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護理科出路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護理科出路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護理科出路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護理科出路薪水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謝金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史泡泡 沒有神交只有互嘴的臉友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那邊,太極米漿粥之亂持續燃燒,教主宣稱他小孩是胎位不正加前置胎盤,是靠著助產士跟他自己調養搞定,教主最後噴了一句狂炸天的話「現代醫學對我毫無用處。」 #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

護理科出路薪水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05:08:49

本來這篇是預計統測成績出來才要寫的 但已經有很多同學自己對完答案,正在詢問相關問題了 想說那就早點發吧 1.選校選系是假議題 若要比喻,學校是品牌,科系是商品,是不可能脫離來比的 就像汽車聽起來比機車厲害,但BMW的重機 vs Honda汽車呢?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你只能要一樣,重機價值...

  • 護理科出路薪水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5 15:38:45
    有 1,211 人按讚

    #史泡泡 沒有神交只有互嘴的臉友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那邊,太極米漿粥之亂持續燃燒,教主宣稱他小孩是胎位不正加前置胎盤,是靠著助產士跟他自己調養搞定,教主最後噴了一句狂炸天的話「現代醫學對我毫無用處。」

    #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309451919769378/posts/470234617024440?d=n&sfns=mo

    說別的我可以當聽不到,但說到台灣女人生孩子這事我也是略懂略懂。尤其是助產士(感謝網友提點,目前已正名為助產師,但日治時代稱助產士,所以以下仍維持當時的稱呼)這根本就是現代醫學的產物啊!
    ——
    以下節錄自我寫的《野生台灣史》,「1907,來去幫人生小孩」

    有一句台灣俗諺說:「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意思是說,孕婦生產非 生即死,相當危險。雖然,這是早期醫學比較不發達時的說法,不過當時的人為 了在有限資源內救助母嬰,不管是偏方、符咒或者醫方,都有可能用上。
    古代不像現在有這麼多醫院診所,通常是產婦開始陣痛了,家人就飛奔去請產婆 到家。我相信很多讀者的長輩,小時候可能都擔任過請產婆的工作。有錢的人家 會派轎子、派人力車去接;沒錢的人家,可能就是由小孩給產婆帶路,或者乾脆 由成年男子背起產婆狂奔。
    許多長輩說起這些往事時,都會有一絲懷念。但是,為什麼產婆這個行業會逐漸 凋零,變成現在的生孩子就上婦產科呢?讓我們回到 20 世紀初,看看產婆的興 衰史吧!

    #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產婆這個職業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通常是非常規的訓練而成,有的是自己生過 好幾個孩子,也有的是家族傳承,靠的是經驗而非專業醫療訓練。
    遇到難產可能按壓孕婦的腹部,或用手將胎兒強行拉出。遇到頭上腳下的逆產位 時,會透過按摩的翻胎手法,試著將嬰兒變成順產,中間搭配燒香等宗教儀式, 祈求神明保佑。
    當然,這些生產的知識中有些可能有中醫的訓練,但清代到日本殖民初期的產婆, 並沒有正式的認證機制,因此,在受過西方醫學訓練的日本公衛官員看來,這簡 直太荒唐了。
    除了這些非科學接生手段外,受過近代醫療教育的日本醫師也認為,產婆幫小孩 斷臍時使用的剪刀沒有消毒,是導致嬰兒破傷風死亡率提高的原因。雖然後來研 究報告顯示,傳統產婆接生的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西方國家高,但這些文化與 知識上的偏見,污名化了傳統產婆。
    隨後,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推廣醫療衛生,開設產婆訓練班,要訓練出有西方醫 學素養的新式產婆。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舉措,也顯示了殖民政權透過強勢的醫 療知識體系,進到台灣的各個層面,連台灣女人的子宮都要管。

