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探照燈 #臺灣最強天后】
三月瘋媽祖 aka 台灣地表最大遷移活動,強勢回歸!✨✨
從福建湄洲島跨過黑水溝,你知道媽祖娘娘是如何 #在地化,成為本土最強天后? 酸宗痛、保平安、生孩子,事事求媽祖就對了!
【🧧冷知識1:都是誰在叫媽祖?🧧】
媽祖信仰普遍流傳中港澳、東南亞各地,但唯獨臺灣...
【#人文探照燈 #臺灣最強天后】
三月瘋媽祖 aka 台灣地表最大遷移活動,強勢回歸!✨✨
從福建湄洲島跨過黑水溝,你知道媽祖娘娘是如何 #在地化,成為本土最強天后? 酸宗痛、保平安、生孩子,事事求媽祖就對了!
【🧧冷知識1:都是誰在叫媽祖?🧧】
媽祖信仰普遍流傳中港澳、東南亞各地,但唯獨臺灣與福建會以媽、祖、婆等 #親屬稱謂,像是親暱地呼喚自家老祖宗;其他地方則多半以 #天上聖母 稱呼。
【🧧冷知識2:國家級女神有多威?🧧】
媽祖昇天後被尊為「通靈神女」,一路從靈女、神女、夫人、妃到后,步步晉級。
靈女、神女,是閩南民間巫術信仰的稱呼。宋朝時,媽祖顯靈救疫,由皇帝詔封為夫人,從此開始被 #國家神格化。
到了清朝,娘娘更是超威武,顯赫封號已經達到 #史上顛峰 64 個字,加到不可再加!媽祖也從地方女神成為全民信仰,顯示國家支持對信仰傳播的大大助力。
【🧧冷知識3:媽祖其實是武力高強的戰神?🧧】
#海上守護神 是媽祖共通性,但神祇也會多面向的特性。
比如,媽祖收服海妖、保佑宋軍擊敗金兵,因此在非閩地區多半強調媽祖驍勇善戰,視為武力高強的 #正義之神。
臺灣則著重在媽祖的慈悲貌,眾多閩南移民把媽祖當成 #老祖宗,隨著林氏後代稱呼「媽祖、娘媽、姑婆」。
【冷知識4:香火才是靈力本體!】
進香遶境是台灣媽祖信仰特色,進香儀式如同神明的 #靈力充電站,每年需返回老廟或母廟,透過謁祖割火、取回香灰,補充神聖的靈力。
香灰如同神明的靈力,所以搶轎有,搶香擔萬萬不可!大甲媽祖常鬧出搶轎風波,但 #香擔 絕對是最高保護,嚴守入廟時間。
【🧧冷知識5:面色有學問🧧】
臺灣媽祖有個特色──信徒格外推崇「黑面媽」,越黑越靈!但除了黑面,媽祖像其實還有粉面、金面,差別是什麼?
#粉面 多半呈現少女樣態,表現媽祖少女未婚即升天。#金面媽祖 偏向婦女貌,符合慈藹長輩形像,原因是,媽祖昇天後要持續修行,經過千年後,不應還是當初昇天的少女樣貌!
