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護理診斷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護理診斷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護理診斷定義產品中有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76例,境外0例,新增5例死亡,累積610例。 ■居家隔離驗出34例,社區傳播42例,顯示有一半以上已可以控制,因此現在疫調應該可以做得很好,來集中找出社區傳播鏈。 ■新北市32例,臺北市20例、桃園10例、新竹縣4例、苗栗3例、彰化2例、高雄2例、宜蘭1例、基隆1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Sunny Huang - IBCL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4月份回覆留言內容:美國汙染嚴重自製副食品也不安全該怎麼辦、乳頭白點破掉餵奶後放灼燒疼痛正常嗎、早產寶寶吸吮力不夠親餵吃不飽怎麼辦/滿月後還能追奶嗎、男寶寶包皮需要翻開洗嗎、吃-玩-睡或吃-睡-玩哪個更正確、高風險族群寶寶不能喝奶粉嗎/如何判斷水溫70度、寶寶幾個月可以吃海鮮、乳頭尺寸小只能靠乳盾嗎...
「護理診斷定義」的推薦目錄
護理診斷定義 在 愛咪營養師 正確觀念健康飲食 健身體態紀錄 日常分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6 05:10:55
-愛咪回答問題- 今天來回答之前粉絲問我關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飲食重點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種性賀爾蒙失調的病症 目前國內約5%女性患病,目前原因不明 遺傳、壓力、發炎、環境、肥胖、激素異常等都可能影響,但最主要並共通的原因是胰島素阻抗 怎麼知道自己有...
護理診斷定義 在 Moo|不務正業の菜鳥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6-03 11:43:57
#圖文不符 #喝茶聊天 海軍敦睦艦隊一次多了20幾個確診 其中有一個在航行途中有頭痛症狀 有人開始質疑醫官的判斷有問題 從在學校開始 我們就一直在學如何鑑別診斷 根據症狀、年齡性別、好發率、接觸旅遊史等 列出可能性由高到低的診斷,再一一排除 如果只是單純頭痛 會去懷疑COVID-19感染的機率...
護理診斷定義 在 Sex Chat 談性說愛 |情慾情感 podcast 節目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23:51
《#女生向前走 Girl, interrupted 》 我還在連假的慵懶和疫情的憂鬱裡,這週推薦的電影也與性較無關,主題是心理,仔細一點的來說,應該是在講「正常」和「虛實」。 不要被片名誤導了,這不是什麼青春校園片,這是一部1999年的電影(Netflix 有唷!),改編自 Susann...
-
護理診斷定義 在 Sunny Huang - IBCL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30 21:00:184月份回覆留言內容:美國汙染嚴重自製副食品也不安全該怎麼辦、乳頭白點破掉餵奶後放灼燒疼痛正常嗎、早產寶寶吸吮力不夠親餵吃不飽怎麼辦/滿月後還能追奶嗎、男寶寶包皮需要翻開洗嗎、吃-玩-睡或吃-睡-玩哪個更正確、高風險族群寶寶不能喝奶粉嗎/如何判斷水溫70度、寶寶幾個月可以吃海鮮、乳頭尺寸小只能靠乳盾嗎、如何定義連續三天成功陪睡、奶睡會否讓寶寶的腸胃無法休息/奶睡吐奶會否影響健康、寶寶吸奶嘴三分鐘後入睡還需要睡眠訓練嗎、滿月的寶寶每次吃完奶護理後又餓了哄不睡怎麼辦、安撫寶寶的抱法會造成吐奶嗎、寶寶胃食道逆流後需要右側臥拍背和清理口腔嗎、8個月寶寶放入嬰兒床一起翻身扶站是否還未想睡、配方奶寶寶厭奶更換奶粉品牌有無幫助、3個月混合餵養寶寶開始抗拒奶瓶後使用控速瓶餵會否重新愛上奶瓶、50天混合餵養是否有機會實現全母乳、請問影片裡的奶嘴品牌、5個半月寶寶只會匍匐前進不會高跪爬有關係嗎、哺乳媽媽何時可以噴香水、乳頭有小水泡是小白點嗎、嬰兒期寶寶除了陪玩該怎麼開發智力、早產20天再加上乳頭扁平無法latch該怎麼辦、預防尿布疹藥膏可以一直用嗎/能否改用凡士林、防曬油會否影響維他命D吸收/每天上太陽15-20分鐘會否曬黑/一定要直曬太陽嗎、7個月寶寶一直吃書怎麼引導、寶寶自己吃東西食物卡在上顎怎麼辦、給寶寶坐Jumper有壞處嗎、國外流行的sensory