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蘇建和案心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蘇建和案心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蘇建和案心得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TIDFx一影像】 死刑的意義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觀影心得 當越來越多可怕的案件在社會上出現、網路平台的串連等,促進很多人的意見交流。可能在以前網路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對於死刑的討論並不會這麼的多、這麼的激烈吧。 片中講述的三個案例,他們家屬對於事件的態度,分別呈現了我們這個社會對於死...
蘇建和案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IDFx一影像】 死刑的意義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觀影心得
當越來越多可怕的案件在社會上出現、網路平台的串連等,促進很多人的意見交流。可能在以前網路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對於死刑的討論並不會這麼的多、這麼的激烈吧。
片中講述的三個案例,他們家屬對於事件的態度,分別呈現了我們這個社會對於死刑的態度,一是很積極、二是完全放任不管、三是不知所措。
導演想說的是:當【殺人】是一件錯誤的事時,那他認為”國家就不應該殺人”。
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那些把死刑講得口沫橫飛的人們,他們並非第一線接觸到死刑的人,而只是用“聽說”來佐證自己的言行,這看起來很荒謬但卻是正在發生的事情。於是導演找到第一線接觸到死刑的人們,包括獄卒、家屬、當事者、律師、禮儀社人員…,把他們所看到的,真正的畫面,呈現到大眾眼前,看看死刑與死刑犯真正的樣子。
No.12××-還抱有著希望的媽媽
▶殺害同窗後勒贖
像是火災的感覺。每天醒來都是一樣的… 對於自己年輕時做的事,做了就是做了,沒辦法重來。當時的他就是選擇一錯再錯,錯到底,這樣。
而他的媽媽十幾年來,一週去看他兩次,希望有機會可以救他的孩子,因為有家庭的支持,這在獄中是很少很少見的了。
No.7022 陳昱安-避之唯恐不急的家屬
▶殺害父親
除了律師之外,都沒有人去看他… ,所以他和外面的連結是斷掉的。最後在監獄裡自縊身亡。
「所以我有罪。」王寶蒞律師說。
No.1892 鄭捷-不知所措的父母親
▶北捷隨機殺人案
很多時候,他們是想利用這個制度自殺,而這是一種絕望的說法。
媒體下的北捷隨機殺人案件,我們看到了什麼?媒體呈現的跟真正的一定有落差,然而這次的落差之大,必須在片中才能真正感受。
片中穿插著蘇建和案的被告之一,蘇建和的訪問,他很明白的說,家人的關心真的很重要。
如果把加害者換成自己的孩子,那會怎麼樣?
的確,很多時候因為角色不同,看到的感受到的失去的東西不同,所以立場就會很難轉變。
死刑犯也是一個“完整的人”,我們不行用事件的斷面去看一個人。因為有可能一個不小心,我們自己或身邊的人,就跨過那條線了。
唯有平等的看待,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平等國家的社會。
創作是有可能會傷害到人的,這部片的剪接師在電腦前貼了“哀衿勿喜”,要把人放在前面,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但也會因此失去一些當下想紀錄下的事件,或是重要的畫面。在有爆點的現場,該不該拍,該不該剪,該不該介入,都是很難抉擇的。
回歸死刑本身,執行“死刑”這件事,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的國家有因此得到什麼嗎?還是我們只是多失去了一個人而已。
每一次看完這部片都會覺得很沉重。
我們應該關心的是殺人“前”,而不是殺人“後”。
當我們沒有正視這個問題的根本時,那這件是就會不斷的發生,唯有找到最原本的點,然後改善,那我們的社會才有可能變得更好。
就如同導演所說的,這個世界上因為什麼特殊原因死了一個人,那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對這件事付出一點責任。 (文/陳佳妤)
▶導演專訪 https://youtu.be/Lg4Hz9tC7B4
▶本片預告 https://youtu.be/5WzHdxyek1A
►2021 TIDF 4.30-5.09
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❶ʏᴏᴜᴛᴜʙᴇ:http://bit.ly/3aaYBiE (歡迎訂閱)
❶官網: 1imageart.com/
❶𝐈𝐆: www.instagram.com/1imageart01/
#TIDF #一影像 #紀錄片
蘇建和案心得 在 康思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或許在這裡跟大家分享這個過於嚴肅,但是,身為台灣人,我們都要一起來關心這個社會上發生的事!就在今天,「蘇建和三人無罪定讞」...依然記得,就讀成大時,紀錄片實作課堂上看到的片子,以及當初無法以平衡報導的心寫下的心得報告...現在,能夠親眼見證這個案件的平反,真的太好了!!!