🔎更多媽祖巷子內研究:
IG自介有官網網址,點擊後搜尋 #媽祖
🔎 Google搜尋:研之有物 #媽祖
#研之有物 #中研院 #人文 #媽祖 #進香 #媽祖遶境 #天上聖母 #媽祖婆
親屬稱謂表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舊文分享<稱謂問題>
看到有同好在社團詢問,稱呼一個人「大哥」,除了「あにき」之外還有什麼說法。這就讓我想起了,可能是我多年受到日本文化薰陶的關係,我非常討厭別人叫我「帥哥」,我覺得這種稱呼有點輕浮而讓人感覺不舒服。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感受,不代表社會上的一般看法。
然後,我的職業病又犯了,又雞婆的想多說兩句。
有時候,問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當然,也許是出於對日台(日華)之間文化差異的不理解,這點無可厚非也無須苛責。但背景如果不說明一下,終究還是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裡。像是「稱謂」的用法,在社會上是代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跟每個社會文化的約定俗成,有很深的連結。學習外語時下意識地用自身的文化經歷去套用在外語學習上,這是我們經常會犯的錯誤。
譬如,對親戚或家人打招呼時,我們通常會把「稱謂」(稱呼)掛在嘴上。到舅舅家去拜訪時,進門看見舅舅要打招呼,一定會開口說「舅舅」,這一聲「舅舅」不但確定了彼此之間的親屬關係,也是華人的一種既有的打招呼方式。但是對比日本社會的這種場合,一般是不會用「おじさん」來打招呼的,除非是舅舅沒看到我,才會用「おじさん」來呼喊舅舅引起他注意,而如果跟舅舅已經面對面,通常就只會說「こんにちは」,而不會再加上「おじさん」。
推衍到外人也是,我們在路上向他人問路,首先都會用稱謂當做發語詞,最常用的就是「先生」、「小姐」,再來有可能是「這位大哥」、「阿伯」、「阿桑」等等。但日文頂多就是用個「すみません」,而不會再特別加上稱謂,更別說如果你口稱「おじさん」、「おばさん」,我想即使是小孩也會招人白眼的吧。並且在學校當中也是如此,我們都是「校長好」、「老師好」、「同學們好」,一定要加上稱謂來確認彼此身分再「問好」,而日本則是看場合,不一定要加上稱謂。
當然,在日本向人打招呼是否加上稱謂這個問題,要做過調查才能清楚明白,但就我的體驗而言,一般是不加稱謂的情況比較多,而且通常也是不加稱謂會比較自然。而反觀中文,正式的打招呼方式是必定要加上稱謂,這也許有例外,但是一般社會上的認知是加上稱謂的打招呼方式是被視為有教養、有禮貌的。
至於「哥哥」的稱謂,在日文當中一般最正式的說法是「お兄さん」(尊稱)跟「兄(あに)」(謙稱),再來有可能是「にいさん」、「おにいちゃん」、「あんちゃん」、「あにき」、「にいに」等等按照年齡、地域或家庭習慣而有不同的暱稱。但這些稱呼都是對內的,對外不會使用。所以我們在外面問路時會說的「大哥,請問一下」,如果翻成日文,大概就只能用「すみません」一詞來表現。如果說使用「あにき、ちょっと聞きます」來問路,恐怕大多數聽到的日本人都會臉上一陣錯愕。而日本除了黑道之外,應該是沒有人會稱呼不認識的人為「あにき」的吧。另外,如果是小混混,也許會用「おい、そこのにいちゃんよ」(喂,那邊的小哥啊)來叫喚他人,但這些都是不良的例子,無法應用在正常的日文對話當中。
當然,以上的看法純粹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很多地方都有漏洞而不甚嚴謹,而各位就只要當做是茶餘飯後的閒談看看就好。
親屬稱謂表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基進黨某個女性主任,因為臉書叫做xx小姐姐,「小姐姐」被認為是中國用語,在一些人施壓下,該主任不得不改名.
.
根據基進黨人士的說法,該人使用xx小姐姐作為代稱起源於選戰期間地方鄉親對主任的稱呼,但即使如此,仍然被以「基進黨比民進黨還獨」這是路邊鄉民都知道的事,所以更應該被框架較高的標準,並指責她對中國用語毫無自覺.
.
說來好笑,如果你去鄉下,喚一聲「小姐姐」(台語),包準每戶人家都會有年輕的女生探出頭來,對,他們就是小姐姐.
.
而且可能有些已經三十幾歲了.
.
人們用小姐姐,遠比中國人近年來風行的「小姐姐」還早,不能說,台灣人用的東西,換到中國人用,就變成中國的,然後必須反對,還要人改名,真不知,這是在反中,還是反台.
.
其實神父並不反對支語檢查.
.
但不要忘了,中國人也是人類,凡是人類,就會進行「模仿」,這是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學理論,因此,不太可能中國人用過的東西,不管它的本質是什麼,他就變成中國人的,而必須反對-這樣子,很容易喪失反對的本質,反抗中國的壓迫與滲透,進而擴大反對不該反對的東西,因為中國人可能會做任何事,用任何用語.
.
所謂防禦,是伐去其不正常的意識,而不是把正常的事物本質,也一併都砍掉,這就不叫防禦了,叫自殺,說的文明些,叫做不相干的起源謬誤.
.
如此一來,中國群體只要不斷採摘他人的語言,人們就開始自我檢肅自身的語言意識,不論其常識、語意、語用、語法,語境,到最後,處處都是中國用語,屬於他人或自己的語言反而被消滅掉,這才是在幫助中國用語無限膨脹,取代本屬於自己的語言自由.
