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觀自在菩薩的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觀自在菩薩的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產品中有4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開車的時候,我的女兒問我:『把拔,甚麼時候是 Hungry Ghost Festival?』 她說的餓鬼節的意思就是中元節。 我就說:『在過幾天就是了。』 她在說:『我能給他們吃東西嗎?』 我說:『可以啊,妳想請他們吃甚麼?』 女兒說:『我想請他們吃漢堡包可以嗎?』 我笑了笑說可以,心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XMEN330 身心靈學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Om shrim hrim klim glaum gam ganapataye vara varada sarvajanamme Ganesh 象頭財神咒 ~每天聽,跟著念,財源廣進,大發利市~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Ganesha象...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夫夫之道Fufukno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XMEN330 身心靈學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20:03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禪是「無相」、「無住」、「無念」的精神境界 這三個名詞來自《六祖壇經》,是《六祖壇經》的根本思想或根本精神。 「無相」就是空,是即有即空的空,從有的現象看到空的本質,就叫作無相。如同佛前的供花,就是即有即空。花的形象是有的,因為無常的關係,故不是永遠存在,因其經常在變...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9:07:27
⭕️第350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表達空性和般若波羅蜜觀點的經典,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心經》。本經是《大品般若經》的別生經,取自〈習應品〉和〈勸持品〉,作為《大般若經》的精要而集出,無序分與流通分。與《金剛經》並為通行最廣的般若經。般若波羅蜜...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9:07:25
⭕️第343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簡稱圓覺經,,此經名具有豐富的內涵。大方廣,又名「大方等」,「方」是義理方正的意思,「廣」是廣大的意思;「大方廣」是各種大乘經的通名,意為佛說方正廣大真理的經文,也指十二部經(經教的十二種分類,即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自說、本生、本...
-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XMEN330 身心靈學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3-02 23:00:12Om shrim hrim klim glaum gam ganapataye vara varada sarvajanamme
Ganesh 象頭財神咒 ~每天聽,跟著念,財源廣進,大發利市~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Ganesha象頭神
創始之王;障礙之王;賜福之神
也稱為:Ganapati
屬地:印度
象頭的象頭神可能是現代印度教萬神殿中最受歡迎的神靈;被數百萬尊敬。他也被佛教徒,耆那教徒和新異教徒援引。他對所有人都是仁慈和慷慨的。
創始之王,在創辦任何新企業之前,都要先尋求象頭神的祝福。
象頭神也是障礙之王,儘管有時也會引起憤怒,但有時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崇敬,因此消除障礙但也創造了障礙。 Ganesha的另一面是,必須在新的冒險活動之前將他消氣,以免他在您的道路上放置障礙。
Ganesha向奉獻者們授予成功,勝利,繁榮,物質安慰,浪漫,愛情,更好的性愛以及超自然的力量和技能;但是,他也可以阻止所有這些事情,如果它受到侮辱和激怒,. Ganesha 是一種慷慨,富有同情心的人,很快就會給予幫助。 脾氣暴躁,但也很快冷靜下來,可以得到撫慰和安撫。 (但請記住一句古老的諺語:大象永遠不會忘記!)