play必要嗎、懷二胎奶量下降如何追奶或該退奶、孕期媽媽日夜顛倒會否影響寶寶出生後的作息、4個半月寶寶一到人多的環境就容易哭該怎麼鍛鍊、Sunny老師是否贊成杯餵、剖腹產建議幾周生產、寶寶衣物可以跟大人同用一台洗衣機嗎、salmon/cod重金屬含量高嗎、寶寶發展到什麼程度才需要穿鞋、寶寶喜歡抓大人眼鏡怎麼辦、喝水沒營養會把胃喝涼嗎、母乳寶寶的第一口奶粉需要選適度水解嗎、媽媽喝冰的母奶會變冷嗎、早產寶寶還不會吸吮適合控速瓶餵嗎、1個半月寶寶長牙母乳瓶餵需要刷牙嗎、玩具要一次給一種還是全部一起給、4個多月寶寶吃手又長牙該讓他吃手還是給磨牙玩具、二寶出生後是否需要戒斷大寶親餵以免寶寶造成依賴、寶寶容易溢奶且吃吐出來的奶渣平躺是否容易SIDS/為什麼CPR建議通暢呼吸要側躺跟寶寶嗆奶建議平躺互相矛盾、寶寶只會往後爬不會往前爬算達標嗎、11個月寶寶什麼東西都放嘴巴是否可以塗苦味避免他吃、親餵追奶餵完奶後是否要再排空、寶寶吃了奶粉後大便都是水便正常嗎、6個半月寶寶任何玩具放嘴裡咬一下就大哭大叫怎麼辦、母乳裡面的鐵質是否跟維他命D一樣的方式補充、混合餵養寶寶喝完配方奶後是否要給水、後躺餵會否壓到寶寶肚子導致不舒服或溢奶、可以用沖奶粉機器泡奶嗎、寶寶清醒時一直跟寶寶講話唱歌會否導致寶寶過度疲勞、7個月寶寶能否一餐BLW一餐湯匙餵、40歲二胎的母乳產量會否隨著年紀越少、混合餵養想轉全親餵是否要先power pumping追上奶量再親餵、1歲之後可否用全脂牛奶代替配方奶、可以用60度溫奶器溫奶嗎、可以親餵和奶瓶交替使用嗎、吃玩睡的順序和作息時間是否可以彈性調整、半夜擠出來的奶可以放3-5小時再喝嗎、7個月寶寶喝水會吐出來/該怎麼讓寶寶喜歡喝水、母奶超過6個月後是否營養就不夠了、聽說躺著餵奶會導致孩子地包天是真的嗎、親餵奶陣時不滴奶代表奶少嗎/二胎奶量上不來和剖腹產有關嗎、6個月寶寶有吃手習慣該怎麼幫寶寶洗手/要多頻繁清洗?📢 快來訂閱我的頻道:http://bit.ly/2kttyum
本影片僅供教育使用,不能取代醫生診斷。請向醫生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諮詢您的病情。
立即預約「 Sunny老師線上泌乳門診哺育諮詢 」
無論妳在國內或海外,透過線上視訊互動方式諮詢(Video Chat),讓Sunny老師即時專業輔導,解決妳遇到的母乳哺育問題!預約視訊諮詢服務:https://forms.gle/AphbHvtcv5Y2Rr4EA
Sunny老師的Amazon Store (推薦清單不定期更新) https://www.amazon.com/shop/sunnyhuang-ibclc
「寶寶為什麼吐奶 | 寶寶溢奶/吐奶/反酸/胃食道逆流的護理及預防」影片連結:https://youtu.be/8xyE1WWBiI4
「寶寶Teething長牙痛該怎麼辦 | 關於寶寶長牙你一定要知道的事」影片連結:https://youtu.be/vT2pDZ9OpR0
Sunny老師簡介: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Lamaze拉梅茲國際認證生育講師LCCE
DONA國際認證分娩陪產暨產後照護DOULA
美國紅十字會認證成人嬰幼兒急救、心肺復甦術、自動電擊器講師
廣告利益揭露:透過鏈接產生之符合的購買行為,我們可能會獲得合作網站提供之廣告佣金。
#Sunny回覆留言
護理診斷定義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76例,境外0例,新增5例死亡,累積610例。
■居家隔離驗出34例,社區傳播42例,顯示有一半以上已可以控制,因此現在疫調應該可以做得很好,來集中找出社區傳播鏈。
■新北市32例,臺北市20例、桃園10例、新竹縣4例、苗栗3例、彰化2例、高雄2例、宜蘭1例、基隆1例、台中1例。
■13061人確診,9650人解隔離,達確診者73.9%。
■#因應Delta變異株入侵,6/27起全面提升入境人員檢疫措施。巴西、印度(以上本來就有專案加強)、英國、秘魯、以色列、印尼、孟加拉七國旅客和機組員,全面改為集中檢疫所14天+PCR檢驗才能解隔。
■因應變異株措施:1.全面提升入境旅客檢疫措施 2.社區聯防圍堵擴大篩檢(建議加強PCR) 3.強化醫院感控和個案處置。
