了我能為失智親人做的事 (在合理的範圍內)。
    5.我有權利偶爾生氣、憂鬱以及表達其他困擾的情緒。
    6.我有權利拒絕親人有意無意經由罪惡感、生氣、憂鬱來操縱我。
    7.我有權利接受他人的體恤、情感、諒解以及接納我對失智親人所做的事。
    8.我有權利對我所完成的事感到自豪,為我的勇氣鼓掌。
    9.我有權利保護我的個體性,保護追求個人生活的權利。當失智親人不再需要我全時間照顧時,這可以支撐我生活下去。
    10.我有權利期待並要求國家對失智症患者及照顧者有進一步的協助。

    ❤️【 照護者的十大心理調適 】❤️
    1.我健康,患者才健康。
    2.有足夠休息,才能照顧好患者。
    3.支援越多,越能事半功倍。
    4.一定有人可以協助我。
    5.情緒應疏通,不應阻塞。
    6.我做的是很有價值的事。
    7.肯定並獎賞自己。
    8.應多與他人交流與學習照護技巧。
    9.寫下照顧日誌,方便他人接手。
    10.運用資源協助照顧工作,維持正常的社交活動。

    【 各節重點 】
    00:55 憂鬱症是什麼?
    02:29 陪伴憂鬱症患者的原則與需求
    03:31 實際上照護者容易遇到的狀況
    05:49 照護者也有自己的需求要照顧
    07:29 我們的觀點
    08:48 提問
    09:06 掰比~別忘了訂閱!
    09:22 回覆留言花絮

    【 製作團隊 】
    |企劃、腳本:歡歡
    |編輯:轟天雷、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理科太太|感恩節冬眠宣言 - 感謝還在收看的理科粉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EJhu3lLx0
    → 憂鬱症患者家屬(照顧者)對照顧患者之心理調適與因應:http://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8080/1/094NTCTC328006-001.pdf
    → 照顧者因憂鬱症而倒下?照顧壓力,請尋求專業協助(內附憂鬱症量表) 諮商心理師 艾彼: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2262
    →「我有權利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照顧者的十大權利: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123
    →「習得無助感」讓照顧者放棄了希望?諮商心理師艾彼:請你天天練習一段話: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2189
    →【投書】明天別再來敲門?為何陪伴憂鬱症的人如此困難: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299

    【 延伸閱讀 】
    →【投書】一個憂鬱者的自白:台灣社會給憂鬱症患者的二次傷害: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552
    → Re: [問卦] 不能同理憂鬱症的人會很奇怪嗎 ?
    https://disp.cc/b/163-a0yN
    → 如何幫助家人或自己走出憂鬱症:
    http://familydepressionhelp.blogspot.com/2016/08/blog-post.html
    → # 經驗談 我的家人有憂鬱症:
    https://www.dcard.tw/f/mood/p/226868512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