• Ganesha 是印度教儀式中首先崇拜的神靈。
• 他是所有遊行隊伍中頭一個的形象。
•他是所有印度教儀式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喪禮。
歷史證據表明,象頭神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已為人所知。然而,在公元四世紀之前,倖存的描繪很少見。大約在公元五世紀左右,他才加入印度教萬神殿。
據信,Ganesha已開始化身,成為叢林部落尊敬的亞利安前大象精神。除了他的其他禮物外,他還被要求保護免受象群侵害。他被吸收到印度教萬神殿中,成為希瓦(Shiva)和帕爾瓦蒂(Parvati)的兒子。
• Ganesha 治愈身體,精神和情感方面的疾病。
• Ganesha 有能力從前世的業力中解放出來。
• 他會被孤兒召喚
象神(梵語:गणेश,音譯葛內舍;梵文拉丁轉寫:Gaṇeśa)印度教中的智慧之神,主神濕婆與雪山神女的兒子,戰爭之神室建陀的兄弟。由於象頭神負責統領眾伽那(gaṇa,一群侍奉濕婆的、喜歡搞怪的小神),因此他又名群主(gaṇapati,意即伽那之主)。他的外形為斷去一邊象牙的象頭人身並長著四隻手臂,體色或紅或黃,坐騎是他的老友、一隻狡獪的老鼠。在各種雕繪中,他一般是盤坐著或是翹起其中一邊的膝蓋。
對象頭神的崇拜非常廣泛,不侷限於原始的印度教與更早的婆羅門教;早期在佛陀時代,印度北方已經盛行原始密教,後原始佛教結合密教,出現最早的密宗,其中更演化出各大神祇的不同於當地教派思想、與修行之法,尤其在中原隋唐左右初期,印度高僧紛紛傳法向東遠播至中原隋唐朝,以及東瀛日本,向北則是由印度高僧有第二佛陀之稱的蓮華生大士傳播至西藏。
後中原密教經過滅佛行動,如今佛教中只剩西藏與日本仍保有像頭神的祭祀與修行之法,而中國各寺廟已不復見。
在早期印度密教,和在婆羅門教不同的是,以佛教"出離"與"解脫"為主要思想主軸,但卻有各種術法,其義旨在於幫助修行人"方便"修行。象神在大藏經"佛經密乘部"記載多處,其威能與術法不可思議,其旨,以方便法幫助修行者得其所需,印度密教翻譯的佛經其名號在中文翻譯為 "大聖歡喜天"是為善神。
其起因是在久遠前象神曾向"密教祖師金剛薩埵"與"觀音菩薩"投誠皈依,發誓護持密教行者。後更與十一面觀音化身結為夫妻;其本尊法門被密宗的祖師集結,由印度早期發展而成完整的系列(後佛與密教因教義高深,不被當世接受,消失於印度史),由印度高僧傳至唐朝(唐密)再傳至東瀛(成為東密)。後來唐朝政治因素而滅佛,中國的密宗信仰湮滅,象神信仰亦然。
但從佛經佛典當中,仍然記載許多法門以及其思想,尤其是《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或《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王歸依唸誦供養法》等等。可見當時的印度密教的象神和原始婆羅門教以及至今的印度教,象神的信仰已有差別。《天神乘與佛乘之別》
其身有單身(二臂、四臂甚至多臂),在平常期多以財神(單身)之姿護佑眾生,若在密教圓滿次地上,則現雙身像以教化之(另一身是觀音)。
其本尊乃王者身、善神,經典更記載:象神源始自"大日如來",經雲《此聖尊自在天。即摩訶毘廬遮那如來。為饒益無福眾生。權化示現此像》;亦提到,此神有善身與惡身之別(乃深秘義旨),本尊王身是善神,其亦化身邪神(常隨魔、障礙魔)以及驕傲的天神之姿,常被密宗金剛神(金剛薩埵、觀音菩薩、大日如來的化身)踩在腳下,象徵征服自我邪念、魔難、障礙的意思。 -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01 20:53:23深談淺出學佛的八大派 ~ [相聚一刻] ep242 Part 1
播出:2019年4月1日, 8pm
嘉賓:定覺法師
主持:Esther Lee
監製:Tony Chau, Weller Choy
場地:相聚一台
入會查詢:WhatsApp@6998 3791
Part 1 https://youtu.be/9jI68TwB8Vo
欲收看所有節目,可成為免費/正式會員。
www.togetherradio.net
內容:
雖然在[匯智社]舉辦格西老師的[當和尚遇上鑽石]系列的讀書會已三年多,直至最近我才覺得應該學習多點佛教的基礎。佛教是香港其中一個主流的宗教,有很多名詞我們自細就聽到,但可能你和我都毫無頭緒。今集請來"定覺法師",一位非常特別的嘉賓,未出家已教了幾近十年書,而且師父真的好talk得。
我們聽得多的是佛、禪、顯、密,今集我們由佛教的八大支派開始,他們是密富、禪貧、淨土宗、內煩...,有甚麼不同?佛,由八個無相功德組成,分別是大仁、大慈、大治、大願、大力、大清淨、大行...?甚麼是娑婆世界?供養法?修持的喜悅?為何修行會起"生退心"?