■市場專案措施,請儘速完成全員PCR,落實疫調,儘速匡列採檢隔離。
■農委會今日出席,強調防疫精進作為,重點包含:1.全員篩檢,目前台北陽性15人(非北農員工,多為承銷人與作業人員),新北0人 2. 需陰性證明才能入場 3.成立疫調平台 4. 市場全面健康監測 5. 維持社交距離 6. 司機與隨車人員也要陰性才能入場 7. 加強周圍零售批發市場防疫。
■公布確診人員於市場作業之足跡地圖,發現是在周圍零售批發市場為主(補充:台北疫調做不好,#中央幫你做疫調,#這是一個多月以來台北市第一次出現疫調地圖資料)。因此進一步要求確診攤位休市,並匡列確診攤位周邊人員。
■打疫苗很重要,但打疫苗不能解決目前問題,要立刻控制疫情還是要精準疫調、匡列、隔離、篩檢。
■疫苗殘劑(最後一瓶,至少要有6個人才能開),開放候補名單登記給其他18歲以上接種對象。(也就是一場最多會剩餘5個名額左右)
■感謝日本政府再次贈送我國100萬劑AZ疫苗!
■目前致死率偏高部分(4.2%),指揮中心提出美、英、義、加、韓等國數據,發現在社區疫情爆發時,致死率都會先上升,之後會下降,例如英國致死率曾經高達18%,大約要半年後才會下降。
■至於我國確診病例是否低報,可以參考 #檢驗陽性率,WHO抓5%,歐盟抓4%,低於這個數字檢驗通報就不至於有黑數。台灣目前一直低於這個值,顯示檢驗量能有提升到充足的標準。例如英國就曾經高達30%,當時就顯然檢驗量能不足。有人說韓國大量篩檢,但其實台灣大部分時間檢驗陽性率都比韓國低。
■高齡個案佔3成以上,佔死亡9成以上,是目前較大的問題。
■昨天疫苗打了約79800人次,略有改善。
■疫苗接種後2-9天內死亡通報,新增14例,分佈為52-97歲,13例都是75歲以上,1例為50多歲洗腎、肝癌、口腔癌、高血壓個案,接種後3天家屬發現無呼吸心跳到院前死亡,待司法相驗。
■5案武漢肺炎死亡案例都是70多歲以上案例,一例6/19陽性確診,6/20因多重器官衰竭過世的70多歲長者,是之前已經因病住院一段時間,有多重疾病之個案。
Q&A:
■殘劑的定義嚴格限制(最後一瓶,已打6人以上,還沒開瓶的要繳回),但開放接種不做嚴格資格限制,讓地方與醫療院所能最快call人出來打。(殘劑很少,大家不用太期待,這措施就是怕浪費,也沒有跨縣市排隊問題)
■廈門通報台灣案例部分有8位,其中6位已經確診過康復,1位是隔離完的接觸者,1位未被診斷過已進行匡列隔離。
■全國預約系統啟動,唐鳳已經做好了,需和地方政府好好協調(補充:希望不要有人堅持用自己做的。)
■施打第三劑疫苗(booster,增加免疫力抗變種病毒),學理上可行,針對特殊族群可能是必要的(如免疫力較低下的器官移植族群),不論相同或混打的臨床試驗都正在進行中。
■中視記者重複問是否有黑數,嗯...這已經講過了,阿中部長自嘲莊副你是不是講的不清楚,再解釋一次好了(脾氣真好)。
■地方政府設定殘劑開放順序是可以的,只要都能找到人出來。
■屏東的7人群聚事件,目前病毒株正在進行基因檢驗中,因為有與秘魯入境的台中祖孫(Delta株)的接觸史,要非常注意是否有驗到印度變種病毒。
■某醫院護理師打完兩劑確診事件,其實打疫苗還是有可能突破感染(另外要注意第二劑可能還沒滿14天),但重症率與死亡都會降到非常低。
■血清學調查之後疫情控制到一定程度會來做,作為疫情控制的重要參考。
■Novavax有接洽,也有跟COVAX表達要配送意願。
■日本捐贈疫苗還是非常感謝日本政府與人民,以及謝大使的持續努力。(這真的不是理所當然)
■高雄將移工仲介人員排在第三順序,要跟高雄市府確認。
■媒體詢問有文獻表示mRNA疫苗,或AZ混打mRNA疫苗對於Delta株比較有保護力,張上淳教授表示臨床實證對僅有AZ+Pfizer,AZ+Moderna的證據力仍有限,需要多一點資料。
護理診斷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桃園某醫院院內群聚感染擴大,再增1名本土確診醫師,將重新檢討密切接觸者定義;該院實施封室不封院,醫學中心加入協助該醫院感染控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下午3點召開記者會,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親自主持,宣布桃園某醫院「院內感染」事件又新增1名確診個案,為國內第2名遭染疫的醫師(案856)。
該事件已造成院內4名醫護人員確診,院內防疫層級提升,將重新檢討密切接觸者的定義,住院病患只出不進,並劃分院內紅黃綠區,實施封室不封院的管制措施;另昨日確診的護理師(案852),其家人雖有症狀,但一採結果為陰性。