    #您訂購的新式產婆也就是助產士已經送到
    那麼,新式產婆是怎麼來的呢?大約在 1907 年,台灣總督府開辦了以台灣婦女 為對象的助產教育。入學資格要求家世清白、年紀 16 歲以上、40 歲以下,要通 過入學考試外,還要品行端正、身強體壯。
    看到這裡你一定覺得奇怪,為什麼產婆還要身強體壯?很簡單,產婦生孩子說生 就生,沒在管黑夜白天,因此產婆沒有上下班時間,得隨時 on call。有的產婦住 得遠,三更半夜也得趕路前去。而且生產可不像母雞下蛋,有的 case 拖的時間 太長,所以產婆得有強健的身體,才能應付不知何時來的接生要求跟協助產婦。
    由於這些受西方醫療教育訓練的現代產婆,勢必衝擊傳統產婆的生態,因此,總 督府為了推廣新式接生教育,還提供一天 18 錢的伙食費,跟 5 錢的零用錢補助 津貼,獎勵一些希望自食其力或者補貼家用的女性來學習。
    因為有補助,修業辦法也要求學生要連續從事五年的助產工作,不能半途落跑。在 種種補助與推廣後,產婆成為一個不錯的工作出路,後來總督府逐漸放寬條件, 除了公辦的產婆教育之外,私立的醫療院所也可以自行訓練產婆。
    受訓完,就開始工作啦!一個新制度的開始,肯定不容易,1907 年的第一批新 式產婆,一開始並不受到人們的信任,大家還是信賴自己熟悉的傳統產婆。
    為了打開知名度與建立信任感,新式產婆們常常得提個大手術箱,大街小巷奔走, 聽到誰家女人要生孩子了,就去活動助產,有時為了建立信用,乾脆半買半相送、 甚至免費。
    加上官方引進公設產婆制度,讓一般老百姓可以找政府付薪水的產婆幫忙,接生 不用錢。當然,這些吃公家飯的產婆,都必須受過西方醫學訓練。就這樣,傳統 產婆漸漸的越來越少了。
    出來工作當然是要講薪水的呀!產婆的收入怎麼樣呢?1928 年,公家設立的產 婆月薪 30 圓,還有藥品補助;如果是自行開業的產婆,倒沒有一定的收費標準。
    有產婆回憶說:「1936 年時,產婆每接生一次的收入大多會有二圓以上,在當 時的二圓可以買 1 錢金子(約一只戒子),可以說是收入相當好的一個職業。」
    現在的金價約是一錢五千上下,而自行開業的產婆收入從 20 圓到 250 圓不等, 換算起今日的市值,最差也有 50K 收入,也是很不錯的了!
    —————未完
    總之,所謂的「助產士」,後來都必須要有護理師的證照才可以取得,換言之,助產士也是現代醫學的產物啊⋯⋯

    https://readmoo.com/book/290116979000101

  • 護理科出路薪水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18 06:36:00
    有 69 人按讚

    #熱門文章部分公開
    #學校學店化
    #真的是壞事嗎
    #從新創公司的商業模式討論

    🏫🏫🏫軟體學院新創 Lambda School 最近其成功募資 3 千萬美金。根據紐約時報報導:

    「在 Lambda,學生一開始不用付任何學費。但當他們畢業後找到年薪高於 5 萬美金的工作後,必須要付 17% 的薪水給 Lambda,為期兩年(Lambda 說 83% 的學生在畢業後 6 個月內找到中位數 7 萬美金的工作)。若他們沒找到工作,或是薪水低於此數,就不用付錢。最高付到 3 萬美金為止,因此高所得學生不會為了成功而受到懲罰,若學生失去工作,學費也會暫停。」

    我其實一路都在注意這一家新創。 Lambda School 提供 8 個月的線上課程,目前集中於軟體與資料科學兩個主題。拿到 3 千萬美金之後,他們將擴張到更多學門,例如需求孔急的護理以及資安。值得一提的是若學生畢業 5 年後都沒有找到超過 5 萬美金的工作,學費自動免除 — 學校賠錢。