還有,我們所熟識的唐三藏法事,他為甚麼那麼尊貴?據說,觀音菩薩和基督(Christ)都是意識,不是以"個體"存在。"姻緣和合而生"是甚麼意思?甚麼要瞭解因果,要看[俱社論]?今集定覺法師用極速和我們分享佛門初階,進入佛法的世界。最後,通常是最精彩的部分是,如何去瞭解苦?
真正的苦是甚麼?苦和苦相可以很不同,即是,我們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生離死別,卻不一定是苦,那麼,甚麼是苦?如何脫苦海?
聯絡:定覺沙門
https://www.facebook.com/dingjiao.shi
[相聚一台 七步入會法]
Step 1 上網打"相聚一台" 或按此link
http://www.togetherradio.net/main
按右上角的≡
拉至最下一行,
Step 2 選擇→特快註冊
Step 3 選擇→正式會員
Step 4 填寫個人資料
Step 5 設定密碼,例如:Ab1975?! (8位大小階英文數字及符號)
Step 6 收電郵確定
Step 7 改密碼
完成!多謝你!
Esther & team
如仍有問題,請WhatsApp Rebecca Ho@6998 3791.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開車的時候,我的女兒問我:『把拔,甚麼時候是 Hungry Ghost Festival?』
她說的餓鬼節的意思就是中元節。
我就說:『在過幾天就是了。』
她在說:『我能給他們吃東西嗎?』
我說:『可以啊,妳想請他們吃甚麼?』
女兒說:『我想請他們吃漢堡包可以嗎?』
我笑了笑說可以,心想應該主要是自己想吃麥當勞吧。
然後她說:『那麼可以請他們吃 Ice Cream 嗎?』
哈哈哈,還不是自己想吃?
我說:『不可以啦,很快就融掉了。』
然後他又問我甚麼是Hungry Ghost,我大約是說他們很餓,一直吃不飽,肚子很大,喉嚨又很小,很口渴時一喝水,就會燒到喉嚨,很可憐,所以一些人就會在這個節日請他們吃東西。
實際上,我只是選擇了那個比較有戲劇性的版本了講。
佛教是採納了印度原本信仰中的Preta概念,然後自己重新詮釋。
原版印度的Preta就只是人死後的靈魂,佛教卻把它變成是在生時,有很強烈的貪念又犯了惡業,才會投胎為不斷肚子餓的餓鬼。原版的則沒有肚大頸小,全天飢渴煎熬的劇情效應。
佛教施食給餓鬼的經典是很『經典』的:佛陀的核心弟子阿難陀有一天靜坐時見到一為叫做面燃(或焰口)的餓鬼,面燃預言阿難陀三天後就會死,死後還會投生入餓鬼道。
嚇得阿難陀心驚膽跳,馬上問佛陀要怎樣解救,佛陀就告訴了他變食真言,對水飯唸七遍,一撒出去,全天下的餓鬼都吃飽,而且還升天。
當然,很明顯的這只是大乘和密乘佛教才有的信仰。
南傳佛教是不吃這一套的。
當然,我會不禁的問全天下無數的佛教徒都有做這個變食真言(漢傳藏傳都做),做了上千年,應該連平行世界的餓鬼也都吃到升天了吧?
