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認知行為學派四步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認知行為學派四步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認知行為學派四步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認知行為學派四步驟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老ㄙㄨ的教育隨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剛出版社傳來今天印好的《同理心身教》,封面美美的,暖呼呼的,讓人看了好激動,覺得自己真的應該要來認真宣傳這本書......(熱血貌) #以同理心為核心的成長氛圍 其實,寫完前一本書《交心》,我對於書中一些未能好好闡述的章節有些遺憾,尤其是同理心這項能力。 「您覺得教孩子同理心是重要的嗎?」每當...

  • 認知行為學派四步驟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3 21:48:30
    有 1,379 人按讚

    剛出版社傳來今天印好的《同理心身教》,封面美美的,暖呼呼的,讓人看了好激動,覺得自己真的應該要來認真宣傳這本書......(熱血貌)

    #以同理心為核心的成長氛圍

    其實,寫完前一本書《交心》,我對於書中一些未能好好闡述的章節有些遺憾,尤其是同理心這項能力。

    「您覺得教孩子同理心是重要的嗎?」每當我在研習會場詢問這個問題,幾乎所有老師都舉起了手。

    然而當我再進一步追問:「那麼,您是如何教孩子學習同理心呢?」與會老師們個個面面相覷,靜默無聲。

    的確,身處教育第一線的我們,總覺得現代孩子和以往不太一樣,似乎較以自我為中心。

    同理心,是現今社會愈來愈被重視的能力。或許是我們感受到現在孩子普遍欠缺同理他人的習慣,亦或是我們相信同理心會是孩子行為偏差的解方。若能提早關注於此,孩子就能因為同理他人感受,對事件有較全面的思考層面,因而導出不同的結果來。

    有趣的是,我們都覺得同理心很重要,但要如何教孩子同理心?同理心要如何運作?這方面教學策略倒是十分欠缺。

    一般的做法,我們會請孩子對他人進行「換位思考」。然而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連我們大人都不願意站在他人立場思考事情了,又如何要求孩子放下個人情緒去同理他人呢?

    為此,我翻閱市面上各類書籍及學術研究文獻,各家學派並無統一的界定與理論架構。然而,這些理論共同指出,同理心不只是簡單的換位思考,而是必須從多面向著手:同理他人的情緒,同理他人的認知,同理他人的需求。

    再回到班上,面對孩子們每天層出不窮的狀況時,我發現以往不容易解決的紛爭、較為固著的生活習慣、或是孩子在事件爆發時高張的情緒,都能在同理心的脈絡裡,變得較為鬆動而有更多的可能性,甚至有時會出現出乎意料的結局發展。

    #同理心開展的五步驟

    我嘗試在班上融入同理心策略,多年下來,倒也摸索出一套適用於班級經營的同理心模式:

    1. 覺察自身的情緒

    在情緒的當下,孩子往往難以跳脫自身的思維慣性。讓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說一說自己此刻的情緒由來,讓大腦慢慢轉移到理性的前額葉進行運作。孩子覺得情緒被接納、被好好的同理了,才不會過於武裝自己,而願意開始同理他人。

    2. 同理他人的情緒

    觀察他人的情緒,說一說他人正處於何種情緒之中。情緒是外顯的表徵,從情緒話題切入,孩子比較容易觀察並說出他人的反應,並與他人的情緒同步。

    3. 同理他人的認知

    「同理心」和「同情心」最大的差異,在於同理心不只是同情他人,而是要深入他人頭腦去思考此時他在想什麼。

    例如:當孩子看到街上的遊民時,他往往會覺得「他很可憐」。但我們進一步追問「他在想什麼」時,孩子可能會說出「他現在覺得很冷、很餓,希望有飯吃」的想法。這就是從同理他人的情緒,再進一步擴大到同理他人的認知。

    4. 同理他人的需求

    因此,若我們再繼續追問「那他現在需要什麼」時,以前面所舉例的遊民話題,孩子可能會歸結出「他希望路人不要用鄙夷的眼神看他」以及「他希望經過的好心人能帶給他一些吃的」……這類的思考結論。

    5. 化為實踐的具體行動

    我們最終還是希望孩子能在同理他人的歷程中,形成一種改變的行動力。因此,讓孩子在同理他人需求後,化為可落實的具體行動是必需的。例如前面所舉例的遊民話題,孩子若能起而行給予一些幫助,例如資助零錢、飲用水、保暖衣物,孩子的心性就會更加的柔軟與善良。

    孩子在家中面對與兄弟姐妹的紛爭、在面對與父母的爭辯中亦是如此,若能帶著孩子走完同理心策略流程:同理他人情緒、認知、需求,並以他人立場做出具體行動,很多衝突將立即可以得到紓解與調整,並且將彼此的關係修復得更為圓滿。

    #同理心要在有同理心的環境中滋養

    孩子之所以沒有同理心,亦或者我們覺得同理心如此難教,主要原因是因為孩子並沒有在有充份同理心的環境中,感受到被同理、被接納的溫暖。

    教室裡那些憤怒咆哮的小火山,不就是在家中被憤怒指責的無助孩子?