■院內群聚又1名醫師確診,疑短暫面對面會診遭傳染
桃園某醫院爆發院內群聚感染案,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新增1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案856),為首名染疫醫師(案838)同醫院的30多歲男性醫師,是為國內第二位染疫的醫師。
兩名醫師是如何接觸?陳時中表示,1月10日時,主治醫師(案856)因有病患咽喉卡住東西,值班住院醫師(案838)跟主治醫師面對面討論病情約10分鐘,最後由主治醫師把病患咽喉的東西取出,目前疫調結果,研判案856醫師可能在當時即遭到感染。
由於新增的案856主治醫師當時佩戴外科口罩,而案838值班醫師則佩戴N95口罩,兩人雖有配戴口罩阻止飛沫,且與案856並非同一個醫師休息室,感染會不會是環境造成?陳時中說,主治醫師(案856)有長期慢性鼻炎,他回憶表示16日時鼻炎有比較嚴重,應無法作為臨床診斷依據,至於是否為環境接觸傳染,陳時中則說:「不敢說是沒有。」
陳時中表示,今日確診的醫師(案856)在1月11日採檢結果雖為陰性,但因昨(16)日第二位護理師(案852)確診,擴大防疫層級後,陸續針對醫師(案838)及其女友護理師(案839)匡列之265名醫院人員進行二採,且由自主健康管理改成居家隔離,其中案856檢出陽性後於今日確診;另其餘264人中,224人檢驗陰性,其餘待採檢。而醫師(案856)因採檢結果中午才出來,相關疫調正在進行中。
■醫院防疫層級提升,住院病人只出不進,醫護有症狀就不上班
「醫師因為需要會診,足跡相對(比護理師)廣,」更需要提高警覺,因應本起事件,陳時中表示,院方已將染疫醫師(案856)上班之病房關閉及進行全面環境消毒,病房內病人則安排一人一室進行隔離,同時該醫院住院病人將持續實施只出不進,以減少風險。此外,將安排醫學中心層級的專家進駐該院,協助醫院感染管制措施等防治。
同醫院的其他醫護部分,陳時中表示,現在匡列原則將提高標準,只要是有接觸確診個案和出現症狀的的醫護人員,都將停止上班、還要通報醫院,需等待採檢後,再看如何因應處理。
醫院現在醫護分艙分流情況實施情形如何?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白天醫護人力較充足,可以分艙分流,但晚間值班人力比較吃緊,可能無法確實達到分艙分流。陳時中也說,從SARS經驗後,台灣(醫院)決定走分散而非集中治療重大傳染病患者的方式,造成人力需求大,「夜班吃緊是必然情況,但這次經驗是要檢討一下。」陳時中強調,此次事件是檢討的好機會,將來針對醫護人力、分艙分流、醫院的感控措施、醫護人員就醫採檢等方式,會重新檢討院內感染的相關流程。
■昨日確診護理師(案852)家人診所藥局人員,一採皆陰性
昨(16)日確診的護理師(案852),同住家人父親、哥哥因出現症狀被送進醫院隔離。今日採檢結果出爐,其父母、哥哥採檢結果都是陰性。陳時中說,其父、兄的症狀應該是屬於本來就有的感冒症狀,而另一名與護理師同住的同事因沒和護理師接觸,準備採檢中,目前列為自主健康管理。
陳時中表示,與護理師(案852)密切接觸的出院患者及陪病者共13名,已採檢10位,3位待採檢;非密切接觸的出院患者以及陪病者共41位,已採檢13位,28位待採檢。至於診所及藥局人員共7位,均為陰性。
而該名護理師(案852)明知自己有跟確診者(案838醫師)接觸,但出現症狀後,為何不是先回報醫院、而是自行至診所看診?是否要多關懷醫護人員心理狀態?陳時中坦言,該護理師警覺性較低,覺得前幾天才檢驗陰性,輕微症狀在附近診所就醫就好,所幸診所醫師警覺,才請她回到醫院檢查。
目前疫調工作匡列居家隔離者定義為,密切接觸15分鐘以上、且無適當防護措施;護理師(案852)雖有戴口罩,但和染疫醫師(案838)在同一病房工作1小時仍確診,將來是否會修改匡列定義?陳時中回應,目前的措施就是讓該醫院有症狀的醫護有症狀就不上班,至於居家隔離者匡列定義,一樣會再來檢討。
另外,日前確診護理師(案839)在院外進到學校上課的部分,疫調擴大為前後2天有使用該場地的人都匡列追蹤,應採76人中有74人採檢為陰性,2人還在檢驗中。
■新增3名印尼境外移入
除了本土案例外,今日也有新增3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案853、854及855),均自印尼入境。指揮中心表示,案853及854均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皆於今年1月3日來台工作,均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迄今無症狀;2名個案於1月16日接受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