比較讓我掩卷竊笑的矛盾,應該是阿難陀這位出家修行的佛陀大弟子,既然會被預言死後投胎做餓鬼,那麼他持戒、禪定、學佛的功底、功勞和功德都去了哪?
而且在經典裡面,變食真言也不是農曆七月才做,是甚麼時候都可以做。
而且也非如一些佛教徒認為要有功德、功力或法力的人才可以唸變食真言布施餓鬼,經典中沒有這個規定。
任何人都可以做。
而且也沒有說明是一定要晚上才做布施餓鬼,經典中說明是早上做,當然任何其他時間都可以做。
為甚麼佛教徒都認為要晚上做布施餓鬼的法事?
應該就是有氣氛吧?
因為鬼戲中的鬼,幾乎都是太陽下山後才出現的。
一些人的憂鬱症,也比較容易在太陽下山後,容易發作。
有三種反社會人格 Psychopathy、narcissism 和 Machiavellianism,大概就是冷血狂、自大狂和支配狂,(心理學界稱為 Dark Triad)最近有被研究到他們在環境亮度不高的地方,甚至是微暗的地方,會比較舒服自在。
長遠的人類歷史中,確實有一些罪,例如殺人,是晚上做了後,要逃的話,比較少人看到。這也可能大部份文化都會把鬼魔之類的物質,歸類為夜行。
三種反社會人格中,每一個都是對撒謊沒有任何抗拒或心虛的,他們都是撒謊成精的。
回到佛教大乘的經典中,面燃餓鬼登場後,佛教徒所視祂為觀音菩薩化身。如果你不是佛教徒的話,你看這些故事,會覺得這觀音Cosplay 成餓鬼,騙阿難陀跟佛陀學變食咒,導致後世的佛教徒都學會來利益全天下的餓鬼。所以,這個騙,也是為了眾生的利益啊。
你這樣講的話,好像也把觀音歸類入這三種反社會人格中了。
呵呵,但既然面燃也是觀音,為何觀音不直接教阿難陀?(那個咒本來就是觀音的咒啊)
或者為何觀音反正都已經Cosplay了成為餓鬼,為何他不直接救那些餓鬼呢?
讓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一位西方研究『癮』的專家 Gabor Mate,他把任何上癮的狀態,比喻成就是餓鬼的境界 —— 永遠要吃,除了一直都吃不飽,還不斷的傷害自己。
佛教中一些普渡餓鬼的儀式,或者更像是陽間的人之心理輔導或情緒疏導。
我會認為餓鬼更像一種病態的心理,不再是喉嚨小小、肚子大大的鬼物。
我的女兒有問我:『把拔,你們你肚子大大,你是不是 Hungry Ghost?』
我當然不是。
然後我就開車到了 Family Mart ,下車買零食和啤酒。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夫夫之道Fufukno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家有位菩薩。」如果朋友再追問下去,我就會回他「呃……應該是觀世音菩薩之類的吧!」。
其實我不確定是哪一尊菩薩,因為她就活生生的和我一起生活,從小陪伴我長大,若沒有她,也沒有今日的我。那位菩薩就是我媽。或許該稱呼她一聲「媽媽菩薩」。
自幼記憶以來,她常會帶我們全家人環島拜廟,各種寺院道場雲霧嬝繞的地方,就是我們倆兄弟從小長大的地方。佛經裡:「諸佛海會悉遙聞」、「天上善人聚會一處」,常常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不分佛教道教,有神明有佛祖,有師兄師姐與僧者的地方,都能看見我媽的身影,而這可能也是台灣很多孩子們的共同記憶。不同地區的不同守護神,乃至於只屬於鄉鎮才會有的民俗祭典,創建出台灣特有的風貌,是我們所居住的「神之鄉」。
