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足跡造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足跡造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足跡造句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各行各業本來就有自己的苦,就如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風險、義務和責任,所以我很少發職場抱怨文。 我一直懶得講這個話題,因為我老覺得講這個就沒意思了。 「台北到南投的檢疫專車,沒冷氣只開窗。」 請對照上次新聞:穿著整套兔寶寶裝,從台北送病患到台中的醫護,全程救護車沒冷氣,而且還要...
足跡造句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行各業本來就有自己的苦,就如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風險、義務和責任,所以我很少發職場抱怨文。
我一直懶得講這個話題,因為我老覺得講這個就沒意思了。
「台北到南投的檢疫專車,沒冷氣只開窗。」
請對照上次新聞:穿著整套兔寶寶裝,從台北送病患到台中的醫護,全程救護車沒冷氣,而且還要密不透風的全套隔離衣,到了台中病患沒事,但醫護人員卻熱衰竭昏倒。
「發尿布給我們,包尿布沒人權。」
來問問看包過尿布上班的醫護啦,而且還不是車程四小時。是上24小時班,在專責隔離病房內,為了不要穿脫防護衣,包著尿布少喝水的護理師,誰出來唉過半句?
我同學亞東的急診醫師,上班是包著尿布在照顧病人好嗎?
「自主隔離期間趴趴造」
對比上次染疫的醫師學弟,公佈足跡只有醫院、家、振宇五金、買咖啡,還被攻擊說是不是造假,怎麼可能足跡這麼單純?抱歉,第一線醫護的生活多年來本來就是如同工蟻般的樸實乏味且枯燥。
機師自主隔離的時間內可以一天開兩次不同地點的房間,可以豐富美麗的夜生活。
「沒有我們機師,你連晶片都不用進出,台積電也沒辦法。」我前幾天看到一個機師的臉書發文在跟朋友圈取暖,私人臉書我就不截圖了。
那我要不要照樣造句:
「沒有我們醫護,你連氧氣都不用進出,直接找龍巖嘛。」
常聽到在職怨職,我只想說一件事
「醫護沒有特別偉大,大家都只是盡自己的責任,同樣的,你航空業也沒特別偉大,不用拿GDP來自我護航啦。」
在妳穿著短袖戴著玉鐲,抱怨遊覽車沒冷氣,全程戴n95很悶不舒適的時候,妳有看到旁邊那個全套隔離衣的醫護嗎?
不信妳去問他,他是不是包著尿布一整天了。
對啦,所以飛命貴,醫命賤?
#世界上沒有人是不辛苦的
#只是有些人習慣不喊痛
看這種討拍取暖順便抱怨政府的新聞,我只想tag兩個粉專當本文結尾。
幹你娘 幹 你當我白痴阿
--更新--
回各位空服的話,上次機師染疫,全部都在戰3+11的時候,就算逆風,我有沒有幫機師說話?
「誰能夠飛完就隔離,隔離完再飛,心理受得了嗎?」「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疫情,不是機師,請不要獵巫。」
我有沒有說過?
本文重點不在職業,更不在守法的人身上,但也請你們靜心想想,罵網路酸民、罵人家獵巫、罵政府、罵防疫不夠人性之虞,你有沒有罵過一句那些不自愛開趴打砲的同行一句幹你娘?
足跡造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想到面對疫情台灣還是該面對現實的考驗,
只是我們晚了他國一年多的時間,
回想疫情開始的這一年多,
台灣一開始是守住了,
我們也比別人多了很多自由呼吸的權利,
好像也才不久的事,
還在慶幸自己生在台灣很幸福,
但幸福之虞卻忘了替自己做足後路,
導致我們現在才開始佈陣該如何抑止疫情擴散,
每天關注新聞的你是否也莫名跟著恐慌,
這樣的日子感覺劇情才正開始,
一種不知道何時才會下檔的肥皂劇。
與其每天擔心確診人數不段上升,
深怕自己與確診人的足跡相符合,
不如就乖乖守在家,減少外出的感染風險,
或許重獲自由的那天就會更近一些。
即使在家也不忘了增加中文造詣:
「連續一週與孩子關在家,發飆次數68次,但本週校正回歸次數398次。」
以下開放“校正回歸”造句。
足跡造句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喜歡 彭遠芬老師的「五星級造句法」這概念,讓惜字如金的孩子,願意盡情在造句裡發揮巧思,不怕錯,願意多寫幾個字,那是多麼美好的教育境界啊!
不過,要孩子願意造句時字數寫多一點、不怕寫錯字或寫不好的這種教育美景,於錙銖必較每一分的教育體制裡,推動起來好像有些不容易。為此,我還當面請教了遠芬老師。
幾年前,我開始有了新的做法,我拋棄了在簿本上批改「正確答案的分數」這方式。我總是相信孩子不會第一次就學會,而錯誤是他們最好的學習素材。所以在回家作業簿上,給孩子批改一個「正確答案的分數」並不合理。我們的批閱,是應該讓孩子保有學習動機,讓孩子願意面對簿本上的錯誤,想真心弄懂它。
因此我批改的是「訂正的分數」:有訂正就加分、第一次訂正錯誤不扣分、沒訂正才會從100分逐次扣分......。幾年實施下來,我發現效果挺好,孩子們變得比較主動訂正,也不會一直只想要標準答案,或是只想隱藏自己不會的部份。
不過最近我發現,這種批改方法裡頭還是有我的盲點。因為學生即使會主動訂正了,但那種「害怕自己訂正不好」、「希望不要被扣分」、還是有「少寫少錯」的潛意識存在。
想了想,這學期推出新的做法,所有簿本改以加分制。數學簿本先給基本分,只要有訂正、有寫出為何算錯的原因、或事先保留訂正足跡者即加分,超過100分還可以往上加。
國語的簿本也是如此,寫錯不扣分,若前一課有訂正即加1-2分,除非沒訂正才扣1-3分。同時鼓勵孩子們寫下筆記、註記,每處可加1分。若達五星級造句、或完整回答問題者,可加1-3分。超過100分繼續往上加。
才幾課下來,孩子們的造句已有大大的進步,最近他們一翻開習作,忍不住驚呼:「哇,我加了5分耶?」
其他同學則得意的說:「我加了7分耶!」遠處則冷冷的傳來:「我加了10分。」
這樣用加分的批改方式,雖然對我而言有些麻煩(改一課改好久.....=.=),但卻大大的提升孩子們的士氣,大家都想要拿到五星級造句的滿分,大家都對「究竟一課可以加到多少分」的這個黑洞分數感到好奇。
有孩子說:「老師,昨天我國習寫超久的,寫到我爸媽還唸我為什麼寫那麼久?」
「啊,不是在課堂上有檢討過,有先讓你們寫了一部份啊?」
孩子說:「因為我在寫五星級造句法啊!要想造句想很久呢!」
看到簿本裡百花齊放的五星級造句,還有更多孩子願意用「申論題」而非「簡答題」的方式來回答口述問題,在簿本小角落裡也經常看到孩子們隨手寫下的註解......
這樣批改作業起來好過癮啊!眼裡心裡想的,都是如何才能讓孩子們更進步。看著孩子們勤奮的神情,這才是最讓人期待的教室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