指揮中心指出,案855亦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去年12月31日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由仲介公司安排專車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今年1月15日檢疫期滿後搭乘專車至醫院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
【桃園某醫院院內群聚感染事件發展】
1月4~5日 案838醫師,接觸確診病患,並協助插管。
1月6日~7日 案838醫師到醫院上班。
1月8日 案838醫師出現輕微症狀。
1月9日 案838醫師休假,與女友護理師(案839)下午1點左右到星巴克國際門市喝咖啡、振宇五金買東西,案839開始出現咳嗽、發燒症狀。
1月10日 案838醫師採檢,與同病房護理師(案852)在護理站有三次接觸,期間一起工作約1小時;與另名主治醫師(案856)面對面會診約10分鐘,協助處理咽喉阻塞病人;案839女友護理師到全聯、寶雅、大江購物中心購物。
1月11日 案839女友護理師採檢。
1月12日 案838醫師及案839女友護理師兩人確診,指揮中心晚間擴大匡列464名接觸者、同病房案852護理師一採陰性。
1月13日 指揮中心原計進行全院及合作包廠全面篩檢2,500人。
1月14日 因案838醫師與女友護理師接觸者皆一採陰性,2500人全面篩檢計畫喊卡,再採檢最多400名院內工作者即可;案852護理師出現輕微咳嗽、喉嚨癢症狀。
1月15日 案852護理師出現發燒症狀,自行到診所看診,診所醫師建議回醫院篩檢。疾管署發布醫界通函,提醒醫護落實個人防護裝備穿脫。
1月16日 案852護理師確診,同住4人中的父親和哥哥出現流鼻水症狀,3人皆住進隔離病房。
1月17日 第二名醫師(案856)確診;案852護理師的父親、哥哥一採陰性。
(文/林雨佑;圖/指揮中心提供)
#延伸閱讀
【重返和平──SARS隔離黑洞中難以告別的記憶】http://bit.ly/3aMLzrK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https://bit.ly/38IiBdp
#疫情 #報導者 #COVID19 #醫師確診 #北部醫院 #群聚感染 #院內感染
護理診斷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紐約時報2021轉捩點專欄: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
2020全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許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都體驗了這輩子以來最為嚴峻的社會性挑戰,也讓人們放慢腳步、拉高視野,進一步思索個人、社會、全球之間緊密互聯的生命共同體意義。 時值年末,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推出了 「轉捩點Turning Point 2021」年度特別企劃系列專欄,邀集國際專家共同探討2020世界變局下的幾大關鍵轉捩點,以及未來更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我受邀撰文,在這篇 「Give the A.I. Economy a Human Touch | 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的文章中,首度提出了AI新經濟時代將導致失業潮難題的三種解決方案,在英文簡稱三個R :Relearn 二次學習,Recalibrate 二次定義,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以人為本,擁抱AI新經濟