小時候我不懂,還常常故意裝大人白目的潑我媽冷水,最常反駁她的就是「如果神明真的那麼偉大,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苦難眾生?為什麼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年幼無知的疑問,現在再回首顯得有些傲慢。但我媽永遠是那副從容自在的模樣,一邊拿著香要我禮拜,一邊回應我「每一位來到寺院道場的人都有心願,但諸佛菩薩平等聆聽每個人的所求,慈眼視眾生。生命不會每件事都能立即給你答案,與其求神求菩薩,不如成為自己的貴人,自己的菩薩。」少時還不懂這些話的意思,現在似乎有那麼一點能夠理解。
不是神明不保佑,而是祂們化身為各種你身邊的緣分,協助你學會去面對生命中的磨練,撐著陪伴你度過每一個失落的時刻。現在回想起那些伴我成長的人事物,或許曾給予我一句話、一個反應、一個令我想要更進步的念頭,這些契機,或許都是給予我們的暗示,只是當下的我們能否領悟,是否由迷轉悟,進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求神拜佛的最終目標,仍是照見自己的內心。
我和里歐還有我弟手上掛著我媽贈予的佛珠,那暗示著她的守護,與長久陪伴的一種信念。雖然她很常在我們徬徨時告訴我們「諸佛菩薩都在你身邊唷!祂們都照看著你們,所以不用擔心。」但真正照看著我們的,是那無可取代彌足珍貴的,一位母親憶念孩兒的心意吧!有我媽在的地方,就有神、就有諸佛菩薩,因為她就是活菩薩,在家中守護著我們,那就是屬於我們的「神之鄉」。
三級警戒這段期間,感謝結果娛樂給予我們機會先欣賞到《神之鄉》這部作品的前四集,在試看的過程一直想起我媽和那些從小到大求神拜佛的回憶。《神之鄉》改編自漫畫家左萱的同名漫畫,由王識賢、李李仁率領大卡司演員們演出。這部戲帶你感受濃厚的宮廟文化,以及當傳統信仰與流行文化碰撞,會產生出哪些火花?也和觀眾探討當代的親子關係,在家庭裡面,用什麼方法去對話?如何讓真心話傳遞到家庭成員身上,實為主創團隊期待用影像和大眾溝通的期待。
但我真的想要歪樓一下,雖然《神之鄉》是一部探討宮廟文化傳承的家庭對話影像作品,但我真的不停的打開內心腐劇的雷達,尤其看著林暉閔所飾演的「林一心」對待多年好友李玉璽所飾演的「夏志薰」的心意(你敢說你們沒有愛嗎?光一個許願硬幣可以收藏那麼多年,還有一起扛將軍的心願)你都不知道林暉閔看著李玉璽的眼神有多麼充滿愛。更別提上一代的天龍(王識賢)與世介(李李仁),表面看起來是冰冷的互動關係,其實背後都是滿滿的關心與愛。也許這部戲也可以用腐劇的切角來看,腐男腐女們一定能看得心花怒放。
最後我要表白林暉閔,從最初的《星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被霸凌的學弟、《緝魂》那位勇敢守護母親的王天佑,直到現在《神之鄉》的林一心,你總能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演出,並且讓人感覺角色是那麼活生生的存在著。這也是《神之鄉》的一大看頭,眾演員們的演出,能讓你一探桃園大溪的這群人,是如何在這裡生活、如何延續神明的守望,他們會說一段溫馨又動人的故事給你們聽。
歡迎和我們走入《神之鄉》的世界,有神快拜,感受眾神護台灣的美好吧!
🌈#神之鄉 播出時間
7/10起週六晚間9-11點-公共電視13頻道
7/11起週日晚間8-10點-東森戲劇40頻道
7/11起週日晚間10-12點-LINE TV
觀自在菩薩的意思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下是我跟周平的對話。
有興趣的人、建議可以先看看周平以下的「反思文」、
再回頭來看我的「回覆」、這樣會比較有感覺。
.
#有人可以做深度對話、是很幸福的事呦。
.