    ✒✒✒✒✒✒

    此一制度的最大優點是學校會努力讓學生成功:
    「Lambda 的共同創辦人與 CEO Austen Allred 說:『沒有任何其他學校有誘因讓學生成功。』『因為學校一開始就從政府或學生手中拿到錢,還是收現金。』
    『要達到更好的結果,學校也必須承擔損失。』他說。」

    美國大學生深受高學費與學貸之苦。許多學生畢業後,肩上都多了一個「債主」。因此 Lambda 格外有吸引力。Lambda 比較像是股票投資人,期待從學生身上獲得超額的回報。

    其中一個癥結正如 Allred 所說,在於大學的營收與畢業生的就業沒有直接相關。美國大學的主要營收來自「副業」,包括校務基金(endowment)的轉投資、經營醫院、政府專案、專利與新創公司的股份等。美國頂尖大學如哈佛,學費只能支應每年支出的 10% 而已。若把哈佛視為一個「知識工業複合」集團,那麼「教育」的部分幾乎可以忽略,最大的貢獻只是品牌效益而已。

    當然,哈佛的畢業生出路不會太差,所以學校也不用太費心。但二、三、四線的大學為何也不在乎學生的就業率?因為有政府背書的平價就學貸款,因此不論學費再高,學生仍然源源不絕。這有點違反直覺:若政府不提供低息貸款,更少學生能自費上大學,學校反而會控制成本,降低學費。學校也會更強調畢業後的就業率,以吸引學生。

    ✒✒✒✒✒✒

    台灣的狀況稍有不同,但也有「出錢的不是使用者」的問題。公立大學學費低,是因為政府補貼。結果造成公立大學真正的顧客是政府,而不是學生。於是大學不斷追求各種政府評鑑的排名,卻不甚關心學生的出路。

    Lambda 回到最資本主義的概念 — 投資學生,收穫回報。此時我們赫然發現過去由政府統一付費的結果,是各科系混雜在同一套「大學」體制之下。一旦引入市場,就會看到各科系其實非常不同。有需求火熱的科系,如醫學、會計、電機、軟體、資訊科學等。有基礎科學的生物、物理、數學等。也有職缺少,但具有社會價值的哲學、歷史、中文等。

    Lambda 真正的顛覆性在於拆分(unbundle)了大學。把「教育」的業務獨立,把需求最大的科系與最有動力的學生「拉」出來,直接交給市場投資。就像把集團的子公司獨立上市一樣。這將牽一髮而動全身,最終導致整個大學系統的崩塌。

    但對眾多背負學貸、心不在課堂、求職困難或是學非所用的學生來說,這樣的顛覆或許來得太晚了。

    ✒✒✒

    👨‍🎓想看更多精選文,歡迎參加試閱👩‍🎓https://daodu.tech/threeposts

  • 護理科出路薪水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7-02 11:51:55
    有 977 人按讚


    歡迎來到不斷被拒絕的人生
    李怡

    羅拔迪尼路向藝術學院的畢業生發表演講,他說,藝術行業的出路最不穩定,他們面對的是不斷被拒絕的人生,但好消息是,未來的路雖然難走,這條路卻走定了,被拒絕不是他們的錯,前路就是必須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
    曾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荷李活巨星羅拔迪尼路(Robert De Niro),2015年在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Tisch)的畢業禮發表演講。面對一千多名藝術學院畢業生,72歲的羅拔迪尼路在祝賀他們畢業後,劈頭就說「你們完蛋了!」。為甚麼?因為念護理、牙醫、醫科、商科,全部充分就業;法學院的畢業生,找工作也沒問題,反正他們是律師。教育學院的畢業生會去當老師,雖然薪水差、工作悶,總是個飯碗。會計系畢業生,也有事可做。
    「那你們怎麼辦?」他說:「我不認為你們會羨慕會計師的工作,因為念會計的人,是用理性、邏輯和常識,選擇了一個穩定和富裕的職業。但是,念藝術學院的人不會作講求理性、邏輯的選擇吧?你們很早就發現自己的才華,心裏編織出夢想,而且充滿著熱情──在藝術這一行,熱情永遠勝過常識。你們不只在追夢,更在實現命中註定要做的事︰成為舞者、歌手、編舞家、音樂家、編劇、攝影師、導演、製片、演員、藝術家……。」那都是出路最不穩定的職業。因此他說,「沒錯,你們完蛋了。」