近年來,自動化、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已經接管了部分常規性、重複性工作。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安全保障及降本提效的需求迫切,為自動化取代人工的落地進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都竭力避免人和人直接產生接觸,類似餐飲外賣、快遞流通、遠程醫療都提供了無人接觸的新形態服務 模式。 但疫情趨於穩定後,大多數人仍然迫不及待地重拾和他人碰面開會、熱鬧聚餐的美好接觸。
當人類社會大步邁往「AI新經濟」的同時,2020這一年,我們都上了一堂人性本質的必修課。
我在1983年開啟了AI生涯,在當年提交美國卡內基· 梅隆大學博士學位的申請書上我寫著:「AI是對人類學習歷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慧的理解。 AI將是人類認識並理解自己的最後一里。」
某個角度看,當年的我或許錯了,但某些方面,22歲的我可能說中了!
AI程式和演算法在不少任務上已經能夠仿效、甚至超越人腦的表現,如果AI在功能上取代機械式的重複工作,促使人們解放身心去探尋生命的真諦,我們將進一步重拾人類社會獨有的情感和人性光芒。
人工智慧對重複性工作的衝擊已然揭開序幕,和人類雇員相比,AI的本領更強大、成本更低廉。 即使某些工作由於短期因素被迫臨時取代,長期來說也大概率將一去不復返。 人工智慧帶來巨大經濟增長效益的同時,也正掀起前所未有失業潮。 我在「AI新世界」一書中預計,到了2033 年,約 40% 的工作將被AI和自動化取代。
AI新經濟革命的浪潮已然來臨,隨之而來的工作消亡問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性挑戰。
AI將取代數百萬計的工作,AI未來會成為人類的工具甚至同事,在迎接2021年的當下,我提出三種解決方案,在英文簡稱三個 R:Relearn 二次 學習,Recalibrate 二次定義,Renaissance 二次復興。
▎二次學習 Relearn
我們應該發出嚴正警告,喚醒那些正踩在失業懸崖邊緣的人們,鼓勵他們主動出擊,重新學習。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人類的技能是AI學不會的,特別是那些需要創造力、社交技巧、複雜工藝、還有仰賴人工操作AI工具的崗位。 我們可以逐步幫助人們掌握這些新技能,積極投入「二次學習」,為AI新經濟下的新型工作場景做好準備。
職業培訓機構需要儘快重設課程,增加AI時代可持續就業的培訓科目;政府可為這些培訓提供獎勵和補貼,企業應當參考類似Amazon亞馬遜的職業選擇計劃 (Career Choice program) 方案,為每位時薪制員工花上四年的時間和經費,補貼個人職業再造所需的培訓專案,幫助員工報考如飛機維修技師、電腦輔助設計師、醫療護理師等職業所需的職業證照。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財富增長與壽命延長,「銀髮看護」方向的關懷型職業將成為社會剛需,其重要性與需求量都會水漲船高。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要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良好的健康和福祉」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醫護人員需求的缺口高達 1800 萬人。 過去,這類關懷型職業往往被重視度欠佳、薪酬也普遍偏低,但往後,這些「以人為本」的關懷型職業將成為AI 新經濟運行的基石,也值得更多人考慮通過二次學習來投入。
為了進一步平衡人力供需失衡,我們甚至可以考慮把目前義工服務類型的工作調整為全職薪酬工作,諸如捐血中心人員、動物保育員、夏令營老師、心理諮商師等。 可預見的是,自動化時代一旦到來,社會將需要大批義工為失業人員提供熱線諮詢,輔導人們解決職場轉換的疑難雜症,排解心理壓力而可能造成的社會問題,這些義工也應當獲得合理的報酬和認可。
▎二次定義 Recalibrate
在整體社會邁向AI新經濟的轉型期,有不少職業需要重新定義具體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