.
支語檢查作為一種非常辦法,是一種捍衛本土文化的防衛機制,也因此,是必須謹慎而且細緻的使用,避免牽連無辜-換句話說,使用者必須有相應的智慧,若沒有,只是看到黑影就開槍,不僅降低這個防衛機制本身的信度,也會淪於任意遷怒於他人的工具.
.
這時,就不是支語檢查了,只是看不順眼把你幹掉.
.
「小姐姐」一詞,其實牽涉到言語的自然性,也就是不管是什麼語言,只要有姊姊或是年輕女性,牽涉到排行,或表示親近,都有可能會誕生「小姐姐」或「小姊姊」這樣的用法.
.
通常「小姐姐」或「小姊姊」可以指的是家中排行較末的姊妹,對於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身上,如同「姐姐」,可以指對一般年輕女性的暱稱,「小姐姐」也可以如此使用,小有拉近距離,親暱的意思,相較於「姐姐」來說,就是年齡層更接近自己,或者是關係更加親暱的稱謂.
.
舉個例子來說,當一個小男孩看到蘋果姐姐在表演,蘋果姐姐大概20來歲,是一種姐姐,而這個小男孩跟隔壁的姐姐一起去看,年紀跟他差不多,但比他略大,這個姐姐跟蘋果姐姐比起來,就不是同在一個層次之中,就叫她「小姐姐」.
.
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中,又會脫口而出小姐姐呢?比如一個媽懷了一胎,就會脫口而出「你要當小姐姐了喔」,這明明,是極其自然的事,或者是母親對孩子說,「你叫隔壁的那個小姐姐過來」,這時,小姐姐可以指的是年幼的姐姐.
.
在神父來說,我喊小姐姐大概快二十幾年了,從小喊到大,從南喊到北,在北部,我有一個乾姐姐,排行最末,我管她叫「小姐姐」(小tsé-tsé),南部我也有一個堂姐,排行亦最末,也如此叫她.
.
在格林童話中,有一本故事叫做「小弟弟與小姐姐」(Brüderchen und Schwesterchen),這本書的翻譯也令日本傷透了腦筋,他們起先翻「兄と妹」,又翻「小さな兄弟と小さな姉妹」,因為實際上應該是一個姐弟的故事,但英文是集合名詞, Little Brother and Little Sister,這就容易搞混.
.
所以我要註明一個兄弟姊妹的故事,小姊姊,little sister就會被如此出現.
.
至於在中國又是怎麼回事呢?他們風行「小姐姐」也不過這一兩年的事情,而且還是來次二次元的敬稱,針對自身喜歡的偶像LoveLive!裡,μ's偶像組合成員的暱稱,還稱什麼,一般人不能隨便用,在神父看來,他們不過就是在既成的語彙裡,框架出來當成指涉特定人物的詞彙,根本只是借用,不能越俎代庖,說什麼稱小姐姐會冒犯acg圈,這根本是乞丐趕廟公的說法.
.
至於LoveLive!的粉絲,為何會用「小姐姐」來稱呼他們的偶像,邏輯也和一般語言的語用性相當,就是對於年輕女性的年齡層相對的微妙感受,相較於設定為高中生的動畫偶像,應該叫做妹妹,但實際上幫他們配音的聲優,又多為二十來歲,為了表示最大的愛意和敬意,把稱他們「姐姐」的年齡鴻溝給去除了,稱為「小姐姐」.
.
換句話說,比姐姐還小的姐姐,更親近自己的姐姐.
.
後來開始氾濫,在中國網路中,從二次元到三次元,變成稱呼漂亮或有萌屬性的年輕女子.
.
而她的詞源又來自日語「ねえちゃん」,簡單來說,對中國人就是外來詞彙,中國人普遍反日,卻又模仿日本的詞源,這可以看出語言的模仿性質和自然生成的邏輯,是難以令人察覺和防備的,台灣人就算抗中,也沒必要把小姐姐看成是全然的中國用語.
.
在漫畫暖暖日記中,有一隻公的花栗鼠常常被他姐姐欺負,這個姊姊名字就叫小姐姐しょうねえちゃん,是該名花栗鼠的二姊.
.
像「小姐姐」這種詞彙,除了是語言中的常態,基本上也是無害的,根本沒必要為反對而反對.