    不斷被拒絕才是真實世界
    但是羅拔迪尼路接著說:「好消息是,你們已經作出了選擇,未來的路雖然難走,該怎麼走卻很清楚︰你必須堅持不懈做下去,就這麼簡單。」他說:一扇新的大門正為你們打開,歡迎來到不停被拒絕的人生。這才是真實的世界。你會在參加試鏡時被拒絕、在找金主投資時被拒絕、在遞出劇本時被拒絕,在應徵導演或編舞的工作時被拒絕。被人拒絕很不好受。但「拒絕的原因常常跟你無關,因為你去試鏡或推銷作品時,很可能那個導演、製片或出資人已經有了其他的選擇。」
    他搞笑說:「這種遭遇,前陣子也發生在我身上︰我去試鏡電影《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裏的馬丁路德金博士一角,結果被拒絕,太可惜了(爆笑),我肯定可以演得超棒的。但導演就是另有人選,而她是對的。」
    如果你是演員,就應該幫助導演把事情做對。也許一開始,你們各有不同的想法──導演有他想呈現的主題,而你想用自己的方法來詮釋角色。如果你是新人,導演可以給你機會試試看,但他有最後的決定權。等到你累積了一定份量的作品,導演也許會更重視你的意見。不過,要不要用你演,大權依舊操在他手中。
    羅拔迪尼路說,他告訴子女,不要害怕失敗。「我鼓勵他們要勇於冒險,用開放的心胸去迎接新的體驗和想法。如果他們對表演藝術有天分、有熱情,我會告訴他們,一定要跟整個團隊合作,努力把每件事做得更好。但是記住,你只需為自己的角色負責,不必為了整體演出的成敗而患得患失。假如你參加了某個電影、舞蹈、戲劇或音樂會演出,觀眾或評論人卻覺得這場表演很爛,過錯並不在你,因為你已經盡力把自己該做的每件事做好。」
    他送給藝術學院畢業生的兩句話,第一句是︰「被拒絕不是你的錯」;另一句是︰「Next」,就是「再接再厲」的意思。

    走藝術道路必須再接再厲
    沒得到那個角色?再接再厲吧,你會拿到下個角色,或下下個角色。不能去某家餐廳兼職?再接再厲吧,你會被下一家餐廳僱用。沒被茱莉亞音樂學院錄取?再接再厲吧,你會進耶魯或蒂施。他給畢業生的另一個提醒就是,珍惜你在學校、在職業生涯初期所建立的人脈、友情和工作關係。你永遠想不到,這份連結可以帶來的影響,也許是幫助你在創意上大突破,或讓你得以在作品中,打造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他說:「你們在這裏,是要慶祝自己完成了學業,準備迎接充實有挑戰性的人生,而我也要在這裏,向在場的未來導演、製片們,遞上我的個人履歷。我知道,你們將大展身手,祝你們好運,別忘了,一定要再接再厲,Next!」
    跟其他科系相比,人文藝術學科相對「冷門」許多。幾年前美國有雜誌調查,全美大學出路最差的十大科系裏,藝術類佔了一半。但藝術代表夢想,代表創意,而這正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藝術之路很難走,但既然走上了,就要懷抱著熱情,堅持不懈走下去。藝術這行,會面對不停被拒絕的人生,即便如此,也要屢敗屢戰,再接再厲。羅拔迪尼路傳達了對走向藝術工作的年輕人勉勵和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