(對話開始)
#周平:
「我發現自己只要有空擋,我就會去關注有沒有人來按讚,有沒有人加我好友。然後我會一直去想:我的故事有沒有吸引到人,感動到人?」
.
我:
「很棒的覺察。
偷偷告訴你,我也會。尤其在以前,雖然現在好多了。
我也是透過覺察,發現當我關注在我有多少個讚時,
這會讓我分心、產生得失心,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然後當我回到我分享文章的「初心」時,
我知道、其實我只是「單純」想分享而已,
沒有特別期待、希望別人喜歡或不喜歡。」
--------------
#周平:
「自己意識到、當我沉戀在那個被關注時,似乎失去了對自己的覺察,而當我能夠持續保持覺察自己的內在時,我就有了更多對當下的決定跟方向。
.
我:
「確實如此,我也有同樣的經驗。」
-----------------
周平:
「我並沒有想要成為一個被關注的對象,沒有想要當網紅,年紀也不小了。」
.
我:
「哈,我也是。我也沒有想要當網紅,而且我年紀比你更大。」
--------------
#周平:
「目前的快遞人生、講師、過去的老闆、業務、都只是一件件的戲服,演過了就脱、經驗過就好、經驗的本身就有趣,就是一個體驗。」
.
我:
「同意。在每天的生活裡、我們都會創造不一樣的經驗,
每個經驗都是有意義的、當經驗被說出來時、就是『故事』,
經驗的本身就很有趣,它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養分。
只是,這些經驗,是為我自己發生的、我不想『演』給別人看。
我才是『主體』、我為自己而活。
不管任何經驗,開心不開心、都是我的事、與他人無關。
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都不關我的事。我是這樣看待我的經驗的。
這意思是:我只是單純分享我的故事,有沒有按讚、或按幾個讚,都與我無關。」
----------------
#周平:
「我也沒有希望透過這個經驗能夠教會他人什麼?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而我只是在經驗我的人生。」
.
我:
「非常的同意。
不用刻意去教別人什麼,刻意的東西、反而沒有影響力。
「只有生命可以影響生命」、這是我的相信。
我只要好好活著,不用刻意做什麼、這樣就夠了。
就像一朵花開、不是為了別人、是為自己而開。
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它都無所謂。
花一樣照開、照謝,全然依照自己的節奏。
有時候我們說故事、分享故事,目的是在「自我整理、自我看見」。
故事的分享、它創造一種「連結」,如果我們的故事可以打動人、吸引人,
那必定是有人在我們身上、看見他自己的渴望、情緒、經驗與想望,如此而已。
請您繼續說故事、寫故事。為自己說故事、為自己寫,不是為了感動人。
別人有沒有感動、要不要感動,那都與你無關。」
-----------------
#周平:
「我希望能放下,『自己想要感動別人的慾望』,好好專注在每一個過程中、認真的去經驗,去感覺這個經驗,有沒有感動到自己。」
.
我:
「太好了。佩服你的覺知。
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時,你就有力量。
先感動到自己比較重要。
往往你自己有感動了、自然就可能感動到別人。
至於能感動到幾個人?不用管,都無所謂,也都與你無關。
因為、那是靈魂的召喚。」
----------------------
#周平:
「當我發現我能寫,我就跟信仰祈願自己能夠持續的寫,希望透過文字與人連結,我祈願我的所思、所想,不管是透過語言或文字,都能傳遞我的善意跟真實,那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我想是菩薩聽見我的祈願…」
.