我們都經歷了資訊革命,短短幾十年內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 AI時代則進一步催生各行各業的智慧化高級解決方案:AI能海量計算量化任務的最優解,AI能測算不同條件下的沙盤推演, AI能協助不同行業的職務優化流程,代勞日常重複事務。 我認為,很難有單一通用型的AI工具。AI必須針對各個產業提供高客製化的解決方案,舉凡藥物分子研發、行銷廣告策劃、新聞資訊核實等任務,都能透過客製化的AI 工具來實現。
當我們採用「二次定義」的方案,充分把以人為本的人性特質,和AI善於優化的技術優勢深度結合起來,許多工作職業將被重塑,不少新興崗位也將隨之而來。
AI和人類各展所長、分工協作,AI能既智慧又敏捷地承擔起各種重複性任務,從業者的時間就能花在需要溫暖、創意、策略的人文層面工作,發揮1+1 > 2 的縱效。 舉例來說,人們生病了仍然最為信任人類醫生,醫師用著專業AI醫療診斷工具,快速準確地為患者計算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於是能勻出更充裕的時間和病人深入探討病情, 撫慰他們的心靈。醫生的職業角色將被二次定義為「關愛型醫生」。
正如在大陸,移動互聯網催生了滴滴司機、美團小哥等職業,AI的崛起也將創造出漸露雛形的新工作。 目前已經有AI工程師、資訊科學家、數據標註員、機器人維修師等AI時代的新職業,我們應時刻關注AI新經濟進程中湧現出的新興崗位,確保就業大眾掌握情況 ,輔以培訓。
▎二次復興 Renaissance
中國歷史上有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元曲,濫觞於義大利的歐洲文藝復興則誕生了輝煌的文學、音樂、建築和雕塑,數百年後仍為人讚頌(譯注:Renaissance一詞即為文藝復興)。AI新經濟將能激蕩出怎樣的人文復興? 值得我們翹首以盼。
AI新經濟時代將改寫職場規劃的固有模式。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為人類代勞了重複性事務,我們得以重新檢視傳統意義的工作形態,我們工作與生活兩者將如何重新平衡? 我們每週的工作時程表是不是能更加個人化? 如今的退休等同於個人生產力終止,但往後是不是能開展截然不同的第二人生?
AI新經濟時代將促成一套全新的社會契約。 AI將人類從重複工作釋放出來,我們的時間空出來了,我們的心志解放了,人們終於能夠專注於最擅長的領域,釋放激情、創造力及才華,把我們的能力用於發明、發現、創造、創意等層面,人人都有機會通過AI時代的二次復興,重新發掘內在的真實潛力。
AI工具將成為繪畫、雕塑及攝影藝術家們的得力助手,AI視覺工具可以按照他們的指示來構建、實驗、完善作品。AI文字工具可輔助小說家、詩人、記者為寫作注入新靈感。老師們花在批改考卷和作業的任務交給AI,時間精力節約出來,得以設計嶄新的課程教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 課堂間傳遞標準化知識資訊的任務交給AI,時間交給老師和學生們進行個人化互動、啟迪孩子們的情商,老師們才能蛻變為AI時代的教育家。
▎締結新的社會契約
針對人類社會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失業潮挑戰,上述三種解決方案是當務之急。 不僅公司企業需要對大量即將失業人員再培訓,政府及有關單位需要提前規劃大筆經費來支撐這個過渡階段,學校需要及早檢視課程體系,培養具備創造性、社交技能和跨領域知識的未來人才。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職業道德、社會身份、企業責任及政府角色等概念,需要接納更多元化的工作生活平衡理念。簡而言之,我們必須通過AI來徹底改造社會,締結新的社會契約。
在上述各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在裡面的角色都至關重要。如果我們運用集體智慧,人工智慧就可讓人們釋放天性與創造力。
期待我們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擁抱AI新經濟。
作者: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 李開複博士 – 計算機科學家、企業家、作家
本文經紐約時報授權編譯,原文網址:https://www.nytimes.com/2020/12/10/opin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econo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