    那些對班級事務冷漠的孩子,在家中何嘗不是得以冷漠來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到傷害?

    那些會對弱勢同學嘲笑、會言語攻擊他人的孩子,其實內心自卑的不得了。而他們的自卑全來自於長久以來的被忽視、被比較,沒有大人願意好好的賞識他們、願意肯定他們。

    因此,當我們希望孩子有同理心,我們得捫心自問:我們自己也是一位有同理心的大人嗎?

    面對孩子的不理性、不配合的態度時,我們是否願意先啟動同理心,而不是先啟動指責的姿態呢?

    這些年來,愈在班上實施同理心課程,就愈讓我自己面對孩子時保持柔軟的習慣。也許是因為慢慢的已經內化成一種習慣,也許是我也想安安穩穩的接下自己的情緒。

    因此,看著那每天不寫作業的孩子,心疼他被放生、被忽視的情緒,多於想處罰他的念頭;

    面對每天亂發脾氣、對我飇罵髒話的孩子,氣歸氣,我還是想了解那渾身是刺的背後,有多麼的遍體麟傷;

    還有那些怎麼也學不會的孩子,我想起了自己求學時期曾經有多無助、多抗拒、多麼想逃避,轉念一想,怎麼樣也要拉著他們不放手!

    同理心是溫暖的力量,將帶來改變的契機。這些年來,同理心確實改變了我的思維模式,我不再以「我」這個單一角度,來詮釋事件的本質,而是試著先放下我執,看到對方的需求,以尋求更多圓滿的可能。

    這也是這本《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的最初發想,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當一位富有同理心的大人。面對孩子時,同理心帶著我們與孩子心靈同步,讓我們能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境,能真真實實的接住孩子的情感。

    這本書同時收錄不少篇關於我與小蘇姑娘的成長故事。多年來帶領學生的教學經驗,讓我能用更多元的視角,傾聽並同理自己孩子的情緒、認知、需求、並且陪著她一起落實於生活之中。而這樣的陪伴旅程,讓我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在面對自己、孩子與學生時,能夠成為一位更真實、更一致性、且溫柔而堅定的大人。

    我們一起來用身教傳達給我們的孩子:願意同理他人,就會為這世界創造更多善意與溫暖的流動,也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同理心身教

    #3/25(四)即將出版

  • 認知行為學派四步驟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0 12:30:01
    有 101 人按讚

    為什麼不快樂?學習三步驟,讓快樂成為你的人生選擇

    希臘哲學家Epictetus曾說:「其實令我們不快樂的,並非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一個人不快樂,往往因為事與願違,情人對自己不關注、老闆對自己不重視、事情進展不如意、朋友沒有搭理自己等,而不快樂的發生,容易有兩個歸因:
    1.歸咎到外面—外控:認為他人找自己麻煩、都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2.歸咎到內在—內控:都是自己不好、太笨、太慢、太沒用等。

    然而這些歸因並沒有真正解決「不快樂」的困擾,只是讓情緒有個導向的出口,可以對他人發怒,可以對自己批評或自責,而造成負向情緒在自己與人際間無限負向循環。
    真正創造不快樂的核心,是#非理性信念,此概念是心理治療學派中理情行為治療(REBT)大師Ellis提出,認為它會創造「責備」的行為,因為它具備武斷與絕對性的「應該」、「必須」等要求和命令,例如:
    1.我必須得到生命中所有重要人物的愛與讚賞。
    2.我必須完美地執行重要的任務。
    3.因為我非常希望別人能體貼和公平的待我,所以他們一定得這樣做。
    4.如果我得不到我所要的,那就會很糟糕,會使我無法忍受。
    5.逃避面對生命的困難與責任,比起接受更多自我成長的訓練來得容易多了。

    這是Ellis在他歷時五十年的心理治療生涯中,觀察到一定會不快樂的非理性信念,一定!一定!一定!很重要要說三遍,這五項信念,會讓你不停想要責備他人或責備自己,讓你無法真正為生命負起責任,又偏要他人對你負責,而這些信念也常見於憂鬱症者以及長期受情緒困擾者身上。

    如果你開始認為,快樂可以是一種選擇,那麼以下三件事你可以為自己開始學習:

    1.學習偵測與看見:自我覺察、看見信念,是改變內在運作歷程最重要的一步,當你看不見,你就會一直覺得生命處在被迫與無力的狀態。
    2.學習停下與反思:當你可以停止去說「我也沒辦法」「我就是這樣不然要怎樣」的消極話語時,你基本上就開始掌握你的生命,讓生命轉向「我可以」「我會」的境界。
    3.學習接納與包容:當我們嘗試接納與包容,就在拓寬我們認知與心的寬廣度,讓自己的心思不受限在狹小的範圍,認為需要符合某特定標準才是好的狀態。當你願意接納自己的樣貌,接納對方的樣貌,如實地理解彼此,你會感受緊抓的手鬆開了,緊縮的心也放開,而如此,人生將有許多可能。

    親愛的,邀請你開始練習,選擇快樂、擁抱快樂。

    --
    讓心敞開的工作坊:
    1️⃣9/12.13【裸愛工作坊】卸除身心盔甲,真實柔軟去愛
    課程詳情:https://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200912/
    早鳥至8/12為止

    2️⃣第四期【暗黑的愛】愛情裡令人負面的六種感受
    9/17~10/29 週四晚上班共六堂
    課程詳情:https://www.iiispace.com/registerevent/20200917/

  • 認知行為學派四步驟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21 07:07:44
    有 57 人按讚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書籍介紹

    本書是阿德勒學派正向教養系列書籍第一本、最完整、也是最暢銷的作品,從幼兒園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都適用。

    書中以簡潔的條列式要點,加上易讀的實務案例與清晰的表格為父母及老師整理出來大量寶貴的「正向教養工具」,可以隨時參照取用,包括:

    【正向教養最核心的觀念】
    ・教養孩子的三種方式
    ・七個重要的認知與人生技能
    ・四個步驟,贏得孩子的合作
    ・父母如何運用阿德勒提出的八個基本觀念,培養出正向教養的技巧
    ・修正錯誤的三個方法

    【先瞭解你自己,才能影響孩子】
    ・四種常見的生活型態偏好,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對教養或教學的影響
    ・如何瞭解出生順序,以便瞭解孩子的世界
    ・如何利用出生順序的訊息來鼓勵孩子
    ・出生順序對婚姻、對教學風格的影響

    【正向教養中的有效溝通法】
    ・有愛、有效的啟發式提問法
    ・和孩子建立非語言的溝通訊號
    ・讓你的行為和言語,同樣都是溫和且堅定的

    【父母不能不知、讓家裡井井有條的方法】
    ・如何透過日常慣例表,讓孩子不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床
    ・如何避免早上起床後趕著上班上學的混亂時間
    ・如何避免用餐時(不管在家還是在外)一團混亂

    【當孩子彼此衝突的時候】
    ・先安撫造成傷害的孩子,再邀請他一起安撫受傷的孩子
    ・父母不再介入孩子之間的爭吵:如何給予孩子相同的待遇
    ・孩子之間有哪些衝突,是父母(或老師)必須介入的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阿德勒父母學線上讀書會

    由綠豆爸和粉圓媽在每週三21:30~22:30,於facebook私密社團,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帶領夥伴進行讀書會的討論,參與的夥伴可以透過留言提問。如果無法完整參與直播,我們也會在直播結束後,將直播畫面轉存為影片,提供大家瀏覽與複習。

    如何加入《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阿德勒父母學線上讀書會?

    請先確定每週三的21:30~22:30,均能撥出一小時的時間參與線上讀書會的直播與討論
    我們會在facebook開設一個私密社團,因此你也要有facebook的帳號才能加入
    填寫下方報名表,並且完成繳費:一般民眾500元,可能非學校、親子團、工作坊家長半價優惠。收費的概念來自於使用者付費原則,也讓你自己更有動力持續參與(夫妻僅需一人報名即可兩人加入)
    在facebook將趙介亭老師加為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jetinchao ,並且發送訊息告知介亭老師,確認報名繳費完成後,會將你加入facebook線上讀書會的私密社團中
    自行購買《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一書,並且在讀書會之前閱讀指定章節。如果來不及讀完,仍然可以參加讀書會的,也不會有處罰喔!
    接著就是每週三21:30線上見囉!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阿德勒父母學線上讀書會預計章節

    夏學第1週 5/15
    第1章—正向的態度
    夏學第2週 5/22
    第2章—正向教養的基本概念
    第3章—出生順序的重要性
    夏學第3週 5/29
    第4章—重新檢視不當行為
    夏學第4週 6/5
    第5章—如何善用邏輯後果
    第6章—重點在解決問題
    夏學第5週 6/12:暫停一次
    夏學第6週 6/19
    第7章—讓你的鼓勵有效
    夏學第7週 6/26
    第8章—透過班級會議處理教養問題
    第9章—透過家庭會議處理教養問題
    夏學第8週 7/3
    第10章—父母的性格:你對孩子的影響
    夏學第9週 7/10
    第11章—綜合運用
    第12章—家庭裡與教室裡的愛與喜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