.
因此在鄉里之中,都是一群年紀偏大的長輩,看到有年輕的女性,便叫她「小姐姐」,其實也不為過,若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看到大姊姊,要縮短距離,叫她「小姐姐」,也不會令人意外.
.
至於為什麼不叫阿桑或阿姨?我想如同為女性更應該明白其中道理,例如「おばさん obasan」歐巴桑,原本是對年長女性的敬稱,但近年卻變成暗示女子老,外貌欠佳,女性不喜歡別人稱呼自己隱射出年紀,所以最近連「阿姨」都變成嫌惡用語,這也是前頭粉絲的邏輯,用彌平年齡差距來討好女性,因此,從歐巴桑變成阿姨,阿姨變成姐姐,姐姐再變成小姐姐,這種有點大,但又不能太大,又要隱含一點小的感覺,只能說,投其所好罷了.
.
通常我們會習慣稱,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但在語言之中,並不是那麼工整的,也常出現這種大小置換,從中得到其他意思的用法,以台語而言,阿+親屬稱謂,通常有尊敬或者權位的意涵,阿爸,阿母,阿姊,鮮少稱阿妹,阿弟.但,也有例外,例如「阿妹仔」,是對晚輩常出現的稱呼,且多半沒親屬關係.
.
其他如有藝人稱「小哥」,或者什麼網路用語「小妹哥」,小阿姨,有些女生也喜歡自稱什麼xx哥、二伯、女孩、林北,「小姐姐」根本就無傷大雅.
.
「凡是中國用過的,我們就必須討厭」,這是個簡單邏輯,過往,也有人提出什麼中國喜歡打擊台獨,稱某某是台獨,獨已經被汙名化了,所以我們不能稱自己是台獨,這些,都是把自己的理智某種形式去交給對方做決定.
.
作為防備中國用語入侵的防衛機制,首先要做的,便是精準打擊,不是亂打一通,若是不區分來源,有害無害,一味都塞在「中國」的框框裡,反而連不該塞的也塞了進去,說是要抵制中國用語,卻變成在割讓自己約定成俗的語言習慣.
.
因為自身不當的想像,而強迫他人改名,在我看來,這根本做過頭了,這不是屬於台灣獨立自主的想像,身為台獨立的倡議者,照理說,應該最反對這種施壓而亂改別人名字的行為.
.
要做之前,先界定一件事情,到底是在反對中國用語,還是在反人性,brother.
親屬稱謂表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婦好|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婦好是商朝國王武丁的王妃,是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與軍事家。由於婦好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商王武丁經常令她主持當時非常重要的祭祀與誦讀祭文。她也被任命為卜官,成為武丁時期的一位女政治家。婦好也是位軍事家。她多次帶兵出征,立下赫赫戰功。婦好死後,武丁十分悲痛。婦好有獨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禮。這在商朝時期是非常少見的。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為三個法定配偶之一。名好,「婦」為親屬稱謂。銅器銘文中又稱「後母辛」是因為她的廟號稱辛,即乙辛,周祭卜辭中所稱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也就是她。她深受武丁寵幸,被封於外地,擔負守土、從征的重任,死於武丁晚年。
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西北發現其完整墓葬。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
從甲骨文中知道,她曾主持過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並多次率兵征伐土方、羌方、人方、巴方等國。在一次征伐羌方的戰爭中,她統領了一萬三千人的龐大隊伍,是迄今所見商代對外征伐中用兵最多的一次。著名將領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在對巴方作戰中,婦好率領沚佈陣設伏,斷巴方軍退路,待武丁自東面擊潰巴方軍,將其驅入伏地,予以殲滅,是為中國戰爭史上記載最早的伏擊戰。
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的商代,婦好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為武丁統治集團的重要成員。還曾率兵鎮壓奴隸反抗鬥爭。
一、出身
在殷商時代,母與子的地位是相互影響的:只有出身高貴的母親才能做商王的正妻,也就是王后,只有王后生的兒子才有繼承王位的資格;也只有兒子被立為太子或者繼承的王位,這位王后死後才能被列入周祭,和丈夫配享。