我:
「是的,你做到了。
你寫的東西、有反思性、有深度、有吸引到我,這是事實,我不需要拍你馬屁。
在你的文字裡、傳達了你個人「獨特經驗」外、還有你的善意與真實。我都看到了。
是的,我想是菩薩聽見了你的祈願,讓我「看見」你。
而我、做為一個敘事治療師,看到別人「有」什麼、剛好是我的專長。
如此而已。」
-------------------
#周平:
「這段時間因為偶然,我成了志健老師一個故事其中的一個主角,這個經驗很美好,是我快遞人生『快意人生』的插曲,是遊戲中的寶物,也是附帶的紅利,但經驗過就好。而體驗後的獲得才是我生命存款中的本金與資產。」
我:
「是的,同意,經驗過就好。不必耽溺在這個經驗的美好。
經驗是流動的。這個經驗會帶出「下一個經驗」、等待你去「看見」。
就像你這篇故事裡,你看見自己『沉戀在那個被關注時,似乎失去了對自己的覺察』,這個看見、又是一個『美好的經驗』,不是嗎?
我們在每一個經驗裡,覺察、看見自己,故事就是這樣產生的。
沒有覺察、沒有反思的故事,不會動人的。
你的故事之所以會動人、是因為、裡面有你深刻的反思與看見。
所以、你根本不必刻意想感動人,
你只要在你的日常生活裡、深刻覺察自己、然後說故事、表達出來,
這樣做本身、就很感動人了。
我們要練習的是:「誰會看到我的故事?誰會感動?這都與我們無關了。」
我是這樣告訴自己的。
-----------------------
#周平:
「我也會想要隱藏一些自己的過失或不足之處,就如今天在工作室,接近中午時我準備出去買吃的,外面下著很大的雨,在我們教室樓下的騎樓,有一個看似流浪漢的朋友,我看他正倒出一包泡麵,準備要泡開,我快速看了一下,不確定他身邊有沒熱水,但我也很心虛的就走過,內心一直想要問他有沒有需要熱水,然而行動像是龜縮般的停滯。」
.
我:
「當你給出這個故事的同時,你已經如實地在面對「脆弱不足」的自己了,
這就是真實、反思,這樣就夠了。
至少、你敢寫出來。表示你有在反思,這就夠了。
就像我今天在臉書上,分享我冰箱過期食物,冷凍庫裡放了三年的雞肉,你看,我如實表達、不遮掩,這就是說故事。
因為我的如實,在臉書社團裡、竟然有人留言說:
「老師~原來您也會這樣啊!看了您這文,我覺得自己有被療癒到。」
哈,看到了沒,自暴其短不但不丟臉,這樣還可以療癒到他人耶。(驚喜)
其實我想說的是:
「專純」的分享故事、說故事,這樣就好。
至於別人喜歡不喜歡、有沒有被療癒、被我影響到,通通與我無關。
如果有,我當然高興。如果沒有,那就沒有。但我還是會繼續說故事的。
我說故事、是為自己,不是為了療癒他人,或為了得到他人按讚,我很清楚。
----------------
#周平:
「我不希望被美好或避免被他人看見不足所綁架,我希望自己能真正超越這一切的觀點成為自由的自己,那才真是『快意人生』。」
.
我:「恭喜你,自由了。一旦有覺知、有覺察,你就不會被慾望「綁架」。
你有沒有發現,
透過這個書寫、你不斷的看見自己、也在『疏通』自己,
書寫本身就是一種療癒,這就是我鼓勵你書寫的原因。
至於你書寫的故事、被看見、被按讚、得到肯定,這些都是附帶價值。
也請不要輕忽這個「肯定」。
我想、沒有人是絕對的自信到說,『我都不需要別人的肯定』的,我相信。
承認,自己也需要被肯定,被肯定會開心,這反而「很真實」。
其實我一點都不擔心你,
因為你是一個會時時反思自己的人,
所以你不可能一直耽溺在掌聲裡、被掌聲綁架的。
就如同你寫的這篇反思文一樣。不是嗎?
-----------------------
最後,感謝你的反思與看見、
這就是我前幾日LINE你、想問你、我直播後、你的感受如何的原因。
我知道,
人一旦成為故事裡的「主角」,通常會很不自在、感到奇怪,
會懷疑說:「那是我嗎?」
不用懷疑、那就是「你」,但不是「全部的你」。
.
很高興跟你的對話,我也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