武丁共有三個配享的配偶,即司母戊婦妌(妣戊)、司母辛婦好(妣辛)和妣癸,正好武丁也有三個兒子身份不同尋常,一個是在卜辭中被稱為「大子」(即太子)或「小王」的子弓,他應該就是做了太子但沒有即位的祖己,後世典籍裡稱之為「孝己」,一個是後來即位的祖庚曜,還有一個是祖甲載。這三個人很可能分別是婦妌、婦好和妣癸所生,所以三個人都入了周祭。同樣,商王祖丁新有四個兒子先後為王,即陽甲和、盤庚旬、小辛頌和小乙斂(即武丁的父親),而和祖丁配享的王后有妣己和妣癸兩位,大概四兄弟是這兩位王后所生,所以也被列入周祭。
這樣看來,婦好作為武丁的王后,她至少是一位太子的母親,地位顯赫,而且是列入周祭和武丁配享的法定配偶,絕對不可能是個身份低賤的人,她應該是子方的王公之女,而子方(婦好的方國)也是在大商諸方國中佔有很重要地位的諸侯。
二、祭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是放在第一位的,商代人也是最重視祭祀。卜辭記載婦好參加的祭祀活動甚多。武丁時期的卜辭,涉及到的祭名就有ㄓ(侑)、匚(報)、槱、御、勺(礿)、燎、往、賓等,都是一些不同的祭祀方法,「服(俘)」是人牲,就是用戰俘做祭品。祭祀的對象有妣癸、妣庚、四妣、父乙等。在武丁之前,中丁和祖丁的配偶都有妣癸,示壬、祖辛、小乙的配偶都有妣庚;父乙就是武丁的父親小乙,《竹書紀年》說他名「斂」。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祭祀活動,讓婦好主持,可見婦好的身份很高。
三、征伐
卜辭中記載的武丁的諸婦中從事征伐的只有兩位,一位是婦好,另一位是婦妌(即司母戊)。婦妌征伐的方國只有一個,就是龍方,而婦好征伐的方國據王宇信先生統計,共有五個:土方、下厃、印方(或作巴方)、夷方和龍方。如:武丁召集人馬命令婦好率領去伐土方,土方是殷商西北主要的敵國,據胡厚宣先生研究就是夏方,是夏王朝的後裔,最後這個方國在武丁時期被征服。
伐印方的卜辭記載了武丁親自出征,讓婦好和沚瞂配合征伐印方,自己從東面靠近敵人進攻,驅使敵人陷入婦好埋伏的位置。
屍方就是人方,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東夷,在殷商時代沒有「東夷」這個詞彙,只有「人方」或「屍方」,就是周代所說的東夷,周金文中寫作「東屍」,「屍」就是「夷」,亦即卜辭中的「屍方」。這個屍方不是一個方國,而是由許多本來臣屬於夏王朝的東夷方國組成的方國聯盟,方國部族眾多,土地廣闊,物產豐饒,勢力十分強大。征伐屍方是殷商時代向東南拓展疆土和勢力的重大戰爭,武丁時期已經開始征伐人方,主要是武丁自己親自去征伐,跟從的主要將領就是婦好和侯告。不過征服屍方最終是由帝辛(商王紂)完成的。
婦好是武丁諸婦中戰功最為卓著的一位,婦好墓出土了2件青銅鉞。其中一件大鉞長39.5厘米,刃寬37.5厘米,重達9千克。鉞上飾雙虎撲噬人頭紋,還有「婦好」二字銘文。有文章根據此說婦好手持兩柄大鉞衝鋒陷陣,並由此推斷「婦好臂力驚人」,那是不了解歷史造成的誤解,那種巨型兵器雙手持握尚可,一手一個就難以運用。其實這種作為權力象徵的儀仗用器和軍隊使用的大旗一樣,都是必須有專門一個人(貴族)持握,站在戰車上,《詩.長發》說:「武王(湯)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這是說商湯(武王)伐桀,湯自己在戰車上執著大旗,臣子有虔執著大鉞,以示受天命而征伐。《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黃鉞、白旄都是象徵權力和威儀的用器,用來指揮三軍(以麾),而不是拿著這兩樣東西去衝鋒陷陣。黃鉞就是青銅鉞,因為青銅器剛剛鑄造出來的時候是黃色的,古代又叫做「黃金」,放置時間長了才生鏽變成青黑色。所以該鉞並非實戰兵器,而是婦好統帥權威象徵物的儀仗用器,可見婦好掌握著征伐之權,這在當時應該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四、生育
婦好作為女人,作為商王武丁的妻子,生育當然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武丁時期有貞問婦好是否懷孕的卜辭,商人把懷孕叫做「受生」。
卜辭,記載也非常詳細,是甲申日占卜,卜官殼貞問:「婦好分娩順利嗎?」武丁親自判斷說:「如果是在丁日分娩,順利;如果是在庚日分娩,大大的吉利;如果是到三旬另一天的甲寅日分娩,不順利,而且生的孩子是女的。」
根據這些卜辭來看,婦好生育的次數很多,說明她有許多子女,而且其中一位做了商王,所以才列入周祭譜與武丁配享。
五、政務
卜辭裡記載婦好參與的政務也不少,武丁經常派遣婦好外出辦事,所以卜辭中貞問婦好是不是要到大商來?武丁命令婦好到某處去,順利嗎?
婦好要派遣人去做事。婦好還和大臣配合為王辦事。婦好還會見多婦,「多婦」是武丁眾后妃的通稱,武丁的后妃見於卜辭的就有六十多位,來自不同的方國和部族,都身份高貴。婦好在徉地召見多婦,可見婦好的身份要比多婦高。
婦好還會見老人。統治者會見耆老(當時諸侯貴族中年高德昭的老人)是為了表示自己尊老敬老,愛護臣屬。這件事情武丁也派婦好去做,可見對婦好的信任,同時也看出婦好地位的高貴不凡。
婦好還要向大商進貢,卜辭說「婦好示十屯。賓。」(《合集》)「示」是進獻的意思,「屯」就是「純」,是占卜用的甲骨的計量單位,兩片牛肩胛骨(即左右肩胛骨)為一純,「十屯(純)」就是二十片牛肩胛骨。最後的「賓」是武丁時期的卜官,是他接收了婦好進獻來的卜骨,所以在卜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是自己簽收的。還記載她向大商進貢卜龜,卜辭說「好入五十」,卜辭中凡是說多少屯(純)的是卜骨,僅說數字不說量詞的是卜甲,就是占卜用的龜甲,這在古代是很難得、很寶貴的東西,稱為「寶龜」,婦好一次貢50件,說明婦好很富有。
犯人或奴隸逃走了,也讓婦好去抓捕,卜辭說:「貞:呼婦好執」(《合集》),「執」甲骨文的寫法是像雙手持「幸」之形,「幸」是桎梏犯人的刑具,卜辭中的「執」就是抓捕犯人的意思。
總之,婦好參與的大商事務甚多,凡是男人們能幹的事情,婦好都有所參與,巾幗不讓鬚眉。
六:受祭與殯葬
婦好身體不好,所以活的年齡不大,她死在武丁在位期間。卜辭裡有關於婦好死的占卜。貞問是不是向婦好進行賓祭和御祭。武乙、文丁時期的卜辭裡還有一條記載了祭祀婦好時發生的罕見天象:在祭婦好的時候,天上下了「火雨」,大概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流星雨,如果確實的話,這應該是我國歷史上較早的一次關於流星雨的記載。
商人甚至向婦好的在天之靈告敵國的狀。商人認為婦好的在天之靈仍然有能力對付敵國,對婦好很敬畏。卜辭裡記載武丁有一次夢到了婦好,說武丁夢到了婦好,不會有什麼災禍吧?這也說明瞭武丁對婦好的思念之情。
武丁對婦好的重視,從對婦好的埋葬中就可以看出來。婦好墓墓內有殉人16個,狗6隻。墓內共放置隨葬品1928件,包括銅器、玉石器、骨牙器等,還有貝6800餘枚,分別放在棺、槨之中和填土內。青銅禮器共210件,有的兩兩成對,有的數件一套,多帶有婦好銘文,是墓主生前宴饗或祭祀時使用的器物。其中婦好三聯甗、婦好偶方彝、婦好鶚尊和司母辛四足觥等為罕見的青銅器珍品。兩件婦好大銅鉞,是婦好生前擁有軍權的象徵。墓中有四面銅鏡,表明至少在商王武丁時期中國已使用銅鏡。隨葬玉石器中,有商代玉器中的精品。10餘件玉石人物雕像,是研究當時衣冠髮式的珍貴資料。另有三件帶把象牙杯,也是罕見的古代藝術瑰寶。從婦好墓葬的形式和豐富尊貴的殉葬品來看,婦好的地位高貴,而且十分富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